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例(3篇)

时间:2024-09-11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尤其重要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二、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X7÷6-60=10(件)。

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6就行了”。他理由是:“这一天的任务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他是这样想的:7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6=1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2.一图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目前,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创新思维,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重任,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必要前提,所以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换个角度看问题,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改变小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首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求异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水平低,较难摆脱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注重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小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训练,促进他们发散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除法的知识点时候,本人就对小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算式18÷6=3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表述,有的小学生说:表示的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有的小学生说:18里面包含了3个6;有的小学生说:18是6的3倍;还有的小学生说:6除18所得的商是3。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二、换个思路想问题,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习惯

小学生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很多小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比较单一,所以常常出现思维定势,不懂得怎样换个思路去想问题。

“换个思路想问题”,其实说的就是思维的变通,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从固定的的某个思路思考变成从多个思路思考,理清知识的脉络。让小学生学会“换个思路想问题”,并懂得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方式,开拓小学生的思路,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本人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甲、乙、丙三队搬运一堆货物,甲队独自搬运需要10天时间,乙队独自搬运需要15天时间;丙队独自搬运需要12天时间,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小学生往往开始都会想到比较简单的问题,如:三个队一起搬需要多少天才能搬完?这时小学生可能提不了多少问题。本人适时提示:三队合搬了2天,完成了这堆货物的几分之几?得到老师的启发后,学生顿时炸开了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问题。有的说:"甲乙两队合搬了2天后,如果剩下的由丙队单独来搬,丙队需要多少天搬完?“有的说:丙队先搬了3天,剩下的三个队一起来搬,需要多少天才能搬完?等等,这样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不仅使小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还会养成发散思维。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得到开拓,并懂得如何换个思路想问题,培养了小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换个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换个方法解决问题,讲究的是小学生的思维广阔性。让小学生换个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小学生这种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手段,开拓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使进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应用题时,在不改变问题、条件的情况下,让小学生学着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路程相关问题时,本人出了这样的一道应用题:A、B两地相距400千米,小明开车从A地前往B地,前2小时走了10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小明从A地到达B地需要多少小时?小学生很快就能算出400÷(100÷2)=8(小时)。“谁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如果用到方程的方法又该怎么算?”小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小学生很快就算出:设小明从A地到达B地需要χ小时,得出400÷χ=100÷2,χ=8小时。有的小学生还列出这样算式:(400÷100)×2=8(小时)等等。

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小学生最后的结果对与错,和单一的解题方法,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难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题型的数学习题,让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懂得用换个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开放式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教学开放题打破了以往封闭式提问答案唯一性的束缚,让小学生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它的答案是多元化的,能较好地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教学小学数学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本人在黑板上出示2、20、200问小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符号将这3个数字连接起来?”这是一个极具弹性,没有唯一答案而是多种答案的问题,小学生们很感兴趣,一改往日的沉闷,积极议论思考起来。有的小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懂得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还有谁有不同的看法吗?有的小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小学生说:“分别加上分米、厘米、毫米,可得2分米=20厘米=200毫米”。小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想法和特有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看法进行解答,抛开了"唯一作案"的束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提高。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是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而思维的独创性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发散思维是思维的独创性的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多个思路想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数学开放题,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永才:换个角度思考是优化解题的有效途径[J]:数学教与学;2011(04)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44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初中学生一般正处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阶段,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必要,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是数学思维启发点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教师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的多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其一,设计一些具有多个解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质疑可能解,探究可能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二,教师还可以故意引入一些迷惑型问题,迷惑学生惯性的犯错,在最后教师将正确答案指明出来,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从而在往后的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将更具逻辑性,更紧密,不断得到发展。其三,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研究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研究型问题具有提醒广泛,形式灵活的特点,十分适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徐利治教授曾指出: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的“导”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并“会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得到主体的智力发展。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思维更应开放,教师只要细心大胆挖掘,这样的结合点随处可见。

(一)利用开放性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类题开放型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开放型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二)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重“创新”,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一题多变,发展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创造思维品质的发展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各处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因此可提供一些一题多变的题目,使学生在寻求各种结果中,表现思维的创造性。求异思维的本质是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让学生在变化中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训练题的设计中,题目由浅入深,并多采用一题多变,由只改变题目中的条件、结论和解题过程三者之一的封闭训练,逐步发展到改变三者之中的两者以上的开放型的变式训练。还通过题型的转换,力求通过填空、选择、判断、解答论证等形式的练习,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各种解题的方法。促进思维向着横向、纵向、逆向及发散等方面深入发展,从面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实践能力训练是思维的巩固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