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例(3篇)

时间:2024-09-21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摘要】微生物学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许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总结出该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效果、增加信息量等好处,同时也提出了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多媒体;微生物学;教学

微生物学是在生物技术向多学科交叉渗透中,将微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制药工程与环境工程等学科中,为微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遇到的人口、能源、医药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显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生物学课程作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它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介绍微生物的生态与微生物在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上,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的专业课程相比,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相应的独特性。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以单一或集成的方式用于教学中,表现为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的手段[1]。Www.133229.COm多媒体的出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怎样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合理地应用到微生物的日常教学中,是该课程教学目前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微生物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的采用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方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1多媒体教学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微生物学的前面几个章节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化过程,具有概念多、微生物种类多、形态多变的特点,而且由于微生物形体小,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直观的印象,学生普遍感到“看不见,摸不着”[2]。针对这种情况,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将一些典型的微生物做成幻灯片或三维动画形式,描述其形态与生化过程,这样既利于讲解又生动活泼,利于学生理解,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给别的同学,让学生有一种亲自参与科学实践,自己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教学效果有了实质性的飞跃。

1.2多媒体教学能增加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设微生物学课程的重点是为了介绍微生物在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而这些知识与后续课程关系非常的密切,因此该课程除了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化过程等知识点,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工程中应用,所以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量比较大,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板书方法很难达到要求,使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加信息量,而且可以将大量的新技术、新发展介绍给学生,尤其是讲到微生物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时,目前利用微生物生产药物的常用流程有很多种,虽然不是每种流程都要求学生掌握,但是流程更新的过程,以及更新后流程对药物产量、品质的改善所起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的优势就显现无疑。

1.3多媒体教学能促进教师提高素质,改善教学质量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口才﹑仪表﹑讲课艺术等的反映,更是教师有没有认真备课的具体体现。多媒体的使用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将一些先进的技术与学科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任课教师就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首先把相关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在这些知识中进行筛选,把合适的内容做到多媒体上,在这样一个吸收﹑筛选﹑制作的过程中都加强了教师对讲述内容的了解,提高了业务水平。同时,在制作多媒体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了解讲课的内容,更需要熟悉课件的制作,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过程,对提高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大有裨益。

1.4多媒体能提高实验指导的效果,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微生物学的实验与一般的验证性、综合性实验不同,它注重的不仅是观察微生物形态与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独特的实验基本技能,比如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培养与分离技术,与其他的课程实验差别很大,学生对这些操作的基本技能几乎无法从先修课程实验中得到锻炼。所以如果将一些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如切片的观察与显微镜的使用等基本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之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实验效果。此外,我们还可将pcr等新技术内容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因为像pcr等实验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大部分高校无论从经费上还是实验条件上都很难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演示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自然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过程联系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多媒体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所以在国内各高校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基本上都在使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使用过程中存在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减少﹑套用别人课件的现象普遍,却又值得我们重视和进一步思考。

2.1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思考过程被削弱多媒体的使用,使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课件制作的精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就可以吸收大量的新知识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微妙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实践表明传统的板书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来[3],尤其是教师边板书边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考虑它的优势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性,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2.2缺乏课件制作的主动性,套用现象严重一般来说,不同的教师对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讲课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会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理解和讲课风格带入到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如果别的教师使用,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甚至是大量的改进,将别人的东西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但是有许多教师由于对多媒体制作的不熟悉而且工作量也比较大,干脆就直接套用别人的多媒体课件,这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3小结

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多媒体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最近几年在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多媒体的制作技术等方面已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一支高素质的微生物学教学队伍正在不断成长,我们相信,随着该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多媒体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大﹑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江慧英,朱学芳.电子商务中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分析[j].情报杂志,2005,7:21.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

1.1图文声像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能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其合理的利用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课的教学中,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通过图片和录像适当地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使枯燥的描述和数字转化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其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2变枯燥抽象为形象直观。直观性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一切的内容时涉及抽象的概念、实验及微观领域的理论很多,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豌豆植株,豌豆花的结构的彩色图片,以及有关植物的闭花传粉,异花传粉的动画,使学生们易于接受和理解异花传粉、杂交、自交等概念,提高其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学习DNA”分子结构也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DNA”分子结构的立体模型的图像,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而将微观领域的世界宏观化,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以解决。

1.3化静为动、促进理解。教材中的照片、图像、挂图,以及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往往缺乏动态变化,而许多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往往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仅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挂图和模型等难以理解。例如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的变化,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1.4省时高效,增加容量。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并用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增加了。

例如,过去在学习高二生物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需要三课时,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细胞膜的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细胞核的形态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现在只需要二课时即可,利用第三课进行巩固练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知识面。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优势,在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要把握好应用的尺度。虽然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能将抽象化知识直观化,变静为动使效果得以提高,但并不等于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学生实验、生物的生理现象等。如果对那些用其他教学方法也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也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还可能会变得画蛇添足甚至适得其反。通过直接观察动植物的标本、切片、生活习性等,可能比观察图像、录像会更直观更清楚。因些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使用的尺度。

2.2要紧扣教学内容。多媒体集图、文、声、色于一体,表现力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要避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CAI的新奇方面,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最终的结果只会冲淡主题,误导学生。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注重画面的形式,背景图像不停地变换,让学生眼花缭乱,使过分花哨的点缀转移了学生应该注意的内容,学生对真正需要掌握什么却无暇顾及,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篇3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有新异性、变代性的客观事物,引导学生产生惊奇情绪,进而转化为兴趣。恰当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并用。

与文字教材、传统的挂图、投影片等教材相比,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等优点。教师应当在平时注意生物录像资料的收集,可以从电视上录制到很多能用于生物教学的内容,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生物课堂以及各地电教馆的教学实验录像带如《动物解剖》和《植物实验》。应用校园网,还可从网上下载教学录像,如从网站上可以下载生物科教专题“人类生殖”“细胞”“生物的形成”等录像内容;如讲授“人的神经系统”一节课时,由于神经系统比较抽象,且概念较多,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些东西,不好理解,所以把“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脑和脊髓里的灰质和白质”“神经冲动传导的示意图”等制成PowerPoint课件,利用它们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色彩鲜明的图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有限的时间里增加知识密度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