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改革范例(3篇)
时间:2024-09-23
时间:2024-09-23
一、教学观与学生观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
3.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5.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因此,需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二、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方式。
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上述五点特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
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四、现代教学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调整、标准的确定、实施、开发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有关课程的重要方面。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对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做一些论述和探索。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会感到快乐、轻松、效果好,因此,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之一。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成为学生的良师。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和敢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位学生的心理都有渴望获得知识的火种,教师应正确引导,点燃他们探索求新的火焰。学生的这种火焰一旦被点燃,就能获得勤学好问、勤思善断的结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在教学中注意选编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利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数形结合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求异美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采用数学活动的方法。只有突出数学理论的学习过程,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发现”,学生才能获得“活”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1)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规律,让他们在足够的思维空间里去想象、质疑、猜测和探索。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得到结论,在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实用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法、抽象概括法、归纳法、图示法、假设法。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长期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品质的训练,而训练的场所就是课堂。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实用意识。在实际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产品打折,容积问题等。大多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3.巧设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设计一些开放题、综合题。
4.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探究发展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与灵活性。“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训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如,有一水池,有A、B、C、D四根注水管,A、B、C三根同时打开需要12分钟注满,B、C、D三根同时打开需要15分钟注满,A、D两根同时打开需要20分钟注满,如果四根水管同时打开要多少分钟注满?正常是列方程解,而思维独特的学生却能直接得到答案是10分钟,解题思路是两个A管、两个B管、两个C管、两个D管同时打开1分钟,可注满水池的■+■+■=■,所以A、B、C、D管同时打开可注满水池的■,因此,10分钟可注满水池。这种方法突破常规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高效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枯燥、单调。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改革,更无法充分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对于小学各科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状况
小学课堂教学包含着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师经常沿用着长期不变的教学内容。学生整个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一些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于小学学科相关教学要求,使学生整个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传统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呆板,通常采用教师课堂板书,学生课堂记笔记这种常规的模式。这种模式尽管能使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但是对于学生掌握程度无法能够深入的洞察和掌握。学生在这种模式下,通常处于一种被动受听的位置,缺乏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相对不高。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各级学校要全面开展素质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重点,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作为课堂教学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小学各科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关方面的改革,从而使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如何使小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之所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下,小学各科教师要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和探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借鉴和吸收优秀的教学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不断地优化教学观念评价体系标准,加快建立适应新的教学观念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新的教学观念能够正确、有效、扎实地在小学各科教学中顺利地开展。
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地驾驭,还能使学生轻松地面对课堂学习,从而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既方便了教师查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还能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式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开展如课堂竞赛、学生互帮互助等能够增加学生交流机会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教学。
3.整合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人们目前处于信息多元化社会,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而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学习,增强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整合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将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拓宽,并以教材和教参为教学内容的基础,加大学生课外知识的灌输和自我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增加社会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把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渐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同时,各个学校的教师应该组织专家和骨干教师加大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整合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立足教材,将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内容编入课外教材中,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的平台,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4.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
在小学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不仅要组织课堂教学,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各个小学要加大力度开展对各科小学教师的整体能力的培养,无论从其课堂教学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应用操作能力等方面,还是从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自我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应加大力度,不断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这种做法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还能督促教师更好地开展自我学习,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学生也通过教师的培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改变,促进了学生素质教育更快的提升。
5.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信息的接收者。在小学阶段,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学生的课堂参与通常为被动地听,一些课堂交流方面的活动主要为提问和回答这种单一的模式。小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走入学校这种正规的教学组织单位,缺乏必要的自我学习意识,并且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小学各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此类学生群体特有的属性,尽可能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各科教学都随着课改的春风发生了各种变化,对于小学各科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小学各科教师要不断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人翁地位,不断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25).
上一篇:污水处理厂运维方案(6篇)
下一篇:行为心理学基础知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