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文范例(3篇)

时间:2024-09-24

反思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反思教学;运作问题;研究分析

随着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不断的升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技术与手段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对高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这也正是我们高中阶段的师资队伍进行教学反思的关键点之所在。在新一轮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的教学活动面貌也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课堂教实例,使广大的高中语文老师受益匪浅。然而现阶段,在一些语文老师当中,依然存在着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相脱离的现象,教育教学缺乏时效性。这就要求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们要进行深入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可以提高自己、突破自己,把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向更高水平,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课堂反思性教学概述

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在反思教学的设计方面,教师们必须要做到反思教学目标与教材的使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够符合学生们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够充分地挖掘教材本身的作用,同时还要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最后在进行教学设计。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形象与尊严是否能够得到尊重,并且要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反思教学的效果方面,教师们应该学会反思新课程的导入、板书的设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否突出,以及是否做到了发散学生们的思维,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等等。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只有做到及时、有效地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才能将课堂教学这一门艺术设计不断地升华。最后,教师还要从教学问题的产生、教学预设、教学设计、教学氛围、教学方法、学生的情绪与兴趣的等方面入手来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且将它们都写入教学方案中。

二、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求老师们要做好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的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是完全放任学生们去自由发挥,而缺乏必要地引导,使学生们形成一种毫无方向与目标地进行学习与思考。这样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影响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2)没有突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问题。新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求老师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变的形式与手段进行教学,鼓励教师们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但是,老师们在太过于重视教学的形式与手段而忽略了教学的基础与重难点。往往只是收获了形式,却失去了内容。在上一节讨论课时,老师很可能在学生的热情讨论中,失去了学习的重要点问题,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没有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实质性反思。新课改是让老师们做好自己教学的反思工作,但往往老师们在理解教学反思的时候,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往往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只会去反思自己教学的成绩,而不对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只注重教学成绩的反思,是不会有突破性进展的,应该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要素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与好处,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三、探讨高中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反思这种有效的工具,从教学目标的清晰化、教学反思的结果化、教学改进的持续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这四个方面,来对教学的反思进行科学的梳理和重构,进而推动初中语文老师们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1)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们的能力、素质、兴趣等,来综合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诗经》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除了基本的字、词、句目标之外,还应该制定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教学目标。

(2)对既定的教学目标的精细化实施。高中的语文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来制定多维的教学目标,创新的手段和模式,并通过角色式、启发式、情景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注重教学过程和现代科技技术相结合与利用,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快乐教与学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诗经》中的某一个片段,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通过画面展示出来。

(3)除了唯成绩论之外,还要加强德育、团队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教学,通过引申教学的内容,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能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成长与发展,全面促进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在《诗经》中,除了教会学生基础的字词,还要教会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4)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仅仅只是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去完成教学目标,其教学反思也只是一个机械化的执行过程,并没有将它的功效切实发挥出来。鉴于此,高中语文老师们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将教学反思工作做到位。

高中语文课堂的反思性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从思想上改变对反思性教学工作的重视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培育出大量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海杰.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J].神州2012(5)

[2]邵美红.教学反思为高中语文教学与改革提供保障[J].考试周刊2011(8)

[3]何晓燕.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J].中华少年.2012(6)

[4]孙吉艳.从对教师教学的反思论析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J].金色年华2011(4)

反思作文范文

以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为例,主题很明朗,按照阅卷组专家的解读,可围绕“中国的崛起”大唱赞歌;可写崛起的事实、现象、原因及影响等;也可辩证思考,在正视崛起的同时,看到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忧患意识等。以上均是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方面,围绕中国崛起六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来谈,选取一个角度,集中笔墨,或化虚为实,或化大为小,或小中见大,均可;也可围绕六个方面的两三个方面来写;文章中没有明确谈论“中国崛起”,但行文暗含题意,列举的事实可归到这六类之中,也符合题意。而部分考生根本不懂材料作文的写法,没明白命题人的意图,只抓住材料中的“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句话大谈“感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否定主流,思想消极灰暗。一味否定中国的崛起,违背材料主要内容与命题意图,不顾客观实际,大批中国弊端。如在文中披露富二代撞人、环境差、国民素质低下、和美国相比没有助人为乐的事等,整篇文章没有写到中国的进步,更不用说崛起;有考生甚至认为中国的崛起是“靠喇叭吹起来的”,说中国崛起是“报喜不报忧”,是“炫耀”。这些现象或许和考生本人受一些媒体披露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有关,更和考生误认为否定崛起就是反思有关。其实,考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和教育者的引导有一定关系,这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式的灰暗思想不会只是在高考作文中才出现,平时的作文教学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思维品质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有考生的观点是“付出终将会收获”,全文立足于此观点来写,仅在结尾处点了材料的意思,说“正是由于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了无数次的屈辱”;有考生写“看问题,抓重点”,文中列举孙中山、丁俊晖等人抓住了主要矛盾,如果中国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会更加富有,更加强大,更加和谐;有的考生写“变化中的不变”,乍看题目,还算符合题意,可文章的主旨却是“唯一不变的是爱与责任”,下面全部就写地震中的母亲、老师,洪战辉等人表现出的“爱与责任”。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考生不明白材料作文该怎样写,材料该怎样用,认为要求中出现了“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可以不顾材料任意发挥了。这正是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对材料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不足所致。

二、内容空泛

仍2011年新课标卷的作文为例,考生有话可说,但与往年相比更显空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作文材料列举了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依次有“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六个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行文中就其中的四五个方面乃至六个方面,更甚者写七个方面(再加上政治制度)去谈中国崛起,虽然符合题意,但是面面俱到,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内容空泛,显示不出思想的深度;

二是缺少例证,反复申说,凑足字数。有一部分同学,800字的文章没有涉及一事或一例,围绕材料列举的几个方面反复申说,照抄原材料,甚至抄录现代文阅读的内容,内容不充实,材料不丰富。

三是作文流于套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开头和结尾。为追求文采而用抒情的、诗意的、审美的语言掩饰自己见识上的肤浅和苍白,用华丽的辞藻代替自己的思想,喜欢洋洋洒洒列举古今人物的典故和名言,这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表现得依旧明显。

三、文体不明

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往往不限文体,但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充分展示写作个性。但很多学生却不明文体,更别说是擅长哪种文体了。

今年高考课标卷作文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明确文体”的要求,但是从考场作文看,很多考生文体知识匮乏,文体形式不分。写作随意,便出现了所谓的“四不像”文章。

有的第一段是议论文,基本也能表达出认识,也有明确的观点句,可接下来就只写一个故事,有非常具体连贯的情节,却没有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导致整篇文章非议非叙。

有的写议论文还是采取观点加材料型的加法运算,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论证,既无典型的论据,更无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只有纯主观意识的自说自话与照抄原材料或者加上一些背诵的素材。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活经历,没有波折,没有铺垫,也没有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身份特征的对话语言。

有的考生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流行的文艺腔,多用排比句、比喻句,使用交叉的、混乱的概念,说一些无关主题的空话、大话,炫耀文笔,写得散文不像散文,议论文又缺乏思想、缺乏理性。

“文体不明”的背后,更多的是学生乃至老师对“淡化文体”的误读,是高考备考乃至整个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和无计划性。

四、积累匮乏。

2011年的高考课标卷作文审题难度较小,对于关注生活、积累丰富的考生来说,应该能够写得很出彩,对于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来说写好则不容易。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的理念。但阅卷过程中,总是感觉考生作文“无米下锅”,语言干巴,内容空洞,思想低幼化。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或少有例证(上文已有论述,此不赘述)。二是积累浅表化。考生对社会关注度低,材料掌握就会很粗糙。有些考生作文中对社会现象和时代精神的关注度显然非常粗糙,有些考生在作文中虽然有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精神的倾向,但对材料处理非常不准确,认识非常粗糙,在作文中也只能就材料说一些大话、空话、套话。

反思作文范文篇3

期两天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成绩也随之很快的发了下来。我总体成绩还算可以,但也有几科,考得不算很理想。

比如语文,我只考了85.5分,其中,有7分是由于粗心错的,如果不粗心,那么就会考到分92.5,就会有新的突破。考得十分不理想。

我的数学成绩还算不错,考了97分,但是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一道基础题因为漏写一条,而丢掉了一分,这让我感到很遗憾。

在无数次考试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1、平日里要做到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上课认真听讲。

3、需要背诵的科目,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4、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能不懂装懂。

5、有能力、有精力的同学,不要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多涉猎一些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