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的现状(6篇)

时间:2024-09-24

创新发展的现状篇1

于建秀保定学院

基金项目: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SWOT理论的保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

号:133107。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保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

为保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SWOT分析法;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知识转化、岗位开拓及环

境适应能力。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利用高校较多的区域优

势,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一、基于SWOT分析的保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SWOT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教授史提勒(Steiner)于20

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

(Threats),SW主要分析内部自身条件,OT主要分析外部环境

条件。保定拥有11所本专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既存在优

势和机会,也存在着劣势和威胁。

(一)优势

其一,保定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河北省众多高校中居于

前列,河北大学、河北金融学院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

范学校。科研方面,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发

表的论文数位居我省前列。其二,在园区建设和经费投入上。华

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金融学院及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都建有大

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定期投入经费,扶持了一批创新创业项目。

其三,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各高校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

比赛,如挑战杯、昆山杯、电子设计大赛。并纷纷成立了大学生

创新创业者协会,协会成员也不断进行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如“亨

佰利”创新创业大赛、娃哈哈营销大赛等,这些活动促进了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劣势

其一,课程建设的片面化。保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

展阶段,虽大部分高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但开设科目少,

覆盖面小,缺乏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其二,价值取

向的功利化。保定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观念上仍没突破扩大

就业的目标,仍以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为界定标准,从评价机制上

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功利性层面。其三,师资

力量薄弱。目前,保定高校已经认识到教师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

缺陷,不断的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但教师中具有扎实理论

功底的不多,具有创业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三)机会

其一,市场机会。保定市场正处于双高时期。一是市场的增

长率高,每年的市场都在不断扩大;二是市场的变化率高,产品

更新快,产业成长和衰退快。其二,政策支持。在保定京畿强市、

善美保定的总体定位下,提出了创新驱动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

出台了《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三年规划》、《保定市关于推动全

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等等。其三,政府项目。保定正全面推进与

北京的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功能转移、技术

转化,着眼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基地、精品农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基地,强力打造中国电谷、汽车重镇、文化名城。

(四)威胁(Threats)

其一,缺乏一个良好的商务环境。政府机关亲民、爱商的服

务理念欠缺,全能型、管制型功能严重,办事效率低下,信息咨

询、法律和会计等服务,相对于温浙地带及一些发达地区,有明

显的差距。其二,政府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创业初期政府金融支

持力度极小,在创业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创业资本的部分,金融支

持主要来源于是自有资金、亲朋借款。其三,文化和社会规范欠

缺。保定人深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一些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及标

新立异的行为常被抑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找人情、拉关系、

潜规则等盛行,缺乏契约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的机会成本和经营

成本。

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外部机遇,发挥内部优势的提升策略

利用我市良好的区域优势,以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经济

发展走向,利用我市现有的促进创新创业政策、项目,加强与政

府的联系、沟通,扶持大学生参与一些创业项目、带领大学生进

行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训。利用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有优势,

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努力进行科学研究,探索适合我市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大、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和

使用,充分发挥园区的作用。利用大赛、活动等,营造鼓励创新

创业的舆论氛围,树立创新创业的典型。

(二)利用外部机遇,克服内部劣势的调整策略

教材上利用保定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

的创新创业教育本土教材。教学上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

合,第一课堂以课内讲授为主,力求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课堂充

分利用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利用保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

及能源设等代表先进水平的战略支撑产业,以及一批县域特色企

业为实践载体,使学生学习、体验、感受创新创业。观念上突破

创新创业以扩大就业的目标局限,培养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教

会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强调学生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师资上选派

创新创业导师定期到企业挂职训练,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实

战性,聘请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者作

为兼职教师。

(三)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的重新定位策略

当前,保定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高

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通过

教学,教给大学生一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典型案例,让大

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战略,了解做企业的艰辛;通过创业大赛,指

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从中学习一些营销、管理、财务等方面的

知识;利用高校的创业园、科技园,扶持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对

于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利用大学生在企业的实

习实践,指导大学生如何站在创业者、老板的角度来观察、思考、

质疑公司中的一切,从中实现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为创新

创业做好准备。

(四)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的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策

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学生等共

同努力、相互配合,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像生态体系

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高校要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

涵,加强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政府要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

商务环境、部门协调、文化规范等多方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要热心公益,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密切合作、有

效对接;大学生要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努力提升

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创新发展的现状篇2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137-03

一、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细分与优势

(一)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细分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由计算机及基础网络设施、教师、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学习者等基本要素构成,也称为“在线教育”。可以从两个维度对互联网教育行业进行划分,一个是根据用户年龄层将在线教育细分领域分为五种,第二个是根据内容进行划分。见图1。

图1互联网教育行业细分领域

(二)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形式、内容都越来越丰富,且互联网教育逐渐显现出优于传统教育的特点,分别是:

(1)突破时空限制;

(2)使学习变得轻松,真正能实现有问必答;

(3)方便高效便携;

(4)教育的质量和水准都有所提升。

基于这些优势,互联网教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愿意尝试这种新型学习方式。

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历经十几年时间发展到现在可以划为第四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网校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即以网络为介质的远程教育平台,将师资力量用互联网手段分享。一部分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网校如四中网校,还有一部分是1999―2000年左右,传统培训学校转战线上,如新东方网校等等。同时,线下培训机构开始快速发展,如学而思、学大教育,等等。

第二个阶段:2006―2010年期间,出现了以新东方为首的一波赴美上市的高潮,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仍处于发展缓慢的时期。到2012年,美国MOOC、可汗学院开始流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开始进入市场。

第三个阶段:2013年开始,我国互联网教育事业爆发,在线教育呈现井喷式增长,资本市场投资火热,形式、内容也呈现多样化形态,有行业人士把这个阶段定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元年。

第四个阶段:2015―2016年,国家教育政策的放宽导致赴美潮流开始减弱,很多公司选择回归国内A股。同时,还有上市公司大量收购和并购,很多教育机构挂牌新三板,众多新兴在线教育机构出现。

从以上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前期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是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发展即互联网、电脑等技术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从终端用户来讲,还未形成接受线上教育的习惯,且有些人对网上授课还不信任,加上付费意识还没有养成,导致发展缓慢。

三、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

中国教育产业正迈入“黄金时代”,整体行业规模和市场活跃度都处于扩张阶段。2015年,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为1.6万亿元,预期至2022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近3万亿元,并实现12.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5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11亿元人民币,2010―2015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9%,预计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2680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将保持这个增长率继续稳步发展,特别是培训领域,包括早教、K12培训以及职业培训,都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增长点。见图2。

图22016―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测

(二)对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的分析

目前,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百花争鸣,细分领域众多且发展阶段差异化明显,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基本处于探索和市场启动期,且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见图3。

图32015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

1.探索期

目前,兴趣教育、留学教育、学前教育处于探索期,创新型厂商不断出现,资本市场长期关注,市场缓慢进入培育期,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兴趣教育:初创阶段企业占主流,产品呈现多样化形态,涉猎范围广泛,属于非刚需性的慢热细分领域;用户市场处于萌芽培育期,尚未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在互联网上仍处于探索期。

留学教育:潜在用户范围广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线下中介转移线上,同时平台式在线留学机构出现。但各自发展阶段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产品,盈利模式稳定性较缺乏。

学前教育: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大量厂商及投资方涌入,厂商提供的产品/服务严重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清晰,多以融资或并购为主要资金来源,形成规模化市场仍需时日。企业类型主要以创业型企业为主。

2.市场启动期

目前,综合平台、K12教育、外语教育处在市场启动期。产业领域主流厂商逐步确立,成熟的商业模式出现,市场进入快速推广期。

综合平台:现阶段主要由BAT、YY等互联网巨头占据,整体处于启动初期。互联网巨头介入综合平台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投资,为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型教育平台出资;二是独立或与其他传统线下教育机构合作,搭建全领域跨度的综合性教育平台。目前尚未找到较清晰的盈利模式。

K12教育:需求旺盛且基本为刚性需求,市场规模巨大并且还在逐步增加。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大多以网校为平台,在线提供教学视频、教辅资料文本等这类产品的盈利模式基本以都是付费购买的模式为主。

外语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刚需性,市场规模巨大,用户需求强烈,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型传统上市教育机构雄霸市场,新兴已获融资的初创企业发展迅速,整个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高速发展期

目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处在高速发展期,主流厂商进入IPO阶段,市场规模化增长,产品应用逐步成熟,市场门槛提高。高等教育受到国家政策的壁垒性限制,在教育资源获取以及用户市场方面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特征。但在国务院宣布“取消和下放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行政审批”政策后,这一细分领域将迎来潜力巨大的市场发展。加上从国外引进的MOOC教学模式带动了高等院校以及互联网企业的重视,用户规模正在高速增长。

(三)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政策、市场刚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1.所占市场份额

2016年,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在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中占30.2%,仅次于高等教育,排名第二。用户参加职业教育目的明确、主动性强、付费意愿高,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外语、IT、会计等考试和资质类课程受到用户青睐。见图4。

2.互联网职业教育企业类型

互联网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分为视频/网路课程类、题库类、综合平台类,每个领域都具有相关企业代表,竞争较为激烈。

3.互联网职业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期

目前,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以会计考试、IT技能、外语培训等成熟行业领域的企业领先。BAT主要布局教育平台,优势在于资金雄厚并且本身自带巨大流量,目前处于务实者象限。随着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创新者象限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投入产出比、加强品牌曝光度等途径向领先者象限转移。见图5。

四、关于互联网教育行业进行创新的建议

(一)实行社区化

互联网教育会改变人们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可以将一群兴趣相同的人会聚集在一个社区里,实行以信息交流的方式学习,并且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二)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把更多的知识、经验传递给缺乏教学资源的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三)广泛运用智能设备

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广泛运用人工智能、高科技硬件等智能设备,使得线上体验优于线下,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为教育O2O的发展带来机会,把线上和线下资源融合起来,提升教学效率。

(四)运用大数据

互联网教育行业通过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比如,基于大数据和云,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使用新技术形态

当投资人厌倦了在线外教、题库、拍照搜题之后,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发展得更好,必须使用在线一对一教学、机器人教育、3D打印、电子笔、主观题测评等新技术形态。

参考文献:

[1]吕森林.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6,(4).

[2]张蕾蕾.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创新发展的现状篇3

关键词:中小学足球发展现状对策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是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足球活动在发展体能、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增强对抗能力及抗挫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服从规则意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湖市的足球环境整体氛围很好,有较为完善的足球赛事和优良的足球传统,每年一次的周末足球联赛”已经举行了十八届,一届比一届人数多,队伍越来越庞大。今年有29支球队,共700多名足球爱好者参加,赛程接近3个月,也吸引了周边县市如嘉善、新丰、海盐等地的足球队伍来参加比赛,今年还首次加入了夜场比赛,在世界杯之年将平湖的足球氛围推向了高潮。但是,平湖市在校园足球方面还比较薄弱,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略显不足。

一、平湖市各中小学足球运动普遍存在的现状

1.平湖市各初中学校足球现状表

2.平湖市城区各小学足球现状表

3.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常规课程授课主要内容表

二、结果分析

平湖市中小学足球运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有,时间缺

足球虽然是必修科目,但在体育教师的常规课程表中占次要位置。中小学体育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很杂,其间还有队列练习、体能练习、运动会和体育健康测试等必须完成的内容,足球只能见缝插针的排课。足球特色学校也是以课外活动课、自修课、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开展业余训练。中小学体育课堂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太多太杂,普遍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体育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课,将体育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场地有,设施缺

开展足球运动的首要场地条件已经具备。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场地设施长期无人管理(足球特色学校设施较全),仅有两个铁架子的足球门,没有球网,没有场地边线,没有足球墙(技术练习和脚法练习)。没有足球氛围,学生就没有踢球的欲望。

3.教师有,专业缺

足球的专业教师少。平湖市各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已经配备足量,从专业特长的角度来讲,田径、篮球、排球的专业教师较多,足球的相对较少。这和招聘教师的领导意识及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大部分人喜欢从事篮球、田径、乒乓球等专业教师,还有部分特色学校(如东湖小学的网球)的建设需要其他专业的教师。但是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需要专业教师的引导、专业的训练、战术的运用、临场的指挥等,兼任教师达不到比赛要求的水平。

4.队伍有,比赛缺

有的学校配备了足球教师,场地设施也比较齐全,学校领导也很重视,常年训练,只是比赛较少,每年只有一次平湖市级的比赛,嘉兴的比赛只有平湖的冠军队伍才能参加。学校没有比赛去锻炼队伍、挖掘人才、积累经验,平湖市级比赛参加的队伍少,队员还没有找到比赛的感觉,赛程就结束了。有的学校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临时组队参加比赛,学生都是田径、篮球和排球的爱好者,靠身体素质应对比赛,往往不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有的学校有很好的条件,参加市级的田径、篮球、排球比赛,成绩较好,就是不参加足球比赛,原因如下:(1)足球对抗性强,害怕学生受伤,家长方面不好交代;(2)训练时间不够,不容易出成绩;(3)学校不重视,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4)体育教师没有地位,训练补贴发放太少,教师没有训练的积极性;(5)没有发现好的足球苗子。

5.小学重,初中轻

小学参加足球比赛的队伍较多,积极性方面相对较高,当湖小学和百花小学在市级比赛前还专门组织临近学校进行足球热身赛。而初中学校受中考的功利性影响,平湖市的中考体育不考足球,所以鲜少有人练习足球,学校也怕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担心体育活动多会影响学习成绩,最后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牺牲了足球活动。临时组队也是选择在学生中考结束之后,为了任务而比赛。

三、对策

1.提高认识,优化足球环境

各个学校提高对足球活动的认识,增加足球方面的投入,比如开放场地、完善设施、增加球网、划清场地线路、增设足球墙等,加大对非足球专业体育教师的培训,增加体育教师训练、竞赛的补贴等,提高体育教师的任教、训练积极性。增加足球特色学校,给市足球特色学校活动专项经费,既能额外支付体育教师的训练和比赛津贴,也减轻了学校财政负担,而做好沟通之后大部分学校也乐于申请。

2.引入校外资源,建立校内联赛、校际联赛

搞足球活动应该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长远看待。足球的技术和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练会的,也不是空有一个好身体就能够踢好足球的,再好的足球技术也需要比赛去磨练。在足球布点学校,可以开展以各班级为单位的校园联赛,营造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各学校之间也可以开展校际联赛,采取主客场制,各队循环积分,所需经费可以通过引进广告和赞助商进行补贴。各方面齐心协力,少一些客观,多一些主动,才能够把校际联赛开展起来。鼓励社会资金成立校外足球体育俱乐部。让在足球方面有天赋、有特长的孩子可以有进一步上升的机会。在平湖市的暑期周末足球联赛里,也鼓励学生队伍参加,让足球的后备人才多比赛、多锻炼、增加经验和阅历。

3.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现代社会的很多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管制”下,运动能力严重退化,运动兴趣也逐步减少。三方在培养孩子运动技能方面应达成共识,让孩子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走向操场、走进阳光、走入大自然,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学校也应当适当减负,让孩子们有时间踢足球。爱好踢足球、观看体育比赛的家长,也应该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政府和学校也应尽可能地增加开放的球场,让学生拥有一片运动的绿茵场。

4.建立数据库,资源跟踪,注重足球人才的培养

通过开展足球活动,发掘足球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平湖市足球协会应该建立起数据资源库,对这些学生的足球发展方向进行跟踪,学生升学和转学以后,下任教练能通过人才数据库了解学生的技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入选数据库本身也是对学生的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踢足球的队伍中。喜欢踢足球的学生也能通过数据资源库找到爱好相近的伙伴,有助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创新发展的现状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期刊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是全校师生查阅文献资料和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机构。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为了使广大读者能更好、更快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期刊阅览室应从管理和服务上不断改善和创新,以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发展现状

1.期刊阅览室的管理水平落后,导致期刊资源利用率低和结构不合理。手工登记为主要的期刊阅览管理工作手段,造成了管理的低效率。与传统纸质期刊相比,电子期刊更为方便快捷,冲击了纸质期刊,使得期刊阅览室的读者数量不断减少,造成期刊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期刊阅览室没有提供通畅有效的渠道接受读者反馈,无法掌握读者对期刊使用的满意程度,没有了解重点刊物内容和注意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导致期刊结构不合理。

2.期刊阅览室的被动服务,造成了服务满意度较低。由于高职院校期刊阅览室不重视对馆藏期刊资源的介绍和宣传,导致很多师生对期刊资源不了解。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所提供的被动咨询服务,失去进一步了解读者需求的机会。这使得读者对其服务很不满意,造成了双方的僵局[1]。

3.深层次多元化服务有待提高,致使管理不精细、无创新。部分高职院校期刊阅览室的期刊管理与阅览服务仅停留在日常的登账、分类、上架、装订上,虽然有些手工操作已被计算机替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浅层次服务状况,深层次的定题服务、个、专题检索、咨询与导读服务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多种服务活动还没有深入、系统开展。

4.开架阅览的方式,在方便读者自由取阅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期刊的混藏或混放造成了错架现象的出现。错架现象既让读者找杂志困难,也浪费了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使开架阅读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开架阅览使偷窃现象也时有发生,每年都要为防止图书偷窃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杂志的人为污损和撕页破坏现象也同样屡见不鲜,这种“开天窗”的违规行为主要发生在娱乐期刊和专业期刊方面,难以防范。而污损比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习题性的杂志和部分专业期刊。有的同学经常不自觉地在上面画线、作记号、涂改、涂鸦等等,使这些杂志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损。

二、高职院校期刊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硬件建设

1.优化期刊阅览室外部环境及室内环境的管理。加强对图书馆阅览区外部布局与周遍环境的管理,降低外部噪音对室内读者的影响。通过期刊阅览室内部环境的改善和美化来吸引读者――种植盆栽植物,绿化阅览环境;张贴鼓励读者学习、励志的名言警句或名人画像,激发学生读者强烈的求知与奋发向上的精神,美化阅读环境;选择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色彩装饰阅览室环境――使读者对阅览室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进而激发其阅读的欲望。

2.优化阅览室环境空间。设置自带手提电脑隔离区,开通无线网络,为自带手提电脑的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方便读者利用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并用的查询。同时,应为师生读者提供复印、打字、扫描、刻录光盘服务。加强“一站式”硬件建设。

3.优化馆藏结构。为了做好过刊的典藏工作,延长期刊文献寿命,应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咨询统计和以其它期刊目录为考虑,确定典藏目录,保证重点期刊保有量,淘汰低质量期刊。随着原文数据库的引进,可根据馆藏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期刊的订购品种,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来订购新的高质量的期刊,不断淘汰,不断更新,形成良性循环,使质量高的期刊在馆藏期刊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以满足读者需求,提高馆藏期刊的利用率。

4.合理布局,科学合理排架,减少期刊损坏及“乱架”现象。规范期刊的排架方式,避免在阅览区设置障碍物,利于读者取放杂志、更利于工作人员的检查监督,减少杂志的损坏率、丢失率,一定程度上避免“乱架”现象。为防止期刊盗损,应采取防盗磁条与防盗检测仪联合使用的方式加强期刊安全监管,同时应在视线不易到达的地方还安装了监控器。对那些心存侥幸心理、不遵纪守法的读者起到监督作用,有效地降低期刊的损坏率和丢失率。

三、高职院校期刊阅览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软件建设

1.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人性化服务。制定并不断完善期刊阅览室人性化管理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优化期刊阅览室开放时间,使教师、科研人员、广大学生能在业余、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期刊阅览室资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在岗培训、派出学习、交换学习等方式不断充实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素质,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最佳配置,形成知识互补、专业互补的优势,造就一支在期刊阅览服务过程中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外语能力、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管理队伍。

3.开展“与读者互动”服务,实行多元化服务。鼓励读者参与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建设,以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宗旨,通过QQ、E-mail、留言板、电话或手机通话等多种渠道与读者沟通、交流,掌握读者对期刊使用的满意程度,了解重点刊物内容和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介绍和宣传馆藏期刊资源。举办“读书有奖征文比赛”、“知识问答”等有益活动,让师生感受期刊阅览室不同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息,加强了馆员与读者间文化、思想交流,在馆员和读者建立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2]。

4.加强期刊阅览室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实行定岗、定责、分类包干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岗位和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制定考核标准,并做到奖惩分明。要求阅览室的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现刊和装订完的过刊应及时上架,对现刊及时下架装订;工作人员随时巡架,及时对乱架期刊进行归架;要敢于管理,维护良好的阅览秩序,把乱架、错架现象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总之,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职期刊阅览室的人性化服务是馆员对读者的真诚和爱心在每个服务细节中的具体体现。要认认真真地关注每一个细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使读者真正感到高职期刊阅览室不仅是查阅文献资料的场所,而且是漫漫求知路上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创新发展的现状篇5

关键词:上海会展物流现状;会展物流模式;会展物流供应链系统

中图分类号:C939;F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3.009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5卷第3期乐美龙等:上海会展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

会展物流业是会展经济和物流经济相互交叉形成的,被誉为“朝阳产业”,也是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经济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极大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更是加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技术流和信息流“五流”汇聚的局面\[1\]。

一、上海会展物流业的现状分析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和迅速崛起的亚洲会展之都,上海已经形成总量规模较大的会展经济总量。有资料显示,上海举办的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会展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已成为我国会展业的强大引擎和会展业集聚地\[2\]。

近年来,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数量不断增长,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酒店、餐饮、烘焙、零售设备供应及服务展、中国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和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等,许多国际知名展览公司也纷纷将其品牌大展“移植”到上海。目前,法兰克福乐器展、欧洲制药原料展、科隆五金展等几十个世界大展都有了“上海版”。而且落户上海的展会越来越与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目标相关联,对物流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带动了中国会展物流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会展物流业将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上海会展业基础设施分析

有资料显示,近10年来,在上海举办的大型国际会展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截至2010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共448个,其中国际展览项目227个,2011年上海国际展览项目预计达到300个左右。国际展览会已经成为上海展览业的主力军,随着上海国际化定位的不断推进,将有更多国际展览会和境外参展商进入上海会展市场。

图12000年—2010年上海国际展览会数量变化图

上海展览场馆设施环境是举办大型展览活动的基础硬件。到目前为止,上海主要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世贸商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农业展览馆、东亚展览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等九个主要大型展馆。上海各大展馆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2个,3万~5万平方米的有3个,1万~3万平方米的有1个,其余均小于1万平方米。在2010年世博会以前,上海没有展览面积为5万~10万平方米的展馆。

虽然上海的会展场馆面积并不少,但真正合乎市场要求的场馆仍然不足。总体来说上海会展场馆单体面积小,区域分散。一般国际大型展览会的展览面积通常为10万平方米以上,上海的会展场馆无法满足国际大型展览会的需要。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展览面积约7万平米,中国馆的展览面积约5.3万平方米,2011年已经作为会展场馆,对外进行市场化运作。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和中国国家馆的建设弥补了上海5万~10万平方米展馆的空白。另外,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团共同投资的“国家会展项目”也将落户虹桥,“国家会展项目”5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为上海大型国际展览会的举办提供了条件。

同时,就展览场馆空间地理分布而言,上海已形成了以开发区为核心,辐射至漕河泾开发区、浦东新区一线的会展黄金走廊。在世博效应的带动之下,上海展览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上海展览场馆的区域布局主要集中于市中心繁华地区。在主要的会展场馆中,有3家位于浦东,其余的场馆位于浦西,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中,除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展览馆之外,其余展馆位于静安、徐汇、虹桥三个板块,见图2。

图2上海九大国际会展场馆区域分布图

上海现有展馆中,具有国际先进设施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场馆较少,达不到高级别国际展览会的场馆要求。上海展馆大多不是展厅分为多层,就是有柱子,而且普遍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准较低等情况。唯一符合国际标准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是德国三家展览公司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合资兴建的,德方具有相当大的场馆控制权。因而,上海会展物流业的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二)上海会展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上海的会展物流企业并不多,专门从事会展物流的企业就更少,而且两极分化很严重。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采用指定物流服务商方式来保证服务质量。当时指定了泛联国际、海程邦达和中外运三家物流公司。前两家分别为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当前,一些本地的会展物流企业只分得很小的市场份额,而且还主要集中于国内展会。上海本土的会展物流服务企业目前还处于品牌劣势,很难获得品牌溢价的能力。所以,上海当地会展物流企业仍具有非常大的生存发展压力\[3\]。

1.专门从事会展物流的企业较少。上海目前可以提供会展物流服务的企业不足20个,其中专门提供会展物流服务的企业仅仅4家左右。能提供会展物流服务的国有企业,往往也都是总公司中的展览物流部或者运输部负责,从事会展物流服务的时间不长,主要为政府机构主办的会展服务。有些民营企业可以提供会展物流服务,他们一般由国有企业或者香港公司转制而来。目前,上海大部分的国际展览品物流市场是由外商独资或者合资经营的专业型会展物流企业占有,他们具有先进经验和技术、网络以及人才优势。见表1。

2.传统服务内容较多,缺少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在整体上,上海的国际会展物流传统服务内容比较全面,陆运、水运、清关等基本服务还都可以满足,但能提供包括布展、代办保险等全套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还比较少。

3.会展物流企业信息化相对落后。据调查,上海目前仅仅60%左右的企业建有企业数据库。从信息化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最高,国有企业次之,民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最低。

4.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展览结束后,展品的回运率高达82%。但多数物流商却没有及时了解其客户的展后展品处理情况。根据对参展商的采访获知:有53.2%的物流商对回运有所关心,而另外的46.8%的物流商不关心;在客户服务方面,51.5%的参展商说物流商会询问对其服务的满意程度,但另外48.5%的参展商表示,物流商从没关心自己的客户服务质量。见图3。

图3展后展品处理情况调查统计图

(三)制约上海会展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随着上海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的会展物流业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上海会展物流业没有相应的长足发展,除了相关政策等因素外,其原因还有很多。

1.集约化程度不高,分散现象显著。现在上海在举办展会时,对展品采取的往往都是分散化管理。即展品到达目的地之后散落在不同的仓库,由不同的物流服务商完成展品的运输与配送,由不同区域的海关负责国际展品的监管。

2.行业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上海已经意识到会展业对物流等其他行业的推动和拉动效应,鼓励发展会展业及配套的会展物流业,但是也出现了地方保护、政企不分、行业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有些地方政府企业在指定会展物流服务商时,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策略,甚至有些还只允许本地物流企业参与会展业务的竞标。

3.各个环节信息交流不畅,反应滞后。会展物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信息交换与处理,如果这一模块出现问题,那么将影响整个会展物流的组织与运作。目前,上海的会展物流服务中,存在会展物流服务商、参展商和会展主办方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往往出现主办方无法实时监控展品,不能对其进行跟踪与查询,直接导致物流服务成本过高和服务滞后。

4.服务质量有待改善,服务水平仍需提高。直接影响到会展物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会展物流企业仅仅将服务集中在提供仓储、运输等某些环节上,还不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和一体化的会展物流服务,而且货物破损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上海会展物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一)上海会展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会展物流服务是展会顺利举行的保障,其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会展的组织与运作。只有做到“货畅其流,货逢其时,货适其量”,才能保证会展物流的优质发展,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会展业的腾飞\[4\]。

首先,改变会展物流运作模式,创新其服务模式。转变会展物流分散的服务模式,向集成化、集约化靠拢,建立统一的会展物流监管服务中心。其次,注重整体规划,统一物流标准,建立会展物流信息化平台。有效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加强会展物流整体规划。强化标准化工作的修订、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第三,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会展物流服务水平。通过对信息、运输和仓储等会展物流环节的控制,保质保量地完成整个会展物流方案的运作。第四,企业合理定位,打造会展物流服务品牌。企业要把握会展物流服务的特性,采取差异化竞争方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进而在市场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加快会展物流教育建设,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会展物流人才。

(二)上海会展物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1.“4PEL”会展物流运作模式。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各大会展城市在举办展会时,还是会采用传统会展物流模式,即分散式会展物流模式,即使有些展会指定了物流服务供应商,但往往因其不能提供全程的一站式服务,有些参展商还是要自己寻找物流供应商。在分散物流模式下,存在着各方沟通协调困难,展品在馆外滞留或者参展商布展时间不足等现象,甚至有些物流服务商把展品当成普通货物运输,这些从长远来看都不利于会展物流专业化发展。

“4PEL”(theFourthPartyExhibitionLogistics),即第四方会展物流。“4PEL”会展物流运作模式是指第四方会展物流服务商,运用资金、人力、技术,集成包括物流供应商、会展主办方、展馆方和参展商的资源,参与会展物流的整个过程,提供全面完善的会展供应链解决方案。“4PEL”模式实质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调集、组织管理自己及具有互补商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而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一种会展物流模式。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会展物流服务,而且对会展的整个物流过程提出方案\[5\]。

“4PEL”会展物流运作模式具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短期合作虚拟型运作方式:第四方会展物流供应商设计方案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具备充分的实力,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在市场上暂时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来保证方案的完成,一旦会展结束,任务完成,该组织就会解散,这种方式随机性很强。

第二种是长期战略联盟型运作方式:指定的唯一第四方会展物流供应商可以是专注于会展物流市场的几家知名企业联合组织的。他们为了较少资产的重复建设,降低风险,因而建立起利益共享的长期战略联盟。

2.集约化会展物流模式。目前上海各个会展中心的会展物流服务模式是分散式的,即会展物流的报关、报检和查验的办公地点位于不同区域,各个参展商的展品分散在不同的仓库里,每个物流供应商的服务都是独立进行,也没有专门的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信息查询服务,操作模式见图4。

图4目前会展物流操作模式示意图

集约式会展物流服务模式是将报关、报检、查验、监管仓储,甚至港区功能全部集中到指定的会展物流监管服务中心,并整合物流供应商的运输资源,提供集成运送服务,这样做不但使成本降低,还能提高操作效率。同时,在监管仓库内还可根据参展方的要求,提供贴标、分拆、组装和包装等增值服务。见图5。

图5集约式会展物流操作模式示意图

(1)一站式清关模式。集成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于一地,提供报关、报检和查验在同一地点进行的一站式清关服务,这样既方便了国际会展货代公司的操作,也可以避免报关、报检、查验的多地奔波,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人员操作成本和运输成本。

(2)集成运送模式。由会展主办方指定的唯一第四方物流供应商集成各个领域的物流服务商资源,通过对各个物流服务商的统一调度,为不同参展商提供各类展品的专业化运输与配送服务。集成运送模式能降低物流服务商的空驶里程和操作成本,能提高会展物流服务的操作效率。

(3)集中仓储与监管模式。对某一具体展会的展品实施集中仓储,由同一海关对展品进行统一监管。在集中仓储时,按展品特性提供符合条件的仓储设备与设施,并进行分类存储。通过计算机,应用RFID等信息技术和仓储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展品进出口的自动化操作。

集约式会展物流模式既能有效避免报关、报检和查验在不同地方的办理,降低成本,提高操作效率,又能有利于海关的统一监管;同时可以增大资源利用率,提高会展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上海会展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建立基于信息技术搭建面向全球的会展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运用无线射频(RFID)、云计算技术及系统整合等先进手段,采集各种与展会物流相关的信息,使得参展各方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查询或调用相关数据;同时提供网上通关、预警和在线咨询与预约功能,提高会展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信息技术平台具有如下功能。

(1)网上通关功能。通过与海关系统的单向或双向对接,提供网上通关服务,实现电子申报,网上备案,无纸通关,网上报核。

(2)信息查询功能。登陆会展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后,会展主办方、参展商及物流供应商等可以查询到有关展品的各类物流信息,如数量、位置、通关状态、物流供应商名称、运输工具、船次或者航班次、是否装船、到港时间的物流信息,等等。而根据不同类别的登陆者,将会给予不同的查询范围。

(3)数据调用功能。会展物流信息需求方登录平台后,可以调用其需要的数据统计,如会展主办方可以调用各参展商在会展期间的展品销售量的数据统计,以便对展会作出分析总结。

(4)预警功能。对展品各物流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在需要提防的情形发生前,向物流供应商、参展商及安保部门等发出预警信号,及时报告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展品在运输、仓储等环节中不必要的损坏和丢失。

(5)在线咨询与预约功能。提供有关会展物流的在线清关咨询等服务,同时提供展品进出展馆的在线预约服务,以增加物流供应商和场馆方之间的沟通,提高会展物流服务效率。

三、创新会展物流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服务思想是上海会展物流服务的灵魂。当今市场竞争的实质已经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会展物流供应链以指定唯一第四方会展物流服务商为核心,其中涉及主办者、搭建商、会展物流供应商商(运输商、货运)、展馆方、信息服务商、参展商等多个市场主体。他们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在此网络中,又存在着多条供应链。要保证展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会展业的高端智慧发展,需要创新和优化会展物流供应链系统。

要在会展物流系统的供应链中,建立统一的会展物流监管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其区域性,达到与不同参展商及会展场馆之间信息的多项流通。

在错综复杂的会展物流供应链系统中,要科学设计交通路线,合理组合货物列车、汽车、船舶、飞机及其用于物流的运输工具,形成多元化的会展物流手段。

由于会展物流具有高度及时性、运送的安全性和逆向物流等特征,使得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应用时,要考虑到整个会展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光琦.新会展大学问:访Agility(亚致力)上海世博项目总监潘起宏\[J\].中国仓储与运输,2010(10):6244.

\[2\]石明虹.上海市会展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963.

\[3\]丁爽.中国会展物流业的发展障碍及对策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166167.

创新发展的现状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问题研究

融资租赁对于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设备更新、加速先进设备的改进、提高资金和设备的利用方面,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有很多的优势。但是,由于融资租赁自身的发展原因以及中小企业对它认识上的不足,目前融资租赁业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贡献不大。

一、融资租赁业的理论概述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

融资租赁是指设备需求者(承租人)在需要添置技术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并出租给设备需求者(承租人)使用,按期收取租金,在租赁期间,设备归出租人拥有。待租赁期满,承租人可选择退回、续租或者以名义价款购买设备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是企业在分期付款的基础上依据租赁业务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低价有偿地转移给承租人的现代融资方式。

(二)融资租赁的主要方式

(1)直接租赁。直接租赁即直接从国内租赁公司处租赁设备或直接从拥有闲置设备的企业处租得设备。这是融资租赁最简单、普遍的模式。

(2)转租赁。租赁公司A根据承租人的要求,先以承租人的身份从租赁公司B处租赁设备。再以出租人的身份将设备转租给承租人的一种租赁方式。这实际上是两次租赁完成一个租赁业务。

(3)售后租回租赁。售后租回租赁即由企业将设备、厂房等资产的产权出售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收购企业资产,称为回购,然后租赁公司再将这些设备、厂房等租赁给该企业使用。

(4)厂商租赁。厂商租赁是指机械设备的制造商或经销商通过对其最终用户提供融资便利,来销售本公司产品的方式,这也是厂商租金最独特的优势―促进商品销售。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从中小企业角度

首先是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导致了融资渠道窄。因生产技术等原因,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另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分布广、规模小且持续经营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所从事的行业变更频繁、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较弱的特点。

(二)从银行角度

目前国有银行正处于向商业化、市场化的转型之中,普遍缺乏向中小企业融出资金的动力,在过高的金融风险压力下,各大银行本能的倾向于对中小企业“慎贷”、“惜贷”,将资金更多的转移至大企业。另外,银行的审批标准以及担保、抵押、质押等是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的。

三、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措施建议

(一)从国家政策角度

(1)成立全国性统一的融资租赁管理部门。组建全国性的租赁同业协会,加强对融资租赁业的宏观管理与监督。加大对融资租赁的宣传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充实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融通资金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放宽对租赁机构吸收资金的某些限制。适当扩大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业务范围,如允许其吸收一年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允许其吸收各种基金组织的暂时闲置资金,允许其吸收各种期限较长的专项基金、发展基金等。

(二)从租赁公司角度

(1)完善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针对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公司从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这一状况,融资租赁公司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聘请专家为其设计公司章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用人机制;同时与高校加强联合,由高校代为培训人才,实行融资租赁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融资租赁公司要树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的经营理念我国融资租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开发这种潜力的关键就是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融资租赁要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的生长点。过去,我国融资租赁业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特别是为从国外进口租用大型成套设备服务的。由于国有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恶化,负债率不断上升,破产时有发生,更多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这种状况是租赁公司日益被“欠租”问题所困扰的根本原因。

(三)从中小企业角度

(1)转变“租不如买”的观念。促进中小企业重视财产所有权向重视财产使用权的社会观念转变。

(2)利用互联网资源多方面收集信息。目前厂商租赁模式在我国的很多行业已经启动。对于一些需添加大型机械设备的厂家,可以通过与厂家取得联系,通过租赁形式获得设备的使用权。

(3)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的信用管理。近年来,中小企业改制发展很快,部分中小企业改制流于形式,短期行为倾向严重,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则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良好的信用是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讲,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身不具备从金融机构处获得融资的条件,或者说不具有获得大额融资的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担保、抵押等条件才能实现融资。这样,企业自身的信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的信用管理。

四、结束语

首先,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融资难问题。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