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研究(6篇)

时间:2024-09-25

兽医研究篇1

关键词:兽医;全日制专业学位;困境;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24-02

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已经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高层次兽医技术专门人才的一种新学制和新途径。面对新的培养模式,经过短期的探索实践,发现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解决的办法,是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兽医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农业部教育司联合开展了专业学位设置论证工作。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兽医专业学位的设置,兽医专业学位分硕士、博士两级。2000年开始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2009年在部分高校开设全日制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2010年我校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目前已有2届学生入校培养。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大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初步建立起来。采取在职申请攻读专业学位方式进行,入学考试采用GCT联考,要求两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课程学习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原则。其优势在于具有入学方式简单、不受名额限制、实践基础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紧密等特点,但也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工学矛盾、社会认可度不高、人事政策缺失等现实问题。对此,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有效解决非全日制兽医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入学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全日制脱产学习,可同时获得学历和学位,与相应的学术学位处于相同地位。但对于新生事物而言,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难更具挑战性。

二、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境

1.定位不清晰,社会认知度低。兽医专业学位指导文件指出:“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目标过于笼统,并没有清晰地表明兽医硕士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及达到的水平,就是阐明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由于对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使大家对兽医专业学位的认识存在疑惑,严重影响招生工作,造成生源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现有学科体系的设置不利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我国现有兽医学科体系设置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当今兽医学教育水平最高的美国为例,仅按学科的功能属性,设有兽医和兽医公共卫生两个学科(专业),有利于应用型学生的培养。而我国兽医学科按目标属性,区分为基础、预防、临床3个二级兽医学科及20几个三级学科,其特点是研究对象明确,利于培养单一的学术人才。但在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专业学位人才上,由于长时间形成的学科壁垒造成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虽然在本专业或研究的方向上很强,但综合指导实践能力弱,这势必影响侧重培养应用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

3.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未能摆脱以往培养模式的影响。我校以至全国各高校在得知许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同时,几乎是仓促准备应战。由于学制及培养要求的不同,不能延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方法,也不可照搬照抄在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但从目前课程设置上来看,出于教学资源的考虑,其主干课程(必修课)基本与学术型课程通用,仅部分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上有所区别,应用型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实验课程单一,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4.导师制度的缺失制约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开展。目前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还未进行专门的导师遴选和考评工作,缺乏导师制度建设。指导研究生实践应用,导师其本身就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这对偏重理论研究的高校师来说是很高的要求。有些基础研究学科的导师,也不具备指导实践应用的条件。校外合作导师的资格和能力更应谨慎地考核。同时,也缺少建立相应的导师评价体系。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制度来作为保障。

5.实践基地建设将长期影响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发展。根据国家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随着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势必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规模化的实践教育基地。而稳定的、大型的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导师与社会各企业单位进行紧密合作,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摸索并完善的过程,必将在现阶段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三、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策分析

1.明确方向,准确定位,解决导师和研究生的认知问题。应尽快设立不同于学术型的学科方向,使培养目标清晰具体。如培养兽医诊疗服务人才,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兽医师,能够胜任基本的动物医疗工作。只有定位准确,才能解决导师怎样指导,学生怎样学习的认知问题。

2.突破学科界线,围绕目标方向,组织指导实施。培养单位可结合现有学科的实际情况,打破二级学科的界线,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具体目标为方向,重新整合学科指导力量和教学资源,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整体质量水平。

3.建立合理的选聘及评价机制,包括评估研究生质量标准和导师培养能力的考核。做好评价监督工作,采取激励措施,客观上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培养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欧美等国家已经具有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我们需借鉴其经验,并结合国情校情,坚持整体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

5.加强实践类、应用型课程的建设。要提高研究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避免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加强课程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实践性,应在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案例上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要。

6.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合其教育培养特点,一方面可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解决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订单式”方式为单位培养急需人才,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新机制。

我校乃至全国的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在发展中必将遇到困难和问题,如何促进这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将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办成教育改革的精品,为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欧百钢,罗英姿,伍红军,等.我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33-35.

兽医研究篇2

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学》动手能力教学改革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动手能力是学生考研、就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考查指标,其能力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较差[1],某些毕业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和研究室的毕业实习就反映出许多问题。虽然微生物学的大多数实验操作都在瓶瓶罐罐内进行,有人戏称微生物学实验为“小儿科”或“过家家”,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将给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临床微生物学检查误诊。本文从兽医微生物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提高动手能力的几种措施。

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欠缺。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原因多种多样,现就往年我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1.学生课余时间少,实验课安排紧张。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在第五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由于课程多,学生的实验课安排往往很紧张,有时不得不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疲劳战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逃课,或为了应付了事而照抄实验报告的现象非常突出。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准备了实验,学生的反映却并不积极,这种现象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方法。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上许多实验的考核需要经过二十四小时培养后才可以检查操作效果,实验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开展过几次实验课考核外,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出勤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办法,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明显不认真。

3.学生片面追求英语过关,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的学期,学生正好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片面追求英语高分,相对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许多学生经常不上实验课。

4.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缺乏力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员准备好实验试剂、器械、材料、培养基等,教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讲解清楚,学生只需要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即可[2]。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很少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袖手旁观者居多,动手能力提高缓慢。许多高校的《微生物学》实验课也暴露出类似的问题[3]。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组进行了《兽医微生物学》A类课程的建设,同时承担了校级教改课题“兽医微生物学师生互动式教学改革”。在教改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先后进行了如下改革。

1.新学期开始就制订本学期实验课安排计划。

根据学生的课程表,开学第一周就对全学期的实验课进行了统筹安排,每个班级的实验时间均固定,同时在学时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的要求。实验计划性更强,避免了往年与学生联系实验课时与临时增加的某些课程和活动发生冲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2.制定切实有效的实验监督检查方法。

课程小组教师和实验员经共同商定,对每个实验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检查方法。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练习了无菌操作倒平板后,为了节省时间,后续实验用的平板大多由实验员或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用的平板倒好,再分发下去。由于缺乏锻炼,学生的无菌观念较差,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实验草草了事。改革后,实验用的平板由学生在实验课上轮流到讲台进行无菌灌制,并同时对学生的操作打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认真锻炼实践技能,上了讲台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不是让酒精灯火焰烧了手,就是把培养基撒满桌子。通过检查刺激,大多数学生端正了实验态度,在实验课堂中经常可见学生以组为单位认真讨论实验问题的现象。

3.调动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的认真态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检查不严,有的学生点完名后就溜号。改革后课程组教师统一认识,每次实验课至少两次检查学生的出勤率。课程组规定,实验平时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5%,其中实验出勤占10%,实验报告占5%;缺课一次扣1分,缺课两次扣2分,缺课三次扣10分,同时实验报告计0分。由于制度严格,学生再没有了缺课的情况,保证了学生有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

4.开设综合性实验和大型设计实验。

将实验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中需要的实验技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都以孤立实验的形式开设,新的教学模式下将几个实验内容进行融合,而且可在不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中反复练习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例如我们开设了综合性实验“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改革前该内容分两个独立的实验:“细菌的生化试验”及“肠杆菌科”,按照教师准备、学生操作的方法,学生往往对实验印象不深。改革后该实验的开设方法为:以临床症状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大肠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从实验准备到具体操作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这种实验需要应用细菌的抹片制备及染色、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反应、肠杆菌科及药敏实验等多个方面的实验知识,学生从培养基的配制着手,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制订出实验计划并逐步作出诊断。通过“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等四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基本上对分离鉴定建立了清晰的思路,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实验手段的能力,也密切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综合性实验中,我们尽可能要求学生到教学基地采样,熟悉采样原则、临床疾病的类型和特征等,学生对自己采集的病料有较强的责任心,更愿意亲自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对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5.改变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针对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实验课教师经过交流,统一了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以往的实验报告内容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思考题等内容,由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给学生抄袭报告提供了便利。改革后,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如下规范:对开设的四个基础实验(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细菌的移植及分离培养、自然界微生物的分布等),实验报告按原格式书写,对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格式书写,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实验报告增加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内容,并规定如有抄袭现象,不论抄与被抄,实验报告一律计0分。改革后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科研论文的锻炼机会,为学生的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兽医微生物学课程已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组教师的一致努力下,兽医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教师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实验设计更加合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治,孙晔,俞岑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86-389.

[2]柯野,黄晓敏,方白玉等.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生物学杂志,2008,25,(3):73-74.

[3]刘建玲,陈文强,邓百万.建设高质量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探析.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88-90.

兽医研究篇3

关键词:兽医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路径

1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贯穿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

1.2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高尚的学术道德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兽医领域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哲学与社会科学知识。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培养其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的的意识,杜绝其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1.3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良的专业素养

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要求,面向全国动物医疗、动物检疫、畜牧生产、兽医执法等部门,培养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发挥其导向性,突出其实效性,可以培养出具有现代兽医法规理念和优良专业素养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

1.4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崇高的职业精神

近年来,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兽医法律法规处于快速完善阶段。同时,一些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与流行,一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面对上述新形势,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肩负动物保健和动物福利使命的同时,要强化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生物反恐意识,使研究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操守,对相关信息或资料保守秘密,不擅自用于商业用途[2]。

2当前我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2.1教育主体的思想意识淡薄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应新时代高等兽医教育的发展潮流,这对于教师和研究生还是新鲜事物。学校管理部门、研究生指导教师作为教育者,仍存在重专业知识技能、轻思想综合素质的观念。部分高校在专业的未来规划以及建设上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忽视了对研究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与培养。经调查发现,思政课程有形无实,部分研究生以试验繁重为由,存在逃课、缺课等现象。学科评估中唯学术论、唯论文论等现象仍存在,进而造成了高校管理者和导师在繁重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忽视了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2.2教育客体的自我认知不足

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动物诊疗、动物检疫、兽药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我国兽医事业的现状,了解国际兽医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区别于本科生,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有独立从事动物诊疗工作和正确使用兽药的能力;要具有针对具体问题、病例或案例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实施、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与沟通,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与协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兽医专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认为只有给人看病才称得上是“白衣天使”,对兽医的认识也仅限于对动物救治的基本层面。

2.3教育介体的内容形式泛化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兽医农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同一层次,都是国家研究生学历与学位教育,但是侧重点不同,前者属于应用型,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而后者属于学术型,侧重兽医基础理论研究,这就要突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目前,高校多采取单一泛化的兽医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仅限于少量基础学时,同时教育形式单一,很难做到让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在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定上,几乎没有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的设置,缺乏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兽医人文专业素养课程。

2.4教育环体的职业育人缺失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研究生毕业后在从业过程中,要遵守有关动物诊疗、动物防疫、兽药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依法从业。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兽医职业理念、兽医职业道德、兽医职业精神和兽医职业素养等严重匮乏,以至无法胜任兽医职业要求。

3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兽医学科的特色优势,以培养国内一流的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职业技术水平、综合管理能力为方向,从而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进行知识教导传授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过行之有效的路径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3.1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兽医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提高认识,要牢牢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一方面,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坚持要以育人为本,不忘初心,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围绕培养兽医人才开展和带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以德育为先,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立身之本和中心环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优秀人才[3]。

3.2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3.2.1强化课堂思政教育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思政课程”主阵地建设,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质量提升工程,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课程思政”新领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求实创新、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3.2.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在兽医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立现代兽医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设立疾病诊疗、疫病防控等专业核心理论与技能课程,为将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为一名执业兽医奠定基础;设立食品安全、兽医公共卫生等方面知识的课程,为学生适应我国兽医人才多方面需求奠定基础;设立实践知识课程,重在提高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3.3强化实践教育,拓展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

3.3.1开展实践实训教育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既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理论性,更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突出解决畜牧业生产、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方式上,要关注实践教学,注重案例教学,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在授课方式上,应更多采用案例教学和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的方式,提高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

3.3.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深化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特色鲜明的育人新格局。以理论研究、课程建设为基础,加大实践训练,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以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为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部级科研项目、研究生论坛和各类兽医专业技能竞赛等。

3.4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选定并宣传兽医学科典型代表,通过研究策划兽医学科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系列宣传活动,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个人品质,同时培育学校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完善校园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办法,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工程,通过网络对兽医学科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宣讲,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环境[6]。

3.5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完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构建由目标与标准、检查与评估、信息采集与分析、调控与反馈等构成的闭环式评价体系。同时,完善与高水平兽医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信息员制度,重视研究生学习效果评价和参与度。坚持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估,形成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跟踪问效机制。

兽医研究篇4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内容

1.前言: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在保证畜牧养殖业安全性的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十分的突出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通过施行定期检查、消毒以及免疫工作的基础之上使得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国范围之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往往都是以行政区域作为标准的前提之下展开划分工作的,防疫工作的水平和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关系是较为密切的,我国范围之内动物防疫工作整体水平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态势,基层以及偏远地区开展的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性是相对来说较为低下的。

2.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领域中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的。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从事养殖工作的人员的逆反心理,某些从事养殖工作的人员没有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形成明确且全面的认识,认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在其本身开展养殖工作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起到促进性作用,开展与否其实是没有过多的影响的。当他注意到某些养殖户根本没有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也没有出现疫病的情况之下,那么就会觉得自身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就吃了大亏。但是当没有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养殖者遇到疫病流行的时候,那么形成的经济损失就是难以估量的了,这个时候才后悔其实就已经来不及了。

其次,有关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配套基础设施并不是十分的健全,主要是国家在这个领域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等相关的原因。所以一旦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动物疫病的时候,基本上就难以及时的进行治疗并形成有效的控制了,进而也就会引发几位严重的后果。再次,就是现阶段我国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较为低下的,很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并且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队伍的年龄具体构成结构也不是十分的合理,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也就会在后续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正式开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性作用。

3.增强现阶段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力度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3.1增强内部管理工作力度的基础上,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首先主管部门应当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程,并监督这项规程的贯彻落实,以便于可以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与此同时也是需要定期的针对各项规章制度展开优化调整的,以便于能够使得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和实际情况之间呈现出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此外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也是需要针对从业人员展开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的,使得他们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养成一种爱岗敬业、全身心的为人民提供服务的态度。管理机构也是应当定期的开展业务培训工作的,以便于能够使得我国开展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3.2动物疫病防治机制构建工作的力度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复杂程度是比较高的,假如说是纯粹的依靠畜牧兽医来开展相关的工作的话,那么得到一定的成效就显得比较困难。但是在实际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基本上都是不会予以充分的重视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没有办法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施行以及屠宰免疫的贯彻落实做出保证了。在加上现阶段畜牧兽医领域中施行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十分的完善,群众也没有养成全面的动物疫病防治意识,所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干预的力度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于能够使得我国基层畜牧收益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向着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范围之内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因为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个层面相关因素的限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以本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析本地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领域中存在著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构建出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畜牧兽医卫生动物防疫机制,从而也就可以使得本地区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问题的几率最大限度的降低,进而也就可以对食品的安全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了。

参考文献

[1]陶庆峰,顾振宇.基层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2):14.

[2]昝良德,陈浩,李成炯.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18):120-121.

[3]苏峰,孟伟,张伟,苏红艳.谈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249+152.

兽医研究篇5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站;生猪;检验检疫

中图分类号:S851.3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125

猪肉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肉类,我国的猪肉产量十分巨大,高出其他肉类产品产量的几倍。有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食用猪肉数量已经占据所有肉类65.5%的比重。基层畜牧兽医站做好生猪检验检疫工作是为国民提供安全、健康猪肉的重要保障,必须受到重视。

1基层畜牧兽医站生猪检验检疫工作现状

1.1检验检疫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基层畜牧兽医站属于自收自支性质的企业,一些工作人员忽视自身工作责任,在检疫工作中以此作为敛财手段,向生猪管理人收取费用并为其打开“方便之门”,这种情况严重的违反了生猪检验检疫工作制度,使得一些病猪、死猪流向屠宰场,进而流入市场,给广大居民百姓造成了严重而不自知的损害。

1.2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检疫水平不高

基层畜牧兽医站中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个人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检验检疫工作能力不高,对待生猪进行检验检疫工作也不能妥善、认真的完成,无法根据生猪的细微变化发现疫情,给基层畜牧兽医站生猪检验检疫工作造成困扰。

1.3检验检疫人力资源不足

基层畜牧兽医站招收的专业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名额有限,与基层畜牧兽医站大量的检验检疫工作负担并不协调,影响了生猪检验检疫工作进度,这是目前基层畜牧兽医站生猪检验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生猪检验检疫工作措施

2.1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建设

基层畜牧兽医站是进行生猪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场所,而生猪检验检疫工作主要是由检疫员负责。检验检疫工作部门应该向检疫人员强调工作重要性,提高检疫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严格的要求检疫人员认真工作,努力的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在选用检疫人员时要遵守选人标准,杜绝一些不符合检疫工作人员要求的人进入检疫工作队伍。

2.2端正检疫人员学习态度,提升检疫专业水平

当吸收到新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后还要定期的举办培训班,为新入职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活动。培训中应该涉及到基层畜牧兽医站检验检疫工作的各项内容,从强调检验检疫工作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检疫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对检疫工作的重视力度;到培训专业检验检疫工作技能,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员工为新入职检疫人员讲述工作经验和实际案例,让新入职检疫人员更深入的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也可以安排实践活动,为新入职员工提供检验检疫实践场所,熟悉具体的检验检疫工作环节,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水平。

2.3建立协检员制度

针对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力资源不足问题,需要建立起协检员制度。协检员制度的成立可以为基层畜牧兽医站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分担工作,这种制度的成立是吸收一些协检人员帮助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与之共同承担起检验检疫工作,推动检验检疫工作按时、充分的完成。协检员制度的完善,必须严格的制定协检员工作管理规范,以此来约束协管员,提升协检员团队质量,有效的促进检验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1]。

协检员工作的管理规范,首先要从招聘环节入手,协检员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是协助检验检疫人员进行检疫工作,所以在招聘中必须选拔出能够适应协检员岗位的人。协检员的招聘是参照事业编制人员招录的有关流程进行的,所以在招聘过程中要为应聘人员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使一些具有真正才学的人可以应聘上协检员岗位。其次,录用协检员后需要为协管员提供培训,加强对协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协检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协检员的工作技能,加强对协检员的制度规范,促进协检员的工作责任心。协检员可以与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生猪检验检疫工作,帮助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整理资料,记录具体的数据,分析生猪检验检疫报告,提高对生猪疫情的发现率,所以协检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3结束语

要想人民吃上“放心肉”,就需要加强对生猪的检验检疫工作。基层畜牧F医站需要提高检验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认真负责的完成生猪检验检疫工作,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口感好的肉产品。

参考文献

兽医研究篇6

[关键词]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S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2-0270-01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只有从根本上控制动物疫病,才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才能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1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1基层防疫系统不稳定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限制,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尚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

1.2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

对基层畜牧兽医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养缺乏有效规划。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不足,知识结构老化,原有的知识已不适应当今需求,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但是缺乏针对性,知识更新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无法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无法提升技术人员对畜牧业发展形势的了解和判断。

2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畜牧兽医工作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畜牧业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目前我县畜牧兽t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法规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县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改革我县现行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3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建议

3.1加强行政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立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3.2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机构

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3.3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体系

3.3.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推广条件,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设备、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远程教育等资源,不断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水平,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

3.3.2县乡技术人员成立科技服务队,村级成立养殖技术服务组,围绕主导产业,通过分层次举办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深入到村户、养殖场进行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创办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切实发挥服务功能,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3.3.3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收听收看畜牧兽医科技节目,推进农村畜牧业生产信息化,提高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树立便民服务的思想,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高效、敬业的服务精神,切实做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3.3.4加强队伍建设,适时引进人才,通过以会代训,举办业务培训班、岗位培训班等,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加强畜牧兽医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畜禽品种改良、饲料饲养、防疫检疫、畜禽产品加工以及市场经济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4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5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