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6篇)

时间:2024-09-27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教学环境大学生服装工艺促进作用

大学教学环境一般指学生进行学习和各项活动的场所,教学环境主要包括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方面是大学的师资力量、学习氛围、文化底蕴等,硬件方面是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等。教学软硬件环境之间互相影响,彼此促进,共同为培养时代和社会所需求的大学生在思想、文化、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等方面服务。

一、教学环境建设的改善与普遍认同感的提升

对比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专业近十几年的发展来看,从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专业在社会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拉动下被推动着向前发展。目前,大学招生面临紧缩,服装专业办学所隐含薄弱的环节,如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对口的问题、人才培养专业素质问题等逐渐反映出来。怎样及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服装专业办出特色,走出不利因素的笼罩是美术学院对各专业办学的总体思路,也是服装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想法。

服装专业建立初期,服装画作为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在服装画的创作中,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学生缺乏展示自己4年所学专业的机会。后来采用以服装专业设计动态展为毕业创作形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按计划分步骤完成系列服装设计,从设计思路、材料选择、加工制作等全方位得到训练和提高。学院定期举办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专业作品展,进行专业工作室建设,改善服装专业办公室、教室、实验室专业环境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设计的气息,激发他们产生兴趣与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二、服装工艺基础课教学效果及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环境在影响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素——教师与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积极能动作用,不断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因素积极创造与改进教学环境,使其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服装工艺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讲授与不同教学环境影响下的效果比较

服装工艺基础课是服装专业学生进行独立设计与创作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在工艺课教学中,教师仅通过讲授、演示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与实践训练,学生按照课程要求训练,完成作业。但为什么做这些训练,完成课堂作业对以后学习有什么作用?学生没有明确概念,只是文字形式、概念上的理解,没有深入地感知概念;注重环境的教育熏陶作用,如在课堂上摆放工艺作品、图片,教室角落利用人台、衣架杆对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基础工艺课相关的内容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与疑问,为什么这样做?自己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对比自己的作业,还有哪些差距与不足?这种环境隐含影响效果对专业学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服装工艺基础课教学环境建设的具体内容

教师要形成思想统一、严谨治学的教学共识,跟上学院发展的步伐,为打造品牌专业,树立名师、名校的教学氛围不断努力。

加强服装专业工艺实训教室的建设。学校工艺实践实训教室相对于企业生产是一种模拟练习,设备不全,与实际生产方式有很大距离。服装专业的工艺实训教室只配备最基本的工业平缝机,熨烫工艺跟不上生产企业的步伐。一批特种机存放在专业教室里,学生根本看不到。根据工艺课教学的现有情况,应大力加强工艺实训教室建设和设备投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内部实践环境,使学生的校内实践规范、完整。

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加强辅助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工艺专业理论讲授的过程中结合精心准备的范画与放映幻灯片辅助说明工艺过程与要点环节、效果、作品最终完成形式等,这些辅助教学方式比单纯的语言讲授更直观、易懂。

为了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氛围,服装学部建立教师专业课程结束作业观摩与讲评的工作模式,以达到专业课程教学与研究氛围的有始有终。在进行工艺基础课结课讲评时,由专业教师对授课内容、过程、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做出总评,学生代表发言,讲述在专业学习中的体会、遇到的问题与提高过程,最后所有专业教师观看学生作业,交流授课经验。

(三)服装工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思路与所遵循的方法

围绕服装工艺课堂教学的环境建设所选择的服饰品要表现出面料美、结构美与工艺美。不同时期的大众服饰审美都表现出一定倾向,这种倾向由多方面因素形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工艺作品(环境布置)的认识与理解是不同的,同一年级由于个体兴趣与能力的原因,在服饰制作的工艺性与设计创作能力方面也有差别。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差异,选择与学生接受力接近但又有难度的服饰作品,或范例装饰教室,或教学空间,对于教室的环境布置,选择的作品要与课程内容相统一。如为配合工艺基础课的教学,教室空间一角可在人模身上换上时尚的西服与西裤等。

三、服装工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

教学环境建设要与工艺课程实践环节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环境建设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过程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诱发出来,把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学环境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国外比较成熟的服装人才培养方式来看,多从艺术、技术、市场、人文等多方面展开,并不偏废一方,但各有侧重。从这里能看出确定某种人才培养方式需要相关培养模式的建立,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视觉、听觉全方位地影响与熏陶来培育服装专业人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有效的是来自教学环境建设,学生每天有更多时间在校园、教室、实训教室度过,符合专业要求的、表现时尚审美特征的专业环境建设对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探索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2

目前国内高校正实验教学的认识中,从学科角度分为文科和文科,以为实验教学是理工科专业所具有的,文科不具有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科学实验的三要素为实验者、实验手腕、实验对象。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定义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设备和资料,经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惹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察看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学问或考证学问的教学办法”。目前文科的实验教学中多以理论学问传授的信息传输构成的理论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课堂和实验教学课堂,国内的艺术教学也是理论课堂和理论课堂相分离的方式,并没有划分该课程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这是由长期以来“重文轻技”的思想,以为学问主要靠读书取得,长期的封建教育目的主要是以培育官吏为根底等影响,从实质上缺失理论教育和实验教学的根底。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主要是校外的设计理论,短少沟通的环节,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封锁教室里停止。

国外教学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以为教学是信息的双向传送。工业反动之后,机器消费请求人的智力和膂力两方面,使教育与消费劳动严密分离,教学的方式和办法也有了新的变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完成个人的全面开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腕,是到达某些目的(技艺、取得各种才能、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文中提到教育盘绕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局部,在这个过程中控制认识的手腕,如何教会学生理论他所学的学问,顺应将来工作,学会与别人一同生活,构成一种独立的、富有批判肉体的思想意义,培育本人的判别才能和处理问题的才能。

二、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教育部对人才培育形式培育的相关文件中,提到人才培育形式变革的重点是要增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特备是创新才能和理论才能的培育。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形式以教员为讲授理论学问为主体,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大多数内容是理论教学中的原理和办法的学习,较少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教学,学生被动地依照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步骤学习学问,学生对学问的学习偏重在学问点的记忆,处理理论问题时短少剖析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锻炼,疏忽了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学问的控制和应用。

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实验课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理论项目。在较少的实验内容中,过于技艺化,学生的思想局限在技艺的控制,对本专业范畴创新才能的培育不相符,在实验中也较难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明性。

人才是第终身产力,创新型国度建立的中心具有创新技艺的优秀人才,创新型优秀人才具有创新的认识、思想、技艺。上过美国Science封面的一名著名教授以为,创新成果的产生,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技术成果,都需求实验设备的支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廉水以为实验室是建立一流大学的根底。从侧面上表现了,实验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展开

理论性教学是经过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社会理论活动,使受教育者取得学问和技艺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验教学注重学生才能的培育,在实验教学中设置多个环节的理论与探究,学生可以完成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实战才能和职业技艺的进步,与社会、行业接轨,并激起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实验教学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中心。

专业实验教学必备的三个环节,即:目的定位——手腕选择——施教控制。目的定位:预设学生应该控制的某项学问技艺或工作办法的定位;手腕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是经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授技艺和办法,不是说教式传授;施教控制:教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设计,严厉的课程设定,需求一个发散式的联想思想和紧密的逻辑把实验推升到相应的高度。实验教学在学校培育人和教学工作中的位置来构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统筹气氛。

环境艺术专业方向是艺术设计专业下开设,请求具备艺术设计的素养、建筑技术学问、环境处置、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才能。在人才培育上入手才能较强,成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1、范例展现教学的展开,“范例”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原译为”好的例子“,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Wagensdenin)以为范例展现是向学习者展现优秀的作品,并希望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到达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者能够对范例作品停止仿效。如室内设计课程理论环节的锻炼,从空间构成设计、住宅设计、寓居空间、餐厅空间设计、快题设计-家具、快题-照明、毕业设计等,在停止计划空间设计中,请求学生完成空间的设计和表现,教员在停止理论锻炼前提供优秀的设计计划参考和学习任务,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比方教员在空间设计前先展现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请求学生认真察看案例,并剖析空间设计案例在功用分区、主题定位、元素运用、尺寸设计、表现技法等学问的表现,然后由教员引导学生停止剖析和讲解,以案例参照细致讲述完成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所具备的条件,在学生分阶段汇报计划过程,其中有自我评价、同窗互评、教室评价,汇报完之后总结本人的表现,并深思理论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良的办法。

教学前的希冀和引导,依据本次理论环节的教学目的,分离学习者目前的学问构造表现,依据将要到达的学习任务,选择优秀的作品案例或者让学生本人搜索优秀案例,在案例停止演示时,对范例内容和参考规范阐明停止恰当的解说,突出理论环节的重点和难度,明白学生在理论中到达的希冀目的,指引学生考虑,依据案例深思来调控学习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习者经过剖析提炼出案例的特征,让学生明白预期学习到达的结果,对在完成理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沛的准备。

教学中行为中深思,引导学生在理论过程中的深思,在过程中对学问构造的完善。经过阶段性的跟踪,为学生提供各种协助,如及时对呈现的错误停止纠正,学问点的解说,定位的明白,表现的精确等,并记载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学后行动后深思,作品完成后学生依据参考案例的规范请求,停止自我评价、同窗之间的评价,教师依据自评、同窗互评、学习目的和任务、学生的条件等,对学生成果做出总评,学生依据同窗、教师评价结果,总结本人的学习表现,深思在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办法。

在教学中起到的深思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案例展现明晰明了地展现计划设计成果,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引导空间设计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材料搜集、学问点的学习、对计划的评价标注提供明白的参考。有利于学生育成独立学习考虑,探究办法的学习方式,启示和拓展学生的思想,对创新才能的推展和提升有进步。

2、展开情节教学设计,乔纳森以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驱动学习,不是先从理论或准绳动身再做一些问题处理的练习,运用有趣的、投入性的、真实的问题,协助构成学习者的问题认识和主人翁感,驱动学习者到达目的。让学生在课程锻炼中,感遭到学习本专业的兴味,同时也从课程锻炼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问题中学习。韩国的李少金教授把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看成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玩,怎样去游戏,从中找到设计的回归。从文娱和游戏中学习,从中找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信息。在环境的体验教学中,假如么有环境体验,不能跳到同窗的心情、构成信息互动的环境体验气氛的话,这个课程仍然不能到达实验性的效果,关键是教员能否控制环境体验中的运转节拍,什么时分需求点到关键上,在适时把理论停止总结。

3、专业课程学习,“做中学”的教学观念。“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教学中设置“做中学”的形式,教学中展开“工作坊”的教学方式(“工作坊”的教学,学校提供实验场地,指导教师担任工作坊的运作,包括课程教学,参与理论项目的设计,一定学分的课程修读,合格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分)。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实验环节中,比方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把工作室作为学生理论学习的课程平台。在课程练习课堂中设置环境体验教学,前提是教师在任课前要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设计过程的讨论,把设计过程汇报出来,教员控制环境体验中教学环节的节拍,并停止最后的总结,从而到达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院校的交流,一同完成“Workshop”的项目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理论环节有利于进步学习理论、学习兴味。同时关于教员而言,更好地参与到理论中,理解目前行业动态。

4、课程学习与行业竞赛相分离,入手才能的培育

马清运教授在2009年高等学校环境艺术专业青年主干教员高级研修班提出作为设计师,要处理他人给的问题-最低级的;本人发现的问题-设计师开掘出的问题;本人发明的问题—让更多潜在的问题暴显露来。而这三个阶段的阶梯性专业程度,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达不到的。中央美术学院肖勇教授倡议在教学中多鼓舞学生参与竞赛、竞赛、多看展览,让学生有参与感,拓展学问。请求学生改动的学习态度,从跟教师学,到放开去学,学会怎样学习。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方法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一.环境艺术设计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合格的毕业生应既具备艺术素养,又要有理性的思维与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以室内空间,界面,内含物等要素进行的室内设计方面的内容,还有室外空间,街道,广场,建筑,雕塑等要素进行的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如此庞大,以致与其相关的学科有:建筑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艺术学,美学,设计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等。而现在诸如展示设计、舞台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大型通工具的内部空间设计等跨界设计领域也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

二、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类型

1.逆向思维和两面神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与按照一定的逻辑向前推进思考的习惯性思维不同,逆向思维则是从相反的、对立的、颠倒的角度去深入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是创新设计常用的思维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形态创新最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从而激发观者的欣赏兴趣。因而,利用空间形态的反向设计能得到不同一般的效果。

两面神思维是指同时积极地构想出两个或更多并存的,概念、思想或印象。在表现违反逻辑或者违反自然法则情况下,具有创造力的人会有意识地从事物相反方面考虑,促进矛盾的对立面转化和对立面的联结。两面神思维也是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3.设计思维转化。

环境艺术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即需要有对设计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空间组织形式的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又要对造型,细部构造联想和想象的形象思维,单一的思维过程难以形成新颖的构思。

4.观察与理解。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强调多角度的、冲破固有思路的全新的观察与理解。由于设计对象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设计者必须从多个角度来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及其相互联系,进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具有新意的、系统的、完整的信息。从不同位置与角度来观察或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视角审视分析同一问题中的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这种全新的注意与观察可以激发丰富的设计灵感,引发多种解决方案。

5.搜索与记忆。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图形和形象两个层面的特征,其作为一种视觉形象,是通过自身特定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的、有概念语义的形体,所反映的是特定形象的整体特征。创新设计的灵感基于头脑中大量丰富的设计素材,思维产生膨胀和爆炸来自于对这些基本素材的大量思考,而图形搜索与形象记忆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手段,是创新设计产生的认识论基础,是一个设计创造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应该是探讨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构建与专业相关的系统理论体系。

如今环境艺术教学的课程十分繁杂,而且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往往就丢弃了上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老师经常是通过大师的著作或者是几本理论著作让学生去研究与总结,学生只是通读了内容却很少能够理解其中的要点与精髓,如何将众多理论著作总结梳理,串联成符合教学要求并能为学生所理解的教学体系,也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2.建立“实践教学模块”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思维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事物,也只有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现并改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从而解决问题,收获经验。当今国际环艺教学的成功范例都是采用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平台,成立设计小组,参与具体案例的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值得吸取并借鉴的经验,成为我们完善教育体系的有效手段。

3.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

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集合了环境学,几何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的综合设计专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与环艺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在今后的设计中,以增加设计作品的内涵与深度。

4.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环境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高的学历和教学水平。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他们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通过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培训班以及不同的考察活动使得教师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此外,还应该将教师分批的送到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培训,让教师在技术领先的单位进行实习,与一些高技术的人才进行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准得以提高,能够带动整个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学习的成果提高最重要的是有老师进行指导,只有提高教学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才能为学生的设计和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同时锻炼教师的能力,还应该在教学中不定时的开展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让实践性较强的教师在学校开展讲座,将自己学习到的一些新型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式传授给学生,为环境设计教育注入新的设计理念。

四、结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继续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统理论体系和新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沙.透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73-274.

[2]李瑞君.艺术向度与技术向度的结合[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17.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4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在开展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所选取的具体手段,而就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而言,正确的实践技能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有效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相比,发展较为落后。从目前中职学校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实际情况而言,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手段及方法的陈旧,导致教学思路也发生偏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了教学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填鸭式”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缺乏实践实训基地

发生以上情况的原因总结起来,一是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具体执行方案指导;二是中职学校在与企业的生产和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的被动也使得可以借鉴的合作经验更少;三是部分生产型企业没有对自身的人才需求战略做到长期规划,更没有意识到企业在提升人才素质和解决社会就业方面的社会责任,造成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践实训基地,通常都是中职学校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企业反应多为冷淡。

以上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的实践实训内容缺乏代表性、层次性及全面性。首先,缺乏代表性表现为学校只能被动接受,造成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实训项目缺乏针对性,无法按照教学的实际要求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其次,缺乏层次性,是指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的实践实训内容设计,缺少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层层递进性的实训,使学生只是了解生产过程的部分流程,而无法掌握整个生产环节,影响了通过实训巩固知识的效果。

再次,缺乏全面性,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缺乏从系统角度安排实践实训内容的观念,实训内容和学校的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的衔接程度极低,学生在实训中缺乏典型性,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基地未能有效互补。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5

一、环境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设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使学生在室内外环境设计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有切实的表现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一些高校环境设计教学的课程安排上,课程的开设有先后关系,但先后课程间又缺乏联系,使环境设计教学效果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办学条件不完善。办学条件除了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即学校区位优势。如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势,沿海城市、北上广及一些省会城市等,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展览、活动,相比其他二三线城市优势较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多看,并在此基础上升华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那么在进行如珠宝展示设计、服装专卖店设计、酒店设计时就可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迅速形成设计思维。环境设计教学如果只停留在看图的阶段,势必造成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这样会制约学生环境设计能力的发展。其二,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阶段性总结、知识小结。在大学四年中,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会学到很多艺术史论知识,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建筑史、工业设计史论、近现代史、中外美术史等。但在实际环境设计过程中,这些史论知识往往不能和实践相结合。因为学生往往将这些史论知识当成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并没有将其上升到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在学习后面的环境设计专业知识时,又不能联系之前所学习的史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过渡存在问题。其三,开课盲目,课程前后衔接不紧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学习,环境设计专业四年的课程教学体系已经建立,其中的一些课程是可以合并来上的。如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这两门课程虽然在内容上不同,但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都以学生长时间生活的居住空间设计为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因此课程有必要合并。另外,在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的转化过程中,应增加设计方法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设计时知道如何进行设计。

二、课程体系建构设想

在应用转型背景下,文章根据过去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上、课程体系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大学本科四年学制为例,提出全新的环境设计课程体系建构设想。大学四年总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是将教学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起”即专业基础、设计基础培养阶段;“承”即设计能力培养初级阶段;“转”即设计能力培养的提高阶段;“合”即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的总结阶段。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按照大学四年划分,每年完成必要的阶段任务,并进行阶段性考核,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课程体系构建设想如下(限于文章篇幅,下文只讨论“起“”承”两个阶段):其一,“起”即专业基础、设计基础培养阶段。一年级上半学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构图和色彩、空间表现能力与想象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思考、叙述表达的能力。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思考的艺术、演讲与口才等,并在学期末进行命题设计与陈述。课程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设计习惯,锻炼学生的口头演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学习设计刚开始的阶段,思考和表达是为了从思想上为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学生如果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不会再出现有设计任务对不知道从什么方向入手的茫然。一年级下半学期:设计基础的培养。这学期主要让学生了解环境设计,掌握设计基础的制图表达,以及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装饰材料,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专业的未来,了解所从事行业的特点等信息。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手绘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基础、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并在学期末进行关于基础课程的命题设计与陈述。其二“,承”即设计能力培养初级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更强,整体观念更完善。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学习商业空间设计,并形成对设计与流行文化发展趋势的认知。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商业空间设计、设计与流行文化趋势、命题设计与陈述等。

结语

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6

论文摘要:艺术与人类文明是共同生成发展的,是分割不开的组成部分。艺术类教育是在传承中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改良的。但其概念化、单一性、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还笼罩着艺术类教育,这种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学生缺乏灵气,缺乏个性,导致学生自己汲取知识的能力下降,不能够完美的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的人才。

一、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形势

1.艺术设计专业在当前社会的形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中国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的重任。目前,各高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增长,除了原有的各大美术学院和工业类设计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外,各大综合类等高校也相继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在表面繁荣景象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尽快顺应新形势下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整合优化相关专业课程和部分基础课程,构建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出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的人才。

2.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现在很多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类高校没有针对自己地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下,照搬其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模式,片面的照搬照抄,课程体系过于大而全,分散了人力财力,造成资源浪费。现代高校盲目扩招,硬件设施跟不上,办学条件差,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匮乏,没有实习基地,没有与专业相对应的实验室,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将设计用于实践,只能满足于学生的纸上创意训练,学生缺乏实训与操作,缺乏动手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知识面窄,不能独挡一面,缺乏沟通与创新能力。

在艺术设计实际教学中,一些高校缺少在专业设计和教学实践两方面都优秀的教师,特别是跟风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又急于招生,其师资多为纯绘画专业教师转行做艺术设计教学,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还有的学校人才储备不充分,年轻化、无教学经验,没有学科带头人。教学中,往往注重实际操作,注重短期即得的视觉效果,急于跨入专业范畴,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误认为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知识体系,每个专业体系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之上的,理论知识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规律、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引导,学生往往会陷入形而下的盲目操作,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其设计作品便会缺乏深度,毕业后也无法自我提高。这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1.加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前沿性,该专业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同步,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这些知识在现代的更新率非常快,这更需艺术类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非常强,学校体制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为教师提供报考在职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在职进修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信息和机会。作为现代的,开放的大学,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高校教师应当运用已掌握和创作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培训人才等方式来推广成果新工艺、新技术。使其拓展知识面,练好基本功,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2.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经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反复实践以后建立了立体化课堂的教学形式,就是把以前理论与写生分开进行的教学体系打破,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接受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动手能力,互相推动、交叉进行。针对学生实践,艺术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必须有实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有较大的差距。那么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解决着这一矛盾。

以课堂写生实践为主的辅导性学习实践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掌握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标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应用技能。

加强学习实践课外化措施。因教学计划的课时限制,课堂学习并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学习受到很大制约。我们为此采取了扩展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推及课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课外作业、课外参观、命题写生等,使学生充分且持续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推行广泛的学习方式和实践领域。把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的重大活动、节庆及社团生活结合起来。我们针对设计课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学习实践以重大节庆展览、活动场景美术设计、专业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加以丰富化、趣味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丰富了校园文化,产生强大的带动效果,使学生将课堂的学习实践带到课外,带进生活和专业发展中,且效果明显、易于接受和操作。

3.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现代艺术教育中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进程的催化作用日益重要,建立面向社会实践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支撑体系,让学生从旧有的局限于师生对话的单一传统教学方式里、从个人冥思苦想构思方案的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扩散思维、启迪思路、激发灵感。艺术各专业涉及较多学科的知识,立足专业特点,积极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果,加强同社会的交流,引进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促进发展活跃开放的教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讲座和展出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把长远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需求结合起来,把自身和他人结合起来,与社会上的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广告公司等相关单位定期合作交流,引进双师型人才参与教学,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展出,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开放的研究、交流环境。

当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总结改革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针对某一院校而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设置问题。我们只能就艺术设计专业总体的角度提出一些创新想法为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方松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美术大观,2009.9.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