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专业知识(6篇)
时间:2024-10-23
时间:2024-10-23
关键词:儿童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61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82-02
儿童保健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国家、社会多维发展程度的指标。我国现有儿童、青少年2亿多,每年新生儿在1600万左右[1],促进儿童的健康保健工作的良性发展,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在卫生工作方面的具体要求。现在就当前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当前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儿童保健服务的严重缺位,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后,直接导致当前“重治轻防,越治越忙”的局面。目前,国内部分镇级医院(卫生院)已经设有独立的儿科专科病房、门诊,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有相对充足的儿科中高级职称临床医生,儿科疾病的医疗救治水平基本达到要求。然而,当前儿科临床医生则基本上只是履行儿童躯体疾病的诊疗工作,对儿童保健的任务一直没承担,大都普遍缺乏预防医学、行为儿科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儿童疾病谱改变、儿童生长发育态势间的变化、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复杂化因素都缺乏足够认识。
1.2儿童保健服务水平过低。儿童保健基本上依然停留在免疫接种这一层面,保健医师的水平不高。由于人员以及工作条件有所限制,妇幼保健工作多数经过地段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完成。这些地段儿童保健业务人员,往往学历低、刚毕业缺乏经验、或者由转岗而来,没有真正的受过系统培训、且有过相关经历的人员不多。即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学历儿保医师在知识的更新上也是缺乏的,他们多存在知识老化、观念陈旧,难以满足人们需求。儿童保健服务更多的局限在进行简单的身高、体重测量以及生长发育评价等基础内容上。难以规范的开展专科保健以及早期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营养评价、心理咨询工作等。健康教育更是缺乏。由于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更难以吸引广大群众,因此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顺利进行造成困难。
1.3对儿童保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家长依然认为,孩子只要能吃上营养品,保健是多余的,孩子没病则不需要进行体检,医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2]。此外,各地卫生服务中心(站)中,配备了儿科高级职称临床医生。但是,传统的儿科临床医生基本上都只是履行儿童躯体疾病诊疗工作,大多不重视预防医学、行为儿科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儿童生长发育态势变化、对影响儿童健康因素复杂化认识水平低下。
1.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乡儿童发展呈现不平衡性。与发达城市相比,中西部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偏低,城乡差异逐年不断缩小,但却依然受到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束缚与阻碍,农村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儿童。近10年以来,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营养不良发生率出现明显的下降,但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农村,营养不良仍然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健康的主要因素。
2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新思路
2.1加大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充分了解国家基本政策,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保障。以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主要有:依靠乡村医生和母婴保健员进村入户进行宣传;集中群众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课,并给予相应的小奖励,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放卡通宣传卡片;把儿童保健知识纳入孕妇课等。
加强儿童保健指导(或基层指导、群体保健指导等)部门建设。儿童保健部门就是儿童保健科的主要成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高素质、具有丰富儿科临床经验的儿童保健专家组成,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掌握当前儿童保健与儿科发展的动态,并能承担保健专科门诊,维持正常发展。据考察了解,现阶段医院中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的医师,文化水平普遍是大专、中专学历为主,受教育程度限制,对儿科专业以及相关边缘学科了解甚少,在解决儿童保健服务中产生的新问题,包括:促进心理健康、肥胖儿童干预、工业化食品选择、亚健康问题等,都不能够提供科学高效的方法。
2.2坚持预防为主,加快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古语有云:“上医治未病”。可见,加强预防保健,才能从源头上去控制疾病,最经济、有效的卫生投资。儿童保健途径主要为预防,良好的预防,能降低疾病入侵的几率。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从生物医学技术方向,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疾病预防是维持健康的有效手段。
2.3重视儿童精神卫生以及心理行为对健康造成的影响。目前我国接近2亿的儿童,当务之急则是在观念的转变,陈旧陋习存在,使得家长、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只关心孩子生病,心理、行为、精神健康检查怀有无所谓态度。
总之,加强完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稳定服务队伍,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2012-01-18
关键词:儿童保健;问题;对策;结语
现在儿童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被高度关注,儿童保健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每个家庭的重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全面培养儿童的健康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本文针对我区农村地区的儿童保健工作来进行探讨。
一、儿童保健工作概述
我国的现代儿童保健工作已由防治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保护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存质量[1]。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
二、我国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仍然存有不足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正在一步步完善儿童保健工作,问题主要是对儿童保健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够齐全,管理人员流动大,一些家长对儿童的保健不够重视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对儿童保健的工作认识不够。
(一)保健工作单位重视度不足
由于部分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对保健工作的监管不到位,致使工作人员不认真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敷衍了事,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不高。
(二)一些家长对儿童保健缺乏认识
由于保健单位宣传不够,有些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对儿童保健的意识淡薄,对新生儿访视、儿童体检等工作不重视。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吃得多就是健康的,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等方面的发育,有的基本是爷爷、奶奶在家照料孩子观点陈旧,认为孩子孩子能跑能跳就不需要保健。
(三)基层工作人员对儿童保健不够重视
儿童保健工作虽然有相关的指标和要求,但由于儿童保健工作单位的监管不到位,对基层的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要求,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使其不具备儿童保健知识,对儿科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经验不足,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一些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在服务上不认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起不到良好的培养作用。
(四)人口流动频繁,儿童保健队伍不稳定,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群居住、停留的时间不定,特别是婴幼儿流动性更大,造成不能及时进行建册管理,致使儿童保健管理率不高。另外,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儿童保健设施和人员配备的不够全面,导致儿童保健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有一些乡镇卫生院没有专职的儿童保健医生,而是由其他专业人员兼职且年龄较大,基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也更谈不上管理质量;再有基层工作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又缺乏学习进修机会,工作热情不高,人员稳定性差。
三、改进我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现状的对策
(一)保健工作单位要对自身工作加强重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保健工作单位要认真学习《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工作出现的问题,找出自身的不足,认真地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结合国家政策对儿童家长加强宣传
北京市及我区对儿童保健管理都有相关的免费和优惠政策,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看护人,家长和儿童既是参与者也是支持者,他们保健意识树立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宣传册、墙报、媒体、网络等方式来普及儿童保健的知识,也可以针对儿童保健开设一堂公开课,这种方法最直接也最有效。
(三)对基层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
积极争取政府基金投入,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2]。基层保健工作的不足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为了更好的做好儿童保健工作要对从业人员有系统的培训,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特别是一些乡村比较落后的地区。开展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教育课程,让他们真正理解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工作重点和操作技能。
(四)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
现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应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开展网络化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种工作数据,并能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核实、反馈[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积极发展当地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加强三级网建设
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争取政府加大加强儿童保健的软硬件建设,配置齐全的保健设备。开展专科建设,引进全科医学理念,为儿童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要求的目标;还要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业务综合水平;要适当提高基层保健人员待遇,减少从业人员的流失。
四、结语
从国家角度来看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基础工作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家长们也要协助工作人员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加强公共卫生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把关,不能只是说说而要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古桂雄,戴耀华.儿童保健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2]丁雪莉,浅谈如何开展儿童保健工作[J].医学导刊,2008.4(4):36
[3]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2009.6(11):174
关键词:儿童保健;社区;发展
1基本情况
小榄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属珠江口冲积平原,距中山市城区26公里。全镇总面积75.4平方公里,辖15个社区,户籍人口15.9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6万人。小榄镇是中山市的经济重镇、区域商贸中心。
妇幼保健机构及人员结构:镇内共有2间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3间区办院管社区卫生服务站,6间私营卫生站。全镇专职妇幼保健人员12人,兼职(卫生站)妇幼人员29人。
儿童保健现状:镇内本外地0-7岁儿童主要集中在两间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保健,其就诊面积均不超过80平方米。本地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5.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2.7%;外来流动儿童的保健覆盖率约为30%左右。
2儿童保健工作现状
2.1高任务与低资源矛盾突出。两间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除接受镇内本外地7岁以下集体和散居儿童的保健任务外,还接收一部分来自附近镇区散居儿童的保健,工作任务量大,与专职医务人员少、保健场地不足有显著的不协调。
2.2无法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迫切需要良好而全面的保健服务。儿童健康知识的社会潜在需求十分巨大,知识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2】。基本的保健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一些项目如儿童智力开发、心理行为保健成为家长们所追求的新目标。
2.3保健路程远,交通不便利。部分社区与两间医院的距离都比较远,老人或产妇带着年幼的儿童到医院进行保健有一定的困难,作为弱势群体的她们得不到相应的特别的照顾。
2.4外来流动儿童的保健难以实施。人口的频繁流动与迁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特征之一。流动儿童多数居住在出租屋、集贸市场或城乡结合部,家长收入水平普遍较低,预防保健意识薄弱,多胎生育率高【3】,在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同时,没能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取相应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服务。
2.5儿童精神卫生和心理行为问题重视不够。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家庭和社会因素在不断增加。有调查表明,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排在育儿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之首。而这方面的社区诊疗和干预,基本上是空白【4】。
2.6逐渐被接受的社区儿童保健。2009年8月始,我院辖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小榄镇西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成熟开展预防接种业务的基础上,开始试行儿童保健业务,2009年8月-2012年12月,共完成7岁以下儿童体检近1400人次(外来流动儿童约占70%),婴儿免费抚触600多人次,举办育儿家长学校44期,亲子活动8期,这些服务都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好评。目前因业务需要,儿童保健门诊由每周一天改为两天,而即将开展的婴儿游泳项目也得到了关注。
3开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有利因素
3.1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社区化[5]WHO提示,21世纪卫生工作围绕的主题是:生命准备期(0-15),生命保护期(16-60)和生命质量期(60岁以上)。生命准备期是确保婴幼儿和青少年在生命最初年代得到存活和身心健康,以便在毕生中发挥其潜能。其中包括改善家庭环境、预防接种、疾病管理、营养教育等以提高儿童生存率和降低发病率。这些工作内容,只有在社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施。
3.2开展社区儿童保健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个有效策略[6]“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的指标中明确提出要社区参与,只有社区参与了,才有可能将服务提供给每个家庭和个人;只有卫生资源公平分配了,才可能使每个人享有卫生保健。社区儿童保健是以社区全体儿童为服务对象,提供系统服务,这些服务经济、方便,每个家庭可以支付得起。
3.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殊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等服务的综合性的、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它所提供的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社区保健功能之一,更能突显此优势。
3.4儿童保健工作的群众性特征儿童保健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阶层的充分理解、大力支持与合作。而社区的医务人员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与社区居民形成了一种密切和信任的微妙关系,对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发展
4.1培养合格的社区儿童保健人才。合格的人才是儿保业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发展和推广相适宜的技术【7】。因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和自主选择性也在不断地提高。
4.2在有条件的社区逐步开展儿童保健业务。社区便利、快捷的服务系统,如电话或短信提醒通知,或体检接种同一工作日,可提高儿童定期体检率,利于系统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儿童在体检中发现存在的疾病或缺点,可就近在站内进行相关的诊治,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的发展。
4.3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健康保健知识是人们普遍的需求,尤其对于刚成为父母的独生子女们,他们迫切希望能获得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能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另一层面,文化层次较低的外来流动儿童家长,更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于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成为开展儿保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4.4加强外来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将流动儿童纳入居住地社区管理,有利提高其免疫接种率和保健覆盖率;同时,也将有效地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病率,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容红.儿童保健门诊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273.
[3]陈笑辉,郝晓宁,李士雪,等.我国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全科医学.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11(3):275
[4]钟柏茂,唐莉.社区儿童保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7:254-255.
[5]彭炜主编.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6.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婴幼儿;行为发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6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儿早教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了普及儿童早教的工作中来[1]。基层儿童保健主要服务于散居儿童,以儿童的健康发育为中心,提高父母多加利用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的意识,最终起到促进儿童健康发育和成长的目的[2]。本文主要对2013年2月-2016年5月城乡结合部基层儿童保健婴幼儿进行研究,主要观察婴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是否有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城乡结合部基层儿童保健婴幼儿作为研究主体,按照建档顺序分为A、B组,每组100例,胎龄6-12个月,婴儿出生时均可以独立呼吸,不存在畸形和其他不良因素,对比两组婴儿的胎龄、体重、性别及父母的身体、职业、年龄和家庭情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可比较。
1.2方法
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会直接影响家长的信任度,定期为医务人员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显得非常必要,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学习到新的知识,还可以与同行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促进的自身专业度的提高。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不仅仅包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也需要在根源上让家长了解到儿童保健的作用和效果,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基层儿童保健的重视度,以此提高婴儿的后期发育水平。可以定期举办健康讲座,邀请儿科专家为家长普及儿科专业知识,为家长发放育儿手册,详细讲解育儿常识,了解家长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现场答疑,同时为家长推荐实用的育儿书籍,深入的c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以根据婴幼儿发育的特点,设定适合此阶段儿童的小游戏,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以及其他身体协调能力等,锻炼儿童的社交能力、交往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1.3评价标准
根据《北京儿研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小儿行为发育水平进行评估。本次测试的主导人员为有资深经验的医务人员,医生不参与任何工作,也不清楚整体干预的流程。对比两组儿童的首次行为发育水平,6个月后对比两组儿童的行为发育水平。评定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主要包括5个指标,分别为: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t检验,当P
2结果
根据《北京儿研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量结果显示,干预前对比两组婴幼儿的发育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经过对B组儿童进行6个月的健康干预之后,B组婴幼儿无论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还是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上的发育商均较A组高,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的发育主要体现的大脑神经的发育,而儿童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即婴幼儿时期。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婴幼儿时期供适当的活动锻炼,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的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最大程度的开发婴儿的脑潜能。本次主要针对基层儿童进行6个月的健康干预,得到的效果显示适当的健康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发育商,主要体现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能力上,说明健康发展干预可以促进婴儿智商发育,值得广泛推广[4]。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重要的成长时期,此时期内的家长引导和周围环境等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发育商,也对后期儿童的性格养成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此时期内家长一定要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儿童保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使家长认识到保健工作不仅仅是对儿童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测量,给予儿童各个时期的预防接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发育商[5]。
由此可见,加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健康干预可以改变家长的固有想法和思维,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使其得到正确的育儿方法,建立良好的育儿观念,更好的从自身做起普及儿童保健工作,最终起到促进婴幼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因此,给予基层婴儿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促进婴儿行为发育,值得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265-266.
[2]赵秀勉,白力甲,刘秀敏等.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2048-2049.
[3]迪力娜尔・依马木.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养生保健指南,2016,24(21):83-83.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了“两好一满意”活动。
结合站内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提出“四加强、一强化、一提高”的工作措施。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区卫生局关于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的整体部署,开展了针对性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整改提高。加强科室职能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服务内容,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单位内涵建设,注重优化服务环境,实行填表-查体-取结果一条龙服务,更新医疗设备,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强化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站内树立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开展业务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的效果。
二、认真完成部级“三网监测”及人群出生缺陷工作的质量控制、汇总上报工作。按照卫生部妇幼卫生监测办的要求,我区在认真完成驻区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制度及监测网络,对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及女乡医进行了妇幼卫生信息及技能的强化培训,加大了对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力度,积极组织专家对17例围产儿死亡进行了评审,使我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对妇幼卫生信息档案进行规范管理,设专人负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省、市三级全年报表工作,妇幼卫生信息纳入了微机化管理。
三、加强对驻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儿童保健水平显著提高。积极做好托幼园(所)儿童健康查体工作,儿童健康查体率达98%以上。做好儿童入园前的体格检查,严把查体质量关,查体率达100%。对查出传染病的儿童按有关规定未准予入园,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对驻区30家托幼园(所)进行了卫生保健验收工作,指导托幼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平衡儿童膳食,实行科学营养计算,保障儿童健康。
四、积极开展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我站迅速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组,启动了应急预案,下发了《市中区保健站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管理和预防工作的通知》,组织业务人员到辖区50所托幼机构实地指导,督促其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消毒制度和食品卫生制度。参加了由区政府组织的多部门联合检查组,对农村面34家托幼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农村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进一步普及了对农村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结合健康查体,对儿童进行手足口病预检,严防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五、规范社区妇幼卫生管理制度,强化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制定了《市中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职责》和《市中区社区妇幼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展板,免费下发到驻区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保证了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扎实有序开展,加大对妇幼保健人员培训,使妇女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六、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努力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注重加强对医疗机构、社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规范要求,加强了爱婴医院的管理,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与随访工作,积极推广妇女儿童保健适宜技术,使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达92%、儿童系统化管理率达到95%。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预防接种;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1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医疗保健意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健康教育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传播,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消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1]。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对儿童实施健康保健和预防接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免疫能力,从而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并且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最终能有效地提高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的质量,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及身心发展。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实施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6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其中对实验组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儿童不采取任何健康教育,对两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实施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6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实验组儿童家长男58例,女72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6.74±11.2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名(29.2%),高中及中专44名(33.8%),大专及以上48名(36.9%)。对照组儿童家长男55例,女75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8.45±10.2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名(25.4%),高中及中专42名(32.3%),大专及以上55名(42.3%)。两组儿童家长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其中对实验组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儿童不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教育形式
选择我院医务人员对儿童及家属进行讲座、PPT演示、宣传栏以及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为儿童及家长详细地讲解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以及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教育,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其讲授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的过程中相关的常识及注意事项[2]。
1.2.2实施过程
设计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等方面内容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分别调查两组儿童家长,填写后当场交卷。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以P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
实验组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预防接种、定期保健以及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86.9%,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健康教育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进行研
究和传播,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消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3]。健康教育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尽可能地避免疾病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预防接种、定期保健以及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为86.9%,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率,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儿童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小琴.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11):16-17.
[2]徐志浩,曾艳红,徐彩文等.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49-50.
下一篇:恪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整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