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4-10-24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强化管理;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532155

1保护林地林权、加强森林限额采伐管理

为防止林地资源被非法占用的现象出现,必须加强对林地资源的保护。按照与破坏林地的量刑准则有关《刑法》修正案保护林地,做到有法必依,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格控制大项目占用林地。对森林资源的产权进行明确,做好林权的登记发证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山块林权发证的工作。

对森林资源开发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严格按照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进行采伐管理,对森林的采伐量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降低一些需要特别进行生态保护的区位和森林资源消耗超过限定额的林区的林木采伐力度,便于森林资源再生;对人工培育的商品林可以无限的进行采伐,在对原始森林进行保护的同时使林农的经济利益得到保证。

2陆生野生动物保护

陆生野生动物也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非法猎捕,致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中断生物链,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保全生物链完整,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不会遭到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3森林防火、重视森林与土地的逆转

森林出现火灾不仅会烧死鸟兽和森林,还会使森林面积减少,造成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结构失去平衡,导致生物量下降。防火期内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加强县、乡和村3级森林消防联防制度,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和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加强对扑火队伍的训练,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设备及时将火扑灭,最大程度地减小火灾对森林造成的损失。

在中国不少地区的人民会选择私自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耕种农作物,这就严重破坏了大自然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不利于综合资源的发展。国家发行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使人们找到纰漏,破坏资源,重视农业带来的短期利益而忽视林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

4加强天然林保护,合理采伐人工林

作为林业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抚育过程中,对间伐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有选择性、及时的将劣质、细小树木以及影响森林健康的病死木清除,降低林分郁闭度和提高保留木的营养吸收率,从而在保证森林营养不被流失的同时,促进树木快速生长。

5森林病虫害防治

要想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森林资源进行防护。其中,病虫害的威胁会严重影响到森林的生长和质量。要建立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护体系,建立森林资源的防护站,加强病虫害的检验和检疫工作,用专业的科技水平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侵袭。浙江以针叶纯林为主,林相结构单一,抗逆性较差,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6强化依法治林,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在我国法制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林业依法行政,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的手段。使盗伐、滥伐、非法占用林地、非法猎捕等森林案件得到遏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林业相关部门要将有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对森林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综合系统检测体系是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来加强对森林植物生长与生态环境检测的体系。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全国林地一张图,理清与国土部门林地管理属性,做到无缝对接,摸清森林资源家底,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7结束语

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有助于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各个方面来保证森林资源的有效发展,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森林保护;专业改革;个人看法

1.森林保护学科与森林保护专业

我国森林保护法于1958年成立,其内容比较松散,保护框架借鉴国际森林保护法,因为我国解放前期长期受到日本侵略与战乱的影响,森林资源破坏比较严重,乱砍乱伐与地下资源的采集,导致了我国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森林火灾与战乱的影响,对我国森林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因此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成为了未来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学科的主要目的,强化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森林资源建立科学的维护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发展,森林保护专业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保护森林的主力军。森林保护专业的成立与发展是培养大批森林资源保护人才的基地与摇篮,可以帮助森林建立保护区与保护组织,森林保护专业培养的森林保护人员对森林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森林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森林资源的恢复,通常人们利用学术新型发展动力,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理论保护,从实际行动与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强化。

2.森林保护专业的困境何在

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当时的实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了第三次调整,砍掉约50%的专业。在1998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森林保护专业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取消归入林学专业,停止招收本科生。对于从事森林保护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我们而言,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甚至认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决策是错误的。记得当时沈瑞祥教授曾以非常激动的语气向学生做“告别讲话”时说:“我和杨旺教授是建立和发展森林保护专业的见证人,我也是森林保护创始人和见证人中唯一在岗见证森林保护专业被取消的人,我深信虽然专业可以被合并而停止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但森林保护学科依然存在,森林保护事业永远取消不了,这好比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医生一样”。

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以骆有庆教授为代表的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教委公布的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实际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随后,西南林业大学等相关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当时我们也很兴奋,认为这是“起死回生”了。但事与愿违,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这种名不符实的招生使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学生质量以及招生和分配等出现种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困难也越来越大。现在看来这种权宜之计在当时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赢得了认真总结思考的时间,但是无法“死而复生”。痛定思痛,使我们更客观地进一步认识到“专业”是国家根据培养人才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而发生变化的真谛。应该充分认识到,1997年森林保护专业被合并到林学专业并不是否定过去建立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表明现在就不要“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了,事实上只要有森林就必然要有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只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人们对森林的要求或依赖的不断提高,就必需有森林医学的理念和理论为指导,由单一的森林保护向森林保护与森林自卫相结合转变。

3.森林保护专业出路何在

1958年建立的森林保护专业是在不断充实和调整中发展的。1961年由于在招生、课程设置以及工作分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森林保护所涉及的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就业,因而决定申请改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取消了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课程。然而改革几年后又感到学生如果只懂得一些病虫害防治知识,在工作中不能适应林区基层生产实际需求而充分发挥作用。大约在1963年,又恢复为“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这样改来改去始终没有能得到理想的认识和合理的处理,其结果导致1997年被并入林学专业,而且无奈之下又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招生。多少年的反复实践使人们一方面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必要,另一方面又对如何办好森林保护专业感到茫然。

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林业生产上病虫害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而且防治形势特别严峻,现在可以利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对专业目录进行再次调整的机遇恢复森林保护专业;但是又感到由于当前气候异变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等原因,由各种原因包括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引起的森林疾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复杂,如果沿用过去的森林保护专业培养学生的模式和标准,确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何况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已经通过多次专家论证后正式将其合并到了林学专业也不无道理。所以想要恢复必需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有可能,难度必然很大,此路似乎难通,甚至不通。

所以,少部分人认为,可以继续用“改名换姓”或“改名不改姓”的“植物保护”或“保护生物学”的专业名称。也可以利用国家教委即将进行调整后公布的专业目录,将计就计寻找有“保护”字眼的、能与植物或森林有联系的专业名称来招收学生,但实际仍然是培养森林保护的学生。然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结果也必然还是理不直,心不安,效果差,路走弯,也难通。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可以迎合“森林健康”的理念,把“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保健专业”。然而,“保护”和“保健”都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护、保持森林健康。但遗憾的是“保健”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因此也和“保护”一样,同样不能涵盖保证森林健康的全部内涵和手段,所以也会有和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一样的结果。我们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应该随国家对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人们对森林认识和对森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以确保森林健康。这就不仅要求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森林,而且还应该采用各种措施保持和提高森林的自卫和自我恢复能力。只有把“森林保护”和“森林自卫”系统完整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持森林健康,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美学景观等多种效益。[科]

【参考文献】

[1]沈瑞祥,杨旺,周德群.森林保护与森林医学[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3):74-77.

[2]梅汝鸿,王琦,李燕,等.陈延熙教授为植物病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念先师仙逝二十周年[R].2010.20-24.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措施

1引言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被誉为“地球之肺”,它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减少噪音、防风固沙、调节温度、美化环境等等诸多的作用。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如果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森林的重要作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加强森林保护工作,各地的森林保护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广东省位于中国南岭以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等等,因此要更加重视森林保护工作,把森林保护工作做到实处,下面就如何加强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谈几点看法。

2加强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2.1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提高保护意识

为了加强森林保护工作,国家对于森林保护工作相关条例、法律的制定一直都比较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1984年,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85年1月1日实施,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林业大法[1]。2001年1月29日国务院又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这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最主要的两部森林保护法律,也是开展森林保护的基础。为了因地制宜的加强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效果,广东省于1994年制定了《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后又于1997年对其进行了修正。这些法律条例的实施,为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森林保护,首先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各级各部门,需要切实把相关的森林保护条例做为森林保护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强化其深入的掌握,能够保证在日常工作中熟练的应用。同时也要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2]。为了加强对法律制度的学习和理解,深入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各单位还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条例,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对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由新闻部门公开曝光,教育疏导群众知法守法[3]。

2.2完善森林保护奖惩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目前,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之所以对保护森林资源没有积极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总感觉保护森林资源这个工作做得好,也没有好处,做不好,也没有坏处。于是,在日常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总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消极怠工思想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强化责任,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效果与工作人员自身的收入、职务任免、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一级对一级负责。对于森林保护工作得力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于积极的肯定和表彰,一方面是对于那些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作出出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同时也可以以此作为一个标杆,让其它单位和个人积极的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模仿氛围。而对于那些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失职、渎职,为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或者说消极怠工的要给与相应的惩罚,比如取消其评优资格和职称评定资格,造成重大损失的还要免职,以及追加刑事责任。另外,为了有效的对干部队伍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进行评价,可以结合个人自评、同事互评相结合的制度,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推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2.3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对于发展生态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推进环境改善和林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统计显示,早在1956年,广东就在鼎湖山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近50年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全国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人员编制解决得最好的省份之一[4]。面对新时期,日益复杂的森林资源保护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巩固我省现有森林自然保护区工作成果,加大保护力度,并适时的开发新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并以此为平台,把我省的森林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当然,建立自然保护区,必然会出现利益冲突的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需要协调好保护区的权属问题。除了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对于现有林地的采伐也需要严格控制,包括林地的采伐量、出材量,加强烧柴和农民自用材管理,努力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建立林木采伐监督检查台帐,加强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和监督;编制年度的林木采伐计划和消耗计划,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3]。

3结语

对于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广东省也一直在从各方面做着相应的努力,几十年以来,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广东省森林面积广大,气候湿热,面临的森林资源保护的技术问题、人员素质问题、保护调理和措施方面的问题又多,真正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做好,做到位,那必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因此,各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协调能力,在未来的退耕还林、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保护,完善和发展自然保护区等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最终才能使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娥.建立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法律体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J].科技风,2011(7).

[2]叶钦良.森林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2).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4

近年来,全球性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人对自己以及下一代的未来感到不安和担忧。对于这些人来讲,参加以山森林管理和梯田保护活动为内容的乡村景观保护的意义远远超过眼前利益。在日本,乡村景观也被称为里山,所谓里山是指村落周围的山林及其环境的总称,里山是相对于深山而言的乡村景观[1]。伴随着在日本开展的环境保护型自然体验活动”的深入,生态旅游的实施范围逐步扩大。一般认为,生态旅游的对象是未经人为干扰或很少被破坏的原生自然景观。但是,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振兴区域经济的角度考虑,把里山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来看待,把处于半自然状态的里山纳入自然体验活动当中,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23]。对市民而言,与其袖手旁观,不如为里山的保护贡献一己之力,这样内心才会得到些许慰藉。由于进口木材价格低廉,本国木材经营较为困难,再加上劳动力短缺等不利因素,日本在一定时期放弃了对森林的管理,导致出现了森林退化及林地地表光秃化的现象,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地侵蚀日益严重。显然,森林管理的任务不能寄期望于林地所有者,那么该重任只能由社会来承担,或通过委托林地所有者对其进行有偿管理。但是目前由于社会对里山保护的认知和国家财政支持等问题并未达成一致意见,里山的保护工作就只能依靠市民的力量了。因为市民不谋求利润和补偿,自愿参加里山活动,并希望乡村景观能够真正达到里山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市民积极地行动起来,纷纷为此贡献力量。现在的日本,志愿者独自前往森林”的旅行形式逐渐走俏,大多数市民已经自发的参与到里山的旅游活动中。随着里山价值被更多的人发现和关注,保护里山的各种活动也应运而生,其主角都是市民。而志愿者又是市民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愿前往里山杂木林和梯田,开展里山保护运动。全国上下有几百个这样的志愿保护团体,当中有些团体还取得了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NPO法人)的身份。志愿团体的主要活动是杂木林修复(除掉树下杂草、采伐)和梯田耕作等。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保护运动确实对保护里山有益吗?笔者认为暂且不讨论这些活动在质量(技术)上是否能达到要求,单是从数量上讲就是远远不够的。参加里山保护运动的志愿者数量日益增多,但据统计,日本全国也只有大概2万人左右。而日本需要人为修护的杂木至少有600万hm2。由于市民只有周末参加活动,因此每人每年修护的面积最多为0.1hm2,按此计算2万人一年只能修护2000hm2[4]。如果再加上梯田和水塘的维护需求,其差距会更令人失望。因此虽然市民作为里山产品(价值)的最终消费者,其对里山的保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他们拥有里山居民不具备的信息和协作优势,他们可以提供更切实可行的建议等等。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市民身上。里山保护运动对里山的维护管理到底能有怎样的贡献至今仍无定论,甚至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爱知世博会的举行,结合以保护和重建作为里山的海上森林”为目标的倡导国营濑户海上森林里山公园构想的联络会”(以下简称为国营公园倡导会)的事例,论述里山保护运动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建设提供借鉴。1爱知世博会与里山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也被称为环境世博会”和里山的世博会”。里山是本届世博会的一个重要议题。1997年日本得到了世博会的举办权。主会场位于爱知县濑户市东南部的海上森林地区(海上”为濑户市东南部的地名),位于名古屋以东20km,是一片森林环绕着湖泊的丘陵地带,分布着30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植物。然而,这一选址遭到日本环保组织和当地市民团体的激烈反对。围绕环境世博会”的内容,认为只要兼顾环境就可以开发里山的工程师与坚信开发会破坏环境的反对世博会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反世博运动者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开发里山,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导致以保护环境的名义破坏环境”的开发活动成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保护里山”究竟是怎样的行为?里山原本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环境运动至关重要。为解答这些问题,以保护海上森林为目标的国营公园倡导会应运而生。该会于1999年夏正式成立,在此之前其核心宗旨为保护珍贵的大自然”,主张通过阻止世博会、新住宅区和道路的建设来保护海上森林。但是,海上森林国营公园最后被构想为在世博会上展现海上森林的原貌,会后使它成为纪念世博会的国营公园”,这一提案的观点基本上默许了世博会在海上森林”展开。此前作为坚决反对世博会运动的重要成员,为什么如今反而承认世博会,并要将海上森林建设为国营公园呢?在此首先需明确国营公园构想提出的背景以及国营公园的地位和里山的意义有何改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海上森林中进行里山保护运动的可能性。2国营公园构想起初提出将海上森林发展为国营公园”构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新住宅区、道路的建设。特别是名古屋濑户道路由于在交通系统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营公园倡导会认为就算反对世博会在此展开,预计将来道路建设规划时也不可能保护好海上森林。于是他们便提出在世博会上原汁原味地展出”海上森林,会后将这里作为纪念世博会的公园保留下来。这样至少可以避免道路铺设,也正是出于这种目的,国营公园的构想便诞生了。为了实现中止新住宅区和道路建设的战略目标,国营公园的规划制定工作逐步展开。在此过程中,考虑到怎样建设公园才能使海上森林的保护到达公众希望的状态”这一问题,他们制定了公园的总体规划,在方案规划过程中提到了里山公园”。国营公园倡导会2001年指出:我们过去是从中止新住宅区和道路建设”的角度来考虑国营里山公园,由于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被称之为公园”,由于里山成为世博会的一个主题,当时里山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但由于提出了建成里山公园”的总体规划构想,就不得不思考何谓里山”。此后国营公园倡导会制定了以里山为理念的公园规划。#p#分页标题#e#3市民发现了里山国营公园倡导会为了制定里山公园规划,进行了几项具体工作。譬如对自古以来居住海上村落的土地所有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战后空中摄影进行辨认工作等。国营公园倡导会在制定公园的具体规划方案过程中,发现了将海上森林建成国营公园”的其他理由。世博会举办方的态度很坚决,坚持认为海上森林本来就不是里山,战争刚结束时这里就以秃山的状态存在。而且,就算这里过去是里山,那么时隔50年间也失去了保护的必要性。这与一些市民认为的这里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作为里山被利用的说法恰好相反。一方面,通过空中摄影的辨认工作可以判断出,即使战后海上森林的树木都被砍伐了,但地表并未。由此可见,海上森林并不是秃山”,而是处于光山”的状态。光山”与树木被连根拔起的秃山”不同,由于砍伐树木时保留了树根,以后还能再长出树木,即还可以萌芽更新”。有人认为通过这种萌芽更新,这里的自然完全可以得到恢复。甚至还有人主张植树活动破坏了这里的里山环境,应采取天然更新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1999年春,国营公园倡导会的部分成员开始向海上森林的土地所有者租赁土地,耕种水田。当时,人们在田地开展农事活动时无意中发现了蝌蚪和水生昆虫,这在前一年还未出现。这件事给人们带来了启示,休耕地里是不会出现蝌蚪的,水田内有水才会有蝌蚪,有蝌蚪就会有以青蛙为食的蛇,进而蛇还会引来以其为食的其他动物。因此人们进一步确信,人类通过农耕活动向水田引水维持了海上森林原有的里山生态系统。因此,1999年10月出台了将海上森林建成国营公园的最初规划方案《总体规划》,国营公园倡导会在自己制定的里山公园规划中,将里山定义为里山是田地与森林的统一体”。也就是说,里山是人类为了农耕和生活通过人为行动保持的环境。其实,这个结论原本不是国营公园倡导会首先提出的。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提出了水塘水田树林的统一体”的里山定义,包括水田耕种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树木采伐的必要性等一系列人为维护环境的观点[1]。随着事情的进展,举办方在制定规划设计的最终方案也参考了这些观点,并对原来的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修订,把世博会主会场改在奥林匹克青年公园,海上森林”只保留了15hm2的一个分会场,全力突出里山保护。与此同时,在保护海上森林的具体活动中,过去的只有阻止世博会及新住宅区、道路建设才能保护海上森林”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4市民主导型里山保护所面临的课题国营公园倡导会经历了以上发展,其活动也由从前的自然保护运动逐渐转变为里山保护运动。然而,将其转化为现实并非易事。仅依靠目前国营公园倡导会的人力和资金来保护海上森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实现总体规划中的任何一个方案都存在很大困难。不管海上森林最终能否成为国营公园,为了能使保持里山环境作为一项市民运动持续发展下去,在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中还必须解决一些课题。过去自然保护运动认为只有停止开发行为才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但里山保护则是必须持续地对里山施加人为活动。即使世博会被中止了,海上森林一旦成为盐碱地”,人为因素便也起不了任何作用,最终还是会失去里山这种环境。伴随着耕地面积减少和土地收购造成的休耕地面积扩大,以及开发计划的实施,其实作为县所有林的修护工作也中断了。另一方面,环境运动成员经过持续观察自然,察觉到海上森林与过去的面貌已有所不同”,这种变化不仅与里山的开发有关,还与停止对其进行保护有关,因此,不同于以前的自然保护方法,维护海上森林里山环境的工作应该介入人力来完成,以下将从与其他利益主体相协作”的角度,逐一论述未来里山保护运动将面临的问题。4.1与行政的关系这里从保护方式和土地权属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保护方式方面,在过去的自然保护中,经常会划定保护区,运用行政强制力进行保护,里山保护也有必要使用这样的方式,实施可持续的里山保护工程。这就需要与行政主体保持联合协作关系。第二,海上森林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县所有林地。因此,里山保护应与所在县政府和森林管理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此可知,里山保护与行政主体的协商协作是密不可分的。4.2与自然保护运动的关系里山环境必须借助人为力量才能得以维护,这与以前要求原汁原味的自然”,批判施加人为因素”的自然保护主张是不一致的。另外,里山保护需要与行政力量联合。而过去的自然保护反对开发,对行政充满了不信任感。因此,是否与行政协作也有可能成为两者冲突的根源。国营公园倡导会由于默认世博会,提出国营”的思想,向推行世博会的政府妥协,遭到了其他反世博会运动团体的批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说服异议者,解决关于何谓里山”、如何维护里山环境”等意见的分歧,将成为以后面临的重要课题。4.3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在持续修复里山环境的里山保护运动中,当地居民的态度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当地居民与里山相互依存,他们是里山历史的见证者,和里山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此外,他们熟知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里山资源,如何能使里山一直保持原始的面貌。虽然,在海上森林古老村落内的休耕地进行水田耕作的倡议是由国营公园倡导会提出的,但给予水田耕作建议和提供水源的却是生息在这里的当地居民。因此,做出与里山保护相关的决策前,有必要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在实施过程中维护他们的权利。5结论与启示5.1结论综合分析里山保护的各利益相关者,可以看出,参与里山保护运动的市民,不能随便进入里山擅自对其进行管理。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市民志愿者、行政主体和当地居民之间形成一种分工协作的机制来共同完成里山保护运动。这种协作关系除了在实践中形成外别无它法。海上森林的里山保护的提案——国营公园对策便是一个实践该机制的平台。保护里山的过程中,我们需客观思考什么样的地区才是里山,什么样的状态才是里山的理想面貌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各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协调机制。#p#分页标题#e#5.2启示5.2.1里山是符合日本人感性的精神家园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日本人创造了传统的半自然文化。就是说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构造,从而使其保持了一种半自然的状态。近年来,这种半自然的生态系统,特别是所谓的里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里山并不是由参天大树组成的原始森林,而是由人为管理而保留下来的杂木林及其周围的水田和旱田等景观要素组成。由于各个景观单元以相互镶嵌状而组合在一起,富于视觉上的变化,并为人们提供快适性。从这个意义上考虑,里山作为一种独具快适性和颐养身心功能的自然空间,早已经成为与日本人的感性相匹配的精神家园。5.2.2里山作业也是生态旅游的一环已经完成工业化过程的日本,开始逐渐步入市民社会的成熟期。作为潜在的旅游资源而且处于半自然状态的里山,其存在价值特别是作为生态旅游的价值被受到广泛关注。市民们付出劳动,并享受劳动过程中的快乐。通过劳动切身感受和欣赏到优美的里山自然,并进一步理解里山自然的变化过程和机理,这样的市民也可以称得上是有格调的市民。由于是建立在自己的意志上,因此也可以把这样的旅游叫做是以个性为基础的旅游,或称为自律式旅游。就是说,生态旅游可以作为里山管理的一种新的形态而存在。5.2.3对我国乡村景观建设的启示在中国,伴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村景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冲击。人们在享受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这种破坏性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为保证乡村景观建设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可行性,日本的有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一方面,国内不乏环境保护组织,当政府考虑不当,所做的决策可能导致环境问题时,应鼓励环保组织挺身而出并据理力争,必要时团结民众发起理性抗议,极力说服决策方;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中国,尽管已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乡村景观的价值,但并未深入人心。政府层面应尽快出台乡村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作为乡村景观建设的依据和指导。社会层面应引导大众逐步形成对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意识和观念,并引导其参与到乡村景观的保护建设中。在制定乡村景观规划时,也应该让当地农民参与,使农民的意愿得以体现,为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5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并不大,如果按人口平均分配一下那么人均占有率就更低了,虽然近几年随着国民森林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森林的覆盖率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并不均匀,大型的原始森林大多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而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也相对脆弱,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如泥石流、沙尘暴、滑坡等灾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同样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只有走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的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持续发展,应该把可持续林业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国策并贯穿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之中。

保护森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森林维护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森林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反复性的工作,维护人员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具备相应的维护知识,维护森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要发展可持续林业就必须具备对有害物种综合治理的观念,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情况下相关人士又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和“持续植物保护”的概念,这一理念的提出表现出了我国对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重视也表现出了人们的信心,无可置疑,这一理念有利于指导植物的保护工作。造林工作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在全国达成共识,人工造林的面积逐渐增大,但是在已经造林成功的林业中发生了一些灾害,最主要的就是病虫灾害。病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会出现森里几乎被吃完的现象,病虫灾害一直是困扰维护人员的难题。因此,虽然现在的防灾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对森林的病虫灾害不能小视。我国的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大多也是由人工造林完成的,因此不免物种单一从而导致了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的问题,因此要想发展可持续林业,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种的多样性。一些病虫灾害固然是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重大阻碍,但是一些不当的人类生产活动同样会阻碍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建设高楼大厦虽然水泥钢筋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但也会用到树木,家具是最耗费树木的,现在人们对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另外,现在还存在伐木耕田的情况,因此树木砍伐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森林对人类的健康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并且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另外森林还具有较好的自我补偿能力但是这种自我补偿的能力也是需要时间的。总体来说,从当前情况来看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必走的一条道路。

二、如何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是国内林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那个阶段我国的防护林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工造林的面积也逐渐增大,当一些病虫灾害也随之严峻起来。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林业的健康发展有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1、森林保护工作的效益

在文章的上一部分就提到森林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一些森林保护工作人员总是希望对森林病虫灾害的防治毕其功于一役,有些急于求成,当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病虫灾害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治其他一些灾害又随之产生。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病虫等灾害首先要充分了解自然

2、保护森林要充分发挥主动性

以前对森林病虫灾害的处理往往是发生了再治理,这样一些病虫灾害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前对病虫灾害做好防治工作。

3、防止其他危险性虫灾的传入

或许各个森林都会存在病虫灾害,但这些病虫灾害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其他的森林病虫灾害的传入。

4、利用天敌,提倡生物防治

世界上的物种无形之间存在着一条隐秘的生物链,各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在森林保护工作中就可以引入天敌有益生物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并且这种方法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当然利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效果能否长久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另外在森林保护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充分发挥森林物种自身的抵抗性。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雷公山

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23.072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和了解森林管护实施的情况,研究探讨雷公山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充分发挥雷公山作为黔东南州的“生态源”和“江河源”的重要基础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保护和管理好雷公山的森林资源,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加强森林管护工作,把工程建设推向深入。雷公山保护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工程建设实施16年来,我们作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

1.1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依靠力量。森林在改善生态的作用有几个方面: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抵御风沙灾害;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和水质;促进降雨。

1.2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森林对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缓解“温室效应”。据研究表明,每公顷森林平均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保持物种多样性。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储存库,被誉为“物种之家”,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为未来储备能源。

1.3促进经济增长

森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主要表现在:提供木材;提供工业原料和食(药)用品;促进森林旅游的开展。

1.4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森林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例如一些贫穷和偏远的国家,甚至把林业作为一项主要产业来抓,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收入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自然的主体是森林,所以离开了森林作为依托,生态文明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改善人居环境。森林是现代人居环境的要素之一,是提升人们生活消费品位的重要途径。

2森林资源管护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2.1林业资源现状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16875亩(含实验场九十九工区)。林业用地面积达678427亩,占总面积的94.6%。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达532162亩;疏林地达26359亩;灌木林地面积达96350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达8601亩;宜林荒山面积(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14955亩。根据《黔东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管护对象为: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共637113亩,面积分别为:有林地面积达532162亩;灌木林地面积达96350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达8601亩。按权属:国有林面积达126163亩,集体林面积达510950亩。

2.2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确定实施原则。根据保护区森林资源分布、交通情况和地理条件等,分别采取适宜的资源管护方式,对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地方,实行封山设卡管护;对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林农交错的地区,采取划分责任区,聘请专(兼)职人员承包管护。

认真落实管护对象和任务,明确区域,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局、站(场)、管理片区(工区、村组)、个人四级管护网络。根据《黔东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确定和落实管护对象和实施范围。通过层层分解管护目标、任务、责任和确定素质较高的村级专职管护人员以及层层签订森林资源管护合同书,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形成了以管理局为第一级、站(场)为第二级、管理片区为第三级、片区管护人员为第四级的管护网络,真正把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和山头地块。

建立健全管护措施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管护人员的监管。根据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有关要求,相继制定了“巡山护林登记卡”、“巡山护林检查表”、“森林管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及考核标准”、“天保工程风险抵押金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对管护人员在日常的森林管护中进行监督和工作评价,使森林资源管护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正规化的道路。

严把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根据制定的检查验收标准和工作要求,建立了每月管理片区自查、每季度管理站(场)复查、每半年管理局检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并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以及每月按要求上报的巡山日志等,来评定护林效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程健康实施。工程实施以来,成立了以局长、副局长为首的工程领导小组,各站(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这样自上而下建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强有力的工程管理人员队伍,落实目标责任。

2.3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的11个乡(镇)44个行政村(工区),122个村民小组,2683户,1.22万人。

保护区自实施森林管护工作以来,工程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自实行森林管护以来,区内杜绝了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以及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二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工程建设的实施,使社区群众逐渐转变了用钱、吃饭靠砍树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觉地加入到森林资源管护之中,积极探索其他生态经济型增收路子,大力打造特色经济产业链。例如区内方祥乡的一些村的农户以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植折耳根和中药材等,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土地的产出;四是初步实现了由部门管护转变为社会管护。森林资源管护离不开社区群众,工程建设的实施,广大社区群众积极投身其中,通过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管护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富有了生机活力,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森林资源管护、人人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的良好局面;五是实现了区内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大目标的同步增长,使林区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3对今后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3.1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工程建设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涉及区内广大群众的利益。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要逐步由封闭管理向开放式参与转变,让社区群众在参与中得到实惠,提高爱林护林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对聘请的村级专职护林员要逐步推行,由本人书面申请或村民代表大会推荐,经村核查,管理站(场)汇同乡(镇)政府审查和考核,报管理局审批的程序进行聘任,以此来确定素质较高的护林员;二是对护林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搞一刀切,同一标准,要按管护区域的工作难易、人为活动频繁、地形等自然要素综合考虑,分片区、分村制定合理的工资报酬,让护林人员按劳取酬,领取不同的管护费用,这样才能把加强群策群力、以人为本贯穿于工程建设实施的自始自终,体现在工程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工程建设力度。

3.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健全管护网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管护体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森林管护的工作,尤其在森林防火期,表现更为突出。如何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职能,增强村委会的责任和提高护林的成效,达到承上启下和上下联动的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武部的职能,调动其属下基干民兵作用。在乡(镇)建立森林管护民兵营,在村建立森林管护民兵连或队等多种机构。基于以上思考原点,如何健全管护网络,不管在森林防火期和日常的森林管护,保证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应采取三种管护体制和四种管护形式。三级管护体制含有一种管护形式,主要针对的是森林防火期聘请临时护林员,合同签订为:局――站――乡(镇)人武部;四级管护体制采取两种管护形式,第一种管护形式的合同签订为:局――站(场)――片――个人。第二种管护形式合同签订顺序和第一种相同,区别在于村级护林员采取向社会招聘上岗,跨区域,达到白天是护林员,晚上是林区治安员,一岗两责。五级管护体制有一种管护形式,合同签订为局――站(场)――片――村――个人。

3.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提高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

管理工作是森林管护的生命线,管理出效益、管理保质量,要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规范护林人员的工作实践;二是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森林管护;三是继续完善现有的检查验收制度,评定护林效果;四是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组,明查暗访,出现问题及时查处和解决;五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特别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室)负责人联系站(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制度,真正把站(场)负责人为保护森林资源第一责任人和科(室)负责人联系站(场)为保护森林资源主要责任人的规定落到实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