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概念范例(3篇)

时间:2024-10-24

医学遗传学概念范文篇1

医学生物学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与“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方法的指导。

1“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让学生自己握着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1]。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来,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形成高效率的自学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教学目的。

巧设疑是“学导式”教学法的前提,疑要设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学习知识要善于解决重点、难点,若能在重点、难点上突破,其他内容的学习就会得心应手。如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章节中,重点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异同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阅读,列表分析,绘图比较、概括,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设疑要把握好“度”,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谓“度”就是要难度适中,太容易学生会不屑于回答,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放弃思考,这样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要让学生“跳一下,摘得到”。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从具体内容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在单基因遗传病章节中,提出我国新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的理由是什么?这样,教师能通过设疑来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来创设一种使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意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妙引导学生是“学导式”教学法的中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教学原则,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想以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来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不得要领。如在遗传的分离定律章节中,根据人群中白化病人的父母往往肤色正常,引导学生掌握白化病人的父母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引导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个体都可能是某一种病基因的携带者。这样,注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巧妙设疑,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中,并及时启发、引导、点拨,分析、概括、比较,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效果较好。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从“学会”到“会学”,形成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可终身受益,跟上时展的需要。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挂图、投影这些素材都是来源于书本。学生获得的信息资源非常有限,缺乏灵活性和方便性。充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尤其对于医学生物学来说要涉及大量的图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制作课件时,立足医学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课件设计上,注意采用外版教材和网站的生物学彩图;对一些复杂的概念采用动画,作了直观的模拟,使死的图像活动起来;博采众长,对于兄弟院校的教学课件、教学素材不是盲目照搬,而是采取去劣取优的方式进行借鉴,并根据我校教学特点,重新编辑,制作适合本校的教学课件。但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书本式教材,两者应相辅相成,共同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医学生物新信息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而在信息社会,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和进行知识的分析、加工,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网络资源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优势:一是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随时可以检索到最新的资料、图片和数据;二是信息的成本低,共享性高,周期短,时效性强[2]。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大多能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在网络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不断吸纳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学时向学生推荐这些生物学相关的国内外网站,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开拓知识面是有帮助的。

4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其知识零散难以记忆,运用病例分析教学可以加强基本理论的掌握。病例本身是对教材的补充,而病例更具有鲜明的真实性、直观性,学生学起来亦感到具有很大的趣味性。通过病例分析,会对学生产生强化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并且通过引入病例的回顾,更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记忆[3]。如在单基因遗传病章节中,结合家族性结肠息肉症、多指症、短指症、苯丙酮尿症、色盲、甲型血友病等遗传病的相关临床病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基因病的分类及其归纳各类遗传病的系谱特点。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出分析病例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需备课充分,要准备好教材、病例、进展、课堂设计等。教与学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中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5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素质教育,转换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新兴学科的内容,而且还要熟悉有关临床知识,并具备相关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教师自己要不断探究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还要给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把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等有关的生物科学技术切入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朴贤玉,于海涛,郑立红,等.“学导式”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4):428.

[2]刘合.本科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43.

医学遗传学概念范文

Thenecessityforbiotechnologymajorofmedicalcollegeforsetuppharmacogenomics

LIMeng1DUANRan2JIANGXinju2GUOYanhai1LUZifan1YUANYuan3

1.SchoolofPharmacy,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anxiProvince,Xi'an710032,China;2.Thebrigadeofundergraduates,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anxiProvince,Xi'an710032,China;3.DeparmentofVasculocardiology,XijingHospitalaffiliatedto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anxiProvince,Xi'an710032,China

[Abstract]Pharmacogenomicsisanewdisciplinewhichintendtogodeepandextendofgenomicsinthefieldofpharmacy.Pharmacogenomicscannotonlyhelpspeoplebetterunderstandthecausesofdifferentindividualsdifferencesindrugreactions,butalsodirectsthedevelopmentandclinicaluseofnewdrugs.Withtheintroductionoftheconceptof"precisionmedicine"andthearrivaloftheeraof"personalizedmedicine",pharmacogenomicsisbecomingmoreandmoreconcernedandisgraduallyenterclinicalapplication.Ontheotherhand,biotechnologyhasbeenwidelyusedindiagnosis,pharmaceuticalandotherfieldsinrecentyears,medicalandpharmaceuti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setupbiotechnologymajor,withaviewtotrainingpharmaceuticalprofessionalsforlaboratory,pharmacyandnewdrugdevelopment.However,mostbiotechnologymajorscurrentlyhaveveryfewpharmacogenomics,whichisverybadforcultivatingtalentsintheeraof"individualizedmedicine".Basedontheresearchcontentandpracticalapplicationofpharmacogenomics,thispaperanalyzesthenecessityofpharmacogenomicsinthespecialtyofbiotechnologyinmedicalandpharmaceuticalcolleges,whichprovideinformationforimprovingthecurriculumsystemofbiotechnology.

[Keywords]Pharmacogenomics;Medicalbiotechnology;Curriculum;Individualizedmedicine

?物基因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差异的原因,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和“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药物基因组学越来越引发关注,并且逐渐走入临床应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诊断、生物制药等相关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医学和药学院校纷纷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以期为医院检验科,药剂科及新药研发领域培养专业生物技术人才。然而,大多数医学及药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并未开设药物基因组学课程,这对于面向“个体化医疗”时代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较大的缺憾。本文首先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然后从就业方向出发,阐述了医学和药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

1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功能基因组学在药学临床实践与药物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主要通过对个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发现不同人种以及相同人种的不同个体,在药物识别靶点以及药物吸收、代谢、毒性反应等方面的差别,进而指导个体化与合理化用药[1]。药物基因组学还借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有价值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实现对多病因复杂疾病的遗传易感预测[2-3]。此外,药物基因组学还能够结合特定疾病发现重要突变基因与蛋白,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靶点;药物基因组学也可以在药物临床实验中,根据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和药物反应状况,提供有效患者分类,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4-5]。简言之,药物基因组学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不同人群或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有差异?能否在基因组水平上预测这些差异,进而指导临床有效和安全用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受众人群?另外,个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能否和如何实现对多种疾病风险的预测?

2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

药物基因组学的诞生归功于遗传药理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它的发展历程可分成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遗传学表型分析的药物遗传学或遗传药理学研究,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人们利用多种测序方法开展个体遗传多态性标志序列的检测,并通过这些标志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推进新药靶点研究。

2.1遗传药理学阶段

1898年,英国内科医生ArchibaldGarrod致力于尿色素成分的研究,他发现个别患者服用某种镇静催眠药后可导致卟啉病和尿黑酸症,并且发现这种异常药物反应在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身上发病率明显增高。1913年,英国生物学家BatesonW证实Garrod发现的药物反应为隐性遗传,并首次对这一遗传药理学现象作出描述[6-7]。上世纪50年代,英国医生Alving发现伯氨喹治疗疟疾在白人中安全有效,却有高达10%的黑人服用相同剂量的伯氨喹后出现急性溶血危象。1956年,Carson等证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全球约4亿人至少携带135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中的一个,面临伯氨喹药物性溶血风险。1957年,Kalow和Genest发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某些患者对于麻醉辅助药物琥珀酰胆碱反应异常,维持几分钟肌肉麻痹的药量可以在个别人中引发呼吸暂停。这些对临床药物反应事件的研究形成了遗传药理学的基本内容:查明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等相关突变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影响[8]。

2.2个体遗传标志物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以及多种PCR,高通量基因芯片测序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药物基因组学可以从基因水平寻找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生物遗传标记。在这个阶段,药物基因组学真正开始走向临床,并且随着精准医学(PrecisionMedicine)时代的到来而引发广泛关注。2004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又破译了全部基因序列,发现98%以上的非编码序列中存在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研究基因型与药物反应关系,成为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9-10]。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通过解读人类基因,认识生命奥秘与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从而把基因组的研究成果与发现更好地应用到人类医疗和健康服务领域。而药物基因组学是基因组计划里距离为人类健康服务目标最近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这门学科的研究更受到商业资本的垂青,也进一步加速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步伐。

3药物基因组学对精准医学新时代的意义

精准医学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6]。

药物基因组学恰恰是实现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基础学科。2007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遗传分子的检测,该检测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预测抗凝药华法林的敏感性[11-12],预示药物基因组学由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应用。迄今为止,美国FDA要求70余种药物需要进行遗传标志物检测,以确保安全用药[13]。美国FDA还颁布了《行业指南草案:药物基因组学数据报送》,要求新药申报时需提供遗传药理学数据。2012年,我国SFDA也效仿要求新药申报需提供遗传药理数据。除了药物安全性筛查之外,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有效性筛查方面也大量应用于临床。例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只有在EGFR基因19和21号外显子突?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EGFR基因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为二次突变,是继发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无突变者和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者不推荐使用这两种药物,该突变的检测目前已经在各大医院逐渐开始普及[14-15]。通过以上应用实例可以看出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对于精准医学的发展必不可少,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将为推动个体化医疗提供有效的基础理论支撑。

4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应用和课程设置

现代生物技术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技术体系,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当今强国都把生物技术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2年)》也把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16-17]。而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为基础的生物技术使得生物医药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于医药工业,据有关专家预测,2022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及相关医疗服务销售额将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5%以上。此外,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基因诊断等也是未来医药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18]。

为了适应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很多综合院校尤其是医学或者药学院校纷纷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以陕西省为例,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均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这些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一般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开设的实践课程根据院校类型差异较大,例如医学院主要开展的是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基因工程药物制备等;农林院校主要开展的是生物分离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这些课程基本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给予生物技术的本科生一个总体概念[19]。

然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没有设置药物基因组学课程。以陕西省为例,目前只有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药物基因组学。如果我们反观一下生物技术专业尤其是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会发现开设药物基因组学非常必要。

5生物技术专业学习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

一般说来,医学或药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进入医院检验科,药剂科或者生物制药研发企业工作,或者考研进入高等院校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下面我们就以上几种可能的就业方向来简单阐述一下学习或了解药物基因组学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必要性。

5.1医院检验科或药剂科

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促使多种药物的使用需要对患者进行某些特定基因的检测以确保安全性或有效性。美国FDA要求300多种药物在使用说明中明确基因检测标志。我国SFDA在2015年也颁布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明确要求了某些药物的使用需进行基因检测。因此,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掌握一些药物基因组学的检测方法,对于即将进入医院检验科或药剂科工作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来说是必需的,这是适应迅速发展的个体化医疗方式的必备理论基础。

5.2药物研发企业

学习药物基因组学对于进入药企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些重要性主要来源于药物基因组学对新药研发的指导意义:①药物的代谢性质不良,或者在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之间差异过大是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要原因。及早淘汰代谢性质不良的药物,避免其进入临床,是节省新药开发成本的重要手段。药物基因组学可以指导人们筛选出不被具有明显基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代谢及转运体转运的药物,即所谓的“硬药”进行持续开发,可使上市后药物更加安全,亦可能避免新药上市后被撤出市场的命运。②传统的新药临床试验对受试者的遗传背景不加区分,其缺陷在于纳入了大量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受试者,这些特异亚群中产生的疗效差和毒性大的数据极大影响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药物基因组学的全基因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GWAS)可从大样本临床研究中发现影响药物毒性的候选基因,从而区分特质人群,指导临床试验,避免药物被错误淘汰。这项技术也可实现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再评价。③2005年起,美国FDA颁布了面向药厂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呈递”指南。该指南旨在敦促药厂在提交新药申请时必需或自愿提供该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其目的是推进更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用药”进程,最终达到视“每个人的遗传学状况”而用药,使患者在获得最大药物疗效的同时,只面临最小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我国SFDA目前也已效仿,要求新药申报材料报送时增加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因此,进入药企工作对于将承担新药研发工作的毕业生学习药物基因组学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新药研发规则,加速药品研发进程[20]。

5.3高等院校生物制药相关专业

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一般会选择生物制药相关专业学习,药物基因组学是制药学中一个必须了解的?n程,而且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空间巨大,转化研究也尚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毕业生选择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科研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即便不选择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研究方向,了解GWAS、细胞毒理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基于siRNA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对于药物研究也意义重大。

6小结

医学遗传学概念范文

鉴于银屑病在某些基层或某些民营医疗机构治疗极不规范,非但没有遏制疾病的发展,一些所谓的“神药”反倒使银屑病越治越严重,针对这些情况,我刊特邀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邹先彪教授专笔本期专题讲座,对银屑病治疗中常见问题给予解答。

银屑病没有传染性

“银屑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最容易被问到的问题之一,也是患者及其家属、同事最为关心的问题之-。

一些缺乏科普知识的人或特别讲究卫生的人看到银屑病患者过多的皮屑和红斑,唯恐避之不及。患者有时因为皮肤瘙痒,在搔抓正常外观的皮肤后会出现新的皮疹,也有人误认为这种病不仅会使自己的好皮肤传染上银屑病,而且也会传染给其他人,于是患者因为怕传染给家人或同事、同学而进行自我隔离。一些在发病期的年轻母亲甚至因怕传染给孩子而不敢给孩子哺乳,不敢与孩子同睡,更有甚者不敢与孩子有肌肤之亲。

现代医学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虽然皮疹外观增厚明显并伴有大量脱屑,但因其发生是与多个基因的变异及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本病并不具有传染性。误解“银屑病有传染性”的原因

自身搔抓后会有新的皮疹在原来外观看似正常的皮肤上出现这并非是传染性的依据,而是银屑病临床表现的特征之一,即同形反应。银屑病患者在疾病的进行期中,如果受到机械损伤或外伤如手抓伤、头皮被刮破、针刺皮肤等,在受损部位的皮肤上就会发生新的银屑病皮损,医学上称之为同形反应,其他一些皮肤病如扁平苔藓、扁平疣等也会出现同形反应。

银屑病的民间俗称“牛皮癣”的病名也会造成人们的一些误解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知道发生率较高的头癣、手癣、足癣、甲癣、股癣、体癣等带有“癣”字的病多数都有传染性,依此类推,人们就想当然地认为“牛皮癣”也具有传染性。其实,此“癣”非彼“癣”,“牛皮癣”原是中医的叫法,相当于现在的神经性皮炎或慢性湿疹,而非我们今天所说的银屑病,只是民间叫习惯了,无论是医学界还是民间也似乎认可了银屑病与“牛皮癣”之间的这个等号了,才有了这样的误解。

患者对银屑病发病情况的误解一些银屑病患者是在感冒发热后才出现皮疹的,据此有些人就认为此病是因为感染了致病微生物后被传染上的,其实,感染只是银屑病发生的诱因之一。②一些不典型的银屑病的皮疹外观往往会被非皮肤科医生诊断为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癣病,这也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误会。

“传染”和“遗传”——被混淆的两个概念

“传染”和“遗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不同个体间在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可以多发或群发同样一种病,如甲肝、乙肝、淋病、鼠疫、头癣等,而后者则是同一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两代或几代人之间罹患同一种病,如银屑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传染是外源性的,是由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直接引起的;遗传是内源性的,是基因问题引起的。因此,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人,如爷孙俩、哥俩、母子、舅甥等都有银屑病的情况也是基因所致而非传染。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