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知识(6篇)
时间:2024-10-26
时间:2024-10-26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母婴同室;应用;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151-02
全”,使每一位护理人员自觉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1.2.2加强病区管理,完善落实各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病区主入出口新安装监控探头,并设有消防通道、应急灯、灭火器等消防设置。每个病房与护理站新安装有传呼系统保持随时联系,医院保安人员定时到病区巡视。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不断加强管理力度,认真完善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对临床各级护理人员坚持做好规范化培训,不断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对新入科护士有计划做好岗前及专科培训,严抓进修生及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针对产科夜班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老中青搭配,夜间遇到棘手的护理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有效避免护理差错发生,根据母婴同室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制度,如母婴同室病房巡视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母婴同室病房健康宣教制度、护理安全告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母婴出院指导制度等,护理管理者不但要监督以上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而且要针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每月召开各级护理人员针对每月护理质量进行护理安全隐患讨论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把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3识别母婴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1.2.3.1安全隐患的识别(1)产妇方面:产妇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易出现性低血压引起头昏而致摔伤或伤口裂开和子宫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2)新生儿方面:新生儿由于生理特点易出现呛咳、窒息;由于护理不当易出现捂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摔伤、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而导致挑马牙、挤引起新生儿感染;由于疏忽大意致新生儿被盗、被骗、新生儿抱错等[3]。(3)消毒隔离措施不当所致母婴感染。
1.2.3.2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1)加强工作责任心,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健康宣教,对产后刚回病房的产妇要耐心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嘱其及时进食,对于身体虚弱的产妇协助使用便器,加强巡视,对于子宫收缩等不良的产妇应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采取促子宫收缩等相应措施。(2)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及时做好新生儿喂养、保暖及生理特点相关知识指导,指导家属新生儿要采取侧卧位。(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母婴同室空气新鲜,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每日用消毒液拖、抹地面及物表2次,督促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做好手卫生。(4)认真做好相关安全措施的告知义务,新生儿离开母亲时,应有家属相随,护理人员要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2结果
2.1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在母婴同室有效应用,把“安全第一”放在所有护理活动的首位,使所有护理人员懂得“安全第一”的重要价值,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每一位护理人员自觉树立护理安全认识同时增强了服务意识,对每一位产妇及新生儿能及时提供所需服务。
2.2提高了护理人员识别护理安全隐患的能力和防范能力
安全隐患的识别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不断识别和归类,分析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常见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要求每位护士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护士识别护理安全隐患的能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了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2.3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强化母婴同室护理安全管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力落实。2年来共住院分娩3860例,抢救危重病人96例,其住院产妇及家属的住院满意率达98%,抢救成功率达97%,一般差错的发生率由2009年的0.5%下降至2011年的0.1%,2年未发生一起护患纠纷,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4]。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5]。强化母婴同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服务意识及工作责任感,提高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从而有效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母婴同室护理缺陷,保证母婴同室护理质量[6-7]。
[参考文献]
[1]薛珍.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1073-1074.
[2]邱敏芬.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9):79-80.
[3]蔡英如.产科病房的新生儿安全管理[J].护理杂志,2008,25(2A):65.
[4]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5]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
[6]林凤莲,黎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8):14-14.
[关键词]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71-02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93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经过10多年的实践观察,发现母婴同室不仅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但还有很多隐患。
1母婴同室在未实施健康教育前的健康隐患
1.1发生新生儿窒息
根据观察,婴儿刚出生后几天内,还有一些羊水残留于胃肠道内,加上喂奶、喂水量掌握不适当,极易引起呕吐,另外,由于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幽门痉挛,导致呕吐,若呕吐物处理不及时,而引起呛咳,甚至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因此,婴儿的很重要,要保持侧卧位,以利于呕吐物溢出,但大多数产妇和家属并不懂得这一点,也做不好,甚至不少家属为了让婴儿躺个好看的头型,专门让婴儿取平卧位,这就更加重了呕吐时呛咳的危险因素,实行母婴同室以来,一些初为人母的产妇,得子之后的兴奋无可比拟,即便是睡觉,也舍不得让婴儿单独睡,加上缺乏做母亲的经验,睡觉时把孩子搂在怀里或干脆抱着睡,一旦产妇熟睡,新生儿很容易被产妇的身体所压迫,或者因为被服过厚而堵塞新生儿呼吸道,导致新生儿窒息。
1.2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为3%~11%,在高危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25%~33%,人工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国内报道不一,高者达14%,母乳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少有报道[1]。国内资料表明,新生儿生后6~12h内血糖值最低[2]。
1.3医务人员错误认识
实行母婴同室管理后,一大部分医护人员思想上有了一种错误认识,即婴儿在母亲身边,母亲是第一监护人,出了问题自然由母亲承担,与医护人员无关。这是非常危险的认识。事实上,产妇和新生儿既然住在医院里,又付了住院费,和医院就有一个合同关系,如果出现意外,家属追究,医院也有一定责任。
1.4传统的错误认识
实行母婴同室,新生儿几乎是由产妇和家属照顾。有些老人总认为孩子怕风、怕凉,把孩子从头到脚全部裹住,一点缝隙都不留,加上被子盖得太多,这就无意中让孩子处在温度较高,空气污浊的环境里,而影响呼吸,有的新生儿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甚至发展成脓疱疮。
1.5母婴安全问题
由于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地处县级市,闲杂人员多,加上当地风土人情,产妇分娩后要看望三天,大量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中午、夜间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看护婴儿警惕性放松,这样就等于没有人看护婴儿,也很难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更谈不上及时处理,曾有媒体报道,医院有丢失婴儿事情发生。
1.6产妇饮食问题
诸多的产妇都是初为人母,有的一味听从传统,只喝小米汤和鸡蛋汤而不吃青菜,有的为了身材苗条,一味地控制饮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产后恢复。
1.7问题
有的剖宫产术后病人害怕进食后会发生腹胀,等排气后才进食,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有的因腹部切口疼痛,活动量明显减少,主动给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次数减少,造成乳胀;有的因婴儿含吮不正确,哺乳方法不当或过度在上使用肥皂等而发生皲裂。
2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母婴同室管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产后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护理人员要按照护理程序向产妇及家属作健康知识宣教。
2.1一般知识宣教
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不同程度地缺乏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为此,一方面医务人员要加强与产妇交谈,解释疑问,另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取得产妇信任,加强巡视,要求产妇在产后0.5h内与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30min,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哺乳8~12次,间隔不超过3h。介绍生后最初几天新生儿取半侧卧位的意义及原因,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如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含接姿势等等),让产妇及家属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2.1.1脐部的观察与护理观察脐部是否出血,如有出血应立即消毒重新结扎,如果脐部有渗液、红肿,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撒上抗生素粉,要保持脐部干燥。
2.1.2颜面部及皮肤的观察及护理认真观察婴儿颜面部及口唇是否紫绀,如有应及时处理,观察和鉴别婴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2~3d出现的黄疸,5~7d最重,10~14d消退,早产儿延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包括: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较早,24h内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②新生儿病毒性肝炎,常在生后1~3周缓慢起病,此时生理性黄疸已消退或又出现甚至加重。③新生儿胆管闭锁性黄疸,新生儿尿色深,粪便呈灰色或淡黄,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④有无皮肤感染征象,新生儿感染或败血症可致黄疸或加重黄疸。
2.1.3观察婴儿体温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根据室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1.4观察婴儿大小便婴儿出生1~2d内为黑色胎粪,3d以后可转为黄色软便,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如果婴儿一天大便次数频繁且为稀水样便,考虑肠道感染,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
2.1.5产妇饮食宣教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血糯米、枸杞、当归等,只要饮食调配得当,不仅能使产妇的体力迅速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具体情况,在术后6~8h后可适当进汤汁类食物,早期进食有利于早期排气,有利于机体康复。
2.1.6护理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及,若发生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min,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鼓励产妇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还可扎针灸、服中药等,若发生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前湿热敷3~5min,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婴儿含吮和大部分乳晕,先在损伤轻的一侧哺乳,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2专业知识宣教
2.1.1怎样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黄疸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致婴儿死亡。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证实,接受抚触的婴儿,能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其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婴儿吃奶次数,并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从而降低高胆红血素症的发生率[3]。提倡尽早喂乳,让母亲尽早接触到自己的宝宝,多餐喂养,尽量让婴儿多吃,促进胎粪的排除;有条件的还可以让新生儿进行游泳,游泳可以增加消耗,促进进食,同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细菌的产生,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进而排除出体外。
2.1.2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而脑组织对能量需要量却很大,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新生儿生后第1d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且均发生在12h内,尤其以生后2h左右为低血糖好发时间,主要考虑新生儿糖储备来源于母体,出生后来源中断,生后初期摄入不足,体温偏低,糖耗增加,而新生儿糖代谢不稳定,致生后血糖迅速下降,如不能及时补充,易发生低血糖,尤其对于低血糖高危儿,如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出生婴儿,在生后早期给予适量糖水,加强保暖,早期喂养,要详细记录新生儿大小便次数,通过观察大小便次数及全身状况,判断摄入奶量是否足够,对早期喂养确实不足的新生儿采取适当的补给严防低血糖发生。
2.3定时对母婴同室进行消毒
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限定探视时间和人员数,每天用爱尔施牌消毒片500~1000mg/L空气喷雾消毒和擦地面、擦拭床头柜等物品,0.5h后适当开窗通风,每次30min,以避免空气污浊,减少呼吸道感染,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有关医院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的知识,使产妇及家属主动配合母婴同室的管理,严禁患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及探视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2.4提高安全意识
2.4.1为了新生儿的安全,母婴同室之新生儿接送,以母亲身份证及手圈确认辨识,新生儿推回母婴同室交给戴识别证的护理人员,不交给不认识的人。
2.4.2拒绝推销人员进入病房,如发现有推销人员骚扰,立即通知护理人员。
2.4.3第一次将新生儿和母亲实施母婴同室,由护理人员指导母亲及人处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如呛奶、溢奶、发绀等。
2.4.4勿让新生儿离开母亲视线范围,须随时有人陪伴,避免将新生儿单独留在病房,如暂无人须通知护理人员。
2.4.5护理人员至少每2小时巡视房间一次,房间内备有灭火器及监视系统监控进出之人员。
2.5产后指导
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4]。
2.6出院指导
保持身体清洁,产妇居室应通风,注意休息,至少3周后进行全部家务劳动,于产后42d起应采取避孕措施,原则是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参考文献]
[1]李春涛,盛辉.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三天血糖、体重的监测[J].新生儿杂志,1998,(13):74.
[2]吴明远.214例正常新生儿血糖测定[J].新生儿科杂志,1990,6:266.
[3]陈旭维.探讨早期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05,6(6):643-644.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146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满意程度以及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健康宣教;母婴同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8-02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中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其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对产妇以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以及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证产后母婴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母婴同室内为围生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拉近产妇与新生儿的距离,明显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2]。鉴于此,本文通过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200例分娩产妇。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7±3.4岁,婴儿孕周37.8±1.7周,日龄5.2±3.1天。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3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6.1±2.2岁,婴儿孕周37.6±1.8周,日龄5.3±3.0天。对照组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5±2.7岁,婴儿孕周37.6±1.7周,日龄5.1±3.2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多享受的一切护理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由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母婴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一对一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多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心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其介绍环境、住院知识,认识主管医生以及护士,帮助快速的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对产妇讲解胎动计数的意义以及方法,分娩的先兆症状,指导无痛分娩的方法,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孕妇多使用富含蛋白、铁钙等食物,保证产妇期的特殊需要。
1.2.2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学会产后的自我观察,向产妇讲解母婴同步休息的关系,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利于乳汁的分泌。讲解自行排尿以及早排尿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多喝水,早排小便,预防产后尿潴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丰富以及易消化,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以及泌乳消耗的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便秘及产后压疮的发生。
1.2.3母乳喂养及护理: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哺乳。哺乳前应清洗,平凹陷者应及时纠正,协助产妇做伸展练习,令突出,以达到成功哺乳的目的,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挤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1.2.4新生儿护理指导:对产妇进行更换婴儿服、尿布、脐带消毒以及抚触的指导,介绍婴儿的保暖方式、早期教育方法、辅食添加放大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等,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主要为脸色、溢奶、肚脐以及排便等情况。
1.2.5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有关保健知识。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以及进行母乳喂养咨询,进行计划生育措施的指导,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和,避免哺乳期间怀孕,指导科学的养育婴儿,定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3疗效评价[4-5]:根据评分表测定产妇满意程度,80-100分为满意,60-80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个组别产妇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以往在临床中,通常只是针对产妇或新生儿的护理,忽略了母婴整体的护理效果。对于母婴同室这一方案,利于母婴接触且尽快的建立并增强母婴感情,更有利于母乳的喂养成功从而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同时,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在分娩后可直接面临照顾婴儿的责任,并且由于初为人母,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这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并学会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6]。
本文通过对比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汪青[7]等人报道结果,表明以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产妇尿潴留、破裂占比,婴儿患红臀、黄疸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成菊[8]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于产妇以及婴儿并发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母婴同室中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实践中产妇反馈的意见,及时了解产妇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专业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并且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得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这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恢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因素有关。有报道表明[9],母婴同室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缩短了婴儿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且及时按婴儿的需求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有利于牢固母子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10]。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化宣教的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在一方面降低了母婴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不仅可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还可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忻蓉,汤建国.重症监护室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障碍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88-191.
[2]来华.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观察[J].医学信息,2014,2(5):81-82.
[3]张新华,安建仓,袁爱琴.等.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河北中医,2014,3(3):455-456.
[4]史玲美,杨祝萍,陈敏.等.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3,1(12):1174-1176.
[5]张晔.母婴同室使用婴儿防盗系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J].广西医学,2013,25(5):69-70.
[6]陈红玲,许丽华,刘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9049-6050.
[7]汪青,刘素球.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79-1080.
[8]李成菊.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85-386.
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帮助产妇树立现代健康观,还可以降低婴儿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所以具有很大临床意义[1,2]。我院接受的产妇中外来人口占大多数,这些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产褥期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为了使这些产妇有效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我院制定了一套产妇健康教育程序,通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内容形式
1.1口头教育有巡回班护士为产妇宣传母婴同室的好处,母乳喂养的知识,婴儿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以及产后、术后的有关保健知识,还能直接解答产妇的一些疑问,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产妇由浅入深地掌握有关知识。
1.2电化教育设有抚触室,放置电视机、VCD,定期向产妇播放新生儿抚触的手法、技巧、注意事项、婴儿沐浴、喂养的方法,使产妇能形象的掌握一些婴儿护理的知识。
1.3直接教育针对有学习意向的产妇及家属,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内,在婴儿沐浴室中直接示范新生儿抚触手法,并让他们在自己宝宝身上实践一下,使其能更深刻地掌握有关的技巧,并能体验一下。
1.4书面形式印制一些针对性的书面健康宣教,分别在产后,出院前发放给产妇,让其阅读学习,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1.5电话教育本院设有母婴热线,为已经出院的产妇和家属在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帮助。
2教育时间
我们把母婴同室的教育按时间分成入院、住院、出院3个阶段。
2.1入院教育产后、术后的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进入了母亲这一新的
角色,都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住院教育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伤口的护理,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出院教育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效果评价
通过对产妇的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产妇的满意率为82.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9.2%,通过对健康教育资料的编写,护理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各方面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
4讨论
4.1重视沟通的技巧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语言的训练,包括说话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说话时要通俗易懂,选词恰当,回答简洁,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平时的自身修养。
4.2满足产妇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3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在产妇这一独特群体中,教育方式要强调多元化,包括口头宣教、书面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宣传册备受欢迎,而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妇;母乳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34-70-03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法,是保障婴儿健康的基本措施。随着母婴同室的开设及母乳喂养的广泛宣传,大多数初产妇能很好的进行母乳喂养。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初产妇在产后一周内不能正常的进行母乳喂养,严重地影响母婴健康。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对影响初产妇产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为2007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7~41周,其中剖宫产80例,经阴道分娩180例(其中会阴切开缝合90例),生产后母婴均无异常,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母乳喂养困难,住院期间全部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为4~10d。
1.2母乳喂养困难的表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拒绝给新生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未按需哺乳;产妇愿意给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有饥饿感,但不含接母亲,或含接后不吸吮,或撅嘴吸吮,哺乳时新生儿大声啼哭。
1.3母乳喂养困难原因
260例母乳喂养困难产妇中,缺乏哺乳知识和技巧60例,占23.1%;产妇惧怕疼痛55例,占21.2%;产妇受限49例,占18.8%;产妇凹陷25例,占9.6%;产妇乳汁不足30例,占11.5%;新生儿错觉41例,占15.8%。
2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
2.1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
初为人母,初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医护人员又不及时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和支持,有的产妇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表现为:未按需哺乳;产妇抱婴儿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吸吮时母亲感觉疼痛,母亲因疼痛减少或停止哺乳。
2.2惧怕疼痛
剖宫产或会阴切开的产妇,惧怕哺乳时牵拉切口引起疼痛;有的产妇惧怕婴儿吸吮时疼痛,惧怕婴儿吸吮时刺激子宫收缩产生宫缩痛,而停止哺乳。
2.3产妇受限
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且产妇腹部切口置有沙袋,身上带有输液管,留置有尿管,部分带有氧气管,使产妇活动及受限、母乳喂养困难。
2.4产妇凹陷
有凹陷的产妇,因凹陷而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尤其是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往往认为自己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2.5产妇乳汁不足
①产妇生产时,体力消耗大,因疲劳或会阴切开、剖宫产术造成切口疼痛,使产妇不能充分休息;部分产妇产后食欲减退,营养不足,从而影响乳汁分泌。②部分产妇生产后,因婴儿性别不理想而心情沮丧,以致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使催乳素分泌减少,泌乳量减少。
2.6新生儿错觉
部分产妇或家属认为产后3d内尚无乳汁或乳汁不足,用奶瓶给新生儿喂养代乳品。使用奶瓶喂养时,新生儿不用费力就可吸吮到乳品;当产妇给婴儿哺乳时,婴儿不吸吮母亲或婴儿不用力吸吮母亲,因吸吮不出母乳而放弃吸吮母亲。
2.7缺乏医护人员支持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或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未对产妇及时进行评估、指导、帮助,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3护理对策
3.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态度真诚、和蔼,主动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并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好处,说明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是其他任何代乳品所不能替代的,母乳喂养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和义务;并向其说明乳汁分泌与产妇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乳汁分泌,而且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3.2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通过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口头宣教,向产妇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小册子,并在病区走廊和病室放置母乳喂养宣传版面等措施,使产妇和家属了解、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树立母乳喂养的意识和信心,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吸吮、早接触等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挤奶手法,如何保持母乳充足,什么是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等。
3.3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生后半小时内就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开始吸吮母乳(剖宫产术者,婴儿娩出后婴儿脸与母亲脸相贴或让产妇抚摸婴儿,术后回病房协助产妇让婴儿吸吮母亲),以增加母子感情,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以后实行按需哺乳,即让婴儿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在上自由地吸吮,只要婴儿饥饿时或母亲奶胀时就喂哺婴儿;母亲奶胀时,若婴儿在睡眠中,应推醒婴儿吸吮母乳。
3.4指导并协助产妇正确的喂哺婴儿
护士经常深入病房,把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技巧教给产妇,协助其母乳喂养,如哺乳时,在产妇背部、腿部及抱婴儿的手臂下适度地垫软垫,减轻产妇的紧张疲劳感,使婴儿和母亲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防止母亲压迫婴儿鼻部影响婴儿呼吸,防止婴儿头部和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婴儿含接吸吮母乳时,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嘴呈“鱼嘴状”,压迫刺激乳窦分泌、喷射乳汁;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颏,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而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因新生儿胃成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1],所以,每次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嘱产妇及家属,不随便给婴儿进食其他食物或饮料以免影响有效吸吮。同时,经常观察评估产妇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喂哺方法,避免因喂哺姿势不正确而造成新生儿含接困难和病的发生。
3.5疼痛护理
向产妇解释产后子宫复旧引起的宫缩痛和婴儿吸吮母亲引起的宫缩痛属于正常现象,勤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利于恶露排出,利于身体恢复,以解除产妇喂哺婴儿的顾虑。对剖宫产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疼泵镇痛,并妥善固定放置管道,哺乳时避免腹部伤口受压引起疼痛。同时,控制剖宫产率和会阴切开率。
3.6做好护理,防止皲裂
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洗(禁用肥皂水),保持及清洁卫生。对皲裂者,哺乳前,湿热敷和3~5min,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先在损伤轻的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并增加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并使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丰富蛋白质,能起修复表皮的作用[2]。于下次哺乳前擦洗干净,以保护。产妇奶胀且婴儿不吃奶时,用“C”形手法挤出多余乳汁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同时避免受压。
3.7及时纠正新生儿错觉
耐心开导产妇和家属不用橡皮,不喂婴儿其他食物。教产妇喂哺时用轻触婴儿嘴唇,诱发婴儿觅食反射,在婴儿张口的瞬间迅速将母亲塞入婴儿口中;对张口不吸吮者,把塞入婴儿口后,帮助母亲挤压乳晕,使母乳流入婴儿口中,促使婴儿产生吸吮动作。经过上述方法,41例错觉婴儿均得到纠正。
3.8纠正产妇凹陷
护士及时对产妇进行评估,发现有凹陷者,即进行伸展、牵拉练习,或用自制简易吸引器,利用负压吸出凹陷的,吸出后,用洗净的手牵拉,保持5~10min,反复多次,每日5~7次,直到凹陷的不再回缩。也可将吸出后,用手牵拉,顺势将放入婴儿口中,利用婴儿强有力的吸吮吸出凹陷的和乳晕(婴儿饥饿时效果更好)。凹陷不明显者,帮助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会自然吸吮。不能因婴儿最初几次没吸吮到奶就放弃母乳喂养。
3.9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供应产妇充足的营养
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产妇养成和婴儿同步休息的习惯,每天累计睡眠不少于8h。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低于12550kJ)、高蛋白食物,少量多餐,忌无盐或低盐饮食;鼓励产妇多食汤类,多食蔬菜水果,多食含铁、钙的食品,如菠菜、海产品、动物肝、瘦肉等。
4结果
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得到有效解决,除哺乳禁忌外,我院产科初产妇产后一周内均能实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由85%提高到100%。
5讨论
5.1母乳是婴儿天然和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
母乳具有无菌、温度适宜、永不变质、易消化吸收、喂养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可增强婴儿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免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炎和腹泻。母乳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是婴儿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5.2母乳喂养利于母子健康
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交流,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增长智力;产后立即母乳喂养,可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有助于产后恢复;母乳喂养能抑制排卵,延期月经复潮,具有避孕作用;而产后一周内的母乳喂养成功决定以后的母乳喂养。
5.3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
尽管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生后30min内吸吮时,由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催乳激素成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直乳窦而喷射出乳汁,表明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3]。婴儿早吸吮、不定时频繁的吸吮母亲的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乳汁越吸越多,而且边吸边分泌;早吸吮、勤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乳汁。
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以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最常见,指导喂养技巧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护士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宣教、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上。
总之,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耐心细致地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与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并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基础;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加强营养等是泌乳的关键,对保证产后纯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护理、纠正错觉、纠正内陷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80.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35-02
母婴同室是指孕妇产后和婴儿24h同室休养。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身体健康和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否。现将我科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探讨如下。
1做法和所取行的成效
1.1护理以宣传为主:母乳喂养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由于现在少数产妇为了自身形体美而放弃哺乳,或受奶粉销售商的影响,整个社会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后,取消了婴儿室,禁止使用奶粉、奶瓶、及各种奶的代制品,为了让产妇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正确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我科在产前检查进做好孕妇及家庭的母乳喂养宣教,并对产后的产妇进行指导[1]。
1.1.1建立责任护士,指导母乳喂养;在母婴同室病区建立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姿势,如何增加母乳分泌,使产妇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帮助奶胀的产妇挤奶,回收入奶库,改按时哺乳为按需哺乳,减轻产妇胀痛的痛苦。并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新生儿的常规护理,巡查病房有无奶粉、奶瓶等,责任护士还定时放母乳喂养录像给家属及孕妇们看,并做好记录。自从建立责任护士以来,我科实行母婴同室率为100%,按需哺乳率为100%,母乳喂养室为100%,新生儿住院用奶瓶率为0。
1.1.2定期护理查房:护士长及责任护理组长每周进行护理查房,认真分析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了解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护士在执行母乳喂养工作落实的情况,做到奖惩分明。
1.2加强护理
1.2.1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及自身素质:为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我科重视知识更新,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是护理工作的新课题,我科对所有产科医护人员进行脱产学习母乳喂养知识,进行理论培训,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产科每一位护士的言行应充满对产妇、婴儿的一片爱心、这就要求护士应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用一颗爱心去温暖每一个产妇及婴儿。
1.2.2加强巡视:过去几十个婴儿集中在同一婴儿室内、护士容易观察,护理及治疗较方便。如今婴儿全部与母亲在一起,在数个母婴同室中,床位多、护理难度大,观察上容易出现漏洞,我科规定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在病房做任何治疗时,如测体温、换尿布、打针时、都要动作轻、快、准,严格按照操作常规来操作,严密观察产妇及婴儿有无异常变化,有异常变化迅速报告值班医师,以争取抢救时间,换来抢救效果。严格观察母乳喂养情况,指导母乳采取正确的喂哺姿势。
1.2.3建好人奶库:我科从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就废除了喂奶粉、糖水等,由责任护士把身体健康充足、采取日期,放入奶库,来保证奶库有充足的奶,当个别产妇因某些原因婴儿吸入量不足时,用人奶库的奶来补充,以保证新生儿母乳喂养。
1.2.4认真做好母乳是否充足的评估:分娩后能否母乳喂养好婴儿,许多产妇容易缺乏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乳汁的数量和质量,护士应帮助产妇通过观察婴儿喂养和排泄物来发现母亲的奶水是否足够。护士、产妇及家属在每次给婴儿换尿布时,都要认真观察大小便次数,在每天上午给婴儿沐浴时磅体重后认真记入三测单上,给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让她们建立坚定的母乳喂养信心。
2体会
2.1尽快适应当前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新的护理需要。母婴同室的出现,护理观念需要迅速地改变,由以前一人照看十个婴儿甚至几十个婴儿的婴儿室,或单纯的观察母亲产后的康复,改为现在的母婴同室、母乳喂养[2]。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专业技能,为实现“儿童优先,母亲安全”,这一宗旨而提供更多更好更方便的优质服务[3]。
2.2建立新的护患关系。实行母婴同室,产妇及家属最大的感受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很大的改善,为了使产妇做到母乳喂养[4],我们护士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为产妇及婴儿服务,耐心、细致、热情地宣教,给产妇及家属带来一种亲切感,产妇与护理人员的频繁接触,病房充满了温馨感[5]。
2.3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母婴同室并不是把护理工作交给了产妇及家属,而是要求护理工作的内容更加复杂严格[6]。我们每半小时巡视一次病房,防止婴儿溢奶窒息和产妇过度疲劳而把婴儿压伤[7]。分娩后30分钟内的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指导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大量的护理工作都需要护士认真完成的,我们科室的口号是“婴儿的哭声,就是电铃声”,不需任何人来叫,听到婴儿哭声,立即走到时婴儿和母亲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觉用良好的护理素质提高母婴同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由燕,邢英欣,刘静红,等.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4):328.
[2]王玲萍,冯亚丽.母婴同室的病房护理体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3):248.
[3]高文杰,董玉敏,郭广琴,张立明.加强母婴同室感染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456.
[4]左蔷,姚桂莲.加强母婴同室管理保障母婴安全[J].医学信息,2005,3(05):589.
[5]贺爱勤.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的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1996,4(03):468.
上一篇: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汇(整理8篇)
下一篇:邮政个人履职报告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