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6篇)
时间:2024-10-27
时间:2024-10-27
关键词:普通腹部B超;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探讨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abdominalBtoexceedtheeffectofultrasoundexaminationoffetalcongenitalheartdisease.Methods:selectedfromDecember2013-December2014150casesofmorethan17weeksmiddle-latepregnancyfetal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usingultrasonicdiagnosisofabdominalultrasoundoffetalcardiacmorphology,atrioventricularstructureandtheintegrityofthecrossanalysis,abnormalheartabdominalultrasounddiagnosisafterusingcolourtoexceedtocheckforreview.Results:abdominalultrasoundBtoexceed,fetaltwo-dimensionalaudio-visualresultsisclear,15casesabnormalultrasonicdiagnosis,including4casesofintracardiactumor,pulmonaryvalveatresiain5cases,6patientswithtricuspidatresiaarterymalformation,ultrasounddiagnosiscoincidenceratewas93.33%.Conclusion:byadoptingthemethodofabdominalultrasoundultrasoundexaminationoffetalcongenitalheartdisease,diagnosiseffectsignificantly,cansignificantlyimproveefficiencyofpregnancyfetalcongenitalheartdiseasediagnosis,foreugenicsveryimportantreferencevalue.
Keywords:normalabdominalultrasound;Fetalcongenitalheartdisease;Todiscuss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临床胎儿畸形治疗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引发新生儿死亡率中,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母体环境或是遗传因素,因而,在产前针对妊娠胎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采用超声腹部B超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检查,可准确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针对这一研究目的,本文进行了如下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17周以上的中晚期妊娠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1.17±2.26)岁,孕周18-33周,平均孕周(20.17±2.26)周。
1.2诊断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调至3.5-5.0MHz.行超声诊断检查前,保证产妇膀胱充盈,对产妇下腹部行纵切、横切剖面检查。其中具体的检查项目有心脏位置、胎头位置以及腹动脉位置等。并对胎儿心脏四个腔室的切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之后对胎儿的大体形态、房室瓣开闭以及十字交叉的完整性等情况进行检查。
1.3彩超检查
对胎儿行三维彩普勒检查,将仪器调至胎儿心脏位置,令其采取侧卧的方式,将其腹部完全暴露出来。对胎儿的胎盘、胎心以及胎儿在母体中的位置进行检查。之后对五横切面进行筛查,并将胎儿左右心室出道、以及上腹部横切面作为诊断的标准切面,对胎儿的心脏发育情况进行全部系统的检查。对胎儿的心脏的位置、形状以及房间隔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查。
2结果
2.1检查结果
采用腹部B超超声检查后,胎儿二维声像结果清晰,诊断出15例超声异常病例,其中心内肿瘤4例、肺动脉瓣闭锁5例、三尖瓣闭锁大动脉畸形6例。
2.2阴假性病例
依据B超诊断结果之后,对胎儿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符合率可达80%(14/16)。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畸形治疗中较为常见,并且在临床上其病死率可达4%-10%,主要分为心率异常以及结构性异常两种,在我国是缺陷性疾病主要的病变类型之一。在这之中约有1/3是严重畸形、并且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因而危害性较大,给我国的人口质量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社会和家庭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2]。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都开展了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但是因心脏病的种类较多、且心脏结构又十分复杂,加之胎儿的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而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难度较大。
早在国外,针对胎儿超声心动图方法的应用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3]。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其发病机制还未确定,但是和母体所处环境具有很大的联系,因而要重视对妊娠高危产妇以及高龄产妇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在检查过程中,最大程度减轻对产妇的身体伤害,必要时可间隔一定孕周对产妇进行检查。目前,国内外均将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诊断依据,但是因其诊断费用较高,且存在科室之间分工的问题,使得彩色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难以应用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中[4]。受到超声仪器不断发展的影响,新型的腹部B超检查也能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心脏结构以及活动状态,也为胎儿诊断心脏病先天畸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现阶段,应用超声诊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筛查出治愈难度较大的先天性心脏病。若是实施超声检查医生的水平足够高,应用腹部B超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非常有效的。目前应用腹部B超检查的方法主要有四腔心切面筛选以及五横切面筛选等方法。在这之中,四腔心切面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查到胎儿左右心室的位置以及大小或是房室瓣的具置。另外,在大血管检查的辅助下,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符合率可达90%左右。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腹部B超超声检查后,胎儿二维声像结果清晰,诊断出15例超声异常病例,其中心内肿瘤4例、肺动脉瓣闭锁5例、三尖瓣闭锁大动脉畸形6例。之后又对这些患者行彩色超声检查,发现心内肿瘤4例、肺动脉瓣闭锁5例、三尖瓣闭锁大动脉畸形5例,腹部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3.33%,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腹部B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和文献的报道大致相同。
4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腹部B超超声方法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效率,针对优生优育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晶晶.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流行病学评价[J].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2011,28(5):266-268.
[2]许幼峰,赵雅云,陈萍.四腔观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象学杂志,2012,6(12):379.
[关键词]胎儿心脏畸形;超声;优生优育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8(b)-0184-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的优生优育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1]。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120万左右的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而有出生缺陷者在所有新生儿中占比高达5%[2]。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疾病类型,对于小儿生命健康及我国人口质量均有严重影响。在超声诊断仪器不断改进及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下,大部分胎儿大血管与心脏异常现象的产前诊断率逐渐提高[3]。为探讨超声在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对于该院接受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心脏畸形筛查孕妇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有7620例孕妇于该院接受胎儿心脏畸形筛查,孕妇年龄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29.1±3.2)岁;孕周21~36周,平均孕周为(28.1±1.3)周;其中经产妇2103例,初产妇5517例。其中有1748例为高危因素孕妇,有5872例为非高危因素孕妇。
1.2方法
所有孕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MidiexLIVE8000彩色超声诊断仪与Squoi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所用探头频率为3.5~5.0MHz,均使用回放功能及局部放大功能。在检查过程中,嘱咐孕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分两步展开检查:首先由产科专业超声医师为孕妇行常规超声检查,此时主要是对胎儿心脏展开检查,检查时应对胎儿胸腔展开横切并采取胎儿四腔心切面,对胎儿室间隔、左右房室瓣、心室、心房、胎儿室间隔连续性等展开观察,之后朝胎儿头侧微斜探头声束,明确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图、大动脉间和心室的联系,分析患儿主动脉、肺动脉起始位置交叉排列关系、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相对大小等。若超声检查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应安排权威的心血管超声医生及产科超声医生进行会诊,对胎儿心动图加以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对上述切面展开再次检查,将探头加以旋转、移动,对胎儿其他切面如上腔静脉切面、下腔静脉切面、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和三血管等多切面展开扫查,如有必要可对其他部分非标准切面展开检查。将超声检查所得切面图像储存于工作站中,以备对照分析和展开质量控制。若胎儿胎位对切面显示存在影响,导致显示结果模糊时,可嘱咐孕妇进行30min活动,或改日再进行复查,到切面可清晰、完全显示时才可展开诊断。
对于超声结果显示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由检查医师与胎儿父母沟通,建议其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定期随访。将引产胎儿进行尸体解剖,切开心腔进行探查。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彩超检查结果
7620例孕妇中共有56例胎儿为心脏畸形,其中52例经产前彩超筛查诊断,有44例为非高危因素胎儿组,8例为高危因素胎儿组。孕妇分娩后经过超声证实,非高危因素胎儿组有3例漏诊,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高危因素胎儿组有1例误诊为房间隔缺损。见表1。
2.2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率
该研究中胎儿心脏畸形的总发生率为7.35‰,非高危胎儿组和高危胎儿组的心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8.00‰和4.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P>0.05)
2.3彩超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
四腔心和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8%、90.4%、99.7%和97.1%,产前超声心脏畸形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2.4%和91.3%。
3讨论
3.1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重要性
胎儿心脏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胎儿先天性畸形现象,该病的种类较多,且病情较为复杂,其对妊娠结局有不同影响[4]。部分胎儿心脏畸形为致命性畸形,胎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即会死亡,及时接受手术治疗,该类患儿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5]。相关统计显示[6],在儿童期死亡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死亡人数占据半数以上,因此在产前展开胎儿心脏畸形筛查,对胎儿心脏异常等予以尽早确定,使永存动脉干、左心发育不良及心脏外翻等致命性心脏畸形和室间隔缺损等轻微心脏畸形在胎儿时期即可得到明确诊断,对于降低新生儿缺陷有重要价值。
3.2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超声检查结果及意义分析
目前,超声检查已逐渐发展为产前胎儿心脏畸形检查的重要方法及重要检查项目。已有研究显示,在对胎儿心脏畸形展开超声检查时,以四腔心切面为主观察切面,可排除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7]。检查期间极易获得两室流出道切面及腔心切面,多数胎儿的心脏畸形及大动脉畸形均可被检出,因此,临床上通常将其作为胎儿心脏异常筛查的常用方式。其中胎儿心脏检出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切面即为三血管切面,在利用该切面展开检查时,可检出胎儿大动脉内径是否存在异常,尤其是对于血流方向异常的检出十分准确,通过三血管切面检查可见一侧动脉瓣发育不良或闭锁,其主要是由由于该部位需依赖另一条大动脉的导管进行供血。这是因为此处大动脉需借助于另一条大动脉通过动脉导管而供血。在对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时,胎儿心脏可受到胎动、胎位及孕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当胎儿孕周不足20周时,心脏畸形检出难度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在此时期内胎儿胎动过于频繁或心脏过小等因素有关[8]。妊娠晚期胎儿胎位较为固定,胎儿骨骼通常对影响心脏显示,所以,临床上通常认为孕20~28周是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最佳时间,这一时期胎儿心脏发育已接近完善,超声检查时所获图像清晰且胎儿活动度大,各切面均可得到有效显示。检查期间若难以清楚的显示胎儿心脏切面,则应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或对进行改变,然后进行反复检查,直至获得满意检查结果。
该院在对7620例孕妇展开超声筛查时,共有56例胎儿诊断为胎儿心脏畸形,临床诊断率为7.35‰,3例漏诊,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仅依赖于二维超声诊断无法将其清楚显示,容易造成漏诊;在检查时四腔心切面左右心腔为对称状态,左右室流出道的内径比无明显异常,因其只满足肺动脉内径比例正常,未对瓣膜回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而导致漏诊;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应重视房间隔缺损诊断,正常胎儿均有卵圆孔,且可见卵圆孔瓣。我国心胸外科发展迅速,现阶段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治疗技术均十分成熟,当怀疑胎儿存在心脏异常时,应尽量展开多切面扫查,促使临床漏诊率最大限度降低。另外,相关报道显示,胎儿心脏畸形通常有其他器官畸形合并发生,发生率为39.0%~66.7%[9]。因此在发现胎儿存在心脏畸形后,应对心脏外结构是否存在异常予以仔细排除,同时对于发现胎儿心脏外畸形者,也应对其心脏结构予以重点检查。胎儿心脏畸形者常合并其他脏器异常,主要为无脑儿、脑积水、脑膨出、脊柱裂、Dandy-Walker畸形、前脑无裂畸形、单脐动脉、脉络丛囊肿、尺桡骨缺失、内脏反位、持续性右脐静脉、双肾发育不良、四肢短小、唇裂、脐膨出、颈部淋巴水囊瘤、足内翻等。
综上所述,在产前为孕妇行超声检查,可对胎儿心脏畸形孕妇予以准确检查,且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漏诊率较低,对于优生优育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曲延峻,刘莉,宫丽华,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中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4(4):381-383.
[2]赵艳春,吕国荣,李敏,等.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2):260-262.
[3]徐红兵,漆洪波,张建华,等.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筛查和诊断模式的临床评估[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5):619-620.
[4]王华,高剑波,褚雯,等.胎儿心脏畸形超声筛查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3):204-206.
[5]张丽娜,裴秋艳,杨雪,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6):461-462.
[6]万泛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孕中晚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9):2940-2942.
[7]臧玲,吴瑛,孙枫,等.胎儿心脏畸形在高危与低危孕妇中超声检出率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12):1038-1039.
[8]邝燕群,黄潮波.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10.
超声医学是将物理学、医学和电了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由于超声诊断技术采用的超声波是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能量集中、方向性强、贯穿本领大等优点,且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时,不像X射线具有累积效应,与X射线不同,超声能量还不足以引起危险的电力损害。因此,超声诊断具有安全、价廉、可实时动态成像的优点。超声影像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与X-CT,MRI,RNI相比有其独到之处。
1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简史
超声诊断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与超声成像设备的进展密不可分。1942年,奥地利K.T.Dussik使用A型超声装置,用穿透法探测颅脑;1954年,B超应用于临床,同年M型用于检查心脏;1955年,PPI型作直肠内的体腔检查;1956年,多普勒效应原理用于超声诊断并在1959年研制出脉冲多普勒超声。到1990年,超声成像先后采用了扇形扫查法、电了扫描法、相控阵扫描法以及灰阶显像、BSC技术的图像后处理,同时实现了超声实时现象,使超声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1983年彩色血流图,1990年3D扫描器的研制成功,使超声成像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ATL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全球数字化超声诊断系统后,使超声诊断的水平跨上新台阶。
2临床上应用的主要超声诊断仪器类型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超声诊断仪器繁多,互有交叉。但从接收信号的特点上看,应用的都是回波法。
2.1回波幅度法
回波幅度法接收的是生物组织声学界面形成的反射回波,回波频率与入射波相同。按成像方式可分为一维A型和M型,二维B型、C型、F型、伪彩,三维3D立体图。
2.2多普勒法
多普勒法接收的是运动物体反射成散射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该信号不再是超声频率而为音频信号。多普勒法可分为一维D型(包括CW,PW两种),二维CDFI,CDTI,CDE,DPA,三维立体透视图或立体图。
2.3HI法即频率成像,是一种非线性超声成像。
其中CHI显示一次谐波所传递的信息,THI显示高频和一次谐波所传递的信。
3各类超声诊断仪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超声成像中的广泛应用,超声诊断越来越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速运算能力、灵活的软件控制能力及精细的的测量功能。因此,许多超声诊断仪都具有一机多能的功用。
3.1A型、M型和B型超声诊断仪的应用现状
A型超声诊断仪提供仅是体内器官的一维信息,而不能现实整个器官的形状。M型超声诊断仪一般用于观察和纪录脏器的活动情况,特别适用于检查心脏功能。B型超声诊断仪能得到人体内部脏器和病变的二维断层图像,并目能对运动脏器进行实时动态的观察。由于A型功能单一,日前在临床上以极少应用,但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中仍有广泛应用。自二维实时超声显像诊断仪(B型)开始使用后,目前己无单纯的M型超声诊断仪生产和销售,对M型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都是以二维超声图像为基础,调节取样线来选取能需要的M型超声图像,而单纯的B型的超声诊断仪也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脉冲多普勒型和B型的结合,组成双功能超声诊断系统。
3.2超声多普勒系统
一维连续波多普勒(CW)血流仪,发射的是连续的、接收也是连续的,因而失去了距离分辨能力,但可测高速血流。一维脉冲波多普勒血流仪发射脉冲波,能确定目标的深度、位置。但可测最高血流速度受脉冲重复频率限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CDFI)属于实时二维血流成像技术,可以实现解剖结构与血流状态两种显像,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在相应的一维黑白图像的液性暗区内是诊断心脏病的先进工具之一。
3.3CDFI在临床中的扩展使用
CDFI作为一种先进的诊断工具,己不仅仅局限于心脏病的诊断。如临床上己成功地将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腮腺肿块的诊断,利用高频超声图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还有将一贯是放射影像检查的专利部位应用于超声影像中,利用高频超声全面显示股骨散软骨以进行疾病诊断。
除用于疾病诊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是近年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心脏功能,监测的重大进展,可在心血管外科围麻醉手术期持续监测心脏功能、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能即时对手术进行指导和评价。
4超声诊断新技术及其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不断发展、创新的技术。目前新的诊断技术有:
4.1高频细微结构成像
利用15-60MHz二维超声成像设备,进行有关浅表现供脏器的成像,其中50-60MHz超声作眼球角膜仪成像是,可分出其上皮层、角膜全层及内层。
4.2数字编码高频成像
数字编码高频成像,采用低频脉冲用于穿透,高频脉冲用于深部超声成像,可获得深部脏器的高质量、高频声像图。
4.3其它超声新技术
其它新技术诸如绕射栅探头多普勒超声、分区环面积――流速剖面相乘叠加法计算血流率、多种超声血流造影技术、次谐频超声成像、正反脉冲谐频成像、静态三维成像、实时三维成像等,都己在临床研究和诊断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5结语
超声诊断技术简便易行,无痛苦,价格适中。因此,临床从事超声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要不断发展超声的应用范围,完善超声的检查技巧,将超声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仇惠,张瑞兰.医学影像物理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9.
[2]张泽宁.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3.
[3]张里仁.医学影像设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1一183.
[4]金宁荣,刘新纯.医用物理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91.
[5]吴祖明.用A型超声高波法研究8种2D超声伪像的形成[J].物理实验,.2002,22(8):12-16.
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很高的声波,超出人耳的听力范围。超声探头接触人的皮肤后,它发出的声波可以在人体内传播,并在不同密度的组织界面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波信息再被探头所接收,经放大处理后将图形显示在屏幕上。超声心动图是用超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并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
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30余年来,随着图像分辨率的逐渐提高,已成为直观反映心脏结构、运动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的主要工具,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评价心功能,并且对于不同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估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超声心动图除对冠心病所涉及的冠状动脉的重要血管、心肌、心脏结构及血管心腔血液动力学的状态均可提供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评价外,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以及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介入超声的进展更提高了超声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和敏感性。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现已证实,心脏的活动有2种类型,即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心电图主要是用来观察心脏的电活动,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可导致电活动改变。而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观察心脏的形态学特点和机械活动情况,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诊断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的主要作用①用来观察心室壁的活动情况,在心肌缺血和心肌坏死的时候,心室壁会出现某一阶段或某几个阶段的室壁活动不良,这对于诊断冠心病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形态学指标。②用来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室壁瘤、心腔内血栓以及心室破裂等。③用来评价心脏的功能。目前,临床较常用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包括M型超声、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而新近发展起来的血管内超声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也是一项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检查时,医生通常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但是由于患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胸廓畸形等原因常导致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图像不满意,严重影响结果分析,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因此,必要时还需进一步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它具有以下优点:①几乎所有的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获得高质量的二维图像;②对于术中和重危患者,可实现心功能的连续、实时监测;③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难以探测的血流信号及难以观察的组织结构和病变,可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方便地获得。但是,经食管超声检查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并发症。
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又被称为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室壁运动的新兴技术。
负荷超声心动图对于早期冠心病患者,虽已存在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和心肌缺血,但通常心脏无明显扩大,室壁活动亦无明显异常,此时需要进一步完成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在负荷状态下通过超声发现心肌缺血,从而协助诊断冠心病、评价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心肌再灌注治疗效果、非心脏手术风险,以及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负荷超声心动图也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连续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脏超声影像,并对每一帧图像提供的室壁运动及心功能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和预测。最早使用负荷超声记录左室壁运动是在1970年,以后开始使用M型超声测量心功能。
负荷超声心动图分类:①运动负荷,主要指卧位蹬车试验;②药物负荷,包括多巴酚丁胺、阿托品,以及腺苷和潘生丁等血管扩张剂;③起搏负荷,一般不常用。
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以前常使用的是蹬车和自行车(仰卧位或直立位)运动,目前由于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运动负荷等原因,临床医生常选择药物负荷试验。由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可对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进行更为精确地评估,因此,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的常用检查方法。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可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它可发现冠心病并提供预后信息,协助医生作出正确治疗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或慢性缺血性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存活心肌,预测血运重建治疗的效果以及心功能恢复情况。
与其他技术相比,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的优点还包括:①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②患者对多巴酚丁胺的耐受性较好,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③它可以实现在多个递增的左室负荷水平,对左室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进行实时评估,因其在每一个递增的负荷水平可随意调整患者,故其诊断价值比踏车或自行车负荷超声更高。
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的局限性:一是由于诊断依赖于增加心肌耗氧量所诱发的心肌缺血,理论上可导致长时间的心肌缺血,甚至有心肌梗死的可能;二是它对室壁运动以主观评价为主,而不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异常,受检查者因素的影响过大,妨碍了对室壁运动异常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对心脏的主要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全面评价。结果:27例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中23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或随访确诊,其中单心房、单心室3例,法乐四联症5例,大动脉转位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左心室发育不良1例,心肌肥厚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4例,卵圆孔过大2例,主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心外畸形10例,其中脊柱裂3例,双侧脑室扩张、脑积水3例,颈淋巴管囊肿1例,无脑儿1例,胸、腹壁缺损2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严重先心病,通过对胎儿时期心脏及心外畸形的全面了解,对临床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andtheclinicalvalueofcongenitalheartdisease.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esofprenatalultrasonographicdiagnosisin27cases,thetotalassessweremadeforthemajorstructureandconnectionrelationship.results:thereweretwenty-therecasesoffetalcongenitalheartdiseasewithfetalautopsyandthefollow-upfmdings.3casesweresingleatriumorsingleventricles,5caseswerefallottetralogy,2casesweretranspositionofgreatartery,3caseswerecompleteendocardialcushiondefect,2caseswerefetalebsteinanomaly,2caseswerefossaovalenlargement.tencaseswereconfirmedcomplicatedwithmutiplesystemmalformation.conclusions:itshouldbeearlydetectionandcorrectprocessingforseverefetalcongenitalheartdisease.echocardiographyhasveryimportantclinicalvalueanduntramaticindiagnosisforfetalcongenitalheartdisease.
keywordultrasonographyfetalcongenitalheart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儿童期死亡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超过半数[1],应用超声心动图及早发现或排除心血管畸形非常重要。随着超声仪器的改进和检查者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认识的不断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7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其中23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或随访确诊,旨在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产前超声检出的27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资料,孕妇年龄20~43岁,平均28±3.5岁;胎儿孕周为20~39周,平均26±4.5周。22例为初产妇,5例为经产妇。妊娠期间4例有感冒或服用致畸药物史,2例为高龄孕妇,2例有流产病史,1例实验室检查有阳性指标,3例外院常规超声检查可疑胎儿畸形等。
仪器与方法:采用ge-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m3s心脏探头,选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孕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根据胎位对胎儿四腔心切面仔细观察,明确心房、心室、房室间隔、左右房室瓣膜以及肺静脉与左房的连接关系,并测量心脏轴;进行左室流出道切面和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矢状切面等扫查,对心脏的主要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全面评价,依次测量左房、右房、左室、右室大小卵圆孔直径,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壁厚度等,进行图象采集,录像存入工作站,探测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所有病例均作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
结果
27例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其中单心房、单心室3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11.1%,法乐四联症5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18.5%,大动脉转位2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7.4%,心内膜垫缺损3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11.1%,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7.4%,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3.7%,左心室发育不良1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3.7%,心肌肥厚2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7.4%,单纯室间隔缺损4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14.8%,卵圆孔过大2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7.4%,主动脉狭窄1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3.7%,肺动脉狭窄1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3.7%。合并心外畸形10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37%,其中脊柱裂3例,双侧脑室扩张、脑积水3例,颈淋巴管囊肿1例,无脑儿1例,胸、腹壁缺损2例。
讨论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对于孕妇有先心病史,患糖尿病、妊娠早期接触致畸因素,胎儿发育迟缓,胎儿心外畸形,胎儿心律失常,羊水过多或过少,常规孕检四腔心不显着者均应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严重的胎儿心脏畸形在孕16周即可发现,最佳检查时间为20~28周,此时胎儿心脏发育已趋向完善,胎儿活动度大,易于在各个位置检查,可获得满意的图像和测量数据,正常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胎儿心胸比例为1:3,心尖向左;胎心四腔观显示胎儿心脏呈十字交叉、左右心房及心室、卵圆瓣回声等,重点观察胎心四腔观,可排除70%~85%的先天性心脏病[2];左室流出道长轴观显示左房、左室、右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长轴观显示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及左、右分支、动脉导管及主动脉短轴;下腔静脉、上腔静脉观可显示右房、左房、房间隔、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静脉导管等;主动脉弓长轴观可显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等结构。在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时候,引起相应房室的变化,血流动力学异常,产前可明确做出超声诊断的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有单心房、单心室,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左心发育不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三尖瓣下移畸形等共19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70.4%。这类畸形产前超声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易为超声所发现并做出正确诊断;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卵圆孔过大,主动脉狭窄,肺动脉狭窄等共8例,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29.6%,另有2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因缺损较小,血流分流量少漏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常合并其他心外器官的畸形,本组27例心脏畸形病例中有10例合并有心外畸形,占本组心脏异常病例的37.0%,故在产前超声检查中,不论是心脏还是其他心外部位,如果发现一处畸形时,应对其他部位或器官进行详细的有目的的检查,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有合并畸形的存在,尤其是发现心脏畸形时,除对心脏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外,尚需要对心外器官进行详细检查,以防漏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诊断大部分心脏畸形,但由于胎动频繁、胎儿、胎盘的位置、羊水过多、过少等因素会对探测质量造成影响[3],如小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轻度肺动脉狭窄、轻型法洛四联症等难以检出,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尽可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的围产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及早避免婴儿因延误诊断而出现严重紫绀和酸中毒,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是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对临床正确处理有一定指导作用,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英榴,杨秀雄,沈理着.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2.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是指血压长期升高,从而使左心室的负荷不断加重,随后产生后负荷加重的情况,其它代谢内分泌因素也不断释放,从而刺激了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间质的纤维化,从而造成左心室肥厚,心肌重量增加。冠状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与长期的高血压有着直接的关系,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的现象。这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昏、头痛、心悸、乏力等等,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如果临床上发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的查明病因,并对症下药,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传统的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方法是使用心电图,但是随着彩色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已逐渐成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检查方式。文章针对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2013年8月被我院收治的共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共26例,年龄范围是55~80岁,平均年龄约为65.1岁,女性患者共24例,年龄范围是57~86岁,平均年龄约为69.1岁,分析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际情况,并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两种方式分别对其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并跟踪随访50例患者的诊断过程,将实验数据准确记录。根据得到的数据来分析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1.2方法首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诊断,设置探头的频率为2.0MHz-3.0MHz,并将患者安置成左侧卧位,进行常规的检查。在左室的长轴切面处进行取样,并检测患者的心脏腔室、收缩功能和室壁厚度。同时记录舒张期的血流频谱,并对患者的左室壁厚度进行重点观察。然后再对50例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由专业的心电图师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全程跟踪随访两种诊断方式。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12.0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数据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诊断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50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的左心室有向心性肥厚现象,虽然患者的左心室壁肥厚,但是心腔不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共6例患者出现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现象,具体表现是患者的左心室体积扩大,不过室壁厚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量出现明显的增加;共有10例患者出现混合型肥厚的现象,具体表现是左心室壁不但肥厚,而且出现左心室腔扩大的情况;共有9例患者出现左心室非对称性肥厚现象,这种情况和肥厚性心肌病很难区分,所以没有进行明确的诊断。向患者询问病史,研究对象中共有41例患者有9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超声诊断的结果和临床相符合。
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出左室肥厚的患者共41例,占82%,而采用心电图诊断出左室肥厚的患者共有15例,占30%,超声心动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的检出率。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疾病的主要靶器官就是心脏,因此如果一个患者的高血压病症伴随时间过长,就必然会影响到心脏的形态和其他功能[3]。超声心动图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探头发射超声波,从而穿透体表达到心脏的各个界面,并由此产生回声,在通过专业的仪器接受之后就可以放大图像,医生就可以针对相应的图像进行病情的分析,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法[1]。而心电图的工作原理则不相同,它是依靠患者心肌机械收缩之前,记录心电图的活动向量,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2]。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两种方法分别对50例患者进行病情的诊断。从诊断结果可以看到,50例患者中,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患者肥厚的左心室壁和扩大的左心室腔都非常准确直观地被检测出来,并且还对心脏的功能情况进行了有效地检验,这对临床评估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情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尤其对于单纯室间隔增厚的患者,左室后负荷增加首先作用于左室流出道,是使室间隔较早发生肥厚的原因。超声心动图对检测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明确左室肥厚的类型,轻重程度,还能判断其合并症。除此之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有效地对高血压导致的心脏损害进行有效地检测和随访,例如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异常、晚期出现的收缩功能异常等情况均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因此其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会直接影响到医生的决策。以上两种检查方法检测法手段简便易行,无创,便于治疗后复查。在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并随访监测治疗后变化等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超声心动图在进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时要明显比心电图诊断优越,所以在临床上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蕾.浅谈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J].北方药学,2013,11:116-117.
下一篇:中药调研报告(整理11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