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的重要性(6篇)

时间:2024-11-04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问题;解决方法

在医学检验中,检验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口碑及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如果检验质量不达标,很容易会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当下,随着我国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不进步,国内医学检验质量及检验效率都在不断上升,但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因此,医疗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力度。

1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是判断患者身体病理变化的重要依据,它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现检验不准确的现象,将会误导医生对患者的病况产生错误的判断,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此外,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是可以从其医学检验质量看出的,因此,医学检验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机构的发展,医疗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确保自身医学检验质量,才能够得到稳步的发展。对医学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每一个医疗机构都需要做到的事,因为其对于整个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检验机构必须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视,加强对医学检验的控制,防止检验偏差现象的发生,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2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检验人员对于质量控制不够认真

在整个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医学检验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实现医学检验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医疗机构内的检验人员在进行医学检验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疏忽大意的情况,没有对医学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导致医学检验质量大幅下降,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2有些患者在就医之前没有充足的准备

在对患者进行采样之前,如果患者进行运动、饮食或者服用药物的话,那么就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会的影响,导致检验数据出现偏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采样之前,应当要求患者不要进行运动、饮食以及服药,确保患者的状态稳定后再进行采样,确保样本采集质量,防止因样本问题而导致检验出现偏差。

2.3控制意识淡薄

很多医疗机构在进行医学检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控制意识淡薄的现象,严重影响医学检验控制效果,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幅下降,从而使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当下,医疗机构内出现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为:(1)没有健全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制度。很多医疗机构内都没有制定专项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制度,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没有制度的约束,从而导致控制效果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医学检验质量;(2)检验工作者没有较强的检验质量控制意识。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检验工作者发挥着最重要、最关键的作用,而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很多检验工作者都存在着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容易粗心大意等现象,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提高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3临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3.1临床检验前的护理措施

在进行检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检验工作者必须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需要检查的项目,并告知患者在标本采集之前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如:在采取样本之前,根据其需要检查的项目来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尽量不服用药物等,以确保采取样本的可靠性,从而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

引言

对于许多疾病来说,都需要通过临床医学检验所得结果证实和确诊,这也就意味着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就要对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的疾病能够得到准确以及及时的诊断,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本文研究了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中应用质量控制的意义和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00例临床检验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标准为临床检验时间。150例观察组中男性为98例,女性为52例,年龄在16-80岁之间不等,年龄均值为(35.8±2.4)岁,150例对照组中男性为100例,女性为50例,年龄在14-78岁之间不等,年龄均值为(37.4±2.1)岁。使用相关软件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具有较强的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需要实施质量控制于临床医学检验的各个重要环节中[3]。1.2.1临床医学检验前对于患者的个人情况以及标本采集情况等要进行认真的审核,并重复核对上述信息,确保没有出现描述以及记录错误的情况。然后对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保证一定要具有安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使临床检验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其次需要将检验方法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与医生交流,尽量使临床检验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也具有最为简单便捷的操作。其次,对于进行临床检验的医护人员需要提高其责任心,监控每个操作流程,包括采集标本以及核对等,都需要按照相关标准保证操作的规范性,防止其他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另外由于不同的疾病所要求检验的标本存在区别,因此要结合患者情况对最佳采集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使检验结果的有效时间得到保证。对于需要采集血液标本的患者来说,应对其采血位置以及所处进行科学的选择,并确保止血带不使用过长的时间,保证标本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检验,同时还要确保运输以及储存的环境。1.2.2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对于实施临床医学检验的时候,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定期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并且设备和相关器械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及规定[4]。除了检验设备之外,试剂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好地保存试剂,可以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使试剂的使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的审查和改善,确保储存的完善,然后根据检验内容以及设备对试剂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检验的顺利实施。其次,对于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注意事项、检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设备和试剂等知识有详细的掌握,并对检验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遵守。另外还要对制度管理进行进一步加强,使管理工作能够有相关标准得以参考,同时还要严格监管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奖惩制度使其工作积极性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监督检查小组,监督临床医学检验的各个环节,避免有不良事件出现。1.2.3临床医学检验后在临床医学检验完成之后,需要反复核查检验结果,并通过数据库的建立统一记录患者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同时将相关数据进行备份以及妥善保存,确保具有完整的信息。另外要对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系统进行建立和健全,避免有丢失文件以及档案的情况出现,使患者疾病的诊治受到影响。最后,要鼓励检验工作人员与其他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从而使自身的检验知识得到加强,保证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

2结果

在150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数据不准确的共有4例,准确率为97.33%,对检验过程满意的患者148例,满意度为98.67%;对照组150例患者中出现数据不准确的共有15例,准确率为90.00%,对检验过程满意的患者有135例,满意度也为90.00%。观察组患者出现数据不准确的概率比对照组低,但是检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经相关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证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显著。

3讨论

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之一,临床医学检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患者疾病的诊疗意义重大,但是分析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情况,却能够看到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所以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5]。为了保证准确的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就需要进行合格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人员以及其他科室医护人员都对该项工作产生重视并密切配合,但是由于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实施较为困难。对于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应该在全面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各个重要环节的质控管理工作,从样本的采集、储存、转运、检验以及结果分析等多个方面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检验的准确率。综上所述,将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的各个重要环节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和价值,提高其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正萼,王雪.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1):89-90,91.

[2]匡萃峰.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5(20):124-125.

[3]邓泽凯.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2):62-62,63.

[4]黄梅.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策略初探[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5):3399-3399.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篇3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卫生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共41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6例。实验组,男100例,女106例。对照组,男97例,女10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实验组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部门在拿到检验标本时要认真审核患者的基本资料、受检项目、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方式等,确保检验标本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选择即将进行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检验方法,与临床医生充分进行沟通,在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步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做好检验准备工作,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医护人员认真对待每个环节,从标本的采集工作到核收结束,都必须小心谨慎的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做好样本采集工作,不同检验所需的样本不同,根据患者的个体要求,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把握最佳的采集时间,进行样本采集。采样的最佳时间即代表性最强的时间和阳性率检出的最高时间段,总体来说就是保证检查结果有效的时间。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采血,选取合适的采血,止血带使用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对血液样品进行颠倒,防止出现血凝块。在样本的传送过程中,提供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等,防止样本出现变性而影响结果,保证样本的安全,以防出现污染。严密包装高危性标本,防止传染他人。在适宜条件下保存不能立即检验的样本。在检验方案确定之前,医护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结合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由于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部分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失去信心,医护人员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鼓励患者放松情绪,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检验,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2)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加强数字化管理,定期维护检验设备。保证检验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掌握工作状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仪器定期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并保存检测合格证书。实验试剂在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采用计算机管理试剂,大大提高试剂的使用效率,弥补人工管理可能出现的失误,保证供应良好,储备得当。根据具体的仪器性能选择合适的试剂,按照规定流程,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做好准备工作。检验人员需要详细掌握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检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并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制度管理,保证管理有章可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赏罚分明,充分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试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审查,建立数据库,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临床检验报告多且复杂,如果管理不善,易导致检验单丢失,影响患者诊治。对检验报告单进行妥善保存,便于复查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临床各个科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交流,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效率。

2结果

2.1检验结果准确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出现5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97.57%。对照组出现21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89.81%。实验组的检验结果准确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5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29%。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与分析

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检验仪器与技术不断涌现,相对手动医学检测,更加侧重于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每隔5~10年,就会出现医学检验相关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这种革新①促进了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②也为医学检验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

1性能评价分析实验的主要内容

1.1对系统特性的检测①整个评估过程的前体为,系统所涉及的范围涵盖患者诊断分析结果;②系统要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其可定量报告最低限即可报告范围起点。

1.2证实系统的基本性能①系统的准确度属于系统的基本性能之一,按照方法学进行比较实验,便能够测得系统误差;②系统的精密度要符合要求,通过分批内、批间、天间对系统进行重复性检测,并以天间标准差来进行此均值下会出现的随机误差;③系统的总误差,它是由不准确度及不精密度联合估算的总体误差水平,由总误差能够对系统可接受性进行判断。

1.3对系统分析性能其他内容的检测系统分析性能其他内容主要包括参考范围的构建、特异性分析及其他必要性能[1]。美国相关医学部门检测系统性能的最低评估要求,即准确度、精密度、临床参考区间及可报告的范围。

2对检验实验进行评价主要目标的设定

在进行评价实验之前,应该先将评价判定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准及预期目的设定好。在一般情况下,共有3种可能出现的目标类型供医学检验部门的工作人员来选择:①医学目标,主要是临床医生可以接受的性能。②管理目标,主要是指可以保证医学检验部门本身可以接受的性能等。③厂商声明目标,也就是说制造商在声明中提到的性能,通常说明书中有记录。

但是在实际的检验中,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到上述的目标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比如说,制造商生命的性能中,这些性能往往会为了适应更宽的范围,降低了性能的目标设定等。这就需要检验部门在实际检验以前应当确定好一系列的定量目标以评价最终的实验检验结果。

3性能评价的主要类型分析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提出了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性能的不同类型评价主要包括:①建立:一般由制造商进行,主要是描述产品研发阶段的操作性能特征。②证实:主要是制造商进行,用来保证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检验需求。③确认:也是通常由制造商进行的,主要是显示特殊性能的规格以及一系列满足检验需求的规格。④验证:这一项主要是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的,主要是验证所购买的的系统能否获得各方面预期的性能标准[2]。

通常情况下,医学检验系统不同评价试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评价方案。往往是由制造商进行的性能实验需要相对复杂的、大型的实验方案,而由医院实验检测部门进行的性能验证实验方案相对比较简便、实用并且更加用易操作。

4评价实验方案的确定

CLSI为医学检验用系统性能检测提供了一系列的性能参数方案,可以在医学检验部门提供参考。而仪器制造商在性能确定过程中也会提供了部分性能检验的评价方案。而不同评价方案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医学检验部门常用的检验方案。

4.1准确度检测准确值检测主要指的是检测均值与真值之间的一致性,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称之为系统误差。对于医学检验部门来说,系统误差必须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换着样本进行试验性的比较来确认。而CLSI提供的方案(EP9-A)要求至少要有40个样本,与此同时,它还要求检测系统的准确度应当与制造商提供的准确度相比较[3]。所以说,医学检验部门在进行系统性能准确度检测时,并不需要收集复杂样本和较为复杂的方法学比较,只要与制造商提供的准确度参考值或者是已经检测过的患者样本对比分析,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就可以了。

4.2总误差的检测总误差的检测能够反映检验部门对检测性能估计精确与否。通常来说,如果总误差低于临床允许误差,则认为其可以用来检测患者样本,反之,则还需要调试。一般情况下,总误差可以通过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评估来取得。

4.3分析灵敏度的检测医学检验部门必须对新仪器的灵敏度进行检测,也就是检测系统的最低分析物浓度。通常灵敏度的检测可以通过空白或者是阴性样本的分析来实施,同时还需要计算分析信号响应。分析灵敏度通常被定义为一个阴性样本的5次或者是10次重复测试的平均结果的2~10倍的标准偏差[4]。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分析灵敏度应当与分析的可报告范围相区别开来,而最低的可报告限往往被定义为精密度≤20%时的分析浓度。

总之,新的检测分析系统能够为医学检部门检测质量的改进以及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更好的组织与协调各项资源、成功安装好医学用仪器设备就成为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我们医学检验部门本着仪器、设备检验的根本目的,制定科学、详尽的计划,更好的做好监测工作,为高质量的服务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邹麟,张利萍,徐华建,等.Vitros5,1FS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J].重庆医学,2009,(19).

[2]万腊根.实验室的检测系统与检验项目的性能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2007,(04).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医学检验;学生;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

2003年SARS暴发流行,医院内医务人员被感染是其突出特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中,如此高的医务人员感染率尚属首次。这一残酷的事实告诫我们: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医疗单位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实验室应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不能“重测轻防”。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实验室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标本,这种接触始终都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临床实验室实验人员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的培养,应从学校抓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医源性感染防护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1强化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理念

传统的医学检验教育“重检验、轻防护,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近年来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病原生物感染事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因为医源性感染不仅涉及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安定之大事。所以,医学检验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牢固树立“攻势预防”的思想。教师不但要重视现代医学检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也要重视作为一个未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感染控制检测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医学教育部门有责任、有必要向未来的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传授预防医源性感染知识及其重要意义,为社会培养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2将生物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高职医学检验课程体系

将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必修课纳入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由于目前使用的专业教材,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而对预防医源性感染有关内容论述较少。因此,我们在医学检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自编教学讲义,如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增加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级、安全屏障及要求;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内容。同时,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教学中,增加“安全管理”章节,着重讲述不同级别实验室对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如布局、装备等,结合实验室认可及目前有关法规,切实强调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同样重要。

3切实做好预防医源性感染教学工作

所谓普遍性预防(Universalprecations,UP)就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标本都有潜在的传染性。专业课教师要认真研究预防医源性感染内容,反复向学生灌输普遍预防的观念,使学生在学校就认识到位,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处理血液、体液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杜绝实验室医源性感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有关实验室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有关内容的岗前培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课程让学生明确不同样本、不同试验可能的传染性及防范措施,如做好痰标本细菌培养流程中的个人防护。安排有针对性的实验课,如“6步洗手法”前后的细菌培养计数、如何出入清洁区和污染区等。开展第2课堂,举办生物危害、生物安全措施、试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讨论会。让学生查阅资料,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教师指导总结进行讨论等形式,强化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如: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哪些微生物会通过气溶胶传染人,哪些操作需戴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镜等;不同试验用废弃物、废液、检验器具如何消毒处理;利器损伤如何处理等。

4做好实习前的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岗前培训工作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时将直接面对患者,频繁接触感染性标本。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上岗前应先进行预防医源性感染培训,然后再进科室实习。如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查物安全通用准则》《临床实验室安全要求和措施》等。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白:临床实验室是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汇聚地,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检验”,更谈不上检验质量和学科发展。实验室安全与检验质量同等重要,一定要做到自身不被传染,环境不被污染。

5对学生进行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的思考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篇6

1.1质量安全管理团队中各管理小组的职责

(1)医疗咨询小组负责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咨询服务,加强与临床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通报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

(2)医疗安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室的各方面安全,应经常对大家进行医疗安全知识的教育,随时了解各小组的安全情况,如果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定期检查实验室的毒麻药品和易燃易爆品的管理情况,其次还要注意了解水、电、暖使用情况,菌种标本的保存、污染物的消毒与处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通报。

(3)信息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信息管理小组长根据各小组设备情况申请配置计算机的数量和要求,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维修。

(4)继续教育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教学质量管理。制定每年度的学习培训计划,负责检验人员上岗前的考核。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业务学习,开展研讨会、学术沙龙、经验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在全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仪器设备管理组主要负责科室内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督促检验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做好保养和维修记录。定期检查及纠正各种仪器,每天了解仪器运转情况。

(6)试剂管理组小组主要负责试剂的请购、验收、入库、保管、使用、发放、报废等工作流程。定期对试剂库的试剂进行核对,每月底负责制定下一个月的试剂用量计划。通报每个月

的试剂使用情况。

1.2质量管理小组的实施和考核

科主任负责检验科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质量,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反馈会议,解决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个质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所负责的内容做好检查和记录,把检查结果在质量反馈会上进行反馈,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后予以实施,并由小组长负责追踪监测,观察改进效果。

2体会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