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技术范例(3篇)
时间:2024-11-12
时间:2024-11-12
关键词:化学;整合;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教育教
学改革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与
化学教学整合的观点,这也是化学教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特点
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中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对于处理文字信息和静态效果等尚可,而处理动态事件和立体化的效果则效果不佳。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等技术手段配合教学的需要。
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将现代化教育技术渗入现代教学中,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课堂学习,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在线学习,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等的运用在中学化学教学
过程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中学化学教学内涵。这种教学传递的内容不仅包含静态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也可是立体化图像或动态的动画信息。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运用实践
1.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1)节省教学时间
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可以避免课堂上教师因为用黑板去绘制各种图表、表格等工作而分散教师的精力的现象发生,这样就可节省下宝贵的课堂时间。
(2)增大教学信息量
多媒体图片能够展示文字信息和多彩静态或动态的图片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信息简单直观、图文声音并茂,这样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
(3)优化教学内容
给学生解释微观抽象的概念和模型时,仅通过的口头表述是
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借助于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更形象地描述其实质。
2.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
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时常受到实验条件和实验危险性等诸多原因的限制。借助多媒体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能模拟或仿真其操作。
(1)对实验起“演示”作用
在化学实验中,通常还会遇到有危险性或有毒物质的实验。这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工具来演示有毒有害的化学实验、错误实验操作及其后果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对结果和过程有一定的视觉
“冲击”,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对实验起“模拟”作用
化学实验中有的实验是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借助于多媒体
的模拟作用可以解决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在“原子”一节教学中,由于原子的概念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利用模拟技术去模拟氧化汞的分解变化过程,学生就可清晰地了解氧化汞的分解。
(3)对实验起“放大”作用
化学中有些微观物质运动,仅凭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如原子和分子结构等的实验,在传统的课堂上是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可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播放实验的课件,再配合图片、文字信息,再现实验的过程。
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业务的整合
(1)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蕴含知识和资源大宝库。互联网上拥有很多优秀的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信息。教师可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从网上收集并获取化学学科及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参
考资料。
(2)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教学是一个动态更新过程,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不能永远满足所有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丰富自己的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4.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整合
(1)提供在线答疑和交流
教师可以考虑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在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课前上传教学的相关课件或参考素材,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获取相应的资料,也可接受老师的在线答疑。
(2)自主学习的结合
借助于网络学习的方便和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取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弥补课堂学习的一些不足之处。现在网上提供了很多自主学习在线平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从教育教学层面上来说,“整合”是教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
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因此,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中,要坚持两者的并进。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物质资源,而且还要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教学服务提供更好的资源
与环境。
参考文献:
[1]陶春敏.化学教学中开发学习兴趣资源的尝试[J].当代教育论坛,2011(09):115-116.
[2]童桂花.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2(06):142-143.
[3]吴晓群.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2009(04):154-15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英语;兴趣;教学资源;情景会话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7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14
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交际性与互动性的语言,而小学阶段又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优化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正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而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常常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视学生为被动的语言知识点的接受者,将学生的语言学习限定在教材内,使得学生失去了主体参与的机会,这并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之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枯燥灌输式教学,营造愉悦欢快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带入更宽广的运用空间。这正是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教师独占课堂,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定位于教与学的关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的激发与兴趣的培养。这只能让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指令,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语言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输出与静止的文字教材,而是将教材转换成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英语学科积极的学习兴趣,更能营造出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动物类单词dog,cat,monkey,tiger,frog等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动物园,以直观的画面、逼真的场景来将学生带入其中。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自然就会主动而积极地展开学习,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快乐学习。
二、开发生本教学资源,有效实施开放教学
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照本宣科,忽视了语言与生活、学生的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英语教学不能再只是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组合,开发生本教学资源,实施开放教学。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将英语教学带入更宽广的学习平台,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如影视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艺术化的形式、丰富化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具有重要作用,这正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可以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通俗易懂的影视剧片断,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特点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有声故事,增加趣味性。
三、开展情景会话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水平
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交际性的语言,这一特征决定了学习不能只是记与背,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操练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来展开情景会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模拟各种真实的会话情景,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如对于一些简单的见面语,Howareyou?I’mfine.等,我们就可以来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型,这样才能实现语言知识点的内化,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用于交流之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录制一些学生的生活场景,利用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来为学生模拟会话场景,这样更能增强会话教学的真实性与亲切感,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展现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所特有的生动性、交际性,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的语言学习,促进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同仁的关注与重视。在美术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顺利而高效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使用电教媒体是一种好方法,由于声、光、形、色、图的特殊作用,易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和理解的欲望,学生能满怀热情,积极、主动、愉快地完成任务。计算机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大脑两半球都激活起来,克服短时记忆的极限,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在讲授《活泼可爱的飞雀》时,我制作了电子幻灯片,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并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画法,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到教学效果。
二、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趣求知、知趣结合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电教手段对诱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我经常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这不但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使其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掌握扎实。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组合形体与基本形体的关系,我制作了两组动物活动片:老鼠和小鸟的形体结构,侧面图像,它们的头和身是用一根活动的轴连接。演示操作时,只要将手柄向上下拉动银幕就映现出头部活动的景象。这时学生脸上就流露出会意的微笑,当我提问学生这两只小动物的形体各是由什么基本形体组合的时,他们个个都回答准确,并且都能随时画出它们的形状。这正如心理学家卢梭说的:“对学生所讲的道理要用一定的形体表达,才能得到他们的喜欢。”接着,我抓住同学们求知欲极强的时刻,把房屋、汽车等的照片打到银幕上。同学们都能说出他们分别是由六面体、圆柱体、锥体、球体这几个基本形体组合成的,这就如同掌握了画复杂物体的钥匙。能用最简单的基本形体进行构图、打轮廓,对复杂的组合形体就能比较快地勾画出来。
三、准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迪思维,培养美感,提高学习效率
日常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实现教育递质和传授方式的多元化,促进教育时空的多向组合,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促进情感思维,开发创造潜能,从而优化学生的接受机制。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的:“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电化教学形象、直观,能化难为易,具有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对诱发学生的思维,增强记忆效果、增大课堂容量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比如我在教《人的头部画法》一课时,用传统的教法,花了大量时间,教师讲了又讲,学生仍然掌握不了五官的位置和比例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模糊。为使学生知道五官在脸上的上下位置,理解画论中的“三停”,我在头像片上覆盖上四条线组成的三等份的投影片,即从发际线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底、从鼻底到颌底三等份,这样学生很快明白了“三停”的概念,并能说出每一停的位置。
为使学生理解和记住五官的左右位置和大小比例。理解画论中的“五眼”,我制作了一只眼睛的覆盖片,讲解时将片子上的眼睛对准底片上的眼睛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是否和底片上的一样大,然后再将覆盖片上的眼睛推到右耳外缘到右眼外角之间;说明这是一个眼睛的长度,然后推到两眼之间,最后放在左耳外缘到左耳外角之间,都正好吻合,这就充分说明,一只眼睛的宽度占脸部的五分之一,使学生一下明白了画论中的“五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上一篇:学雷锋的心得体会(整理4篇)
下一篇: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问题(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