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运动特征范例(3篇)

时间:2024-11-13

电子竞技运动特征范文

关键词:电子竞技体育;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策略思考

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体育项目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变化。分析国内外电子竞技体育的现状,认识我国与其他强国之间的差距以及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加快电子竞技体育产业链的形成,从而推动体育产业整体的发展。

一、对电子竞技体育的认识

1.电子竞技体育产业产生的背景

计算机网络由于其互动性、趣味性和便捷性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子竞技借助于网络、计算机、鼠标、键盘与统一的规则等实现不同组织和系统间信息的廉价传递,进行人与人的对抗。电子竞技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这与足球运动员借助草地、球门和足球进行对抗,篮球运动员借助篮球场、篮球和球框进行比赛几乎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子竞技只有在信息技术足够成熟的情况下才产生。电子竞技体育产业是信息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的产物。

2.电子竞技的概念阐述

电子竞技产生于网络游戏,国家体育总局对电子竞技的定义是:电子竞技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作为器械进行的、在体育规则下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运动。电子竞技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及团队精神。其实质就是电玩游戏现代的发展形态,人们通过操控电子设备来实现竞技目的,它遵循一定的体育规则的特点,具有竞技体育的属性,有着可定量、比较精确的竞技特征,游戏者通过网络进行竞技,它不是简单的人机对抗,也不是传统的娱乐方式,而是具有现代竞技体育内涵与精神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网上竞争。

3.电子竞技与普通网络游戏的区别

电子竞技侧重于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自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培养参与者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基本采用体育比赛模式,比赛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而普通网络游戏是软件开发者预先设计好的,没有时间限制,游戏的“秘诀”和“关口”完全掌握在游戏设计者手中。电子竞技寓运动于游戏,是一种真实的游戏运动。

4.电子竞技与传统竞技体育的区别

传统的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身体素质、场地器材等要求比较高。而电子竞技是电子游戏发展的最高层次,在大多数爱好者眼里,它是一种时尚行为,同时也是一项健心、健智型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比竞技体育更容易入门,它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不像传统竞技体育那样高,甚至健全人和残疾人可以同场竞技,所以电子竞技使得人们从身体素质方面的较量中脱离出来,转向更多的脑力技巧方面的较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比赛,这使得很多在身体素质方面没有优势的人也可以站到世界级的体育运动领奖台上。目前,常见的电子竞技运动有三大类:射击类、即时战略类和体育运动类,无一不是体育运动电子化和电子游戏体育化的完美结合。

二、我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国外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

全球以电子竞技为核心的电子娱乐业已创造了巨额的产值。美国是最早进行国内电子竞技职业联赛的国家,电玩业产业规模连续4年超过了电影业和唱片业,成为美国最大娱乐产业。电子竞技职业联盟(CPL)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竞技联赛组织。日本的电子游戏业每年创造着2万亿日元的庞大市场,诞生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游戏大牌厂家。欧美和韩国已经纷纷形成了各具规模的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韩国电子竞技已发展为全国第三大体育赛事,与足球、围棋并称为三大“国技”,相关产业链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汽车业,电子竞技年产值40亿美元,相关产业链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汽车业。

世界性的电子竞技运动比赛正在日渐成熟,赛程、比赛规则也正在制度化和正规化。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大力支持发展电子竞技运动,计算机硬件厂商更是对赛事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凭借举办赛事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自身的知名度。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赛事是:WCG、CPL和ESWC,特别是CPL和WCG,被称为电子竞技赛事中的“世界杯”和“奥运会”。

2.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

1996年,电子竞技游戏进到中国,它们所附带的局域网对战的功能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让中国人渐渐体会到电子游戏当中还有公平竞技的乐趣。根据《2003年中国电子游戏产业报告》统计,我国电子竞技爱好者数量当时就已经超过3000万。2004年,第一届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hinaE-sportsGames简称CEG)举行。它是由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的,最具权威性的部级体育电子竞技比赛。随后国内ACON4、百万长城挑战赛、联想锋行、CIG、GOC、NUGL等本土赛事各行其道,地方赛事紧随其后,民间资本跃跃欲试。国际赛事继WCG、ESWC之后CPL也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市场产值约为5000万人民币。在这一年中,相关各行各业逐步接受电子竞技的模式,人们关注起电子竞技产业,很多大型企业开始进入电子竞技行业,如Intel、Abit、NVIDIA及网通、电信等其他各类企业。2005年国内最大规模的电子竞技盛会,第三届中国电子竞技大会(CIG2004)在北京正式开战,全国几十个赛区同时启动。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召开,对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作出规划与规范。在国内又出现了PGL、ROTK、MGC等大型的、全国性的比赛项目,赛事综合水准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电子竞技相关的周边产业也都融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硬件商,大部分电子竞技赛事都是他们投放广告的重头项目。随着职业选手和俱乐部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成为广大商家的投资热点。电子竞技媒体方面得到了发展,专业电子竞技类网站也出现了。同时超级玩家和RN、媒体杂志《电竞中国》、《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等对电子竞技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关注,都对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电子竞技的偏见

当代,电子竞技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体育竞技项目、一个新兴产业,是和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息息相关的。虽然有无数的人在这一高科技的智力运动项目里乐此不疲,但在现实中,社会舆论有意无意地给人们灌输电子竞技有害论。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使得电子竞技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企业难以名正言顺地进入这个市场,运动员还只能叫“玩家”,其待遇和一般的运动员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广大爱好者只能偷偷摸摸地从事电子竞技,政府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也难以理直气壮地进行引导和监管,有时不得不以禁代管。社会的偏见是影响电子竞技体育产业正常发展的巨大阻力。

2.政府缺位和错位管理

在2003年之前,我国政府一些有关部门对于电子竞技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对该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估计不足,对电子竞技存在缺位管理和错位管理。一些管理部门往往在没有出现问题时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另一些管理部门见有利可图时纷纷插手,但出了问题时各管理部门相互推诿,或矫枉过正,干脆“一禁了之”。自从媒体报道了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事情后,很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就视电子竞技为洪水猛兽,对其“严防死守”。

3.电子竞技项目国产化程度低下

在中国国内受到欢迎的电子竞技项目很多,如球类项目有FIFA足球、NBA篮球,射击类项目有三角洲特种部队、反恐精英,综合对抗类项目有星际争霸等。但这些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项目却无一例外是国外开发商研发的。国产化程度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电子竞技软件开发人员。从机器智能、图像、音效、色彩、创意、剧情、思想性等各方面看,好的电子竞技作品完全可以和电影等艺术作品相提并论。我国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说明,没有一项竞技体育是光靠“拿来主义”就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化程度低下使我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先天不足。

4.职业选手匮乏

制约我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另一个瓶颈是缺乏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由于电子竞技的特殊性,电子竞技选手的职业生涯十分短暂,根据韩国电子竞技协会的统计,最适合打电子竞技的年龄在16-25岁,所以,尽管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却已经有不少选手面临着退役,他们需要在其他领域开始新的生活。长期以来,我们把游戏视为雕虫小技,称那些高水平的业余选手为“玩家”,家长、学校、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些“玩家”口诛笔伐。缺乏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就像运动队没有高水平运动员一样,限制了我国电子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

5.体育产业和信息产业制约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发展

由于电子竞技产业是体育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混合产物,所以完善体育整体产业和信息产业对于电子竞技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如今我国体育产业和信息产业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和美国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这就制约了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思考及对策

1.规范网吧管理

大力扶持和规范电子竞技运动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因为网吧是孕育电子竞技的温床。电子竞技运动都是先从网络游戏开始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网吧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措施,将网吧划入体育局的管辖内,与地方电力公司和广电局合作,将网吧的网络系统和供电系统改为专线,每晚12点关闭,这样有利于网吧业的正规发展,也有利于电子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

2.转变电子竞技运动自发而且无序的现状

要转变现状就必须在人们心中建立起具有品牌效应的赛事,并且能得到人们的充分肯定。就是要充分发挥电子竞技赛事的广告效应,争取社会赞助。通过政府支持、社团参与、企业经营的模式,按社会化和产业化思路,承办全国的电子竞技运动会,这样有利于积极探索电子竞技运动产业模式,尝试全新的比赛承办方式,培育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市场。

3.加大电子竞技运动职业化的进程

应联合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多举办全国性的比赛,提高比赛的奖金,并把更多国际性的知名赛事引入中国,吸引更多的高水平选手参加比赛。同时应该逐步成立电子竞技俱乐部,俱乐部可以建立在电子竞技运动发展较好的地区,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进入俱乐部接受训练,成为职业选手,从而提高电子竞技运动水平和职业化程度。

4.探索电子竞技产业化的良性发展模式,保证电子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赛事品牌的打造和树立,要从国内电子竞技大赛抓起,市场化的载体就是赛事。尽快制定竞技比赛制度,将竞赛投入运作,不断完善,争取让联想、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知名的硬件厂商支持和参与,这样不但能增大赛事的品牌效应,同时也使硬件厂商的产品利用比赛得到开发和推广,使是让电子竞技健康、平稳、有序地开展下去,真正成为一个高效益的产业,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5.成立相应的培养机构,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

可以在高校电子类专业系科里设立与电子竞技产业相关的专业,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提供广泛的人力资源。

6.加快体育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有序发展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从中收获更多的利益,在经济上给于电子竞技产业帮助,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从科技上给于电子竞技更大的支持。借鉴体育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强国的有利经验,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树豪.体育休闲产业与社会发展[J].体育学刊,2004,(1):25.

[2]唐・泰普斯科特.陈晓开,袁世佩(译).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何慧娴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华奥星空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省略2004-02-10.

电子竞技运动特征范文篇2

1.研究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11—2012年在深沪两市连续两年披露研究所需数据的电子信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在剔除被ST、PT和数据披露不完整的上市公司后,选择38家电子信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2.研究变量选取①变量设计原则。为科学、全面和准确地评价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下列原则。a.重要性原则。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受多方面、多因素的影响,有许多指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电子信息企业的竞争力,但我们选择的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重要指标,而对一些非重要的次要指标予以忽略。b.系统性原则。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系统,要求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各个指标之间应保持有机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整体、内在、本质的特征。c.目的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整体状况,并通过企业指标体系分析发现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原因,找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及措施,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d.可比性原则。评价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在统计口径上要一致,提供的信息应相互可比。e.可操作性原则。在能够反映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数量较少的评价指标。同时也要做到指标含义明确,计算依据资料在企业比较很容易获取,具备一定的现实统计和核算基础,便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②变量设计及经济释义。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资金密集、研发投入大、产品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和上述变量设计原则,本文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五个方面,选取11个变量评价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变量及其经济释义如表1所示。

3.研究数据来源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上证所和深证所网站公布的公司各年财务报表;二是各相关财经网站:上市公司资讯网、巨潮资讯网等。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样本企业以及指标体系选定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样本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因子分析方法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和特定因子来表达原观测的每个变量,以达到降维的目的。使用因子分析方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因子分析法运用的前提是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实际上就是证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可以再提取公共因子。现根据样本公司的变量资料运用KMO和Bartlett检验证明变量资料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KMO统计量的取值在0到1之间,其值越接近1,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所选变量就越适合做因子分析。所选样本在0.5<KMO<1的区间内,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因子分析的关键就是根据样本数据求得因子载荷矩阵,求解的方法有多种,但比较普遍使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因子个数确定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的因子数,如表3所示;二是通过系统绘制碎石图来确定因子个数,如图1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特征根大于l的公共因子有4个,说明这4个公共因子可以载荷所选11个变量,同时这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2.506%,说明这4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2.506%,因子分析结果比较理想。在图1中,纵坐标显示出特征值,横坐标表示因子个数。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个因子特征值很高,对解释所选变量的贡献度最大,第2、3个因子的贡献度次之;第4个因子之后的其他因子特征根都比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度也小。因此,提取的4个因子足以从整体上反映样本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含有4个公共因子的竞争力的初步评价模型可以表示为:F=31.626%/82.506%F1+24.927%/82.506%F2+14.183%/82.506%F3+11.77%/82.506%F4注:F为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3.旋转成分矩阵

为了使各个公因子之间反映的信息更加清晰独立,可以使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化旋转。通过正交化旋转,可以使所提取因子具有可命名解释性。因子载荷矩阵正交化处理后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经过正交化处理之后的数据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每一个公因子所代表的实际经济意义。第1个公因子在净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方面有较大的载荷,它反映了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能力,即用来衡量公司未来资本壮大与规模扩张的能力。第2个公因子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方面有较大因子载荷,这两个方面主要衡量样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公司才能抵御面临的财务风险。第3个公因子在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方面有较大的载荷。由于电子信息企业资产规模大、存货较多,因此,这两个指标对其竞争力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第4个公因子在研发技术人员比例和研发密度方面有较大的载荷,这两个指标反映电子信息企业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投入的情况,这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4.因子矩阵分析表在公共因子确定以后,就可以计算各因子的得分情况。通常利用正交化旋转后的载荷来计算各个因子得分,公共因子得分系数情况如表5所示。

5.样本公司企业竞争力得分及分析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样本公司2011年、2012年的各因子得分取平均值,就可以计算得出样本公司竞争力得分状况,由于篇幅关系,此处仅列示综合得分前3名和后3名的公司,如表6所示。由于竞争力与得分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得分高的公司竞争力好于得分低的公司,而且分值越高,竞争力越强。其一,从总体上看,38家样本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得分都偏低,特别是偿债能力得分均为负数,营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分都为正数,说明在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营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就成为了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影响因子。电子信息企业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因为电子信息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电子产品相比较,我国许多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国外电子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投资大的特点,新产品生产线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更多地依赖银行贷款,在银行贷款额度大、发展能力受制约、存货增多、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了电子信息企业偿债能力差。需要指出的是,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兼顾所有影响竞争力的因子,做到协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电子信息企业应特别重视改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二,从综合得分排名前几名来看,综合得分前3名的公司是华映科技、紫光股份、厦门信达,他们主要得益于良好的营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从发展能力来看,除了厦门信达的发展能力排名靠前外,华映科技、紫光股份发展能力欠佳。这3家公司偿债能力名列38家公司的后3位。因此,这3家公司应通过发展能力和融资模式上的调整和重视资金运用效率来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其三,从综合得分排名后几名来看,华鑫股份、综艺股份、大连控股表现出较差的竞争力,虽然华鑫股份、综艺股份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大连控股的偿债能力与其他企业相比较表现不错,但营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表现较差。因此,加大研究投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市场拓展能力和存货变现能力是这些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三、结论

电子竞技运动特征范文

该文主要通过对高级残疾人游泳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同时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测试展开研究。研究没有直接针对这些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训练手段和方法、训练负荷的安排等具体环节,所以正如作者最后所指出,仅仅确定了深入科学和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吸引专家们的关注,最终有助于解决发展残疾人游泳最重要的问题。

通过俄罗斯学者的文章同样希望引起我国竞技科研人员和承担残疾人运动员训练任务的教练员们的共鸣,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和保障的科学化程度,同时充分关注残疾人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姚颂平

摘要:运动理论专家的著述揭示了构成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本质和结构的因素和特征。在既定时间内获得高水平运动成绩一直是竞技体育的主导,同时也确立了运动员们训练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然而,对于优秀运动员在适应运动的训练加强方面的研究却为数不多。体育科学将“有条件的”的健康人的体能训练确立为优先研究主题由来已久,但却将身体和精神健康疾病的问题归咎于医药、惩教教育学和福利官员。只有参照残疾运动员的功能性能力和病理学原理以具体和适当的方式结合各种训练和康复措施,才有可能在竞技体育中获得理想的身体素质发展、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及更多的精神力量。本研究旨在揭示有脊髓损伤的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原则,而在研究中所发现的有脊髓损伤的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具体训练原则属于本领域常规和特殊问题中的一个小而关键的部分;因此,本项研究的论证和结论将有助于选定深奥的科学和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并最终促进和解决残奥会游泳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运动训练;高级肢残运动员;游泳;肌肉生物电活性

中图分类号:G808.12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5038504文献标志码:A

竞技运动主要理论家们的著作[13]揭示了确定健全的高级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的内容和结构的因素特征。众所周知,在高成绩竞技运动中在预定期限内实现最高成绩的必要性起了主导作用,从而决定了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特征[4]。

可是,针对高成绩残疾人竞技运动中完善运动员训练的研究至今仍比较欠缺。长期以来,竞技科学把“人为”的健全人的身体完善作为自己优先的研究对象,而把对于在健康方面、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方面有残疾的人们的关心看作是医学的特权,留给了矫正(译注:特殊)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保障工作者[5]。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身体素质达到要求的水平,掌握完善的技术,提高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只有把训练的各部分内容与恢复性措施适宜地组合,并顾及到残疾运动员的功能可能性和现有的疾患才有可能。

1960年在罗马举行第1届残疾人奥运会以来游泳就是主要竞技项目之一。与奥运会一样,残疾运动员参加了自由泳、仰泳、蝶泳、蛙泳和混合泳所有单项的比赛。带疾患的和带肢残的残疾人群体范围很宽,并且不是同一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组运动员根据他们的功能可能性,而不是按残疾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样的功能性分类导致属于不同组别的运动员(例如脑瘫、脊椎受伤)在某些单项,例如100m自由泳比赛中被分在同一个功能组里。

可是在安排不同组别高级运动员的教学训练过程时,也必须解决与已有疾患有关,以及促进提高运动员机体代偿功能和适应可能性的局部辅任务。所有这些最终都将促进提高运动成绩和延长竞技寿命。

恢复性治疗和康复性措施的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截肢运动员取决于截肢原因和水平、运动能力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受损程度、在残肢的骨骼肌肉中发展的营养不良过程、心脏呼吸系统和代谢过程方面的本质性形态功能变化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等。作为这些过程的结果出现了机体适应性反应受到损害,身体工作能力出现下降[67]。

脑瘫运动员康复性措施的效果取决于肌肉紧张度的受损程度,这与强直性反射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程度有关。所有这些表明,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首先形成运动动作的模式。除了姿势强直反射以外,患有脑瘫运动员的运动受损还伴随动作灵活性受到限制,缺乏或减弱了平衡反应、运动协调性、动作和呼吸的协调性,减弱了动作感觉。例如,对手指直线动作的知觉出现走样,就与它们感受圆周动作和侧向动作一样。同样也遇到了智力和心理发育迟滞、各种疾患和疾病的综合征[8]。

现在游泳已被作为有效的手段来训练心脏呼吸系统、锻炼和使肌肉生物电活性、血液酶活性和神经体液调节恢复正常,增加需氧量、使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保持正常等[6,8]。健康性游泳和竞技性游泳被广泛用于肢残人之中。可是文献中缺乏关于高级残疾人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及其评价在提高运动成效和运动可能性方面效果的资料。

在竞技游泳中不断提高成绩水平要求探索能不断优化游泳运动员训练和促进提高比赛条件下最高成绩的各种手段。这些条件提出了更高程度实现运动潜力的必要性,不仅提高了对运动员训练程度水平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要求。

1研究目的

揭示高级肢残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特殊原则。

2研究方法

分析归纳专业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心理学和教育学测试,神经肌肉描记法,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和讨论

我们观察了21名肢残运动员,按照国际分类属于S58级,俄罗斯国家队队员或其后备队员中有3名功勋运动健将、3名国际运动健将,其余均为俄罗斯运动健将,年龄为17~25岁。

因为在残疾人高成绩竞技运动中对游泳问题的研究较少,所以对于我们很重要的是运动员如何评价在高强度训练负荷的背景下自己的身体状况。

分析问卷调查资料表明,从事多年运动训练的平均年龄为(10.5±2.2)岁。实际上所有被调查者都是直接进入游泳运动,而未从事过其他竞技项目。

大约80.95%的运动员在运动生涯开始时并没有为自己确立某个仅仅使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的目标,而是确立成为著名运动员和取得成绩的目标。

90.47%的运动员指出,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他们形成了有明确目标、忍耐力等心理素质。

71.42%的游泳运动员认为,在结束运动生涯后,对生活的适应将更容易,因为竞技运动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己的生活。可是28.58%的运动员认为,他们将很难适应现实,因为运动生涯结束后的生活将极大地区别于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运动员认为,职业竞技运动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可是从小就脑瘫的游泳运动员组的54.55%,以及截肢和肢残组的10.0%运动员指出了在每天高强度训练负荷背景下的某些主观疲劳特点——精神萎靡、睡眠不佳、经常头痛等。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出现了消极状态,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结束从事游泳。他们没有认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已走到头,而是希望能继续向前。85.71%的运动员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准备结束运动生涯,要是健康不允许他们从事竞技运动的话。在所有列举的原因中主要原因是建立家庭和一份有前景的工作。

可以归纳一下,多年从事游泳毫无疑问不仅对肢残的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而且对他们形成个性心理特征产生了影响。

与此同时,要是对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过程的方向和恢复性措施缺乏精确的计划,要是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功能状态缺乏关注的话,那么就会成为慢性疲劳和损害健康状态的原因。这一事实表明,教练员和医生必须及时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作出修正,以便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恢复工作能力和更细致地分析高级游泳运动员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问题,从而揭示运动员的机体在专项中的潜在可能性和保持健康。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揭示在最大程度上决定在专项竞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主导性、决定性因素。确定这样的因素就为控制训练过程建立了必要的前提,并指明了应当完善训练程度的哪些成分,应当具优势地针对多年训练整个过程或仅针对某个阶段。

高级肢残游泳运动员训练系统的基本原理之一,按我们的观点,在于必须揭示和顾及到决定运动员一般训练程度和专项训练程度水平的因素,评定这些因素对于在专项中获得最高成绩的意义。这些资料对于有科学依据地制订运动训练过程的计划是必需的,包括在运动训练各个方面之间分配局部性训练工作量、正确地安排训练作用系统、区别对待地计划安排负荷量和强度。

所以,在残疾人竞技运动中为高级游泳运动员安排训练要求进行专门的研究,既要揭示运动员某些身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在保障比赛活动效果方面的作用,也要揭示这些参数在每一个训练阶段中在运动训练程度整个结构中的对比关系和相互联系。

残疾人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特点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2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机体中稳定的病理性变化的水平和身体训练程度。在疾病和相关疾病的显著程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对身体训练程度和工作能力指标,由此对成绩指标的动态产生本质性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我们特别现实的问题是揭示和顾及确定运动员一般训练程度和专项训练程度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评定它们对获得最高运动成绩的意义。

借助于因子分析划分出4个综合性指标,这些指标对样本总离差的贡献达到79.62%。研究训练程度的因子结构表明,对于高级肢残游泳运动员最具意义的是专项身体训练程度,其贡献达到29.78%(见表1)。

处于第2位的是一般身体训练程度(21.75%)。可是其中带最大因子负荷的是速度力量训练程度指标(立定跳远和30m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综合地将其称为速度力量训练程度因子。

技术训练程度水平同样是主要因子之一(14.17%),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掌握游泳的技术方法,并顾及到肢残运动员机体的代偿可能性(0.83)。

身体发育因子不仅取决于护照年龄,而且取决于运动员的疾患,其贡献达到13.92%。

可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料与从事高级游泳运动员训练的教练员的意见有区别,他们曾被作为专家进行了访谈。例如33.2%的教练员认为自己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子是技术训练程度,27.7%的教练员倾向于身体训练程度,22.2%的教练员认为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不亚于上述因子。

这样一来,因子分析与教练员访谈的结果表明,有必要对合理安排高级肢残游泳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进行专门研究。

为了揭示和评价决定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比赛活动效果因素的意义,对反映运动员个性特征结构的指标综合进行了数理统计处理(见表2)。

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肢残游泳运动员的成绩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动机意志”因子(24.89%),这里带最大因子负荷的指标包括对竞技专项的兴趣、比赛动机;“心理稳定性”因子,由情感稳定性、自制力和较低的焦虑水平所组成,占据了第2位,该因子的贡献值为21.66%;“对事业态度”因子包含了竞技勤奋和有明确的目标,占据第3位,贡献值为15.33%;个性特征第4个重要因子是“守纪律性”(12.66%),由遵守比赛的纪律性和运动员具有批判性评价自己的可能性和行动的能力所组成。

这样一来,肢残游泳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首先与越来越高地表现这样一些个性特征相联系:对竞技专项的兴趣,竞技勤奋和有明确的目标,守纪律性和批判性评价自己的可能性和行动的能力,情感稳定性,自制力和较低的焦虑水平。

研究新的运动训练工艺不可能没有关于神经肌肉器官状态特点的知识。为了评定高级肢残游泳运动员的这一状态,我们使用了神经肌肉描记法。借助于双通道电神经肌肉描记仪并利用表面(皮肤上)电极来评定生物电活性。记录了斜方肌安静状态保持姿势时、紧张时和充分放松时的电活性,这一电活性可以判断神经调节肌肉收缩的特点和肌肉中进行的营养过程的特点。同步化(它反映了动态中振荡的平均幅度和频率)主要反映中枢调节,振荡的最大幅度的增长证明了肌肉组织中能量代谢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能量代谢既可能是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枢部分营养性影响的结果,也可能是肌肉血液传输的结果[9]。

在健康人肌肉随意放松时的肌电图上可以看到较弱的、低幅(10~15μV以下)、高频的摆动,在肌肉随意收缩时则经常出现高幅摆动(1000~3000μV以下),在保持姿势或其他肌群工作时反射性地提高紧张度,并伴随肌肉生物电位幅度不大(50~100μV以下)的用力[10]。

在О·А·普莉亚尼施尼科娃,Р·М·戈罗德尼契夫等的著作中曾揭示了运动员在保障他保持姿势(躺、坐、站)时肌肉生物电活性,其特点是幅度上相对不大的动作电位和适中的脉冲频率。放电的幅度和频率值取决于保持各种姿势者的肌肉紧张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幅度平均为20~110μV。

在静力性用力时,肌电图的幅度和频率值取决于用力值。最大值出现在肌肉最大紧张的时候。幅度可达到1.5mV,而频率达到160次/s。

在肌肉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记录生物电位是在完成可诊察的工作细则“最大程度放松一部分肌群”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时候肌电图的幅度不超过4~8μV,主要反映肌肉末端的活性[11]。

我们跟踪研究的运动员可以根据疾患类型和肌力减退的显著程度人为地分为2个组:11名运动员归于从小脑瘫组;截肢、先天上肢缺失或发育不足的10名运动员归于另一组。

我们观察了属于从小脑瘫的高级游泳运动员组,发现安静时肌肉最大幅度值在14.30~1107.00μV范围内摆动。在随意肌肉收缩时该指标为10.00~1078.00μV,而在肌肉放松时为8.86~1969.00μV。看来这里极大的个体差异与神经系统受损程度有关。

在安静状态下保持姿势时,游泳运动员斜方肌最大幅度平均为(225.06±34.08)μV,在最大紧张时——(223.32±55.13)μV,而在放松时——(313.71±28.16)μV(如图1所示)。在肌肉随意紧张时较低的振荡幅度可能既与周边神经受损有关,也可能与脊髓前角的结构受损有关[10]。

注:第1组:从小脑瘫组的游泳运动员;第2组:截肢、先天上肢缺失或发育不足的游泳运动员;健全运动员:О·А·普莉亚尼施尼科娃,Р·М·戈罗德尼契夫等(2005)的研究结果。

图1高级游泳运动员斜方肌生物电位最大幅度

由于从小患脑瘫与未发育成熟的脑有关,因此破坏了脑发育各个阶段的循序性。这首先导致高级整合中心没有能力对最简单的脑干反射机制产生抑制性影响。在必须放松的时候却出现提高了肌肉生物电位幅度的现象可以解释这一点。

在截肢、先天上肢缺失或发育不足的游泳运动员中发现,在安静状态下保持姿势时斜方肌生物电活性的最大幅度为3.35~766.00μV。在肌肉随意收缩时为4.28~749.00μV,而在肌肉放松时——5.98~754.00μV。在安静时全组该指标平均值为(131.11±9.13)μV,在最大紧张时——(138.54±13.65)μV,而在放松时——(134.66±21.78)μV。

肢体缺失导致身体重心向尚存肢体的一侧或向较大的残肢一侧偏移。在上肢缺失的残疾人那里可以观察到改变了姿态、残肢肌肉出现萎缩,限制了肩关节的运动。除此之外,发现

血液循环系统出现变化——降低了血管的血液充盈和静脉血压,这导致激活了气压感受区和促进提高血管紧张度。这一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部位解除了抑制。由此可以观察到动脉压升高、心脏收缩频率加快等。类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破坏了神经肌肉传导性和肌肉中的营养过程,由此破坏了肌肉的血供。我们所获得的在肌肉收缩时肌肉生物电活性的资料也指出了这一点。

这样一来,运动电神经肌肉描记是研究骨骼肌中进行的生理学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知识可以用于建立和完善竞技健康工艺。

在对高级肢残游泳运动员观察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客观地展示了区别对待不同疾患运动员的必要性,顾及到他们的功能状态,在选择训练负荷时,也在选择恢复性措施时,按国际运动分类把他们划归到一定的功能等级。

4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所揭示的高级肢残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特殊原则虽然是主要的,但仅仅是这一领域中各种一般性和局部性问题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使得确定了深入科学和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吸引专家们的关注,最终有助于解决发展残疾人游泳最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VerkhoshankyV.Programmingandorganizationofthetrainingprocess[M].Moscow:FizkulturaiSport,1985:175.

[2]KuramshinF.Highsportsachievementsasanobjectofsystemanalysis[M].St.Petersburg:P.F.LesgaftSPbSAPC,1996:151.

[3]PlatonovN.ThesystemoftrainingathletesinOlympicsport.Thegeneraltheoryanditspracticalappendices[M].Kiev:OlimpiyskayaLiteratura,2004:808.

[4]RubinS.Olympicandyeartrainingcycles[C]//Thetheoryandpractice.Moscow:SovetskySport,2004:136.

[5]DudkinV.Thesociomedicalpotentialofadaptivesport:abstract[D].Volgograd,2006.

[6]EvseevP.Adaptivephysicalcultureandfitnessshapeofthehandicapped[M].St.Petersburg:SPbSAPC,1996:95.

[7]KurdybayloF.Swimmingasamethodofmotorrehabilitationofthehandicappedafteramputation[J].TeoriyaiPraktikaFizicheskoyKultury,1998(1):5053.

[8]MosunovF.Hydrorehabilitation/F.Mosunov//Adaptivnayafizicheskaya[J].Kultura,2000(3):3638.

[9]NikolaevG.Workshoponclinicalelectromyography[M].Ivanovo:Nauka,2003:264.

[10]URL[EB/OL].[20130625].http://doctorspb.ru/artikles.php?artikleid=787.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