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的特征范例(3篇)

时间:2024-11-17

文化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85—02

搜集与整理地方文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几千年来,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各自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地方文献,蕴藏着十分厚重和与众不同的文献价值。地方文献是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历史、自然、地理等一切文化遗产的载体记录。其最大的特点是文献内容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长期以来,它是图书馆藏书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读者利用率较高的文献。

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理、研究地方文献,将其准确、系统地提供给用户,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为所在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地区文化研究及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力开发、传递地方文献信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图书馆收集与开发地方文献的必要性

(一)地方文献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

作为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地方文献肩负着传承、创新、发展地域文化的责任。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其实质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揭示、传承和交流。丰富的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传承的物质依托,人们通过地方文献认识了解、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特色文化。为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学术研究提供服务。

(二)地方文献具有较强的信息价值

地方文献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省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结构、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做出全面及时的反映,因此,可以作为重要的信息依据,为政府机构进行决策时提供参考。从而发挥其“资政”作用。地方文献主要包括历史文献和现实文献两大部分,不论是历史文献或是现实文献都是一个地区内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真实记录。其中关于地理区域开发、物产资源开发、以及地区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运输业、文化古迹、民风民俗等方面发展历程的记录,都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再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信息,据此可以寻找适合本地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本地区创新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三)地方文献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地方文献通过对特定地域内各个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记录,是具有史料性的文献信息,不间断地传递给后人,由于其内容完整、详细而又相对客观,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提供新的史学观点。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地方文献的史料价值会逐步增高,文献的价值与时间成正比,而且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6]。

二、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方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应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对地方文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地方文献经费的投入、工作的力度。充分认识地方文献在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加强对地方史料保护的宣传,促进社会各界对地方文史资料保护、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的收藏与地方文化振兴、民族文化发扬紧密结合。高校在成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时,邀请本地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听取专家意见,集思广益,制定规划,明确馆藏重点,进行系统收集、整理。

(二)建立健全地方文献征集渠道

收集地方文献不仅仅是依靠出版社,更重要的是要拓展收集渠道,与政府各级部门建立联系。如,与本地人大、党史办、方志办、文化局、社科联、文联、群艺馆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地方文献征集渠道很多,主要应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建立呈缴制度

出版社呈缴图书是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固定来源,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呈缴的内部出版物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团体呈缴的文献资料是地方文献的重要补充。高校图书馆要争取地方政府及社会的支持,积极向文化主管单位反映情况,促成当地政府为征集地方文献制定地方法规,建立呈缴制度;通过地方政府发文,规定各文献编辑机关、学校、科研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公开出版的报刊、书籍、个人编辑出版的书籍、发表在刊物上的各种著述等,都应向地方高校图书馆呈缴样本。

建立呈缴本追缴制度,为确保呈缴本征集不漏不缺,图书馆应建立呈缴本追缴制度。对呈缴本定期核查,如发现有漏缴品种,及时追缴;如确定追缴不到的,应及时把该文献信息交给采访人员,进行补购,填补馆藏空缺。

2、上门征集

为加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健全地方文献征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拟定需要征集地方文献的内容范围和书目,找准征集对象,逐一采访联系,主动上门到有关单位去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如,我馆从2007年成立了地方文献特色书库以来,每年都要组织专人到各县、市有关部门进行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共征集文献资料1137种、3794册,丰富了我馆地方文献馆藏。

3、深入民间搜集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地方文献很大一部分都是非正式出版物,散落在民间,一般难以发现与征集,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才能采访搜集有价值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料,以补充馆藏。

4、向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搜集

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是社会文化的精英人物,他们收藏或撰写的关于民族地方文献的资料及书籍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代表性,这是民族地方文献搜集的又一重要途径[3]。

5、购买、馆际交换和协作

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已大幅度增加,这为购买地方文献提供了经费保障。我们应该在检索地方文献目录的基础上,补充缺漏,避免重复购买,打造自己的特色馆藏。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与本地区各县、市图书馆协作,还要与各高校图书馆建立广泛联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双向交流,互通有无,互为补充,共同丰富馆藏。促进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6、网络征集

地方文献信息不可能集中于任何一个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必须集合网络搜集,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公布的信息,了解地方文化动态,逐步整合地方文献资源,才能逐步形成一个区域性整体资源。

7、复印复制

对于一些刊行年代久远、存世不多、具有收藏价值、不宜收集且读者又很需要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抄写、复印、拍照、缩微复制等方法收集。

三、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的发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首先,对陆续到馆、杂乱无序的原始地方文献的整理,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其内容包括:登记、标引、著录和编制检索工具等。在这过程中标引是关键,著录组织是整个工作内容的核心[5]。其次,根据地方文献分类的特点,在了解读者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文献内容进行辨识,然后按文献反映的内容加以集中,形成专题文献,或经过进一步浓缩、提炼,按专题汇集有关知识信息。然后,通过大量的原始文献的辨识,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某一特定知识信息群的内在联系及其社会价值,形成一种全新的知识。

(一)编制地方文献的书目、索引、文摘、目录

要使地方文献资源便于开发利用,就要编制很有参考价值的书目、索引、文摘等各种专题资料目录。编制中要把文章题目、责任者、刊名、日期、关键词等著录清楚,以方便读者查阅原文,编制加工力求做到资料面广、内容集中、观点全面。这项工作既要做到合理有序,又要详尽地揭示内容信息,这样不仅能使来馆阅读、咨询、检索的读者一目了然,很容易找到所需材料,省时又省力,而且对工作人员来说,也利于管理、使用。因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地方文献,不是架上一放,束之高阁,更重要的是怎样进一步利用和达到充分利用这些文献资料的目的。

根据地方文献工作的不同需求,可以编制各种不同目录。如,按地方文献类型可以编制古籍、普通图书、期刊、报刊、视听和电子文献等目录;按检索途径可以编制学科、主题、题名、著者目录以及各种地方文献专题目录。还需要编制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

编制地方文献索引,提高文献检索精度。将分散的地方文献论文线索,编制成专题索引;将不同的知识点从地方文献中提取摘录下来,注明出处,编制主题索引、著者索引、地名索引等等[4]。

(二)建立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要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内容、不同著述形式、存于不同介质的原始数据以相应的电子记录组织成联机目录数据库,把编制的各种形式的目录、索引挂在本馆主页上以供用户了解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信息,并免费提供给网络用户使用,这也是实现馆际互借、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

(三)建立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

地方文献不仅以书籍形式出现,而且更多的是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报刊上,散见于各种会议文件之中,甚至出现在各式商业宣传品里,地方文献和其他文献一样,不仅以更快的速度,而且以有效的方式向读者传播。因此,除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外,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中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地方文献,在解决了著作权问题的前提下,转化为数字化的可检索的数据,建成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传输上网[2]。目前,我馆正在深入、广泛地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筹划建设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将为网络用户直接提供所需的全文信息。

(四)开展合作协调,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地方文献数量急剧增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我馆不可能将所有的地方资料收藏齐全。因此,必须与其他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不仅要同本地区内与地方资料有关联的个人和集体建立联系,而且要同省内外各高校图书馆建立起顺畅的合作网络,根据地方专业的发展加强大范围的合作与协调,向专业整体化、数据网络化发展。

(五)深化文献内容,突出特色服务

突出特色服务,是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的核心。特色服务要深化文献内容,因其有别于流通借阅服务,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地方文献的特色性更为突出,它已由被动的利用文献渐渐进入有计划按步骤开发利用,就是根据主题要求把分散、低质、凌乱的资料加工成集中、优质、有序的文献,按读者需求进行综合提炼,深度分析,使他们迅速获得所需要的有效资料[1]。

总之,在新的发展时期,图书馆必须重视和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利用,同时,随着地方文献的不断积累,其利用价值的不断提高,地方文献工作必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李智劲.我馆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2005,(6):95.

[2]盛剑锋.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39.

[3]李沛.浅论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91—92.

[4]邵景峰.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开发利用[J].科技文献管理信息,2006,(3):3—4.

文化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科技资源;图像检索;TBIR;CBIR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725-02

1引言

2005年,河北省科技厅启动了“河北省科技基础平台”(以下简称“科技平台”)项目,其目的是实现我省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和服务。《科技资源数据库建设》(以下简称“科技资源”)是科技平台建设课题之一,是融合了河北省的气候资源、农业资源、水文资源、微生物资源、地理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科技资源为一体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现阶段我们已经进行了气候资源、农业资源、地理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信息的收集、规范。

现以野生植物资源为例,目前已有3000多种野生高等植物,2000多幅约700来种各类野生植物的图片,并且图像的尺寸和格式等均有不同,为了使科技资源数据库中庞杂的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被有效的访问和利用,必然需要一种能够快速而且准确的查找访问图像的技术,即图像的检索技术。

2图像检索技术的发展

图像检索技术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两个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始,有关图像检索的研究就已开始,当时主要是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Text-basedImageRetrieval,简称TBIR),利用文本描述图像的特征;90年代以后,出现了对图像的内容语义,如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进行分析和检索的图像检索技术,即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ImageRetrieval,简称CBIR)。

2.1TBIR

TBIR的基本思想是,用文本作为关键字索引,利用基于文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图像的文本信息。其沿用了传统文本检索技术,回避图像语义分析,使用文本描述的形式从图像名称、尺寸大小、压缩类型、主题内容等方面标引图像,一般以分类目录浏览或者是关键词提问的形式检索。

对于科技资源的图像而言,图像的物理特征信息可以通过资源提供单位提供的信息自动识别,如图像的名称、格式类型、尺寸大小等。目前一些TBIR系统原型已到Internet上,因此可以参考这些成熟技术的算法并针对科技资源的特点来实现TBIR,以下是应用该技术的几种典型的图像搜索引擎[2]。

(1)Yahoo!Picture-Gallery:雅虎图像馆目前有40余万幅图像。这些图像按动物、艺术、文化娱乐、自然、科技、体育运动和旅游等进行分类组织,供用户浏览、挑选。用户还可以在检索框输入关键词进行图像检索。网址/;

(2)Ditto:Ditto是一个纯粹的图像搜索引擎。它的图像索引(PictureIndex)库与日俱增。其来源:一是图像拥有者以页面URL地址提供,二是靠它的搜索软件搜索Web空间的图像。其网址是/。

2.2CBIR

CBIR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图像的一些低级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图像对象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等内容特征作为图像的索引,计算基准查询图像和图像数据库中图像的相似距离,按照相似度匹配进行检索。目前,有关CBIR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较有代表性的图像检索系统如下:

(1)QBIC:QBIC[3]是IBM公司在90年代开发的图像和动态影像检索系统,支持基于Web的图像检索服务。系统中以图像、视频及其对象的颜色、纹理、形状、运动等为查询的关键特征,还提供图形化的查询语言,查询的提出通过绘画、选择和其它图形化的途径来完成。其网址是/;

(2)Virage:Virage[4]是由Virage公司开发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搜索引擎。它支持颜色、颜色布局、纹理和形状四个原子查询的任意组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侧重调整这四个原子查询的权重,以获得个性化的查询结果。其网址是。

3TBIR与CBIR结合检索与科技资源图像

3.1TBIR、CBIR对比分析

TBIR、CBIR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于科技资源这个特定应用背景,TBIR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对复杂的可视化元素的识别难题,符合人们熟悉的检索习惯,充分利用了科技资源文本结构信息,实现简单,但是因为仍旧局限在文本检索的范围下,通过受控词汇来描述图像,因此容易出现主题歧义、标引不一、无法对图像内容理解等问题。CBIR恰相反,主要利用对直观形象的特征元素的分析来标引图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每幅图像的色彩直方图是确定的,但是CBIR算法复杂,实现成本高。因而TBIR与CBIR结合运用才能促进简单、高效检索科技资源图像的实现。

3.2TBIR与CBIR结合检索科技资源图像

一个有效的科技资源图像检索系统应该能够模拟选取主观多样性,要便于根据不同用户的标准进行调整。这就要求将文字描述和图像低层属性进行合理利用[5]。为此有机整合TBIR和CBIR,构建一个科技资源图像检索系统,使二者互为补充,这样的系统就可以同时获取科技资源图像的低层和高层特征。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关键词开始检索一个查询,而返回结果后再选择可以作为查询样图的图像进行基于内容属性的检索。科技资源图像检索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科技资源图像检索模型

本检索模型,从功能上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图像管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图像查询模块。图像管理模块:主要包含图像库的管理,图像的管理极其相关算法管理。图像库管理首先将科技资源中的每幅图像进行图像元数据和文本描述信息的生成,形成图像库;图像管理是对单张图像进行归档;算法管理则是对图像格式、文件格式极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图像处理模块:是本检索模型的关键模块。它主要完成对图像的分析处理功能,即按照相应算法提取图像的特征,建立图像的特征库。同样对待查图像也提取相应的图像特征。图像查询模块:是本检索模型完成图像查询功能模块。将待查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图像特征库中的特征进行模式匹配,提供查询结果。查询模块提供若干查询条件,是本检索模型的人机交互部分。

4结束语

本文结合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科技资源图像检索的需求,利用TBIR与CBIR相结合的思想,设计了科技资源图像检索模型,使多种种质资源图像信息能够方便查询检索,屏蔽了科技资源图像庞杂的差异,实现了科技资源图像信息的统一表示、统一访问,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同时,本文对图像特征提取是建立在图像元数据和文本描述信息生成的基础之上,提高了科技资源的查询性能,使得对图像的检索向标准化建设靠近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实验,并在试运行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生.图像元数据特征提取及其在检索中的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2005,6.

[2]王振海,刘庆虎.基于www的图像搜索引擎[J].福建电脑,2005,2:18-19.

[3]MyronFlickner,HarpreefSawhney,QuerybyImageandVideoContent:TheQBICSystem,IEEEComputer,1995,28:23-32.

[4]JRBack,CFuller.TheVirageImageSearchEngine:AnOpenFrameworkforImageManagement.InProc.SPIE:StorageandRetrievalforStillImageandVideoDatabases,1996,4:76-87.

文化资源的特征范文篇3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资源税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新经济时代下我国资源税改革发展状况

1.新经济时代对资源税改革的特征要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中国经济加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同时也进入到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特征要求经济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而我国经济资源分布、使用、价值链等严重不平衡,与资源全球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环境保护问题尽管得到普遍认同,但执行力度和实际成效还不够,与新经济时展要求相差甚远。如何真正使中国整体经济步入新经济时代,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宏观政策多方入手,资源税便是改善资源管理,促使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一个有效手段。因而加大我国资源税改革,是世界新经济时展的特征要求。

2.中国资源税改革的自我完善过程

我国于1984年起开征第一代资源税,课税对象仅石油、天然气、煤炭3种自然资源,后来1986年开始扩大到对铁矿石征收资源税,1987年4月开征耕地占用税,1988年11月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1994年1月1日开始征收第二代资源税,对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种自然资源依据从量计征资源税。2011年11月1日起执行新修订的资源税条例。新的资源税改革在税率和计税依据方面都有了新变化,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二、新经济时代下中国资源税改革的新要求

1.国内外环境压力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无序利用导致国际环境恶化严重,全球矿物燃料大量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产生大量的硫、氮带来的酸雨,严重影响着森林、土壤、水体、农业和建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结构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具有非关税贸易壁垒性质的国际环保认证标准,迫使其他国家的产品向其标准靠拢,近年来欧盟的碳排放标准推出,迫使众多国家不得不加大本国产品生产的调整。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干旱、荒漠化、水资源污染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核算依据,而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已刻不容缓,因而加大我国资源税改革,保护资源和监督资源,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中国经济增长转型需要

由于受到我国国情影响,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都是靠资源粗放型投入方式,农村大量毁林开荒,致使森林资源严重破坏,地表水土流失;企业对富矿资源的垄断性开采,对贫矿资源的漠视浪费,对我国可持续性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造成严重伤害。为了使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高能耗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的低碳经济转变,从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自然资源为代表的物质投资增长向以技术为核心的非物质投资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大资源税改革力度,事企业主动规划开采量和开采范围,提高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3.中国资源税的不平衡性要求

我国资源税开征较晚,课税范围较小,而且税率偏低。这与我国体制特点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而且国企在发改委的调控下对市场的供给和价格具有一定垄断性。国家对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都相对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起到不利的影响。表面上资源税对资源开采企业起到税收杠杆作用,而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则存在行业间的不平衡性。为了缩小我国目前行业间差距,达到资源可持续开采利用目的,加大我国资源税改革是适应市场行业平衡性调整的一大有效途径。

三、中国资源税改革的建议

1.公平性思路

资源税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杠杆调节,但税收调节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税赋是否具有转嫁性,如果税收是轻易可转嫁的,那么即使征收再高的税率,对企业行为起不到任何调节作用,相反会成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素。税收转嫁结果取决于供求双方的价格弹性,谁的价格弹性越小,谁承担的税赋就越少。从资源供给弹性来看,我国资源开采企业主要国有大中型小企业为主,对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供给价格弹性相对较低,而消费者对市场价格是十分敏感的,尽管不能决定价格和放弃消费,但可以减少消费和增加消费,其弹性相对较大。因此在我国资源税普遍被转移给了消费者,资源税的征收具有不公平性。为了维护公平,减少二元结构下的收入差距问题,我国资源税改革应与企业所得税有机结合,有必要开展特别资源收益税,作为资源税的后续补充,迫使企业重视资源的合理数量开采。

2.保护性思路

我国资源税经历多次改革都是在征收方面的修订,但都没有达到资源税作为大税种来加以实施,没有在过度开采和环境代价方面体现资源税的作用。因此我国的资源税改革首先应确定资源税的开征和使用原则,其次按资源特征划分资源类别等级,对资源再生性、存储量、对国民经济重要性等进行分类定级,对不可再生资源、存储量较少、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的资源全部纳入资源税范围,针对这一类资源国企参与度较高、垄断性突出的特点,应按开采量、边际收益纳入特别资源税征收范围,并且使用超额(率)累进税率,将资源税源头征收为分配环节征收相结合,降低资源税转嫁程度,这样可以限制企业无节制开采,实现资源可持续开采和保护目的。

3.可持续性思路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影响或不掠夺下一展的前提下发展,主要是针对资源和环境的自我约束,维护代际公平的自我责任意识。资源税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还应起到维持资源可持续使用的作用。因此资源税改革应体现这一时代特征,要把资源税额用于对资源的补偿、循环、替代、研究等,这样才能达到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体现代际公平和代际责任。而我国目前征收的资源税主要直接由于发展消费,而补充、环境替补、转移支付等都难以实现,征收额相对资源恢复、修缮的成本而言相差甚远,资源税改革应确立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的原则。

参考文献: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