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急救医学范例(3篇)
时间:2024-11-20
时间:2024-11-20
[病例1]
过敏人幸遇国手
邱女士,29岁,2006年5月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二期,6月进行人工骨植入术。整个术程顺利,但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出现了超过40℃的高热,全身广泛紫红色皮疹。由于患者属于严重过敏体质,对解热镇痛药过敏,而且由于患者恐惧激素类药物而坚决拒绝使用,高热持续了四天多,再这样下去,危险的并发症随时有可能出现。西医一筹莫展之时,请中医师会诊。
经诊察舌脉,四诊合参,中医师辨别患者为热入营血,阴分大伤,急需大剂量清营凉血药配合滋阴药,以祛邪扶正。药后两小时病人体温降至38℃左右。中医师遂随证调方,三日后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退,精神好转。
[病例2]
螺丝钉难倒西医
广东省中医院记录了这样一个病案,患者是一个出生才十个月的男婴,菜日误吞了一颗六角形螺丝钉,钉全长为4厘米,卡在胃内,进退不得,时而剧痛惊叫,恶心呕吐。
经X光检查,螺丝钉卡在幽门部,随胃之收缩而左右摇摆,由于螺丝钉体大,始终未能通过幽门。西医一再会诊,因为患者年龄太小,难以动手术,决定先请中医会诊,再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师诊查后,用白粳米粥一碗(稠稀适中),加入骨炭粉末一汤匙拌匀,一次尽量喂服,并在服后半小时,即服蓖麻油3茶匙。粥及麻油服后约10个小时,螺丝钉黏满炭粉,自顺利排出,各种症状逐渐缓解。
更重视自我修复
中医已有几千年历史了。尽管现代医学高度发达,中医中药还能发扬光大,就是因为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有良好的疗效保证。
比如对皮肤病的治疗,如果用激素,好得快,但反弹得也快,犯病后更重;而中医不用激素,或是极少用,疗效虽然慢了点,但安全,好了后就不容易再犯了。所以老百姓称中医治病“去根”。再比如中医接骨、整骨,自古以来就是外科的拿手戏。像股骨头坏死,西医除了手术换假的之外,其他方法较有限,而中医药则不主张手术,疗效也很好。
这些都是中医的明显长处,让机体自我修复,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中医药能把这种机能调动起来。中医也能做手术
有些人认为,中医的治疗方法就是吃药、针灸等,没有手术,做手术还得找西医,其实不然。西医进入中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此前的两千多年里,很多手术都是中医来做。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典籍中,就有“痔”在治疗上的记载。以肛肠疾病为例,方法包括吃药、熏洗、外敷、塞药。有些方法很先进,至今还在传承发展。
比如肛周脓肿,这个病很急,很痛苦。中医手术的方法是一次性切开挂线脓肿肛瘘根治术,也就是切开脓腔,排脓清洗后,同时用挂线手段处理内口,把肛瘘治愈,从不感染。这种手术,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当然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完善。
再如,对于肠炎、便秘,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有时太严重者,西医要手术切除肠段,而中医药综合疗法,不开刀而且见效快。
副作用小花钱少
除了这些,富有中医特色的急症诊疗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耳尖、少商穴针刺放血治疗高热、扁桃体肿大;参附针治疗心力衰竭、休克:醒脑静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等等。
虽然很多急症还是以现代医学的救治为主,但合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费用。
[病例3]
耳处一针,高热即退
王老先生这两天患重感冒,高烧不退,因为他有抗炎药物过敏史,所以西医门诊不敢轻易开方。王家人非常着急,而此时他已经出现了高热昏迷症状。怎么办?医生说,要不我采用中医的办法试试,我在书上看到过这个办法。但没有尝试过。家人急病乱投医,急忙点头,什么中医西医,祛病就行呗。
医生用针只在病人耳尖处放了5-7滴血,不到5分钟,高热即退。疗效之显著,令其家人称奇,连医生自己也没有想到。
原来此刻在耳尖放血。犹如打开了一扇天窗,立即换进新鲜空气,从而将体内湿热毒气释放出去。神奇吧!
中药也有急脾气
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确切疗效,日常例子就有不少。如中风早期服用安宫牛黄丸,对晕厥患者按压人中,胸闷胸痛含服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丹等,这些常识不少老病号早已耳熟能详。历代医家总结的一些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承气类方、生脉散、银翘散等,都是治疗急症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很多现代中药,因其疗效明显,也被认可,如清开灵、血栓通、尿毒清、痰热清等都已成为不少中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得心应手的药物。
临床急诊中药“小”盘点
复方丹参滴丸、气雾剂、注射液――多用于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急救,如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梗塞。
安宫牛黄丸――在此丸药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芳香开窍、醒神止痉、清热解毒等作用,是治疗中风、癫痫、高热、高血压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乙醇中毒等的急救药物。
双黄连粉针――具有抗病毒、抗菌谱广的特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小儿肺炎疗效显著。
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抗休克等作用,且在改善血压、改善末梢循环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效果。静脉注射药物因药液可直接注入血液,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麝香保心丸――急救时可直接缓解心肌缺血和迅速控制心绞痛症状。相比硝酸酯类药物,起效时间和缓解率近似,且不良反应少、禁忌症少,不出现耐药情况。
速效救心丹一增加冠脉血流量,迅速缓解心绞痛,用于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对绝大多数患者能在2~10分钟内起作用。
注射用血栓通――活血祛淤,通脉活络。用于淤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云南白药――在急诊中常用于治疗大咯血和消化道出血,疗效较确切。
教您一招
“人中”急救快下手
人中穴又称“水沟穴”,位于面部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刺激“人中”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休克、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刺激该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正确的手法为:用大拇指指甲掐按于人中穴,给予节律性刺激,即用力0.5~1秒后松力,如此反复每分钟20~40次,至病人恢复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在刺激人中穴急救的同时,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全面稳妥的救治。
[小编留言]
规范之路,任重道远
近年来,国学热了,国医也跟着火了一把。面对日新月异的西医仪器和诊疗手段,中医既不可自乱阵脚妄自菲薄,亦要克服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老毛病。想当年中医遭冷落,是怎么造成的?居安思危还是有利于持续发展的。
截至5月17日零时,四川省各灾区血站血液库存总量为316.84万毫升,未出现供血紧张状况。
一场特大地震,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流逝的分分秒秒,都是对生命最严峻的考验。
救人要紧!行动起来,奔赴一线!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我国医疗卫生战线,也打响了与死神抗争的战斗。
医疗队奔赴灾区
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内的医疗队伍首先行动起来。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卫生厅火速派出首批28支、90余人的医疗、疾控队伍和28台救护车,紧急奔赴汶川、都江堰、什邡、绵竹、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同时,成都、德阳、绵阳等市迅速做好后续增援准备。四川省内所有医疗机构全部开放,建立“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从省内外抽调的521名医疗骨干组建了3个急救站,在安县、绵竹市和都江堰市就近就地及时救治伤员。
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的医疗救援队伍,从12日地震当天,从四面八方向四川驰来。
12日晚,由武警总医院22名医护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援队,乘专机由北京启程赶往灾区。
13日上午,海军总医院47名专业医疗救护人员,也从北京飞赴四川。
13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组织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河北省红十字会、安徽省红十字会等救援队,起程赶赴灾区。
14日,同样经历过大地震之痛的唐山市首批医疗救护队共38名医护人员抵达成都。当天,湖南省组织了128名医疗救援队员和50辆救护车;江西省组织了5支应急医疗队;河南省组织了6支医疗队、108名医护人员……
15日、16日、17日,更多的白衣战士,源源不断地奔赴灾区。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16日20时,四川省内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治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共计3.4万人,出动急救车辆12867台次。四川省内各类医院已收治伤员116460人,其中重伤员15858人。
废墟就是手术台
早一秒抢救,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晚一秒抢救,就多一份死的危险。
地震发生15分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应急预案,6000名医护人员全部取消休息、休假;两小时后,冒着不断余震的危险,由该院外科、骨科等医疗人员组成的第一支医疗救护队,奔赴北川县,以“战斗”状态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国际护士节”。
5月14日17时,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一进入汶川县映秀镇,就昼夜不停地抢救伤员。满目疮痍的镇上,根本没有条件搭建手术台,医生们就在废墟上做手术,在数次强烈余震中,24小时内救治伤员超过300人。
在数千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中医急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诊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医学体系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中医学重视急症、危重症的治疗,历代名医都不是四平八稳的慢郎中”,而是治疗急危重症的高手,诸多中医学理论的突破大都是以急症治疗作为突破口,与中医急诊治疗水平的进步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于危重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但从近代以至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医急诊存在制剂少、人才匮乏、临床诊疗规范不完善等不足,其特色与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随着近现代西医学的渗透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医急诊的阵地正在逐渐缩小,中医急诊建设成为各中医医院的薄弱环节。面对自身种种不足与发展瓶颈,面对现代医学的强势冲击,中医急诊能否突显其特色和专长,及时有效地治疗急症,面临着重大考验与挑战。
2.WOTS分析
2.1优势
中医做为本土医学,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沉积,不仅有着传奇的色彩,更有神奇的疗效,中医医学也因此得到世界医学领域的认可。在中医急诊学科内,中医因其治疗方案保守,不伤及患者的肌体和发肤,并保全急诊病人的生理器官和腑内器脏,并因此赢得患者的认可。同时,中医疗效也广受世人认知,中医学无论在旧发病种和新生病种的治愈上均有神奇的疗效,对各种疾病的成功治疗病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在新生的变异疾病上,中医均能通过病理、药理进行搭配调理,成功走出了一条医学自主创新的新路。这也是中医急诊医学在发展进程中的优势所在。
2.2劣势
中医学虽然做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有其独到之处,但世界上没有遗世孤立的高贵存在,如果不扬长避短,不中西结合,中医学仍然很难走出困境,并最终失去与西方医学相竞争的竞争力。中医、西医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但两者又相互关联,目的都是治病救人。因此,必须将两者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才会真正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优势。中医有不可取代的方法,但西医也有药到病除的疗效,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本就是前人研创的为疾病服务的科学。将两者进行结合,也是患者的共同期盼。患者的心理中固然有综合疗法要优于单纯疗法的普遍心理。中医急诊医学要发展,必须引入西方医学理念,用独创的疗法走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新路。
2.3机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家政府曾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并表明中医学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的关注,并已将中医学摆上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建立起了中医学的发展地位。另外,在全国中医急症工作九五”计划中曾明确指出,中医急症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医事业的全面振兴,要求各级卫生、中医药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的领导,要从中医事业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中医急症工作,要为开展中医急诊工作创造条件,予以政策倾斜,加大急症专项经费的投入和管理。良好的政策扶持成为了中医科学的发展导向,为全面开展中医急诊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也为中医急诊科学的完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威胁
中医急诊医学能否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对急危重症是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是中医急诊医学的生命,提高中医急诊的临床疗效,也是增强中医医院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重要环节。应当反思,中医急诊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后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中医却被认为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性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究其原因,中药制剂落后,起效较为缓慢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急症来说,不能迅速产生疗效、控制病情,就有可能延误疾病,并可能使患者或其家属对治疗失去信心,对医生失去信任。因此,要想提高中医急诊的疗效,首先应改良中药制剂,寻找和研究高效、速效的中药制剂和给药途径,使之适合急诊的需要。另外,西医高等院校的林立,中医高等院校的萎靡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医人才的培养没有形成多学科、系统化的模式,较西医学的人才培养相比有力不能及之感,中医人才的匮乏正是中医急诊医学不能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医人才的不济也对中医急诊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3.对策与建议
3.1对中医理论进行继承与创新,尽快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
中医理论是古代医学的结晶,并在各个年代不断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才得以在现代社会应用。如果没有完整、系统的继承中医药理论,就不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得到理想的疗效。继承是前提,发展是根本,只有扎实的学好内、难、伤寒、本草、温病等古书,使之密切结合临床,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识得标本,才能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中医学术才能发展。急危重症具有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候复杂、病势危笃等特点,而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急症处理特点。因此,现代中医要重视古代急诊经验的继承,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挖掘、整理、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急救临床诊疗方法,继承名老中医专家急诊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同时有机地结合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制定中医药在诊治急症方面的特色与优势的诊疗规范,指导临床实践,从而改变西医不新、中医不深”的现状,提高中医急诊对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与水平,使中医急诊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走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3.2提高临床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多种治疗手段
中医急诊科学的发展,需要的是临床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治愈效果。目前,任意一个中医院也不敢承诺急症患者的治愈率,并且在危重病人入诊时往往不敢接诊。因此,中医院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提高临床技术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满足病员需求。立足疗效,突出特色”是中医急诊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中医急诊医学能否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对急危重症是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医急诊接诊时,中医生要准确判断病情,并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来提高疗效。积极推广应用针灸、按摩、点穴等特色中医药急诊急救诊疗技术,以此来提高疗效,在急诊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手段即要体现特色,又要确保效果,以收到纱手回春之效。
3.3走中西医结合的新路,提高中医急诊学的知名度
中医并不排斥大手术,早在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即要对奸相曹操实施脑科手术,对蜀国大将关羽刮骨毒,并有换血、换脏器等医疗手术。中医治疗虽然多以采取保守疗法为主,但必要时就应动用创口疗法,并且针对病情运用大量的分析对比实例,来确定治疗方案,用最佳的效果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在急诊方面,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就必须处理好中医特色和技术现代化的关系。在中医急诊时,要以先稳定病情为主,要破除中西医的医疗界限,用西医手段去除,再用中医方法调理,真正让患者满意。通过技术现代化的运用,让中医急诊占领应有的市场份额,缩短与西医急诊的技术差距,改变急诊是中医弱项”的社会观念。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更为积极有效合理的治疗,促进疾病治愈,是提高医院临床医疗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医急诊医学的必经之路。
3.4拓展中医急诊渠道,完善中医急诊服务功能
中医急诊应具备急危重症的现场抢救和运送途中的救护能力,在加强医院急诊急救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整合资源,按照一级学科形式,利用医院优势科室和优势病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技术的发展,并建立急诊调度指挥系统,加强急诊急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中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急救能力。
下一篇: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内容(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