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控及风险管理范例(3篇)
时间:2024-11-22
时间:2024-11-22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是保障经营管理活动科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财务风险管控更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活动与某些不可控风险因素作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来规避财务管理难题,来保障财务工作的安全运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本身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安全性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此,本文将着重立足内控机制,来探析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
1.1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往往是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首先,利用委派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委派管理,并细化到每一项管理内容及责任人岗位,通过财务管理的统一性要求,实现对财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牵制。其次,利用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来保障对各项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处理,在这个会计系统中,为了防范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风险,往往从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纳入到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实现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反馈等统一化,也能够从中来指导和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最后,利用财务审计制度来规范风险管理。引入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一种职责平衡,以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管理准确和完整。
1.2困扰当前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因素
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诸多困扰协同发展的因素。比如财务管理者自身对财务风险的意识缺失,一些单位管理者在推进投资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以兼并、重组等联合方式来壮大业务发展,忽视了单位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特别是在银行提前还贷引发的财务危机,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面临窘境。相应的在内部控制机制上,忽视对企业财务决策层风险意识的把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另外,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往往独立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财务决策脱离内控体系的审核而陷入财务账目管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尴尬。内部控制本身是基于财务活动来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内部控制难以有效的审查和方法可能的财务风险,则容易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节,难以通过管理层来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也给单位财务安全带来困扰。另外,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特别是伪造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及免税文件,虚构企业盈利,导致财务管理与财务实际相脱钩,而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风险问题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核心业务安全性、效益性的关键,也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内容,而对于财务决策正确性,财务资源利用率等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机制来督导实现,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真实、高效。然而,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中内控监督机制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并未完善内部监督职责,在内部管控机构设置上人员偏少,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甚至缺乏应有的监督。二是在内控监督工作形式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突出,应有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也无法从事前审查中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三是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不规范,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足,缺失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甚至还存在随意篡改财务信息的问题。四是对财务管理内控人员队伍结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欠缺。五是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单位财务记录、财务统计信息方法落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不利于推进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比如一些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缺失代表性,对应有的财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有效控制。
3基于内控体系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对单位财务管理者来说,如果缺失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综合评价和管理,则财务危机难以有效防范。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冲击,强化自身财务管理竞争力,必然需要从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推动单位财务健康、科学、稳定发展。
3.1加强财务内部监管力度,优化监管职责与分工
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理顺财务管理、内部部门业务关系上,借助于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细化其监督管理职责,优化各环节、各流程间的权利分配,从而贯彻和深化各项内部控制标准与规范的有效实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完善上,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财务工作需求,严格分工,落实好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查职责。同时,利用检查报告方式,来统领和反映整个内控机制的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予监管、记录、落实、改正。
3.2营造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保障内控体系与财务管理的协同沟通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积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一方面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内控人员的监督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应有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岗位情感,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岗位及人员构成的优化,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优化岗位与人力结构,结合各自工作能力来定岗定责,挖掘人力潜能,为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畅通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年度预算制度,针对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引入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始终处于实时监督状态。
3.3构建科学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细化内控风险评估
风险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效能的发挥。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需要从长远规划、优化选择风险指标体系,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重要分析内容,还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动态化机制上,梳理财务管理具体流程,细化财务风险管理数据库,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具,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及评估体系,增强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同时,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财务风险评估完整性、科学性、高效性的关键点。在具体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上,一方面通过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增强财务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结合具体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指标,实现对财务管理内控信息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3.4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带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生率偏高难题,而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内控风险协同机制上来确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为降低财务风险奠定基础。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财务管理业务中梳理潜在风险,特别是在与内部控制机制协同对接方面,细化和深化财务资金配置效率,综合考虑影响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将财务信息纳入全面考核与审查体系,实现各类财务风险评价标准的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财务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比如结合某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际,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归类,并从财务业务流程衔接与监督管理机制协同上来确保财务资金的完整性。当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和制约力度,还需要权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制衡关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约束机制与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行有效融合,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舞弊问题。
4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的衔接,还需要从提升内控管理有效性上来细化岗位、职权分工,融入授权审批机制,深化权责对等、风险受控和分级管理原则,特别是在授权流程监督与内控上,结合不同管理事项、财务具体业务来制定相应的权限划分标准和授权原则,来严格落实和规范财务权力的行使,避免越级审批、不履行审批责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戈昕,应亚珍.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实践、成效及其思考[J].中国医院,2015(10).
[2]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二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三是财务收支风险。
1.财务预算管理风险。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预算管理,如果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善和全面,预算执行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将会导致相关数据和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资金使用和各项支出缺乏计划性,降低资金使用率,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科学的预算编制。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缺乏监督,预算编制缺乏严密性,导致专项资金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出现闲置现象,难以落实滚动资金支付模式,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二是不规范的预算资金管理。对于预算资金而言,其操作尺度和定额标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资金预算编制环节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以及较强的主观性。虽然资金具备相应地分配基础,但是其与实际存在差距,导致内部分配不均。
2.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
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做假账、公款炒股、公款私用私存等违法违纪现象出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风险。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利用国家收费许可的空间进行应收款,,导致财务管理控制作用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严重危害了单位和个人的权益。
3.财务收支风险。
财务收支风险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支出风险。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清楚界定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无法做到专款专用。同时经费管理存在不足,导致公费旅游与公款吃喝等现象泛滥。二是经营风险。由于事业单位在实验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过大,导致其对外投资的资金缺乏,出现财务风险。事业单位无法正确辨识商务信息的内容,导致信息在便捷性、时效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难以正确判断,出现支付风险。此外,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转账收入等多种形式,其在实际账款收回过程中无法到位,甚至出现坐收坐支现象,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1.强化财务风险识别。
由于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其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如操作风险、发展风险、资产运营风险、财务收支风险和预算管理风险等,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分类。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辨识各种风险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以及其暴露的情况,首先要分析风险,计算和估计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预计财务风险对组织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降低损失。其次要计量风险,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损失幅度大小和损失频率高低进行综合考虑,促使风险能够具体量化,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其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存在财务风险,任何环节出现失误,都将会导致事业单位面临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贯彻落实相关的财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采取财务风险预警手段,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有效预防财务风险的出现。一方面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与否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的强弱程度,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优化整合财政资源,构建科学的财务防控体系,确保预算的平衡。此外,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指数,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能够对财务风险具有清晰全面地认识,提高其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落实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应从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发,对财务内部管控制度加以完善和健全,强化财务收支和预算风险防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
3.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测量。
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优化测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借助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方法,量化处理相关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并科学分析财务风险数据。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模型以及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财务风险因素,确保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结语
1.1财务内控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好的制度,财务管理效果将大大被削弱[4]。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事物都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来管控,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财务内控管理通过财务会计手段,保障了企业资金及资产安全,为企业正常运营护航,完善了企业财务制度,优化了企业财务状况[5]。
1.2使财务信息更精准电力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大,企业资本密集,用户群体广泛,有着大量的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优化了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了财务信息管控,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规范了企业财务管理秩序。1.3协调了财务管理机制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有很多的部门在同时运作,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中都涉及与财务部门的协调工作,但是目前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机制上存在漏洞,导致了各部门间工作并不协调,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阻碍了电力企业扩张及发展进程,财务内控管理则通过一系列的财务会计手段及管控机制,使企业部门间工作相互结合协调,整体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6]。1.4有利于财务风险控制通过调查分析,对众多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级做出评估,评估结果普遍都处于不及格状态,多数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等级为“高”,高风险不代表高回报,这种财务风险状态将给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后患。想要改善企业状况,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财务内控管理创新必不可少,财务内控管理将实现财务细化管理,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7]。
2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现状及问题
2.1理论不成熟、重视度不够
电力企业领导对财务内控管理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重视度不够。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命运,电力企业领导对财务内控管理的执行与实施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实施质量及实施力度。另外,由于我国财务内控管理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理论多借鉴发达国家,所以理论知识上还不够成熟,并且缺少结合我国企业运营状况的实用型理论,经过调查发现财务内控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缺少适用性,这些因素都给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实施造成了阻碍[8]。
2.2财务内控管理实施时易忽略财务风险控制
目前众电力企业为了扩张企业规模,进行大量的投资,这是电力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主要原因,并且有的投资项目盈利效果并不理想,不仅仅无法获得利润,更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企业本身想要扩张规模是好事,但是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及考察,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败。电力企业的大规模扩张及投资,虽然加速了电力行业发展速度,但是这些项目都相应伴随着投资风险,将可能出现投资报酬率低,导致企业疲于偿还利息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又给企业的运营及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很多电力企业展开财务内控管理时往往只注重现有资金流控制,忽视财务风险控制,这种做法导致企业在经营中风险时有发作,非常不利于电力企业健康发展[9]。
2.3财务内控管理效果不明显
由于没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很多企业在展开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时,往往都缺少相应的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和机制,导致财务内控管理缺乏针对性,并且应用度也不高,财务内控管理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另外,企业各个部门间的配合度也影响着财务内控管理效果,最终导致了很多电力企业实施的财务内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等问题。
2.4缺少信息化配合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整个世界连接了起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很多企业已经把信息化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及自动化办公。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中可以实现实时收集、分析和管理及精密的计算,大大地优化了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经营中不注重信息化建设,在展开财务内控管理时没有将信息化应用融入进来,大大降低了财务内控管理效率及质量。
3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
3.1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流畅度,完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企业想要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下去,而不是只做表面功夫,那就必须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保障财务内控管理的流畅度及有效性,不做无用功。此外,必须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进行管控,制定相关管控制度,以此来确保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力度。最后,必须完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协调能力,将财务细化管理,使财务内控管理的资金管理功能、项目运行功能、利润管理功能、支出管控功能及财务分析功能得以实现。这将直接使电力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展开得到优化,使整个实施过程更流畅、更协调、更有力、更有效、更高效,最终直接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2加强财务内控管理风险规避功能,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
财务风险可以说是电力企业日常运营及生产中的最大隐患,重大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命运,所以企业必须加强财务内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及规避机制,使电力企业可以处在良性运作中。可以说,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控制财务风险,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有效地达到了财务风险控制目的,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电力企业自身也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建立科学的预防及分析机制,并对大规模的投资和运作都应该进行预警,分析风险因素,实现科学投资、合理运作、持续发展。
3.3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
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应用到现代办公及企业运营生产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如果想要在这个新时代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还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管理协调工作。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强化了电力企业与每一个营业厅的财务沟通,实现了财务精准对流,避免了信息失真现象,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并且在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协调功能下,更有利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质量和效率。
4结语
上一篇:暑假生活日记字(整理16篇)
下一篇:仓储实训心得体会(整理18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