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信息化范例(3篇)
时间:2024-11-25
时间:2024-11-25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服务范围;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生产、加工、保鲜、包装、贮藏、运输、营销全过程的信息化,概括地说,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联系的信息化。农业信息的内涵,应包含农业的资源、生态、科技、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统,科学、合理的对农业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系统工程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最科学适用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是从一个农业单位,或一户农民在农业的资源、生态、科技、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管理等各方面系统认识和全面理解的系统工程[1];农业信息化工程包括农业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农业生产经营科技操作、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等方面信息网络化工程。
2农业信息化服务范围
农业信息化服务范围是广泛的,它是以自然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系统为基础的农业信息化。它包括:一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息化;二是农业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的信息化;三是农业资源保护治理、开发、利用领域的信息化[2];四是农民生产积累与生活消费的信息化;五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化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信息化等方面[3]。
3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1)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是农业知识、信息时代的基本需要。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欧洲、拉丁美洲等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进程相比是很落后的,与国际市场多变化需求相比的差距很大。2)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是农业生产经营者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必然促使我国农业尽快发展成现代化农业,而现代化农业其实是市场化农业,市场化农业的核心是信息化农业[4]。因而必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业产品市场信息,才能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取得最佳的农业经济效益。3)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的迫切需要。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指导农民和农村企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5]。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什么样的调整优化,只有得到国内外市场认可,才能产生效益。4)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转变职能的必然需要。农业产品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主体是农民和农村企业,各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过去的组织领导人员的身份,转变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服务的教练、服务人员的角色上来。
参考文献:
[1]刘忠岫.试论农业信息化[J].计算机与农业,1998(4):4-7.
[2]薛亮,方瑜.农业信息化[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
[3]王文强.以信息化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J].世界农业,2003(3):49-51.
[4]邓宗兵,罗倩文.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4(1):39-42.
今天我们的农业分论坛,要从工作思路、推进案例、资源开发、普遍服务等方面更具体、更深入地去研讨农业信息化的诸多问题。
推进农业的信息化,必须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来做,要围绕农民增收来抓,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来干。
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吴秀媛
观点:创建全省农业龙头网站,建设高效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农业信息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点评:面向“三农”是搞好农村信息工作的根本,立足服务是做好农村信息工作的关键,不断创新是抓好农村信息工作的源动力,整合集合是抓好农村信息工作的加速器。为农民服务,是农业信息化的立足之本。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李和仁
观点: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加强领导,必须加强协调,发挥涉农部门的作用,必须抓重点。
点评:牡丹江市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中采取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在总体目标、项目推进的组织工作上联动,科技、农委等涉农部门分工负责、积极配合、共同推进。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洪
观点:北京市推进郊区信息化的实施原则是:共同推进原则、务实原则、示范推广原则。
点评:目标、原则与具体措施,三者的有效结合,北京市为如何推进城市郊区信息化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伟克
观点:供求信息是沟通产销的重要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有效手段。
点评:强化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实现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和各地涉农网站联动,集成、全国的农村供求信息,带动社会化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农业部“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项目的重要功能需求。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科技发展处处长张光连
观点:“信息助农”项目提供的服务包括:富农信息配送、助农远程教育、便农电子支付、乐农数字文化。
点评:市场化运作是信息助农工程的实施手段,通过市场发展的源动力和政府的支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形成以大带小,推动产业发展和信息助农综合目标的的实现,把农村信息化发展成为一个全新、庞大的产业,能够有效解决科技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观点集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移动江门分公司总经理林涌双
中国移动在广东、浙江、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省市相继推出了农业信息化服务项目,如“农讯通”、“农经网”、“农信通”等,并以多种手段推广应用,使用户知用、会用、爱用。
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上海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詹锦川
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能有效地帮助消费者保障自身权益,帮助追查食品安全事故责任,有助于控制安全事故范围,有助于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与监管。
中国香港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张伟东
农村信息化普及的关键和前提,就是如何把信息化方式变成社会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和农村百姓的生活方式。
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祝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产品(电子农务)、基层政府信息化解决方案(电子政务)、农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电子商务)、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电子水务)、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
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政府信息事业部总经理周萌枝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共建的途径是:网络出版机构与传统出版机构的共建,企业与政府的共建,企业与事业的共建。
记者手记
知难而上
农业信息化随着“三农”问题一起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正如方瑜所说,“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个广阔天地上应该说是大有可为的”。
同时,不得不承认,农业信息化里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我们花很大力气去研究的。在某种意义上,农业信息化可能比传统的工业信息化更难,一难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低,二难在农民的素质有待提高,三难在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够好。另外,农业涉及到一些生化的内容,时刻在变化,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要比掌握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更难。
在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信息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逐步展开,如何具体落实等相关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日前,中国信息协会在北京举办了“新形势下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高层座谈会”,会上,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郭作玉、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陈伟司长、商务部信息化司冯春处长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全面解读了新形势下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前景。
关于农业、农村的问题,农业部自然最有发言权,而有关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农村搞好信息化建设,农业部信息中心的意见无疑是很重要的。在本次座谈会上,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郭作玉向大家介绍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表示:
第一,农业、农村非常需要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主要领域之一。这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是致关重要的。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资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其开发、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就是信息服务的过程。我认为,当前深化对农村信息服务的认识,发展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事业,有利于填平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目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出现
了加快推进的趋势。
从2004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连续4年了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每个一号文件都谈到了农业、农村信息化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今年的一号文件在第一段又讲到“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提高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的水平”,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信息化提高到“三化”的高度,并写进文件之中,这也是党中央第一次用一整段条文部署农业信息化工作。文件强调了七个方面。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以及由此展开的波澜壮阔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农业信息服务事业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另外,为农村服务的主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主要是农口部门,现在非农部门介入的多了。中央、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事业,在宣传舆论上、工作指导上首先提供了很多信息。很多企业,电信、IT企业、民营企业都加大了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看好新农村建设的商机,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纷纷进入农业信息化领域,成为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掀起了一个为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高潮。
在这个时候大家应该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政府做什么?政府要搞好规划、信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部门除了代表政府搞好公益性信息服务,开展农业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同时要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大家一起来做。
第三,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进入
新阶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包括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市场竞争力,农民的收入等,现在开始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即不仅要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农民的素质问题,即培养新型农民及和谐发展问题。所以,它在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之后,今天顺理成章地迈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
在这个新阶段,我们看到农业、农村信息化,既有政府的积极性,也有社会的积极性或者市场的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中市场的积极性是很可贵的。很多电信企业、IT企业、民营企业纷纷进入农业信息化领域,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说明信息化已经有内在的动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正在产生。搞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是有风险的,这些企业敢于进入这个领域,证明这个领域有利可图,因而会引进大量的社会力量进入,这样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就出现了一种竞争态势,就像其他工业品市场一样,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市场最具发展潜力,表现出最大的市场价值,由此使信息化出现了多元化、社会化、网络化三化的特征。
长久以来,国家对有关农业、农村的所有问题都很重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大,怎样搞好农村信息化,如何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惠和好处成了国家解决农村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赵小凡司长从政策背景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央对农村信息化问题的大政方针。
据赵司长介绍,在中央的很多信息化文件中都将农业信息化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比如在《2006-2022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中对农业信息化都有专门的布置和安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中的十二个工程就有农业信息化工程,有项目、有配套的资金。国信办2005年第四季度召开的“全国信息化推进大会”的主题就定位在农业信息化。国信办对农业信息化已经做了几年的工作,从2006年初开始,国信办联合农业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二十几个部委,共同制定《关于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轮征求有关部委、地方、重点企业、专家的意见,下一步是在国信办的主任办公会议上进行第二次讨论,通过之后报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论证,提交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在今年第三季度。
从去年开始,国信办开始县域信息化的试点工作。县域信息化不仅包括农业,也包括城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与农业信息化相关。47个副省级单位都选送推荐了试点单位和区域,目前已经审批了四批。各个省的积极性很高,在选送国家试点的同时,在自己的省内也开始试点,甚至成片地搞试点,根据这种情况国信办在一些省开展了以省为单位的试点。为了推动这一工作,去年国信办编辑了《县域信息化的试点工作指南》(第一稿),现在第二稿已经修订完,第三季度就可以向社会。
2004年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即大家熟悉的34号文件。当时是有密级的,今年3月31日经中办批准这个文件已经解密。我们正在筹划一个更高层次更务实的推广工作,请中国信息协会和国家信息中心帮我们做这件事。34号文件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三种机制:政府机制、公益性机制、市场机制。关于三农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公益性机制,是七个公益性机制重点之一,并放在第一位。两年来,国信办联合有关部委开展了很多有关农业信息化的工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工作也在向农业信息化倾斜。
信息产业部作为中国信息行业的主管部门,对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理所当然地要负一定的责任,无论是通信技术支持还是网络设施建设,也无论是终端设备研发还是信息内容的采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陈伟司长借座谈会的机会,把信产部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所开展的工作作了介绍。
信息产业部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部党组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产业部做什么?各司局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汇总后在2006年形成了信息产业支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去年信息产业部连续下发了有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文件,其中提到了要开展五项工程:
1.农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
工程中包括村村通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求宽带的应用,现在看来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去年年底的抽样调查显示,行政村通电话已经达到98.9%,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电话已经达到90%以上。
2.信息技术惠农工程。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于三农。
3.邮政惠农工程。一个是借助邮政储蓄网在农村布点,开展邮政储蓄返还贷款业务,支持农村信息化;另一个是把传送邮件和信件改为现代物流,邮政公司面向三农进行物资配送服务工作。
4.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工程。
5.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
上述五项工程构成了信息产业支持推进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着力点。
其中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工程从全国试点开始做起,目的是直接针对农村信息化所面临的三大瓶颈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进村入户问题,即“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的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开发商、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全都整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个是信息内容问题。农业的信息化绝不是把电脑给了农民,宽带铺设到村,农民就能脱贫至富,一定要有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内容,否则中国的农业信息化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信息内容产业的作用就是向农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内容。
第三个是市场机制的问题。虽然IT企业、涉农企业参与到发展农业信息化中来,但他们并不是慈善机构。这些企业需要市场机制的可持续发展,要得到回报,才能取之于农民,服务于农民。
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开展信息大篷车下乡活动,活动已经得到IT企业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共赞助了35辆信息大篷车。每辆大篷车搭载了15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开到村头,就是一个信息化的宣传车、体验车、展示车,更是信息化的培训车,让农民上车亲身去体验。我们已经在河南、成都进行试点,现在全国已经有16个省、26个地市成为我们的首批试点区域,35辆信息大篷车将在这些地区发挥重要作用,让农民亲身体会什么是PC,什么是因特网,它们怎样与农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现在来看,试点的效果非常好。
推进农业信息化既要政府的积极性,更要市场的积极性。我们的试点就想在这里充分发挥作用。呼吁信息产业的企业按照中央的部署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务求实效上狠下工夫,使农村信息化真正能惠及三农。
在会上,赵小凡司长曾表示,“两年来,国信办联合有关部委开展了很多农业信息化工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工作也在向农业信息化倾斜。”电子政务把农村信息化问题放在很突出的位置,这是这几年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电子商务如何向农村倾斜呢?来自商务部信息化司的冯春处长作了详细解释。
冯处长表示,与其他部委相比,商务部在推进农村信息化上还是个新兵,但商务部党组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从2006年部党组就开始布置了“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三大工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与我们开展的农村商务流通紧密结合,使农民通过信息致富。有人也称其为“幸福工程”。在探索和实施幸福工程的实践中,我们做了三件事,即我们建立了“一网一报一站”。一网是建立《新农村商网》。从去年开始通过商务部政府网站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供求信息、网上咨询、网上对接等服务,虽然我们没有作任何宣传,但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日点击率上升到130万次。一报是创办《新农村商报》。向全国62万个行政村免费发放,弥补有些地方上网的不足,扩大商务信息服务的受益面。一站是建设《农村基层商务信息服务站》。收集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开展咨询培训等服务,是一个公益性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机构。《新农村商网》建立后得到各个部委的大力支持,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农业部、交通部等都成为《新农村商网》的支持单位。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网站,它是公益性的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网站,因此,我们设计了公益性的《新农村商网》,包括“信息平台”、“咨询互动平台”、“购销对接平台”。在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有人说21世纪中国农民得到一个礼物,就是互联网,但是,这个大礼物农民没有切切实实地用上。如何让农民用上?说一桥飞架南北,通过互联网怎么把物流通串起来?我们在《新农村商网》上低成本地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涉农企业搭建一个商务沟通的平台。这里我们学习了农业部一些很好的做法,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任重道远、困难多多,要一步一步地走;由于紧扣农民的需求,特别是流通的需求,很受农民的欢迎,局面正在打开。
下一篇:口头新闻传播的局限性(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