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会总结(6篇)
时间:2024-11-26
时间:2024-11-26
关键词:田径锦标赛;柏林;中国田径
中图分类号:G811.2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12-06文献标志码:A
“田径是运动之母,得田径者得天下”。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经过为期9天的激烈角逐,于2009年8月23日在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落下帷幕,美国队以10金6银6铜总分231分继续在奖牌榜和积分榜高居榜首,中国队则以1金1银2铜团体总分50分在奖牌榜排名第13位,积分榜排名第10位。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当今世界田径运动最高水平现状的综合体现,从中我们可以展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成绩进行剖析,从而了解当今世界田坛新格局,找出我国田径运动水平同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的差距,为中国田径队在伦敦奥运会上打翻身仗提供一定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各单项比赛前8名成绩。
1.2研究方法
1.2.1录像观察法
对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现场直播进行观察分析,并从录像中找出中国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细节及存在的问题。
1.2.2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中文期刊网、体育期刊、柏林世锦赛官方网站、新浪网等,收集了有关世界田径比赛的相关资料,并阅读了《中国体育报》《田径》等报刊并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
1.2.3数理统计法
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各单项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运用数理统计对中国及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奖牌数目和名次等作出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国际田坛竞争格局特征
2.1.1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比赛奖牌及名次的分布特征
表1是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榜,共有37个国家获得奖牌,占全部参赛国家和地区(215个)的17.2%(上届22.7%)。其中:19个国家获得金牌,占8.8%(上届10.8%),25个国家获得银牌,占11.6%(上届12.8%),22个国家获得铜牌,占10.2%(上届11.8%);共有62个国家进入单项前8名,占28.8%(上届32.5%)。与2007年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相比,获得金牌的国家和地区相差不大,但在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奖牌的国家减少了9个。这说明奖牌的走向趋于从“多元化”向“集中化”态势回归。表1中奖牌榜前8名的国家从141枚奖牌中夺走了90枚,占63.8%,美国田径实力依然雄厚,夺走了22枚奖牌。同时,继北京奥运会田径赛场上刮起“加勒比海旋风”后,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延续了这股“旋风”,牙买加和俄罗斯共卷走26枚奖牌。这种现象说明田径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在世界大赛中夺冠的难度在增加[1]。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在37个获得奖牌的国家中,仅有12个国家是女子获得奖牌多于男子获得奖牌的,占32.4%,说明目前在世界田径赛场上,男子运动员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女子。出现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各国更加重视男子项目的发展,因为男子水平更高,更具有观赏性;其次,在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女子项目少于男子项目,男子设立24个项目,女子设立23个项目。
表2示出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单项前8名的国家,美国以231分领先第2名俄罗斯77分雄踞榜首,美国队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2],可见,在一定时期内,美国田坛霸主地位仍无人可以撼动。获得奖牌的国家有37个,而获得单项前8名的国家有62个,积分榜前12名的国家获得单项前8名占64.8%,表明目前世界田径格局极不平衡。
2.1.2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田径运动各亚类奖牌分布特征
根据田麦久教授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方法,田径是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包括速度性、快速力量性、耐力性3个亚类[3]。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作者将全能项目划归综合性项群。
表3示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奖牌分布情况,北美加勒比海地区获得该项群48枚奖牌中的36枚,占75%,说明北美加勒比海地区速度性项目竞技实力强大,且无可撼动。如果美国队连续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奖牌和团体总分第一没有什么令人惊喜的话,那么牙买加飙升至第2位,并蚕食了美国队在短跨项目上的霸主地位,则爆出冷门。牙买加在该项群中获得13枚奖牌(7枚金牌),占27.1%,美国获得12枚奖牌(6枚金牌),占25%,牙买加队的博尔特一人就获得100m、200m、4×100m接力3枚金牌,并再次打破自己100m、200m的2项世界纪录。
表4示出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不难看出欧洲在这一项群占据绝对优势。在48枚奖牌中,欧洲国家获得了32枚,占66.7%,其中波兰运动员沃洛达克兹克以77.96m的成绩打破女子链球世界纪录。在柏林德国人关注的不是“百米飞人大战”,而是铁饼的比赛。欧洲人更多的是关注投掷比赛,从历届世界田径大赛中看,欧洲是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群的传统优势区域。表5表明,全能项目一直是欧美人的天下,其他洲的国家无法触及。
在耐力性项群竞走项目上,俄罗斯依然是这个项目上的霸主,在这个项目上的9枚奖牌由俄罗斯获得3枚奖牌(3枚金牌),占33.3%。由于中国队吸取大阪世锦赛和北京奥运会的全面失利的经验教训,使得中国竞走队在本届比赛中也占得一席之地。
纵观田径运动各亚类项群,可以看出亚洲、大洋洲及南美洲依然为世界田坛弱旅,亚洲共获得12枚奖牌,其中巴林、卡塔尔获得奖牌是凭借他们的“海外兵团”取得的。大洋洲获得5枚奖牌,而南美洲在本届田径锦标赛中奖牌颗粒无收。目前,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在一定时期内还无法对北美加勒比海地区、欧洲,以及非洲进行冲击,只有不断卧薪尝胆才能赶上它们[5]。
2.2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我国田径的表现特征
2.2.1我国田径女子项目表现特征
在本届田径锦标赛上,我国共派出32名运动员参加了15个项目的竞争,获得1金1银2铜,1个第4、6、7、8名,3个第5名,团体总分51分,总分排名第10位,奖牌榜排名第13位[5]。
表7示出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的成绩,白雪出人意料地获得女子马拉松金牌,这也是中国田径队在本届比赛上的亮点。同时周春秀、朱晓琳分别获得第4、第5名,孙伟伟也获得第13名。这表明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水平已经形成集团优势,具备在世界大赛中竞争的能力。女子铅球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黄志红曾在世界田径锦标赛连续2届获得冠军,在第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黄志红、隋新梅、张榴红又分别获得第2、5、6名,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李玲、李梅菊、巩立姣又分别获得第4、6、7名。在本届比赛中,巩立姣获得铜牌,李梅菊获得第7名,刘湘容获得第10名[6]。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已经得到全面的提升。女子20km竞走也是我国传统强项,悉尼奥运会后我国女子竞走一直沉沦,在本届世锦赛中刘虹获得铜牌,使中国女子竞走重新燃起了希望。在链球项目上北京奥运会铜牌获得者张文秀投掷出72.57m获得第5名,说明中国女子链球已经具备在世界大赛中竞争的实力,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竞争人员较少。在三级跳远项目上,谢荔梅在资格赛中跳出14.62m,列资格赛首位强势进入决赛,但在决赛中仅跳出16.16m成绩排名降至第9位。在铁饼项目上我国选手宋爱民以62.42m获得第5名,马雪君在资格赛中投掷出了63.38m的好成绩列资格赛首位,可惜的是在决赛中发挥失常,仅投掷出58.53m列第11位。在10000m跑比赛中,张莹莹仅列第18名,表明我国女子中长跑一直处于彻底沉寂状态,没能在本届世锦赛上获得突破。在撑杆跳高项目上,我国派出了高淑英和李玲2名选手参赛,但却都止步于资格赛,没能进入最后的决赛中。
2.2.2我国田径男子项目表现特征
表8示出我国男子运动员在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的成绩。短跨项目一直是欧美人的天下,尽管刘翔因伤未能参加此次世界田径锦标赛,但刘翔还是带动了我国在男子短跨项目的崛起。我国派出了史冬鹏、纪伟、尹靖3人参加110m栏的比赛,尹靖赛前因伤退出比赛,史冬鹏以0.01s之差止步于半决赛,纪伟在决赛中获得第8名。在男子20km竞走项目上,小将王皓勇夺亚军,这是我国男子运动员在本届世锦赛的亮点,王皓取得的成绩说明了我国竞走运动水平正在与其他国家缩小差距。在跳远项目上,李金哲跳出8.01m止步于资格赛中,而在三级跳远比赛中,李延熙跳出17.23m,获得第6名。
我国在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获得的成绩是最近8届最好的;但总体看来我国田径运动水平与世界高水平差距依然明显,我国运动员心态调整能力不强、连续比赛能力不足,“阴盛阳衰”现象没能改观,女子运动员依然支撑着中国田径。
2.3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田径存在的问题
2.3.1运动水平不高
我国教练员大都是老运动员退役下从事教练工作,他们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在训练方法上仍沿袭旧的训练模式,靠自己经验训练队员,他们对项目训练规律认识不清,缺乏创造能力。我国跨栏项目,以及曾经的跳高之所以能在国际大赛摘金夺银,是与孙海平、黄健、胡鸿飞等这样能够抓住项目训练本质规律,又具有创新能力的教练分不开的。在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3项世界纪录、6项赛会纪录被打破,16项创2009年度最好成绩,4项洲纪录和48项国家地区纪录被打破,却没有一项纪录有中国运动员的名字,中国田径运动水平与世界田径运动水平差距正在加大。国家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认为,中国田径相当一些项目目前与世界高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要努力缩短差距,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7]。
2.3.2我国运动员心态调整能力差,连续作战能力不足
心理素质差一直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前进的最大障碍,我国运动员往往在国内比赛中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但一到世界大赛发挥总是有失水准。男子三级跳远李延熙在本届比赛中只跳出17.23m的水平,但在随后10月份全运会上跳出17.59m的好成绩。在女子铁饼和链球项目比赛中,宋爱民和张文秀分别挺进决赛;但由于心态调整不好,过多考虑成绩而造成高度紧张、动作难以放开等后患,最终与奖牌无缘。谢荔梅在女子三级跳远资格赛中以14.62m第1名强势晋级决赛,但在随后的决赛中却因体能不足发挥失常,只跳出14.16m名列第9位。总的看来,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比赛发挥率低,中国田径若要在世界田坛争取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首先,要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成绩,增强竞争能力;其次,就是要增强在比赛中稳定发挥水平的能力[8]。
2.3.3内部结构不平衡,“阴盛阳衰”现象再次重演
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我国男运动员仅12人,占37.5%,女运动员20人,占62.5%,男子仅王皓一人获得奖牌,在进入单项前8名的1
1名中国运动员中,只有王皓、李延熙和纪伟3人。长期在世界大赛中表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对我国男子项目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这种不均衡状态,严重制约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发展。要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田径大国,仅依赖女子项目的支撑是不够的。
3中国田径伦敦奥运对策
3.1选准突破口,确定冲金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人,走“精兵”之路
从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及历届世界田径大赛中,不难看出重点是发展我国女子项目,主要有马拉松、竞走、铅球、铁饼、链球、三级跳远。同时也应该逐步挖掘有潜力的男子项目,如110m跨栏、竞走、三级跳远、跳远,以及十项全能,争取改变我国田径多年来“阴盛阳衰”的现象[9]。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我国年青选手表现较出色,可以把王皓、白雪、巩立姣等年青运动员列为重点选手进行培养,打造成我国尖刀选手,力争在重点项目上有所突破,走“精兵”之路是我国田径项目在伦敦奥运会上突破的必由之路。
3.2创建全国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田径运动发展的基础环节,坚实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是保证我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10]。目前,我国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缺乏高水平的科学训练基地、后备人才缺乏,因此,组建高水平训练基地和后备人才基地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已在青岛、南宁等地陆续建设了6个项群、94个田径专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项目涵盖了男女短跑,男子跨栏,男女跳高、跳远、三级跳,女子撑竿跳,女子投掷等多个项群30个小项。力争使我国在2个周期之内重构一、二、三线队伍,为田径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人才梯队,为伦敦奥运会备战提供人才资源。
3.3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复合型教练团队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了解和学习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重点项目成立内教组和外教组,形成以外促内、内外竞争、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格局。在高水平训练基地和后备人才基地每年定期举办训练营,促进交流,加强培训,检查训练效果,提升训练水平,使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学习到先进的训练理念与技术。同时以国际交流和对抗为推动,使我国田径训练理念和方法国际前沿化,提高我国田径项目的国家竞争力。国家队应以国际赛事为主,给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青运动员多提供出国参赛机会,提高我国运动员国际比赛的实战能力。孙海平教练在指导刘翔的训练与比赛时,正是通过连续比赛加大了训练强度,提高了专项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使得刘翔从心理承受能力到比赛经验,再到连续比赛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与提高。
培养一批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建立一支多学科、多层次复合型教练团队。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员,可以带出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同时也可以促进整个项目振兴。这已经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我们可以借鉴女子铅球、男子跨栏等项目已取得成功的教练员的经验。现代运动训练是一个需要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体育情报收集等多学科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才能完成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指导专项训练工作过程中,建立以专项主教练为主导的复合型教练团队,从多学科角度研究项目规律,完善训练计划,使专项教练由个体指导转化为一个多学科支持的教练团队,最大程度地保证训练实践的经济性和科学性[10]。
3.4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组建以重点省市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司局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以重点省市田径中心和训练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以训练、科研、医务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公关小组,集全国的意志、智慧和资源,强化队伍管理与保障工作。
将田径各小项分担给各重点省市,让他们担负起队伍管理和训练工作的责任。在青海多巴、上海莘庄、山东青岛、云南呈贡、北京体育大学等全国各地几十家单位和训练基地进行多次不同规模的集训,为国家田径队建立课题组,让课题组工作人员下队进行系统的跟踪科研服务,同时让相关专家参加一些有关专题的研究工作。对一些重点运动员配备专门的科研、医疗、后勤保障等工作人员,建立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复合型团队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对田径项目整体水平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坚强的后盾,也是伦敦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有力保障。
3.5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反对兴奋剂
兴奋剂是中国田径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在巨大利益诱惑下,部分运动员、教练员铤而走险;因此,必须加大反兴奋剂力度,坚决执行“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制订和出台反兴奋剂严厉的措施,从根本上铲除兴奋剂的滥用,保证比赛公平、公正,以及保护运动员自身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兴奋剂检查的针对性、时效性;其次,要多种检测手段并用;最后,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要严惩运动员,还要严惩主管教练,利用各种信息媒介对处罚决定进行曝光[11]。当然,我们在坚决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同时也不能不承认一些化学性恢复手段的存在,因此,我们要加大化学性恢复方法的研究力度,与生物化学、医学、营养等学科的专家联合攻关,积极挖掘中医药学的优势[12]。
3.6坚持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原则
田径项目是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大运动量训练是田径运动实力的基础。当然,大运动量训练并不是盲目的大运动量训练,而是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应符合科学规律,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加强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13]。无论是过去的黄健教练对郑凤荣、倪志钦采用的大运动量训练方法,还是当今孙海平教练对刘翔采用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高质量的训练方法安排,都是通过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方法所取得的骄人成绩。2006年国家竞走队对训练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完善自己的技术特点到抓住训练负荷的核心,从专项素质体能提高到加强一般体能训练,全方位地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运动员实力迅速提高。多哈亚运会上,韩玉成和刘虹分获男女20km竞走金牌,令竞走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士气大振。罗超毅在他的“训练创新研究”讲稿中,提出大强度、高质量训练的依据。他多次在教练员业务学习会上讲述这个观点,鼓励大家摒弃片面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观点,逐步适应大强度、高质量的训练。冯树勇在“科学认识和理解‘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全力以赴抓好北京奥运会备战工作”讲稿中强调:突出实战是贯彻执行“三从一大”的核心,进行大负荷训练是贯彻执行“三从一大”的根本,从难、从严是贯彻执行“三从一大”的保证[14];因此,今后我们的训练工作突破也在于此。
4结论
1)美国依然保持领先,但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在短距离项目上牙买加凭借博尔特的出色表现与美国相抗衡。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田径运动整体实力雄厚,但欧洲选手在本届比赛中取得金牌的份额有所下降。非洲继续保持中长跑的优势。
2)奖牌“多元化”分布态势正在向“集中化”态势回归。
3)中国田径创造近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最佳成绩;但中国田径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大,要想在伦敦实现打翻身仗,必须大幅度提高田径实力和水平。
4)备战伦敦奥运会需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走“精兵”之路,培养高水平教练队伍,建立复合型教练团队,进一步加强“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5)科学理解和全方位地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着实提高训练效益。
参考文献:
[1]唐新江,刘占波,孙珊珊,等.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比赛评述[J].网络财富,2009(11):134.
[2]王鹏,吴碧红.柏林世锦赛各国田径整体竞技实力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2):63.
[3]高鸿辉.我国全运会田径竞技实力各等级区域构成的动态演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1):87.
[4]张军波.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7):62.
[5]鲁国斌,刘金凤.从柏林田径世锦赛田坛格局裂变看中国田径的突破方向[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3):98.
[6]张鹏.从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看中国田径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1):583.
[7]冯树勇.成绩基本满意,仍有不足尚需大赛历练[EB/OL].[2010-05-30].http:///a/20090824/000041.htm.
[8]吴劲松,刘永东.雅典奥运会世界田坛的竞争格局与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透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9(5):89-93.
[9]郭素艳,时金钟.从奥运会看我国田径运动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58.
[10]詹建国,张雨.第29届奥运会世界田坛竞争格局变化特征分析:探讨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02.
[11]李春雷,李绍芬.从世界三大田径赛事和全运会田径比赛看我国田径实力及今后努力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91.
[12]陈丽波,樊恒学,宋惠娟.中国田径运动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98.
[13]体育报评论员.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N].中国体育报,1964-06-11(A1).
关键词:田径运动高校现状
前言
田径运动是用于健身与竞技的运动项目,它以特有的发展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优势,历年来都是各高校教学的主要课程。但是近年来随着“自由选课制”的兴起,及“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潮的提倡和一些新兴项目的推行,使田径教学走入了困境,让高校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受到阻碍。本文分析了高校田径运动的开展现状,根据这些现状剖析出高校田径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1高校田径教学现状
田径运动是一项在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运动形式,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一系列身体素质。[1]但是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体育自由选课制的实施,以及“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理念的提倡,特别是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使得田径运动在高校中受到冷落。[2]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田径教学都是以竞技体育中田径各单项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基本技术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以运动成绩的优劣为体育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因此,过分强调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而对田径运动的健身性和娱乐性不够重视,这样就会出现田径教学与当前社会所提倡的“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相背离现象。
目前,田径教材在体育教学中占的比例还是相当重的,当前的体育基础课程改革也仍然将田径作为必修内容,但是在学生中并不受欢迎。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中学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在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竞技项目为主,过分强调了竞技性成分,而忽视了田径运动的娱乐性与健身性,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也是效仿体育院校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致使学生望而生却,难以掌握技术,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导致田径运动受到冷遇。
2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脱离学生实际
田径运动具有双重性,即健身性和竞技性,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导致田径竞技运动和健身运动严重失衡,并呈现向竞技方向“一边倒”的格局。在高校田径教学中也把“田径竞技”当作了田径运动的全部,把许多难度高、技术复杂的竞技项目原汁原味地移植到了高校田径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也是专业院校所惯用的教学手段,把田径学习的重点放在“三基”上,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只注重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达标,而忽视对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
2.2缺乏发挥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高校田径教学都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与规律进行;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很严重,很多内容是小学和中学体育课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其次,高校田径的教学内容主要选用竞技运动的田径项目,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高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大负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果导致田径课的强度过大,使普通的学生在短期内见不到学习效果,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2.3田径教学内容陈旧、单一、重复
小学到大学,田径项目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都没有改变,总是被重复使用,田径技术的变化很小,单一的动作比较多,训练大,相对的枯燥无味,缺乏游戏性、多变性、新颖性和娱乐性。田径项目受自身特点的影响,大多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必须重复练习,体力消耗大,容易产生疲劳。如长跑运动,在跑的过程会产生“极点”,让学生感到很痛苦,目前很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害怕出现“极点”现象,在跑完长跑后往往会伴有呕心、想吐、头晕等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害怕上田径课。而跳高、撑杆跳高、铁饼等运动项目,不但技术难度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实际生活中也很少以这些项目作为健身项目。
2.4缺乏对田径运动的内涵的理解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作用、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不够,不愿意忍受枯燥乏味的田径活动,学生没有意识到田径运动的学习对提高其他运动项目的益处,更没有意识到田径运动的健身意义。不了解田径运动历史,不懂得去欣赏田径比赛,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他门对田径不感兴趣的原因。此外大学生所表现的那种堕落行为也是符合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大气候的,学生更加愿意去参加那些时尚、新颖的体育运动项目。
2.5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定量化,学生难以达标。传统高校田径教学的评价考核主要是以运动成绩、达标率和及格率作为标准,反映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只是单纯通过一些直接测量的数据如时间、高度、远度等指标来进行。这样使得定量指标过多,成绩过于片面,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由于成绩的提高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身体素质影响较大,所以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成绩,从而使得大学生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而失去兴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田径教学,由于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内容陈旧、单一、重复,以及缺乏对田径内涵的正确认识,导致田径运动教学“一边倒”现象,竞技化倾向比较严重,高校的田径教学一直停留在技术规范和成绩达标上,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终身运动意识以及健身能力的培养,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相背离。另外现在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告诉我们,必须针对高校田径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对高校田径运动教学进行改革,使之与现所提倡的“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相符合。因此,改变田径以往的教学模式,顺应时展的要求与需要,使田径运动得以顺利发展不再受学生的冷视,重拾学生的喜爱与青睐。
3.2建议
3.2.1学校应切实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把田径项目的竞技性与健身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以健身为目的的田径教学模式。
3.2.2在教学过程中练习方法可以多样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锻炼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从健身角度出发,将娱乐与健身相结合,内容要灵活、多样、实效,把学习项目编排成游戏和比赛的形式,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3.2.4提高学生对田径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热教育,提该他们对田径重要性的认识。
3.2.5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要根据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和个体目标的达成度建立过程性评价。考核内容不再是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技术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而应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秀丽,等.田径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必要性[J].体育学院学报,2004(1):114-117.
[2]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9-41.
[3]苗广明.普通高校田径选现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韶关大学学报,1994,15(2):126-131.
[4]朱江天.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45-50.
[5]王纬,张丽彦.对高校院校田径运动走向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21-822,829.
关键词:黑龙江;普通高校;田径运动队;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101-04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优秀运动员很多是在大学中培养成长起来的。因为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高文化层次的运动员来掌握和运用,大学生处、于竞技体育开始出现高水平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在大学中培养运动员是符合运动训练学、人才学、教育学等客观规律的。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之母,也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龙头项目。因此,对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它项目的发展。
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体制将面临改革,高校体育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将何去何从是应该思考的问题,此课题以田径项目为突破口,希望能为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6年教育部批准可以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主要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的黑龙江省11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阅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管理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等方面文献资料70多篇,并查阅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文件等。
1.2.2问卷调查法以黑龙江省拥有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11所高校(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的田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教练员41名(回收有效问卷39份),运动员128名(回收有效问卷119)。
1.2.3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SPSSl0.0统计钦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来源的调查分析
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来源主要有3种:一是吸收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二是青少年体校队员。这些运动员由于在竞技能力上不足,不能进入一线队伍继续从事体育运动,因而是高校招收运动员的主要生源;三是来自普通中学的体育尖子生。根据调查结果得知: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有63.9%来自中学生运动员,18.5%来自青少年体校,17.6%来自专业队退役运动员。
2.2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运动等级情况调查
运动等级是衡量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一个高校运动员运动等级越高越能说明这个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越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看,我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大部分是—级(35人,占29.4%)和二级(83人,占69.7%),其中二级运动员多于一级运动员,健将级运动员很少(只有1人,占0.9%)。总体反映出高水平运动员偏少。
2.3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参加训练态度的调查
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对训练的认知较强,3项评价内容的得分均较高,普遍认为参加训练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认识到训练对比赛的重要作用,通过训练能增强自信心、自豪感等,对自己的参训情况比较满意。但情感因素中有“情感因素”项评价内容的得分不高,表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愉快情绪体验。意向因素中第1项评价内容的得分也不高,表明运动员在没有训练计划的约束下,缺乏自我训练的激情;其余2项评价内容的得分基本理想,表明大多数运动员能够自觉参加训练,不断战胜自我,提高运动成绩。总体来讲,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对待训练的态度比较积极,愿意参加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见表2)。
2.4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时间调查
训练时间是保证训练质量最基本的指标,训练时间可以反映出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系统性和重视程度。由于大学生运动员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提高运动技术和竞赛水平,为了两者兼顾,大学生运动员训练时间大致有两种安排方式:一种是半天学习,半天训练,训练时间基本上能得到保证;另一种是利用课余时间训练,虽然学习时间有了一定的保证,但训练受到很大影响,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就很难。通过此次调查,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具有业余性、阶段性和竞赛陛等特点,田径训练一般采用双周期安排的计划,每周训练4~6次,每次训练时间120min左右,而且训练一般安排在下午进行。黑龙江省大部分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每周基本上能够保持正常的训练量,每周训练次数、每次训练时间详见表3。
2.5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
被调查的41名高校田径队的教练员都是各高校的体育教师。从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高校田径教练员队伍呈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整体水平较高、专业运动训练经验不丰富的特征。大多数教练员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主,从事训练工作的年限也较短,从事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后,普遍暴露出训练经验不足,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业务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势必影响了由“教学型”向“训练型”教练的转变。
2.5.1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学历结构调查教练员的学历代表其曾经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这一指标基本能反映教练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练员教学、训练、科研能力的标志。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学历的高低对教练员的思想修养、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队伍当中,具有研究生硕士学历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23%;本科生具有学士学位的30人,占总人数的77%。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队伍中高学历(硕士以上)所占比例偏低,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但在对教练员访谈调查中发现,高校教练员进修深造的意识愿望较强。虽然学历的高低不能全面评价一个教练员水平的高低,但学历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训练、科研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也不利于国内、国家间教练员之间的交流。教练员学历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黑龙江省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
2.5.2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年龄结构调查年龄结构是指教练员群体各个年龄段人数比例关系,年龄不仅是一个人生理功能的标志,而且是知识经验积累和科学发现能力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资队伍的教学、训练、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兴衰。教练员年龄结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了教练员群体的创造力。通过对黑龙江省11所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39名教练员的调查发现: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的平均年龄为41岁,年龄最大的是52岁,年龄最小的是29岁。根据王刚对我国优势项目优秀教练员成才过程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我国优秀教练开始执教的平均年龄为27.8岁,达到个人顶峰的年龄为38岁左右。依据这一标准,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这一年龄段的教练员正处于年富力强的中年,思想活跃、知识积累丰富、科研能力较强,这种合理的年龄结构对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2.5.3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执教年限和专、兼职情况运动训练经验的积累是需要一个长期训练过程的,教练员只有经历了这个日积月累的实践过程,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训练和比赛的节奏,创造更多获胜的机会。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高校田径教练员已具有了一定的执教经历,执教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6-10年的占41%,执教11-20年的占41.1%(见表4)。
对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的兼职或专职情况调查的结果,令人不容乐观。77%的高校田径教练员是兼职的,仅23%的高校田径教练员是专职从事运动训练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到,我省高校教练员大多数都是兼职,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兼顾教学工作和训练工作,这就使得高校教练员不能全身心投入训练,这将严重影响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水平。
2.5.4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职称结构调查教练员的职称结构是指高级(教授)、副高级(副教授)、中级(讲师)、初级(助教)职称的比例,是衡量教练员群体素质的尺度之一,也是反映教练员队伍训练、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其总体能力及其成就的外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练员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程度。根据对黑龙江省高校教练员职称调查表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正高职称6人,占总人数15.4%;副高级职称15人,占总人数38.5%;中级职称15人,占总人数38.5%;初级职称3人,占总人数7.6%。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这些年富力强、正处于教学、训练、科研水平最佳时期的教练员对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健康持续的发展其着重要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黑龙江省11所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以二级运动员为主,占69.7%,—级运动员以上占30.3%;63.9%的运动员来自普通中学,18.5%的运动员来自青少年体校,17.6%的运动员来自专业队退役。
(2)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偏低,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23%,学士学历占77%。我省高校田径教练员主要是兼职,专职教练人数不多,执教年限平均为13年,大多数教练员缺少高水平运动经历。
(3)我省普通高校田径训练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一条龙”体系,高水平运动员生源来源不够合理。
3.2建议
(1)建议黑龙江省高校加强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管理,重点解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运动员生源问题、在运动员毕业就业问题上应坚持“以人为本”帮助高水平田径运动员选择合适的专业,并为运动员量身定做专业课学习方案,保证其学习质量。
(2)改革黑龙江省高校现有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制度和办法,放给高校更多的决策权,充分发挥高校教练员在运动员训练和管理上的主体地位。
(3)尽快在黑龙江省建立“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后备力量。借鉴我国篮球职业化成功的经验,探索我省田径市场职业化道路。
(4)重视高校田径教练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一是建立普通高校田径教练的专门机构;二是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养学习,不断充实和掌握先进的科学训练知识;三是实行教练员专职化、聘任化,引入竞争机制,充实高校教练员队伍。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丁玲娣.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体制模式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37-39.
[3]刘浩.我国足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
[4]苏斌,吕乙林.广东省高等院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8-121.
[5]王刚.我国优势项目优秀教练员成才过程的时间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27-29.
【关键词】大学体育;趣味田径;思考
长期以来,人们对竞技田径的研究比较多,却忽略了田径运动的最基本属性―健身属性。导致田径运动的畸形发展,许多国家的田径发展之路越来越窄,成了名符其实的精英运动。在我国虽然很多专家学者不遗余力撰文肯定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鼓动人们利用田径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是现实生活中除了走和跑外,却很少人选择田径运动作为健身的项目,很多调查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许多大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不愿意选择田径作为体育课的选项内容,无法开设田径课的高校非常普遍。一直以来被认为经济实用,最容易开展,最具健身价值的田径运动在高校受到空前的冷落,令人感到无奈。
上述情况,在我校同样存在。随着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推进,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定,来规范和推动体质测试的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如:将测试成绩与普通本科生的学位证挂钩等。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将如何及时跟进呢?通过讨论,我们引入了“趣味田径”。
1趣味田径的概念
国际田联根据田径运动的基本的走、跑、跳、投的运动形式,保存田径运动项目上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教学实际的经验总结,注入一些新的、更适合少年儿童的新类型的运动方式以及它所包含的教学理念和器械等内容统称为趣味田径。
在这里,国际田联给出的概念中,“趣味田径”的适用范围是“少年儿童”。那么在高校能否开展“趣味田径”呢?
2趣味田径的价值和特点
经研究发现,趣味田径运动具有健身、娱乐、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心理素质等价值,同时,还特显出趣味性、娱乐化、随意性、适应性、竞争性等特点。
2.1趣味田径的价值
2.1.1健身价值
趣味田径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身心活动过程,一个人经常参与趣味田径运动必然会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提高抗病毒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2.1.2娱乐价值。趣味田径运动简单易行,内容生动有趣,可以使参与者在运动中感受到轻松、愉快和紧张竞赛的心情。使他们乐在其中、寓炼于乐,从而培养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1.3培养团队精神价值。由于趣味田径运动有一定的规则,而规则不仅营造了活动过程有序的形式,也调节和约束参与者的行为。从而使活动过程得以公正、公平、安全、顺利地进行。因此,通过参与趣味田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社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遵守社会规范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水平,培养团队精神。
2.1.4提高心理素质价值。有些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忽略了实际困难。因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感,害怕失败,不敢竞争。趣味田径运动可以使参与者充分体验取胜或失败的滋味,在成功和失败的磨炼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不断提高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2趣味田径的特点
2.2.1趣味性特点。趣味性是趣味田径显著特点,由于趣味田径的参加者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情去参加活动,并将激昂、活跃的心里潜能和野性得到发挥,从而使自己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上,使自己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2.2.2娱乐性特点。娱乐性是趣味田径运动的本质属性,与竞技田径运动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竞技田径的参与者都是专业运动员,他们追求的是功利和奖金等物质待遇,训练和竞赛是生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趣味田径只是为了消遣、健身和娱乐,目的截然不同。
2.2.3随意性特点。趣味田径的随意性在于人们在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过程本身的兴趣,而不是活动的比赛结果。参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玩法,实现自娱自乐的目的,充分体现活动过程的随意性。
2.2.4适应性特点。趣味性田径的适应性与竞技田径存在着明显不同。竞技田径的动作具有标准的动作规范,有严格的规则,比赛场地和器材也有着严格的标准。而趣味田径的活动方法、动作路线、形式、规则等可以根据参加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易于组织和开展。
2.2.5竞争性特点。趣味田径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与竞技田径的竞争性不同。竞技田径是强者之间的竞争,只有专项技术水平高、战术使用合理的强者才能取得胜利。而趣味田径的竞争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获胜的机会往往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智力、技巧、同伴的配合水平、应变能力等。结果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偶然性很大,只要参赛者不放弃努力,敢于拼搏,就有获胜的希望。
3我校开设趣味田径课程的可行性
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足够的教学条件和设备,还有学生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3.1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的体育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师学历层次全,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快,具有钻研精神,为开设趣味田径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趣味田径运动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如何丰富和创编教学内容,使之符合田径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
3.2场地器材充足,教学条件完善
我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比较完善,完全可以满足开设趣味田径课程的需要。况且趣味田径内容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余地大,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高,活动场地的大小可依据教学内容、学生人数、教学条件而定。
3.3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和需求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在生长发育方面已初步完成,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是以竞技为主的田径课和单纯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单调枯燥,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而趣味田径内容生动有趣和富有针对性,可以起到寓锻炼于娱乐之中。此外,趣味田径形式多种多样,融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竞争性于一身,符合大学生的求变、求异、创新的心理特点,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4创编趣味田径的原则
趣味田径运动还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非常成熟的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材需要自己来创编。在创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4.1目的性原则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采用趣味田径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使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因此,在创编时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同时突出思想性和教育。
4.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趣味田径的一个突出特征。由于田径运动多为周期性运动,动作比较单调、枯燥、缺乏趣味。因此,在创编时一定要注意增添趣味性因素,力求做到新颖、有趣和刺激,使参与者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的乐趣上,并拥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有浪漫故事情节的内容,以提高趣味性与浪漫性。
4.3创新性原则
趣味田径的创编应结合大学生求异、求变的心理特点,使创编出来的趣味田径更寓于创新精神和吸引力。此外,还要及时把握和了解体育、文化、娱乐发展的最新动态,尽量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展现其时尚性。总之,创编出来的趣味田径必须要有创意、富有吸引力,才能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4.4易操作性
无论趣味田径的形式、内容,还是所用器材,都应使参与者易于操作,不能过于复杂,不要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应把技术难度控制在参与者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像竞技比赛项目那样“更快、更高、更强”。
4.5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运动负荷大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来考虑,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锻炼效果。负荷过小,对机能的刺激强度不够,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负荷过大,机体超载运转,不但不能增强体质,反而对身体有害,适得其反。所以,创编趣味田径时要认真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安排联系的密度和次数,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的发生。
4.6安全性原则
趣味田径也有竞争比较激烈的比赛,参与者在活动中往往精神高度集中,情绪激昂,较为兴奋。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略安全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因此,在创编趣味田径时一定要考虑到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创编难度较大的刺激性动作时,一定要严密活动的形式,尽量排除不利于安全的因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对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环节应提出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做好临场保护帮助工作,让学生练得开心,练得安全。
5结语
总而言之,我校在进行大学体育选项课的运动项目设置时,增加趣味田径运动课程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能够实现的。通过对田径运动趣味化,帮助大学生对自身素质进行提高,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彤.试论普通高校开设趣味田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5(07):111112
[2]刘燕,周相君,宋欣荣.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趣味田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1):7273
[3]吴昊.浅谈普通高校开设趣味田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252253
开学之初xx副局长就要求开运动会,并要求教务处将此次运动会写入教学行事历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各班重视,在10月初班主任工作例会上也开了一次“吹风会”。并在10月下旬,分管副校长苏政、主管领导肖荣主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不影响班干部正常学习的情况下,于中午时分召开了各班班长、体育委员会议。在会议上对各班在运动会中的方队、安全救护、啦啦队等都做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为了使开幕式的当天有良好的开端,早早地安排了主持人员和各班的入场式导语。为此次运动会胜利召开做好了良好的人才储备。
二、领导的重视,后勤的支持。
此次运动会开办之初,也遭到了一定的非议和阻力。因为本学期时间短,放假过多,教学压力大。xx副局长认为,运动会三天实则意义具大。一是召开运动会是贯彻上级总体要求。二是运动会具有整合思想的作用,使学生学习更有冲劲。三是我校本期活动较少,具有一定的丰富学生枯燥的课外生活。xx副局长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也多次强调了开好运动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亲自过问运动会筹备情况,也多次向后勤“打招呼”支持运动会等。后勤也积极响应xx副局长的要求,按时的整修了跑道、报废并购买了体育器具。并接合跑道的安全性及时地剪修了树枝。重修并填埋了沙坑,规划了跑道线。为了开幕式的全面运行,后勤也给予财力支持,租借花蓝、请有关人员安放烟火等。为此次运动会做好了良好的物质和财力准备。
三、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没有良好的组织和领导协调,再成功的运动会也会百密一疏。基于此我校及时健全组织,加强协调和领导。我校成立了以xx副局长为组委会主任,副校级领导为组委会副主任。各中层领导和各班班主任为委员的十运会组委会。教务处作为主管部门按照分工及时地成立了十运会工作机构。苏政副校长亲自任竞赛组组长,彭彦任秘宣组组长、胡华副校长任安全保卫组组长、王勇任后勤组组长、医务组由黄毅负责等,健全了各工作机构成员及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让各班在运动会场有条不紊,制定了竞赛规程。设定了比赛项目、参赛办法、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报名办法等。为运动会做好了良好的制度设计。
四、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工作人员的全面配合。
此次运动会圆满成功与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是分不开的。教务处抽出教务人员和部分老师全面充实裁判成员,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严格公正裁决,有的白天站了一天,忍着劳累晚上还得坚守晚自习的值班。负责公告的人员三天不停地播报,声音出现了疲劳甚至疼痛也坚守岗位,毫无退却之意。德育处和保卫科、安办成员,三天全天候值班负责学校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团委及时安排了志愿者,为跑道维持秩序,为部分场地提供辅助支持。裁判员在比赛中不仅公正裁决,而且还对运动员给予人性化的关注。当运动员因为一些损伤及时提供水、药等。各班主任更是尽心尽力。他们在班里安排了运动员接待、安全救护、啦啦队。当运动员比赛下来,我们经常看到本班班主任的身影,有人扶运动员,有人给运动员端荼送水……运动场成了一道亲密的爱心场。啦啦队更是乐不知疲,有的声音哑了,还在为本班呐喊,给学校描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研究现状
田径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是现代奥运会、亚运会的第一大项,是奥运会、亚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俗话说“得田径者得天下”。本文通过历届亚运会田径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数据调查,对亚运会田径项目优势转移现象进行调研,探讨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在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亚运会田径项目也存在着竞技优势转移的现象,本文根据前人的科研思路,按照前人的思路归纳、总结亚运会田径项目竞技优势转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16届亚运会田径项目,获得奖牌国家、金牌数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对1-16亚运会田径项目,应用文献调研法,查阅亚运会田径成绩与奖牌分布。
2.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理分析。划分亚洲体育竞技优势的格局,是对历届亚运会田径奖牌分布的数据为依据,根据奖牌获得国家和区域进行数理统计。数据统计划分为以区域为单位(如东亚国家、南亚国家等)。
三、研究结果
(一)亚洲田径竞技优势转移的阶段划分
1.日本独霸阶段(1951-1970)
第一届亚运会,是亚洲各国田径实力的首次大交锋,日本气势如虹,一举夺得33个项目中的20块金牌。1951年至1970年6届亚运会日本几乎独霸田坛,被誉为亚洲“田径王国”。处在第二集团的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颇具实力的国家虽有上佳的表现,但却无法与日本抗衡。第三集团的菲律宾、马来西亚、以色列,在第三、四、五届亚运会中只能与第二集团抗衡。1976年德黑兰亚运会前,亚运会田径赛场上一直被日本垄断,日本之所以能在历届亚运会都高居榜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一直牢牢控制着田径这几届亚运会参加国家的数目。在第一阶段田径比赛项目女子稀少,竞技水平整体不高,田径场地基础设施薄弱,加上政治动乱和经济困难,总体上水平较低,是亚运会的初级阶段。
2.日本和中国争霸阶段(1974-1986)
这几届一个重要特征是:亚洲土地面积最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1974年参加亚运会;中亚国家在苏联解体后开始加入到亚运会阵营,在亚洲田坛崭露头角,向日本的田坛霸主地位发起了冲击。1978年第8届亚运会上,中国以12枚金牌的优势超出日本2枚金牌,打破了亚运会日本田径霸主27年的记录。在随后的三届亚运会上,中国一直在田径项目上与日本分庭抗礼。同时第二集团印度、以色列、泰国、朝鲜等国家竞争激烈,金牌数目不分上下。1974年第7届德黑兰亚运会,东亚的中国、蒙古和朝鲜等,西亚的伊拉克、科威特和巴林等参与到亚运会的大家庭中。这个阶段亚运会的竞技水平、比赛项目、参赛国家都有所提升,田径项目尤其是女子田径项目、参与国家数量和运动员等显著增加,场地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是亚运会的发展阶段。
3.中国独霸阶段(1990-1998)
20世纪90年代,中国登上田坛霸主的地位,第11-13届中国田径分别获得29、22、15枚金牌,位于第二的日本分别是7、5、12枚金牌,已经无法和中国抗衡,亚洲众多国家已在田径赛场显示实力。西亚和中亚的田径水平有所提升。在竞走、跳跃、投掷、全能项目上中国队有较大优势。比赛项目愈加丰富,从中日印三家鼎立到中国一枝独秀。
4.中国领先,第二集团竞争激烈(2002-2010)
21世纪初,中国仍处在亚洲田坛的领先位置,但领先优势开始减弱,主要是西亚的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巴林等国家表现突出,成为了亚洲田坛的第二集团。亚洲田坛群英并起,成绩排列顺序变化和以往相比波动较大,获得金牌奖牌的国家数量增多。这几届亚运会除了在竞技水平、组织能力和场馆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外,此阶段可以看作亚运会全面深入的发展阶段。
(二)结论
现代亚运会从1951年到2010年,60年的发展史中,田径项目以获得奖牌的国家来看,竞技项目优势在逐渐转移,根据转移的情况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日本独霸阶段(1951-1970)。第一阶段特点,日本包揽了这个时间段52%金牌数量,这一阶段竞技水平整体不高,田径场地基础设施薄弱,加上政治动乱和经济困难,总体上水平较低,可以看作是亚运会的初级阶段。
2.日本和中国争霸阶段(1974-1986)第二阶段。亚运会的竞技水平、比赛项目、参赛国家都有所提高,田径项目尤其是女子田径项目、参与国家数量和运动员等显著提升,场地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这个阶段是亚运会的发展阶段。
3.中国独霸阶段(1990-1998)第三阶段。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成绩也迅速的崛起,竞技优势逐渐从日本向中国转移。同时,西亚和中亚国家田径成绩也逐步提高,比赛项目设置和奥运会相似,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也不断上升,这个阶段出现了明显的竞技优势转移。
4..中国领先,第二集团竞争激烈(2002-2010)第四阶段。虽然中国还在领先地位,但领先的比例已经小于第三阶段,竞技优势渐渐的向西亚国家转移。尤其是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这几个西亚国家迅速崛起,这个阶段亚洲田坛群英并起。成绩排列顺序变化和以往相比波动较大,获得金牌奖牌的国家数量增多。这几届亚运会除了在竞技水平、组织能力和场馆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外,此阶段可以看作亚运会全面深入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谢亚龙等.中国竞技优势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90年亚运会的成功首先是决策上的成功[J].体坛春秋.1994.3(20):29-34.
[3]王秀香.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项群分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12-414.
[4]范江怀,李吟.历届亚运会博览[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1990(5).
[5]师马.略评前六届亚运会[J].25-30.
上一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例(3篇)
下一篇:中专毕业生自我鉴定(整理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