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例(3篇)

时间:2024-11-30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单季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43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4-0107-01

景宁县单季稻常年种植面积4033hm2,对当地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是,单季稻生长期间病虫害多发,使得农药施用频繁且用量多,防治成本较高。为探讨单季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控,于2014年景宁县农业局植保站在单季稻大田开展了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全程示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示范设计与方法

示范区选择在景宁县登照乡四格村农户,属丘陵山区稻区。前作空闲。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号。试验示范共设3个处理:①试验示范区。面积0.4hm2,全程安排3次防治。②常规用药区。面积0.43hm2,由农户自主用药6次。③空白对照区。500.25m2,全程不用农药防治。稻种统一用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1kg种子用1.4kg药液浸种48h,清水洗净后催芽,4月17日播种,播种量60kg/hm2。各处理区管理措施相同。防治前后的病虫害考查按日常测报方法进行。大田施药统一采用3WF-16型汽油喷雾机,药液用量480kg/hm2。具体防治时间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病虫控制效果

2.1.1药剂拌种效果。秧苗移栽前期(5月25日)考查结果(表2)表明,与常规用药区相比,试验示范区茎基宽度增加1.2mm、秧苗单株分蘖增加0.2个、单株鲜重增加0.27g、秧苗高度增加0.92cm;在移栽前期防治1代稻杆潜蝇后10d考查,试验示范区稻杆潜蝇百丛虫量0.27头,防效99.32%,比常规用药区高5.35个百分点。不论秧苗素质,还是预防稻潜蝇效果,试验示范区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区和空白对照区。

2.1.2生长期喷药控虫效果。在拔节期(7月5日)防治后9d考查,试验示范区三(1)代稻纵卷叶螟卷叶率2.80%,防效92.19%,比常规用药区卷叶率降低2.54个百分点,防效提高7.1个百分点;破口期(8月16日)防治第3代二化螟后10d考查,试验示范区白穗率0.16%,仅为常规用药区的1/3,保苗效果达97.92%,比常规用药区高16.67个百分点;在破口期主治五(3)代褐飞虱后10d考查[同时兼治六(4)代褐稻虱],试验示范区褐飞虱百丛虫量60头,防效97.22%,比常规用药区高6.48个百分点。由表3可知,试验示范区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类杀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比常规用药区使用甲氨基阿维素苯甲酸盐(甲维盐),能够有效提高控虫效果。因试验示范区水稻合理混配(杀菌剂)兼治使主要病害均较轻,故在此不作比较。

2.2化学防治成本

试验示范区实际防治3次,病虫害平均防治成本1480.95元/hm2[其中药剂成本954元/hm2,工(油)费526.95元/hm2],农药制剂用量5010g/hm2,折100%纯量为1144.5g/hm2;常规用药区实际防治6次,病虫害平均防治成本2094.75元/hm2[其中药剂成本1546.95元/hm2,工(油)费547.8元/hm2],农药制剂用量32.7kg/hm2,折100%纯量为3034.5g/hm2。试验示范区在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的合理混配,比常规用药减少大田防治3次,节省防治成本613.8元/hm2,农药纯量下降62.28%,既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且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3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

经实割测产,依标准含水率(14.5%)折算单产,试验示范区平均产量7986kg/hm2,较常规用药(7288.5kg/hm2)增产697.5kg/hm2,空白对照区产量5515.5kg/hm2。按本地晚粳谷3.2元/kg计,增加产值2232元/hm2,加上节省防治成本613.8元/hm2,试验示范区合计增加效益2845.8元/hm2。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通过全程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实现了防治次数减少,成本下降;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污染减轻;控害效果提高,病虫害减轻;产量明显增加,总体效益提高[5-6]。

要实现农药减量和控害增效目标,应重点抓好病虫监测和预警预报,抓好关键环节和防治结合,选好目标农药和合理混配,用好“一喷多防”和“一药多用”的策略技术。

4参考文献

[1]董涛海,祝剑波,金亮,等.组合用药控制单季稻病虫危害及保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96-97.

[2]王瑞海.魏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措施及其成效[J].河北农业科学,2012(11):52-55.

[3]祝剑波.单季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5):35-37.

[4]刘初生,邱伟,秦琳,等.都昌县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的实践与成效[J].江西农业,2012(1):29-30.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水稻是霍邱县大宗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霍邱县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霍邱县单一季杂交中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称之为“菌脓”。菌脓干后如同鱼籽状,病菌带入大田,侵入秧苗,水稻在三叶期较为抗病。水稻分蘖以后,孕穗、抽穗时期,最容易感病与发病。二化螟在霍邱县每年发生2代,个别年份发生3代,但第3代出现时,杂交中稻已扬花灌浆,只能取食杂草。1代螟蛾高峰期5月13~17日,卵孵盛期5月18~23日,卵孵化高峰期5月底至6月3日。第2代螟蛾产卵始盛期为7月15~18日,卵孵化盛期7月20~23日,卵孵化高峰期7月25~28日。在卵孵化高峰前1~2d施药为最佳期。1代螟蛾产卵盛孵期正值水稻分蘖盛期。6月上中旬出现大片枯鞘与枯心死苗现象,此时施药效果不理想。因为1代幼虫已钻入茎秆内部危害,往往造成1代重,2代危害更重的趋势。各种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是秧田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有苗稻瘟、苗期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稻蓟马等;二是分蘖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等;三是拔节孕穗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等;四是抽穗至灌浆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有白叶枯病、稻曲病、三化螟3代、褐稻飞虱等,特别是沿

淮地区褐稻飞虱大发生与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

2综合防治各种病虫害

在水肥管理上,寸水活棵,湿润灌溉,适时烤田,严防深灌和串灌。移栽活棵后轻烤田,1个月后重烤田,则白叶枯病发病轻,一般病指为9.5。未烤田长期深入灌溉的田块则发病重,病指为20.85。同时,推广以基肥为主,增施土杂肥,多施磷钾肥,适施氮肥以达到肥足而无过多剩余,控制水稻过分旺长,压低病指。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放在首位,生物防治有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化防农药的抗性等特点。霍邱县稻田主要天敌种群有蜘蛛、扑食蝽、隐翅甲、瓢虫、草铃等,对二化螟、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打好总体化防战

3.1狠抓秧田防治

秧田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是治小田保大田措施之一,秧田面积小而集中,治1hm2秧田等于治大田15~20hm2,省工省药防效高。防治秧田白叶枯病和二化螟1代方法是:在秧苗3~4片真叶时,或在移栽前5~7d,5月下旬作为“送嫁药”,秧田用川化-018(叶青双、叶枯宁)2.25kg/hm2,加25%三环唑粉剂1.5kg/hm2加18%杀虫双3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稻蓟马等病虫害。

3.2化学除草与追施返青肥相结合

水稻移栽后返青时,应早施轻施返青肥,以促进有效分蘖。重点开展化学除草,可选用50%丁草胺乳油2250ml/hm2,或50%杀草丹乳油3000ml/hm2,或5.3%丁西颗粒剂7.5~9.0kg/hm2,任选1种除草剂与尿素225~300kg/hm2,混合均匀,成为药肥,撒施秧田,田间保持浅水层5~6d。

3.3孕穗圆秆期施药

水稻进入拔节圆秆期,田间病虫已累积到一定数量,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用药防治。进入7月中下旬,水稻抗性机制减弱,病虫混合发生,采用药剂混配,如杀虫双、叶枯宁、井冈霉素混用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和稻纵卷叶螟。施药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60%稻金丹900g/hm2+井

冈霉素2.385kg/hm2+25%叶枯宁2.25kg/hm2+20%大功臣300g/hm2,对水750kg,进行常规喷雾。施药期田间保持浅水层。

3.4破口抽穗扬花期施药

这是水稻病虫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用药剂防治格外重要。施药时间在8月上中旬,主防纹枯病、稻飞虱,兼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三化螟3代等。用有机磷“1605”1500ml/hm2+20%粉锈宁1.5kg/hm2+5%井冈霉素2.25kg/hm2+25%扑虱灵750g/hm2,以泼雾防治为主,亦可采用粗喷雾防治。

3.5乳熟期之前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092

前言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由于环境使然而使得水稻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而减产。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采取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仅水稻质量优良,而且还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水稻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就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气候环境特点而采取病虫害防御措施。比如,在水稻的稻种选择上,要以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为主,还要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如果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病虫害,就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具有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措施和治疗措施,但是要以非化学病虫害治疗措施为主,诸如农业治疗措施、物理治疗措施或者生物治疗措施等等,对水稻病虫害予以有效控制,之后采取治疗方法。如果非化学方法没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就要选择生物化学农药,要求农药为毒性低、残留物少,而且能够发挥较高的治疗病虫害的效果[1]。在对水稻采用物理化学农药的时候,要注重农药的使用要遵循安全间隔期,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以科技成分较高的施药器械为有限选择。

具体的施药过程中,要注意在3个时期施加药物效果是最好的,分别为水稻的播种期、水稻在移栽之前和水稻破口抽穗的初期。这3个阶段把好关,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病虫害给水稻所带来的危害;要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具有危害性的生物进入到稻田中。

在水稻种子的选择上,要选择抗病性较高且种植的年限相对较长的种子,对于容易感染病毒的种子,特别是容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种子要坚决淘汰。

在水稻播种之前,要对水稻做好消毒工作。使用配好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比例配置好之后,就进行拌种。当水稻进入到分蘖的末期,就要进行晒田,可以对病虫害起到预防的作用,由此而降低水稻生长的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

2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水稻的病害防治措施

黑龙江省由于全年气温偏低,水稻很容易患有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水稻的各个生长发育期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毒。由于这种病毒对水稻侵染的部位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瘟病,诸如苗瘟、穗颈瘟、叶稻瘟、粒瘟等等。通常在潮热的天气,这种稻瘟病毒就会开始蔓延,特别是在早晚雾气弥漫的时候,稻瘟病毒就会快速繁殖。

对稻瘟病采取非化学预防措施,就要选择抗病能力较高的稻种,根据稻株的形态对其抗病性进行判断。比如,稻株的叶片比较宽而且披垂度已经接近水平,就容易滋生稻瘟病菌。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就要强化水肥管理工作,包括所选用的肥料,肥料的使用量以及施肥的时间等等,特别是氮肥的使用要适量,不可以施肥过晚而导致水稻的植株生长速度过快而导致叶片披垂到趋近于水平,就会导致水稻的病毒抵抗力降低。磷肥和钾肥有助于提高植株组织的坚硬度,使得抗病性得以提升。

如果水稻已经感染了瘟病菌,就要采用药剂治疗措施。以叶稻瘟为例,可以在水稻的叶片上看到有病斑,就要选择一些见效快的进口药剂,诸如稻瘟灵、三环唑以及拿敌稳等等。当水稻生长到9个叶的时候,可以用药1次,当水稻生长到齐穗期的时候,再用药1次。施药的时候,可以使用飞机喷洒,也可以使用电动弥雾机喷洒药物。

2.2水稻的虫害防治措施

2.2.1潜叶蝇的防治

潜叶蝇的幼虫会在水稻的叶片内食叶肉,使得水稻叶片的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条斑,呈白色。如果叶片上潜叶蝇的幼虫比较多,就会导致水稻的叶片腐烂或者枯死。

在叶上已经有白点形成时候,就要喷洒浓度为73%潜克可湿性粉剂2600~3000倍液,也可以采用浓度为10%赛波凯乳油2500~3000倍液即可。

2.2.2负泥虫的防治

负泥虫会沿着水稻的叶脉食叶肉,使得叶片变成白色导致叶片腐烂,最终导致水稻晚熟而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用浓度为20%菊马乳油,平均每667m2水稻田可以喷洒50mL;使用浓度30%高效三唑磷,平均每667m2稻田喷洒100~150mL;使用浓度20%的速灭丁,每50kg兑水35~40mL喷雾。

3总结

实施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除了要做好防治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所使用的农药要严格按照技术规定配置和使用。一些喷洒的农药会在水稻上残留,残留量必须要限制在规定范围而不可以超标。因此,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中,要做到“以防为主,治为辅”,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