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6篇)
时间:2024-11-30
时间:2024-11-30
[关键词]大师构建有效课堂方法鲜活丰满吸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1-001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既是对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也是对艺术大师练功历程最好的概括。我们惊叹于艺术大师在台上的精彩表演时,常忽略了他们在台下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作为一名教师,何尝不是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表演?又何曾不是为了给学生展示一堂精彩的课而付出诸多的努力?那么,既然同为登台,教师更应像大师般要求自己,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
何谓大师?《辞海》解释:“‘大师’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景仰的学者或艺术家。大,显其宏博,世人难及;师,显其杰出,足可为世人师。”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大学者,不是因为有大楼的缘故,而是因为其中有大师的缘故。”可见,“大师”这样的一个称呼让人敬仰。试想,教师也作为“师”,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像大师般登台“演出”,那么课堂犹如舞台,每一堂课都将会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使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地方。
那么,教师要如何像大师般登台,展示精彩的课堂呢?
一、利用创意构建课堂,让课堂更鲜活
有的人会说,创意不就是广告人的事儿吗?那就错了,创意是不分行业的,每个境界都需要有创意,尤其是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教师,更应该是具有创意的第一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在群文阅读教学时,由于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与日常所教授的课题存在较大的区别,课堂讲授的容量也较大,但教学模式如出一辙,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就要给这节课寻找与众不同的创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课堂。于是,我大胆地从课外借用了一部已拍成电影的有趣的《导盲犬小Q》作为导入,一开始上课便播放其中剪好的精彩的电影片段,让开课颇具创意。由于学生对电影的导入非常感兴趣,所以一下子被精彩的情节吸引住了。同时,这样的导入让我在学生的心中铺垫了一个形象:这是一个时尚的教师。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较多,对他们来说,一个时尚感十足的教师能让他们心生敬佩,从而被这个教师引入到课堂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课堂才能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
创意,想发掘并不难,难就难在教师本身必须要与时代接轨,眼睛不只要看到教科书、教学用书,而应让时代的新名词、新事物融入课堂之中。如现代的教学一体机为创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将手机APP、手机与教学一体机连接,在教学时即时拍下学生阅读、书写等镜头,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有效。
只要用心,创意无处不在。有了创意,课堂上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发利用好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丰满
如今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新的气息。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教学理念,让新的理念在课堂中展现。同时,教师要开发利用多元化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现在的网络、电子书、PPT等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之中。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来构成单元主题。在教学时,我摒弃以往单篇课文的上课模式,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形成一节群文阅读课,使这节课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的信息量可以更大了。在构建群文阅读课时,教师还可以选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篇章给学生阅读,配合其中所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片段给他们欣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只要教师多一份心思,多一份准备,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必会丰富而精彩。
三、做好课堂上精巧的细节设计,让课堂更吸引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的,一节好课也如此。只有做好了前面的准备,再细细地理出教学详案,关注每一个细节的设计,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如课堂提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是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以问题来贯穿教学的整个流程。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多种预设,这样课堂才能够获得好的效果,也才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个性,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课堂小结是课堂重要的细节之一。课堂的小结有时只是教师的几句话语,但其却能够给整堂课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效的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教学知识的回顾与记忆,教师讲授的方法使用的再现,更是对不同教学环节的清晰区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效的课堂小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授教群文阅读课为例,类似群文阅读的课型形式大同小异,要想让课堂与众不同,在细节上就要推陈出新。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共享阅读,体会人与动物的情感世界》群文阅读课时,设计了四个“闯关”环节,摒弃常规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学生每成功闯一关就交给他们一个闯关秘籍。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整节课取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大师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师的成功基于关注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难道教师不也是同一个道理?
四、关注课堂效果,让课堂充满大师风范
如果在一节课中学生完全没有学习到任何的知识,这是一堂好课吗?正所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效果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的效果好,说明学生学得到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作为教师,想要像大师般,就需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力求学生学有所获,轻松、愉快地学习。
曾听过一名青年教师的一节公开课,该教师的教学语言流畅,极富感情,教学环节的设计清晰明确,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得十分认真,但疑惑的是,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却答非所问。这说明教师没有能够发挥教学机智,将学生引导回归到课堂的主线上,而是让其坐下后,继续讲授原已备好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关注,学生又如何能学到知识?又谈何教学效果?艾滨浩斯在《论记忆》中说过:“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活动中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强度。”因此,当学生第一次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改变其想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节课的主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文化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曾就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与否做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堂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预设与展开课堂教学的细节,课堂失去了应有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文本、关注学生、探究课堂,着力打造出灵动而丰盈的语文课堂。《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激情奔放的课堂。语文的精彩,是师生智慧的涌动;语文的精彩,是师生个性的彰显……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课堂教学细节,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教学细节有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细节和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之分,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细节,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错误时的包容……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是在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师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度开发,鉴赏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鲜明的课堂节奏,使学生饶有兴致地品味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抓住了文化层面上的细节开发,也就等于抓住了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阅读教学中把握好文本的“文化细节”,随即展开深度开发、潜心品味、倾心对话、充分实践和意义建构,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一、在作者语言的聚焦处品味“文化细节”
找准文本中语言的聚焦处,触摸文本的“心脉”,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学《合欢树》一课时,要抓住全文语言的聚焦点“合欢树”这个词,先让学生找出本文最能体现作者用意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再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史铁生文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母爱。抓住语言的聚焦处,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加正确引导,孩子们领悟作者的思想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作者语言的“平凡”处品味“文化细节”
文本当中有许多小细节,看似很平凡,往往被人们忽略,但只要你去触摸这些语言的“平凡”处,关注“文化细节”,就会发现“平凡”处其实却蕴涵着不平凡。例如:《善良》不以鲜亮的色彩和工笔细致取胜,而是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教学时,笔者从这看似平凡处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赏精巧的语言,字斟句酌地啜饮着作者的表达,领悟出平凡中蕴涵的神韵。
三、在作者语言的精妙处品味“文化细节”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语言各自富有特色:有的婉转曲折,有的巧比妙喻,有的清新明朗等。如《诗经二首》这首诗,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引导学生加强朗读,通过反复吟咏,仔细品味,通过品赏这些感性的文字,推敲语言的精妙,感受诗歌的魅力,学生一读一思,一思一得,从而领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四、在文本的空白处品味“文化细节”
“空白”是中国国画的技法之一。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在画面上留有大片的空白,给赏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许多优秀的文本作品也如此。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文中人物的心理,但是通过巧妙的对话,却将文中人物的心理展现得活灵活现。可见,有时候,在重点上面也不一定非要大事描写不可,靠铺垫烘托也可以使一两笔描写显得光芒四射。教师必须把握好文本这一空白处,借助品味人物对话描写来引导学生深入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利用好这一空白处来作文章,对学生语言的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大有裨益。
五、在文本的冲突处品味“文化细节”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来珍惜和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文本细节”往往就在文本的冲突处利用好这些矛盾冲突,让学生展开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既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的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只要我们触摸文本的心脉,把握好文章的“文化细节”,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更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充盈着心灵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成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彭钢,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教学细节;初中数学;理想课堂;点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新观念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课堂是师生演绎生命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就教师来说,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为教学而付出的。在课堂中,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教师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教师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欣喜?
——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
……
所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张扬师生个性,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应该成为教师人生的追求。
理想的课堂对于老师或是学生来说,都应是一种享受。构建理想课堂需要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
“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有深刻道理的,成功在于追求每一个生动、有效的细节。好的教学细节会成为好课的闪光点,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在捕捉教学细节上,反映着教师的睿智和思想。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对一些教学细节常常视之如敝履,弃之如沙石,多次熟视而不见,常常忽略不计。其实忽视细节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教材呈现的数学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在动态化处理教材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操作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然而“不同”之处有时仅仅表现在一些“小细节”上,就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就给课堂教学凸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好的“小细节”凝聚着老师的课堂智慧,是一个老师课堂教学功力的体现。这些细节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能起到推动课堂向纵深发展的作用,也能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在课堂上尽展课堂之精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挖掘课堂小细节作为教学资源,艺术性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而这些,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经常把这些教学细节及时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从而上升到课堂亮点,会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因此,作为一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为构建理想课堂而“点睛”。要具备捕捉课堂稍纵即逝的机会,运用熟练的引导方法和教学策略来驾驭活跃的课堂,教学才会那样充满饱满,那样激情铁宕,那样隽永秀丽。
一、教学细节的理解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和突破。它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场错误,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
1、教学细节组成教学实践。鲜活的思想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而实践是具体的实践,是由若干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实践。教学细节是外现的教学行为实践的最小单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所发出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多样的形式和复杂的结构,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2、教学细节整合师生行为。一堂课中,教学行为实践很多,但是有效的教学细节很有限,只有处于教学关节点的教学行为实践,才具有推动、激活和延续教学过程的作用,才具有真正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它应该是师生行为的组合,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外现化、具体化和操作化。
3、教学细节凸显人文特征。(1)“情景性”:教学细节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当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教师面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有益的教学过程、形成的心理氛围,审时度势,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行为。(2)“指示性”:教学细节具有确定性和指向性,教师进行教学时利用关节点,或暗或明地向学生指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教学环节巧妙地进行承接和过渡。(3)“价值性”:教学细节必须为教学服务,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落实而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捕捉细节信息,挖掘和构建细节的意义,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细节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价值。
二、关注教学细节
1、课堂因“适时鼓励”而生趣
水本无华,因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因相击而火花。课堂平常,因相激而生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但应该宽容学生的个性,更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教育学生经常提出与老师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观点,不一样的评价,不一样的结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既定的教学程序以及思维模式、思想结论去“规范”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而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创造的智慧火花往往蕴藏在各种古怪貌似幼稚的问题之中。一个好的“鼓励”就是让“无华之水”生出“涟漪”的和风,就是让“无光之石”生出“火花”的外力,就是能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击打出来的教学智慧。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对于他喜欢的学科会积极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而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会出现漠然甚至厌恶的情绪。若教师在课堂上抓住良好契机,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可见教师的一句表扬,学生们的一个赞许举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灵感,学生就会努力的学习数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潜能。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便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老师传授知识不能是粗线条,要从细处着手,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对你的教学充满兴趣,整堂课才会气氛活跃,跌宕起伏,处处洋溢着新课程的气息。
2、课堂因“巧用质疑”而生彩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而出新”。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案和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利用一些学生的“质疑”,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境,这样,课堂因疑而师生相动,因疑而生生相动,学生就会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
【案例一】: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请学生用28cm长的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能否围出面积等于30cm2的正方形呢?若将这根28cm长的细铁丝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做成两个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能否等于30cm2呢?
师:如果这根28cm长的细铁丝全部用来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49cm2。
师:如果现在面积等于30cm2,请大家列方程解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引出方程问题)
学生马上列出方程,解出正方形的边长是■cm。
师:如果围成两个正方形那么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cm,面积是30cm2,你能解出这个x的值吗?
一会儿就有同学回答是:■cm。
师:能否围出这两个正方形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28cm分成八条边每条只有3.5cm,小于■cm。
就在师生基本上认可了他的回答时,此时课堂上如沸腾的开水,我微笑着说:“你们真厉害,能解决这样的难题。那么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教室一片寂静后,我班的数学课代表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好像能够围出来”。他的发现让大家都很惊讶,我也奇怪(因为备课时我没有考虑到)。于是就请他把他的方法讲解一下,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让两个正方形有一条公共边,那么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有4cm(大于■cm),就能围出来了。
我灵机一动说:“你这个想法真是‘捷径’——让两个正方形合用一条边,妙计啊!”同时让大家把他的方法计算一遍,最后鼓励大家寻找另外的围法……师生沉浸在发现的愉悦之中,纷纷动笔开始列方程、解方程。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如果说,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那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关注课堂细节,它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上述案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老师,我好像能够围出来……?”这个教学片段虽然不是课前的预设,但庆幸的是,老师没有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生成的细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质疑,采取了“热处理”,而是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思维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探讨,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问题便在师生的互动中迎刃而解,便在师生互动中精彩不断。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深入质疑,把“疑点”变成亮点,课堂就会骤然精彩起来!可谓一个细节盘活一堂课啊!3、课堂因“善待错误”而生慧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说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善待学生思维的“错误”,容纳学生思维的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求异,诱发学生求异意识,这样才能探求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答案,才能把平常的课堂装扮成美丽的殿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解答某些题目之前,我故意装作不明白或出现一些错误思路,而后,沿着这条路往前探究,结果“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发现此路不通,引起学生一种放弃的思想。这时我会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沉着冷静之后再思考。千回百转之后终于柳暗花明,我也在学生面前与学生一同尽情享受数学题目探究之后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出示了学生的四道错题后,让学生评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①已知:在ABC和DEF中,AB=DE,AC=DF,AM、DN分别是ABC、DEF的高,且AM=DN.那么ABC与DEF一定全等吗?为什么?(很多学生答全等的,且进行了证明)
②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顶角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答30°)
③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2=BD·DC,则∠BCA的度数为多少?(大部分学生答了65°)
④在ABC中,高AD和BE所在的直线的交点是H,且BH=AC,求∠BAC的度数?(几乎全部学生都是45°)
这些答案看起来一点错误都没有,实质上它们是片面的,教师便让学生画图,自己去发现:①符合条件的ABC与DEF可能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显然不全等。②、③三角形的高线有可能在外部。④要注意所在的直线,点H可能在ABC内部,也可能在ABC的外部。前面的解答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学生考虑不全面、思维不周全、不具备分类思想所致。学生通过反思、讨论,最终对三角形的高线有了完整性的理解。三条高线所在直线的交点锐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外部,直角三角形是直角的顶点。通过对此题的进一步反思,学生又发现了三角形的外心也有三种可能的位置。
这四道题错误的原因都是没有考虑到三角形的高线可能会在三角形的外部。这些难度并不是很大的题目频频出错,是由于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也缺乏分类的思想。
谁都可能在数学学习中出错,包括教师。古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笔者以为,知错就改、逢错必纠固然是坚定不移的方向,但是,更重要的是,如若师生能将错误的经历作为一份潜在的宝贵的资源、广袤的宝藏加以挖掘和探究,那么,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新的精神。学生们从中探究出问题,探究出了门道,探究出了学数学的乐趣,探究出学习的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同时,由于老师恰到好处的诱导和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课堂上的灵活挖掘是一种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处理就是点睛了。若这堂课教师漠视这一细节,将会抹杀一个人的思维力、创造力。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容纳学生的思维的错误不仅是教学智慧,更是一个老师的必备的道德素质。具备这种教学“习惯”,课堂上定能左右逢源,让学生的收获达到最大值。
4、课堂因“赏识信赖”而生情
学生都渴望自己能进步,都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得到老师的信赖和重视。也有些学生眼高手低,遇到困难时,没有勇气去克服,没有恒心和毅力去坚持不懈,最后选择听天由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知难而退。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竞争意识,缺乏意志力。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适时添加”一些“动作”,向学生“传情”,让这种情“心有灵犀一点通”,让学生在这种相通中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共鸣,效果好。
【案例三】:笔者在讲评试卷时有如下教学过程:
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是2,已知点O处是蚂蚁的家,在点(1,0)(2,1),(2,2),(0,2)处各有一只蚂蚁,它们正以相同的速度沿着正方形的边向前爬行,每只蚂蚁的爬行过程中,如果碰到另外一只蚂蚁,则各自掉头往回爬;如果爬到蚂蚁的家就停止爬行,那么当这四只蚂蚁全部爬回到家时,最多需要爬行的总路程是()
A16B18C20D22
为求出四只蚂蚁最多需要爬行的总路程,必须求出每只蚂蚁爬行到O点的距离,关键抓住每只蚂蚁爬行的方向、在何处相遇并掉头。标出①②③④号蚂蚁采用分类讨论计算。如(0,2)处④号蚂蚁与(2,2)处③号蚂蚁在BC的中点处相遇,④号掉头至O爬行的路程是4,……,最终获取答案D。讲完这道题足足用了10分钟,当大部分学生眉头舒展,我也如释重负时,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不一会儿,我发现了一只犹豫不决的手,同时我也触到了那透着渴望但又满含羞涩的目光。原来是平时被同学们嘴中称之为“笨鸟”的小男孩,我也一楞,但转而一想,给他一个机会,“××同学,请说说你的想法。”教室里一下子哄堂大笑起来,“他,他能会才怪呢……”那位男生的脸“腾”的一下变得通红,想说又不敢说。
“怎么了,请尊重人家,洗耳恭听吧?”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那个男孩,“我就不信,咱还不能证明给大家看,来,大胆的说。”
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有更简单的方法,四只蚂蚁看成四胞胎,相遇时你变成我,我变成你,每只蚂蚁不掉头直接往最远的方向爬行至O处便可。”
尽管他的语言还不是那么规范,但说完他却自信的长“吁”了一口气。我没说什么,朝着全班学生挤了挤眼睛,露出欣慰的笑容,并翘起了大拇指向全班同学示意,全班学生随即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全班沉浸在解题成功后的喜悦之中,享受着数学课的乐趣!
以后的课堂上,那位被同学们嘴中称之为“笨鸟”的小男孩,在数学学习中显出的热情别提有多高了。
经过一番努力,很多和他一样的学生也都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重新燃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从这里让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以后的愉悦,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平时不太自信的学生,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少一些歧视;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怀疑;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骂。多一些传情的小动作,手势,眼光,笑容等等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学生克服懒惰,激发他们的斗志很有作用,这样的教学细节是转变后进生的灵丹妙药,为师者应该熟练地驾驭开发学生的潜能。
5、课堂因“尊重宽容”而生辉
课堂中的民主精神包含着对学生的宽容精神,因此民主教育也应该充满宽容的教育:既能包容学生千姿百态的个性和才能,宽容他们的幼稚无知,也能谅解他们的日常中出现的诸多小错误。充满宽容的教育,最根本的是对个性的宽容和理解。宽容学生在个体的思想和感情上的与众不同,不一定意味着教师事实上都赞成这种“与众不同”,但教师应该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这种宽容其实是和谐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师生相和,则课堂无往而不胜。笔者认为,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才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案例四】:笔者班上有位男同学,在学习上有他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听课时思想很集中,可是有了想法就立即随口讲出来,不讲究场合,不注重人物角色,不注意情感。时间长了,同学对他有意见。我和他谈话,首先肯定对他上课思想集中,积极发言是好的,然后指出他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并约定:“讲话先举手,我一定先让你发言。”在学习“二次函数”一章复习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题:
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有这样的特点:
信息1:对称轴是x=4;
信息2: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
信息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也是整数,且以这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3。
请你写出满足上述全部特点的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6分钟后,四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于是我在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请两位同学板演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这两位同学的答案依次为:y=■x■-■x+1,y=-■x■+■x-1。
全班学生都在认真的检查这两位学生的演算,突然他又大叫起来:“难道我的错了吗?”
当时我有点恼火,至少我可以批评他“大声喧哗,破坏课堂纪律!”。
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先去看看他的答案:y=■x■-■x+3,y=-■x■+■x-3。发现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但也对,只是表达形式不同,为什么他要大叫呢?
我想,他很不容易把问题解决,结果与黑板上的答案不同,不就失望吗?所以他不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而是“情不自禁”,这可能就是他当时的激动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批评他“破坏课堂纪律”,也许会造成他口服心不服,没有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可能会为以后的学习上埋下思想隐患。
本案例中,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态度亲和,方式民主,课堂氛围比较融洽,这一位学生是“情不自禁”,是发现自己的答案与黑板上的答案出入太大时脱口而出的。这时他已经很不好意思,需要的不是教师的“训斥”,而是关怀。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教师上课对学生能否插嘴,能否自由地发表意见?笔者认为不仅可以,还应鼓励,若随意批评他的成果就显得对学生缺少一种细节上的尊重和宽容,也让不少学生感到茫然。切莫以为这样的教学细节“无伤大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靠这一个个教学细节“衔接”而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可见,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欠妥当,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使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付之东流。教师若能因势利导、灵活捕捉、致力于教学细节的精心雕琢,则可以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关注教学细节正是构建初中数学理想课堂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细节”用得巧,用得妙,用得美,才能艺术化地进行课堂课堂教学,才能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才能使课堂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感,成就一次次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明高.课堂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圆[J].教学与管理,2004(10)
[2]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黄宁生.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细节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活动,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读,或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角度,高度肯定老师的主导作用,或基于知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立场上,大声疾呼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声讨“课霸型”老师的种种不是。教书育人重担在肩,如何在我们的三尺讲台上担负起现阶段教育的现实使命,值得思考。面对一堂堂华美的展示课,眼花缭乱之际常感自身学习的紧迫。日常一堂又一堂的教学课是来不及预演的“实战”,老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犹如绕地运行的卫星,是全方位和琐碎的,每一天,每一堂课,我们该如何才做得更好些?
尊重学生,敬畏知识,以我们的职业使命为荣,在不同声音的背后,都有着同样的一个目的: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乐,让我们所从事的事更加有意义。作为普通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有时停下来也想听听自己内心零星细碎的看法。
教学远不止课堂那几十分钟,这里有一大堆零散的事需要老师们去做,教法和学法可以各家不同,但教学里面有些共通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老师踏踏实实去做的。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应是紧紧围绕着对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和学生三者的思考与探索,师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配合活动应包括不同思想的有益碰撞。要提升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首要的是该处理好课堂内外师生间有效沟通交流的问题。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冲撞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课堂上,力求让教学语言活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知识之水也活起来。
面对一堂课,师生间得有效配合,要课堂有效,老师作为整堂课的总调度员和设计师,应付出一定心血,从细微处着眼,备好课,上好课,反思好我们的课,从而领悟教学这门常学常新的不老艺术。
一、明确教学是为什么而教,这是一把指南针
千百年来老师肩上一直担当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时间改变着一切,包括教育。现代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不甘把自己当作贩卖知识的小商小贩,我们不单纯是给学生倾销知识。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时候应该传递给学生一种思考人生、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开阔的空地,通过这里看世界看人生,包括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这里学会看待生活和思考人生,语文课堂应该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一道是非善恶的朴实道德标准,激发学生面对困难苦难时所应具有的拼搏毅力和乐观心态,让学生获益于语文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中成长,在生活中去充实和完善语文所学,最终凭所学改变命运,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二、关注课桌前鲜活的学生个体,他们是一群不同的人,他们的未来也注定不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点
“以人为本”的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灯。充分尊重学生稚嫩的人格情感,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去透析我们的学生,老师先得学生认同,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课堂让人觉得亲切和蔼,学生自然会高高兴兴的动脑思考,自然而然他们会在求知的道路上去发现和收获思考与成长的喜悦,甚而会在老师的点拨下主动去探寻未知的知识,创造性的进行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一起看世界的课堂。师生点点滴滴的付出,走进课本里的过往生活,走进现代生活的大课堂,知识之水得“地气”才会活起来,语文老师有义务让观察和思考成为“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美食,让课堂所有参与者有所思有所得,如此课堂自然有效。
我们的课堂,老师的讲台绝不是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的“孤岛”,抓住生活,抓住学生,抓住我们自己的心,语文课才终会成为快乐的思考和智慧的生活。
三、教学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一节课也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的,细节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的语文教学,细节在哪里?
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学细节之一。“台下十年功”的苦必须吃,要在讲台感染我们的学生,要让学生收获更多,我们必须做足台下工夫。吃透教材,语文教学应先咬教材。用生活解析教材,取各家之长(各类参考资料),抓透知识点,课外先深入进去,在课堂上方可浅易出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外化为富有生活趣味的思考活动,借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领会语文知识的魅力,“化腐朽为神奇”往往是语文课笑声的活水源泉。
在课堂上善于寻找教学契机,捕捉细节,细节会让教学活动瞬间生动起来。老师要善于把教学细节变成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当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时,往往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智慧火花。比如有一堂课,大多数学生证和我的语文课一同“遨游”之际,独一平时活跃的男生低头呆坐,明显思想开小差了。我让课停了下里,悄悄来到学生座位旁,这个平时机警思维活跃的学生对我的到来无丝毫察觉,依然入神盯着膝盖发呆,我也保持默然,周围已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了,男生这才醒悟,望望周围的目光,又尴尬的看着我。此时我故作严肃说:“某某同学观察事物就是认真,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件事时要心无旁骛。顺带问一下,据你刚才忘我的观察,你这块膝盖骨已经进化到哪个阶段了?”所有同学皆会心一笑,这个男生红着脸笑了,大家笑,这就够了。一笑解颐,在紧张的课堂中暂得片刻休息,气氛活了,学生也知错了,何乐而不为。
我们或许并不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意外,但我们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针对学生作出相应反应,当“意外”出现时,教师敏锐地捕捉,巧妙地切入,一句话也会让满堂生辉。
四、反思,让课堂更美
精彩的课堂生成于细节里,而反思教学则是一堂有效课的“余韵”。一节课可以随铃声而结束,但教学活动却永远没有结束。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效率,进行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设想的目标,可以反思是否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是否捕捉到课堂中出现的“亮点”,课堂情深处,何处该是意蕴丰富,哪里又是留白想象,“智慧火花”该在思考探讨中四处飞溅。所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的妙处正在于此。虽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我们却愿意去尽力完善之。
关键词:数学;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95-0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而我个人认为,不管提出哪一种观点或理念,教师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合理把握和适时调控,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从细节入手,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加强课堂调控。课堂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一节成功的课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中的若干细节。
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这些教学细节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注重细节预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目标,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破重难点,我们一定得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往往很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却忽略了对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部分的预设,这往往就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对教学思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因此,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操作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注重实效;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探究活动要精心预设,提高实效。只有我们在备课中充分的注重对这些细节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面对一个个学生,用有备而至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亮点。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敏锐“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具体地说,教师应着重发现以下两方面的细节:
1、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互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让他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那课堂就会更精彩。
2、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疑点”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把它变成课堂中生成的很好的教学资源。如此细节处理得当,不仅使学生的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生成灵动课堂,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教学细节――把握课堂教学乐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习兴趣对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比如阅读教学: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能力;阅读可以改变学生的心境,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把阅读的自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活跃的阅读氛围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反思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细节;数学课堂;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细”,微末之处;“节”,关键之处。细节虽然微小但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课堂是师生互动交互的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牢牢记住一句话:细节处见成败,细节决定精彩!关注细节,是一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的内化,关注细节,让所有的课堂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达到一定的境界。
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提升、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细节处的教育价值。关注细节,可以更好的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为教育教学服务;关注细节,可以更好的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关注细节,为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精致的要求。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神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使学生受到求真、崇善、尚美的生命体验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有责任上出高效的数学课。让我们为了自己的责任,精心打造细节,潜心发现细节,静下心来读书,沉下心来思考,安下心来实践,带着学生的思维驰骋远方,塑造完美而精致的课堂。
教学细节成就完美课堂,教育细节是有情感的,是一言一语,句句是理,句句是情,句句是心,句句如珍珠掷地有声。是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生疏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数学课提供了保障。
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发现者和引领者,应及时捕捉课堂的增长点,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走进数学学习,开心收获。
一、课堂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所在
设计课堂提问是有着很大的艺术性的,要在内容的针对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上多下工夫,多思考、多钻研,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不断的实践,运用,反思才能使我们是课堂更加生动,作为一名老师,经历和思考最多的就是那一节节课,上课、看课、听课过后,常常会像牛儿吃草后的反刍,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静静地回想,课堂上的一些细节就这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力的源头,就是创造信息的梦发源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一个细节可以生成一个精彩课堂,一个细节可以毁灭一个精彩课堂,让“细节”润泽数学课堂的精彩,让我们在细节中打造课堂的精美吧!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片段还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创设一个紧张而真实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假如你是船长,你如何向外界准确报告?”这样的情境有利于学会积极参与思考,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却醒未知的重要性。这个小小的细节设计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温故――即这个情境中的解决要用到已有的数学知识,甚至还有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歌;知新――又让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位置的确定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顺理成章的走进新知识的学习。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
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自由度,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进而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多重因素的制约,注意设计中的情境转换,让学生进行行为构建,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的张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程的目标指出: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在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发现并及时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并不是教会学会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在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中提升学生整体的素养,这是长被教师忽视的一个细节问题。数学课堂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而没有探究就不会有学生认知和思维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数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因为不适当的探究只会适得其反。学生的世界有着自己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善于在细节处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自觉的走进课堂,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认为学生应该的研究的问题,却往往引起不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就是课堂的一个增长点,数学教师要多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教师可以在问题的来源、问题的呈现、问题的思维性、问题出现的时间、问题的密度、问题的外延性等多方面来研究,更要注重在问题的研究方法上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要具有开放的眼光,引领学会有效的探究。
三、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下走进自觉和高效
我们要可观的分析学生的世界和老师的世界的不同,尤其是在认知上,大人的世界里可能更多的是有预见性,计划周密,遇到问题怎么应对,都是一定的预设内,而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规律的不同他们的探究方式是简单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样的问题,确保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完成有效的探究。教育的细节在教师的引导和观察力,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在教育细节处打造精致和完美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把学生放在一个相对陌生的问题情境中,然后铺设台阶,让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取代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过程的,教师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和引领者,让学生带着兴致和兴趣在数学的王国里攀登驰骋,这样的引导自然是最有针对性和最有效的。
教师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师,如果一个老师的教学设计精美绝伦,定会在学生的课堂上收到学生的欢迎,在每一个细节处精雕细琢的课程,一定会是让学生终生难忘的。在细节中润泽数学课堂的精彩,老师要走进学生的数学现实、走进学生的心理需求、走进学生党娥学习过程,更要走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只有走进学生才会关注细节,在细节中主动思考、主动思考。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参考文献
[1]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上一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