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范例(3篇)

时间:2024-12-28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35-01

1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内涵

课外科技活动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一项科学学术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项创新实践活动,它的涵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时代人才,同时,兼具提升社会服务和校园文化品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应该具备三方面作用:一是学习性,对学术科技的学习;二是创新性,在学习中钻研创新;三是实用性,将学术科技的魅力应用于生产实践。可以说,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揭开了高校教育的崭新一页,它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创造了绝佳条件;它使大学不断提升对自身功能、目标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定位;它强化了学生的终身教育观念。当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学生会面对科研项目的抉择,科研规范限制以及科研经费筹措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会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2当前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2.1传统教育环境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首先,视域范围狭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目前,许多高校十分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师将悉心教导倾注于专业知识上,这样虽然使学生学到了更高深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知识视域狭窄,创新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就是说创新能力不进反退。其次,教学手段单一,方法沉旧。“灌输式”教学手段仍然被一些教师视为上上策,课上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师生之间的沟通十分狭窄,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浅在动力。最后,评价体系不完善。一些大学没有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一些大学虽然建立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但缺乏科学性,大多形同虚设。正因为缺乏这样一个体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无法得以准确判断,更理不出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指导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2.2发散思维能力不足成为创新思维培养的极大障碍

创新思维是人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它的产生是人在获得一定能力、经验和知识后,在解决某种问题上使用了别出心裁的思维方法,最终得以突破并获得成功。一名创新者,十分善于站在特殊的角度和用不落俗套的思路解决问题,他敢于挑战权威,并建立自己的理论和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同样需要这种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的思维形态。目前,一些大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某种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一个人创新思维的高低往往不在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于非逻辑思维能力,如灵感、想象、直觉等,突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者必备条件之一。从某种角度来看,大学生在意于逻辑思维,因为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固定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又阻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吸纳,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造成了“知识丰富,却无用处”的局面。

3发挥课外科技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3.1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课外科技活动体系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祖国未来希望的诞生地,应该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看成一件大事,鼓励他们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高校应该以改革目标为导向,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改革和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在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在校课程学分制度、课程设置和内容相联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此外,高校可以建立健全一些扶持政策,即对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科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资金、场地和设备的支持,使课外科技活动更加顺畅的完成。高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强调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首先,活动不可形式化。精准定位活动的目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第一位,任何形式的科技活动都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而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活动绝不可取。其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高校可对此建立专项基金,专门对具有一定成果的创新性项目给予奖励。通过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大大提高,使课外科技活动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最后,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科技竞赛活动,营造创新校园文化的氛围,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成立创新协会、发明创造活动小组和科技兴趣社团等组织,以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

3.2课外科技活动讲究可持续性

学以致用,实践是知识转化的基地。高校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还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学以致用,将科技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得以转化,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断增强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实践,高校可建立科研基地或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一个社会化的科研场地,不仅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还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事上,我们可以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看成是一项学习过程,学生不断重复着探索问题、寻求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是被培养的对象,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最终目的。大学生要坚持创造性原则,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作为一名主动探索的求知者,大胆的提出创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新思维、新方法来解决问题。另外,坚持课外科技活动,还要让学生与社会接触,对社会进行了解,让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与合作,取得具有创造性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的科学成果。

4结语

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可以证明,课外科技活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很大益处。在课外科技活动中,他们不断探索问题、寻求方法和解决问题,广泛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化的实践增强了他们运用知识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推动教育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范文篇2

我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同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中国研究创新思维的第一人郎加明是这样说创思维的:“创新思维是人类永远怒放的鲜花,创新思维是人类永远最稀缺的资源。创新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密钥”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价值之源,创新思维是一种软实力。说到创新思维呢,我就想到汪老校长给我们的演讲中提到说,上大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锻炼想象力,想象力是大学存在的理由。这里的想象力其实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我们现在是刚刚从封闭的高中走进开放的大学的时候,培养创新思维旧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我看了那本书《身边的楷模》,其中一位***员的创新精神让我十分佩服。下面看一下他的简历。1、学科建设上——在国内成功建设了第一个生物医学光子学学科,建立了生物医学光子学多层次系统性研究平台,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生物医学光子学学科教学体系等;建立了从本科至博士的系列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并编写系列教材,其中包括《应用光子学基础》《生物医学光子学导论》《生物分子光子学》和《医学光子技术》等。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队伍和科研基地。3、研究项目与成果——研究中心经过十年发展,已在五个方面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实验室和研究方法,包括光学脑成像与神经信息学、光学分子成像与系统生物学、数字生命与生物医学信息学、光学探针与纳米生物光子学、多模式生物医学成像与组织光学。5、国内外学术交流——将国内外学术交流做到了经常化、水平高、实质性的合作。例如,通过将3名年青教师派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BrittonChance实验室合作研究、同时国内的研究队伍与基地迅速发展。在经过4次实地考察,身为美国科学院等8个国家的院士BrittonChance博士欣然同意用其姓名在中国第一次命名实验室"Britton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同时聘请了包括3名诺贝奖得主、多名美国、英国、香港等大学校长、国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其实不仅仅是骆清铭一人,还有“开风气之先,育创新人才”的袁润章同志,“矢志创新”的姜德生等等优秀党员。这些优秀党员为我们作了好榜样,那么作为新一代党员我们又该如何继承这种“实践创新”精神呢?

之前,***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条寄语: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对此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热议,这三点希望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其中,“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热议的焦点,为广大青年学生自身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价值目标与有效的方向指导。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其实,这正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任务的真实写照。比如说,现在我们处在本科学习阶段,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关于专业领域内事物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处在萌芽阶段,如果以后我们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工作的话,现在的萌芽阶段也就是以后能够正确认识剖析科研对象的基础阶段。只有现在打好了知识根基,才能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之后才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对我们来说,要做到“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学习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基础。然而,打好知识根基只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真正能够磨炼人的真品质,检验创新思维能力成果的还是社会实践。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过去曾经说过,中国的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为什么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从大的方面讲,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可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近年来,大学生考村官、支援西部建设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热,这也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表现。从小的方面讲,我们现在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将这些知识熟记于心,而是希望能够运用知识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好生活。所以,学习知识终究还是为了实践。我们应该在校园生活中积极参与实践,比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假期挂职实习等都应该成为我们锻炼自己的平台。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一代党员!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创新思维;素质拓展计划;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思维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然而,所有方面的创新都必须要求我们要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思维意识,而培养良好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则是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构造较完整的培养体系。

良好的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而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创新思维得以运用和发挥的保障。因此,创新与实践应该是相辅相成而缺一不可的。任何一次创新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在真实的实践研究和实战演练中,我们才能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将创新提升为一种创造的高度。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中,把创新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调查

通过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国内部分大学开展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思维培养计划进行调研。我们便可以看到通过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北京大学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了给卓越人才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包括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相关学术竞赛、研究课程等内容的科学研究项目,该项目基金由社会和学校共同资助,学生的科学研究项目成绩按“任选课程”成绩统一登陆课程的成绩。

上海交通大学将培养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优秀人才作为重要目标,为此,开展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本科生研究计划PRP”,其主要参与者是二、三年级学生。

华东师范大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立了创新学分。校级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校“大夏”大学生科研基金,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项目等课题研究活动;在学校里发表的作品、成果,校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类科技或学术文化节均是创新学分所认定的范围。创新学分不但可等同公共选修课或校级选修课学分,而且如果获得6分以上创新学分,还可优先推荐升为硕士研究生。

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养的创新学院,该学院将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的方式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培训的时间、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结果、培训证书均由培训的单位提供,经教务处认定的培训或认证,给予1至3学分,可作为培养计划中的个性要求的学分记入学籍表中。

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实践是形成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能动过程,是推动学生从事新的探索,形成创新思维的源泉。而所谓的创新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占有主导地位。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必定会遇到许多既坚锐又艰巨,既复杂又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制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到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而这一过程正是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开发与培养的必经阶段。

其次,社会实践作为创新的检验者,还拓宽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由于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在家庭和学校,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撑,因此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低。而社会实践则恰恰给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给了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进而有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社会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弥补第一课堂的枯燥与乏味的不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为大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素质教育构建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学会思考社会,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思考生活、思考自己学习的本质,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扩大自己思考问题的范畴。所以将实践与创新结合起来便成为了一种能力,我们应注重创新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改革实践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日趋增强,大学生要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全新教育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要在实践中注重培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体现的正是大学生如何自主的从新的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

教师具备勇于创新的品质,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个性。教师应当利用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同学创造研究、实验证明、科技竞赛等方面的锻炼机会,激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这样将真正有利于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找到自信,发现自我价值,给学生积极的指导和支持,为他们的发展做好引路人、指明灯。

学校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据地,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因此,要想通过社会实践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校应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创新理念的培养,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教育革命风暴的来临,告别了过去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大实践培养力度,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前提和保障。学校应加大对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鼓励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活动。要在实践中让学生看到实践的重要性,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实践的总结能力,这不仅让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完美的结合,更有助于对社会实用型、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学生本身,应当主动地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从内心中提高对实践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学校展开的各类有关实践课题的活动。在平时生活中应当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思路想问题,从而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实践中考察自己的不足和想法,并注重对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的培养,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想法和思维总结出来。

(三)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力途径,是培养创新的摇篮。这就要求社会各界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背景支持。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空间。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促使其将创新精神充分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检验,要放开手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不应因循守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学校要为学生们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学生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强化教学实践,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基地和场所第二课堂也是一块可以拓展的领地;其次,应积极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暑期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既不感到疲惫,又可以增长能力,从而视野也能得到扩展;再次,学生们可以开展社会调查以及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来增长自己的阅历,从而更好的适应缤纷多彩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学术性社团,锻炼创新能力;最后,学校里还可以多组织举办一些竞赛,加大奖励制度,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把它作为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

(四)加快实习基地建设,拓宽学生实践途径

对于现在部分大学生,实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原因则是用人单位实习基地供过于求。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之时的困难程度肩比应聘找工作。因此,社会和国家对于实习基地的建设则显得迫在眉睫。从基地的建设方式来看,实习基地的建设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实习岗位,一种是提供实习资金。提供岗位型实习基地即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企业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或者将企业研发的新产品作为学生实验的一部分,这样能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参与企业产品的制作,从而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其成功就业,与此同时,学生们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实际生产技术,而且还可以接触到该领域的新仪器、设备,新的工艺和产品。提供资金型实习基地即企业、社会基金进入高校,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召集在校团队来研制新产品,创办新企业。企业可以从中寻找合适的人事、管理和执行等人才,从而降低选人、用人的经济成本,而学生既锻炼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又节省了适应单位环境的时间成本,企业和学生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

(五)加强实践过程管理,注重创新成果推广

要想教育改革,就要突破传统的大学育人制度,应结合社会热点,以更科学更民主的方式育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两方面出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来提升,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实验、工艺操作及设计、综合实践来提升,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达到具有能发现问题并运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校方可以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作品设计,而在此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老师过多的干预会使学生缺乏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在选择创新活动的项目时,应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应注意文理搭配,即理工科学生多选与人交流的活动,而人文社科的学生应多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作品,老师不要立刻给予否定,应鼓励其创作的进一步完善,而优秀的作品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成果,要有评价、有激励、有深化、有存档,优秀的作品通过报告会、交流会、成果展等方式推广。

参考文献: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