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思想汇报(6篇)
时间:2024-12-02
时间:2024-12-02
关键词: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摆位;应用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0-0199-02DOI:10.16607/ki.1674-6708.2015.21.122
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安全生产工作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转轨进入新常态发展。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作为有力推进领导妥善进行安全生产决策,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高效开展安全生产新闻宣传活动、科学实施网络舆论引导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必要信息技术支撑,应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1正确处理好网络舆情工作摆位问题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主动适应安全生产新常态,进行新摆位、新谋划、新思考,努力构建舆情工作新常态。
1.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的核心职责和立身之本。舆情工作始终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想高层领导所想、急安全生产所需”,以不断优化安全生产舆情工作、提升安全生产宣教水平与舆情应对处置引导能力为宗旨,进一步明确舆情角色功能定位与服务责任要求,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做到服从全局、服务全局,努力形成合力,实现舆情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协调统一有序发展。
1.2服务决策、推进发展
服务领导决策、推进稳定发展是网络舆情工作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力抓手和关键载体。深化发挥舆情联系群众、汇聚民意、增进互动交往的桥梁作用。突出重点,把握热点,找准难点,深入分析网络舆情走势,主动研究一些政策性、导向性问题,加大舆情分析研判力度,从舆情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意识、安全监管监察服务能力和效果。
1.3服务基层、深化落实
网络舆情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重点体现在基层、落实在基层。坚持“身子往下探、眼睛往下看”,将重点应放在最具全局性、领导最关心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的监督落实上,放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落实上。深度开发应用安全生产舆情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大舆情体系,着力为安全生产领域各层级、各部门、各主体提供更广泛、综合、立体化的舆情服务,有效推动决策顺利实施,使问题及时得到反馈、解决。
2明确舆情监测方向与重点任务
明确今后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重点监测方向与任务,确保在重大事件、重要时段、重点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雪中送炭”式的舆情分析服务。第一,紧密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大局,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重大工作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政策措施出台、重大活动事件等的舆论反馈。第二,重点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工作精神、指导要求与决策部署,以及、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重点论述。第三,重点关注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相关事故、事件的评论观点,并根据安全生产季节性特点,对相关领域高发、易发事故进行关注与预警。第四,坚持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把隐患当成事故的理念,重点关注国外安全生产行业领域有一定典型性意义和舆论影响的重大及以上事故,国内有典型意义和警示教育作用的舆论影响较大事故、重大涉险事件,媒体曝光的安全生产隐患、事故苗头、未及时发现整改的问题、事故瞒报漏报迟报、职业健康危机等负面信息。第五,重点关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层工作与先进人物报道。加大反映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及其成效。第六,重点关注在经济形势多变的当下,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如腐败问题)、机(如采购保养失职问题)、环境(如地理环境对安全生产影响)等方面信息。第七,重点关注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加大信息公开与财务审计透明力度等方面信息。特别注意及时监测反映涉及到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机构、机制等的信息。第八,重点关注围绕安全生产行业发展、安全生产科技提升、安全生产格局定位等衍生出的一系列安全生产周边话题。第九,重点关注国内外其他行业领域、系统部门进行安全规划、安全管理、安全运维、安全评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理念。第十,重点体现专业媒体、业内专家和一些有思想的理性网民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言论与创新观点。加大反映民众在安全文化宣传、知识普及中的困惑、疑问和误解,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提供线索。
3进一步规范建设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体系
进一步规范建设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体系是将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顶层设计理念落地生根的必要阶段和关键步骤。
3.1进一步提升专题舆情监测分析水平
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分工,实施“定岗、定人、定责”的信息监测分析方案,科学落实人机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从信息的监测分析、监测时间段分配与衔接、数据统计归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细化、标准化,以加强对专题舆情的持续跟踪监测与汇总分析,力求最大限度的实现无缝化闭环运作管理,做到无论是在任务交接、人员轮转,还是具体执行监测分析任务等方面都保持高度的前后一致、连贯有序,确保零误差。
3.2探索创新外媒信息监测分析机制
鉴于国家互联网管理的相关规定,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目前无法涵盖外媒信息。面对在国内外都产生重大舆论影响的安全生产事件,着力于主动探索创新外媒舆情监测分析机制。一是依托安全生产舆情系统平台,监测检索由中文主流媒体综合报道的相关外文消息。二是充分发挥现有舆情分析人员力量,加强外媒信息的监测分析,将英文媒体报道及时翻译汇总制作成舆情报告。三是积极寻求与第三方合作共建。主动联系在外媒监测方面有优势的媒体单位,在明确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其丰富的外媒信息数据资源,制作舆情报告。
3.3开展安全生产行业领域网络舆情工作规范研究
为深化发展舆情综合应用服务,在充分借鉴吸收其他行业舆情监测分析业务发展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全流程、全系统、全人员管理的高度统一研究安全生产行业领域网络舆情工作行业标准、指导思想、实施规范、要求细则等,为今后整合统筹全国安全生产大舆情建设做好技术与理论储备。
3.4开展安全生产大舆情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对上服务能力强,对下服务能力弱;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对于舆情工作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未能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舆情工作格局,应努力围绕安全生产新常态、新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大舆情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对全国安全生产网络舆情整体性、系统性、联动性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研究,按照各地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具体实际,推行舆情试点,在试点过程中逐步探索成熟高效的合作模式和市场拓展模式。借助主流新媒体与其他舆情技术力量,加大对安全生产系统新闻发言人、安全生产记者和通讯员、网络评论员等的专业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日常工作用得上、重大事件顶得上、关键时刻靠得上”的舆情工作力量。
4加大舆情信息资源增值利用力度
充分利用大数据集成分析、云计算与云存储、信息可视化、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探索开发安全生产网络舆情信息高效转化及综合利用价值,建立安全生产舆情信息案例库,建设发展安全生产舆情创新应用工作研究机制体系,实现对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最有效的技术支撑保障。
4.1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引领
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性、区域性和经营性壁垒,加快吸收转化其他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机构的先进经验、成果、理念,在安全生产行业领域推广运用自主研发的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标准体系,通过试点示范、引入第三方服务等手段,创新合作服务模式,切实激发和提升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与内生动力。
4.2坚持产用互动,协调发展
全面深化网络舆情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双重提升;增强新媒体舆论环境下安全生产工作应对网络问政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网络舆情信息技术应用与安全科学发展的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4.3坚持多方参与,协力推进
在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工作总体发展思路和规划部署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务院信息办、新闻办、其他相关部委、信息管理机构、研究院校单位、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的沟通交流、合作联系,创新舆情工作机制,以己之所需,采众家之长,全面统筹协调、合理发挥利用,着力构建多方参与、紧密配合、协力推进的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创新发展体系。
5结论
安全生产新常态下,网络舆情工作应持之以恒做好技术与信息支撑保障服务,加快自适应调整转变,加大改革创新发展,最大限度确保创新成果及转化应用能及时有效地体现到日常舆情监测分析工作中来。不仅在舆情信息监测方面日臻完善,还能进一步增强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能力,加强舆情成果展现可视化、具象化、直观化技术应用,做到安全生产网络舆情信息服务有据可查、有根可溯,有本可依,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线上线下应急处置与保障服务协调有序联动。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人民日报出版社.
[2]邵培仁,等.媒介舆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提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压缩犯罪空间,营造浓厚的與论氛围,维护我机构广大教职工及家长的切身利益,我机构开展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防范为主,打击跟进”原则,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从我做起”为主题,最大限度地整合宣传资源,拓宽宣传渠道,以文字、图片、视频、案例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工作,普及防范常识,提高防范意识,保障全体教职工及家长的财产安全。
二、宣传内容
(一)揭露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
(二)群众识别常见电信诈骗犯罪的方法,防范措施,注意事项等;
(三)群众一旦被骗,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报案渠道;
(四)群众举报电信诈骗犯罪线索的方式等。
(五)公安机关随时推送的动态发案案例。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我机构第一时间成立宣传小组如下:
组长:xx
职责: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单位各项工作指示,确定我机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方案,并检查宣传工作的落实与实施情况。
组员:xx
职责:落实各工作站的各项工作要求,及时反馈上报信息。
(二)利用微信公众号、机构所通知、微信群等先进媒体网络,积极宣传电信诈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
(三)固定专人,做好资料报送。负责本社会组织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工作。
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xx区义务工作者协会二0二0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公安机关十条温馨提示
1、刷单就是诈骗(网上兼职,购物充值返利等活动都是诈骗)
2、网上投资理财就是一场空,最终血本无归。
3、网上贷款前收取任何费用的(包装费,流水费,手续费),100%的都是诈骗。
4、网上购物,客服打电话说要退款的,都是诈骗。
5、亲朋好友打电话要求汇款的,一定要电话或者视频核实。
6、领导用微信、QQ等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见面核实。
7、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交资料费、二维码,或者向您借钱的都是诈骗。
8、非官方网站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9、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您入群,让您下载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的都是诈骗。
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教体局党工委的工作安排部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牢“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传播社会正能量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积极开展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意识形态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树牢和践行“四个意识”为重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和管控,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党总支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追究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学校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渗透进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计划之中,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都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党支部利用党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位党员教师都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平时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但要完成自身工作任务,更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汇聚正能量,突出正面宣传
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利用高一级新生军训、班会课、每周的升国旗仪式等教育形式,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与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手段,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高尚的意识形态引导和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使教职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上好每一节课,服务好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管控,发挥网络积极作用
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信息量大、吸引力强、运用方便的特点,学校始终把校园网服务与教学和网络舆论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定期对广大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各班都设有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及网络事故随时报告制度。在加强管控的同时,积极宣传先进事迹和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爱国、爱家、爱校、爱己正能量,抵制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侵蚀,使校园网络不仅成为服务于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
(六)、重视校报校刊和校园广播,强化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学校一直重视校报校刊和校园广播的创办,成立了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编委会以及校广播站,设专人负责征稿、编辑、发行和广播等工作。在学生中选取校园记者,及时发现和报道校园先进事迹和文明行为,将特色化的校园刊物和广播节目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校报校刊、广播站也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不但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强化了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
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意识不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好就是尽职尽责了。
(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存在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存在着学校发展面对的种种困难,导致现有的宣传文化阵地等方面设施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考评
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规范化常态化。
(二)继续抓理论学习
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学习的带动效应,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手段。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党员教师的党纪党规教育,加强对党员教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执行监督,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精神的言论,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同时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切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诈骗类型;防范
一、高校学生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分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网络日益盛行的时代,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网络技术的高效、便捷,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承认社会成员鱼龙混杂,虚拟世界中黑暗的阴影越来越大,网络诈骗正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盛行的时代所带来的副效应。在犯罪手段日益猖狂而人们的防范意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很多诈骗分子将眼光转向了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的大学生群体。单纯地依赖警方打击不法活动、实施重拳出击是不够全面的,高校应该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基本防范意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识别诈骗的手段,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要轻易被蛊惑,要自己思考,切忌被假象所迷惑。笔者在这里总结几种主要的网络诈骗形式:
(一)利用微信、QQ盗号和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
首先,很多诈骗分子冒充QQ好友借钱。诈骗分子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和相应的黑客程序破解微信用户和QQ用户的密码,然后搜寻好友列表,张冠李戴,向事主的微信和QQ好友借钱,大学生通常深信不疑,完全考虑不到核实好友的真实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慎之又慎,摸清对方的真实身份。有一些诈骗分子通过冒充熟人进行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可以运用盗取图像的方式与被骗者进行视频聊天,大学生稍有不慎就可能调入陷阱,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应该首先和好友取得电话联系,防止被骗。
其次,利用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游戏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也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近几年来利用虚拟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进行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男生大多对网络游戏很感兴趣,对游戏装备有着较高的要求,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点进行诈骗,声称低价销售游戏装备和游戏币,在骗取了大学生玩家的信任之后引导玩家在线下银行为其付款,在大学生付款之后不是不履行承诺就是在网上消失不见,导致大学生钱财两空;另外,很多游戏论坛上有人发帖称自己可以提供代练服务,但是在大学生汇款并提供游戏账号之后,或者不为其提供代练服务,或者在为其代练之后将账号一并侵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网络购物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是指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而发生诈骗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形式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多次汇款,骗子可能对大学生表达款项没有收到或者汇款数额达到一定数目才能返还以前款项的说辞,大学生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可能会多次被骗,经济损失非常严重;第二是提供假链接、假网页让大学生汇款,骗子在大学生购买商品的时候为其提供假的网页或者链接让大学生付款,一旦付款就会被骗;第三拒绝安全支付方法,很多骗子都拒绝用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进行交易,他们一般会谎称自己的账户最近出现故障,支付宝付款不可行或者不使用支付宝可以省去一笔手续费,以提供打折为诱饵诱拐大学生上当;第四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在花费了高昂的价格在网上订购品牌产品之后,接收到的缺失假冒、伪劣和低廉的山寨产品,事后犯罪分子往往拒绝任何售后服务,大学生投诉无门、叫苦不迭。
另外,目前很多微信群、QQ群中和高校校园板报上都有招聘兼职的广告,声称招聘刷单员或者打字员,并许诺较高的时薪或者月薪,很多大学生对此没有抵抗力,一股脑地投入进去,发现对方只是骗取入会费或者垫付费,最终使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笔者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家境不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生活费的学生很容易上如此的当。
(三)网上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向微信、QQ用户、淘宝客户等中奖信息,要求当事人去打指定的电话或者去一定的网页中进行咨询和查证,并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奖品,一些大学生对此信以为真,被盗取了个人信息,导致银行卡、支付宝中的金额纷纷别盗走,最后才幡然醒悟。高校教师应该告诫学生在遇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千万不要理会,不论内容多么诱人逼真,都不要相信,要认真对待,否则可能一步步落入陷阱之中。
二、高校防范学生受到网络诈骗的防范措施
首先,教学环节是高校培养学生防范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导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场所应该在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恰当的教学章节中进行教育来引导学生站在世界观的角度。比如说在讲授世界物质统一的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网络世界的本质和人们之间行为的伦理关系进行思考,并举例让学生感受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法理来让学生了解到网络诈骗的侵害:诈骗分子一般利用互联网进行虚拟事实的创建或者隐瞒事件的真想,从而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诈骗的特点和危害,2014年某校一学生就因为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不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而被骗了2000元;另一名学生在网络上和一个名为激情性感的女孩结识,他在过生日的时候提出共同过夜的想法,但是这位女孩却说度夜需要支付200元,该生没有疑惑的就付款了但是汇款之后对方就销声匿迹了。
其次,高校应该传授学生识破网络诈骗技术的技巧并提供其保护切身权益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让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形式,破解网络诈骗的手段,这样学生才能够普遍地安全上网,高校教师还是要从实践层面上和意识层面来让学生掌握防骗技巧。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即便大学生通过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对网络诈骗的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面对网络的时候也不能轻松散漫,要客观、理智地对待网络世界,认识到诈骗分子的阴险嘴脸,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健康平和的心态。网络诈骗虽然随处可见、无缝不钻,但是大学生只要不贪图便宜,不抱有投机心理,那么久能够戳穿犯罪本质,保证资金不受侵害。世界上绝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送上门的便宜不好占。去掉贪念,不掉以轻心,保持理性,提高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66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年底的85.8%提升至88.9%。”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意见、参政议政已经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首要渠道,网络舆情应对已经成为考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权力行使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以新媒体为主的各种媒介和社会公众重点关注的对象。然而,由于当前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导控机制不健全,处理方法不当,涉警舆情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如“6・28贵州瓮安事件”、“昆明火车站案”、“黑龙江庆安枪击案”等,已经给当地公安机关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公安机关来说,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正确引导涉警舆情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1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1)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地方公安机关对网络涉警舆情的应对主要有指挥中心和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指挥中心通过直属部门、职能部门等收集、整理和通报舆情信息,对重大舆情信息在分类的基础上向舆情危机应对小组领导和上级机关报告。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网络上有害、不实、负面的信息进行技术性封堵或删除,同时查处网络违法犯罪分子并调查取证。除此之外,在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敏感案(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的规定下,各级公安机关结合实际工作从指挥中心、网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具体职责是通过专职人员搜集网络舆情信息,跟踪、分析和汇总已经发生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相关网络舆情发展动向。
(2)舆情信息搜集渠道。从源头上划分,公安机关的网络舆情搜集渠道可分为两种:媒体和论坛。媒体渠道主要是从传统新闻媒体的网络载体以及大型门户网站上筛选和甄别涉警网络信息,如网易、新浪、腾讯等平台的信息;论坛渠道主要是从互动性网络交流平台获取网络涉警舆情信息,例如网页论坛、QQ、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地方公安机关的网络信息搜集同样兼顾人工监测和技术监测两种渠道,强调基层公安机关和不同职能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汇总。除此之外,公安机关也关注境外媒体和网络对国内网络涉警舆情信息的搜集与汇总,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危机,提前做出应对预案。
(3)舆情信息的处置手段与措施。公安机关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主要依靠网络舆情封堵和网络舆情宣传两种手段。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负责开展网络安全防范、打击网络犯罪等工作,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上出现的不实、负面或有害信息进行删除,对再次出现的恶性、谣言性质的信息进行技术性封堵。指挥中心协调指导宣传处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手段,利用官方网络平台(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权威信息,积极与网民交流互动,防止或消除网络谣言对公安机关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各地公安机关自上而下基本上都建立的对外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
在处置措施方面,公安机关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网络上已经出现的网络舆情,属地公安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民警进行事件的调查、证据的收集以及责任的认定,如果事件已经危及社会秩序,要以处置事件为先,进而根据处置情况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进行通报,与民众进行沟通,以争取民众的支持;第二,及时报送信息。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除了网安部门及指挥中心的网络搜集途径外,还通过各职能部门对所遇到的涉警舆情信息的上报反馈,最终由涉警舆情处置小组汇总、分析并作出决策,部署应对策略。涉及多部门之间的联动,由上级公安机关统筹协调。第三,通过官方平台信息。对取得的调查结果,由宣传部门通过官方新闻通稿或召开新闻会的形式对外公开。新闻通稿可以是传统媒介,也可以是新媒体;不同部门的对外发言要统一信息口径。
(4)舆情引导的成效。近年来,随着网络舆情处置经验的积累与不断摸索,各地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处置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制定了系统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队伍、网络舆情应对平台越来越多、应对措施越来越合理、新闻发言人制度越来越完善等,这些措施对于引导网络舆论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安机关通过官方平台的权威信息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公安机关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支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公众对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中的强制性封堵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这也导致某些网上有害信息或不实言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删越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理解也在不断降低。
2当前网络涉警舆情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各地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当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表现为对网络新媒体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利用。当前,全国大部分公安机关都开设有微博和微信平台,但其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微博、微信建设基本上流于形式。大部分公安机关依然靠旧观念、旧思路来处置舆情危机,面对新闻媒体或网络公众的质询,也多采用沉默或被动应付的态度来应对,最终导致舆情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网络舆情应对手段重管控、轻引导。一味强调通过的技术手段对负面网络信息进行强制性删除,不但难以在情感上获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也会造成对公众自由表达权和知情权的侵犯,最终造成社会公众的不信任,影响公安机关的威信。对舆论引导作用的低估是当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处置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高效的舆情信息研判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舆情信息研判较为滞后。对于基层公安机关而言,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工作大多无专人负责、流于形式,致使上级公安机关无法对敏感事件及时分析判断,导致危机发生。对于上级公安机关而言,涉警信息批转给下级后,由于工作环节多,加之没有具体、有针对性的处置工作细则,造成信息处置无章法且不及时,错失了舆情处置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信息研判也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对涉警舆情危机的苗头没有做到及时预警,导致涉警舆情危机形成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丧失了涉警舆情处置的主动权。近几年发生的各种事件中,往往因为危机在形成时缺少有效的收集、分析、研判,不能及时的对事态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在涉警负面信息已经在互联网炒热并高度发酵后,相关公安机关才出面澄清,造成无法大量挽回的损失。
(3)缺乏专业的舆情引导机构,专业队伍建设落后。按照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敏感案(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的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需要建立专门的涉警舆情处置小组,而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相应的层级并未有专门的机构设置,在人员配备上也往往以兼职为主,队伍专业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领导干部和民警应对媒体的基本常识和经验缺乏,面对媒体时往往过分紧张,反应迟钝,被动应付;或是与媒体交往时姿态和策略把握不准,过分热情或过于冷漠,导致双方地位陷入“不平等”的误区;二是欠缺在新闻舆论引导方面的系统教育和培训,纪律意识不强,公关细则不清楚,在新闻口径未统一的前提下擅自接受媒体采访,造成工作局面的被动;三是通讯(网评)员队伍专业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不能在第一时间针对网络涉警危机信息做出专业回应,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欠缺。
3完善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策略
(1)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在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公安机关应选拔一批具有警察公共关系业务知识、较强组织性和业务水平的民警,成立网络舆情引导专门工作队伍,为开展针对不同的负面舆情应对工作做好人才准备。网络舆情责任人应当承担起正确引导的义务,在监测网站信息的同时,设置一些较为明显的提示、标语等,提高网民的个人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网络责任人队伍进行素材写作、计算机操作技能、网上涉警舆情处置、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系统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应对网络涉警舆情的工作技能,从而建立一支高效、高水平的队伍。同时,要借助第三方力量,让网络各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人员成为铁路公安舆情信息导控的补充力量。
1、感受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和发展。
2、体会互联网为我们生活提供的便捷。
3、了解网络世界的安全风险,能够遵守网络规则。
教学重难点:了解网络世界的安全风险,能够遵守网络规则。
教学准备:课前小调查、课前感受网络的便捷并拍照记录、情景剧排练、视频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是网络观察家
(一)、新世界,很精彩。
1、孩子们,虚拟的互联网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神奇的新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是我们课前针对互联网小调查的结果,你们从中了解到什么?
抽生说(预设:上网时间长,上网用处多…..)
2、是呀,网络已经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二)、新世界,很便捷。
1、现在请孩子们把你们搜集到的照片资料亮出来吧,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你知道的网络新事物。
要求:小组成员依次介绍。
将不重复事件按你们的想法分类张贴在活动单上。
推荐一人进行小组汇报。
2、小组交流汇报,其他组补充。一边汇报一边张贴照片。
3、孩子们,这一张张的照片让我们了解到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也因此更加便捷。
活动二、我是网络监督员
1、但网络新世界并非世外桃源,其中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2、看了视频,你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呢?
3、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最近遇到了网络安全隐患,他是怎样应对的呢?让我们掌声欢迎小明和小刚带来的情景剧表演。
小明和小刚因为网络游戏成了网络好友。
小明:小刚,今天周末了,打游戏的时间到了!
小刚:来了,来了,让我们再这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里好好玩吧。
游戏玩到一半,小明给小刚私发信息。
小明:小刚,我们再网络上成为好朋友已经好几个月了,正好今天是周末,要不我们约出来见一见面吧。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小刚该怎么做呢?抽生说
小刚:对不起,我今天还有别的事,出不来呢。
小明:这样吧,我没事,你把你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发给我,我来找你。
师:此时,小刚又该怎么做呢?抽生说
小刚:这些都是我的个人隐私呢,老师告诉我们网络上不能随便透露个人隐私哦1
小明:你可真不够意思,算了算了,我也不和你计较了。我刚刚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网站,我分享给你一起看看吧。
小明发了一个含有不良信息的网站。
师:小刚该不该点开这个网址呢?
小刚:小明,这个网址有不良信息,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你可别再浏览了哦!
师:孩子们,你们眼睛可真亮,能识别出网络中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什么网络安全隐患没有?
师:面对这些安全隐患,你有什么安全防护小技巧?请把你的金点子写在卡片上。
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也告诉了我们用该如何文明上网,大家一起读一读。
上一篇:武术抱拳礼教学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