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例(3篇)

时间:2025-07-12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护理;常规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老年人口飞速增长,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病后,生活往往不能自理。本研究对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2.83±8.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2.35±8.56)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颈骨骨折68例,粗隆间骨折5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6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80例。患者均通过X线骨密度仪检测为骨质疏松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①与患者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有关,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会有所下降,这使患者骨骼的承受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在正常冲击下出现骨折情况。②老年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跌倒率增加,并且该几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升高,使患者出现意外跌倒的情况增加,进而使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增加。

1.2.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有换药护理、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功能性锻炼护理、卧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1.2.2.1心理护理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绝望心理。为此,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通过积极的态度引导患者正面配合治疗。

1.2.2.2卧床护理主要内容是对卧床休息患者的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此时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卧床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房内温度湿度的监控,做好室内清洁,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擦身、翻身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便,并将患者排便量进行记录。

1.2.2.3功能性训练指导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进行功能性锻炼时,护理人员应从旁监督和协助,确保患者功能性训练的正确性与强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医学知识的指导,使患者家属能够更为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能够从家属身上得到更多的鼓励。

1.3疗效判定分为痊愈、显效以及无效。①痊愈:患者得到康复且未出现后遗症或残疾;②显效:患者骨折得到康复,但出现后遗症;③无效:患者骨折症状未见好转,或出现严重残疾后遗症。对两组患者骨折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20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18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7例,两组患者跌倒原因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年龄增长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跌倒有直接关系[1]。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治疗缓慢、效果不佳且致残与致死率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10%。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有效率远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有效的避免了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3]。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姣,宋彩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骨密度;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

在临床工作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高血压病均为老年常见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也称之为脆性骨折,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人群,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肌力下降等,即使在轻微暴力作用下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胸腰椎及前臂远端等。高血压病是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异常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有研究证实高血压为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不在少数,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症存在联系[1],本文旨在讨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高血压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并为高血压人群如何制定防范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制定可行的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5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18例,年龄65~93岁,其中女性76例,男性42例。其中55例既往患有高血压病者作为试验组,63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入院患者,既往已确诊并符合WHO提出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55例和既往无高血压病的患者63例;排除标准:1)既往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库欣氏综合症等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系统疾病。2)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3)患有晚期肿瘤者。4)既往长期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者。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6)因妇科疾病行附件切除等非正常绝经者。

1.2方法及观察指标

本研究已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研究法,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岁),吸烟史,饮酒史,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冠心病,通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韩国奥斯托双能X线骨密度仪,OSTEOSYS.,LTD)测定患者股骨颈和腰1—腰4椎体骨密度值(BMD,g/cm2),并通过系统软件测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g/cm2),通过生化分析仪化验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骨折两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相关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所有的118名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平均年龄更小(P=0.048*,t=2.413),吸烟嗜好者更多(P=0.041*,χ2=4.312),糖尿病史者更多(P=0.011*,χ2=2.204),冠心病史者更多(P=0.047*,χ2=-1.047),体质量指数水平更高(P=0.047*,t=0.872),甘油三酯更高(P=0.024*,t=-0.754),低密度脂蛋白更低(P=0.001*,t=-1.005),上述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饮酒嗜好均差异不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在股骨颈部位两组间差距更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腰椎部位两组间差距不存在显著性(P<0.05),详见(表2)。

2.3骨质疏松骨折合并高血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风险可能与患者年龄(P=0.048*,t=2.413)、吸烟嗜好(P=0.041*,χ2=4.312)、糖尿病史(P=0.011*,χ2=2.204)、冠心病史(P=0.047*,χ2=-1.047)、体质量指数(P=0.047*,t=0.872)及甘油三酯水平(P=0.024*,t=-0.754)等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1*,t=-1.005)呈负相关,而与患者性别、民族、饮酒嗜好等无明显相关关系。

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范文篇3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目前,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症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自1998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病症,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我国目前是世界人口大国,亦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这个数据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注意。

西方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到命名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虽无此学名,但数千年来已有类似的临床描写和治疗经验方剂,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

骨质疏松症作为慢性进行性流行病,且个体化差异比较大。中医药治疗除能延缓疾病发展速度,更能从疾病本身上辩证论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有其特殊意义。

1、九大城市医院终端骨质疏松类用药中成药采购规模及增长情况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中国中成药与西药医院用药监测分析系统”(以下简称HDM系统)数据显示,在北京、成都、广州、哈尔滨、南京、沈阳、西安、郑州、重庆九大城市(以下简称九大城市)中,2007年至2010年九大城市骨质疏松类中成药的采购规模逐年递增(见图1),年平均增长率为27%,高于九大城市医院终端采购所有中成药22%的平均增长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2008年10月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中国康健促进基金会联合的《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提高国民对骨质疏松症危害的意识,再加上政府对骨质疏松类药中成药的报销鼓励政策,如2008年把仙灵骨葆胶囊(片),骨疏康胶囊(颗粒)以补肾强骨列入国家医保目录,这些因素均对08年骨质疏松类中成药销量快速增长功不可没。相比08年强劲的增长态势,09年骨质疏松类中成药的增长幅度似乎没那么“给力”,略显疲态。不过,由于中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加之我国国民经济也在快速增长,使人民有条件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势必导致骨质疏松类药物的需求也随着增长。从2010年骨质疏松类中成药销量增长率的回升来看,骨质疏松类中成药市场还将继续扩容,市场潜力不可小视。

2、医院终端骨质疏松类中成药九大城市采购情况

从图2中可以看到,九大城市医院终端骨质疏松类中成药的采购金额均程增长趋势。从采购规模来看,最大是的北京市,这与患者教育有关,资料显示北京是最早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进行宣传的城市,使更多的患者关注到骨质疏松症,及时就医,再有,目前北京骨质疏松的诊疗设备较全国其它城市都要先进,早期患者得到确诊机会也会更大,提早治疗。但从采购增长率来看,增长最快的则是沈阳,年均增长率为106%,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类中成药进入这个市场比较晚,后劲比较足有关,预计今年还将会保持这种好的态势。

3、骨质疏松类中成药主要品牌竞争情况

骨质疏松类中成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4年国家首次批准仙灵骨葆胶囊为其适应症药物,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骨质疏松类中成药品种数仍极少,HDM数据显示九大城市医院终端有采购的品种不过十多个,除肾骨胶囊有四个厂家生产,其它都为独家产品。

2010年九大城市医院终端骨质疏松药市场前三位产品总的市场份额(CR3)达到75%,市场集中度极高。其中陕西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金天格胶囊以35%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其次是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的仙灵骨葆胶囊,以2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紧跟其后的是占有19%市场份额的北京岐黄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强骨胶囊。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