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动物作文范例(3篇)
时间:2025-09-26
时间:2025-09-26
关键词:兴趣观察想象习惯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而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激发儿童观察作文的兴趣和需要
有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调动儿童作文的自觉能动性,我在训练过程中始终注意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达感受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作文。
1.改进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富有儿童情趣
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是写《我们的校园》,正赶上学校正是各种植物竞相开花的时节。于是我带学生有顺序地参观了校园,参观之前,我们明确了此次作文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回来后,第一步:孩子们,学校的哪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咱们把他画下来,然后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吧!一幅幅作品马上诞生了:宿舍楼下有叶子像锐剑的铁树,百草园里满树桃花争相斗艳,宽阔的操场让人神往,雄伟的教学楼前有“欢迎孩子们回家”的温馨标语……真让人目不暇接。
紧接着,我组织孩子们把自己画的内容给大家介绍,这时,我用多媒体出示预先拍下的照片,让孩子们再次领略校园美景。学生感到惊喜连连,于是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我赶紧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说:“我们马上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好吗,作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么美的校园,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写一写,比比看,咱们谁写得好!”同学们听到了要求都跃跃欲试,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到笔头的沙沙声……事后讲评作文时,其中精彩的片段让人啧啧称赞。
平时,我们也可以在作文课上或做做科学小实验,或表演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听一段相声、看一段小品,有时,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编谜猜谜,帮助他们捕捉事物的特点……在这样一些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从而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观察、作文的兴趣。
2.引导儿童在活动中不断寻求新的东西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天生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如果孩子们在生活中不能发现新的东西,总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天天如此”,就会兴味索然,也就谈不上作文、观察的能动性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寻求新意。一方面,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如:写《我》一文,我们首先召开一个“自评互评会”,引导孩子们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和同学的优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静思三分钟,想一想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最后再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儿童在认识事物时寻求新的角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常常指导孩子们对往日写的作文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让他们逐步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事物,作文时,应该选取新的角度。
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关键的一步。
二、指导儿童观察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在观察活动中,要想发现事物的特点,只凭偶尔看一看,听一听是很难办到的。有很多事物是要反复观察才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征。因此,对孩子们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少批评指责,而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掌握观察作文的方法和技能。为此,我利用一系列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1.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人们从事一次活动,总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记得在指导写《一种小动物》一文时,我马上上街买了一对小白兔,然后再找到相关《小白兔》和其他小动物的影像资料,首先我请孩子们上台摸一摸,看一看,观察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后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从头部到尾巴,观察小白兔各个部分的特点,观察到哪处时,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马上定格下来,然后再指导学生从左到右,由远到近地观察,仔细观察之后,再把录相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乐和旁白。紧接着,引导孩子们总结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播放其他动物的影片,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进行观察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孩子们进行比较,发现小动物之间的异同或变化,从而抓住它们的特点来进行描述。通过指导,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观察事物可以按哪些顺序,同时还可以引导儿童根据对象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及表达的需要,各自灵活选择,独自确定顺序。
2.观察与联想相结合,观察与创新相谐调
儿童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在指导孩子们学习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时,我们还要重视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注意启发他们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鼓励他们打比喻、拟人、拟物,启发他们由眼前所观察的引起对往日观察的回忆联想,或推测想象眼前观察的事物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以往日的观察和未来的憧憬来补充眼前的观察,加深对眼前所观察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三、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关键词】激发兴趣明确目的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观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因素,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把丰富的生活如实地反映出来,不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写好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一、激发观察兴趣
观察兴趣是提高观察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活动,色彩鲜艳、形式独特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儿童的观察兴趣。教师要善于针对这一特点,围绕教学目的和作文训练重点,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社会生活。如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小伙伴课间的嬉戏追逐,日出日落的美丽奇观,熙熙攘攘的集贸市场,夏日突变的雷雨天气,冬日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硕果累累的果园,郁郁葱葱的庄稼......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还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爱好,鼓励他们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和喜欢从事的活动,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比如同学们喜欢鸟,有位老师便捕了一只麻雀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麻雀的头部、翅膀、尾巴、腿脚、羽毛的形状、颜色,然后放飞麻雀,让学生观察麻雀飞行的姿态。观察结束,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描写麻雀。结果大多数同学的片断练习写得条理清楚,内容充实。
二、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明确可以在诸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反之,漫无目的的观察,结果将是东张西望什么也看不仔细。因此,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确定的目标上,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例如,我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墙壁上的爬山虎的根、蔓、叶的颜色、形状各有什么特点。观察时你联想到了什么?思考一下爬山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做好记录,回来后,我们以'爬山虎'为题进行片断练习。"由于同学们明白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认真仔细,因此观察的效果很好。再比如,春天到了,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野去,明确地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是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位教师引导学生着力观察地上的小草、枝头的新芽、河边的嫩柳、含苞欲放的花蕾......而对那些与初春特点无关的事物(如:耕田的拖拉机、河中的石头、农民的房舍、过路的行人......)就没有引导学生去观察,以免分散观察的注意力。
三、指导观察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还不具备一定的观察技能,观察往往笼统不细致。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小学生作文,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作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种喇叭花》,可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按照"下种、浇水、开花"的过程;组织学生游览公园,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进行观察。基本的观察顺序还有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这样学生观察有顺序,作文也能做到有一定的顺序。
(二)观察要抓特点。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学生的作文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例如写眼睛,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双不同的眼睛。场合不同,同一双眼睛表现出的神情也不同。动物的眼睛更是千差万别。同是猫的眼睛,中午时由于光的照射眯成了一道缝,而它晚上捉老鼠时则像两只绿色的小灯泡,炯炯有神。再比如写雨,让学生通过观察能抓住"小雨细无声"、"大雨似珠帘"、"暴雨倾盆而下"的不同特征。
(三)要带着感情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这是因为作文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憎恶爱好以及心理活动,还要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更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四)观察中要展开联想。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如观察花,除了对花的形状、颜色、气味进行观察外,还要引导学生由花想到像花一样的人心灵如花的人、少年儿童等;育花的人花园中的园丁、辛勤的老师,山花的摇晃想到花儿在风中向人点头微笑等。
(五)观察要"五官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嘴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属性,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苹果,通过视觉,了解苹果的颜色、形状;通过手摸,感觉苹果外表的光滑程度;通过舌头,尝一尝苹果的滋味;通过鼻子,闻一闻苹果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的相貌、动作、语言和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逼真,具体细腻。
上一篇:班级网络文化建设范例(3篇)
下一篇:端午节风俗的寓意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