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例(3篇)

时间:2025-10-05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按随机原则抽取了柳州市在园儿童,部分来院就诊的婴幼儿,年龄0~6岁,平均3.3岁。调查人数733人,男415人,女318人,性别比例接近1∶1。其中0~12个月74人,1岁105人,2岁149人,3岁128人,4岁101人,5岁108人,6岁68人。

方法:“婴幼儿口腔保健状况的问卷调查”表750份,收回有效问卷733份,回收率97.73%。调查内容包括:①婴幼儿基本情况;②婴幼儿饮食习惯;③口腔保健习惯;④家长基本情况;⑤家长口腔保健意识。

结果

不同性别孩子口腔护理情况:

进食后让宝宝漱口:①每天1~2次:男176例,女133例;②很少/从不:男140例,女106例。

用棉签或纱布擦:①每天1~2次:男116例,女101例;②很少/从不:男193例,女153例。

替宝宝刷牙:①每天1~2次:男118例,女133例;②很少/从不:男172例,女114例。

宝宝自己刷牙:①每天1~2次:男203例,女161例;②很少/从不:男108例,女69例。

检查孩子刷牙效果:①每天1~2次:男109例,女82例;②很少/从不:男197例,女144例。

各年龄组口腔卫生行为:①每半年1次:0~2岁2例,2~4岁12例,4~6岁11例;②每年1次:0~2岁301例,2~4岁210例,4~6岁150例;③不定期:0~2岁14例,2~4岁6例,4~6岁2例;④从未检查过:0~2岁11例,2~4岁1例,4~6岁3例。

不同性别婴幼儿日常饮食习惯:每天进食甜食占70.94%,而513位(69.97%)的孩子在睡前习惯吃甜点和喝甜饮料。只有4.63%的孩子很少或从不进食甜食。口腔保健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家长的帮助,调查发现孩子长牙之前只有504位(68.76%)家长给孩子进行口腔清洁,长牙后有598位(81.58%)家长知道对孩子进行清洁。

讨论

食物中的蔗糖是被公认的致龋的重要因素[1]。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婴幼儿全都偏爱吃零食和甜食,特别睡前喝甜奶(69.97%),高于每天的蔬菜比例。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儿童普遍有在三餐间甚至餐前喝甜饮料的爱好,但是家长们对这些饮料的危害性还缺乏认识,没能给予正确的诱导。加强对父母的口腔健康指导,必能影响下一代的自我保健水平[2]。

口腔健康行为包括合理饮食、刷牙以及定期看牙的行为。一般来说,儿童在乳牙未萌出时进食完奶类和糖类食品后,应该用清水清洁口腔,当第一乳牙萌出后,就应该开始刷牙[3]。刷牙作为一种个人口腔健康行为,不仅可以机械的去除口腔不洁物,还可以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进牙周健康。孩子刷牙主要在于养成好的习惯,未必能达到有效刷牙的目的,只能通过家长检查刷牙的效果和帮助才能达到刷牙的效果。调查中57.02%的家长从未检查过孩子刷牙的效果,家长应该给予重视。调查中发现97.95%婴幼儿家长每年都能带孩子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对儿童龋齿研究发现,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决定其对孩子口腔卫生的认识,决定他们对口腔保健品及保健措施的采购执行。91.8%的家长能够定期给孩子更换牙刷,并根据孩子的要求选购牙刷。预防龋病而使用含氟牙膏被认为是预防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牙膏的选择上,建议3~6岁的孩子每次可以用绿豆大小的含氟牙膏进行刷牙,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口腔保健效果。

参考文献

1卞金有,胡得渝,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170.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幼儿体检;营养;生长发育状况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35―02

为探讨五华区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现状及变化规律,将2009―2012年幼儿园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掌握集体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保证幼儿园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2012年3~5月份对五华区管辖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的常规体检结果及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报表,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龋齿、视力筛查等。所有检查项目均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仪器进行检查。

1.2方法和诊断标准体重、身高的评价均参照《WHO标准0~7岁儿童体重和身高参考值及评价标准》[1],其中体重、身高中位数即达均值:X-1s≤WA≤X+1s、X-1s≤HA≤X+1s;体重低下:WAX-2s;发育迟缓:HAX-2s;肥胖:WHX+2s;消瘦:WHX-2s;贫血:Hb110gL;龋齿:按全国牙防组制定的诊断标准;视力筛查:采用德国进口HEINE检影镜、标准视力E字表。

1.3常规全身体检(内、外科、血常规十八项分析检查)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儿童体重、身高达标情况体重、身高达均值人数占总体检人数的百分比,体重、身高达均值率自2009年的41.4%、49.6%上升到2012年的43.85%、47.64%,与国内其他文献一致[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2.2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体重低下、发育迟缓、消瘦发病率逐年下降,自2009年的4.07%、4.84%、4.15%下降到2012年的3.17%、3.52%、1.9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2.3龋齿、视力筛查检出情况2009―2012年资料显示,在园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均在35.4%左右,各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6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屈光异常率为18.98%左右,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

2.4有三种与膳食营养有关的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呈现高发病率,一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二是超重与肥胖,三是潜在缺铁及缺铁性贫血。

3讨论及对策

3.1幼儿园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逐年改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加强管理及保健人员的配备,每年对幼儿园保健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培训,各幼儿园均提供每日二餐一点或二餐二点的伙食,全部开展了膳食营养分析,并做到先算后食,从各方面保证了儿童的营养摄入,使集体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有小部分私立幼儿园,因为办园规模较小,师资力量薄弱,同时存在克扣儿童伙食费的现象,使部分幼儿园存在儿童膳食营养供给的不足,制约了幼儿园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

3.2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有三种与膳食营养有关的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呈现高发病率,一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二是超重与肥胖,三是潜在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现将其问题及对策简要阐述如下:

3.2.1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保健措施:增强体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体格锻炼。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经常通风。确实体弱的儿童可适当时要药物来增强机体免疫力。

3.2.2超重与肥胖: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每餐主食过多,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食,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量少,使得能量消耗过少,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原因。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对预防儿童肥胖有重要作用。

3.2.3潜在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预防儿童潜在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重在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解决偏食和挑食问题,做到膳食多样化。适当让孩子多吃一些含铁、含维生素C/A和叶酸多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菠菜、蛋黄、猪肝和豆类等,另外要注意做到一日三餐有规律,防治消化道疾病,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

3.3屈光异常和龋齿:儿童视力异常可能与儿童不良的用眼习惯、父母对眼保健知识的缺乏以及托幼机构对眼保健工作重视不够有关;而且视力异常主要由远视、散光构成屈光不正主要类型,先天性、儿童早期的远视或散光,于发育期间未经矫治,易形成弱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眼屈光由远视向正视变化,远视的患病率逐年减少,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有学者认为我国单纯性近视人数不断增多与现代文明发展,多媒体的高速发展,视觉负担加重有关,与视觉环境不佳有关,甚至与饮食有关。因此,应抓住学龄前这段时间,对弱视患儿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加强幼儿园视觉环境的改良及儿童膳食的合理搭配,从而减少视力障碍的发生。儿童龋齿在园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均在35.4%左右,各年度差异无显著性,做好口腔保健起到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关键是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它不仅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有益,而且也对儿童的全身健康有益。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儿童的口腔保健,不仅仅与口腔本身状况有关,而且还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定期口腔检查就是在没有口腔疾病或自己没有感觉到口腔有问题的情况下,定期让口腔医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而不是已经发现有问题才去就医。

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贫血患儿逐年下降而肥胖儿逐年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全面开展,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和贫血的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与膳食的搭配、均衡的营养及与儿童的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同时,肥胖儿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现在有部分的家长陷入一个误区,片面强调营养和过度喂养,同时户外活动少、过度保护以及不良的饮食行为,导致肥胖儿的数量不断增长。幼儿园保健状况有待改进幼儿园的卫生保健质量直接影响着集体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提高保健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提供儿童均衡的膳食营养,加强儿童的体格锻炼,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卫生保健知识,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龋齿饮食习惯刷牙习惯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8-0050-03

龋病是人类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其列为心血管疾病与癌症之后的第3大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龋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高糖饮食、牙菌斑存在、致龋细菌的作用、口腔卫生不良等是龋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近20年儿童龋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及口腔卫生不良有关。预防龋病的发生发展应从儿童着手。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3所幼儿园3~5岁的儿童龋患情况的调查,分析幼儿龋病易患因素,摸索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家庭三结合的模式,干预幼儿龋病的发生发展,藉此达到减少幼儿龋齿发生和早期防治幼儿龋齿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3~5月在上海市杨浦区83所托幼机构中,采用抽签法抽取3所幼儿园全部3~5岁幼儿518人,其中男266人,女252人。

1.2方法

采用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按随机表法抽取调查对象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龋病检查方法(第4版)[1,2],由口腔科医生按统一标准进行口腔检查。有龋齿者归为龋患组,无龋齿者归为正常组。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相关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基本信息、饮食情况、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幼儿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所得数据均经SPSS12.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为0.05。

2结果

2.1患龋率

共发出调查问卷518份,收回有效问卷518份。口腔检查发现患龋者149人,无龋者369人,患龋率28.72%。调查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患龋人数有所增加。

2.2幼儿龋齿与饮食习惯

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幼儿食用荤菜与蔬菜的种类及多少无相关性(P>0.05),但与这些儿童平时喜欢吃糖、吃零食及不喜欢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的习惯有明显的关系(P<0.01),见表1。

2.3龋齿与刷牙的关系

调查发现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幼儿开始刷牙的年龄、幼儿喜欢刷牙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刷牙起始时间较早的幼儿患龋齿的人数相对较少,增加刷牙时间或能减少龋齿发生,但刷牙频率与方式对龋齿的发生与否并无多大影响(表2)。

3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肩负着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使命。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正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希望藉此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防治问题,并以此减轻三级医院的负担、降低医疗成本。幼儿园、中小学都是初级预防保健的重要场所。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杨浦区在83所托幼机构率先启动了“医生进校园”的项目,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附近医院的全科或专科医生,定期赴各中小学、幼儿园帮助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监测儿童体质、营养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与食品卫生监管等学校卫生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腔科医生,防治儿童龋病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龋病的高发病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且医治龋齿的医疗费用较为昂贵。龋齿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儿童期易患龋齿,有可能成年后也易患龋齿。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3-5]。近20年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地提高,但龋齿发生率并没得到有效遏制,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及口腔卫生习惯有关。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或能抑制龋齿的发生发展。成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是从幼儿期渐渐养成的,如能在幼儿期建立以幼儿园为范围、家庭为单位、社区口腔医生参与、依托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社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体系,对减少与预防龋齿的发生发展将会有积极的作用。

刷牙是抑制牙菌斑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调查发现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幼儿开始刷牙的年龄、幼儿喜欢刷牙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刷牙起始时间较早的幼儿患龋齿的人数相对较少,增加刷牙时间应能减少龋齿的发生。有报道称在日本幼儿园的小孩就会刷牙了,而且99.0%以上的日本人每天都会认真刷牙,每天刷牙两次的人数接近80.0%。日本近20年龋齿发生率明显下降或得益于此[8]。世界卫生组织曾倡议普及三三制刷牙法,即每次饭后3min刷牙、每次刷牙3min、每天刷牙3次,这也是最有效的预防龋齿发生的方法之一。本次调查发现上海杨浦区的幼儿园内也不是每个小孩都能坚持刷牙2次的。幼儿期是一个特殊时期,认知差但会模仿。父母是第一老师也是监督者,幼儿父母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腔健康。因此,具有一定专业口腔知识的医生应该定期进入幼儿园与保健老师共同拟定预防龋齿的计划。以图片、游戏、刷牙比赛(以家庭为单位)等多种形式教导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营造爱牙护齿的家庭氛围,传授自作的护齿技能,教育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对刷牙的兴趣,对抑制幼儿龋齿发生发展一定会有积极作用。

与口腔健康有关的公共卫生团体已充分认识到饮食习惯对口腔健康的巨大影响,糖消费的后发效应导致龋齿的发生已不容忽视。本次调查发现喜欢吃糖与零食、不喜欢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的幼儿患龋齿的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含糖饮食及精致零食不仅易导致牙菌斑形成,还能降低口腔内pH值,如果没有粗纤维食物的摩擦、足够的口腔自洁(缓冲)能力与正确的刷牙方法来去除这些菌斑、升高pH值,加上致龋细菌的作用,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就会无可避免[6,7]。近几年,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行政部门已充分认识到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学前教育,希望能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饮食、逐步养成科学的饮食观,从而达到减少龋齿发生的目的[4,8]。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腔科医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例如走进幼儿园给这些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做一些健康饮食教育,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多食有营养价值的天然食物,而不是精加工的工业化产品;建议儿童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多食粗纤维食品,一定有助于降低幼儿早期龋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海静,聂红兵,马力杨,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12岁儿童龋齿及相关因素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5):568-571.

[2]韩晓兰,马燕,高永梅,等.两种探针对12岁儿童龋齿检查结果的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11):684-685.

[3]BankelM,RobertsonA,KöhlerB.CariouslesionsandcariesriskpredictorsinagroupofSwedishchildren2to3yearsofage:Oneyearobservation[J].EurJPaediatrDent,2011,12(4):215-219.

[4]TickleM,MilsomKM,DonaldsonM,etal.ProtocolforNorthernIrelandCariesPreventioninPracticeTrial(NIC-PIP)trial: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tomeasuretheeffectsandcostsofadentalcariespreventionregimeforyoungchildrenattendingprimarycaredentalservice[J].BMCOralHealth,2011,11(1):27-30.

[5]HuewR,WaterhouseP,MoynihanP,etal.DentalcariesanditsassociationwithdietanddentalerosioninLibyanschoolchildren[J].IntJPaediatrDent,2012,22(1):68-76.

[6]WongMC,LuHX,LoEC.Cariesyearsinpreschool incrementover2children:alifecourseapproach[J].IntJPaediatrDent,2012,22(2):77-84.

[7]FontanaM,SantiagoE,EckertGJ,etal.RiskfactorsofcariesprogressioninaHispanicschool-agedpopulation[J].JDentRes,2011,90(10):1189-1196.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