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6篇)
时间:2025-10-05
时间:2025-10-05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不断繁荣的同时,城市园林工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生态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在城市中利用绿色园林美化环境势在必行。通过加强对园林环境的保护,减少病虫害等对园林的影响,科学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保障园林植被能够正常生长,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
1城市园林植物特征
1.1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多
一个成功的城市园林可以作为当地的名片,绿色发展铺就一个城市最美的底色。它能够通过合理搭配植物与建筑来展现城市风貌。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可以使城市形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开展绿化工作,提高植被的存活率更有助于保障城市与园林的美观度。随着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发展,用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来进行搭配和叠加,既能提升园林美观度,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绿化质量,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的绿化环境,增强园林的实用性。引进外来植物,优化当地植被系统发展,同时开发本土植物,形成复杂结构的植物体系[1]。通过多种类植物合理配置,可以彰显城市文化,打造多形态观赏效果。
1.2城市园林植物与人联系密切
城市园林绿化目的在于保障生态环境,提升人们周边环境质量。城市园林植物在为人们提供良好宜居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吸附有害物质,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城市人口相对密集,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必要的放松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来说必不可少,城市园林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便捷的绿色空间来进行休闲和陶冶情操。园林的优美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市容水平。
1.3城市园林植物易发生病虫害问题
在城市园林建设及维护过程中,保障植物的成活率是重点。但是环境与病虫害,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外来物种也会对原本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且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在种类与数量方面都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壤缺乏营养,植物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诸多影响因素结合一起,都导致城市园林植物易发生病虫害问题。
2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2.1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为了提升园林观赏度,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会从多种渠道引进外来植物,根据植物样貌和大小对其进行混合种植。外来物种增加,导致现有植物生存环境被占据,生长受到影响。同时外来植物也会带来的病虫害问题,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本土植物,植物结构种类越复杂,这种现象越严重。近些年来,随着园林风格不断与城市发展风貌相结合,园林方案设计更注重物种多样化,植物种类增多的同时带来的病虫害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在全国各个城市园林中都有所体现,面对外来害虫侵扰,导致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2.2生态脆弱,抵抗病虫害能力有限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当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一定范围,园林生态系统就会相对脆弱。当克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出现时,园林植被难以抵抗,造成大量物种入侵,对园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暴发大规模病虫害现象。同时因为城市污染问题,使得虫害的天敌数量不断减少,难以采用天敌控制病虫害发生,生物防治手段具有局限性[2]。
2.3植物抗病性差,易受害虫侵袭
由于城市化推进,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工业化生产的废物、废气也对城市园林中的植物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土壤与地下水持续性的污染、植物营养元素单一性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2.4化学防治效果有限
针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防治手段是通过选择化学药剂喷洒,消除病虫害。虽然化学防治手段见效较快,但经常喷洒农药会导致植物产生抗药性,难以压制虫害后期对植物的侵蚀,使用效果将不断下降,并且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误伤虫害的天敌,由此可见,化学防治效果有限。
3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症结所在
3.1植物种植规划缺乏合理性
城市绿化工作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园林整体植物种植规划设计,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层次符合审美要求。当前看来,部分园林由于种植的植物品种单一,导致病虫害发生后,形成大规模的蔓延状态,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相关设计人员须坚持合理性设计原则,对园林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障在遵循经济性原则的同时,科学选择植物进行策划。尽可能选择存活率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从而提升植物整体的存活率。
3.2外来植物品种引进频繁
为了扩展城市绿化面积,为人们提供绿色宜居的生存环境,部分园林工程在实际施工期间,会选择引进大量的外来物种,用来增添园林中的植被数量和绿化面积。但在实际引进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对植物消毒的认知,内检环节处理不够认真,导致病虫害存在的可能性提升。同时,植物检疫管理部门中的作业人员,在实际作业执行过程中,因缺乏专业技术,导致外来植物得不到合理检验,造成外来病虫害在当地园林中蔓延,对城市绿化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
3.3大量使用化学防治手段
在当前城市园林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期间,化学手段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连续的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也导致生态环境二次破坏。并且病虫害长期接受相同的化学防治手段,产生了耐药性,使得防治难度提升。针对化学防治手段,应根据病虫害类型进行科学分析,合理选择化学药物,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3]。
4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前,需分析不同病虫害发生原因及规律,找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点,从而找到科学可行的方法,保证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次数和影响范围,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4.1注重城市园林植物培育
城市园林绿化的目的,在于保障大众生活质量,为其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为了满足大众需求,在保证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同时需兼顾其生长条件。为了保障城市绿化系统的完整性,提升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需要相关部门规范对城市园林植物种植期间的培育和养护。确保园林植物管理人员能够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壤和植物品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培育。在选择种植植物时,确保本土植物的数量,这将有效的提升植物存活率和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侵蚀。科学的苗圃培育,是一种对病虫害超前预防,对后期园林植物生长的意义重大。此外,还应加强园林植物种植后的养护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做好植物养护,有助于提升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例如,做好浇水施肥等工作、根据季节为植物进行修剪,将病枝、枯枝剪除,从而避免留下病根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冬季植物周围的土壤,可能存在病菌,为了防止病菌越冬繁殖,应对植物周围的土壤进行翻动,疏松植物根部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还应使用涂白剂,对树干进行处理。涂白剂中含有生石灰和食盐,能够杀死树干基部越冬的病虫害,起到良好的灭杀效果。
4.2加强植物检疫
在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中,病虫害预防应放在工作首位。病虫害防治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绿化工程不断发展,绿化苗木运输更加频繁。运输过程检疫不当,也会导致病虫害随着苗木迁移。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标准,对植物进行检疫,特别是在引入进口植物品种时,需要严格进行检查。认真地对植物的货运单和检疫单据等文件进行检查,确保引入的苗木上没有病虫害,这是阻断新型病虫害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对检疫部门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确保检疫效果符合标准。并针对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新型病虫害渗入到当地生态系统中,从根源解决病虫害传播现象,保障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另外,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应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及健全的城市园林植物防治措施,积极引进先进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病虫害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结合病虫害特征,科学选择防治时机。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利用虫害的天敌,培养虫害的天敌种群,有效起到防治的效果。并在原有的防治工作基础上,设立防治责任机制,定期为员工开展新型防治措施教育培训,确保园林管理部门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防治人员对病虫害处理的力度,保障植物安全[4]。
4.3优化植物配植
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应以本地的植物为主、引进植物为辅。结合城市文化背景,建立一个可以自我发展、调节的园林生态系统。根据本地植物特性,科学挑选植物,同时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复合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园林植物合理配植,应从最开始的方案设计环节入手,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符合生态学原理,优选树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保障园林中的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形成不利于病虫害侵蚀的良好生态环境。
4.4合理使用农药
在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管理过程中,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化学防治手段应用的频率最高,因此,防治部门应规范化学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人员的环境及安全意识,深刻认识到化学防治手段对环境的影响,正确使用化学药剂,对化学药品毒性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保证化学药剂使用安全。注重药品多样性,不得长期使用相同的药品,以避免植物产生抗药性。创新药品施用方法,对设备升级,杜绝药剂喷洒过程中流失过多。提升药品的应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合理使用农药能够合理保障植物安全,减少病虫害的侵蚀。同时需要控制好使用的药剂剂量,结合病虫害规律使用,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对病虫害进行处理。其中,化学防治指的是利用化学手段对病虫害治理,从而保障园林植被安全,提升绿化效率。保证化学药剂使用方法科学,能够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尽管化学防治措施受到季节限制,使用效果会不尽相同,但是在防治方面相对便捷,基于原先的农药使用技术进行改进,提升药剂的使用效果。在植物病虫害发生后,选择退菌特以及百菌清等粉剂药物,和水进行科学混合后喷洒防治。可以选择对植物生存环境进行处理,比如通过将药剂与土壤混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将含有一定浓度的药剂灌入植物根部,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也可使用药剂浸泡种苗,减少传染病传播。或者使用药剂涂抹于植物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涂抹的部位应有利于植物吸收。还可以根据植物出现的虫洞,注射配制好的药剂,并封死端口,确保害虫被有效处理,降低虫害对植物的影响[5]。园林植物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存在能够有效调节园林中的环境,它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护园林中碳氧的平衡性。园林绿化是保证城市园林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针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应充分从生态平衡角度入手,确保在安全环保、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做好基础养护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提前预防手段,科学使用化学药物,保证植物健康成长。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并在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综合防治手段,从而减少病虫害进一步对植物造成影响,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
5结语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建设工作更加复杂化。园林中的病虫害防治难度升级,对园林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种群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法和手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保障园林植被安全。通过安全养护、加强管理等方式,提升园林绿化系统的绿化能力,提高园林使用价值,助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4(9):95-96.
[2]刘慧敏.浅析北京市一般城市公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22(3):80-82.
[3]田正民.城市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4):132-133.
[4]颜东昇.扬州市园林害虫调查及蚧壳虫的防治研究与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8.
关键词:金叶女贞;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
金叶女贞又名英国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半常绿小灌木,是由美国加州金边女贞与欧洲女贞杂交育成的新品种,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璀璨亮丽。通常被园林部门称为“金玉满堂”。金叶女贞性喜光,而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适应性较强,以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地块栽培为佳。金叶女贞栽植后的养护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则成为绿化中的关键。
1栽植技术
绿化中用的金叶女贞常见为2年生苗,极少用1年生苗,因1年生苗栽后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成活率低。金叶女贞、小叶女贞多于春季(3~4月份)栽植,栽植前把好防疫关,避免栽植携带病虫害。栽植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栽植密度以25株/m2为佳。栽后剪去头年秋梢,灌1次透水。以后注意适时浇水,避免涝害,一般都能成活。
2病虫害防治
第1年栽植的金叶女贞,一般不需要喷药,很少发生病虫害现象。第2年绿篱成形后,通风状况差。应从春季(3~4月份)开始喷药预防,一般是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杀虫剂可用速扑杀或蚧杀,预防粉蚧一类的虫害;杀菌剂多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预防叶斑病一类的病害。生长季节每月喷3次药进行预防。喷药时不能只喷叶面上,要把要药枪穿过表层喷在枝干上,这样能很好地防治蚧壳虫等为害。注意药交替使用。
3修剪
由于金叶女贞耐修剪,可根据具体要求,修剪成不同形状。常为横平竖直。高度可根据现场情况及图案要求而定。绿篱一般控高80cm左右。一般于4月上旬修剪第1次,以后每半月1次,到“十一”前后修剪最后1次。整个全年大约需修剪14次。
4浇水
金叶女贞生长前期水肥不易过大,以免生长过密,后期易发生病虫害。在春季(3~4月份),一般半个月浇1次透水;如雨水多,不需浇水也可。浇水次数视天气旱涝情况而定。11月底浇1次封冻水,冬季一般不再浇水。
主要平时注意多观察,多留心,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等,只要掌握上述一般养护管理方法,定能使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绿篱及图案呈现一片美丽景观。
(收稿:2013-02-20)
参考文献:
[1]刁杰.优良观叶树种——金叶女贞[J].西南园艺.1999.27(4):40
[2]陈左忠,刘金.城市绿化植物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桓仁县病虫安全控害工作发展现状
辽宁省植物保护站为开创辽宁省农业病虫草鼠害无公害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农药安全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结合辽宁省实际制定了《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站的文件精神要求,桓仁县制定了实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至2011年春季,桓仁县已设立了1个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中药材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3个水稻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5个蔬菜病虫害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
2主要措施
2.1选择相应的防治技术
在市植保站的指导下,采用杀虫灯、赤眼蜂、昆虫性诱剂、捕虫板、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阿维唑磷等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作为安全控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中,在水稻示范区,主要采用了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虫方法,配合使用生物农药杀虫杀菌剂阿维唑磷、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等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在蔬菜、药材、果树示范区,主要采用捕虫板、昆虫性诱剂、苦参碱、杀虫灯等防治方法[2]。
2.2强化技术培训,普及安全控害知识
为发展桓仁县绿色食品产业,在抓好示范区工作的同时,把绿色食品知识和安全控害技术规程作为科技培训的重点来抓。几年以来,已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8期,印发科技资料逾12万份,通过桓仁报发表有关材料18期,利用乡镇赶大集发放有关书籍5万份。在此期间,多次下乡到有关乡镇进行虫害调查,根据不同农事季节组织专业人员讲课,并开展电视科普讲座、开现场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户宣传,为安全控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2.3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
2.3.1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2008年在北甸子乡建立了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示范区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在注重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基础上广泛推广以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治方法,示范乡总计安全控害面积达688hm2,其中冰葡萄安全控害面积367hm2;南果梨安全控害面积196hm2;尖把梨安全控害面积125hm2。共设置性诱剂捕杀器70台,架设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128台,投入生物农药苦参碱1600kg。据县植物保护站调查,北甸子乡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有20多种。经过几年的应用,以杀虫灯为主的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的效果非常好。虫害高峰期杀虫灯每晚平均诱杀虫量为600只/台,每年可减少喷药4~6次,减少了农药污染,降低了农药残留。
2.3.2水稻安全控害示范区。井岗蜡芽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农药,无污染,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首选生物制剂[3],2010年已推广面积达到2000hm2。2010年在雅河乡、普乐堡镇、八里甸镇设立了水稻绿色控害示范区,并且共投放生物农药井岗蜡芽菌60件、枯草芽孢杆菌240件,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2.3.3建立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立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桓仁镇西关村和雅河乡南老台村沙尖子镇江岗子村、仙人洞村、木盂子镇、八里甸镇八里甸村建立了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主要是使用捕虫板和杀虫灯诱杀白粉虱和美洲斑潜叶蝇。示范区总面积2.7hm2,总计42个温室,投放捕虫板共1400张,投入生物农药100kg。经测试,捕虫板的防治效果为80%,可节省化学农药7.5kg/hm2,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又提高了防治效果。
2.3.4建立药材安全控害示范区。大镜沟村有五味子200hm2,近年来受春季苗期害虫(主要是金龟子类的成虫和幼虫)的危害较重,其中黑绒金龟的危害最为严重。2010年在大镜沟村设立了安全控害示范区100hm2,设置杀虫灯20台,解决了春季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
2.3.5建立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向阳乡有板栗1334hm2,是桓仁县向阳乡的主要农业产业,多年来一直受栗实蛾的危害,由于都是种植在高山地带,施药十分困难。2006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推广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67hm2,效果良好。从调查统计结果中可知,赤眼蜂防治栗实蛾效果明显,防效达64.26%,可降低虫食率23.24%。
3发展对策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内涵,树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安全控害示范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工作思路[4]。
3.1改变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到安全控害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时期桓仁县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打造“中国休闲度假城”、“世界冰酒之都”、“中国生态经济强县”为核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安全控害工作是完成发展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支持,积极宣传贯彻“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3.2做好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工作
做好安全控害整乡推进示范区的建设,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项目拉动、农村合作社扶持等措施,扩大示范规模,对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力争5年之内,基本达到全县整体推进水平[5]。
3.3集成关键技术
以酿酒葡萄、蔬菜、中药材、水稻安全控害为主线,加强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不断充实各项防控技术,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安全控害技术模式,使安全控害技术向标准化、区域化发展,切实提高安全控害技术的普及率。
4结语
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顺应了当前市场的要求,它具有安全、无污染、防治效果好等优点,适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面积推广使用。病虫害安全控害的措施必将成为今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措施之一。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作为植保新技术配套组装,集中展示植保新技术,可全面推进安全控害技术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桓仁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对桓仁县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5参考文献
[1]朱玉红,万林.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24):29.
[2]王永志,葛月红.阜新地区农业病虫害安全控害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4):116.
[3]崔敬堂,孙立民,檀莹.浅谈水稻病虫安全控害新体系建设与推广[J].北方水稻,2011,41(3):79-80.
一、领导重视
二、措施到位
2、扶持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创办专业防治组织,既解决自身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又对外提供防治服务。
3、对各类专业防治组织,从物资、技术、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几个重点示范专业防治组织,每个组织农业局给予10台机动喷雾器的补助。
4、适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植保站和当地乡镇农技站,在防治适期前3-5天将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专业防治组织,并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
5、按照“十有”标准(即有章程、有制度、有招牌、有电话、有注册证件、有办公场所、有专业机手、有规模器械、有展示窗口、有服务信息),规范了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制定了专业防治组织管理办法,建立了专业防治组织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档案。
三、强化管理
农业局对全市范围内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明确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区域、法人或牵头人姓名、联系电话、所在村、组专业队队员姓名及机动药械持有量,掌握专业队机手培训落实情况、以及技术信息来源渠道等,帮助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长效运营机制,督促、指导开展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防治
Abstract:Landscapebeautification,purificationwithresponsibilityofcityappearanceandimprovingecologicalandlivingenvironment.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isattentionfromallcirclesofsociety,cityenvironmentalqualityisgoodorbadalsohasbecomeahottopicamongpeople.
Keywords:landscapeplants;pestcontrol;problem;prophylaxisand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大量的花草树木被种植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景观效果,在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枯萎、腐烂、甚至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园林植物绿化防治的过程中,应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提倡因地制宜地协调好各类防治措施,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不成灾的目的。
一、病虫害防治指导思想
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自然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段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通过改进园林绿化植物的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及其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而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和发展的环境,直接、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生态城的环境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园林病虫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1.园林植物品种繁多,生长周期长短不一,小环境、小气候呈现多样化。加之其周围人为活动较为频繁,这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2.随着国际之间的贸易或国内地区问贸易的发展,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跨地区、跨国传播日趋严重。
3.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影响,使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影响着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削弱园林绿化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园林绿化植物多栽植于庭院、公园等人口稠集区附近,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
在自然情况下,病虫害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可以借助人为因素的传播,由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由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随着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常常引进一些本地尚无的花卉、树木、草坪、种苗等,给各种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提供了渠道。某些危险性病虫一旦传播到新的地区,原来制约其发展的环境因素被打破,条件适宜时,就会迅速扩展蔓延,猖獗成灾。例如,葡萄根瘤蚜由美国传入法国后,经过25年,就有10万公顷的葡萄园归于毁灭;白锈病、樱花细菌性根癌病由日本传入我国,使我国许多园林景区蒙难。在引进或输出花卉等园林植物种苗和繁殖材料时,对一些本地尚未发现、适应性广、繁殖力强、危险性大、又能随着种苗及园林植物繁殖材料传播的危险性病虫害,作为重点检疫对象,发现传入,须及时采取措施就地封锁或消
灭。
2.加强养护管理
提高园林绿化植物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通过改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变病虫害的适生条件,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栽培上要使园林绿化植物的特性与栽植点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从而保证园林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树势,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树种搭配方面,应避免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花草配置在一起。而且树种单一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大面积危害。在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不仅要考虑景观的美化效果,还应考虑病虫害的问题。
3.搞好监测预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
针对各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监测方案,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普查,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4.采取综合除治,提高防治水平
一旦发现疫情,要综合运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并辅以生物药(制)剂防治,采取诱杀成虫、剪除网幕、药防幼虫和收集虫蛹的方法,抓住幼虫为害期的三个重要时期,以及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关键环节,组织多形式、多环节灭杀。
5.其他预防工作
1)中耕除草:进入夏季雨水较多,绿地内杂草生长快,与其它地被植物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影响其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因此要及时修剪和清除杂草,防止杂草结籽和蔓延。
2)施肥:除施氮肥外,根据季节和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适时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保证植物的营养与生殖生长。
3)松土保墒:雨后和灌溉后及时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保墒力,有利于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满足树木生长需要。
4)汛期排水防涝:对低洼地块植被,根据雨水情况及时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5)修剪:对部分花灌木及时疏稀、截短;球类和绿篱类植物及时整形修剪;草坪植物适时修剪,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
6)扶直:汛期对发生倒外倾斜的树木及时扶正,必要时设支撑。
7)维护巡查:及时对绿地进行巡查、维护、看管,对树木外斜、病虫害情况等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园林病虫害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园林公司配备打药车和防治药剂,以预防生态城区域内大范围的虫害疫情的发生。要求各施工、养护单位准备打药设备和有关的生物或化学药剂,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打药防治,对重点已经发生的部分要求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杜绝任何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科学防治,综合治理。
全面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准确虫害信息,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将疫情区封锁,防止疫情扩散,并采取以人工、无公害药剂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3.联防联治,统一行动。
防治责任按属地管理落实防治主体,坚持“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用药”,部门联动,建设部门与各施工、养护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防治局面。
4、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各防治单位应固定专人管理,发现虫情,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应及时组织防治,阻止虫情扩大蔓延。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北方园林生态科学技术研究所《天津园林绿化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22-1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林业发展迅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病虫害是植物生产栽培养护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几乎每一种植物都有病虫的危害。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导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残缺不全,或者出现坏死斑点(块),发生畸形、凋萎、腐烂等,降低农产品和花木的质量,严重时引起整株或整片死亡,影响景观和给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该市是河北省著名的林果大市,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大力实施,以速生杨树、速生柳树为主的生态绿化建设造林在沧州市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确保绿化成果,抓好植物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
1如何有效加强对植物病虫害防治
1.1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注意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由于农户自身抵抗植物病虫害的能力较差,我们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必须注意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第一,可以设置专业化防治补贴,以此鼓励农民购买专业化防治服务。第二,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市场,以此保护处于弱势的农林产业。第三,可以对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进行资助。我们可以根据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对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物资补助或启动资金。
1.2建设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及专业化防治体系
根据各地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可以建立蔬菜、果树、小麦、玉米、棉花等优势农产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农药减量使用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制定和推广植物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建设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供应点,推广先进的植保新技术,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培训,进行精准施药技术研究等。通过植物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确保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规范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在搞好植物病虫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还可以逐步健全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体系,建立起专业化防治队伍,配备机械化防治器械和药品。同时,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植保工程、绿卡行动、万灯杀虫、阻截带建设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升了在农业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有效的控制了突发农业有害生物的为害,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1.3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业植物预警预报体系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切实掌握疫情,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域控制站和基层测报点,开展疫情监测,不错过、不漏过任何一个疫点,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分布区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建立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确保不危害或降低为害。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以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乡镇基层测报点为主题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预防、控制植保体系。各监测点聘用1-2名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监测点配备病虫监测设备、检测仪器、数据处理设备及交通工具等。通过区域站和基层测报站(点)的建设,基础建设就能够得到较大改善,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测报、控制和扑灭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加强,对重大有害生物的控制发挥作用。
1.4建立健全防治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防控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把防治的疫情监测、技术指导、督促检查、方案落实等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人。专职检疫员和兼职检疫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做好疫情的监测与跟踪调查,对辖区内发生疫情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动态,一旦进入大田,要按照报告制度要求及时逐级上报。同时,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推动机制。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重要特征是“公益性”,突出表现为“社会和生态效益大于既得经济利益”。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长远的社会效益,确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推动机制,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才能保障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制订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和防控技术措施。落实防治责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在农作物上发生蔓延为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完善虫情动态日报告和周报告制度。制定完善了虫情预警和响应机制,形成了联动的预报预警网络,推进防治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结语
总之,有效加强对植物病虫害防治,对于我国农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探讨。
参考文献
[1]童勇军.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8,(06).
[2]方栋.浅议园林绿化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08).
[3]齐志茹,杨秀英.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J].河北林业科技,2007,(06).
[4]鄂海霞,赵金霞.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07,(03).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体会心得(6篇)
下一篇:投资规划流程(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