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范例(3篇)
时间:2025-11-13
时间:2025-11-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伤病员数量不确定性、病情的不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因不明确性等特点,这是与日常急诊工作不同的特殊情况,其诊治流程有别于日常急危重症的抢救。本文总结了2002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急诊科处理的两起10人以上群体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的急诊救治管理经验,分析得失,供以借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案例1:2002年12月19日15时,某运动集训基地43名教练员、运动员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症状,呕吐出胃内容物,解稀烂便或水样便1~5次,无黏液、脓血,均有午餐饮用同一品牌酸乳制品史,短时间内先后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查:T38℃~39℃,心肺无异常,腹软,部分病人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案例2:2004年10月17日21时25分~18日11时,陆续接诊本市某职高29名学生,共同主诉为发热、乏力,半数患者伴腹痛、腹泻,解水样便3~6次/d,少数伴头晕、头痛,个别伴咽干不适,均无呼吸道症状;虽为同校学生,但住宿分散,无共餐史;体查:T37·3℃~40℃,两肺正常,心率偏快,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或脐周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增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绝大部分患者WBC总数>10×109/L。
1·2急诊救治处理过程
1·2·1成立急救指挥部群体患者同时就诊,接诊医护人员立刻意识到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将这组病人安排在同一区域便于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分诊分类,同时向科室领导、医务部、预防保健科汇报;医院领导和医务部成立临时急救指挥部,及时调派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科。医院还调配了车床和轮椅支援,方便及时转运病人。
1·2·2报告疫情预防保健科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同时派出人员到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市疾病控制中心亦快速派人分别到事发现场和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3分诊分类方法由当班医生和护士共同进行,简要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按病情轻重挂以不同颜色(红、黄、绿、黑)、不同序号的标识牌;病人还要经过第二次分诊:经过初次分诊后,再细检,以决定下一步的分流。
1·2·4转运案例1的43名病人经2·5h检查治疗后全部分流住院。案例2的29名病人也在就诊后迅速分流到指定的病区住院治疗。
2结果
案例1的43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消化道沙门氏菌感染,治疗9~15d,均痊愈出院。案例2的29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治疗12~17d,均痊愈出院。
3讨论
由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正在构建并逐步完善当中,目前仍缺乏同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所以,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改进,对我国的应急救援工作意义重大。
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和群体性打破了急诊科的日常诊疗程序,当就诊病例量超出急诊科的承受能力时,单靠急诊科的力量处理是很困难的。所以医院应该有危机管理意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沉着应对。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其包括危机的预警、防范、处理,以避免或将危机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1〕。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调配医院的医疗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给急救现场以最大的支援;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落实。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可以由主管院长以及医务部、护理部的主要领导等组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诊科的运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分诊分类。要区分好哪些是灾难事件造成的伤病员,哪些是日常急诊病人,并划分出病人监护管理区域,伤病员集中安排,方便管理和观察。建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登记本(登记表),在检伤分类时完成登记工作。科学地将病人分诊分类,以保证危重伤病员得到优先处置,指派1~2名有经验的医生携同护士长、分诊护士、辅助人员共同完成。在院内抢救中运用灾难事件现场急救检伤分类识别标记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混乱。在案例1中,我们只对病人进行了编号排序,未采用颜色标识,结果造成治疗和转运工作的一些混乱,之后我们借鉴国际通用的方法,制作了规范颜色、不同序号的标识牌(①红色:有生命或肢体威胁者,必须立即处理;②黄色:不处理病情有可能恶化者,要在30min内给予处理;③绿色:病情不会恶化者;④黑色:已死亡者),使以后的这类急救工作井然有序。标识牌的另一个作用是:不重复的序号可以暂时作为病人的“名字”。在案例1中,因病人口音众多,使记录的名字有出入,最终导致5份化验结果无法归档。在之后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治中,我们在每个病人的化验单、检查单上均标明病人的分诊序号,再无差错发生。
其次是情况汇报。第一时间向科室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有利于迅速组织抢救队伍。同时,预防保健部门的及时参与,在治疗前或同时完成流调采样工作,为病因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案例2中,市防疫部门在第二天即报告了病原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第三是组织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能实现应急救援的程序化、规范化,避免处理过程的混乱和差错。在制定预案之前,应该进行脆弱性评估(风险分析)〔2〕,还应了解本急诊科的资源储备和医院的资源储备,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应急预案中应规定预案的启动条件、事件处理后的评估等内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体系涉及信息、指挥、支援、通讯、转运、救治单元的协作等方面,运作难度大;制定的预案是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实践的检验,也需要在实施前让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均熟悉预案的流程,所以必须通过演习和训练才能到达运作的统一协调〔3〕。在案例1发生后,我们针对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行动预案,并进行了演练,使以后多起突发事件的处理均有条不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不断修订、完善预案,有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CaoErcheng.CrisismanagementandCountermeasuresforcomprehensivehospital[J].China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2005,17(3):131~132.
【关键词】危机管理;手术室;模式
危机总是带来碎片,动摇、瓦解人和组织的生存系统。在危机碎片面前,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坐以待毙;而应该省察它的存在,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修复它,让系统持续正常运转。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1]。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为应付各种危机情境进行的战略规划决策、动态预警控制、应急训练管理等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2]。
护理危机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医院护理危机爆发前的预防、预控危机,并于危机爆发后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最终从危机中获利[3]。手术室医院的中枢科室,手术室护理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用危机管理的三范畴模式:危机战略规划,危机预控,危机应急管理[1],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手术护理危机进行战略规划、制定对策,在工作中严加防范,确保手术护理安全。
1危机战略规划
1.1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护理管理者应培训护理人员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危机管理不只是医院管理者的事,也不仅是护士长的职责,而是护理人员都应参与的事。护理人员工作在第一线,与患者接触交流最多,发生、发现护患医患纠纷的隐患最直接。因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机征兆的敏感性,及时沟通,及时干预,重视危机管理。
1.2危机管理制度的建立、维护与修正,明确危机管理的使命、权责和流程。
1.2.1完善手术医疗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并循证、适时地进行维护和修正。
1.2.2建立医院通用的及本科室特有的危机应对制度我们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断地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护理工作一般制度、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危机防范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医护沟通记录签名制、患者术中抢救流程和外出参加抢救预案等。护理管理者要让每位护士明确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明确自己的权责和各项工作流程及护理危机应对制度;并注重加强执行力,在执行过程中强化协作精神。通过护士彼此之间的监督、提醒,可以有效弥补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提高防御危机的能力。护理管理者应做好环节质量控制和终末质量控制。
1.2.3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将管理手段细化到最小单位,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从而有效地处理危机,化解手术护理危机。我科成立有8个质控组:手术室环境质控组、安全核查质控组、消毒隔离质控组、精密仪器质控组、手术器械质控组、技术操作质控组、高危药品质控组、护理文书质控组;展开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发现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利用晨会交班,及时通报、讨论危险程度较高的护理危机,表扬、学习处理较好的高危事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1.3危机管理战术框架的勾划、论证和执行
1.3.1重点患者管理制度重点患者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概念,从问题管理与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通常是指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可能存在或者容易引发种种不满意的患者。重点患者包括:高龄患者、病情危重患者、高费用的患者、具有特殊社会地位的患者、长期住院的以及曾经对医院服务表示过某种或某方面不满意的患者等[4]。那么,针对手术护理,重点患者是指在围术期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比如可能存在血管不易穿刺的、手术易导致压疮的、术中可能出血较多的、手术风险较高的等患者。重点患者管理制度的原则:①预防为主;②全员参与;③有效沟通。重点患者管理制度的步骤:①识别重点患者(术前访视);②交班重点患者(晨交班汇报);③重点患者重点照顾(手术皮肤压疮等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④重点患者重点沟通,即科主任、护士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1.3.2重点环节管理制度我们根据帕累托原理-80/20规则:抓住关键的20%,就可以取得80%的收获;否则20%的失误,足以毁掉80%的成果。严格落实“围手术期护理与患者的安全性-全球战略”,杜绝重点环节的手术护理危机发生。
1.3.2.1手术前期的安全护理认真确认手术部位标识,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真正做到无部位标识不接患者,未安全核查不进行麻醉。
1.3.2.2手术中期安全护理认真清点,保证手术用物计数正确;想方设法,安全摆放手术卧位;三查八对、双人复核,保证术中用药、输血准确安全;规范操作,确保手术电刀和仪器的安全使用;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
1.3.2.3手术后期安全转运患者的护理严谨细致,确认手术患者引流管功能安全;安全转运,严防手术患者跌落。
2危机预控
2.1危机预警是指组织采取各种方法对危机的诱因及危机的征兆进行事前监测和评判,并据此做出危机警示的管理行为[1]。
2.1.1手术室危机预警体系和流程我们根据急性创伤绿色通道的管理要求,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预警流程,以及手术室护士应急召唤网络图;并进行演练、调整、完善,明确了紧急状态下物资、人员调配和补充的职责和权限等。
2.1.2通畅的信息渠道是获取“预警”信息的重要保证我们让每位手术室护士成为预警体系中的“报警员”和控制员,不仅扩展了信息来源的渠道,同时赋予了每位手术护士新的职责,强化了手术护士的危机意识。信息的沟通包括同事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护士与管理者之间[5]。我们根据手术护士的“预警信息”成功处置了手术室外的突发危机,并完善、修定了抢救预案-外出导管室的抢救预案和ICU床旁开胸止血术的应急预案。
2.2危机应对训练有研究表明,78%的危机是因管理不当引起,只有14%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几乎所有的危机发生之前都有预警信号[2]。所以,我们对危机应急方案的训练应常抓不懈,才能在危机发生时沉稳应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个关于“最牛校长”的故事就是危机应对训练的成功典范。
2.2.1我们根据可能发生的手术护理危机,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比如,患者术中大出血抢救的应急处置,术中心跳骤停的应急处置,术中突然停电的应急处理,术中手术室失火的应急处置等。同时,我们也注意收集护理危机处理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2.2.2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制定了手术室预警系统,包括:各种管道脱出的预防及应急预案,手术物品清点的预防及应急预案,手术麻醉科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及预防措施,患者发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应急措施,仪器设备发生问题时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停水、停电、火灾等的预防及应急措施,群死群伤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出现手术护理过失的预防及应急措施等;并进行模拟演练,有针对性地对科室人员进行宣教、指导,使科室所有人员在危机发生时能沉着应对,使损害降到最低。
3危机应急管理
3.1决策确认危机,积极应对:危机一旦发生,管理者必须正视现实,做好危机评估(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冷静分析,积极果断寻找补救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发展灵活应变,争取在短时间内将危机所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一旦危机发生,在没有结论时,一定先给一个建设性的态度-赢得信任,让建设性的态度赢得时间!任何冲突、危机、纠纷,记住“点灯”照亮彼此,而不要“点火”。切记,千万不要把大火引向邻居。
3.2执行
3.2.1有效沟通护理危机一旦发生,护理管理人员应适时、适当、适宜进行沟通,通过坦诚的态度,争取得到理解和谅解。因为不信任时,再纠缠事实已毫无意义。沟通时,确定由一人负责,统一意见后再沟通,必要时寻找第三方意见领袖。沟通时没有比“倾听”更好的策略,没有比诚实更安全的保护。“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一定要给足“面子”。给了“面子”灯就亮了,驳了“面子”火就着了。
3.2.2及时记录我们应如实及时记录危机发生的诱因、经过、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以及护理危机处理方法和过程等。妥善保管各种记录和表格,防止随意更改。必要时,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执行。
3.3恢复危机管理的诸多理论都把“恢复管理”作为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组织在危机紧急事态得到遏制后,通过持续性的策略恢复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关系和利益关系,以重塑组织形象、重建利益互惠机制的管理行为[1]。恢复管理的目标是“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3.3.1“转危为安”是关注危机的负面影响,以求补救我们应客观分析危机产生的诱因、责任,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总结,使全体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弥合危机带来的损害和伤痕;并不断探索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
3.3.2“化危为机”是着眼危机的正面影响,以求超越我们应利用危机带来的机会,对组织的运行机制、形象系统和价值系统进行重组、优化和改善,使组织获得新的发展。
“危机”希腊字意即决定或转换点,而汉语中则含有危险和机会之意。危机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危机是教育的一个契机。在手术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转变观念,对医院潜在的手术护理危机进行预警、监测和妥善处理,把发生的护理危机变成推动手术护理工作持续发展的契机,真正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高效、创新的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3-18.
[2]张琴.实施护理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1A):2827-2828.
[3]牛杰,周卫.建立护理危机管理系统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8B):802.
1.1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春运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就目前广州春运应急管理能力而言,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在灾害天气影响下的广州春运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必要性,而系统建设应按照应急机制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信息处理、应急预警评估和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1.建立综合数据管理功能,实现数据收集、组织、存储和管理,包括空间基础数据、气象基础数据和各种应急资源信息的处理分析。同时,提供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交互查询手段;提供数据更新维护手段,使应急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及时地更新和处理信息。2.建立突发事件预警评估功能,实现从大量预警信息中过识别和提取具有指向性的信号征兆,通过信息征兆关联性及危险性分析,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对气象灾害、运输点及周边区域的乘客滞留量、交通流量等实时监测数据的空间可视化表达和交互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建立异常天气预警体系、交通流量预警体系、各交通运输点人群聚集预警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等,为应急管理人员掌握风险的形式、危害程度和预警分级提供可靠信息支撑。3.建立辅助决策分析模型,能够根据不同突发事件演变特征,分析事件发生和发展趋势,直观地模拟和可视化表达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并进行危险区界定、疏散路径规划等空间分析,为决策者的应急决策、优化应急处置方案提供空间决策支持。4.建立多媒体信息平台,实现对外进行信息的渠道,其载体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公众网、短信等多种方式,并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相关程序对日常安全信息、应急信息等进行快速。5.建立预案管理功能,支持预案制定、审核,以及预案应用,同时提供预案和预案维护等操作。
1.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基于GIS的灾害天气影响下的春运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开发环境为2008,开发语言采用C#。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共享平台使用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r2005,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现与处理基于ArcGIS9.3中的Arc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即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表现层,不同层次包含现场决策指挥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服务平台和综合数据库平台等组件(图2)。现场决策指挥平台主要提供现场决策指挥救援的模型库,包括事件发展与影响后果模型、人群疏散模型、危险性分析与安全评估模型、预警分级模型等。这些模型库基于综合应急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结合实时天气条件、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和周边环境等信息融合,模拟预测事件发生发展趋势、规模、范围和危险程度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应急数据整合、空间分析、预案数据管理和专家信息管理等服务。不同信息服务通过XML标准通讯协议实现传输和共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综合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并以GIS技术为支撑,通过数据协同可视化、交互分析环境提供现场的相关信息展示。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复合性应用,如交通场所周边区域监测与乘客滞留量预估等功能。同时,结合对现场监测点所反馈的异常状况,实现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报警或自动定位和图文切换,并根据对突发事件状态的描述,实时提供疏散路径规划、资源调度决策支持和信息功能,以及救援预案的表示、存储与检索功能,形成基于地学模拟的空间决策依据,并进一步与以往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相结合,提供综合应急指挥功能。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数据作为基础,故对数据的组织、整合及数据库结构的优化设计是系统建设的关键。系统综合数据库平台由气象基础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人流量与运输组织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和应急专家数据库构成:(1)气象基础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温度、降雨、气压、风向风速四类气象台站数据,以及由温度、降雨、气压匹配于气象观测站空间位置生成等温线、等压线、降雨量色斑图数据等。气象观测数据在时间尺度上是动态变化的,在空间上与气象站匹配。(2)地理信息数据库将所有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和数据表单均保存在一个地理数据库中,并组成层次分支结构。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遥感影像和分层存储和管理的境界线、水系、交通设施等基础地理要素,以及专题地理数据,例如公安消防和医疗卫生机构等空间要素。(3)人流量与运输组织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交通运输场所的运输组织数据,包括计划表、运力和停运/延误数据等,以及乘客滞留量、人员流量变化监测数据,为系统的乘客滞留监测、预警评估、乘客进站控制、安全疏散和安置等决策分析提供支持。(4)应急资源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应急人员、救援队伍(如医护、消防、公安武警等)和救援物资数据(如医疗、御寒、食品等),同时还包括其他社会资源,如社工人员和慈善团体等。(5)应急专家数据库支持突发性公共安全应急事件的科学动态预测与危险性评估、分析和判断,从而作为整个应急指挥决策的基础,支撑应急预案的实施,应急决策的制定和应急措施调整等,实现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应急专家数据库包括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决策技术、案例分析、事态发展演化等数据。
2系统功能设计
2.1应急指挥模块
应急指挥模块是系统的核心组件,一方面提供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整合与监控功能,另一方面提供对应急人员的调度指挥功能。具体来说,应急指挥模块由应急信息管理、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与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变更功能构成。应急信息管理功能负责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信息综合管理,包括语音、文本、图像等数据。应急预案启动功能支持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情况下,如火灾、治安,或因电力设施故障等其他原因造成人群聚集、人员伤亡、乘客被困等非正常情况,根据对事件评估,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与指挥功能实现在指挥、监控应急预案执行的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响应级别,图形化显示分级响应流程,同时提供相应的应急人员、物资等资源的调配方案;决策者根据应急响应流程,向各应急组及现场指挥部发出指令,部署协调救援工作,并根据各应急小组及现场指挥部对事件发展及应急情况反馈,进行效果评估。应急预案执行变更功能支持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基于应急指挥模块,通过对各方动态信息掌握、整合分析和实时监控,准确判断事件的变化,并对预案的执行做出相应的变更。
2.2辅助决策分析模块
辅助决策分析模块以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图文一体化的人机交互模式提供路径规划决策、疏散指挥决策和人员调度决策等功能。路径规划决策功能根据救援物资、人员和事发地区道路等情况,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如距离、时间等,合理规划出应急救援路径,使得救援力量最快或以最佳路线达到救援目标,或者对疏散、救援、处置等多种运动物体提出优化目标,以有效组织这些应急行动的运行,避免行进方向相互冲突(图3)。疏散指挥决策功能基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结合事发地地理空间特征、乘客聚集特点和事故现场动态数据反馈,提取相对安全的避难区域,通过地学模拟的乘客疏散组织形式,实现乘客疏散指挥,并在电子地图上勾画出人员疏散路线和方向。人员决策调度决策功能实现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地点及周边环境直观表达,把公安、消防、卫生等救援队伍调动起来,结合路径规划分析和疏散决策将救援队伍快速布置到相应地点,并明确各专业队伍在救援工作中的任务和协调配合的方式,为应急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指挥作支撑。
2.3应急预警模块
应急预警模块实现对突发性事件发生做出预警。系统基于应急分级模型按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和一般(Ⅳ),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分级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对事件的类型、滞留人数、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以及可用的救援力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事故的预警等级进行界定。
2.4气象监测模块
应急系统提供接口实现气象数据导入及其处理。通过导入的气象数据,包括类型(如气温)、设置插值方法、设置等值线间距等参数等,应用GIS的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在地图上标示气温、降水量、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站点分布及数据记录,以及风向风速的风向杆的标注;系统还可以调用地理数据对站点气温、降水量、气压数据进行插值等操作,通过“反距离加权”空间数据内插法使离散的雨量监测点转换为连续的分布趋势面。
2.5信息查询与模块
应急信息查询功能主要围绕关键区域和突发性事件地点的相关信息的查询,用于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决策者提供详细地理空间、人员、运力、天气、交通、防护设备、应急物资等信息。查询功能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如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实现关键区域或事故点周围应急队伍、卫生医疗机构、危险源、防护设备、救援物资的分布及布置信息查询,同时提供对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网络及相关的属性信息浏览和查询。而信息功能是应急管理系统向外进行信息的渠道,其信息载体包括互联网、短信、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新闻媒体为多种方式,根据预案规定的相关程序对春运应急信息进行,如应急响应级别,实时交通运行状况、受影响区域和乘客滞留状况等信息。
2.6预案管理模块
预案管理模块具体包括预案制定、预案应用和预案管理三部分。预案制定包括基础信息录入、查询和修订以及预案制作,预案审核等功能。预案应用包括预案查询、预案演示、预案调整、预案调用、预案更新等功能。预案管理包括预案和预案维护等功能。其中预案能将已完成的预案给相应的应急小组,预案将采取责任部门主动下载的方式,并对责任部门可访问预案的权限控制。预案维护具备对已完成预案进行调整修订的功能,此功能的使用将受到严格的权限控制,并记录调整过程和内容。
3结论
上一篇:支架式教学(6篇)
下一篇:防灾减灾解决措施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