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的按摩方法(6篇)

时间:2025-11-22

保护视力的按摩方法篇1

中医养生传统保健运动保健学一、引言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至理名言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现在已为世人所公认。其实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运动就已经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理论在运动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当今人们的运动健身和养生保健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吕氏春秋・尽数》中明确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运动的内涵

1.中医养身的文化内涵。我国中医养身文化博大精深,早在西汉年代就出现了引导养生术、五禽戏等养生功法。但在我国最先出现“养生”一词,见于战国时期《庄子养生术》,其又源自《老子》“撮,养也”,意思是保养自己的生命,让其健康益寿。而中医传统养生基础理论是融汇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医学理论之精华而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经过历史选择其内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导引养生术、推拿按摩术、传统武术、吐纳术等。

2.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运动的内在关联。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运动在历史长河中,构建了以自身修持实践为根本,涉及哲学、科技等诸多学科文化系统,有着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文化特色。它们具有相同的目的意义,即强健体魄、预防疫病、延年益寿。在健身理念上亦有相似之处,“天人合一”与“多维健身观”都体现了中国朴素的整体观。但传统保健运动在方法和实践上,和中医养生一样博大精深。所以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运动应相互汲取营养,取彼此精华并充实发展,逐步完善。

三、运动保健的生理作用

1.平秘阴阳的作用。根据中医学“阴阳互根”的思想,人的生命活动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平阳秘,精气乃治”。意思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身体健康的维护,是由机体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保持阴阳能动的平衡来维持的。如果人体内的阴阳处于动态平衡,即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气血和畅,人的生命活动旺盛,也就不会生病。运动保健的作用就是以其运动形式和手段的不同,来求得阴阳的平衡。

2.调和气血的作用。气和血及其在体内的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气血通畅,生命活动就得以正常进行;气血失调,就发生疾病。运动保健是通过运动肢体来促进体内新旧气血交换,即新陈代谢来调和气血的。

3.扶正祛邪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在人体内存在着一种抗御外界病邪人侵的力量,叫“正气”,同时又把体内存在的致病因素称为“邪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从“用进废退”学说或运动生理学的“超量恢复”学说来看,运动保健是培育正气的有效方法。

4.强健筋骨的作用。体育锻炼的独特作用,就是使人的体格强壮,各种器官功能良好。由于运动的刺激和供血量的增骨骼的硬度和弹性得到了维持,使肌肉组织中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膜变厚,肌纤维增粗,筋骨强健。

5.运动可增强脾胃功能。华佗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运动有强健脾胃的功能,促进饮食的消化输布。而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长寿。

四、运动保健按摩的作用

运动保健按摩有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时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快速排泄代谢物;促进精神振奋,克服机体失调,进而防止运动伤病的发生等作用。实践证明,运动保健按摩对于运动者,在维护和提高健康体质和保护良好的训练和竞技状态,增进和发挥潜在体能,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也引起国内外体育界及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1.运动前按摩。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证明,运动者在训练或比赛之前,某些器官就已发生了变化,如心跳加快、收缩压升高、肺气量加大、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加、血糖上升、血乳酸增加等。这种状态,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赛前状态。一般比赛规模越大,离比赛时间越进,赛前状态的反应就越明显。当运动者处于不良的赛前状态时,就会影响体能及技术的正常发挥,尤其是赛前过度兴奋,会导致赛前焦虑,从而影响运动成绩。运动前按摩不仅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精神情绪,尤其能够调节神经精神状态,以适应运动实践所要求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能代替需要消耗部分能量的活动,保存充沛的体力,发挥最大的运动能力。

2.运动间歇按摩。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在运动和比赛间歇,所消耗的能量便开始有所恢复。只是恢复的快慢与间歇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在运动间歇时,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穴位和局部肌肉,可以取代单纯的消极休息。及时消除机体的紧张和疲劳,保持良好的状态,加速完成对后阶段运动负荷的准备,这是现场的淮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交替结合。运动间歇按摩应根据运动项目技巧的特点和间歇时间的长短,结合环境条件拟定按摩方法。通常可以不受规范程式的限制,采取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以局部为主操作,着重于运动负荷较大的组织与部位。手法强度宜轻快、柔和,用量宜少。

3.运动后按摩。运动后按摩又称恢复按摩。运动是人体内物质大量分解、能量大量消耗的过程。在激烈紧张的训练、比赛后,通常会出现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状况。其一,大量耗力,过度劳累,主要表现在全身和局部肌肉酸痛、韧带痉挛等。其二,大量耗神,过度兴奋,主要表现在心神不宁、精神紧张、失眠、头痛、纳呆等。运动后按摩要注意全身系统按摩和主要运动部位局部按摩的密切结合,根据不同的运动,着重于负荷较大的器官的部位。对极度疲乏的运动机体,可以施行全身系统性的恢复按摩,可利于机体全面消除疲劳和紧张状态,迅速恢复运动能力。手法强度和用量的掌握、手法操作规程的选择,都应个别对待,即根据其所表现的疲劳程度和紧张状况酌定。通常以轻柔缓和手法为宜,一般在晚上睡觉前2小时内进行,每次约半小时至一小时。

参考文献:

\[1\]王政,陶玉流等.肥胖大学生有氧运动处方实验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2,28(1).

\[2\]卢红梅.试论人体运动科学化运动科学大众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

\[3\]陈秋斌.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独特风格\[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9):25-27.

\[4\]王宏伟.保健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3):58-61.

保护视力的按摩方法篇2

一、眼部保健(取仰卧位)

老人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电脑,对视力影响很大。眼部保健按摩可消除视力疲劳,保护、改善视力。

1.点眼周穴位①眼周一环穴:取穴:睛明(目内眦稍上凹陷处)、目内眦下、鱼腰(瞳孔直上,眉毛中)下、承泣(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锐眦(眼外角)。方法:以右手的大拇指、中指指尖近指腹处分别轻按两眼同一穴位,稍稍加压,轻轻磨动,约30次,按睛明、目内眦下、鱼腰下、承泣、锐眦的顺序点压一遍。②眼周二环穴:取穴: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攒竹(眉头下方凹陷处)、丝竹空(两眉尾凹陷处)、太阳(两眉梢后凹陷处)、瞳子(眼睛外侧1厘米处)、四白(瞳孔直下,当眶下空凹陷中)。方法:以单手或双手手指按压穴位,力度稍大。

2.抚摸眼周①以两手食、中、无名指指尖近指腹处放在上眼眶下、眼球上缘,自中间沿眼眶弧度向左右轻抚,约60次。②以两手食、中、无名指第一节指腹处放在下眼眶上、睛球下缘,自中间沿眼眶弧度向左右轻抚,约60次。

3.运转眼球自左向右运转眼球15次;自右向左运转眼球15次。

4.平日养护防止视物疲劳,远、近视物交替以行调节。包括加戴合适眼镜等。

二、耳部保健(取仰卧位)

当今社会,特别在城镇噪声杂乱,严重影响听力。耳部保健按摩,可保护听力,还可振奋全身气机,抗衰延年。

1.点耳周穴位取穴:耳门(耳屏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听宫(耳屏前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听会(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张口凹陷处)、翳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方法:以两手中指指尖近指腹处轻压耳周穴位,稍稍磨动,约30次,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之顺序点压一遍。

2.抚摸耳廓自耳垂从下向上轻压抚摸耳廓,凹凹凸凸都要遍及,3~5次。

3.提拉耳廓用两手拇、食两指捏住耳垂向下拉5~8次,用两手拇、中两指捏住耳尖部向上提5~8次。

4.按压耳廓以左右两掌大小鱼际紧压左右耳廓,约3秒钟后突然松手,反复进行约15次。

5.点压耳屏以左右手中指按在左右耳屏上进行有规律的点压,约30次。

三、腰部保健(取立位)

人老先从脚起,腰部运动可使腿脚灵便,身体矫健。

1.前后运动放松肢体,两足分开。腰部作前后运动,幅度中等,约100次。

2.左右运动放松肢体,两足分开。腰部作左右运动,幅度中等,约100次。

3.向左摇腰放松肢体,两足分开。腰部自左向右摇动,幅度中等,约100次。

4.向右摇腰放松肢体,两足分开。腰部自右向左摇动,幅度中等,约100次。

5.全身锻炼(选取一种)①步行:半空腹时,以每分钟约120步的速度行走,20~30分钟。②慢跑:半空腹时,以自觉不费力的情况下慢跑(心率每分钟<170―年龄数),20~30分钟。

保护视力的按摩方法篇3

【关键词】抚触;穴位按摩;生长发育;婴儿;剖宫产术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231-02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

Effectoftouchingcombinedwithpointongrouthanddevelopmentofcesareansectioninfants

SUNGui-feng,YINYong,XUFen-nian,etal.

(TheAffiliatedTaizhouHospitalofNan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angsu225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touchingcombinedwithpointmassageongrowthanddevelopmentofcesareansectioninfants.Methods:Atotalof87terminfants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threegroupsrandomly,controlgroup28terminfants,touchinggroup29terminfantsandtouchingcombinedwithpointmassagegroup30terminfants.Infantsofcontrolgroupwerejustgivennursingcareasroutine.Newbornsoftouchinggroupweregivenstandardtouchingbesidesroutinenursingcare.Whilenewbornsoftouchingcombinedwithpointsmassagegroupweregivenadditionalpointsmassagebesidesthemeasuresgiventothetouchinggroup.Onthe1stdayandthe1stmonthandthe4thmonthafterbirth,thedataofthebodyweight,height,headcircumferencewerecollectedseparately.Results:Comparedwiththeothertowgroups,touchingcombinedwithpointmassagegrouphaddramaticdifferenceinbodyweight,height,headcircumference(P<0.01、P<0.05).Conclusion:Itshowedthattouchingcombinedwithpointmassagecanpromote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infants.

【Keywords】Touching;Pointmassage;Grouthanddevelopment;Infant;Cesareansection

婴儿抚触是一种最经济、简便的自然医疗技术,已广泛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1]。为探讨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正常剖宫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均系单胎初产,出生体重2500~

3999g,胎龄37~41周,母乳喂养。(2)婴儿无窒息史或疾病史。(3)产妇妊娠和分娩期无内外科疾病和产科并发症。(4)父母工作较稳定,家庭居住地环境良好,全部为本院产后访视地段的城市居民。(5)父母对抚触及穴位按摩持认可和积极态度,能坚持家庭抚触并自愿进行婴儿生长发育、睡眠状态、疾病发生等观察和做好记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正常足月剖宫产儿87例,征得家长同意后,随机分为三组,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A)30例,单纯抚触组(B)29例,对照组(C)28例。

1.2方法:对照组按正常婴儿常规护理,抚触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给予国际通用标准手法抚触,抚触按头面部、胸腹部、四肢、手掌、足底、背部、臀部进行。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进行按摩,同时教会产妇或家属掌握抚触(及)穴位按摩的方法,便于出院后继续并随诊,选择剖宫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是由于剖宫产儿住院时间长,便于对产妇或家属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婴儿抚触及穴位按摩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准备工作:(1)环境,抚触室室温控制在28~30℃,相对湿度50%~60%(冬夏天使用空调),光线柔和。(2)新生儿较安静,清醒状态下,在哺乳后90分钟为宜,时间安排在沐浴后及午睡就寝前,最初应每次5分钟左右,待婴儿适应(2~3天)后,每次15分钟,每天2次。(3)操作由具有抚触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进行,国际标准手法进行抚触和按摩,同时对产妇或家属进行抚触或穴位按摩操作指导,重点讲解抚触穴位按摩的意义和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反复给其观看录像及示范操作,督促其反复练习,要求家长进行复述和演示,直至操作熟练,穴位准确,手法轻柔,力度合理为止。

1.2.2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的方法:(1)抚触室播放柔和音乐,让母婴身心放松,处于愉悦状态,操作者剪短指甲,先用温水洗手,抹婴儿油(注意油不要接触婴儿眼睛),用安慰性语言与亲切目光与婴儿交流。(2)头面部应先用两手拇指指腹从前额正中向两侧滑推至太阳穴顺时针揉15次,再用两手掌从前额发际推按至枕后,两手顺势捏住其耳廊,按摩耳穴,再用两手拇指揉按迎香穴15次,两手掌随即抚触头部、面部、颈部,做洗脸、洗头状按摩。(3)胸腹部要两手分别从胸前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划成大的交叉型,然后两手从婴儿左下腹交替抚至右下腹,脐窝神厥穴用掌根环形按摩,先顺时针15次,再逆时针15次(如脐部有出血或血痂,应避开脐部)。(4)四肢及手掌、足底:两手交替自婴儿的上臂、前臂至手,大腿、小腿至足,四肢以揉捏按的手法,稍用力,抚触至手腕合谷穴、手掌心劳宫穴及足踝足三里穴、足心涌泉穴时,顺时针指腹揉按15次,而每个手指足趾轻轻提拉。(5)背部应将婴儿俯卧,两手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按压,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拉脊柱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慢慢捻动上移,每按捏两次提拉一次,直至大椎,如此反复交替3次。(6)臀部,双手从中央至两侧来回环状按摩。除穴位外,全身抚触部位反复5次。在开始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婴儿反应,如有面色改变,立即停止抚触,并给予吸氧。住院期间由具有抚触资格证书护理人员操作,出院后由婴儿母亲或家属继续按原时间及次数进行抚触及穴位按摩,连续至4个月。医护人员定期随访,检查操作手法是否规范,并随时保持电话联系,要求婴儿出院后按约定时间返院进行复查及检测。

1.2.3观察指标:由专职护士于婴儿出生时、1个月及4个月末测量并记录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三组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见表1。

2.2三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见表2。

3讨论

3.1中医学认为:通过穴位按摩,顺经轻柔为补,逆经重力按摩为泻。本组采取补泻结合,腹部采用泻法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背部采用补法,从内至外配合调和阴阳,使体重增加。一方面能健脾和胃、生津活血、调和阴阳、滋阴清热、消除积滞,从而使相应脏器功能发生变化,增强小肠吸收功能,致使体重增加;另一方面,抚触及穴位按摩可通过人体体表触觉感受器传导兴奋迷走神经,使机体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内分泌激素活力增加,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明显加速。此外,抚触使婴儿应激能力提高,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从而增强其免疫力,强身健体,保证健康状态,促使婴儿生长发育加快。本研究表明,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1个月和4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与沈炯[3]报道一致,同样证明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其原因还可能是抚触促进生长激素释放,提高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使婴儿生长速度加快。

3.2抚触还可通过对婴儿皮肤刺激,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抵抗能力,且新生儿摄奶量增加,可缩短胎便排泄时间,减少胆红素在肠道停留时间,使再入血的胆红素减少,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血症发生率。此外,抚触通过护士直接服务于婴儿,产妇亲眼目睹操作全过程,促进了母婴亲情交流,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梁爱民.婴幼儿抚触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65.

保护视力的按摩方法篇4

【摘要】目的:通过综合的护理治疗来减轻颈椎病患者疼痛。方法:受检者32例,进行心理护理+保健按摩+健康教育的综合方案治疗。结果:经过为期一周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3.7%。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临床心理护理,可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本组患者均完成疗程,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行。

【关键词】颈椎病心理护理保健护理健康教育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肩综合征或颈椎退行性关节炎,是由于损伤或颈椎及其软组织劳损性退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引起的,以颈、肩、臂疼痛伴手指麻木、头痛、眩晕或出现事物模糊、耳鸣,甚至肢体瘫痪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一般是5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男性居多。但近年来,以往被称为“老年病”的颈椎病如今越来越年轻化,发病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从事伏案工作的这类年轻人特别容易患有颈部疾病病。2010年5月-9月这5个月期间,我对来我科疗养的32例患有不同程度颈部不适的疗养员行心理护理+保健按摩+健康教育的综合方案进行治疗,达到了满意的疗效,改善了生活质量,本文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10年5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收集了来我科室疗养过程中,颈部出现颈项强直、疼痛,伴有肩背部疼痛,颈部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患者32例,经医生诊断后均是由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颈椎病,无外伤所致的颈部疾患,全部病例无明显的按摩禁忌症。

2方法。(1)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沟通,了解心理需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2)对患者进行保健按摩。每日上午对患者实施半小时颈部按摩,维持一周的按摩后,观察疗效。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其后,通过揉捏颈肩部以及相应穴位的按摩。(3)在按摩的过程中对疗养员进行有关颈部健康的保健知识的宣教,帮助疗养员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姿势。

3观察指标即判定标准。一周后,通过对患者的颈部是否有颈项强直、疼痛,颈部功能活动是否受限以及对生活是否造成影响来判断。(1)完全缓解:颈部无不适症状,不影响生活。(2)部分缓解:颈部无明显疼痛,颈部功能活动受限,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3)无变化:颈部疼痛,僵直,影响日常生活。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有效,其余变化均为无效,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结果。(1)疗效。其中完全缓解的23例占71.9%,部分缓解的7例占21.8%,无变化2例占6.3%,总有效率为93.7%。(2)无按摩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护理

1心理护理。大多数病人在颈部疼痛不适、活动障碍、睡眠形态混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折磨下,会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变。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使病人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病例,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这样有利于早日康复。长期压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会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所以,保持心胸开阔,避免压抑感情,要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情。

2保健护理。推拿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其治则为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整个疗程为一周,每日半小时左右。按摩:(1)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患者双侧风池穴2分钟。(2)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拿弹拨颈项部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至下反复操作5分钟。(3)用磙法放松患者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分钟。(4)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头顶部,另一手置于患者颈部,依次使患者颈部做被动后伸,左、右旋转,屈伸及环旋活动。活动幅度由小逐渐增大,动作宜缓慢。(5)提拿患者两侧肩井穴约5分钟。(6)拿揉患者两侧上肢,以上臂丰厚肌肉处为为操作重点,操作由上至下,反复进行,时间约5分钟。(7)最后术者用虚掌拍打患者肩背部和上肢,使患者有轻为宜。穴位按摩:[躯干部按摩]有效穴位:肩部的大椎、肩中俞、肩井、肩,背部的天宗,腋下的极泉。手法:①按压肩部的大椎、肩中俞、肩井、肩各30-50次,力度适中。②按揉背部的天宗及腋下的极泉各30-50次,力度适中。[手部按摩]有效穴位:曲池、外关、列缺、养老、合谷、后溪、外劳宫穴等。手法:①按揉手部的曲池、外关、养老、外劳宫、列缺各50-100次。②掐按合谷、后溪穴20-50次。

3健康教育。(1)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2)经常做颈项活动,锻炼颈部,以增强肌肉韧度、滑利颈椎关节,增强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3)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4)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仰卧时枕头的高度为5cm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侧卧时10cm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防落枕。(5)注意颈部保暖,颈部受风寒常导致肌肉痉挛、僵硬,从而造成落枕、颈椎小关节紊乱和肌肉纤维织炎,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不要用电风扇和空调直接吹。(6)防治咽喉炎,咽喉部的急、慢性炎症也是颈椎病的原因。因为急慢性咽喉炎可刺激邻近的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局部扩散、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进而使得颈椎内外平衡失调,破坏颈椎部完整性和稳定性而诱发颈椎病。平时注意保护咽喉,多喝水,不吸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咽喉受到损伤或感染而发生炎症。若一旦出现急慢性咽喉炎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炎症,减少并发症,防止诱发颈椎病。(7)防止酗酒,酒精会影响钙质在骨上沉积,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加速颈椎退行性变。

三小结

颈部的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是颈椎病的常见外因,颈椎的退行性变是其发生的内因,也是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导致了颈椎内外平衡失调,是椎间盘退化、小关节改变、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软组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对颈部疾患的患者行心理护理+保健按摩+健康教育的综合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但与此同时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和同情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在实施按摩时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临床心理护理,可使病人了解颈椎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疗程,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涂国卿.中医筋伤内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2-45.

保护视力的按摩方法篇5

最近有这么一条新闻:为了解决腰突,随便在按摩店按摩,却被按成了腰椎滑脱。看来这个腰疼真是不能乱按的,那么腰疼究竟能不能按,该怎么对待才对?BTV生活频道《健康到家》本期节目请来的专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陈红。

在家不正确的按摩会导致腰病更加严重

有的时候我们在家看电视觉得累了,或者腰疼的时候,许多人都会用一些按摩器来做一些自我按摩,这样做的对吗?专家陈红说:按摩器这个设备一样存在按坏了的风险,然而按摩器缓解了病痛以后并不能真正治病,反而起到掩盖病情、任由发展的作用。

按摩器的手法跟正规的按摩手法有什么不同?

专家陈红说:按摩器都是最简单的摩擦,而中医推拿按摩是非常讲究的。推拿手法类别也特别多。

小儿推拿一样不能乱按

小儿推拿是一个专科,但是家里也可以,不仅如此,小儿推拿也不可以轻易地乱按,一定要学会手法,确定准确无误才可以进行按摩。乱按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健康建议书

陈红给患者的健康建议书是:

不要单一时间过久,注意休息、保暖。还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组腰背肌训练做10-12个,做两到三组,循序渐进。

相关链接

腰间盘突出与急性腰扭伤的养护

腰间盘突出与急性腰扭伤在发病期间疼痛剧烈、行动不便,除了在我院的相应治疗外,患者自身的休息、锻炼也很重要。以下我就详细的说明一些注意事项和锻炼方法。

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患病后在疼痛期间一定要绝对卧床休息,禁止一切活动。待疼痛基本缓解后方可下床活动,或在床上做挺腰运动锻炼。2睡硬板床,不可睡席梦思等软床,硬板床上须铺垫1-2床棉絮,以柔软舒适为度,不可过厚也不可过薄。3.带护腰垫腰部不适一定要带护腰垫,一来加强对腰部的保护和扶托,二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损伤的复发,根据病情不一,带护腰的时间也不相同。4.防寒保暖。受伤期间各方面抵抗力都要相对较差,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5.针灸盒拔罐后当天不要洗澡,以防寒湿之气内侵。

腰部锻炼

保护视力的按摩方法篇6

1心理调适老年人体弱多病,因各种病痛折磨,极易出现心理异常,不利于配合治疗和身体的康复。为此,家庭护理人员要善于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根据其文化程度、经历、病症和心理需要的不同,有的放矢地重视和加强心理护理,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心脏疾病的防治与护理,获得康复。

2生活规律睡眠要充足,努力养成早睡早起、午间小憩、清晨醒后应静卧几分钟后再起床的好习惯,晚间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根据自身身心情况坚持散步,每天不少于30分钟。睡觉前最好不要做紧张剧烈的运动,外出散步要注意安全、防止跌伤。

3饮食均衡饮食上注意要低盐、低脂、低糖,应尽量给予柔软、易咀嚼、易消化、含纤维素比较多、新鲜多样化的食物。同时要防止发生便秘。

4常饮豆浆豆浆中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含量极少,常饮豆浆,可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美国的科研人员调查发现,每天饮用50克左右的豆浆,可使体内胆固醇的水平下降9%,而体内胆同醇每下降1%,就可使患心脏病的危险下降2%。豆浆中的蛋白质不仅可使胆固醇下降,而且具有选择性,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又不影响有保护心血管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

5禁烟限酒研究发现,烟草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心脏病。同时可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加剧高血压症状。而适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一般以饮黄酒或葡萄酒为宜,每日50-100毫升。

6避免刺激冠心病患者应心境平和,调摄心身,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和干扰,以免诱发心绞痛。

7起居有时冬季气候寒冷,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应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增多,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因而应注意防暑降温。

8定期检查应按保健医生的意见定期检查血压、心电图、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及时就医。

9适当按摩按摩疗法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疗效,介绍如下:

①压内关:以一手拇指指腹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位(手腕横纹上二指处,两筋之间),先向下按,再做向心性按压,两手交替进行。对心动过速者,手法由轻渐重,同时配合震颤及轻揉手法:对心动过缓者,用强刺激手法。平时则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转按摩各10次,然后紧压1分钟。心绞痛甚者,可加按心俞、膻中,以宽胸理气止痛;气急、胸闷者,可加按肺俞、定喘穴,以宣肺降气;脉微沉细者,或慢性心衰水肿者,可加按复溜、阴陵泉。以利水消肿;阳亢者。可加按合谷、太冲穴,以平肝潜阳。

②抹胸:以一手掌紧贴胸部由上向下按摩,两只手交替进行,按摩32次,按摩时不宜隔衣。

③拍心:用右手掌或半握拳拍打心前区48次,拍打轻重以患者舒适能耐受为度。在进行以上按摩时,要求腹式呼吸,思想集中,用意识引导按摩活动,并尽可能与呼吸相配合,每日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月。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