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文(收集5篇)

时间:2024-06-23

电子商务论文篇1

一、电子商务的历史沿革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拥有电脑,IT企业也已如雨后春笋不断增多,传统行业也日益认识到利用互联网拓展商务的重要性。从全球范围来看,上网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在中国,互联网更是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用户国。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全球性的电子虚拟市场,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业交易所具有的直接、快捷和低廉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商业活动的效益,使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点。虽然它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但企业电子商务的前景看好,由于其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方便迅捷的特点而成为国际商务的手段,并且为国内各行各业创造着巨大的利润。但是,建立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便捷、效率和财富的同时,也对各国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调整传统的商业交易关系的法律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我国的电子商务是在没有电子商务法的情况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并且已经涉及到有关的诉讼问题。因而,如何规范电子商务,将其纳入法制轨道,继而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电子商务法》,但是,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性规范文件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制定,有的已经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把通过数据电文的形式形成的合同作为合同法定的形式之一,并规定了用数据电文形式达成的合同要约、承诺成立的标准。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的现状,多数的规范性文件尚处于把好电子商务入口即准入制度的程度,对于具体的交易规范方面,法律规定极其匮乏。

二、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反映在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首先体现在对互联网上文学艺术作品、计算机软件、音乐和电影的著作权保护。从作品的来源来看,网上侵权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由传统媒体上传到网上进行传播、网站抄袭其他网站的内容、将网站上的内容下载刊登在传统媒体上出版发行;这些行为虽然都具有类似于"复制"的性质,但由于公布在网上的信息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不同于传统媒体上以文字或声音、图像的表现形式,网上的传播也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行的概念,因而现有的《著作权法》在应用中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感。有一些网站在其网页上公布共享软件的注册码或注册程序,这实际上也构成了对计算机软件版权的侵犯。虽然共享软件的试用版可以免费下载,但作者只是向公众提供限时或限次数的演示版,一旦注册码作为一种密码被他人在网上广泛传播,每个非被授权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该软件而使得设计者的权益受到侵害,这实际相当于非法复制软件。为保护技术进步,这种侵犯软件版权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遏制,对于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随着互联网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各行各业开始重视网上宣传,域名抢注成为又一项困扰法律界的新问题。域名的申请实行的是注册在先的原则,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的名称或商标经常被抢注。由于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一领域,在实践中只能利用商标法中对商标保护的一些条文进行参照,司法机关一般只对驰名企业的域名加以保护,而大多数的域名争端仍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

互联网服务属于服务性行业,同样面对着千千万万的网络消费者。因此,在ISP提供的网络接入服务存在瑕疵或因过失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保护条款应适用于这一类纠纷。提供商理应承担起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另外,网上广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大多数的网络内容提供商将网上广告视为重要的财源之一。由于ICP不具备《广告法》中相应的广告经营者的资格,如何约束ICP在广告业务中的行为,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网上不实广告侵害时是否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ICP要求赔偿等问题已经进一步凸现出来。加快完善立法是解决当前网上广告混乱无序的根本途径。

在传统法律尚无法全面适用于电子商务的阶段,保护交易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量详细地明确约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卷入复杂的诉讼。对于立法者而言,当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全面审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对法律术语做适合电子商务运作的扩充解释;而对那些由于电子商务而衍生出的全新的法律范畴则应着手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将来应考虑制订一部《电子商务法》,系统化地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都容纳进去,使得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3.纠纷的司法管辖问题

国际间对于民事纠纷的司法管辖问题并无被广泛认可的公约,但由于管辖权问题涉及到国家及本国人民的利益,所以各国都相当重视。在传统的商业贸易活动中,由于确定管辖权的这些地理因素是相对固定的,在认定上不存在什么问题。而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虚拟世界,在电子商务中跨国交易经常发生,这必然会涉及到如何确定管辖权的问题。

为了避免各国在认定管辖权问题上采取不同的标准而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国际间必须尽快在这一领域进行协商以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否则有些国家可能会滥用管辖权,或是在一国作出的生效判决因管辖权的纠纷得不到对方国家的承认而难以进入实质性的执行程序,最终损害了诉讼当事人的权益,进而危及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今年五月欧盟议会刚刚通过的《电子商务指令》明确指出,不论一个网站的域名和服务器在什么地方,当事人的实际营业地即视为其营业所在地。

三、应加快完善电子商务中的法律规范

尽管我们知道往往是经济发展在前而立法在其后,但绝不可忽视对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立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有关经济环境。面对着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我们应当尽快创造一个适合其正常发展的环境。

电子商务立法工作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其涉及的利益之广,牵扯到各个部门、行业、以及各种当事人的利益;二是其中的技术性较强,特别是有关计算机通讯网络方面,都不是普通法律专家所能透彻理解的。有鉴于此,需要由国家立法机关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既要照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又要考虑到电子商务的技术性特点。立法机构应在体现电子商务法技术性特点的前提下,尽量反映各方面的利益与要求,以便充分顺应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使之真正成为电子商务的促进法,而不是某一部门、集团牟取利益的工具。

电子商务论文篇2

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需要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这要求高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商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知识,还要学生能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为了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及其他兄弟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结合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总结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实践教学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不足。目前,很多实践实验教学课,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类似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老师讲授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很多授课教师自身由于没有实践的经历,很难根据当前电子商务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实验内容,因而学生缺乏电子商务技能的训练问题比较突出。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少。大部分理论课程老师都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经历,因而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往往是比较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更多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没有考虑到所讲授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课老师也没有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要把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比较差。近年来,虽然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的比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

1.3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多设立在经济管理学院,而很多本科院校历来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比较好的实验实训室,实验室的设备陈旧,实验实训软件较少,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1.4校外实践基地空有其名,学生去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缺乏。为了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院校与企业签订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希望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只是停留在协议上,由于经费、管理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际公司实践,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调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六大技能(基础技能、商务技能、网站建设技能、网络营销技能、数据分析技能和网络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的递进式不间断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学期,邀请电商企业代表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刚进校学生初步接触电子商务,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第二学期,学完《电子商务概论》后,与之配套的安排电子商务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是学生对电子商务模式及其流程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安排计算机基础实践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技能,具备信息文案的编辑技能。第三学期,除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还安排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为后续网站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VB语言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抽取部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的规范性。第四学期,数据库与动态网站开发,使学生具备一套网站开发和设计的完备技能。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增强未来就业能力。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站开发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站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站开发能力。第五学期,网络营销实践与美工平面设计,使学生掌握网络营销各项基本技能及美工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期末分批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或《美工及平面设计课程设计》。第六学期,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的毕业生认为数据分析对工作帮助以及未来的提升帮助很大,开设SPSS数据统计分析将能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技能。移动商务实践课程将使学生跟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第七学期,跨专业综合实训与网商创业实训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校企联动面向毕业生提供仿真和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第八学期,定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定岗实习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

3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实践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使得实践教学有效实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3.1明确岗位主要能力要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目的必须明确,要在对电子商务核心岗位群及岗位主要能力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实践课程。

3.2科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能力真正能够提升。

3.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之一,为此,学院要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购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的模拟实践环境。

3.4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学校和企业要改变观念,校外实践基地是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外实践基地要真正做深做细,让学生真正的在岗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多赢。

3.5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也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电子商务论文篇3

关键词:信任风险信任机制

近几年,电子商务在国内外迅猛发展,引起了国内外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虽然电子商务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降低社会成本、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内发展电子商务的软硬件环境还很不完善,再加上电子商务本身的特性,以及网上产品提供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时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强,从而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专家认为,诚信、支付和配送是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瓶颈”。

目前,在金融支付与企业物流配送方面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诚信体系的建立还任重道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信任的充分必要条件,即自己首先要诚实守信,别人才会信任。但现实生活中,信任是诚信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对他人有足够的信任,才会表现出充分的诚信。看来信任是解决诚信的关键所在,要解决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首先得建立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依靠信任来带动诚信体系的建立,促进企业与顾客关系(企业对用户、商家对消费者即B2C)的电子商务发展。因此,信任机制对消除消费者的疑虑,降低消费者从事网上交易时的风险是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

电子商务信任发展综述

信任的解释

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近几年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也开始研究信任问题,而且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信任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学科背景如何,大胆的期望和不设防的意愿是信任定义中的关键词语。1998年,罗素等人提出了一个信任广义定义:信任是建立在对另一方意图和行为估计基础上的不设防心理状态。信任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对陌生人或者陌生事物的不信任到半信任,再到基本上完全信任,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看来信任不是一种行为或者一种选择,而是与这些行为有因果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动态调整过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者认为,信任是指对方的行为与承诺和书面协议相一致,即使可以机会主义行事也不利用的这样一种状态。这一定义也适合于B2C电子商务,只是电子商务的协议是电子的或者是隐契约。

以上关于信任的定义主要包括可信赖性和善意两个维度,可信赖性指对方是诚实、正直、可信赖的,善意指被信任方即使有机会实施敲诈或更改协议,但考虑到长远利益而不更改。BorysandJemison认为,善意相比于可信赖性具有更高层次,这是因为合作行为不仅是建立在理性计算基础上,而且是建立在善意基础上的。另外,Zucker根据信任的来源将信任分为三类:基于个性特征的信任,包括双方特有的既定关系;基于信誉的信任,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长期交往的重复博弈基础上的;基于制度的信任,例如以契约、合同、规则和法律等为基础。在人际信任中,基于个性特征的信任更多一些,而在B2C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信任主要表现为基于信誉和制度的信任。

风险与信任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信任和风险界定不清,甚至有人认为信任和风险是矛盾的、相互对立的,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国学者黄孝武副教授、国外学者NenaLim认为,信任和风险密切相关,信任只存在于不确定性的风险环境当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织的。信任的出现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个因素是风险,如果商务交易、人际交往中没有风险,即人的行为是确定的时候,那么信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因而风险是信任产生的前提;另一个因素是控制,有效地控制能增强人们的信任。电子商务由于其自身存在匿名性、不确定性、时空分离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使得交易主体很容易机会主义行事,从而加大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的风险。而根据Mayer的观点,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网上交易时的风险,促使他们从事网上交易活动。反过来,通过设计一套比较完善的信任机制,从多层次、多维度的角度来防范和降低消费者从事网上交易的风险,则能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但是,要想以建立B2C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来降低风险,就必须找到风险的来源,根据风险来源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关于电子商务风险来源问题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根据风险是否由技术引起可将其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根据风险是否由制度引起可将其分为制度风险和非制度风险;此外,根据风险是否来自于企业将其分为企业内部风险和企业外部风险,其中企业外部风险主要有制度(法律)风险、政策环境风险,企业内部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和产品性能风险等。企业外部风险是由企业外部环境引起的,是企业的外生变量,对企业来说是不可以直接控制的,企业只能有效的适应外部环境;而企业内部风险是由企业本身一些因素引起的,是企业的内生变量,在企业的控制与掌握之中。根据NenaLim的观点,风险的来源主要有技术、产品本身、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消费者本人以及制度等因素。

不同的风险来源可能引起不同的风险类别,因而也就需要不同的防范措施和手段。本文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风险来源分为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因素、信誉问题等几个方面以此,以此作为建立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依据。

国内外电子商务信任研究

关于信任的研究由来已久,它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由此看来信任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比较深入,一些理论也比较成熟,其中对B2C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侧重于技术引起的信任,例如技术引起的安全认证、隐私问题、网址性能等;另一方面从非技术的角度分析信任,认为影响消费者网上信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之外,伦理道德、政策环境、企业信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网上信任,甚至还有一些学者将风险与信任相结合分析信任的建立。其中对B2C电子商务信任总结得比较完善的是SonjaGrabner-Kranter等人,他们对1999-2002年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信任的一些国外实证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评价后认为,人们对网上信任的理解是混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因而他们试图确立网上信任的影响因素,建立一个宽泛的信任分析框架。综上所述,国外关于B2C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较为完善,但多局限在个别点上,没有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信任体系。如果从信任与风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电子商务信任,通过分析风险的来源,从而采取相应的信任措施来降低网上交易风险,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可能会有更积极的效果。

国内对信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其中对人际信任的理论研究较多,也比较深入与透彻,体现了我国本土特色。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体现了“差序格局论”,表现为对内部人的极度信任和对外部人的不信任,而且信任程度一般与人们之间的关系高度正相关,同时关系运作中包含着诸多的情感因素。而网络环境下,信任的对象、信任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除了人际信任外,还表现为对网络技术、网上商品提供商、产品性能的信任。国内已有的研究指出了信任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呼唤建立信任机制;有一些学者从纯技术的角度分析网络环境下的信任,并提出了电子商务认证信任模型;还有一些学者从诚信的角度出发,要求建立诚信机制,扩展消费者的信任等。总的来说,国内对B2C电子商务的信任研究还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和有力的理论支持,这也正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动因之一。

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建立

根据分析可知,风险与信任是相互交织的关系,信任只有在不确定性的风险环境中才存在,风险是信任存在的前提,而信任是解决风险问题的最有效精神方式,信任在降低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时的风险、促进网上交易、消除消费者疑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电子商务风险与信任相结合,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与不同的信任机制相匹配,主要从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技术机制的建立

技术被认为是引起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技术引起的风险不是某些具体协议、契约等能避免的,它可能引起隐私风险、安全风险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案降低风险,增加消费者的信任。一方面,网上企业可以通过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防火墙的设置、数字认证、数字签名等措施来防范技术风险,提高消费者网上交易时的安全;另一方面,网上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技术设计自己的网站性能,使网站运行平稳、链接速度快,而且网上浏览比较方便,更容易抓住潜在消费者,从而刺激网上消费。消费者在提供个人资料时可能会担心信息外泄,甚至担心有的企业会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赚取利益,这种涉及到隐私权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得到解决,例如网上企业可以在网上公开承诺对消费者个人资料的保护情况,使得消费者可以自由处置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的安全,并且可以公布网站性能指标及开发网站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使消费者放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虽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措施,有时很多风险是技术所不能解决的。因此,本文还将采用其它非技术措施建立消费者网上信任机制,促进网上交易达成。

制度法律机制的建立

风险有可能来自于制度的不完善,因此要想解决制度风险,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改善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以增加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的信心。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但这些法规往往是政策多、监督力度不够。目前,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隐私问题、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消费者权益问题、信用等法律问题,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法律,涉及到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和刑法等多个法律部门、多种法律体系,不是某一种法律所能解决的。因此,应加快电子商务的立法进度,设立一个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律部门以适应电子商务这种新生事务的发展,同时国内的电子商务法律应该与国际法律接轨,这样有利于国际经济的交流与互动。

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

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作为风险的来源之一,会由于短期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长期利益,从而产生败德行为,引起道德风险。而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软约束机制,是人们自律的基础。应通过加强伦理教育,规范产品或服务提供商的道德行为来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伦理的范畴与传统商务环境下的伦理范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信息失真、消费者隐私公开、网络信息污染、黑客侵害等方面。这些问题有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和约束,但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和约束将更为有效和持久。边沁曾就伦理与法律的向量做过详尽的阐述,他认为,伦理与法律不是对立的,二者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危害了他人利益,并造成重大损失,且这种损失超过某一临界点时才诉诸于法律,而在达到某一临界点之前,通过道德向量的调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可行的。基于此,一方面,要求政府或民间团体出台相应的网络伦理规则,以规范交易主体的行为,若交易主体违背了伦理规范应受到社会舆论的惩罚;另一方面,应在中小学开设有关网络伦理和计算机伦理方面的课程,通过持久、深入的教育,使得网络伦理思想深入人心,从而增强个人的道德责任心,普遍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

信誉机制的建立

一般认为,信誉越好的企业消费者越信任,这就是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消费者愿意信任的原因。但信誉机制发挥作用也有其条件:博弈是重复进行的,这样可避免机会主义倾向,交易双方愿意为长期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交易双方应有足够的耐心,若没有足够的耐心,也不会有稳定的预期,这样很容易产生不信任;交易双方的不诚实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对对方欺骗行为进行惩罚,使得对方由于欺骗带来的收益小于惩罚成本,并且惩罚是可信的,这样企业有积极性建立信誉。因此,在B2C电子商务交易中,鼓励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建立信誉的同时,也需要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就信誉机制的建立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企业应与消费者沟通,例如通过营销策略、广告或者公共关系等为自己的信誉作宣传,这主要从企业的服务机制、退换机制、对安全和隐私等保护方面来考虑,这样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建立网上信任。其次,可以借助于中介机构对企业的信誉评级,通过奖励或者惩罚机制来实现。例如中介机构可以对信誉好的企业加分评级,同时对信誉差的企业扣分予以惩罚,并定期在国家权威媒体上按照信誉等级进行排列和信息,使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好信誉或失信扩展到全社会,从而鼓励或迫使从事B2C电子商务的企业建立信誉。只有中介机构起担保、保证作用,才能消除消费者疑虑,增加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从而增加信任。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信任的文献后发现:信任能增加人们的交往,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甚至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信任普遍被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本而得到人们的认可。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任在继承了传统信任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又有与传统商务不同的地方,因此识别电子商务风险,从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任机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将风险与信任相结合来讨论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任机制的建立,文章突破了已有的电子商务信任框架,从多层次、多维度来研究电子商务信任。

参考文献:

1.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

电子商务论文篇4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广西出现了一个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企业——广西糖网。它在不断的尝试、实践中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务模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解其运作流程,探求其成功之处,作者对广西糖网进行实践调研,旨在为电子商务模式能否为其他企业所借鉴采用,电子商务在未来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现实依据。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B2B和B2C等电子商务出现了诱人的前景,电子商务带来的跨越时空的方便、快捷和互动使它成为时展的趋向。然而在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的潜在魅力和巨大商机,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拥有超前的意识、超群的胆识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在业界站稳了脚跟,它就是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在糖界传统的商务运作中,高的通信成本、购销成本、协作成本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这种状况下,广西糖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找到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商务模式。依靠先进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技术,广西糖网改造了传统的食糖流通贸易,使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时滞”变为“实时”,客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更加便捷,交易更加公开和透明,极大地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广西糖网至今已和上千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商务模式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广西糖网运作流程

了解一个企业首先要熟悉其运作流程。广西糖网作为买卖双方交易的“中间人”,为买家卖家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易,买卖双方都必须先注册成为糖网的会员,并支付一笔10万元的保证金。白砂糖需求方多为企业和终端用户,它们通过广西糖网的网站(http摘要://)浏览糖市行情走势和白糖价格,供给方将白糖的信息及价格公开,需求方根据实际情况比较选择,进行公开竞价。接下来买方向糖网下订单,使用电子支付进行付款,注明相关信息(收货人信息、白糖价格、品牌等),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对买卖指令撮合配对成交。接着糖网建立电子合同,形成电子仓单,传真到货仓,买家凭借有效证件到指定仓库拿货,这样一笔交易就完成了。

三、广西糖网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之道

从广西糖网运作流程的一些具体细节可以看出,它把电子商务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正是因为这些优势,它才赢得了客户,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1.广西糖网是交易的组织者,采用先进的网上集中交易撮合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稳定、快捷、平安的电子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整合信息、交易、结算、物流等各个环节,将蔗农、食糖生产企业、食糖经销商和食糖消费者等联结起来,大大优化了传统的供给链。

2.通过广西糖网网站,可以时刻关注糖市行情走势,获得最新的交易信息。传统白糖贸易方式是利用信件、电话和传真传递等方式进行交易,每个环节都要花不少时间,有时由于人员合作和时间的新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广西糖网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建立了稳定的网上交易系统,面对巨大的持仓和交易压力,系统具备信息实时性和交易稳定性,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为客户及时地抓住了商机,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和方便。

3.由于交易实行了电子化,使得地域上相隔很远的客户也能进行交易,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例如,会员通过委托糖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订立白糖电子交易合同,合同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于糖网电子交易系统,降低了传统市场买卖双方面对面交易签订合同所需的成本。

4.广西糖网相当于一把公平公正的尺子。是交易的裁判员,所有客户都要通过糖网在公平竞价下完成交易,糖网对客户起到监督功能。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糖网上进行。通过广西糖网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双方互相核对,防止伪造的流通。

5.具有很好的赢利模式。以收取会员费和每吨交易费或交收费所获得的服务费为赢利,成功创造了电子商务价值,实现了本身具备的资源和客户核心利益的结合,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6.广西糖网也是交易的服务者,是提供服务的平台,所以优质的服务是重要的生存之道。糖网率先提出“主动满足服务”的理念,着手打造“一个中心,九大区域”的客服体系,即以柳州总部为中心,在华南的广州、中原的郑州、西南的昆明等九大区域建立了自己的客服中心,总部客服和九大区域客户实现联网运作,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供给链中的疑难新问题,客户可以就近在区域完成更多的业务办理。网站也开发相应“选择”模块来收集用户对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这样使糖网的市场运营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糖网的管理层认为客户的反馈意见不仅能提高糖网的售后服务水平,更能帮助他们获得改进产品、发现市场的商业机会。

7.由于广西糖网率先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至今已拥有规模扩张上、市场占有上和规则制定上的优势,以及客户价格、产量上的优势。平均成本低于行业的平均成本,资金、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在市场机制和电子商务的共同功能下,得到更合理和更优化的配置。所以,广西糖网能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现货交易量榜首,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广西糖网解决电子商务弱势之道

广西糖网不但把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为己所用,更能在电子商务弱势、瓶颈新问题上不断创新,探索解决之道。

1.平安性新问题一直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所以有很多企业还没有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就是考虑其平安新问题,会不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广西糖网以超群的胆识、谨慎创新的态度进行探索,想出会员保证金的策略,即每位会员入会保证金为10万元,广西糖网在银行开设会员履约保证金专用账户和货款结算账户,用于代收代付或暂存暂付会员于网上交易发生的价款及各项费用,并按会员号实行分户管理。当会员正进行一笔交易时,他的保证金即刻被冻结,在买家资金没入账的情况下,将从其保证金扣除,并有权要求由于价格变动导致其履约保证金低于规定标准的会员及时补充履约保证金。货款结算时以“订货价格÷1.17×0.17”的标准暂扣开票保证金。因为此项办法切实维护了客户的权益,如有一方毁约,必定要履行赔偿。至今糖网的交易率是100%,在广西糖网的监督下,任一笔交易都是公平和平安的。

2.物流一直也是电子商务的瓶颈新问题,很多电子商务企业也是由于物流新问题才限制了发展。广西糖网积极创新,提出了现代物流思想,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集成式管理。糖网的管理层认为,柳州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既是广西食糖主产区,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铁路枢纽中心之一,利用柳州的区位优势,综合利用铁路、水陆、海运和公路相结合的综合运输方式,一定能把食糖配送业务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广西糖网在全国食糖主要产销区云南、湛江、广州等地设立异地配送仓点140多个,实施铁路、公路、水运、海运相结合的综合运输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名副其实的“糖网”。广西糖网在物流一些细节上也十分注重,例如卖家将货入库时,糖网会对白糖进行仔细检验,确保没有脏包、潮包的出现,保障买家的切身利益。若买家对糖的质量仍有质疑,糖网会联系国家质检中心对糖进行检验,切实做到让买家放心。在运输之前,糖网会对白糖进行拍照,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新问题而导致双方发生纠纷的意外出现。广西糖网的九大服务中心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巡仓,这不是一般企业都能够做到的。目前广西糖网交收管理已初步实现系统化,业务办理更为科学和便捷,仓储物流系统正在逐步开发和完善功能,目标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

假如说“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引入为广西糖网的扬帆起航创造了先决条件的话,那么“现代物流”模式的成功运用则为广西糖网的不断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物流大大缩短了食糖流通的周期、降低了传统交易方式下的交易成本,更加有利于商品的流通,扩大了市场的功能,使广西的食糖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更合理的配置,充分体现了广西糖网作为“全国食糖产销桥梁”的服务功能。

五、未来展望

至今,广西糖网采用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模式已经帮助糖网拥有相当的规模和市场占有额,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可以看到这种新型商务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助益功能,大大提高了广西糖网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广西糖网取得成功不但是因其发挥了电子商务的优点,而且以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解决了电子商务的弱势,进一步证实了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对传统贸易方式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活力,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每个企业生存发展都要考虑的事情。电子商务铸造了广西糖网的辉煌,在未来必将蓬勃发展,铸造更多企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游梦梁,李东华.企业电子商务模式[M].广州摘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摘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糖市[Z].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5周年·特刊.

[论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优势;弱势;广西糖网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广西出现了一个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企业——广西糖网。它在不断的尝试、实践中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务模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解其运作流程,探求其成功之处,作者对广西糖网进行实践调研,旨在为电子商务模式能否为其他企业所借鉴采用,电子商务在未来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现实依据。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B2B和B2C等电子商务出现了诱人的前景,电子商务带来的跨越时空的方便、快捷和互动使它成为时展的趋向。然而在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的潜在魅力和巨大商机,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拥有超前的意识、超群的胆识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在业界站稳了脚跟,它就是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在糖界传统的商务运作中,高的通信成本、购销成本、协作成本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这种状况下,广西糖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找到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商务模式。依靠先进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技术,广西糖网改造了传统的食糖流通贸易,使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时滞”变为“实时”,客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更加便捷,交易更加公开和透明,极大地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广西糖网至今已和上千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商务模式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广西糖网运作流程

了解一个企业首先要熟悉其运作流程。广西糖网作为买卖双方交易的“中间人”,为买家卖家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易,买卖双方都必须先注册成为糖网的会员,并支付一笔10万元的保证金。白砂糖需求方多为企业和终端用户,它们通过广西糖网的网站(http摘要://)浏览糖市行情走势和白糖价格,供给方将白糖的信息及价格公开,需求方根据实际情况比较选择,进行公开竞价。接下来买方向糖网下订单,使用电子支付进行付款,注明相关信息(收货人信息、白糖价格、品牌等),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对买卖指令撮合配对成交。接着糖网建立电子合同,形成电子仓单,传真到货仓,买家凭借有效证件到指定仓库拿货,这样一笔交易就完成了。

三、广西糖网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之道

从广西糖网运作流程的一些具体细节可以看出,它把电子商务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正是因为这些优势,它才赢得了客户,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电子商务论文篇5

1.1电子商务强化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的主导技术。信息技术的延伸可以形成产业效应,对信息产业以及信息服务产业的成型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并且有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率在70%以上,同期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60%以上。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电子商务逆市上扬,成为了新的亮点。由此可见,电商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发达的信息技术。

1.2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一枝独秀,越来越显示出令人瞩目的前景,既被视作当前带动国际市场景气的突破口,也将成为今后各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跨境电子商务直接面向国内外的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将以商沟通跨境的人员、政治、文化、旅游往来。中国企业尽早参与,掌握网上国际市场规律,今后才能凭以争取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1.3电子商务具有电子化、数字化的商务流程运行体系从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来看,在商品储运、供货和信息流通等方面,实物流逐渐被电子流取代,相对应的投资和成本消耗大幅度缩减,资金和货品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有许多有益之处。全球电子化市场为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大中型企业共享信息资源的绿色通道,这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有利。

1.4电子商务的商务流通过程具有互动性商家之间基于网络平台在线交流,除了沟通商品信息,还可以谈判、寻找合作伙伴,同时也能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企业信息,通过消费者反馈的意见来调整存货和经营策略,提高服务质量,与消费者之间保持良性互动。这是电子商务自出现以来备受企业青睐,并且能够以强势的姿态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

2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2.1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一是会计主体假设。企业主要借助网络洽谈商务,这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便捷高效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会计主体形态也被虚拟化,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它会快速形成一个无固定形态、无确定空间、临时的结盟体,网络为其提供了生存环境,因而会计主体的概念日渐模糊。二是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它是指在今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会计主体不出现破产、清算的可能。企业资产价值以历史成本计价,通过权责发生制确定收入和费用。因此,电商环境中企业所组成的虚拟的结盟体,其持续经营假设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三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电商时代市场信息就如“海市蜃楼”,其不确定性使企业的网络经营面临许多考验。网络架构中的会计信息是动态的存在体,而信息的需求者借助网络就可以实时捕捉这些会计信息,并将其用于会计核算。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它也是企业主做出经营决策时最主要的参考信息。而会计主体虚拟化就使得人为划分会计期间变得毫无意义。四是会计货币计量假设。电商运营模式所架构的信息网覆盖全球,形成了多国互动的国际市场,充分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但是这一趋势有利有弊。随着各国之间经济互动越来越频繁,本国市场与国外市场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国际资本加速流通,国际投资不断增加,汇率与货币币值频繁调整,资本决策于瞬间完成,便捷的同时企业也承担着更高的金融风险。

2.2电子商务对会计运作模式的影响一是对会计组织结构的影响。传统的相对独立的会计模式在高速运转的电商模式下逐渐瓦解,各项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逐渐冲破了部门界限,会计分工朝着非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管理层次逐渐减少,会计控制职能趋向集中化,会计组织扁平化,会计人员只有具备更高水平的从业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电商市场。二是电子商务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交易活动全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完成。信息技术与电商模式的结合,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的传播功能,提高了市场交易的自动化水平。互联网为会计信息的实时交互提供了便利渠道。利用互联网,财会部门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在线交流,使各项交易活动准确而快速的完成。三是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财务报告以整理的格式向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窗口。而在现代经济社会,知识创新逐渐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知识资产和人力资产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电子商务的出现,将财务报告也纳入了网络模式,迎合了形势发展需要,增加了信息量和信息披露力度,使企业决策更具战略意义。

3电子商务环境下完善会计运作模式的对策建议

3.1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针对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与当前紧俏的电商形势之间的差距,公司应该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突出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3.2创建良好的会计环境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除了传统的贸易形式出口之外,电子商务出口还有一种过去关注比较少的地方,就在于国际物流、快递、邮件运输等等这样一些蚂蚁搬家式的小额的出口。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快,在监管制度上我们确实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今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了《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子发票应用,完善电子会计凭证报销,登记入账及归档保管等配套措施”。当前,随着电子发票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各地电子政务的普及,各地政府也开始大力推进电子发票的试点应用。通过规范电子商务会计市场,保证在会计市场上流动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