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收集5篇)

时间:2024-06-26

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医保付费方式;公立医院;福利制度建设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医疗付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会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而医保总额预算付费则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且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经过有效解决。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来分析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医保支付始终是一项较为核心的内容,涉及医患双方的综合利益,也是对医疗费用予以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卫生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近几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同时也减少国家在医保支出方面所面对的压力,医保付费方式发生变化,医保总额预算付费制度成为医保支付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

1.1对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营造成影响

虽然我国的医疗体制建设已经基本完善,但是与先进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且在部分制度落实方面存在不足。就目前公立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补偿机制落实有效性不高,政府对于公立医院拨付的款项往往只占据10%左右,大部分运行经费都是需要依靠医院自身经营。在总额预算付费医保支付方式落实以后,医保管理机构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来对医疗服务机构核定总额预算控制指标予以控制,限制了医院年度额定医保费用支出情况,再加上医保管理机构核定的预算定额相对较低,导致医保费用结算给付存在一定的差额亏损。与此同时,公立医院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由于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增加且超出医保管理机构总额预算,被拒付医保费用的情况,导致公立医院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收益有所减少,最终出现了资金运营不足的情况,对于公立医院的稳步发展造成较大威胁。

1.2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早在2011年,全国参保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3亿人口,覆盖率高达95%,而医保基金在全国医疗机构总收入中占据半数以上。然而,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这一改变意味着医保病人的医疗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重,支付方式、不同程度也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医院的经营行为、业务收入也会受到一定影响。[1]在总额预算控制指标、年底结算方案、医保基金预付制度不断落实的情况下,年度医保费用支出会受到一定限制,且医院整体的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利润空间等方面都会有所下降,财务管理工作也会受到影响。这也就使得公立医院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经营成本、医疗服务成本予以有效控制,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从而保证公立医院的稳步发展。

1.3对公立医院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改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绩效等,从而达到服务质量更佳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积极开展易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费用中药品耗材收入将会由获利点转变为医疗服务成本,并受到医保管理机构的控制,促使公立医院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自觉对医药收入比例进行调整,并将如何降低成本作为主要思考方向,而不是考虑如何增长整体经济收益,为人们提供更为完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促使医院朝着成本约束型方向发展。

2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将总额预算付费的按月预付、年尾结算方式作为主要部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医保基金支付效率,并降低公立医院运营压力,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推进各项改革内容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费用支付制度不够完善。根据相关规定中的要求,总额预算付费方式实施的同时,还可以按项目、病种、次均费用限额等结算方式,而实际上公立医院中,病种数量相对较少,且缺乏规范标准,而门诊、住院费用控制标准测算,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定点医疗机构的专科特点、人口老年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容易出现违规行为。第二,总额测算和理性难以把控。受到医疗机构等级、专科不同等的影响,其本身的接诊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往往只是单纯的按照往年固定比例来完成总额核定工作,进而导致医保基金使用产生差异的情况。第三,新医保收费项目不够及时。受到地域性、医院经营、新医保内容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公立医院中一些新项目、新技术并没有被纳入到相关标准之中,尤其是专科医院,很多项目都没有被纳入到医保目录,病人自身负担也会相应加重,对于公立医院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造成较大影响。[2]

3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问题的解决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医院整体的医疗费用增长以及利润空间等方面都会有所下降,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受到一些客观环境条件因素的限制,需要在今后做出进一步完善与调整。

3.1加快总额预算付费与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

为了更进一步落实总额预算付费,减少公立医院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运营不足的情况,在今后可以通过总额预算付费与其他付费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这一现状。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经营水平、条件、设备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对付费方式进行选择,例如在针对一些特殊病种可以采用按照项目付费的方式,而针对诊断明确、治疗措施固定病种则可以按照病种支付方式来完成各项收费。

3.2提高预算综合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针对预算综合指标制定这一方面,还是需要从预算测算模型建设着手,通过完善测算模型的方式,保证总额增长与本地医保基金收入增长、社会经济增长等方面,最大程度上保证测算的合理性,结合医疗机构自身专业特色来进行较为综合性的思考,保证预算综合指标的科学合理性。若是针对医疗人数增加、新医疗技术、疑难病症等方面,则还是需要在政策指导下来开展各项工作,并将上一年的医药费用水平作为参考,来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3.3及时更新医保目录

公立医院必须要结合现如今我国医疗服务变化的整体情况,对医保中的目录、新内容进行更新处理,加快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降低人力资源在医疗服务项目中的成本支出,从而实现对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自身所负担的就医压力。[3]

3.4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医院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性,保证总额预算付费方式的有效应用,还应该在加强总额预算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医保自付比例、医保自费比例、住院次均费用等控制指标,来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全面监控,以考核、监督等方式,来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加快总额预算付费制度的落实,促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有效落实。

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为收支结余分配模式,医生的奖金往往与收入相关。这种分配模式有很多弊端,不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的几点缺陷,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绩效分配模式的设想。

一、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的弊端分析

(一)效率低下

由前文可知,传统的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为收支结余分配法。即科室奖金等于(收入―成本)*提成比例+/-单项或综合考核金额。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工作总量与收支结余没有必然联系,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一切讲究效率优先,绩效分配也不例外,采用这种分配模式会导致不同部门、不同病种之间的不平衡。难以反映实际工作量和服务质量。

(二)按劳分配不合理

收支结余受资本投入、技术、病种、人员、工作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受分配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因此其付出的劳动不能以收支结余来评价。由于绩效分配的关注点是科室的收入和成本,当对临床不同科室给予相同的分配系数时,不同项目差别就仅仅体现在收费价格上,无法全面考虑医疗项目的服务成本和资源投入情况。这种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医疗技术的发展。

(三)没有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立医院虽然是非盈利性单位,但也要追求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医疗收费价格是政府定价,但医疗服务价格背离实际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不够完善,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员工收入差距过大,但因为两方面平衡掌握不到位,致使公立医院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绩效分配模式的公平性,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甚至出现“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除此之外,不同科室二次分配不合理,间接弱化了质量考核。

(四)控制成本效果不佳

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方面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即随着工作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人为控制。而设备老化、房屋折旧、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却不可控制,但它们却往往包含在绩效分配模式影响因素中,意义不大却可能导致绩效分配不合理,科室之间不协调。

二、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的设想

(一)设立分配模式类别,综合治理

公立医院部门众多,按所有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将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分为四大类别。

1.医生绩效

医生工作总量、技术难度、风险系统各不相同,绩效分配模式相对复杂,因此其绩效分配模式设计原则务必简洁明了。假使医生绩效核算公式为:医生绩效=(医生工作量*绩效费-可控成本)*质量考核分数;医生绩效费=单价*绩效费率。该公式通过比较医生在医疗服务中投入的不同资源的成本高低来计算每次服务的相对值,同时结合服务量和服务费用总预算,可将所有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出来。此公式的设计原则主要为:药品材料完全排除;项目必须为医生亲自操作;分配比例随着技术、风险的升高而提高等。

2.护士绩效

护士绩效可以不完全于医生绩效,可以按照医生绩效的一部分比例确定护士绩效总额,护士绩效再进行二次分配,根据接收病人总数和输液次数来计算工分。由此护士绩效可采用如下设想公式:(护士绩效总额/总分值*科分值+上年度可控成本-本年度可控成本)*质量考核分数。

3.医技绩效和行政后勤绩效

医技绩效根据检查项目收费和成本确定绩效费,比较容易制定和执行。而行政后勤绩效制度是在前三种绩效模式的基础上设定出来的。其可按如下公式执行分配:[(医生、护士、医技绩效平均数)*比率+上年度可控成本-本年度可控成本]*质量考核分数。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性很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无法决定医疗成本项目的核算和物价收费,对质量考核指标的合理性无法准确控制。

(二)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宣传

为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首先需从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方面入手,做到量体裁衣符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再与员工进行密切沟通交流,以便做到公立医院绩效分配体系更具人性化。与此同时,宣传工作适当加大力度,21世纪是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公立医院可以将医院绩效分配制度信息公布于医院官网,定期更新,以便使员工及时了解绩效评价目标与规划。除了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均可作为宣传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制度的渠道。

(三)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

只有绩效分配模式科学可行,员工才会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医院可以开展这方面的知识讲座,增长员工学时和热情。另一方面,绩效分配体系的改革成果应能够迅速深入运用到医院的管理与日常工作中去,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此外,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也至关重要,它是医院经济效益的保障。包括医疗质量、科研成果及医疗效率,即常说的软实力。医院提升软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公立医院在医疗领域中的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就必须建立明确的绩效分配模式类别并充分考虑其科学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构建坚实的群众基础可以进一步通过公开透明的量化指标来提高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虽然上述设想在短期内不能得以完全实践,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将会得到真正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程之红,蒋平.对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09:39-41.

[2]钱群.对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01:15-16.

[3]鄂琼,陈英耀.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05:292-294.

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2012年3月两会期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作为2012年的改革重点。[1]因此,构建一套不断完善的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探寻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课题。

1.强化认识,以公益性为指导,确立绩效考核的总原则

大多数公立医院采取的是院科两级的全成本核算的绩效考核模式,即收入减支出再提成,依靠财务指标如收入、利润、收益率等对绩效进行评价的方法,笔者认为,考核医务工作者的绩效,要从经济指标的考核,回归至专业考核,将社会效益和病人预后效果作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技术和改善服务上来,建立减轻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之成为激励医务工作者通过提高诊疗水平和遵守医德规范来提高收入,体现工作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手段。

通过坚持正确的导向,客观评价诊断医院学科部门发展状况,促进医院加强内涵质量发展。只有医院期望、科室绩效和员工绩效之间达成一致,统一行动统一思想,纳入医院战略的统一轨道,最终有利于医院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综合多种绩效考核方法,使考核尽可能准确、全面、客观

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思路构建考核框架,将医院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到科室,与个人目标相结合,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的办法。

定量考核强调社会满意、淡化医院经营、兼顾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定性考核是以对医院有重大影响的而难以量化的工作,采用360度评价办法进行考核,主要从平安建设、公益性办医方向,完成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方面的考核。如:重大疫情报告、急诊急救、健康教育、义诊、下乡、援边援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执行情况。此外个人或医院获得的市级以上荣誉给予加分奖励。

横向比较有二层意思,一是同类科室相比较,也就是同一医院内部,同一类性质的科室(临床或医技、内科或外科间)评价科室间是否进步;纵向比较(自身比较)是将当年的绩效与往年的绩效进行相对比,评价科室自身是否进步

3.多层次、多维度构建绩效考核指标

针对公立医院科室的不同性质,分析国内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总结近年来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绩效考核经验,建立一套多层次、多维度、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按照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门急诊科室、职能科室等五大系统。分别设计、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满意、科室管理、可持续发展、职工认可等四个维度设立一级绩效考核指标。社会满意包括医护质量、患者满意、和费用控制等二级考核指标,管理有效包括服务效率、资产运营、劳动纪律等二级考核指标,可持续发展包括科研、教学、继续再教育等二级考核指标,职工认可含职工满意度考核指标。

4.结合考虑部门学科特点,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

采用德尔菲法,对各级考核指标、指标内涵进行专家咨询,对同类同级指标进行比较,得出重要性评分,以此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再通过归纳、综合,最终获取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考核100分,其中以患者满意度、费用控制、医疗护理质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社会满意度考核指标,占定量考核的55%,充分体现加强费用控制、提高医疗质量、以病人中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公益性的决心,以资产运营、劳动纪律考核内容为主的管理有效考核指标,占定量考核的20%,包括科研、教学等加强学科人才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内容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占定量考核的20%,反映职工满意度的指标占考核指标的5%。

同时,对于公立医院应该承担的全民基本卫生服务性工作如健康教育、急诊急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的完成情况作出适时考核。定性考核有奖有惩,考核结果分ABCD等次

做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还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沟通反馈与奖惩。将绩效考核反映的薄弱环节,作为整改依据,有针对性地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总之,随着2012年两会的顺利闭幕,公立医院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运用绩效考核的手段,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促进医院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促使公立医院走向向公益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之路,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仍然是公立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系项目课题:我市公立医院绩效薪酬分配改革研究,课题编号:TSSKL2012-001。

参考文献:

[1]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张进.谈谈医院(科室)绩效管理和奖酬分配.

[3]郭永瑾。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探索与实践.2010.3.20

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突出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学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促进我市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落实“三升三降”(门诊人次、出院人次、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出院病人次均费用、病人县外转诊率逐步下降)指标,力争使90%以上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三、实施范围

三所县级公立医院,即: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

四、改革任务

(一)制定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

按照“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合理确定我市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实行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设置综合性医院一所(市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各一所,满足就医需求。

(二)明确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运用适宜医疗技术和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市中心医院提升为县域医疗中心,开展各种成熟的乃至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消化科、妇科、普通外科手术及腔镜检查、骨科的关节镜检查手术与住院治疗;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探索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治疗及诊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市妇幼保健院在切实履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市中医医院以提供基本中医医疗服务为目标,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作用,形成服务优势和特色,使之成为带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

(三)改革补偿机制

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将三所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全部由财政补偿(基本药物按30%,非基药按15%)。提高诊查费、手术费、护理费、治疗费、床位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技术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医院收入有所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政策范围,并同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三所县级公立医院要提供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相适应的适宜技术服务,控制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外的医药服务。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要合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报销比例,缩小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的差距。充分发挥医保合理控制费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落实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医保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机制,制定医保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定额控制情况列入分级评价体系。要在三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付费等方式,加强总额控制。科学合理测算和确定付费标准,建立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2.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合理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合理提高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价格调整要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改革医疗服务以项目为主的定价方式,积极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病种数量不少于50种。调整服务价格,提高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五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其中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上调的幅度为13%,床位费上调的幅度为36%。降低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等两类医疗服务价格,降幅为10%。凡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内涵的卫生材料,不得向患者另行收费。对可向患者收费的医用材料,要严格按照医用材料加价率和加价额双限控制的管理规定执行。医院要通过公开招标采购,降低医用耗材价格。

3.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药品(含高值医用耗材)量价挂钩的集中采购机制,在省级集中采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有效保障药品及耗材供应及时、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采购供应办法。坚决治理药品及耗材方面的商业贿赂。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4.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市财政对三所县级公立医院职工基本工资补助要达到100%,对参加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的三所县级公立医院应按单位缴费部分的70%核定补助。全面落实对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救灾、支农等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政策;禁止医院举债建设。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由此减少的收入由财政全额补偿。市政府每年设立200万元的公立医院医疗事业发展基金,用于重点学科建设、优秀人才引进和奖励。

(四)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确定县级公立医院设置规模;市编办根据全市人口数、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逐步建立调配使用秩序。三所县级公立医院按国家确定的整理岗位类别、等级和结构比例,在编制规模内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医院对全部人员的统一管理制度。

2.深化用人机制改革。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85%,其中,临床护士不少于每病床0.4人。未达到85%比例的公立医院,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人员原则上只进不出,空缺岗位经核准后调整为专业技术岗位。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在有编制情况下,副高以上、研究生学历和急缺人才可由县级公立医院聘用,上报理事会审定,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

3.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对服务质量好、服务数量大、社会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可高出一定幅度。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的收入,用于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医务人员的收入要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考核分配机制,绩效工资要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县级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利运行机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成立由卫生局局长担任理事长,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人员组成的公立医院理事会。理事会负责三所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修)订等决策事项,院长选聘与薪酬制定,其他按规定负责的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监督医院运行。建立院长聘用制度。明确院长、副院长选聘条件,采取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院长、副院长人选,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公立医院理事会聘任。实行院长、副院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任期5年。由院长全面负责医院运行管理,医院内部建立科学民主的议事决策程序,在重大决策、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中层以上人事任免等事项要民主审议,报理事会审批。

2.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鼓励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核。围绕新的医院管理结构,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运行管理、资产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等制度,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3.完善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市卫生局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县级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扬民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报卫生部门批准后实施,并在单位公开。理事会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要结合深化医改工作任务合理确定量化考核指标,重点考核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创新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社会满意度以及县乡一体化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院总体工作水平等挂钩。积极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由第三方对三所县级公立医院绩效绩效客观评价。

4.开展管理干部职业化、专业化培训。建立规范的院长培训考核体系,通过职业化、专业化培训,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院长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公立医院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培训情况作为院长任职资格和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制订或修订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计划,选址新建市中医医院,完善市中心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以市中心医院为中心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建立县域院前急救体系。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配置。鼓励资源集约化,探索成立检查检验中心,推行后勤服务外包等。“十二五”期间,随着人口的增长逐步建设骨科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女子医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风湿医院等5~8个专科医院,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就医需求。

2.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编制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规划,按规划支持县级公立医院专科建设。近期重点加强产科、儿科、中医、病理、重症监护、传染、急救、职业病防治等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及复杂疑难疾病的筛查转诊工作,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制定实施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符合县级公立医院实际、采用适宜技术的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

3.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保经办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发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建设医疗健康信息网。

4.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市中医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中医专项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不低于全市总卫生事业费的10%。

5.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实行预约挂号,重点抓好复诊患者预约,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实施新农合先住院后付费,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护理责任制,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落实“首诉负责制”,年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相结合机制全覆盖,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七)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高、中级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工作。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增强护理人员力量,医护比例不低于1:2。调整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增加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比例。逐步实现新进入医院的医务人员全部具备相应执业资格。“十二五”期间,三所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0%以上,市中医院的中医人员占医师总数比例达到60%以上。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

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每年不少于10人参加培训,县级公立医院每年选派10名骨干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八)完善县域一体化改革

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龙头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院长和骨干医师制度,通过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的长效机制,使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县级公立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轮训。继续做好三所县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严格执行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规定。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以卫生资源和人员的纵向流动为基础,逐步形成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互流动、设备统一调配使用、培训统一组织、业务统一管理、绩效统一考核、分工协作有序的运行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卫生人才不足和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

(九)完善监管机制

1.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行为等的监管,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等行为。建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化医院评审体系;依托省级或市级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立健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

2.建立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药品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实行分级管理,促进诚信服务。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县级公立医院年度财务报告以及质量安全、费用和效率等信息。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规划阶段。成立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卫生、编办、人社、财政、物价等部门制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关配套实施办法。

(二)稳步实施阶段。按照市政府出台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三)整改提高阶段。针对全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运行情况,结合上级改革精神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要求,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不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市政府成立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统筹协调、指导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及改革的日常工作。

(二)加大保障力度。市财政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及时拨付到位。同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关注民生的大事,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发挥职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人社局制定县级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市人社局与市卫生局共同制定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市财政局制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偿办法并组织实施;市物价局合理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办法;市卫生局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医院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公立医院年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总会计师制度建设职责定位职业技能路径选择

一、研究的意义

总会计师制度的设立符合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契机,抓住总会计师制度的核心环节推动并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和管理队伍的建设,重点解决目前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控制的难题,使医疗费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保的水平及群众支付能力相适应,并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设立总会计师制度是推动医改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流程的精细化。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政策变化、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药品加成政策取消及新的医院薪酬制度等都对医院资金来源和结构造成重大转变,对加强资金的运营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这也为医院抓住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核心环节,整合医院内部管理资源,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了契机。通过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促进社会医疗成本的合理有效的控制,推动医疗卫生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均衡,使医疗资源的分布趋于合理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其法人治理结构中设置了CFO职位,其职责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较多,并且CFO履责也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今天的CFO已成为领导团队中举足轻重的成员,承担着广泛而重要的职责,诸如运营计划与分析、信息技术、战略计划以及兼并收购,其职责的范围和重要性程度已使得CFO这一称谓不足以概括其真正地位,几乎没有哪个能像CFO一样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国内研究现状

“总会计师”源自前苏联企业“一长三总师”制度(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我国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进“总会计师”制度,最初在国有企业中推行,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研究较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0年颁布实施了《总会计师条例》,至此相关的理论研究逐步增加,尤其是随着苏联解体,总会计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称谓,其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我国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推行迟滞于企业,1998年出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首次提出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的理念,虽未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卫生系统)的高度重视,但对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推行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帷幕。

2010年我国出台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并且伴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启动,部分地区将设置总会计师作为试点内容。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公立医院总会计师设置工作迈上了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轨迹。许多年来,我国卫生经济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三、三级医院推行总会计师制度的路径选择

2010年,财政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进一步明确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为三级医院设置总会计师提供了法制保障和制度基础。但是从我们的调研和访谈结果中不难看出,推动三级医院设立总会计师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医院主要行政领导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对总会计师制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会计师人员自身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适合医院行业特点的总会计师的考核、奖惩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等方面。因此,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总会计师条例》以及目前三级医院经济管理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总会计师制度

1、建立符合医院行业特点的《医院总会计师条例》

随着公立医院不断深化改革,医院筹资渠道多元化,医院经济活动多样化,医院核算日趋复杂化,医院管理要求日趋精细化、科学化,使卫生计生行业经济管理有着行业的特殊复杂性。因此,极有必要建立符合医院行业特点的《医院总会计师条例》。我们从调查中也发现,95.83%的受访人员同意建立符合医院行业特点的《医院总会计师条例》,并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与定位。《医院总会计师条例》除了符合国务院颁布的《总会计师条例》基本要求外,针对医院行业特点,我们认为《医院总会计师条例》应明确以下方面:

(1)医院总会计师是一个职业化的岗位,而不应是“解决资历的行政级别待遇”。

(2)医院总会计师的学历要求应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3)医院总会计师的职称要求应为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或会计专业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4)医院总会计师专业应来自会计学(含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

(5)医院总会计师原则上应从单位内部提拔,采取委派、交流任命的总会计师应符合《医院总会计师条例》任职要求。

(6)考核任用总会计师应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丰富医院总会计师选拔任用方式

《总会计师条例》中“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明确地指出了总会计师的地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没有岗位职数”、“主管单位无要求”成为三级医院没有设立总会计师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现在的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其行政班子领导成员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审批。而目前在医院领导班子职数设置中,基本上没有单独的总会计师岗位职数。建议一是逐步改革目前医院领导班子职数配置结构,明确医院总会计师岗位。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自行聘任总会计师。

3、强化三级医院设立总会计师的制度性要求

为实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到2023年全国三级甲等医院都配备总会计师的目标,建议国家卫计委要逐步强化三级医院设立总会计师的制度性要求,制订《关于在三级医院设置总会计师的意见》,明确要求三级医院必须设立总会计师,并开展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各省区市三级医院总会计师设立进展情况。在医院管理评价、三级医院评审等条款中,要将三级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设立总会计师,及其履职、履责能力评价作为对三级医院运行监管的强制措施,纳入考核评价。

(二)加强总会计师职业技能培养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现代医院对总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求医院总会计师要具备内控建设、财务分析、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资本运营、法律制度、价值管理、税收筹划、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医院总会计师要具备交际组织能力、驾驭团队能力、创新变革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等。而目前医院财务队伍的现状大多是“从学校毕业进医院,工作到一定年限后论资排辈干上财务科处长”,离现代医院对总会计师经济管理的能力、素质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管理培训是医院管理干部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没有管理学历背景的医院管理干部,培训是其达到专业化要求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总会计师能力素质培养。当前,财政部已进行了多期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国家卫计委也从2014年启动了卫生计生行业经济管理领军人才的培养,这是国家层面的培养;其次,作为三级医院,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对公立医院的要求,从自身经济管理需要而言,也要从大局、大势出发,有意识地加强单位财务队伍建设,加强对医院总会计师的遴选与培养;第三,作为财务人员也需要自身通过有计划的、连续性、系统性的学习,加强与其职业化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三)建立医院总会计师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

没有监督与考核,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一是对于没有按规定设置、聘任总会计师的单位,阻碍总会计师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二是对于总会计师个人,除了按照《总会计师条例》执行总会计师的奖惩要求外,作为卫生计生行业主管部门,还应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健全医院总会计师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医院总会计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医院总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医院总会计师的考核评价,主要应包括总会计师守法守规情况,勤勉尽职情况,履职能力情况,职业操守及个人情况等方面,其考核指标由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组成。国家卫计委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管理要求进行增减或调整权重设置。对总会计师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其聘任、奖惩的依据。

(四)建立医院总会计师职业资格认证、选拔培养和后续教育制度

在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大趋势下,总会计师作为医院的高层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形势的发展,对医院总会计师的培养和任用也将会逐渐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新常态”,不仅三级医院需要设立总会计师,其他二级医院甚至民办非公立医院也会根据自己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设立总会计师(财务总监、CFO等)。因此,有必要建立医院总会计师职业资格认证、选拔培养和后续教育制度,以顺应医院对高层财务管理人员需求和经营管理人才改革发展的趋势。

其次,建议依托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或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成立医院总会计师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民间智囊的作用,逐步建立医院总会计师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选拔培养体系和后续教育制度,对医院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及其后备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专业性资质水平测试,提升他们的执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要建立卫生计生行业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库。由此,不仅能科学地解决卫生计生主管部门以及医院聘任到符合行业特点和需求的总会计师,而且有利于推进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推动现代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MichaelC.Jensen.Performancepayandtopmanagementincentives[J],DivisionofResearch,HarvardBusinessSchool,1988.

[2]IFACFinancialManagementAccountingCommittee.CFO2010―theRoleOfChiefFinancerIn2010,The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ccountants,2002.

[3]RobertN.Anthony,VijayGovindarajan.ManagementControlSystems,9thed.,McGraw-Hill,2004.

[4]文佑云.总会计师制度在医院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224-225

[5]赵军,胡敏芳,叶茂,等.关于公立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度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2(4):316-317

[6]李杰,于润吉.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J].医院院长论坛,2014(2):44-46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