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业论文(收集5篇)

时间:2024-06-27

档案专业论文篇1

一、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发展成为国家规模来之不易

1959年技术档案工作大连现场会议之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已经认识到发展科技档案工作的必要性,但那时在全国范围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科技档案概念,只是认识到现实科技工作中产生的科技文件资料与一般的能够收集、购买和交换的文献资料有很大差别,如果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科学研究、生产和建设等科技工作的发展。1959年技术档案工作大连现场会议,在曾三、王明哲等老一辈档案工作领导和档案学家的努力下,统一了思想,区分了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的概念,并研究制定,且经国务院批准的《技术档案工作暂行通则》,使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实现了统一管理。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技术档案管理学》教材。从此科技档案管理学便形成了一门学科。实际上早在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开办了技术档案专修科。制定了全国范围的规章制度,又培养了专门人才。可以说,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已经形成了国家规模的专业系统。

这一时期国家对科技档案工作非常重视,自大连现场会议后至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批转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档案工作的报告》,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科学研究机构中技术档案工作报告》等11个文件。该时期科技档案工作的特点是全国性调查研究充分,对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系统和基层科技档案工作了如指掌,用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数字和经验教训说明了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而说服力极强。这一阶段我国科技档案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所以说形成了第一个热潮。

“”中科技档案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遭到了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档案工作随着全国科技、生产和建设事业的恢复和整顿而得到了恢复和整顿。特别是1980年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联合召开了全国规模空前的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交流了经验,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至此,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不但在实践上推动了科技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而且推动了科技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1983年在沈阳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学术研讨会,讨论的焦点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任务和范围。该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后期,在《条例》的指引下,科技档案部门认识到了抓科技文件的形成和积累,指导科技人员的建档、归档工作的重要性,即从源头上抓科技文件的归档工作。这一时期科技档案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开设了科技档案管理专业,并于1986年正式开办了科技档案专业,同年南京大学还招收了科技档案双学士班,1978年郑州航空管理学院还成立了科技档案系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根据《档案学论著目录》统计,1980年~1990年科技档案论文就有2300多篇,已经看到的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科技档案教学参考资料就有3本,共收录论文242篇。80年代国家还有许多科技档案工作有力的举措,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档案学专家和科技档案学理论研究热心人。不难看出,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春天。也可以说形成了第二个热潮,这不但在我国档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世界意义。

二、科技档案概念不应淡化

当前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发展极为正常,科技档案在科学研究和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人却打起了退堂鼓呢?从教育上讲,来之不易的科技档案专业,在高校一个个地被取消,甚至科技档案管理学专门课程也在一些档案学府中不再保留,以致有些人提出要淡化科技档案概念。这有着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来自西方;其二,一部分人脱离实际,脱离实践。

(一)受西方国家影响

西方国家,例如美国,他们没有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的概念,但在档案界公认存在实际意义的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例如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虽然以科技资料的形式出现,但从内容和管理上看,也是美国最集中和统一管理的科技档案。美国的科技档案也大量存在于企业档案之中,但他们不称为科技档案,而统称为企业档案。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是利用了科技文件记录性一面发展起来的,因而注重归档和保存;而美国的科技档案工作是利用了科技文件成果(资料)性一面发展起来的,因而注重交流,同时也融于情报信息工作之中。从表面看,美国似乎不存在科技档案工作,因而也没有科技档案学出现。我们有的人也许是受了这种表面现象的影响,因而冷淡了我国的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实际上,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具有许多优势,如果能够学习到美国实际意义上科技档案工作的优势即交流性一面,它就会成为相当完善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全国性科技档案事业。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美国没有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的概念,或者没有科技档案学,而削弱或淡化了我国的科技档案概念和科技档案管理研究。

(二)部分研究者脱离实际,脱离实践

档案专业论文篇2

笔者结合学者们关于我国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的阶段划分,以档案学发展阶段最普遍的“四分法”(即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为中国档案学形成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9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960年至1976年为停滞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为恢复发展和繁荣阶段,这是最普遍的一种阶段划分方法)为依据,结合档案学教育的发展阶段,从当时档案学的发展状况、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等方面,对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探究。由于1960年到1976年为我国档案学的停滞阶段,故对此阶段不作陈述。

1档案学产生形成阶段。我国近代档案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从民国初期到1949年,其形成起源于1933年中华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运动”和故宫博物院1931年的明清历史档案整理工作,也因此形成了两大流派――机关文书档案学派和历史档案学派,推动着档案学的形成发展。

1.1“文书档案改革”和整理明清档案。民国初期,国民政府为解决政府行政效率不高问题,发起了“行政效率运动”。文书档案改革作为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得有板有眼。文书档案改革的序幕是1933年6月行政院召集的改革公文档案会议,会议的主要决议有:一是在文书拟写方面,规定公文需要就文稿意义划分段落,并采用标点符号断句;二是选择公文与档案改良之方案。在甘乃光主持的“行政效率研究会”有关人员的广泛调查和研究后,发现“文书和档案本不能分,档案是归档之文书,文书是即未归档之档案,二而实一者也”,甘乃光提出实施“文书档案连锁办法”,作为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最好试行方案。

在这场运动中,由行政效率研究会创办的机关刊物《行政效率》杂志,先后刊载了60多篇文书、档案工作方面的文章;还出现一批文书、档案学专著,如许同萃《公犊学史》、徐望之《公牌通论》、等。

“”后,中国史学界开始关注近代史的研究。当时,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学术机构对整理明清历史档案非常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史学界对如何整理和利用历史档案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1.2同期档案学教育概况。1934年,在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背景下,由国民政府教育部资助,在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特种教习,并在该校图书馆学专科中增设“档案管理法”课程,这是近代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开端。以后,还有重庆的私立崇实档案学校、上海的中国档案函授学校、四川职业档案所等档案教育机构。

早期档案教育设置的课程,分为档案专业课程和非档案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有:《档案管理法》、《档案经营法》、《中国档案通论》、《档案行政》、《档案编目法》、《中国档案学》、《西洋档案学》、《公文研究》、《文书档案连锁办法之实施》等。非专业课程则是一些基础概论课程。

1.3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从我国近代档案学形成的背景、当时的档案学著作以及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我国档案学形成阶段比较重视档案工作的现实需要。这个阶段,档案学是被作为历史学的辅助科目存在的。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文书处理能力及史学素养。这一方面满足了国民政府在文书档案工作中对新型档案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史学界提供了一批具有史料整理和历史档案编辑的人才。

2档案学初步发展阶段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档案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建设,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也开始起步,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重新构建。这个时期,档案学界摒弃了档案学是历史学的辅助科目的观点,开始强调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在这个阶段,我国档案工作普遍开展起来,档案工作的重点就是重建和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成立档案行政领导机构,制定工作基本原则;积极开展档案馆的利用工作;建立科技档案工作;创办档案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等。

2.2初步发展阶段的档案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分别在私立武昌图书馆专科学校、北京大学图书馆专科、辽西省“档案工作短期研究班”开办档案学教育。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增设档案班和档案教研室,设立档案专业,同年开始招收专科生和举办研究生班,这标志着我国现代档案高等教育的开始。

这个阶段的档案学是一个由多门科目组成的独立学科,课程设置主要有《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技术档案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文件保护技术学》、《文书学》、《中国档案史》、《外国档案史》等。这个时期的代表学者和著作主要有:曾三《曾三档案工作文集》,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当代中国档案学论》,和宝荣和陈兆的《档案管理学》及二人合著的《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裴桐《党务材料管理法》等。

2.3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概况。这个阶段的档案学主要是实用经验档案学,是对苏联和我国档案工作经验的总结。档案学生需要着重培养自己的研究和调查能力,注重对我国档案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的研究分析,从而为我国档案工作规范、政策、方针、条例的制定提供有益的探讨和建议。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在这个阶段开展起来,由于科技档案的独特性,科技档案管理也有特殊的管理方式。所以,这个时期的档案学生专业素养主要侧重于对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研究分析和对档案工作新问题的解决。

3档案学恢复发展和繁荣阶段

3.1政策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变化。由于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档案提供利用的政策也出现由严格约束到逐渐放开的倾向。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入到档案事业中以后,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也在相应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3.2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概况。档案学开始进入到繁荣时期,档案学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档案学一方面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理念,一方面对我国档案工作领域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档案被当做一种信息资源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档案管理问题开始被放在信息开放的大环境下进行讨论。档案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也有了可喜的理论成果。

档案学教育形成了一个由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等级完整的体系。档案高等教育的规模空前,师资队伍庞大且拥有高学历的人才比重不断加大,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档案学生的培养方向呈现出灵活的方式,更加适应档案事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成为档案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办公自动化、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等成为档案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档案专业论文篇3

一、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的作用

随着招收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所形成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与日倶增。每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批书及毕业论文全部移交档案馆存档。学位论文档案专业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保存价值。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既能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程度,又能反映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学位论文则是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通过科学研究独立完成的。这些论文档案在每年学生搞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选择研究方向时都有参考作用。外校及本校学生经常到档案馆参阅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的学位论文档案。这有助于他们吸取别人的长处,了解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提高需要从何处入手。学位论文档案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在工程招标、中标设计竞赛,实际工程设计,实际科研项目研究中,能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还可给导师指导毕业设计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为专题写作和完成论文积累材料创造条件。

二、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的功能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评估中需到档案馆索取硕士培养方案、计划,掌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及论文摘要,了解硕士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和教学的能力。在举办硕士教育评估展览时,需借阅全部博士、硕士毕业论文目录,查看存档的研究生工程设计项目和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档案对硕士教育评估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能反映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特点和学校特点。总之,档案馆提供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凭证、参考和指导作用,很受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的青睐,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实现了社会价值。

三、研究生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的利用价值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审批书。审批书的内容有在校学习成绩考核单、本校导师和聘请外校教授对该生论文的评阅意见表,答辩委员会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论文及答辩是对研究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考核,也是检验研究生学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档案反映研究生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学识水平。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需索取学位申请审批书及学业成绩考核档案并进行公证,证明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对于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学位审批书档案记载了导师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填写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登记表时,必须以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目前申请科研项目评奖,必须查询导师对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作为上报材料附件的依据,否则科研项目不能参加评奖。可见学位档案的重要价值。

四、开发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资源

学位论文档案是研究生研究成果的文字载体,是科技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主要形式。高校档案馆(室)是学校的信息储备基地,应建立档案信息中心,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完善档案检索体系,对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进行案卷级输入,对各类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贮、浓缩档案内容,应用现代化技术准确传递信息。定期将学位论文档案目录及论文摘要汇编出版,下发各院系专业资料室供学生查询,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和研究范围。档案信息中心保存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最全,而且是手稿,具有专业特色,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档案信息中心为方便用户查询,扩大的服务范围,有效地组织馆际交流,应及时档案信息,帮助用户顺利进入信息中心和相关文献部门的检索体系,提高档案工作利用率。

五、结语

档案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档案学;本科教学;课程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01-02

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是档案学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学科建设起到了支持和推动的作用。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档案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强调了档案学教育改革对于档案学适应新背景、新形势的必要性,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档案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从2004年至今,全国三十多所档案高等教育院校相继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着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以黑龙江大学档案专业本科教学为例,对其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寻档案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档案学本科教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自1984年成立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在改革变化着。笔者对2007年以来的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以揭示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现状。

2007级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17门,具体包括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学概论、中国档案事业史、办公自动化、管理学原理、信息学概论、外国档案管理、档案微机管理、档案法规、信息管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课程实习(专业);专业选修课22门,具体包括古代汉语、科技信息检索、中国政治制度史(古、近、现代)、社科文献检索、人力资源管理、东北地方史、管理心理学、专业外语、人事档案管理、档案应用软件介绍、特种档案管理、科技情报工作、秘书学、档案行政管理、书法、社会学概论、中国古典名著赏析、历史文献学、方志学、文物鉴赏、档案价值研究、CAD文件管理。2008级专业必修课17门,将信息管理和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改为选修课,增加了秘书学、VB程序设计;专业选修课25门,删掉了东北地方史等一些史类课程,增加了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网站建设等信息技术类课程。2009级专业必修课17门,将办公自动化改为选修课,增加了科技信息检索,专业选修课25门,稍作调整。2010年以后沿用2009版教学计划。

通过分析,可将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的建设现状概括为几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置稳定性较强

2007年以来虽然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稍有调整,但是专业必修课的门数始终保持在17门,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由2007级的22门增加到2008级的25门,并一直延续至2012级。这说明,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稳定性是比较强的,这种稳定性对档案人才的培养是有益的。

(二)实验课程、实习(专业)有特色

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使其能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更要使其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课和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2007年以来每一届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验课程和专业实习。实验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相匹配开设的,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且各大高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成为学生们实习的基地。专业实习成为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最有特色也最为出众的一个环节。

二、档案学本科教学课程改革的原则

教学课程改革是完善课程体系的必经过程。只有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课程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是课程改革应当遵循的总体原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并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确立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案,以达到完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高素质档案人才的目的。

(一)厚基础

“厚基础”即指档案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视档案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基础理论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门类齐全,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档案学专业,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宽口径

“宽口径”就是要以档案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多门课程多个方向发展为辅。1998年,我国教育部在专业调整与合并时,将原隶属于历史学的档案学专业划归到管理学名下,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并列[1]。档案学隶属于管理学,而且又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并列的情况出现后,档案学势必会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信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产生融合。与此同时,随着图情档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相关学科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促进传统档案学理论向更广阔的方面扩展,而且也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是促使档案学教育向更深、更高的层次演进和发展,从而为培养“宽口径”人才提供了可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档案对历史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档案学专业曾经隶属于历史学,从这两点来看,不能因为档案学专业如今学科属性的改变而放弃与历史学的密切联系。因此,课程体系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类课程需要保留下来。

(三)强能力

实践性强是档案学这门学科的重要属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极其重要,因此,实践教学应担负起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中流砥柱的重任[2]。所以说,档案学本科教育应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实践课程调动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作用。

三、档案学本科教学专业课程改革的趋势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改革正是实现变化的有效途径。目前,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问题。而问题的出现,恰恰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预测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趋势的过程中,要时刻铭记和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一)基础理论课程改革

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的调整,即档案学专业,成为管理学门类下“图书档案类”二级类下的专业。这次专业调整顺应了国际档案学理论研究和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适应了我国档案事业建设对高层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3]。既然档案学已划入管理学门下,那么档案专业课程的设置势必要增加管理学方面的课程。而且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丰富档案工作者的管理思想,目的是要用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未来的档案工作者,这恰恰成为改变传统档案观的基础[4]。黑龙江大学目前档案学专业课程中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未能满足培养学生管理思维、管理能力的需要,建议增设此类课程。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作用,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政府将成为档案信息一体化的重要实现场所,电子政务是实现档案信息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今后档案学发展的方向,亦是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样的背景,对档案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以及计算机编程、网络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应逐步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

此外,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发挥与相关学科融合渗透的优势,在选修课方面增加一些例如档案行政管理学、档案社会学,档案目录学、档案经济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心理学、档案美学等分支学科的课程,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贮备。

(二)实践课程改革

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管理型实践型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从黑龙江大学目前档案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实验课程、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实验课程和实习的课时如果能更多一些,从学校课堂、实验室、社会三个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锻炼,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将更容易实现。

(三)打造专业特色

黑龙江省档案馆因大量清朝满文档案而闻名全国,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的专业特色可以依托于此。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可与黑龙江满语研究所合作,设置偏重满文历史文献开发方向,增设例如清史、档案文献编纂学、历史文献学等课程以辅助满文档案的整理与开发;也可与黑龙江省档案馆建立合作关系,翻译整理满文档案。这种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打造,有利于传承满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更有利于为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斌.对档案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4,(2).

[2]陈辉,于元元.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研究――以档案学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

档案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30日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也由实体管理转为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各单位急需具有先进档案管理理论,又能熟练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高级人才充实档案工作岗位。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档案管理人员的基地,必须从档案教学入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管理人才的质量。其中,实验教学是档案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档案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档案专业实验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建设和具体实验项目等方面,并以档案专业及其课程研究为主。本文从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分析入手,探索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及规律,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高成效实验教学,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二、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是在特定情景下,教育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变量,让学生发现、感受变量间的关系,主动设计、协调各种变量,从而实现良好的项目整体效果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作为档案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堂理论教学知识。档案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加应该注重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作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对档案专业学生相关能力的深化和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档案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实验项目活动方案的组织者、设计者、实施者、评估者,全过程参与实验项目的管理,切实感受到实际方法的正确操作和对运用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档案管理学科领域内,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应用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功不可没。档案专业实习的现场服务特点决定了实习的局限性。在实验教学中,可大胆设计或实验,学生无需担心做不好或被嘲弄,“试验田”式的实验室实验成为档案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专业服务与管理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实验教学也带动了老师投身于教研教学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由此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过去教师都是单元授课,教师的注意力只放在所教授的单元环节上,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确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实验教学的建立,教师将更加注重把握整体知识脉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充分挖掘其潜能。

实验教学的建立,教师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学生对教师的选择;第二,教师之间的竞争;第三,教师自身能力的挑战。这一切都将促使教师增强使命感,使教师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实验教学活动,使教师们善于钻研,勤于反思,主动承担规格较高的课题研究任务,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总之,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推动高校档案专业教研教学的深入与提高,有利于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提高高校档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档案学专业实验指导老师匮乏。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开设而开设,学时有限。目前,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上一直采取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随理论课程设课,并且学时受限。实验多为验证性、演示性等实验,一般占理论课的25%~35%。实验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或体验,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就十分紧张,来不及仔细了解实验本质。

(二)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缺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验教学多采用型授课方法,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致使从目标到教学再到评价的循环都是在浅层次中完成,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生学到的不是第一手知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以发挥。从实验教学内容看,档案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往往以各理论课程为主线设置,内容多有重复,且割裂了档案管理学科内在的联系,致使实验教学设计出现了片面性,偏离生活,偏离社会。

(三)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管理僵化。表现为:1、实验室只在实验课上开放。实验教学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管理,一般不允许学生在实验课以外进入实验室,只有上实验课时才让学生使用。即便是在实验课上,学生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特点和意愿做一些设计性、综合性、提高性、创造性的实验;2、实验室只存在于特定校区。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而实验室仅存在于某一校区,其他校区的学生要做实验十分困难;3、实验室管理一般就是实验前安排人打扫,实验后将门紧锁,将实验设备束之高阁。上述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管理的现象,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本,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四)档案专业实验教材缺乏。几年前,许多高校档案专业一般把主要的实践性教学归到实习类中,对实验教学与实习并没有严格区分。近几年,教育部门开始在教学评估内容与方法中,把实验教学与实习区别对待,才引起各高校对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视。由于时间较短,导致档案专业在实验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十分有限,没有实验大纲,没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是目前各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共性。

(五)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档案专业实验主要包括传统档案管理流程实验、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实验、档案保护技术和方法实验、文献复制技术实验、缩微与摄影实验。近年来,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采取全面铺开、平均用力,强调实验室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档案专业实验设备与用品只有跟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由于各高校对档案专业的实验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室建设严重落后,实验用品的补充更新非常缓慢,严重制约了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效果。

四、对高校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造成档案专业实验教学困境的原因很多,有学校相关制度的影响,有专业特点的限制,也有专业建设进程所致等,要摆脱困境,必须从观念源头抓起。根据目前各高校普遍实验设备不齐全、已有设备比较落后、对档案学实验教学不重视、档案学专业实验指导老师匮乏等困境,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引进实验指导老师,加强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档案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专业实验教学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之满足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是各高校加强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当务之急。通常引进此类人才1~2名就可带动档案专业实验教学的整体局面的改观,也是使档案专业实验教学走出困境的捷径之一。如国内某大学综合类大学是一所具有档案专业硕士培养点的院校,为推动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该校引进1名本科学历、曾在某档案馆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档案专业实验中心主任,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实验教学效果显著,其实验中心建设成绩突出。

(二)加大投入,加快档案专业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教学与时俱进。各高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对档案专业实验室的场地和设施进行改造,安排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添置,创造幽雅环境。一方面在继续加强档案保护技术与方法、复制技术、缩微技术、摄影技术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方面的实验设备,电子文件管理实验室、档案馆模拟实验室、新型信息载体耐久性研究、电子政务实验室、数据恢复与数据迁移实验室等,可以在一定限度上保证实验教学的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教材。目前,教育职能部门还没有提供统一的实验教材,各高校档案专业要结合本校情况,迎合电子政务大环境、电子文件发展新趋势,编写出贴近实际,满足新形势、新潮流的实验教材。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力求内容系统完整,合理组织编排档案管理流程实验、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实验、档案保护技术和方法实验、文献复制技术实验、缩微与摄影实验等,从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内容及问题讨论,到仪器和设备的技术指标及性能、仪器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力求简练明了,利于实验操作。

(四)挖掘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利用率。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情况,增加实验空间和实验题目的类型、数量,充分挖掘设备利用率。要有开放宽松的实验时间安排,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自己设计实验。对于实验课上仍留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自己选定实验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等。多设定实验的组数,减少每组的人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较多次数的实际操作;制订独立的档案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做到不间断地安排实验教学,保持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独立性;健全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保护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拓展实验功能,强调科学探究实验的作用,展现创新能力。

(五)加强对实验课的考试与考核工作,加大实验成绩比重,并对教学质量进行适当测评。考核、考试可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时,对实验操作程序的掌握情况占30%,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办法占30%;实验报告占30%;课堂纪律等占10%。期末考核时,采用笔试、笔试+操作或操作等方式进行考试,实验课程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记入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60%,期末操作考试和笔试占总成绩的60%~40%,对实验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新修读。

五、结束语

加强档案专业的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实验教学与其他形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变化,有长久价值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促使档案专业教学教研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民.高校档案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5.3.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