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春节的作文(收集5篇)

时间:2024-07-14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篇1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经验改造。教育隐藏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隐性教育法也随之应运而生。作为“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节,以其持久的时间、丰富的内容、隆重的仪式,全方面、多角度地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其中必然隐藏着许多德育资源。因此,探讨春节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进而找到隐性德育方法实施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一、隐性德育方法的界定

“隐性德育方法作为一个复合名词,理应由“隐性教育法和“德育方法两部分组成。在借鉴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隐性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我们可将隐性教育方法理解为:将教育目的、主题、内容等隐藏于环境、文化、交往、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之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德育方法则是教育主体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和操作程序的总和[1]。

综合隐性教育法和德育方法,大体可概括出隐性德育方法的内涵:教育者将德育目的、内容、主题等隐藏或渗透于环境、文化、交往、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之中,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从而提升其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和操作程序的总和。具体可从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隐性德育方法在实施方式上具有隐蔽性。即在隐性德育活动过程中,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甚至教育者都不是直接显露而是隐藏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2]这样,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接受德育,并随着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之产生共鸣,其教育效果自然愈为明显。

第二,隐性德育方法的实施载体是丰富多样的。即在隐性德育过程中,教育目的、内容等可以隐藏于各种教育载体之中,可以是环境氛围的塑造,也可以是文化的建设,也可以是各种实践活动等。

第三,隐性德育方法的实施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变化过程。即隐性德育方法是在教育者“不知情的状态下实施的,是通过受教育者主动同化和接受而起作用的,这就需要受教育者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其内化和顿悟,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春节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是集放鞭炮、包饺子、贴对联、作年画、守岁、祭祀、拜年等多个民俗环节连缀而成的复合体,并由此形成内容丰富的春节文化。其所负载的内涵,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层层积淀,隐藏着巨大的德育功能。

(一)民族凝聚功能

春节文化的民族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民族认同的强化两个方面。

一方面,春节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传说、礼仪、习俗、禁忌,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画卷。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福字要“倒贴,取“福到人间之意;各家各户都要吃鱼,取“年年有鱼(余)之意;孩子打碎碗,不能责备而要说“碎碎(岁岁)平安等,这些习俗和礼仪深埋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代代相传,多方位地展示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世界。

另一方面,春节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成为世界各地中华儿女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天然标志。正是由于春节文化的世代传承,使得每个中国人都处于这样一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其熏陶,不知不觉地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节日历程,于是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也随之产生。

因此,春节文化本身就是民族凝聚的粘和剂,无需歇斯底里的号召,无需空洞乏味的说教,民族凝聚力在春节文化氛围之中便可无声地增强。

(二)关系调节功能

春节文化的关系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以及个人身心关系的调节。

天人关系方面。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中存在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一年辛勤农业劳作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以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及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同时,人们在这冬去春来这个特殊时期庆祝春节,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春节在无形之中强化了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人人关系方面。春节文化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除夕之夜,守岁之俗,老少一堂,团团圆圆,彼此交流,叙旧话新,无形中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又如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也是能够加强人际关系的习俗活动。家族长辈、平辈亲属之间的拜年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磕头仪式,而在于使家族同宗共祖的认知得到巩固,同族内部情感与凝聚力增强,家族与外姓之间的共同情感联系更为紧密[3]。

个人身心方面。春节文化活动作为一年文化活动的巅峰,本是农耕时代人们在经过春、夏、秋三季紧张的劳作之后而进行的调节和休整。春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明快奔放的音乐舞蹈、丰盛充足的佳肴美酒、轻松快乐的节日氛围,使人们疲劳困倦的身体得到恢复,紧张压抑的精神得到舒缓,心理状态得到平衡,从而身心均得以调适。

(三)精神鼓励功能

辞旧迎新是春节仪式活动的主题,即一方面是“送旧,是对一年的辛劳进行善意的总结;另一方面是“迎新,期盼美好的未来,规划生活新的起点,这便是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例如春节文化底蕴的重要表征——春联,总是更多地表现为积极意义的祝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均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深切希望,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场。

三、从春节文化中把握隐性德育方法的实施途径

春节文化中隐藏着巨大的德育功能,因而在春节期间实施隐性德育方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教教育

所谓说教即教育者主要通过语言对受教育者进行口耳相传的教育方式。中国古代德育方法的萌芽阶段——原始社会,主要采用这种方式。隐性德育法在春节文化中可以以“说教的形式实施。例如春节前准备时期,父母、祖父母们总是一边准备着过年的食物、用品,一边给旁边帮忙干活的孩子们讲传说中的故事,叮嘱过年的规矩、礼仪和禁忌。对于孩子们而言,一边帮大人干活,一边听传统故事不仅是快乐的而且是印象深刻的。这些故事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价值追求都将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做人原则和人生道路的选择[4]。又如除夕合家守岁之时,老少一堂叙旧话新,祖父母们回忆其幼时生活情景,孩子们感受以前的生活状态,寓德育于老少彼此交流之中,不失为一堂生动的忆苦思甜课。无需实体教室,无需典型事例,也无需编制教材,除夕守岁本身就可以无声地完成一次生动的德育活动。

(三)实践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经验改造的口号,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他将生活搬进了学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实际生活,从而加强教育效果。同理,春节可以将学习融入生活之中,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教育者本人)亲自参与到祭灶、除尘、贴春联、守岁、祭祀、放鞭炮、拜年、闹元宵等各个春节民俗活动之中,使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ujune”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春节“就地过年”假日文体旅市场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3年春节假日文体旅市场总结报告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今年春节“就地过年”的倡导,我市积极关爱留常人员生活,积极落实各项留常过年优惠措施,通过各类平台推出线上线下系列年味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文体旅消费提质扩容,同时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安全值守落到位,保障全市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

长假期间,全市文体旅行业共接待54.0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11.57万元。其中: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19.6万人次,较2019年春节假期增长54.33%,实现旅游收入296.85万元;全市工农业旅游点、特色街区接待游客25.99万人次,实现营收2033.54万元;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实现营收64.27万元、旅游民宿实现营收7.91万元;全市文化、体育场馆共接待人员7.51万人次。今年春节假日市场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释放政策红利,丰富就地过年产品

根据市政府《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稳岗惠企送温暖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障文体旅产品市场供给,满足广大群众文化、体育和旅游需求。春节期间,我市为市民游客送上“新春大礼包”。

1.以惠民措施落实“就地过年”政策。全市A级景区景点纷纷推出免费开放的惠民政策,持有居住证的在苏外来人员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入园游览。春节期间,沙家浜景区、虞山尚湖景区、方塔园、曾赵园、燕园、聚沙园、蒋巷生态园等A级景区迎来了大批留常过年人员,过年免费游园成为今年春节虞城的一大特色,全市A级景区共免费接待留常人员达13.42万人次,占A级景区游客总数的68.5%。

2.各景区推出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旅游产品。沙家浜景区推出“今年我最牛”微信小游戏、“金牛贺春”、“牛来运转”、牛来运转”、“牛运亨通”、牛转乾坤”幸运大转盘等微信活动。尚湖景区首次推出了“万国升平”古街集市,不仅有原汁原味仿古建筑的清朝集市,还有各色各样的美味小吃、汉服、牡丹盆栽等。景区每天将安排2-3场沉浸式古装情景小品,身着古装的小商小贩穿行其中,随机出现接头

的互动表演,营造出“人在戏中游”的沉浸氛围。宝岩景区安排了新春猜灯谜系列活动。购买赵园·曾园、燕园门票的游客,有机会获得由景区赠送拓碑体验券1张。蒋巷生态园“嘎嘎部落”亲子主题乐园成为网红景点,包括“树上见”、“云中蹦”、“彩虹滑道”、“林中龙”等活动项目,深受儿童的喜爱。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继续成为假日旅游新的增长点,铜官山景区有5万游客游览。

3.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市民游客喜爱。市文体旅局整合各类文体旅公共服务资源,推出云上拜年系列大礼包—“艺”起过年、云享年味,借助互联网“转战”线上,原创歌曲《留在常熟过个年》、锡剧团的《庵堂相会》、评弹团的《新一粒米》等艺术精品纷纷搬到线上,供市民欣赏。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常熟美术馆主办的《绿蚁红泥年画时——年画里的美好生活》于2月12日在常熟美术馆对外正式开放;常熟博物馆推出《心师造化——常熟博物馆藏传统绘画精品展(第二期)》《掌中珍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鼻烟壶展》等新展。各镇(街道)也陆续推出各类群文活动,春节期间共组织了83场次文体旅活动,为虞城新老市民送上了充分的过年产品。

二、加强假日值守,做好联防联控工作

针对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政策使景区、商圈、文体旅场馆等场所客流量增大,部分外地员工提前返乡或延后返岗、部分企业重要岗位人员配备不齐等特点,以及春运期间高铁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车流、人流量增加,导致防疫、安全等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加剧了假日工作的压力。节前我市认真研判了春节假日形势,开展了节前假日市场安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排查与整改。春节期间,我市假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持领导带班值守,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假日市场监管工作,属地有关单位、重点旅游企业都安排了假日应急值班人员,并联动开展假日市场巡查工作,共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次,确保问题处置及时、市场平稳过渡。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篇3

关键词:节日习俗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一、春节和圣诞节的由来以及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春节,在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就有记载:“夏曰岁,商曰记,周曰年。”因为其在农历的岁首,又称“岁”。春节的概念,最初的含意都来自农业。周人主要是根据农作物成熟的周期来认识“年”这个概念的,《说文•禾部》:“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周人要举行一年一度酬神庆丰收的活动,这就是过年的雏形。汉代太初元年创立了太初历,俗称夏历,确定正月为岁首,初一为元旦,过年的节日就基本定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国民政府为了顺应农时、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而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整理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传统意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司命菩萨”。每逢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灶祭”的仪式一般在黄昏时举行,一家人到厨房向灶王敬香,并用饴糖供奉,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甜言蜜语”。祭灶过后,人们便正式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就是“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的大扫除。“尘”与“陈”谐音,因此扫尘就有“除旧布新”的涵义,就是要把一切“晦气”扫地出门。春节最热闹的活动当然是放爆竹。其原始目的是驱鬼迎神。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拜年又称“拜正”。正月初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就是自家人对拜,往往是晚辈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长辈再给晚辈以期望,并讲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春节贴“福”字也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地方人们还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已到。

(二)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

圣诞节也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在宗教上它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圣经》的记载上帝决定让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和更好地相互关爱。耶稣是因圣灵感孕,由童女玛丽亚所生的。玛丽亚是巴勒斯坦北部小城拿撒勒的木匠约瑟夫的未婚妻。因为玛丽亚在婚前就怀孕,约瑟夫本打算悄悄退掉婚事。一天夜里,上帝派天使在梦中告诉约瑟夫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亚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一个男孩儿,你们就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后来,玛丽亚在马槽中生下了耶稣。于是这一天也就称为了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诞节。

世界上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庆祝圣诞节,假期从12月24日到来年的1月6日。今天圣诞节的许多风俗都来源于《圣经》中关于耶稣诞生的传说。与中国的春节不一样,它的节俗活动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特色。圣诞节前夕也就是平安夜。根据耶稣诞生在这天夜里的说法,平安夜应该是一个狂欢夜。当天晚上,全家人共进丰盛的晚餐,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表达内心的祝福。在这天晚上,人们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孩挨家挨户的唱诗歌报佳音。因为耶稣的出生的那一晚,一位正在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告耶稣降生的好消息。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里到处向人们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今天,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与中国的春节一样,“吃”也是传统圣诞节的第一要务。像中国人一样,西方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圣诞大餐。这顿圣诞大餐包括:鸡、鸭、火鸡、色拉、面包、蔬菜。最具特色的是各种甜点。只有吃过这几种食物,在新年中才会有好运。

通过比较得出,中国的春节主要来自于民俗,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春节节期的选择是人们对现实生产和生活的总结,是对农事活动节律的概括,是对各种天体运动规律认识的运用。而圣诞节则完全来自宗教。但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宗教故事又何尝不是来自民间,来自人们的创作呢?

这两个节日的性质不同,一个是传统的民俗节日,而另一个是全民性的宗教节日,但是它们的节俗活动中也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比如:年夜饭和圣诞大餐,压岁钱和孩子们的圣诞礼物,用来装饰的春联年画和圣诞树,对家人朋友的深深祝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等等。无论形式多么不同,生活中人类真实的愿望总是相通的。

二、春节和圣诞节的社会功能

(一)交流功能

春节有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距离越来越大。而春节正好可以为人们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好机会、好场合。在春节期间,人们不论多么繁忙,都要从天涯海角、四面八方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倾吐真情、享受温馨。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现实的功利中回过头来,真诚地看看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圣诞节也有家人团聚共进晚餐的传统。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亲切交谈,叙述离别之情,吃大餐,唱圣诞颂歌,互赠礼品,迎接新年的到来,是一年中全家人最激动的时刻。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也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圣诞日上午全家人会在圣诞树下拆礼物。不论春节与圣诞节的形式有多么的不同,但就节日中所传达和交流的真实美好的情感来说,它们是相似的。

(二)社会整合功能

春节可以增强现代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告诉我们,社会的日益分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于是一定要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彼此不同的个人维系成一个整体。春节就正好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在春节民俗活动的交流和熏陶中,人们体会到了个人属于家庭,家庭属于地方,而地方属于国家,并由此产生了差异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说,只要一想到春节、过年,他们就会很快产生一种认祖归宗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圣诞节作为一个全民性的宗教节日也有其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西方文化较之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体存在的价值,把个体看作是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在近代西方,法律对个人权利的规定甚至深入到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各自享有隐私权以及个人财产权等等。但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社会却并没有因此而分崩离析,因为宗教发挥了其强大的维系和整合功能。在西方的节日中,很多都与宗教有关,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都用来强化宗教的观念与意识,而圣诞节只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代表。

(三)经济功能

现代的春节是“假日经济”的黄金时间,具有较大的经济功能。春节一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个商业领域都呈现出“火爆”的情景。每当春节来临,人们的消费额都呈大幅度上涨的趋势。近几年来,人们的消费档次也越来越高,春节在酒店预定团年饭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春节前后,各大商场的服装、食品、礼品的销售额是节节攀升。在某些大城市,假日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此外,选择在春节期间结婚的年轻人也很多,婚嫁消费也是拉动春节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原因。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春节是一年中经济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与春节一样,圣诞节的经济功能也是勿庸置疑的。西方人也会在圣诞节前疯狂的购买圣诞礼物。实际上,圣诞节的商业行为早在11月份就开始了。随着圣诞节的临近,商店会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的购物会达到疯狂的程度,该买的买,可买可不买的在心情好的时候也会买,全然没有平时的理性与冷静。也许这正是春节和圣诞节经过漫长的历史选择,至今仍然拥有活力的内在原因。在社会功能方面,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最为相似。

三、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内涵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能结晶,传承着民族的情感与记忆。而春节正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最高代表。古人把春节定在正月初一象征着日月、天地的新开端,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阴阳调和的哲学观念。新年第一件事是放鞭炮,放鞭炮象征着新时间的开始。春节也是人类文化生活开端的象征,祭神、祭祖、拜年是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证。春节是人生新希望的象征,象征着未来的生活就像节日一样幸福美满!尽管在漫长的岁月中,过年的文化内涵会有所变迁,但其原始的含意却定格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中。过年期间的祭祀活动、禁忌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一般的迷信活动,它表达的是人们的一种真实的情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春联”也是春节文化内涵的重要表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的内容会不断地得到翻新,能充分表达人民群众对社会、对生活的新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人们对自身、对社会的深切的关怀……这些都是生活的艺术。能够体验春节、品味春节,是一种人生境界。

总之,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色彩,是人本主义的张扬;而西方的节日则充满了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四、结语

节日承载的是文化,传递的是感情。节日绝对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全方位的表现出孕育这一节日的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但是同样作为重要的节日,它们又具有极为类似的社会功能。这两种节日在对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被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对于像圣诞节这样的外来节日我们不能排斥,而对于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更应该保护,而且应该在合理改造的基础上加以继承。

参考文献:

[1]李小玲.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探寻与考辩.民族艺.2004(5).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杨琳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篇4

纵观春晚设计艺术的展现和演变过程,其华彩服饰已然和那些难忘的精彩节目、明星造型及整台晚会连成一体,留给我们难忘的立体印象。从简朴到华美,从传统到时尚,年年所“秀”霓裳,均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而春晚舞台场景、结构造型、灯光道具等,则突出地体现了现代舞美设计元素的时代性,特别是近年来以LED和大屏和灯光的运用为标志的新时期春晚中,更是集中地体现出了设计艺术本体的艺术性和现代科技的技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结合。以2012年春晚为标志之一,央视春晚的艺术设计更是攀登到一个新的制高点,其综合创意设计与制作水平已然走在了世界的顶级行列。

央视春晚的设计艺术也涉及到了众多台前幕后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共同的的辛勤付出、创作智慧与人文情怀,成就了春晚,也与春晚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

本文将通过对三十余年来,春晚设计艺术从起步、发展到飞跃和归真等发展历程中不同年代的各类资料、印迹和相关的文化现象背景等,进行整理、归类、辨别、比较,考证、总结;并力求探究其设计创意、制作流程、展现环节和所蕴涵的美学理念,以及在整个晚会中所起的作用;阐述春晚设计艺术所涉及的代表性人物、事件,与所产生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与渊源;探讨春晚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于春晚特色品牌的形成发展所起的作用及促进繁荣社会主义新民俗、新文化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个特殊的民间时刻,“过大年”就象征着对于自然时令的辞旧迎新,它代表了一种朴素的民间时间意识。几千年来,春节一直是汉文化中具有神圣地位的重要民俗,其程式和礼仪虽也在不断地演变着。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像春晚的出现这样,把“家国情怀”与“喜庆团圆”的核心概念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且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特别方式在一个特定的时刻表现出来。而春晚就是传统民俗和现代媒体的结合体,它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出现,使得三十余年来,中国老百姓的春节多了一道文化大餐。它覆盖着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乡,乃至全世界的华人范围,并辐射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其独有的的影响力简直可以说是魅力四射、无可比拟。尽管春晚的主创和演员们更换了一茬又一茬,经典歌曲也翻唱了一遍又一遍,但对于春晚的关注和研究却一直在继续,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从国内到华人圈,后期又通过许多国际频道扩散到世界范围。

“春晚”,即全称“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人们通常所指的不加前缀词的“春晚”一般也是指“央视(CCTV)春晚”,通常习惯性直接简称称为“春晚”。它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农历的每一年除夕(春节前一天晚上),以“共迎春天来临,喜贺万家团圆、同庆祖国富强、祝福民族昌盛”为主旨,而举办的电视直播型大型综艺晚会。春晚在电视直播时间的长度、演出的阵容类别和规模、及海内外观众的总体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了由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统计得出的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大型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支撑和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中央电视台的多套中文和外语频道都会对其进行现场并机直播,众多省市电视台和网络及新媒体平台也进行实况转播、全长达5小时。2014年马年春节联欢晚会,央视面向全球123个国家进行直播,引发全世界关注,并有数亿热心观众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晚会。

想想每年春节前这样的情景吧,许多人大包小包千里迢迢,克服困难风雨无阻地在除夕夜前赶回家乡,在与家人尽情欢聚,吃守岁年夜饭,吃合家团圆饺子、院里门前张贴春联,喜放鞭炮之余,全家其乐融融地聚集在电视机前欣赏一台有国家电视台话半年时间精细打造、国际国内外顶级或著名明星大碗倾情出演、众多台前和幕后的一流主创和设计艺术家们共同用智慧和心血结晶的大型文艺晚会,这样地大迁徙,这样的大团聚,在当今世界确实是一幅很壮哉美哉的事。其感受可以用一首春晚歌名《今儿高兴》来表达,甚至可以通俗而更为贴切地用2014马年春晚的一首歌名来表述,那就是:《倍儿爽》。中国人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感悟浓浓亲情,共享欢聚一堂。所以说,喜庆欢乐的春晚是百姓精神的盛宴,家国团圆的盛典;是情感世界的放释,是娱乐精神的平台,甚至是名人辈出的翘板,时尚展现的空间;是家国意识的凸现,是淋漓尽致的狂欢。而广大华人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祭祖思源,眺望故乡,那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也在这个时刻会得到集中的放释和体现。而节日习俗,民情民风,国家形势,经济潮流,文化概况等多方面也在春晚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春晚是(文化民俗)欢乐海,(政治政策)风向标,是(经济发展)温度计。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人特别是年前年后津津乐道、广泛参与的新民俗。而同时对于艺术工作者和文化研究者来说,春晚又是艺术门类的大集合,制作手段的大展现。

三、春晚从1983年起至今,已过“而立之年”,举办过32届了,正因为此,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绝对可以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重要表征之一。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中国当代艺术门类精华最为集中的荟萃与展现的最高综合平台。而它吸引我们的除了明星演员和艺术家的艺术魅力,还有那在新中国美术史和文化史上留下鲜明印迹、展现时代风貌的春晚设计艺术。

从艺术角度总的来讲,春晚包括导演艺术、表演艺术和设计艺术三大块。设计艺术又主要包括服饰和舞美两大部分。设计艺术之于整个春晚这个大的系统工程而言,在整个春晚的制作分工中,是围绕电视直播晚会的主题、节目和演员而进行的二度创作。其中服饰设计部分又包括主体服装本身、化妆配饰、整体造型等要素;舞美设计部分又包括舞台场地、结构造型、布景道具、灯光效果、舞台调度等元素。春晚设计艺术涉及到创意、色彩、构图、材料、造型、光谱等元素,32届的央视春晚设计艺术所涉及到的单个设计作品浩大繁多,所以本文中着重强调了整体上的设计背景、理念思路和呈现效果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以共32届春晚的年代分段或编年总体特征,和设计对象载体的个性特点为阐述核心和代表性例证,加以展开、分析和研究。设计艺术是整个央视春晚不可或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呈现和演变均已融入春晚的整个历史之中。

四、伴随着刚改革开放的春风,电视的出现对中国人的休闲娱乐方式起到了革命化的作用。1983年至2014年,中央电视台所主办的三十二届春节联欢晚会,就这样留在了历史的档案里,更为鲜活的感触是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里。(笔者也是一样。刚刚懂事的少年时代,便从在出生地农村大队的大仓库里集体观看春晚,以后的除夕更是每年不落,到自己成长为一名十几年来经常跟晚会打交道的艺术工作者,更是对它“情有独钟”。向许多中国人一样,这样的春晚情结一直伴随这我走过少年、青年时代,怀着对它美好的记忆和憧憬,我又步入了人生的中年。岁月的积淀也同时让我更加的想了解。探究有关春晚的一切台前幕后。)

随着电视以最快的速度在神州大地的普及,在中国,有亿为单位来计算的观众来看春晚;在世界的不同国度,有许多华人华侨和不同语言、肤色的外国人也在观看春晚。从电视录播到直播,这一中国独有规模和形式的超大型的综艺晚会,已经不仅仅是一台综艺演出或者电视晚会了。正如世界著名的文化传媒学者戴维.莫利“把家和民族当成想象中建构的共同体,认为节日是高度建构的满载情感的庆祝仪式,不仅仅是家庭也是民族的象征。”

五、三十余年来,也正是春晚将受众、家庭和民族这三方面,通过共同在春节的节日氛围里共同享受精神盛宴的方式,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不分民族和阶层,不分年龄和性别,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华儿女心中的新民俗,甚至是一种新文化的象征和图腾。所有的吉祥的寓意、美好的心情、灿烂的笑脸和精彩的节目、闪耀的明星、丰富的服饰、绚丽的舞美融为一体,成为现实世界和人们世俗生活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一顿秀色可餐的文化盛宴,成了中国人心中期盼缠绕的情结,似乎不看春晚、品春晚,这“年”就过的不算完整。无论从“仪式理论”和传统文化视角看春晚、还是从主导文化视角和大众文化视角看春晚,它的确可以说一直是三十二年来的文化焦点。近年春晚在和文化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已经从“台长工程”上升为和北京奥运会开毕幕式一样的国家工程。也正因为它见证了三十年里中国人的成长记忆和这个国家的时代变迁,成为了普通大众节日生活的不可或却的一部分,春晚也才被称为新时代的“新民俗”。

只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还早在1995年,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她的《评书贯口―春晚》一段中,就以以传统评书的形式对春晚做过非常生动的的描述,赋予CCTV春晚特别的意义。全国各行各业各业的人从四面八方欢聚一堂,发生的台前幕后的故事也衍生出了许多精彩的桥段,而成为人们谈叙和评论的话题.与此类似在许多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春晚本身也被当作了再创作的特别素材,也正因为此,它才更引人注目。在众多的关注研究春晚历史者中,既有莘莘学子,也工人农民,既有普通百姓,也有政府政要,既有演员明星,也有专家学者。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种在基本形式上本是娱乐演出的晚会,这样连续以一个大主题举办32次,而且又是这样的一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共鸣。人们在春晚上看明星、品服饰、赏舞美、论时尚。在春晚自身不断发展和进入信息时代的后期,其更是成为人们评议、褒贬、讨论、研究的对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春晚之所以能包涵天时地利人和“红得发紫”,大面上讲既有文化现象和心理层面及经济发展的大气候原因,有现代社会文化娱乐体系中明星制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的原因,同时作为受众广泛的视觉媒体艺术,客观上讲也有设计艺术方面来做包装和后盾、设计师们承上启下不断努力创新的重要原因。春晚设计艺术专门“量身定制”服务春晚,并与其息息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晚设计艺术包涵丰富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人文美学内涵,创造他们的是许许多多的著名或无名的广大设计艺术工作者,他们默默工作在台后,但年年春晚、段段经典的上演和精彩呈现,他们功不可没。他们中既有个体也有群体,他们是春晚的幕后英雄。

六、声乐和舞蹈等春晚上的节目都属于前台的表演艺术范畴,而设计艺术则围绕节目和演员而作,倾向与二度创作的领域,相对于表演艺术来说,它受限于场地硬件、物质条件与技术水平和创意水准等多个方面,总的展现方式的表现是倾向于具象化的。春晚设计艺术中的服饰设计是演员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也是节目的构成要素,它通过表演者所穿的服饰直接、直观地向观众提示了节目所发生的年代背景、文化环境和演员的角色身份、个性特征等基本信息。服饰是为其载体,即模特人物形象而存在的,春晚舞台服饰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设计创意要与载体人物舞台形象相适应,要符合晚会主题,更要符合节目角色和明星本人的身份、个性形象包装特色以及时代背景。舞美设计则能给人创造一个和节目相辉映的场景、氛围、情境。当春晚动画的片头一过,“大幕”拉开,演员和主持人还未开口,我们从电视画面上一般首先看到的,便是春晚那恢弘的舞美场景,和一众身着喜庆生肖主题或华美开场舞服饰的舞蹈演员,他们首先带领观众一起进入欢乐喜庆的氛围之中,并引发观众对于晚会的继续展开的期待。春晚的服饰和舞美会贯穿整个晚会,使舞台艺术效果得以完善,和每一个画面都息息相关。

春晚作为部级顶级晚会,其设计艺术领域的工作比起节目本身来,从某些方面来说更加繁杂琐细,它既要充满智慧,又要特别辛苦,那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优秀作品和设计师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和相关时代背景的关系及发展演变,也就成为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这些方面现在也正处于又一个“百家争鸣“的转折时期。春晚设计艺术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性,以及在新时期所体现出的包涵经济价值的多元性,值得我们去回顾、追寻、总结、其设计制作过程及其所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的异彩纷呈的影像和记忆必将长久流传,并可能被其他艺术形式吸收。紧随着春晚上升到国家工程层面,2014年初春,“两会‘上又传来大兴文化创意产业的讯息,传媒领域的建设迎来了一个顺应时代的崭新发展机遇。无论从传承方面还是发展方面讲,研究春晚及其设计艺术的历史和演变、现状和发展,都与继续创新时代春晚、提升大国和民族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完善发展信息时代新民俗等都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明靖《戴维。莫利与媒介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学刊2007年第33页)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篇5

  关于元宵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按照张文明办〔2014〕1号文件要求,大新镇科学谋划、精心部署,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活动管理,多措并举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确保群众百姓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现就将全镇在两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活动方案

  随着春节、元宵节的到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文明办有关通知要求,让全镇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大新镇两节期间把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摆在重要位置,镇宣传文明办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加强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和孝”及“沙上”文化特色,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制定了2014年春节元宵文化活动方案,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议,各单位会后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活动。

  二、周密部署,积极有效开展活动

  一是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春节期间,为进一步传承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未成年人更深入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由镇宣传文明办、文化中心、大新中心小学联合主办,朱墨书法工作室承办的“童心同写中国梦”迎春书法展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镇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大新中心小学师生共同创作“中国梦”作品110余件,其中精选80件佳作入展,这80件雅趣横生的“中国梦”书法作品,件件充满了青春活力,充分展现了大新中小学校师生们的书法基础和文化传统;同时,大新镇组织未成年学生开展了“美丽港城·文明有约”主题活动,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先后参观了镇文化中心、新东社区、宏宝集团和双杏寺四家文明单位,让学生们欣赏到大新美丽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现代化港城的文明。

  二是开展“对联火红·翰墨飘香”写春联、送春联活动。春节期间,为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由镇宣传文明办、文化中心、工青妇组成联合队伍,邀请该镇一些著名的书法爱好者和“朱墨书法工作室”的小书法家们,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对联火红·翰墨飘香”写春联、送春联志愿服务活动,在镇文化中心巨星影城、新城休闲广场、学校及社区活动现场共为广大群众免费书写、赠送春联500余对,“福”字上千多幅,为群众送上新春佳节祝福的同时,也为全镇百姓送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新年文化盛宴,在全镇营造了一片和谐、吉祥、文明、喜庆的节日文化氛围。

  三是开展两节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春节期间,为让广大阅读爱好者度过一个既充实又有意义的文化节日,镇文化中心图书馆在春节期间特别推出了“送文化、展梦想”迎新春系列读书服务活动,专门举办了“新春好书推荐会”,为各个年龄层的读者进行了书目推荐,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广大读者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文化节;与此同时,镇新东社区还开展了“阅享假期”图书小义工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青少年的节日生活,营造健康读书、快乐读书的浓厚氛围;节日期间,大新镇新海坝村作为全镇唯一一个省级文明村,由该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娘舅亲自带头,组织开展了“迎新春、送吉祥”为农民送春联年画活动,累计赠送张贴春联年画百余幅,让村民群众在喜庆祥和中度过一个文明的新春佳节;元宵节期间,为了让这喜庆的节日氛围更为热烈,镇文化中心图书馆组织开展了“猜灯谜、贺新春”民俗文化闹元宵活动,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有垂暮之年的长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全场200余条谜语全部被读者一一解破,在丰富群众文化的同时,也让大家重拾了童年的乐趣;此外,镇新东社区还开展了“乐享元宵、健康生活”太极培训,让社区居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在正月十五的年丰庙会上,具有大新特色的舞龙表演把整个民俗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使传统的庙会文化得以再现,极大地丰富了大新人民的元宵生活。

  三、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暖人心

  两节期间,大新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中国梦”为主题,坚持走群众路线,以送祝福、送亲情、送文化、送平安、送健康为主要内容,以道德模范、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镇形成了“邻里守望”及“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的喜人景象,很好的营造了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主题志愿服务丰富多彩。一是开展“幸福百家宴”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春节期间,为了让一些在大新工作而不回家过年的新市民感受到家的温暖,镇总工会联合江苏新芳集团开展了第二届“新市民幸福百家宴”公益行动,12桌宴席,100多位新市民朋友集聚一堂同吃年夜饭、共享节日情;针对每年春运期间购票难问题,为了帮助一些外来打工人员顺利返乡过节,镇团委组织文化志愿者在大新邮政局、大新车站帮助农民工办理网上订票业务100余次,让身处异乡的农民工朋友感受到大新人民对他们的关怀,提升他们对港城幸福指数的认同感。二是开展“邻里守望”亲情关爱志愿服务。

  春节期间,镇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基层,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帮民困,走群众路线,开展2014年春节“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为全镇82户结对帮扶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共计11.3万元,在向他们送去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也向他们送上新春的祝福;同时,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镇新东社区志愿者策划并开展了“迎新春、共团圆”包饺子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流动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共聊家常、共度新春。三是开展“文体暖人心”文化体育志愿服务。为丰富全镇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积极倡导人们树立健康正确的健身理念,掌握先进科学的健身方法,依托镇文化中心、新城休闲广场、社会活动场所,文艺志愿者们为群众带来了舞蹈“丰收乐”、“和扇花飘飘”、“八月桂花遍地开花”等一系列文艺演出,同时大新镇还参加了由市文广新局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过大年,全民共欢乐”春节广场文艺志愿演出,丰富了群众春节文化生活;寒假期间,镇新东社区特邀大新中学志愿者老师深入社区,提供健身指导咨询,并开展首届新东杯乒乓球比赛,活动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比赛精彩纷呈,男女老少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该镇体育健身的全民性。四是开展“让百姓过个舒心年”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春节期间,镇宣传文明办、总工会、团委、妇联、国土所等多部联合行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倡导文明旅游、低碳出行,同时,深入街道、社区、长江边滨江公园等地,广泛开展“文明办我行”、“保护银杏林我们在行动”等系列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们制止游客乱抛乱扔、损害树木、明火野炊等不文明行为,拣除银杏林内各类垃圾,鼓励游客垃圾进袋定点投放,引导游客文明游玩,增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五是开展“和谐大新”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针对春节期间行人多、车辆多的情况,镇组织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安监办等部门的平安志愿者,走上街道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在镇3个主要交通路口执勤站岗,劝阻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交通;镇新东社区为提高社区少年儿童的节日安全意识,在社区平安志愿者的带领下,在我市公安局交巡警大新中队文明交通宣教室,开展了“安全伴我行”少儿安全教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口头讲解和观看节日安全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教育未成年人在假期中如何安全用电、正确燃放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知识,帮助他们加深“安全过节、欢乐过年”的印象。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节日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更增强了对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于元宵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春节、元宵节期间,我公司立足为家人居民营造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组织所有家人以及公司领导,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给广大家人带来了一个温暖、平安、和谐与快乐的春节。

  一、精心组织,抓思路,出策划

  我公司从思路和组织上着手,做到两节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有保障、安排有活动。一是成立文化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牵头,负责活动总体组织策划,相关成员负责分管领域,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二是搞好公司文艺汇演策划工作。抓好公司文艺队的排练。三是设置评奖委员会,对于参与比赛和演出的员工颁发小奖品。

  二、大力落实,抓项目,出成果

  公司充分发动员工积极参与活动,做到热闹一片、红火一片、幸福一片。

  一是公司迎春趣味运动会。我公司在公司举办了公司迎春趣味运动会活动,通过顶气球,乒乓球、拔河、绑腿走等趣味比赛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员工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员工之间团结,更好地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以强健体魄,为公司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开展了迎春文艺大联欢活动,为丰富节日期间公司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我公司组织了公司员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迎春文艺大联欢活动,员工载歌载舞迎接新年的到来。此次活动形式多样,节目精彩纷呈,有独唱、诗朗诵以及舞蹈、黄梅戏、健身舞及拉二胡等节目。尽管天气寒冷,大家还是激情四射,为寒冬中的公司带来了不少温暖。

  三是开展了春节大联欢棋艺书画大比拼。开展了春节大联欢棋艺书画大比拼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象棋比赛和写春联两部分。象棋比赛共有16名参赛者参加,。比赛过程中,每位参赛者都全神贯注,不但比棋技,还比心理战,比赛共设前四名作为奖励。我公司组织了书法爱好者写春联活动,为众多热衷于书法的员工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体现了年节大家同乐的喜庆。

  关于元宵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今天是20xx年3月5日,既是传统的元宵节,我们用什么行动来庆祝呢?射阳义工联联合盐城鹤鸣亭巩义、盐城青年公益联盟以及盐城师范学院的学生代表,一起前往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送上过去的一年陆续为这里的孩子们募集来的挂历等盲文纸替代品,同行的还有盐城电视台媒体人和接到共青团县委通知的射阳电视台的媒体采访人员。

  下午两点半,大家在射阳客运站汇合后,在射阳义工联多次来过特校的义工们带领下,我们一行人不顾疲劳来到了射阳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新射中附近的新校址。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的王老师!

  首先,王老师召集部分学生接收了大家捐赠的挂历等物品。随后,她带领大家参观了位于教学楼一楼的盲童教室,并介绍了这里的教学情况。随行的电视台人员也随机现场对王老师进行了采访、拍摄。听了王老师的详细介绍,大家饶有兴致地和这里的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起来。大家有的观看孩子们书写盲文的过程,有的倾听孩子们朗读课文的心声,有的询问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况,还有的关切地咨询盲童文学课外读本的需求现状......

  参观完一楼的盲童教室,大家跟随王老师的脚步来到位于二楼的失聪孩子们的课堂,在这里,孩子们先给前来的我们表演了手语歌曲《隐形的翅膀》,在大家回馈热情的掌声之后,我们一起向这里的老师学习了一首完整的手语歌曲。在老师仔细耐心的讲解、示范下,大家学得格外专注。紧接着,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学生代表们也为特校的师生们表演了《开学第一课》的手语主题歌曲,同样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接下来,大家分别用纸和笔与孩子们进行了更深入交流,彼此欢声笑语不断......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