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学(收集5篇)
时间:2024-07-24
时间:2024-07-24
目前对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
一、电视新闻学形成的原由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1)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2)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3)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2、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多少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声音总能引出一个画面,而画面从不引出一种声音”。声音在电视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节目中声音的把握也应该具备较高的造诣。有声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听觉信息,是新闻现场重要的素材。在动态感强烈的新闻事实中,声音的作用更是十分明显。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科学素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79-0023-02
记者,记录者也,作为新闻传媒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信息、记载社会舆论的重担。尤其在信息资讯高速运转的当下,拥有高素质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人才能快速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传达信息,才能有效地为大众提供具有价值性的信息。那么,新时期下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具体说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另外,他们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素养才能达到社会寄予的要求呢?
1新闻工作者具备科学素质的必要性
科学素质一词具体说来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具备对某种专业术语及理论的
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具备包括社会与技能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公共政策议题能力。以上是针对大众的思维方式而言,对于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来说,要将新闻资讯等信息取材于社会,又要比社会直观的表达方式更显专业与艺术,则应该要求自身的科学素质水平高于普通民众。因此,新时期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总体而言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本身应不断充电,力求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向,通过合法的多途径手段获得新闻信息并准确直观地将其转换成为传播实物告知大众,做好为人民宣传正义与科学的“好喇叭”。
1.1职业性质的要求
新时期的媒体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字不漏地对信息进行呆板报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或手段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深层次的挖掘。举例来说,大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报导并不仅仅追求现象,而是需要了解深层次的原因或实质,而没有相当程度的科学素质水平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
1.2时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大众宣传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大众每天都会接受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各类资讯,科学生活、科研进展、科研专家等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此时如果新闻工作者本身不拥有这方面的认知与素养,不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完整和精准描述,那么有可能导致人类与先进迈上一大步失之交臂。
2新时期下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科学素质
2.1爱岗敬业的务实能力
不论哪一行业,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认知都是其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而在新时期的电视新闻工作中,如果连最基本的爱岗敬业精神都不具备:做事拖沓、半途而废,写写文章混日子、爱干不干,没有通过实践而草率决定,只要有以上任何一项死角都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而那些对工作充满干劲,积极热情,为求真实而工作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的人往往都能受到同事、家人、社会的尊敬与称赞。因为只有具备以上素质,才能真正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从内心希望通过大众了解实情而解决问题,为人民谋福利。
2.2科学知识的获取能力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不仅仅需要了解本专业内的基本知识,还应该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晓。综合来说,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其本身应该具备广博而专业的理论科学知识,在工作中能够谈古论今、与人侃侃而谈,如此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水平快速理解当前事态并作出相应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一个新闻工作者孤陋寡闻,对所发生的事件没有任何专业性的评价或体会,那么即使再大的信息传载量都不能引起其重视,甚至错过某项重大事件的深层挖掘机会,更不能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有用的信息,这种人也将在职业生涯中一事无成。
2.3敏感信息的把握能力
它表现为电视新闻工作者通过自身不断累积的心理素质与感知能力对社会各种突发事件与现象直观描述、捕捉并记录存档,最后展现在大众面前的一种行为能力。举例来说,记者,顾名思义,为社会时间与现象记录的工作者。如果其本身不具备对新闻素材的敏感性,那么,他如何对信息进行原始阶段的挖掘和后阶段的分析操作呢?所以,在传播媒体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各种媒体主体“相互厮杀”的当代,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提升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力才能高效精准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完整真实地公之于众,最后分毫不差地为公众谋福利。
2.4稳定扎实的实践能力
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通过自身优秀的职业素养与心理技能挖掘到价值性
新闻的程序过后,还需要利用专业的实践能力处理好后期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闻画面的理解处理能力,只有自身理解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才能完成后期成品制作;第二是逻辑分析能力,快速对新闻排序等进行流程处理,避免画面缺乏系统性、趣味性;第三是质疑能力,得到好的新闻线索并能够对其进行后期处理是必须的实操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对该新闻现象或事件提出自身的质疑,只能平淡地对其进行论述,无疑这条新闻并不能引起大众对其的关注和追踪,最后只能作为一条无效信息被人遗忘;第四是捕捉大众对新闻素材的喜好能力,在当下注重曝光率与收视率的社会,如果新闻工作者不熟知大众的爱好与注目点,一味采取古板思维进行新闻制作,那缺少了观众该如何将自己的见解展示于人呢?第五是具备对信息高效的精炼概括能力,优秀的文字处理与画面处理能力能为新闻稿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更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
3结论
新时期下的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描述时,并不仅仅完整地将事态作出复制,而是应该通过自身基本的科学素养将其本质告知于大众,最大程度地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地宣传,这样,才能不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为公众追求真实、有效地新闻提供条件,才能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健全自律机制内化传媒人职业角色[J].电子研究,2004(1).
关键词:电视摄编实训,实践教学,行业对接
1.新闻学科发展非常重视实践教学
新闻学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新闻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许多新闻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也形成了“课外实习与课堂教学并重,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
2.电视摄编实训的具体开展和实施
电视摄编实训是一套系统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项目,它集电视节目策划、摄像、采访、编辑、合成于一身,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广播电视概论、电视节目策划、电视摄像、电视编辑、非线性编辑等理论、实践课程之后的总结与提高,以培养学生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思维与实际操作技能为最终目标。
为了保障电视摄编实训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好的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综合起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教学规划和课程设计顺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考虑到新闻学科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新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应的知识,又能掌握新闻专业基本技能,需要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增加实践性强的技能操作课程,把课堂教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需要从最初的教学规划和课程设计开始进行调整。
首先,电视摄编实训的相关课程的学时分配上,我们坚持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在课时分配上实践环节占三分之二,理论为三分之一,把实践环节进行强调和强化。
其次,课程授课形式上,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课程交替进行。新闻理论的物化过程需要在实践操作训练中完成,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使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检验和巩固。
2.2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化
电视摄编的理论课程上,鼓励老师大量采用案例教学。论文大全。所谓案例,并不是用书本上陈旧的案例来示范给学生,而是用最新的电视电影素材、热点新闻事件、近期社会现象做样本,让学生作为传媒人来进行实地分析,让学生们领悟到新闻学是一门发挥个人创造潜力的学科。
与此同时,按照课程特点,教师会引导学生展开内部竞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课堂时间或者课后作业,加强课程的横向和纵向交流。我们经常会以班级为单位,选择性地使学生观看同年级其他班级或者上几级同学的实践作品,还有一些本校学生参赛获奖电视片,加强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定他人作品的同时也对自身进行检验和调整,收到不错的效果。
2.3项目化运作全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除了基础的校内学习,我们认为现代新闻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都可以在“拟媒体环境中逐渐培养起来。在电视摄编实训体系中,我们的硬件经过长期建设,达到了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具备“拟媒体环境的条件,学生在实践课环节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带着“任务学习,成立“项目组。
在分组实践中有各有分工,一般一组为5-8人,模拟媒体的栏目化运行,由同学担任不同的实践角色,包括制片、记者、摄像、编辑、主播等,各个岗位和角色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实践练习的内容。节目流程管理方面也采取媒体常用模式,选题策划、发掘线索、前期素材获取、撰写解说串联词、演播室内容、后期编辑合成、审片修改等,教师在全流程中进行监控和指导。
2.4灵活的学生能力测评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校的新闻学教学在课程评价上大多过分注重量化评价的方式,且常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多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就使得课程评价过于平面化、单一化。
改革传统新闻课程以僵化的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模式是必然的要求。我们对学习实行多维目标的综合评价,即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考核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引导性作用。
我们对涉及电视摄编实训的相关科目,采取了过程评价机制,而不是单纯依靠期末卷面成绩为最终评价。这部分课程采取考察的方式进行期末成绩评定。学生的平时表现为40%的权重,主要考察课程参与度,实践环节占总评价的60%,包含所学的重点知识和要求达到的基本技能,学生在校外实践和参赛经验也考虑在内。这样的分值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实践操作环节的学习状况,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评价更为完整、科学。
3.电视摄编实训对新闻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
3.1与媒体和行业的顺利对接
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演练、项目运行、行业实习等方式的综合叠加,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行业和市场环境的真实经验,缩短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周期,实现培养无缝隙顺应市场需求的最佳传播人才的目标。
3.2培养团队精神,注重协作沟通
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紧密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最终实现团队目标。这不是句空话,在电视社编实训中,通过课程设计和“拟媒体环境,学生不仅技能提升,也切实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增进同学感情,群策群力,更能体会到团体合作所带来的整体效果。
在共同学习中,“新闻洞察能力、“新闻策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有效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品质、“协作协调等职业岗位能力相应地也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具有了这样的综合素质,保证了学生顺利地与现实工作情境接轨,能以更加积极、合作的态度投入到新闻工作中去。论文大全。
3.3推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和系统化运行是学生实训的重要保障。如果缺少真实、综合的媒体环境,就很难进行新闻学科的实践教学。论文大全。新闻学科因其职业特点,较难在校外集中实训,所以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校内实践基地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电视摄编实训的深入开展,客观上推动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把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用。在一些积累长期经验的院校,还可以把校内实践基地和商业传播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也深化了课程建设,树立了学校品牌。
综上所述,培养一个合格称职的新闻学科应用型人才,“教和“训需要同步进行。而电视摄编实训的有力尝试极大丰富了我们的实践性教学,这种学习模式的突破,合理分配课时,科学地处理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加强学生技能学习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团结协作,提早获得行业经验,真正做到理论够用,实践突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深化了新闻学科的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曾振华.“模拟职业化训练在新闻教学中的应用.新闻大学,2009,11.
[2]郭薇薇.从电视摄编实训看新闻实践教学改革.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
[3]蔡雯.浅谈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人才培养.新闻实践,2004,(10).
[4]魏少华.关于构建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新闻界,2005,(6).
[5]万其中,李文生.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7,(4).
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博导吴信训的专著《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这是在吴信训担任主讲的广播电视新闻学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的背景下,并在其原有版本―――《实用电视传播学》(1990年出版)的基础上精心修订而成,凝结了他20余年的心血和教学心得。作者作为国内较早出国留学研究广播电视传播学的学者之一,本身也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因此该书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显得更为融洽,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点,深入独到的理论见解。
全书共分十章。在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原理”中,提纲挈领阐明了广播电视新闻特殊的社会价值,以及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并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性和优势作了富有独到见解的论述。
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五章互为呼应,首次分别从广播电视反映新闻信息时的外部结构样式特点和内容叙事语境特征着眼区分体裁,以及从广播电视反映新闻信息时的内容所属领域着眼区分类别,从题材与类别的区分与联系上,对广播电视新闻消息、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和特别报道、新闻解说与评论、新闻谈话节目、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以及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民生新闻、法制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不同领域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不同体裁和类别运用的基本规律与要领,作了较全面深入的解析。
第六章至第十章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从采访、拍摄、编辑、播音与主持,以及编排、播出各环节的重要理论与实务技能进行了更全面、透辟的解析。
同时,本书认为,广播与电视虽然媒介手段有所不同,但因也有同属电波媒介的若干共性,就其新闻报道的体裁、类别而言,是基本相通的,只是在其具体传情达意的叙事表现上,如何发挥各自的特性与优势,有其不同的特点及要领,所以本书就其每一种体裁、类别,先论其共性,再分述其个性,既有利于触类旁通,节约篇幅,又有利于读者从彼此的联系与区别中,更便捷地理解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要领。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于2002年在传播学系新开设本科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胜任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采写、编播、摄录、主持、评论、策划等业务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专门人才。传播学系办学涉及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文理交叉,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正式成立于1919年。南开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入选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被誉为“学府北辰”。
(来源:文章屋网)
上一篇:电视台实习报告(收集5篇)
下一篇:老人节活动(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