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学论文(收集5篇)

时间:2024-07-29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1

英文名称: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1242

国内刊号:11-2540/R

邮发代号:82-3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2

另据了解,本届论坛还举办了中航医院协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筹备会,来自中航系统多家医院的院长、神经科主任在会上就成立中航神经病学远程会诊中心与多中心研究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后,本刊记者就我国神经病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对本届论坛的大会执行主席邢岩主任做了独家专访。

“神经科学的世纪”已揭开新的一页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迄今为止,航空总医院神经病学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4年。4年来,这个特色鲜明的论坛依托北京市神经病学的雄厚学科体系,携手众多顶级神经病学专家,为国内神经病学专家及医师构建了高端学习交流的平台。

问及航空总医院神经病学论坛举办的学科背景,邢岩主任首先介绍说:“在学术界,往往把20世纪最后的10年称作‘脑的十年’,而‘脑的十年’已经作为学科的历史,载入了神经科学的史册;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21世纪,业内同仁大多认为,新的世纪作为‘神经科学的世纪’,已经揭开了新的一页……”

邢岩继续介绍说:“当前,伴随着人类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成为造成人类死亡和残障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提高中国临床神经病学的诊疗水平,推动神经疾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推动神经疾病医疗诊治水平的发展,提高神经内科医师的专业水平,我院于4年前发起了首届神经病学论坛,并坚持逐年举办一届,一直到今年的第五届论坛。”

邢岩认为:“我们举办这个论坛的目标,是聚焦神经病学、尤其是脑血管病诊疗领域,以讨论神经病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分享诊疗经验,以务实、有效、创新、提高为宗旨。”

邢岩进一步介绍说:“另外,在2011年4月,我院成立了北京市神经病学会诊中心。我们的论坛即依托北京市神经病学的雄厚学科体系,携手众多顶级神经病学专家,力争为广大医师提供新知识、新理念,是一个高起点、贴近前沿、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论坛。会诊中心的成立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为神经内科及医院的长足进步带来了活力。我们以北京市神经病学会诊中心为平台,汇集了北京市数十位三甲医院的全国知名神经病学专家定期前来会诊,在造福患者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临床神经病学的诊疗水平的提高和神经疾病防治工作的发展……”

谈及4年多来航空总医院神经病学论坛走过的足迹,邢岩感慨地说:“岁月如梭,在各位领导和专家同仁的关怀和支持下,历时4年的神经病学论坛逐渐成长壮大。两年来,神经病学会诊中心运行良好,因此,在医院领导和全院同仁以及本行业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下,今年的论坛我们定名为‘航空总医院第五届神经病学论坛暨神经病学会诊中心成立2周年总结大会’,论坛内容既保持了往年论坛的延续性,又注重了会诊中心的两周年总结内容,因此,今年的论坛与往年相比,彰显出了新的特色和活力……”

聚合业内权威之力,壮大医院学科力量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在去年5月5日举行的“2012航空神经病学论坛暨北京市神经病学会诊中心成立周年大会”上,邢岩博士也出任了执行主席。邢岩说:“在那届论坛上,首次对新成立不久的北京市神经病学会诊中心的各项工作作了总结。”

提及去年举行的那次会议,邢岩首先回顾说:“当时,来自北京多家医院的知名专家和全国150多位科主任及医生骨干参加了会议。我院院长高国兰教授致欢迎词;来自北京其他医院的多名教授、学者以及我院神经内科张洁、喻小念等多位专家作了专题讲座。各位专家讲授的内容涵盖了介入、TCD栓子监测、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动静脉溶栓、规范的抗栓治疗等多方面脑血管病热点领域和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焦虑症、神经卡压症等在临床中很容易混淆和误诊的疾病……”

邢岩主任继续说:“在去年的论坛上,我除了忙于会务工作外,也做了主题为《130例会诊中心神经系统疑难病例总结》的专题报告,这是对会诊中心成立一年后的会诊病例所做的总结和分享,不但让兄弟医院的医生们受益,我认为,这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

关于“北京市神经病学会诊中心”的组建情况,邢岩介绍说:“本着务实、有效、创新、提高的精神,在院领导的支持下,2011年4月份,我院成立了神经病学会诊中心。中心汇集了国内多位全国知名的神经病学专家为首席专家,建立了30多名专家为会诊中心成员的专家资源库。会诊中心成立之后,一直运行良好,为很多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患者解决了问题,受到了患者的热烈欢迎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邢岩继续介绍说,“今年4月26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樊代明院士,被聘为我们航空总医院名誉院长,并在我院作了题为《整合医学初探》的精彩演讲。樊代明院士不仅仅是院士、科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管理学家。高国兰院长认为,在医院大跨步发展的好时期,樊院士愿意帮助我院,相信一定能将我院发展带上新的平台。同时希望大家能珍惜樊代明院士给我们提供的帮助和指导的机会,加倍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力争通过院士的指导和大家的共同耕耘,让我院的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医院管理都能结出累累硕果……”

除此之外,邢岩还介绍说,在樊代明院士被聘为该院名誉院长之后没几天的5月9日,航空总医院又迎来了一大盛事——中国医科大学和航空总医院在该院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临床学院”签约暨揭牌庆典仪式。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在揭牌仪式上,中国医科大学校方代表宣读了中国医科大学“关于航空总医院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非直接隶属的附属医院的决定”,学校和医院双方代表签署了合作协议。对此盛事,邢岩认为,“近些年来,我们医院提出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强化学科建设,打造了一批像国内首家脑脊液病科等特色与优势学科,使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这次合作开启了我院医学教育的新篇章。我院将充分依托中国医科大学的人才、学科、教学和科研等优质资源,促进我院向学院型医院转变。同时双方也将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利用北京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辐射效应,提升中国医大的品牌影响力,共同为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谈到这里,邢岩兴奋地说:“高国兰院长是非常有思路、有魄力的院长,所以我相信,在我们以多种方式整合业内各种资源以促进我院软硬件全方位发展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我院的神经病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一定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能够为周边百姓、为集团内下属医院的服务区域、乃至全国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方便和益处……”

挑战极限,

开“渐冻人”剖宫产亚洲之先河

话题重新回到刚刚闭幕的“航空总医院第五届神经病学论坛暨神经病学会诊中心成立2周年总结大会”上,邢岩首先概括介绍说:“本届论坛主要有两个议题——‘运动神经元病’和‘头痛头晕’。因为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系统的少见病,很易误诊误治,独特的选题吸引了众多学员前来参会。我以我院神经内科主任的身份,在会上作‘会诊中心’两周年总结的同时,还作了题为《运动神经元病的误诊误治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有关神经电生理应用方面的讲座。我在神经病学会诊中心成立两年来的报告中向与会同道们介绍,‘会诊中心’成立两周年来,一共组织会诊42次,会诊疑难病例306例,涉及30多个病种,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邢岩主任进一步介绍说:“在今年的论坛上,与会专家重点就运动神经元病、头晕头痛最新进展及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我院神经病学7位青年医师在大会上作神经病学病例分析报告,病例涉及静脉窦血栓、中枢系统淋巴瘤、急性小脑炎、可逆性痴呆、线粒体脑肌病等,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谈完这些,邢岩着重介绍说:“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这次论坛上,我们特别开设了一个‘渐冻人主题论坛’。5月4日上午,我院院长高国兰教授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向与会同仁们专题做了‘渐冻人’妊娠生产的病例报告;当天下午,我院麻醉与危重医学中心的安建雄主任,还专门作了题为《渐冻人妊娠生产的手术及麻醉方案选择》的专题报告。”

邢岩在介绍那位特殊的“渐冻人”产妇的情况时说:“‘渐冻人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因为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人’。由于感觉神经并未受到侵犯,因此这种病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记忆及感觉。像人们熟知的一论物理学大师、科学巨匠霍金就是位‘渐冻人’。而那位31岁的‘渐冻人’孕妇,从小患脊髓型肌萎缩症,全身肌肉逐渐萎缩,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最后当呼吸肌和吞咽肌萎缩,就是生命结束之时。因为她是国内第一位怀孕的‘渐冻人’,而且生孩子的诉求十分强烈,因此便到北京各医院求助待产,但由于以前没有为‘渐冻人’剖宫产的先例,所以,这位特殊的孕妇在被其他医院拒收后,被我院收治。这例剖宫产手术成功的意义在于:对于正常人来说,怀孕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而对于渐冻症患者来说,怀孕生产便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了。该名孕妇入院前后,高国兰院长组织妇科、产科、神经内科、ICU、麻醉科等科室专家,五次组织多学科会诊,专门针对她的病情进行总体评估,并分析了手术风险,查阅了所有能查到的‘渐冻人’怀孕生子的案例,发现这种案例在国外共有21例,只有一例自然分娩,其余全是剖宫产;而在查阅到的30多篇论文和资料里,没有一例来自亚洲,更没有‘亚洲的脊髓性肌萎缩症孕妇接受剖宫产’的先例。这就是这例手术成功的价值所在……”

据记者了解,航空总医院不仅帮助“渐冻人产妇”实现了母亲梦,还免除了这位特殊母亲住院期间的所有医疗费用。

邢岩主任则认为:“高国兰院长本身就是一位妇产科专家,她在这届论坛上全面介绍了这例特殊手术的过程、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使与会者受益匪浅。很多与会的权威专家认为:航空总医院完成亚洲首例‘渐冻人’剖宫产手术,成功挑战学科极限,非常不易。‘渐冻人’孕妇并发症多,难度大,手术成功充分彰显了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与实力……”

做大做强,“重点科室”的责任和使命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航空总医院历经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北京市规划十大发展区域之一的北苑地区医疗中心、联合国和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中国医院协会授予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北京市首批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该院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樊代明院士为名誉院长。医院下设40个临床、医技科室,专业设置齐全,有现代化的洁净手术部、重症医学科、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口腔科、疼痛科、脑脊液病科为特色专科,妇产科、骨科、神经内科、心内科为重点学科。医院口腔科已发展成为北京地区口腔医疗保健的中心之一。通过大力引进人才,医院成立国内首家神经外科脑脊液病中心,还开设了功能、微创神经外科病区,神经病学学科群已经初步形成。以人才引进和培养及国内和国际合作方式,医院组建了多学科疼痛医学中心,积极创立舒适医疗体系,促进“舒适医学,无痛医院”品牌的形成。航空总医院经过全员竞聘、绩效改革及全面后勤化的三大改革,已具备大型综合医院的规模。医院坚持“健康中寻价值,差异中谋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具有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能力为一体的大学附属型综合医院。

另据邢岩介绍,作为院内重点科室的神经内科,系“北京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网络成员单位”。科内共有医护人员35人,均为中青年技术骨干,医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生1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人;硕士、博士13人,占医师总数的80%。目前开设病床60张,病房环境幽雅。脑血管病及神经肌肉病的诊疗是科室特色,诊疗技术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每年科室收治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1300余人次,诊治门诊患者近3万人次。科室拥有肌电图仪、脑电图仪、经颅多普勒检测仪、床旁心电监护仪、脑电循环治疗仪、动态血压监护仪、降温毯、十二导心电图机、祛痰雾化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心肺复苏抢救车等国内外先进的诊疗及抢救设备,并拥有康复踏车机、吞咽治疗仪等多种康复器材,可满足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

邢岩主任继续介绍说:“我院在高国兰院长带领下,先后进行了全员竞聘、绩效分配、全方位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6S管理达标等管理创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我院编制床位已达1000张,新大楼建设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一轮医院评审等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全体员工正在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迈进。我们科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自然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力争打造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集卒中筛查、急诊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神经康复及二级预防于一体的比较完备的脑卒中防控体系,2010年成为北京市脑血管病网络成员单位。自2011年成立北京市神经病学会诊中心之后,我们的业务量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神经内科的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我们先后获得3项朝阳区科委、首都专项科研基金,参与多项部级课题的研究,连续4年举办神经病学论坛,科研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同时,我院还不断加强神经病学学科群的建设,先后引进并成立了脑脊液病科、功能与微创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微创与神经外科,逐步形成了优势和特色,打造成了区域重点学科。”

谈及该院神经内科的特色诊疗,邢岩介绍说:“我们科室共有三大特色:一是‘脑血管病特色’。作为‘北京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网络成员单位’,我们设有‘卒中单元’,建立了集卒中筛查、急诊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神经康复及二级预防于一体的比较完备的脑卒中防控体系,使脑血管病患者在我科能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大大改善了预后。二是‘神经肌肉病特色’。我和科室副主任张洁博士均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期间师从于全国著名的神经电生理专家崔丽英教授,在神经肌肉病诊疗及肌电图的分析评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擅长于诊治各种肌无力、肌萎缩及肢体麻木疼痛,并开设神经肌肉病专科门诊。我们科室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前面介绍过的‘神经病学会诊中心’了。‘会诊中心’的专家库成员全部为来自北京市各大三甲医院神经病学界的知名专家教授,保证了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在我院能得到及时的、全方位的诊治……”

在采访中,邢岩的话题再次谈及刚闭幕的学术盛会时说:“在刚刚闭幕的2013神经病学论坛上,各位全国神经病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本人和我们科室受益匪浅。因此,我要对一直关注我们医院和我们科室的发展给予鼎力支持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同道莅临我院参加学术论坛表示衷心的感谢!”

采访到最后,邢岩博士感慨地说:“前面我说过,新的世纪作为‘神经科学的世纪’,已经揭开了新的一页。所以,今后,我们将努力把这个论坛办好,让更多的同仁通过这个平台,更多、更广泛地分享到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友谊,携手努力,共同进步,为‘神经科学的世纪’增添属于自己的亮丽色彩,为我国神经病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3

【关键词】神经外科;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

神经外科学是以外科学方法来研究包括脑、脊髓、及支撑结构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1]。其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临床实践属性,也决定了该学科知识综合性、操作专业性的特点。神经外科课程是则是以神经外科学为依托,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设立的核心课程,对攻克人体神经科学具有重大意义。与此相适应,神经外科学的教学也取得长足进步,为突破以往神经外科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讲授难的教学瓶颈,集SP、PBL、CBL、JournalClub等优势于一身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人才培养上贡献斐然。

一、神经外科学的教学困境

一方面,神经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由医学专业学生过渡到合格的神经外科医师过程中,其主要困境表现为教学和学习任务负担重,相应的匹配时间短。国内神经外科的轮训期基本保持在2至3周左右,而其间需要掌握的庞大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足以让带教者和学习者焦头烂额,更不必谈经年累月的临床经验培养了[2]。另一方面,神经外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所要面对的疾病的复杂性,多系统、多脏器的关联治疗难以避免。故神经外科的知识体系更为庞大,综合性更强。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影像等相关技能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抽象性,加之其理论建设和诊疗技术突飞猛进,教材更新滞后的现象更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间摸不着头脑。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整合多项教学模式以灵活应用的教学策略。其优势在于不单纯以某一模式为主,不规定任何模式的使用区间,而是将众多模式综合起来适时运用,以此之长,补彼之短。在神经外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主要涉及SP、PBL、CBL、JournalClub等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现逐一论述。第一,以模拟病人为导向的SP(StandardizedPatient)教学模式。该教学法用标准化培训的病人或正常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诊疗环境。在促使学生尽早适应医生角色的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病患及对应症状的认识,解决了临床病例不足的弊端,强化和丰富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及临床经验,侧面地提高了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相得益彰。第二,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该模式建立在启发式教学法之上,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临床问题,由学生以独立查找文献或讨论的形式寻找问题答案,由教师做最后的评价和总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该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其身份由授课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第三,以案例为基础的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4]。此教法以病例为先导,分析典型案例,利用CT、MRI、手术录像等医学影像资料或头颅模型等教具,通过教师主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疾病生动地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该模式实现了教学结合,有效利用临床案例资源,弥补了学生临床经验的不足,此教学模式与典型病例教学法异曲同工[3]。第四,JournalClub(杂志沙龙)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我国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确有其实施的必要性。神经外科学理论建设进步极快,在部分教材更新滞后的情况下,该模式可以与我国的专家、专题座谈会相结合。在定期系统巩固的同时,也可以避免脱离学术前沿,及时掌握学术最新动态,对学生甚至教师的整体学科观念形成都大有裨益。综上所述,我国的神经外科学学科建设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人才培养同样不能松懈,尤其是在21世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契机之下,神经外科的教学更应不断求新求变。如诸位所见,多元化教学模式已在神经外科教学中初具规模且收效显著。但限于篇幅,还有多媒体教学、循证医学等科学的模式在此文中未及详述,以待日后研究归纳、补足,为神经外科的教学事业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祺,赵冬,王洋,许健,徐伟华.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神经外科授课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3(22):18-19.

[2]方文华,林章雅,康德智,林元相,吴喜跃,江常震,余良宏.优化多模式综合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8):1235-1237.

[3]苏祖禄.有关多元化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时代教育,2015,4(19):176-176.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4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医学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甚至“生态模式”转换,中国的医学教育面临多重挑战,医学人文教育逐渐成了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医学人文教育可促使医学生对医学的人性化倾向保持警惕、对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本文从科学共同体的角度,结合知识图谱来分析我国近十几年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2资料与方法

2.1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时间跨度为1994-2011年,按主题词“医学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0篇文献,文献年代分布,见图1。从检索结果看,按学科划分绝大多数属于“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共有546篇,占总数的70%;刊登论文最多的期刊是《医学与哲学》(人文版)(124篇)和《中国医学伦理学》(77篇);关键词最多的是“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就作者单位而论,南京医科大学所发表的论文最多。

2.2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MappingKnowledgeDomain)是一种新近兴起的,将科学计量学、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等综合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把科学文献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然后以可视化的图形直观地反映出来,对于发现和解释科学文献中潜在和隐藏的规律或学科演化路径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引文次数和下载次数比较分析。一般说来,引文次数最多的论文以及下载次数最多的论文二者并不尽相同。由“科学共同体”引申出“研究主题”。科学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学科领域内共同的信念、方法和概念。“科学共同体”采用的是分析共作者的方法,而“研究主题”分析的是关键词,主要思路是“符号意义”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共同体”和“研究主题”本质上是相统一的。根据科学共同体理论,具有相同研究兴趣的作者会集中到一起,聚集成一个知识群,然后根据这些作者的研究内容,确定知识群的研究主题。

3.研究结果

3.1论文引用次数和下载次数比较分析

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是“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发表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02年第12期,引用次数为81次,平均每年引用次数为9次。而引用次数排名在前几名的,一般年引用次数在5〜8次之间。下载次数最多的论文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交融一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发表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下载次数为707次。然后是“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思考”和“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追问”。“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下载次数为404,排第8位。“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是引用次数和下载次数都比较多的论文。这说明医学人文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相关学者的注意并且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需要参阅国外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经验。

3.2科学共同体的知识图谱

从与医学人文相关的论文中,选取引用次数為7的论文,共有112篇,作者203位。通过Pajack软件绘制出知识图谱,并通过人工调整,得出作者共引分析图谱,见图2。共分为4个知识群:医学人文研究、医学人文教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其他。

科学共同体一:医学人文研究。医学人文研究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观念层;二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主体实践层⑴。医学人文是对人的生命质量、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关注W。医学中的人文回归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有杜治政、张大庆、赵明杰、刘虹、赵美娟、陈维进、王德彦、刁宗广等。

科学共同体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文的研究基础上,我国医学院校引入了医学人文教育。分为两类:一是分析和借鉴国外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20世纪60年代,医学人文教育在西方国家兴起;20世纪70年代,部分美国医学院校将人文教育引人到医学教育中来;20世纪80年代,把医学看作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些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以及其他经验可供借鉴m。同时,北美大部分高校已将叙事医学纳人医学院的核心课程,践行“医学乃人学”的理念w。二是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首先是从国外开始的,后来逐渐引入到中国医学院校,最先引人的是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但许多医学院校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医学人文教育主要研究者有殷小平、聂素滨、余仙菊、唐文、郭永松、王茜、孟国祥、何亚平等。

科学共同体三: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单指医学中的人文精神,而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话题,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修养,可能与医学相关,也可能与医学不相关,是一种整理的可以适用于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研究人员有崔新萍、袁毓玲、杨耀防、王志杰等。

其他包括医务工作者的伦理、社区卫生服务与加强伦理教育以及导向型学习中的医学人文知识。主要研究人员有印爱平、李孟智等。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5

英文名称:ChineseJournalofMinimallyInvasiveNeurosurgery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122X

国内刊号:44-1459/R

邮发代号:46-2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由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总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领域专业性学术期刊。是“以最小的治疗创伤获取最大的治疗效果”为理念的一本实用性较强,针对性较好的神经外科高科技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外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军医学优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IPD)和波兰《哥白尼索引》正式收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本着严谨求实、开拓进取,读者至上,努力促进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学术交流,尽快使我国微侵袭领域与世界微侵袭外科接轨的办刊宗旨。内容涉及: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内镜神经外科、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神经外科、图像引导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及微侵袭原则在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等。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