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眼睛课后反思范例(3篇)

时间:2024-07-11

保护眼睛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眼神互动潜在交流

眼睛是人与人之间交流非常重要的一道桥梁,师生间也是如此。课堂教育中,师生间是否能有效地交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能否称得上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心灵互动交流,而眼神则自然承担起了这一任务。它是老师掌控、引导课堂的一把软尺,更是同学回馈老师的通道。

一、教师的眼神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传播除了语音语言外还有肢体语言和眼神语言。肢体语言多为语音语言的补充、拓展及深化,且较为明显,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受众较大。相比之下,眼神语言则较为含蓄隐蔽,第一受众一般没有肢体语言如此宽泛。但正因为这些特点才铸就了眼神语言在课堂教育中的不可或缺,与肢体语言一起辅助课堂教育的优质完成。

那么何时需要使用眼神语言呢?简而言之,在我们意图向某个学生传达一些信息,且不希望这种信息的交流影响到教育秩序或课堂氛围,或这种传达须保密时就可以采用眼神语言。

1.课前。在进入到正式的教学活动之前,对全体学生的环视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备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短短几秒钟的扫视即可大略了解全班学生整体的状态,从而保证导语过渡的自然流畅甚至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根据当时的氛围调整导语等。从一开始就结合学生当时的整体心境、状态着手向导语及教学过程过渡,不仅使课堂开始就行云流水,还会牵引着学生自然而不生硬地跟着老师向引导的方向迈进。这时的观察既是对全体学生的一种观察,也是对他们的一个提醒:即将上课,做好准备。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尽快从课下放松、喧闹的环境及心情中抽身而出进入自由而有序的学习状态是每一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幼龄儿童来说可采用唱歌谣、坐正小比赛、背诵诗词等游戏的形式,而高年级的青少年可采用每日欣赏等课前活动。没有此类活动时,环视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方法,它传达出的是一种安静又略带提警的意思,学生从中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关注老师,即将上课”,有助于他们的沉静。

2.提问时。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眼睛往往是在看着老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默契的培养,此时只需要一个眼神的对视,学生就可以明白是在叫自己,在心理上瞬间由“备战”状态转向“临战”状态,从而省略了师点名及生反应的时间。在日常教学中,这多次的点滴时间的累积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时间量。更重要的是,这对一节课的课堂节奏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教学过程是否紧凑、节奏是否流畅,这看似不经意的地方也有着很微妙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师生间的默契的培养与加深。师生间的默契是课堂师生配合、有效交流的一个基础,它的形成与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眼神更是一种直观的语言。学生回答有所偏驰时。并不用话语或肢体语言来否定而是采用疑惑的眼神,这也是一种否定,但相较以上两种而言,这更加柔和且隐蔽,学生接受此信息后就会开始换一种思路思考,且并未当众被直接否定,这与某种程度而言保护了学生,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学生。此时鼓励的眼神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在如此情况下捕捉正确思路的一缕春风,是助推器,辅之以言语上的提醒,会给学生很大的启发。学生回答正确时,肯定中饱含期待的眼神会比“你的回答真棒,相信你下次会更好!”的话语更加直人人心,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的肯定及未来的期待是发自肺腑的,是真诚的而非简单的课堂提问技巧。

3.提点警告时。课堂中,学生难免有走神、交头接耳等开小差的现象,若老师对每一个偶尔犯之的学生都当众提点乃至呵斥,正常的教学节奏势必会被扰乱,教学秩序会受到影响。提问他身边的同学、轻轻叩击桌子或轻拍身体等都是常见而有效的办法,眼睛的暗示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既隐蔽又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对被批评的同学也是一种保护,是属于较轻级别的警告。学生在做一些有违课堂纪律的事情时。绝大部分都会心虚从而导致他们往往会去偷窥老师的反应。对于这种情况,用眼神来警告是最有效的。没有当众言语点名批评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宽容。一般情况下,这种很私下的处理,学生是会接受并立即改正的,即使是一些较顽劣的学生也会有所收敛。

课堂中老师饱含信息的眼神的使用远远不止这些,它所起到的作用也远非本文中所涉及的。同样,学生的眼神中也蕴含了大量的信息,这是老师提升课堂效率、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的一项不可替代的法宝。

二、学生的眼神

1.课堂教学中。课堂中,学生的理解与否才是最关键的,对知识点的理解、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对观点思路的理解都决定着对这个学生而言这是否是一节成功的课。受特殊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很多时候个体学生不能自由地用言语表达出他在某个问题上的理解困难,这时身体语言就很自然地流露出这一信息,如挠头、皱眉、从眼睛里流露出的不解等。老师及时从学生处捕捉这一信息可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解。类似的情况还有学生已提前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等。若老师无视学生的这类语言,完全依照主观意志及课前准备的进度来推进,那么真正的教学效果难免要打折扣了。

保护眼睛课后反思范文

“我的主人对我可好了,他每天都会把我身上的脏东西擦干净呢!”一位眼女士先开了口。“还有我,还有我,”另一位早已迫不及待地说了起来,“我的主人对我可不好了。早上不洗脸,让那些黏黏乎乎的东西粘在我身上,还经常跟人打架,弄得鼻青脸肿的,我也遭了不少罪。”“还有我,还有我……”话题还在延续。但有一位眼女士迈着沉重的步伐默默地走开了,她有的不是第一种的境遇,却受着与第二种同样的折磨,甚至不止。于是她决定离开她的主人,自己孤身一人去世界各地旅行了。

2006年6月10日早八点地点:北海公园

这位女士来到了北海公园里,她看到一群群的人在划船、坐滑梯……玩得可欢了。她忍受不住诱惑,也参加了进去。正当她玩得不亦乐乎时,她忽然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四处摸索着,仿佛在寻找什么,但怎么也找不到,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她想帮他,却又无能为力。这时,只见一个小女孩走到男孩的身边,问他寻找什么,又俯身下去找了一遍,站起身来对他表示束手无策。眼睛走近一听,方知道原来这个小男孩丢了回家的车钱,可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小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二元钱给了男孩,让男孩走。眼女士看到了这一幕,想到了被自己遗弃的主人。沉思了一会儿,想动身回去,可是又把心一横,下决心既然出来了就决不回去。于是,她又继续充满好奇的旅程。

2000年6月25日晚五点地点:北海大街

眼女士在旅行中看到了人的美好心灵,也见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今天,她又来到了大街上,虽说是傍晚,但大街上仍旧是熙熙攘攘。她孤身一人在街上走着,小心翼翼地看着路,这时,一阵吵闹声让她抬起了头,在眼前的是一幅令人握紧拳头的景象:一位男孩男孩身上的零花钱被人抢光了,还遭到了劈头盖脸地一顿打,最后只留下男孩在那伤心地哭泣。眼女士走近一看,咦,这不是主人小刚吗?他怎么坐在这里呢?一连串的疑问都涌现到眼女士的脑海里。直到听到这番对,才知道其中的曲折原委,“妈,我找不到我的眼睛,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如果我的眼睛愿意回来,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保护它,让它明白她对我来说有多重要。”当眼女士听完这一番话,早已热泪盈眶了。她鼓起勇气来到小刚妈妈身边,说:“主人妈妈,如果我回到主人身边,您能答应我一个条件吗?”小刚妈妈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感到一阵迷惘,最后她回过神来,想到刚才的话,觉得可能是有人能帮她的孩子。于是,便毅然答应了。眼睛跳上了自己的岗位,与自己的好朋友见了面,就要主人实施她们的约定。

几天以后,小刚的伤逐渐好了。他来到校长室,请求校长让他在全校同学面前做个检讨。他说明了其中的原委,校长见他真心悔过,便答应让他在星期一课间操时做检讨。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六年级学生小刚,我有双明亮的大眼睛,但由于我不爱惜它,它曾离开了我。它走后,我尝遍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如今,我终于醒悟了。在这里,我要说声‘对不起,眼睛!’我还要借此机会,呼吁全校师生,一定要保护眼睛,不要令它们离开你们,否则就追悔莫及了……”检讨会还在继续。小刚早已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了。

保护眼睛课后反思范文篇3

一、和谐课堂中的教学引导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有学生续编儿歌这一教学片段: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刚开始,学生情绪高涨,大声地念,但念到后面,声音就越来越小了。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大声地继续念,学生说念不完。老师说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这首儿歌念完呢?

生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n)只青蛙,(n)张嘴,(n)只眼睛,(n)条腿。

师:这两位同学都知道用字母来表示数,值得表扬,但都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你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师:生3与上面两位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4:生3用了四个不同的字母,而生1和生2用了同一个字母。

师:我想问问生3,你为什么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生3:因为青蛙的嘴、眼睛、腿的数量不一样。

师:那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呢?

生3:一样的。

师:你现在有改进的意见吗?

生3(顿悟):(a)只青蛙,(a)张嘴,(c)只眼睛,(d)条腿。

师:多聪明的孩子啊!不断的思考就有不断的提升!还能不能再根据青蛙、眼睛和腿的关系把儿歌改进改进呢?

生5:(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刚开始,学生虽然没有表示正确,但“用字母表示数”是值得肯定的,于是有了以下的引导:“这两位同学都知道用字母来表示,值得表扬,但都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你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也许一个“但”字给了学生启发,所以就有了“(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的回答,虽然与教师的预设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教师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成长,一句“你为什么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明朗,“你现在有改进的意见吗?”又给了学生一次创新的机会,在“还能不能再根据青蛙、眼睛和腿的关系把儿歌改进改进呢?”的呼唤中,终于水到渠成了。

二、和谐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用“问题串”吸引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得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还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得异常积极。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一种享受,才能实现和谐与高效。

三、和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你错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错是自然的、正常的、必然的。不轻易对学生说错,而是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修正错误,消除疑惑,正确构建新知。如在教学“计算圆的周长”后,在拓展练习时,出示这么一题,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半圆形边沿爬行一周,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它爬行多远吗?学生审题后,果不出所料,部分学生可能受到平时定式思维的影响,说出了可以用圆的周长除以2,当时我没有对学生在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给予纠正,急于出示“黄牌”,而是让学生自我探究此题的解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结果出现了对“半圆形”与“圆的一半”的争论,通过比较、讨论,逐步明晰了“半圆形”的特点,通过这样暴露思维过程,逐步培养学生不怕错误、大胆展示、真情告白,张扬个性,有利于学生减轻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