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活动总结(6篇)

时间:2024-09-09

拔河活动总结篇1

拔河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宗旨:

积极、向上、团结、奋进、运动、健康

二、活动目的:

为近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健康文明的校园气氛。通过开展拔河比赛,增强各班级之间的相互联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展示各自体育才华,发扬团队精神,增强组织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热爱集体的组织观念及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体育努力成才的激情,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另行通知

四、活动地点:

学校篮球场

五、活动人员:

汪小莉老师所带班级[xx艺术设计1、2、3班(环境艺术),xx环境艺术1、2班(专),xx城市规划1班]

六、需要资源:

3个小旗、3个口哨、3根粗绳,细绳若干,白灰若干

七、活动规则:

1.报到:

比赛开始前,各班体育委员必须提前5分钟到赛场登记台签到。并交各参赛队员的学生证,无学生证不得参加比赛。参赛队伍按照比赛场次安排准时到场参加比赛,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换场次的,请提前通知。开场后10分钟不到的队伍取消参赛资格。

2.队员人数的规定:

每一拔河队上场比赛队员15人,每队为男9人、女6人。参加比赛的队员必须是其班级学生,其余人员不得参加。

3、每班派2个比赛监督员,对照学生证清点对方人员、人数是否正确,监督是否有违反现象,如发现有违反现象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4、比赛地为水泥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150cm。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拔河绳中间系一红布条,布条上挂一小重物垂直于中线。比赛准备时间内,各队队员必须依次交错站在河界外,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运动员全部蹲下,但不能用力拉绳,此时红线在中线上,裁判员鸣哨后开始比赛。比赛结束以红布条与拔河绳的系点过河界为准。胜负决定以裁判员鸣哨、将旗指向胜利一方为准。

5、各班组织委员要认真组织,其他拉拉队员必须站在场地限制线外,不得进入拔河场地内,否则以作弊处理。

6、比赛方法:

1)比赛分淘汰赛、半决赛和决赛等三个赛程。

2)比赛分组及比赛首场的站位选择由各班体育委抽签决定。

3)淘汰赛:每队抽签分成组。每组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后双方交换场地。当两局即可分出胜负时,比赛宣告结束。每组获胜者晋级。共6支参赛队伍进行三轮淘汰赛,最终胜利的三只队伍进入半决赛。

4)复活赛:淘汰赛中未晋级半决赛的三支队伍,由体育委员进行抽签分组进行循环赛,每队按三局两胜制进行拔河比赛,以获胜次数的多少决出五、六名,获胜次数最多的一支队伍进入半决赛。(若出现三支队伍各胜一次情况,则由体育委员抽签得出晋级队伍,剩余两支队伍决出五、六名)

5)半决赛:四支队伍由体育委员进行抽签分组,每组按三局两胜制进行拔河比赛,获胜的两支队伍进入决赛。剩余两支队伍争夺三、四名。

6)决赛:采用三局两胜制,胜者为总冠军。

八、赛前及赛后宣传:

1、参赛的各班班长应迅速落实参赛人员,制定本班比赛策略,在班级对本次比赛作重点宣传。

2、参赛过程各班用相机纪录本班比赛精彩瞬间。

3、赛后各班至少撰写两篇宣传稿,统一收取交于本院媒体部门。各班择优选取照片一张,申请宣传版一个,由各班板报小组共同策划,制出宣传板报。

九、注意事项:

1、赛前5分钟点名检录,核对学生证,三次点名不到的代表队视为自动弃权。

2、参赛人员不得穿钉鞋,不得冒名顶替,啦啦队员不准上场帮忙,一经发现取消该队所有成绩及参赛资格。

3、比赛前由各班体育委员抽签决定对阵。

4、必须听从裁判员的裁判及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比赛纪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对违反比赛规则,又不听从劝阻的,判输。

5、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不得借助比赛规定以外的物体以至达到获胜的作弊和为,如一经发现将做出该队该局比赛自动认输处理。

6、获胜队伍完成一轮比赛后不得离开比赛现场,必须在比赛现场旁边等候工作人员做出下一轮的比赛安排。

九、奖励办法:

比赛取前三名,给予一定奖励。

本次活动奖品如下:

1.一等奖(1名)

2.二等奖(1名)

拔河活动总结篇2

拔河是体育项目中最集中、最直接体现“上下一心,团结奋斗”精神的一项活动,一条长绳把一群人紧紧的连在一起,一声哨响,人人用力,在这短暂的时刻,大家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进入忘我的境界。当前城中村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工作已全面铺开,笔者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以客观的眼光,宽广的胸襟,务实的作风,大力发扬“拔河”精神,向党和群众无私的奉献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做实做细做好每项工作,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

党员干部发扬“拔河”精神,就应像拔河那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扑朔迷离的形势、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面对前有标兵、后又追兵的经济发展压力,党员干部要立场坚定,态度端正,思想集中,目的明确,树立必胜信念,要屛心聚气,先发制人,以点带面,总结经验,全面推开,切实起好步,领好头,开好局。

党员干部发扬“拔河”精神,就应像拔河那样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把突破点放到问题最多、困难最大、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做到头脑清醒、眼睛亮堂、知己知彼,知利知弊,既有取胜的决心,又有制胜的方略以及夺人的气势,不怕苦、不怕累、多用力、少说话,如牛负重、任劳任怨,“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合力,其力断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党员干部发扬“拔河”精神,就应像拔河那样统一号令,齐心协力,一鼓作气,直至取胜,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果。如果大家心存芥蒂、口是心非,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针尖对麦芒,那么拔河的结果就不言而喻;如果大家都忍辱负重、勇挑重担,哪那么拔河比赛必定会赢,我们的各项工作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上下同心者胜。党员干部发扬拔河精神,就应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同心同德的去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真正除私念、共甘苦、尽全力,拉紧改革创新的大绳,社会和谐的大船就会一帆风顺,国家就会强盛发达,人民就会安居乐业。

拔河活动总结篇3

一、赛前:准备充分相信自己”

首先:全力准备拔河比赛预赛。因为拔河比赛是运动会正式开始之前提前比赛的项目,同时又是个集体项目,所以它对全班来讲是最好的一次提前预热,提前调动积极性的好机会,但是我班同学体型相对来讲属于偏瘦苗条型”,之前又没有基础,在比赛当天上午临时调换了一节体育课,果然在当天下午的正式拔河预赛中,效果显著,同学们的热情随着一*轮一轮的赛程完全被激活”了。最后,成功的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全体同学在拔河比赛后更加的信心十足,特别有班级的荣誉感,全班同学感到作为三班的一份子特别的光荣!在当天比赛后的自习课上顺势做了运动会之前的全体动员——相信自己,努力向前。

其次:准备充分。班级干部各负其责,体育委员负责运动员报名、彩排的组织等;文娱委员:确定班歌(《相信自己》、《年轻的战场》、《奔跑》)并组织练习、活跃现场气氛等;班长、团支书负责运动会准备各阶段的准备安排等等。宣传委员:负责钉子鞋、鼓、锣器材的准备,等等。生活委员和各组组长:负责运动会卫生、纪律等等。

前期的准备为运动会的召开积蓄了最大的力量,没有耽误额外的学习时间,没有耽误多余的自习课的时间,东西真是没有多余的,非常充足,物质用品加上神精准备。真是万事俱备,就等开赛。

同学们对运动会的期待超越了任何事情,班级里的任何一个普通同学都表现出了对运动会的全部热情,有的事情,作为老班主任感觉可有可无了。但是同学们真是对任何细节都希望最好。甚至每个班级之间还互相补充意见,班干部之间互相参考班级准备的物品。

二、赛中:年轻的战场”努力拼搏

赛场上留下的是三班同学的热情与团结的印记。这一次运动会,看到了很多同学身上新的优点,看到了学生们是可以努力尽力完美的完成任务的,从摔到了又爬起来的钱芷杉同学身上看到了勇敢和坚强,从呼啸着

冲过终点的齐放同学身上,看到了学生的自信和力量;从热情为同学服务的王宇身上,看到了学生们的关心;从因拉伤肌肉而落后仍坚跑到最后的刘宇星同学身上,看到了同学们的坚韧和挑战自我;从接力赛上看到了周天宇等学生们坚持上场的精神,从全班同学的呐喊声中听到了什么是班级的召唤。

一天半的运动会中,班级在赛场上的表现完全超越了预先我对学生的要求。之前,我对于我班男同学的成绩较有把握,有比较稳定的优势项目。对女同学的比赛成绩不够有把握。但是在赛场上,班级的女同学的成绩却给全班同学特大的惊喜。外表瘦弱的女同学齐放连续拿了两项第一,钱芷杉和赵思雨两名同学配对的两人三足信心满满,赛场上拼劲全力,最后战胜了对手又得了一项第一……

最后,金灿灿的喜报:全班共得5项第一名,6项第二名,4项第三名,4项第四名,6项第五名,2项第六名,1项第七名……拔河比赛第二名,团体总分135分获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遗憾的是年级第一名的团体总分是140分,因为5分之差,没有使拔河的第二名更上一层楼。但是全班同学的遗憾之情,被更大的喜悦所掩盖,所冲淡。

其实还是赛场上最后一项比赛决定了最后的名次,在比赛之前,全班同学非常期待最后一项的成绩,但是参加男子400米接力项目的周天宇和刘宇星同学都因前一天的比赛大腿拉伤了。非常可惜的是,在比赛的现场最后冲刺的阶段被其他班级超越。*最后没有加上最重要的分数。并且接力项目是双倍分数。所以最后总成绩微弱的落了下来。比赛后,参赛的这四名同学非常的遗憾,久久地在班级的赛场上坐着。

这几个孩子是真正在跑道上了解了比赛的意义和参与的骄傲。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成绩,其实是为了班级的荣誉。

运动会的成绩更多的是学生们记忆的丰厚,在赛场上的努力。第二名的成绩已经是学生们努力拼搏的结果。相信,年轻的战场”上明年的成绩会更好。

三、赛后总结继续奔跑”

当然,在荣誉面前也有和我们班级不协调的一面。在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时候,有的同学正闲坐在座位前,当别的同学激情洋溢地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时候,有的同学却互相聊天不知所然,当负责的同学保洁时候,有的同学却丢下了吃剩的垃圾和废弃的饮料瓶。

体育运动是最能激发人的热情的一种大型群体活动,它有利于弘扬拼搏精神、团结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参加体育活动,共同感受体育的魅力,分享体育的快乐。

总结此次运动会中,我们有成功,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总的来说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运动会,我班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有信心更有理由相信,高一九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灿烂。

拔河活动总结篇4

拔河,是一种简单而古典的比赛。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原本只是想丰富课余生活,没想到正式进行前竟出现了“手套”插曲,夺冠热门更是屡战屡败;赛场上有的队伍信心满满,也有些队伍人心涣散。比赛能再来一次吗?不能。在比赛结束后的总结中,我就通过捕捉各个细微之处,来了一个借题发挥。

细微处一:“手套”插曲

离比赛还有15分钟,各队成员在教室听完比赛规则和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后就准备前往操场了。只见何威拿着一捆白色棉线手套来问我,比赛时能不能戴手套。我犹豫了一下,他怕我不答应立即补充道:“我怕绳子太刺了。”听他这样一说,我也就答应了。不是怕绳子刺手,而是在这时对其劝说没有多大意义,只有让他去经历才行。在去操场的路上,何威兴奋地分发着手套,引得其他组的同学很是羡慕,都怪自己组里怎么没这么一个细心体贴的人呢。

到了操场,何威所在的第二组同学一个个忙着戴手套,而他们的对手第一组正在紧锣密鼓地排队形,安排站位,检查鞋带等等。很快,我们的特约裁判员戴老师吹响预备口哨了。何威所在的第二小组这才赶紧排队,等他们一站稳,“嘟”的一声比赛开始了。还没听到几声“加油”,中间的红色标志就移到了第一组那边,裁判的哨子再次响起,夺冠热门第二小组输了!他们一边摘下手套,一边不无失望地喊着:

“整个滑过去了,早知道不戴了……”这其中也包括何威。

借题发挥:努力在哪里?

“老师现在来问问你们,戴上手套起到你们想要的作用了吗?”

第二小组同学立刻变得很愤愤不平:

“一点儿也不好,会打滑,还不如不戴呢!”

“都怪你,带什么手套过来啊――”

何威很委屈地说:“我是怕大家手痛嘛。”

马上就有同学接上去:“这点痛算什么哦!”何威听了本来想说什么,又忍住没说,很是委屈的样子。

这时,我笑着接上去说:“老师相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拔河要的就是这种痛的感觉,因为痛是用力的见证。”

我让全班学生都伸出手来:“同学们,现在你仔细回忆一下,拔河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有一位学生说:“拔的时候没感觉,拔完后感觉手整个都麻了。”

“那现在还痛吗?”

“一开始有点痛,现在不痛了。”

“痛了是用力了的证明。开学的时候,咱们班同学都说自己要努力,可什么是努力呢?跑步的时候努力在脚上,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一步一步用双脚跑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足迹。今天的拔河比赛,努力就在手上!不戴手套,不嫌刺手,双手紧紧握着麻绳的感觉是那么真实,手紧紧地握着麻绳,脚稳稳地扎在地上,不怕苦痛拼命争取胜利,有这样的拼劲儿,什么困难都挡不住他们,在学习上也一样,如果有这样的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细微处二:“加油声”的力量

第三组和第四组上场了。只见第三小组人挨着人,紧紧排在一起,队员们彼此之间提醒着“一会儿使劲拉啊”。此时第四组正在为谁排在第一个争吵,谁都不想排在第一个,好不容易把组里最胖的一个男生推到了第一个位置上后,其他同学才稀稀拉拉勉强把位置站好了。“第三小组准备好了吗?”只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好了!”“第四组准备好了吗?”没人回答。我又问了一句:“第四小组准备好了吗?”有几个学生回答了,但是声音很轻。裁判员戴老师见人都站好了,吹响了比赛的口哨。这次的拉锯战稍微久了些,第三组同学“龇牙咧嘴”全体使劲,第四组虽然有几个壮实的学生,但最终还是敌不过士气强大的第三组。在第三组的欢呼声中结束了第二场比赛。

接下来,第三小组同学一鼓作气战胜了第一小组,取得了冠军。

第二小组和第四小组的争夺第三名。一开始,绳子很快就被拉到了第四小组那边,就在快要突破底线的时候,我和戴老师都为第二小组加油“还有机会,不要放弃……”这句话还真有效果,绳子很快被第二小组拉回来一点,然后场上的同学也跟着呐喊“还有机会,还有机会”,比赛进入了僵持阶段,我们都期待一场逆转的奇迹发生,可绳子还是被第四小组拉了过去,第二小组输了。

借题发挥:外来的信心持久还是自身的信心持久?

比赛结束后,全班同学坐在操场草坪上聊天。胜利的小组说:信心很重要。失败的小组也说,信心很重要。

“那么是外来的信心持久还是自身的信心持久?”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几个同学小声地说:“应该是自身的信心吧。”

“让我们看看夺得冠军的第三小组同学的情况吧,每一场赛前,老师都会问:准备好了吗?第三小组都是很响亮地回答:

‘好了。’同学们,这是什么?这就是信心。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第二小组是大家一喊加油,他们就用劲儿一点,这个信心是别人的呐喊声给予的。到底哪种信心更持久呢?事实告诉我们,内在的信心更持久。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你看,自信是多么神奇的力量啊!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能够自己给自己鼓劲,自己给自己打气,培养自信,从内心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如是借题发挥。

细微处三:能否“再来一遍”

在大家聊了一会儿后,有学生突然提议:“老师,再拔一次吧,都总结经验了,这回肯定能拔得更好。”我笑笑:“你们都想再拔一次吗?”

“想――”又是一阵欢呼,他们肯定以为能再拔一次了。

“不行!”

“为什么?”

“比赛只有一次,而且已经结束了。”

学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借题发挥:“机会只有一次,要学会珍惜!”

“同学们,不是什么事情都有第二次机会的,有一句话叫作: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如果仔细去体会这句话,就会感觉到很多事情确实都是这样,一旦错过了就没有第二次机会的。你们要把做每件事当作唯一的一次机会去珍惜去争取,而不能想着还有下次,如果把什么都寄希望于下一次,那这样的人是难以成功的。”

拔河活动总结篇5

0引言对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效应的研究长期以来,除了关注局部生态系统要素变化外,更多的是从流域的角度,将流域视为一个整体,综合分析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对流域上下游或某一河段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于有效把握水能资源开发影响下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起到了积极而有益的作用,研究结果的应用使水能资源开发的生态友好性不断得以提高。而在关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流域生态效应的同时,高山峡谷区的水能资源开发却面临着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生态问题———由生态系统垂直地带性所导致的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效应在海拔高层上差异,这种差异从局部来看,对水能资源开发的影响或制约更为直接、明显。因此,在综合分析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效应的时候,除了应从流域纵向上考虑可能产生的效应外,还应对高梯度生态效应加以分析,进而更为全面、系统地对水能资源开发综合生态效应做出判断。1高梯度生态效应概念的界定所谓高梯度效应,又称作高度梯度效应,是指随着山地的海拔、相对高度以及坡度坡向变化而导致的自然—人文综合效应。不仅包括山地本身的自然—人文综合效应,也包括对与之相邻的洼地(河谷或盆地)或平地(高原面、平原等)的自然—人文的综合效应。这种效应是综合集成式的,形成了地球陆地表面独特的地—气—水—生—人的综合耦合系统[1]。参照此概念,可以对高梯度生态效应做出相应的界定,高梯度生态效应是指由于区域海拔、相对高度以及坡度坡向变化而导致的生态系统效应。相对于山地高梯度效应来说,高梯度生态效应重点强调的是山地自然—人文综合效应中的生态效应。重点强调的是随着海拔、相对高度变化而导致的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系统功能的变化。垂直分异、高度分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山地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分异、高度分层的两个基本前提。足够高的海拔使垂直性分异得以充分体现,足够大的相对高度则使垂直带性分异的产物———山地垂直带谱、生态高度分层更加完备。2怒江水能开发中的高梯度生态效应分析2.1水能开发中高梯度效应形成的基础1)地质环境基础怒江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所在区域在气候、土壤、植被等都体现出典型的高梯度差异,沿怒江三县沿线仅海拔在4000m以上的山峰就有四十多座,从河谷到山顶的最大海拔高差达到4390m。这种巨大海拔高差使怒江气候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进而使其生态系统垂直分异明显。同时,这一区域山体的岩石多呈破碎状,风化变质强烈,覆盖山体的土壤薄。坡度陡,重力地貌发育,在高山上部又都分布着较多的重力堆积物和一定数量的古冰碛物。由于这些堆积物的结构本来就比较松散,再加上半山以上地区每年冬春时节常为冰雪所覆盖,对松散的岩石土壤形成短时的坚固作用,而至夏季冰雪融化时又使之松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层结构的松散性,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这一地区非常容易形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之类的地质灾害[2]。怒江水能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此种地质环境特点,是水能开发高梯度生态效应差异的基础所在。2)生态环境基础怒江州生境敏感区占了全州面积的85.84%,其中极度敏感区所占比例最大,占36.61%,其次为高度敏感区,占31.11%[3](表1),高度敏感区与极度敏感区所占比重超过全州土地面积的60%,说明整个怒江州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重大,从空间分布来看,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大多集中于怒江沿岸人口密度高、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而这些区域也是水电站建设影响最为直接的区域。怒江水电开发将对怒江生态系统在垂直空间层面上的要素产生相应的影响,这种高梯度生态效应的显现是以生态系统要素、功能的特点为基础,由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系统不同海拔层所产生的扰动强度及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所决定,重点强调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差异与水电开发关联时,所形成的生态效应差异及其综合效应。2.2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主要高梯度生态效应分析1)不同海拔层自然灾害工程诱发因素增加怒江由于河流深切,造成一定临空面,加之怒江主要沿断裂带发育,易产生崩塌等现象,水电开发对区域地质、地貌及局地气候的影响存在高梯度差异,不同海拔层自然灾害的发生将因受水电开发影响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体对岸体的侵蚀将加剧山地沟谷地段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不同梯级电站蓄水后库区水体对岸体的侵蚀存在高程差异,所产生的高梯度生态效应也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后,将对不同海拔层同类型或不同类型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产生影响,由于工程本身所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率在一定时间内将呈上升趋势。2)生物生境空间发生垂直位移从怒江水电开发对物种生境的影响来看,怒江流域过去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以及受资源开发手段的制约,森林资源作为一种获利较快的资源遭到大量破坏,海拔2500m以下的河谷地区由于人口集中、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因素的影响,森林植被已遭受严重破坏,林地面积很少,2000m以下的低海拔河谷区森林则基本上被砍伐殆尽。怒江电站在蓄水后会淹没中山地带部分次生林,生活于该区域物种的生境造成影响,其中鹿马登电站、维西电站、泸水电站、六库电站所在区域分布有珍稀动植物,虽然珍稀动植物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海拔较高的人迹罕至地区,但水电工程对珍稀动植物的间接影响仍然存在。以规划中的马吉电站来看,马吉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570m时,将淹没林地面积28797亩,淹没陆地面积44.36km2,动物栖息地将受到影响,而大面积水域的形成,会为水域栖息种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两栖爬行类的种类、数量有可能增加,一些原来没有的鸟类可能自动迁移到库区。整体来看,水电开发造成的河流连续性的中断,将对生物物种造成生境隔离效应。随着适宜某些物种生境的生境面积在景观中的减少,生境损失的重要性会逐渐增加。而新的生境的出现,将为新物种的迁入创造条件。#p#分页标题#e#除对生物物种分布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外,水电建设所导致的水文过程的时间变化也将影响到相关物种生境的高程分布变化。怒江的鱼类、鸟类和植物的生长过程与水文过程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怒江流域洪水期发生在6月初至11月中旬。洪水频次分布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洪水频次占37.8%;第二时段是11月上、中旬。建设水库后经水库调节,原来洪水期的洪水峰值明显削弱,而枯水期的流量增加,当2座龙头水库建成后调节作用更明显,主要月份流量比天然情况减少约30%。水文情势的变化,将给流域的动植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怒江云文鳗鲡,洄游距离能长达2000km,洄游产卵一般在丰水期,洪水期是其产卵旺盛期。卵和幼鱼的发育期都与水文状况有关,大坝建设后水文状况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对其繁殖、发育产生影响。区内水流变缓有利于浮游及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喜缓流水生活和静水生活的鱼类的数量将在水库内增加,而一些适应怒江现河道生境的喜急流浅滩生境的鱼类,将会失去原有的栖息、繁殖场所及饵料来源[4]。某些植物其种子需要借助河流散布,特别是洪水期由于洪水的漫溢更增加了种子向河流两岸滩地传播的机会。建坝后,洪水期的洪水峰值的削弱,将使植物种子随水流散布的空间范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河流廊道内的鸟类来说,其习性与气候因素有关,同时与河流廊道的植被、河流丰枯变化等生境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5]。建坝前后,水文变化及其与动植物的生长关联见图1。3)可利用土地空间缩减,生态压力增加对于怒江来说,其大于25°的陡坡地占了全州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不宜作为耕地的面积比重较大,现有用地模式已对土地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怒江州境内怒江、澜沧江流域11个梯级电站(其中苗尾电站不在怒江境内但影响、淹没涉及怒江)共淹没土地面积168.06km2,安置失地农民50699人,根据云南省大中型水电移民安置规划预测,怒江2022年水电移民安置用地需求量合计为3622.33hm2。其中,农用地3311.84hm2,占移民安置土地需求总量的91.42%;建设用地310.49hm2,占移民安置土地需求总量的8.58%。水电开发后,河谷区域耕地数量的减少,将迫使一些自发性的农业生产活动空间上移,包括陡坡耕地的开垦、放牧等农业活动。这种变化一方面改变了人类活动原来的影响区域,另一方面使整个区域可用于农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加。与库区动植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被迫改变其生境不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垂直位移,强度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将使怒江生态环境面临更高的压力。4)景观空间格局重组随着大坝蓄水后,生物生境的空间位移,农事生产活动空间范围的重组,将使怒江峡谷区域景观空间格局发生重组。这种重组最初表现为大坝建设及水库蓄水所导致的物理空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存在三种可能。第一种情形,原有生物生境空间及农事活动维持在水能开发之前海拔高程之内,景观空间变化仅表现为河谷区水域面积的增加,如图2中的类型A;第二种情形,原有生物生境空间及农事活动突破原来的海拔上限,向上位移,以弥补因水域边界上升所导致其原有活动空间的损失,如图2中的类型B。对于怒江来说,其中山带以上分布有世界级、部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活动空间向上拓展的可能性较小,空间上限能否被突破,往往视需要保护区域的敏感性、重要性而定;第三种情形,上下空间边界的同时收缩,这种情形的发生往往是原来处于较高海拔区域保护区为了提高保护的有效性或生物生境自然变迁,使保护区空间范围向下延伸,使得人类生产生活空间区域进一步压缩,如图2中的类型C。以上三种情形空间变化示意见图2。三种可能发生的情形中,空间变化类型C受到的压力最为明显,生态环境的承载量大大增加,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也随之增加;空间类型变化A所承受的生压力次之,空间变化类型B从空间范围来看,人类及生物相关活动的上移可弥补水能开发导致的空间损失,但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的整体上移,势必也会增加怒江中山带以上区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综合来看,无论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后,生物群落及人类活动空间如何变化,其生态景观格局都将发生重组,这种重组对于生物物种来说是一种新环境的形成,对于人类来说,虽然不像其它生物那样对这种空间变化敏感,但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政策将是一次重大的挑战。3怒江水能开发高梯度生态效应的空间划分根据不同的梯度,可以将水电开发的高梯度生态效应进行空间划分,如对某一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可将水电开发可能导致的影响分为重点影响区域、次级影响区及影响缓冲区等。而影响等级的确立则可根据不同的要素来确定,如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电开发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约束较强,则可根据该区域生境敏感性或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因素来确定不同级别的影响区域。结合怒江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来看,怒江水电开发的高梯度生态关联可分为三个层次:2000m以下河谷地区是怒江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水电工程建设的区域,水电开发带来的影响较直接,应重点关注水电开发对水体环境系统的影响;海拔2000~2500m之间,是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区域分布较集中区,应加强水电开发过程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及森林植被的保护;而2500m以上则是怒江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直接受水电开发的影响较小,但应重点考虑水电开发过程对自然灾害的潜在影响及自然保护区生物保护生境面积的需求(表2)。4结语区域地质空间类型的差异是生态系统垂直地带性差异产生的前提,生态系统空间构成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是水能资源开发高梯度生态效应差异产生的关键。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效应的显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关注水能开发中的流域纵向生态效应外,垂直空间上的效应也是综合评价水能开发生态效应的重点,特别对怒江此类高山峡谷区,其垂直空间上生态效应更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垂直空间上的生态效应的发挥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怒江此类高山峡谷区域,高梯生态效应应作为其核心生态效应来加以考虑,以解决突出的生态问题。#p#分页标题#e#高山峡谷区在提供有利的水电开发地质环境条件外,其地质环境特点也决定了水能开发生态效应的多样性,以怒江为例所讨论的水能资源开发高梯度生态效应,具有典型代表性。水能资源开发垂直空间上体现出的生态效应具有多层级性、立体性、交叉性的特点,对其生态效应的评价应在现有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高梯度生态效应特点的把握,以提高生态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调控措施方面则应根据不同高梯度生态效应的空间划分,采取分区调控的对策,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保护体系,协调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拔河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管理水利规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它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耕地面积15%和总人口12%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黄河的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近10多年来黄河下游及主要支流频繁断流,就是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突出表现.国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是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的重要原因.据初步分析,在现状用水条件下,若遇20世纪90年代的中等枯水年,黄河流域年均缺水量已达25~50亿m3.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黄河流域人口将增加近3000万人,灌溉面积将增加133.3万hm2左右,工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2万亿元,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届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严重.即使在大力节水的条件下,通过供需平衡计算,预计黄河上中游地区在正常来水年份,到2010,2022,2030,2050年水平缺水量将分别达到40亿m3、80亿m3、110亿m3、160亿m3,若遇中等枯水年,缺水量还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60亿m3.与黄河临近的石羊河、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十分尖锐,仅黑河流域目前就缺水4.1亿m3,大片土地荒漠化,其下游额济纳旗已成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也需从黄河调水解决其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面向21世纪,为实现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必须尽快兴建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下简称西线工程),该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是一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是实现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战略举措[1].

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失衡、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黄河治理开发面临的三大问题,“水少沙多,水沙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这三大问题的自然原因.西线工程调水入黄河后,不仅可以逐步解决水少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充分利用上中游支流的当地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减少入黄泥沙,逐步解决沙多的问题;同时可以带动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水沙的调蓄能力,逐步解决水沙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西线工程的建设对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最终解决黄河面临的三大问题,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西线工程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结的“四横三纵”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黄河贯穿东西的天然优势,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配置,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关系,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配置、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因此,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为促进黄河治理与开发,为实现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必须尽快兴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2调水区工程概况

调水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东起松潘草地,西至楚玛尔河口;南临川西高原,北抵阿尼玛卿山.在北纬31°30′~35°00′,东经94°50′~102°30′的范围内,面积近30万km2.调水河流水量丰沛,人烟稀少,与黄河上游相距较近,可调水范围较大.区内海拔在3000m以上,属于寒冷、缺氧地区.巴颜喀拉山是黄河和长江源头区的分水岭.其南侧长江流域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的河床比北侧相应的黄河河床低80~550m.

调水工程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该区及地带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活断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震动破坏和错动破坏,也影响着调水工程的区域稳定性.本区处于可可西里-金沙江强地震带的,地震烈度主要为7度,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

本区冻土发育,季节冻土主要表现为冻涨危害;多年冻土主要表现为融沉危害.冻土对深理长隧洞影响甚微,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通过防冻工程措施予以处理.

自流引水需采用长隧洞穿越分水岭,隧洞埋深大,线路长,穿越不同的地质单元,且无法避开活断层的影响,高地温、高压涌水、高地应力及岩爆等地质问题均可能出现.加之工程为自流引水,还需修建高坝以抬高水位和调蓄径流,因此还存在产生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水库岸坡变形也有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

3可调水量分析

在现有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调水河流产流汇流特性进行全面深入分析,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各引水枢纽的设计年径流量及代表系列的年月径流过程.

为维持引水枢纽下游的生态和环境需水的要求,结合当地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且坝下10km范围内就有较多水量加入的实际情况,现阶段考虑坝址下泄流量不小于调水前最小月平均流量.经计算,通天河侧仿坝址下泄70m3/s,雅砻江阿达坝址下泄40m3/s,雅砻江和大渡河其它支流引水枢纽除克柯坝址下泄2m3/s外,均下泄5m3/s.将引水枢纽处水量扣除枢纽上游各行业用水量、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和坝下要求的下泄水量后,剩余的水量均作为坝址可供调水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引水水库进行长系列的调蓄计算,得出多年平均调水量,即可调水量.分析结果表明,通天河不同引水枢纽可调水量为75~80亿m3,雅砻江不同引水枢纽可调水量为45~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5个引水枢纽可调水40亿m3,总可调水量为160~170亿m3,可调水量占引水枢纽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8%~71%.4工程总体布局

调水有自流和抽水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优缺利弊.自流方式一次性投资大,但易于管理,运行费用低;抽水方式一次性投资小,但管理难度大,运行费用高.根据目前的认识,西线工程各种工程方案均采用自流方式.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排除后期工程再考虑进行抽水方式比选.

通过对3条河引水河段上的20多座引水枢纽和工程区内30多条输水线路的分析比较,提出了西线工程自流方式的两种总体布局方案(见图1).第一种方案是从通天河上的同加引水枢纽引水75亿m3,经过158.3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雅砻江,再通过雅砻江上的仁青里引水枢纽抬高水位,连同雅砻江上的45亿m3水量(共计120亿m3水量),经过248.7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章安曲入黄;另从雅砻江两条支流和大渡河3条支流上的5个引水枢纽引水40亿m3,经260.3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贾曲入黄;3条河共引水160亿m3.第二种方案是从通天河侧仿引水枢纽引水80亿m3,经过204km的引水建筑物入雅砻江,再通过雅砻江上的阿达引水枢纽抬高水位,连同雅砻江上的50亿m3水量(共计130亿m3水量),经由304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贾曲入黄;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引水40亿m3的布局与第一种方案相同;3条河共引水170亿m3.

比较两种总体布局方案,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输水隧洞总长小,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大部分引水枢纽和输水隧洞都位于海拔4000m左右的高寒山区,施工条件极其艰苦,而且要穿过8度地震区,活动断裂也相对较为发育,勘测、施工、运行和管理都将遇到很大困难.同时输水线路较为分散,这也大大增加了勘测、设计的工作量.第二种方案虽然工程量规模较大,但大部分工程都位于海拔3500m左右的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施工区相对适宜于人类活动.附近有玉树、甘孜、班玛、阿坝等县城作为后勤基地,这对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都较为有利.由于工程较为集中,在一期工程实施后,后期工程可充分利用一期工程的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可以节省大量的勘测、设计费用.同时这一总体布局方案也能与远景后续水源(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60~2000亿m3)的调水线路较好地衔接.经综合比较,第二种总体布局方案较好地体现了“下移、集中”的原则,整个工程建设能够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分步实施,因此推荐第二种总体布局方案,总调水170亿m3.

图1西线工程代表性方案示意图

西线工程是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鉴于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调水河流地区与受水区的关系、工程建设的投资等因素,决定了工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必须分期实施.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思路,推荐由雅砻江、大渡河上的5条支流引水40亿m3到黄河支流贾曲入黄的达曲—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分步见效.推荐由雅砻江干流引水50亿m3的阿达—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二期工程.推荐侧仿—雅砻江—黄河自流线路调水80亿m3为第三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从大渡河的阿柯河、麻尔曲、杜柯河,雅砻江支流泥曲、达曲调水.由“五坝七洞一渠”串联而成,坝高63~123m,输水线路总长260.3km,其中隧洞长244.1km,明渠16.1km,渡槽0.12km.“五坝”即引水河流上的5座引水枢纽,沿该期工程引水源头到出水口方向,依次为达曲的阿安、泥曲的仁达、杜柯河的上杜柯、麻尔曲的亚尔堂、阿柯河上的克柯引水枢纽,水库坝高分别为115m,108m,104m,123m,63m,调水量分别为7亿m3、8亿m3、11.5亿m3、11.5亿m3、2亿m3.“七洞”即利用线路通过的支流,使隧洞自然分为7段,顺流而下,7段长度分别为13.6km,73km,33.2km,3km,55.4km,15.5km,50.4km,最长洞段穿越雅砻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长达73km.“一渠”即隧洞出口后进入黄河流域贾曲的16.1km的明渠.

转贴于5施工技术研究

第一期工程的5座引水枢纽大坝坝高为63~123m,为当地材料坝,除由于高海拔、缺氧而要求采用特殊的施工机具,或常规施工机具机械效率降低外,属常规施工.

西线工程施工的难点在于长隧洞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已建成10km以上的长隧洞不少于95条,瑞典建成80km长的输水隧洞;芬兰赫尔辛基供水隧洞长120km;秘鲁在海拔4000m的地区建成长95km的马赫斯输水隧洞;瑞士穿过阿尔卑斯山的交通隧洞长57km,是当今最长的单洞施工洞段.国内已建成引大入秦输水隧洞总长75km,正在建设的万家寨供水工程隧洞总长有200多km.根据已有的隧洞施工经验,一期工程的施工共安排15个工作面,采用掘进机同时掘进,设计最长施工洞段长为19.3km左右,平均开挖进尺按400m/月计,244.1km隧洞开挖时间为49个月.

西线工程长隧洞最大埋深达1300m,施工中会遇到断层、涌水、高地温和岩爆等情况,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可能造成掘进机损坏、隧洞塌方、埋机等事故的发生.因此除选择合适的掘进机外,还要进行不良地质条件预报.在遇不良地质条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处理.如遇断层带,需要进行超前支护和预固结处理;遇涌水时,除设置充足的备用水泵外,要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堵水、排水和排堵结合等方法处理;遇岩爆时,采用超前钻孔法、注水法、超前应力解除法等;遇高地温时,要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并结合寒冷地区其它工程的施工经验,露天施工时间按每年8个月考虑,洞内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按全年施工考虑.在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的特殊施工条件合理考虑寒冷地区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以及施工机械效率的影响的前提下,拟定一期工程总工期为7a,其中施工准备期为4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43个月.

第二期工程除枢纽的施工难度要增加外,隧洞的施工难度与第一期工程相当;第三期工程有高坝大库和施工难度更大的超长隧洞施工,需要继续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

6供水范围及水量配置

西线工程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基本满足黄河上中游六省(区)和邻近地区未来50年的用水需求,同时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在必要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下游断流等生态和环境问题.根据需水预测,供水以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用水.

西线工程总调水170亿m3,估计于2050年前生效,届时黄河干流骨干水利枢纽已全部生效,对黄河水量和西线调水量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供水的配套工程业已建成或完善,黄河流域的缺水将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根据研究,预计向龙羊峡—兰州河段、兰州—河口镇河段、河口镇—龙门河段、龙门—三门峡河段的两岸地区分别供水25亿m3、35亿m3、10亿m3、50亿m3;向黄河干流补水30亿m3;向流域外的黑河、石羊河等地补水20亿m3.

第一期工程可增加调水量40亿m3,生效时间约为2022年.由于2022年水平缺水量达80亿m3,增加的供水量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因此优先供给生活、工业和生态需水.增供水量的配置以各河段缺水情况和供水工程情况为主要依据,向兰州—河口镇区间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北部地区供水20亿m3,并向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涑河地区供水10亿m3,向黄河干流供水10亿m3.

7效益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1效益分析

西线工程将于2050年以前向黄河调水170亿m3,可基本满足黄河流域上中游及相邻内陆河广大地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需求,必要时还可相机向下游供水.受水区大都地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在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环境污染就是突出的表现,有些地方已丧失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西线工程完成后,为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开辟新的水源,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为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规划提供水资源保障,有巨大的生态和环境效益.同时西线调水入黄河后,可保障受水区城市化进程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对调整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对保障粮食安全,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7.2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分析

3条河调水170亿m3,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占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48%~71%.为减少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引水枢纽下泄流量不小于或接近调水前最小月平均流量.3条河调水地区河流纵横,水系发育,两岸支流汇入较多,年径流量沿程增加较快.雅砻江、通天河干流调水后的径流量,水量减少较大的仅为引水枢纽以下的邻近河段.在距离引水枢纽4~10km即开始有支流汇入,年径流量增加2~4亿m3,在距离引水枢纽14~50km河段,年径流量增加14~16亿m3.调水后,能维持河川径流量在自然生态可承受的变化范围内,枢纽下游河道水量的减少不会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的恶化.

调水后,会引起调水枢纽以下局部河段河道水位下降.由于这些河段两侧为陡峻的石质边坡,河谷为地下水径流最终汇集地带,因此调水后河道水位的下降不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的格局,不会引起引水枢纽近距离河段地下水位的明显变化.

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的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对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枢纽以下河道10~50km以内两岸人烟稀少,区间内无城镇点源污染的汇入,因此枢纽以下邻近河段水质级别不会因径流量的大幅度减少而受到明显的影响.经研究,远离枢纽河段的局部河段,在枯水期的水质有从Ⅰ类降到Ⅱ类,但大多数河段的水质没有变化.

3条河引水枢纽下游10~50km以内河道径流明显减少,水深变浅,但水面宽度变化较小,水面面积无明显变化,因此蒸发量变化不显著,对枢纽下游临近地区的气温、湿度和内源水气变化的影响也不显著;由于水面较少引起地面气流糙率增大和水面吹程缩短不显著,即对风向和风速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可以预测,调水对引水枢纽下游临近地区的局地气候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加剧对下游干旱河谷的危害.而3条河上兴建的大型水库,库水面的蒸发水汽可被主导气流输送到数十千米的下风地区形成一定的降雨.因此调水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甚微,但对局部河段的水生生物有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修建滚水坝等)可以将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7.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

3条河两岸居民点稀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干流引提水工程很少,工农业用水仅占各断面的0.9%~8.2%.调水后,3条河仍有足够的河川径流量满足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对有航运要求的河段水深和水量的分析表明,对航运也基本上没有影响.对有漂木要求的河段有局部影响,按禁伐前的运量分析,通天河调水80亿m3,仅对石鼓河段在枯水期漂木有所影响;雅砻江调水65亿m3,仅对沙堆至雅江河段在枯水期漂木有所影响;大渡河调水25亿m3,对下游漂木没有影响.

由于从3条河上游调水,对已建成的长江干、支流梯级电站将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同时也增加了黄河干流梯级电站的发电量,而且后者大于前者.至于对长江干、支流规划梯级电站的影响,应该在相应规划中予以统筹考虑.对三江源头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通天河调水工程施工期,需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西线工程建成后,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对调水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仅产生某些局部的不利影响,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这些局部不利影响可以得到缓解.西线工程的修建不存在制约工程兴建的重大生态和环境因素.

8结语

西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四横三纵”总体格局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之一,应尽快创造条件开工建设.研究分析表明,总调水规模170亿m3水量的总体布局是有保证的,不存在重大的生态和环境制约因素.由于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原,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非常困难,需分步实施.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兴建调水工程的思路,推荐调水40亿m3的达曲—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所处位置的海拔高程相对较低,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并且不影响观规划的二、三期工程与其它方案的进一步比选.

参考文献: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