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年金险收益对比范例(3篇)

时间:2024-09-10

保险公司年金险收益对比范文

投资连结保险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具有保险、储蓄、投资三种理财方式于一身,自推出以来,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投连险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与股市状况以及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如何买投连险,专家认为,购买既要考虑收益率,也要关注保险公司筛选基金的水平和寿险服务水平的高低。

投连险的选择

投连险是一种新形式的终身寿险产品,它集保障和投资于一体。保障主要体现在被保险人保险期间意外身故,会获取保险公司支付的身故保障金,同时通过投连附加险的形式也可以使用户获得重大疾病等其他方面的保障。投资方面是指保险公司使用投保人支付的保费进行投资,获得收益。

投连险的费用主要包括初始保费、风险保险费、帐户转换费用、投资单位买卖差价、资产管理费、部分支取和退保手续费等,根据产品的不同上述费用的收取也存在差异,一般头几年的费用较高,适合于长线的理财规划。

一般而言,投资连结保险都会开设几个风险程度不一的投资帐户供客户选择。如有的险种根据不同的投资策略和可能的风险程度开设有三个帐户:基金帐户、发展帐户、保证收益帐户。投保人可以自行选择保险费在各个投资帐户的分配比例。

基金帐户的投资策略为采用较激进的投资策略,通过优化基金指数投资与积极主动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获得高于基金市场平均收益的增值率,实现资产的快速增值,让投资者充分享受基金市场的高收益。

发展帐户的投资策略为采用较稳健的投资策略,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利率和证券市场的判断,调整资产在不同投资品种上的比例,力求获得资产长期、稳定的增长。在基金品种的选择上采取主动投资的方式,关注公司信誉良好、业绩能保持长期稳健增长、从长远看市场价值被低估的基金品种。

保证收益帐户的投资策略为采用保守的投资策略,在保证本金安全和流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利率走势的判断,合理安排各类存款的比例和期限,以实现利息收入的最大化。

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投连险,由于投连险与股市的关联度最高,各保险公司选择基金股票的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各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以及不同投连险账户之问的收益差距很大,同属股票型投连险账户,不同账户问的年收益率相差可达几倍,买投连险也要货比三家,要选择收益率高的投连险。

国金证券今年2月份最新的投连险行业2009年度业绩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度平均收益为54.42%,其中,有5个账户年收益率超过70%,5个账户的年收益率在60%到70%之间,收益率最高者泰康人寿的“放心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9年度收益率高达136.63%。而收益率最低的合众人寿合众精选投资连结保险A、B款收益率只有25.66%。

2010年投连险该如何选择,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投连险账户收益率排行前五位的都是可以选择的,如泰康人寿的“放心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9年度收益率136.63%,光大永明长盛投资连结、光大永明金保来A投资连结收益率79.80%,招商信诺人寿的吉祥宝趸缴型投资连结收益率78.07%,太平洋安泰人寿汇富人生投资连结B款、锦绣人生投资连结收益率77.01%,中英人寿金彩连连投资连结、金芒果投资连结收益率73.67%,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投连险产品。

保险界人士周听说,由于投连险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在作选择时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投资团队、投资偏好以及既往收益等等都是投资者要参考的。首先,可以对比不同公司投连险的投资业绩,投资者可以在各家保险公司网站上查找到这些公司目前和以往历史时段不同账户的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第二,选择股市波动时段相应的公司投资收益情况,比较不同产品的抗跌能力。第三,比较保险公司筛选基金产品的管理水平。第四,比较不同投连险产品的前端后端各项费用的收费标准。第五,可以比较一下公司售前售后的服务水平。

什么人群适合购买投连险

投连险适合何种人群,理财专家周志欣告诉记者,三类人群最适合买投连险:一是单身贵群。年轻人经济负担较小,且大多没有明确的理财规划,可考虑选择投连险,并根据自身时间和风险波动,调整保费金额、保障额度和投资额度。二是中产阶级。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收入较高,并存在增长空间,风险承受能力较普通工薪阶层更强,且因工作繁忙,无暇自行理财。三是家庭顶梁柱。对于有家庭的人,兼具投资、储蓄、保障和避税功能的投连险的确颇具吸引力。这部分人群一般收入和开支趋于稳定,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可利用投连险保额可调整的特点,在经济压力大时提高保障比例,在退休时养老需求增加时适当提高投资比例。

不过,投连险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周志欣说,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合办投连险:一是经济收入偏低者。由于投连险本身存在初始费、风险保障费等费用,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投入较大的资金量才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二是经济收入不稳定者。投连险虽然有缓缴和免交保费的功能,但是一旦交费中断或者抽离资金均会影响回报率。三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者。金融市场短期的波动在所难免,如果不能承受短期的亏损的话,不建议购买。特别是老年人不要购买投连险。投连险允许保险公司将客户资金中的95%投向股票、基金等收益、风险“双高”类产品。因此,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老年人不宜购买投连险。四是,风险型投资占比偏高者。有些人已经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到股票、基金等风险型的金融产品中,不建议购买投连险。

此外,对于已经拥有投连险的人,周志欣建议,一是要先保障后投资。一般而言,投连险主要由风险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两部分账户组成,只提取5%左右的保费作为风险基金,用作疾病、养老等保障费用,为投保人提供风险保障,其他大部分都进入投资账户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是一种将保险与投资相结合的保险品种,其投资功能远大于保险功能。因此,投保人如果看重中国经济向好的资本市场,可以将投连险作为一款主险投保,同时将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健康险等作为附加险。

保险公司年金险收益对比范文

近年来,中国万能险保费的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万能险保费增速为95.2%;截至2016年10月,万能险保费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人身险保费规模的比例达到33.5%。但是,由于一些新兴保险公司通过大肆售卖中短期的万能险,并借助高成本的万能险资金进行一系列激进举牌行为,从而对资本市场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016年以来,以“宝万之争”为代表的险资举牌行为愈演愈烈,险资在资本市场频繁投资行为以及通过“快进快出”获利离场的方式,再次引发从监管层到社会舆论再到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作为险资重要资金来源的万能险更是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上,甚至一度被市场投资者质疑,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监管层形成较大的压力。

基于此,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保监会对万能险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6年以来,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保险机构与一致行动人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随着监管的日益趋严,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万能险每月新增保费量明显下滑。尤其是在12月,针对市场和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万能险的问题,保监会更是下发监管函要求个别保险公司对万能险业务立即停售或进行整改,监管力度之大甚至超出市场预期。

从监管的角度看,未来监管层将继续加强对万能险的监管,从严监管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政策;其次是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机制,最后是降低保险资金的负债成本,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

剖析万能险产品

作为一款保险产品,万能险并非中国的原创,从保险产品本身来看,万能险主要是因为它既包含有保险的保障功能,同时又兼具一定的投资功能,因此,万能险其实可以被称为一种投资型寿险。万能险所缴的保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风险保障,另一部分则用于投资账户。

万能险之所以被冠以“万能”的称号,主要是因为相对于一般保险产品而言,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投保以后投保人可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保障和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投保人,即投保人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此外,账户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理财,投资收益上不封顶,且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万能险产品本身的灵活性也使得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考虑,既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强调它的保障属性,也可以强调它的投资属性,这种灵活性导致目前市场上万能险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当投保人购买万能险后,保险公司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万能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5]19号)之万能保险精算规定提取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由账户准备金、最低保证利率准备金和其他保单利益准备金三部分构成,所以,万能险中通过一定压力测试的风险保障的部分可以计入到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体现为保监会公布的人身险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原保费收入中,而其余部分则变成保险公司的负债,近似于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收入中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计入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科目。

万能险于上世纪80年轫于美国,在2000年被引入中国后,万能险在中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目前,保监会公布的76家人身险公司中共有69家开展了万能险业务。万能险在国内的发展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0年到2007年,传统寿险还处在费率管控的阶段,预定利率被规定为2.5%,这给万能险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大幅上涨,助推万能险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这阶段大力发展万能险业务的主要是大型的寿险公司,如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等。

第二阶段,从2008年到2011年,资本市场的震荡降低了万能险的结算利率,银保新政收缩了万能险的销售渠道,使得这阶段的万能险出现了负增长。2011年,保险业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投连险和万能险中用于投资的缴费不再计入保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发展方向,相应弱化了投资类险种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2012年到现在,随着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拓宽,险资运用更加市场化,新型寿险公司利用高现价万能险产品快速壮大企业规模,使得万能险渠道获得高速发展,保户投资款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从2013年的15.22%上升到2016年1-10月份的29.34%,这阶段万能险的增速主要由中小型的保险公司推动。而最近一段时间在资本市场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等保险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均大大超过原保费的收入。

在账户处理上,中国的寿险公司一般分普通账户和独立账户。传统寿险、分红险、万能险都是通过普通账户进行管理,而投连险则是通过独立账户进行管理。但是在普通账户下又分子帐户,分红险账户和万能险账户也要求独立运作。

目前,中国关于万能险资金投资方面没有专门的规定,万能险的投资比例是并入大类资产一并进行统计的,是以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2014年,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之后,原先所有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比例都不再适用。

按照最新的规定,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投资单一具体品种的账面余额,均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单一法人主体的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

对于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须经报保监会备案,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同时,投资蓝筹股票的余额不低于股票投资余额的60%。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保险公司应该行使相应的公司治理权利,但保监会也明确规定,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且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应当运用资本金,间接投资股权可以运用资本金和保险产品的责任准备金。

万能险类似杠杆收购

近年来,从中国险资的配置情况来看,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10月这一比例达到14.4%。

与美国万能险相比,中国万能险的保障性较差,虽然在形式上满足长期产品的要求,但由于万能险产品一般在短期内退保,导致实际存续期很短。同时,其结算利率过高,导致中国险资在资产配置方面采取较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有些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权的行为过于激进,以致影响管理层的正常经营,有些保险公司甚至采取“快进快出”的方式,短期炒作股票获取不当利益,对市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相比而言,美国万能险资金的配置情况较为谨慎保守。实际上,美国万能险资产配置情况不单独进行披露,但可以参考一般保险账户的资产配置比例来做分析。

目前,美国万能险占整个寿险市场的比例约为37%,在投资运用中归入一般账户进行管理。从整体上看,美国关于万能险投资行为的监管比较宽松,主要是通过对资本的监管来对投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

由于在美国保险年鉴和寿险公司年报等公开资料中,只披露保险资金的整体配置情况,并不披露单个账户的资产配置情况,因此,我们不能获得美国万能险资金单独的资产配置情况,只能参考一般保险账户的资产配置比例的数据来合理推断万能险的资金配置情况。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美国一般保险账户的股票配置比例不足3%

根据美国人寿保险协会(ACLI)披露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末,美国保险账户总资产为6.2万亿美元,其中一般账户为3.8万亿美元,占比为62%。根据2013年年底的数据,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在一般账户中股票所占的比例很低,仅为2.2%;而债券配置的比例很高,政府债、公司债和抵押贷款债券占比总计为71%。从配置政府债和公司债的期限结构来看,以中长期的债券为主,5-10年期的债券占比最多,为30.6%。

除了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很低以外,美国也很少出现保险公司高度持有个股的情况。与中国相比,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较为成熟,股市不会像中国一样大起大落,美国保险公司的权益资产更多是配置ETF指数类基金,美国保险公司很少会重仓单一个股从而对持仓公司施加影响。此外,美国单一个股的换手率都相对较低,重仓单一股票的流动性低于中国,因此,我们很少看到保险资金在美国资本市场举牌的情况,这是由美国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所决定的。

事实上,虽然美国没有出现类似中国的万能险资金频繁举牌上市公司股权的现象,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出现过杠杆收购,这与当前中国万能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处。

杠杆收购(LBO)是一种企业并购模式,收购主体对收购目标进行收购时,以收购目标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和担保来举债融资。杠杆收购的主体通常是专业投资公司,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KKR等私募股权公司。

通常来说,投资公司往往只出很少的一部分钱,大部分资金则来自银行贷款、机构借款、发行垃圾债券、股权融资等。具体流程如下:首先,以少量资本组建一个壳公司;其次,收购主体出资并购总资金的10%-20%,以购买标的公司的权益;然后,以标的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部分资金一般占并购总资金的50%-60%;最后,通过私募、发行垃圾债等方式来募集剩余30%的资金,以标的公司抵押权益之外的资产和收益作为担保。在整个过程中,投资公司通常使用5-10倍的杠杆,甚至更高。

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源于当时的并购潮和阶段性牛市。早在20世纪60年代,杠杆收购模式已经在美国开始出现,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利率较高,加上贷款条件较为苛刻,以及对于放贷的管制较为严格,这使得收购主体的融资环境较为困难,因此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杠杆收购的局面。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杠杆收购开始大规模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并购重组的需求急剧增加。整体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使得企业的并购需求和意愿更加强烈,希望能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企业的规模,进而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竞争力或者对企业进行改造与升级。

其次,美国资产荒下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垃圾债的火爆。20世纪80年代,美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化利率导致储贷机构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原本较为苛刻的放贷条件逐渐放开;另一方面,资产荒下机构开始逐渐买入收益较高的垃圾债以应对较高的负债成本,这为申请杠杆贷款和发行垃圾债提供了市场。

在美股处于持续牛市的背景下,PE公司在对标的公司进行“退市-并购-再上市”的过程中可获取大量的利润。具体的模式是:首先,收购标的在退市后,短期内通过削减研发投入、各类支出等方式偿还债务,导致初期收购主体的利润很低;其次,随着债务的逐渐被偿还,利润就形成一个逐年递增的态势,这样就可以实现上市;同时,由于期间美股处于持续牛市的阶段,实际上是收购主体享受了整个市场估值提升的红利,从而在出售标的公司时就收获了大量的利润。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垃圾债券的不断违约,许多公司因负债过高、经营不善而申请破产,并购开始难以获得贷款等资金的支持,导致流入垃圾债券的共同基金出现亏损,在此情形下,杠杆收购市场急速萎缩。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的杠杆收购有所复苏,美国公司全面回到股权市场。但是这次收购与80年代有很大的差异。此次并购主要是企业出于降低债务的目的,并购的巨额资本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和富有投资者;此外,投资主要是提供资本支持,而不是通过损害企业的经营来攫取高额利润。

总体来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难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并购的成功率,表面上看做高了企业的利润,但在实质上对美国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杠杆收购的主体是财务公司,它们并没有实业经营的经验,其更关注的是在并购过程之中获得的资本收入,而不会在意企业的未来发展;第二,在杠杆收购中,由于是以标的企业自己的负债和现金流为抵押进行融资的,所以,标的企业的负债水平很高,这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对企业永续经营非常不利;第三,在并购完成后,为了尽快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企业的各类支出包括研发费用等被大量削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虽然从财务报表上看实现了盈利,但企业的竞争力却一落千丈。

反过来看,中国一些保险公司激进的举牌行为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颇为相似。如今,中国保险公司利用万能险资金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激进行为,仿佛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杠杆收购的翻版,两者都是筹资成本较高、没有企业运营的经验,目的是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并重点关注短期利益的获取。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举牌行为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业资本的长久发展。

保险公司举牌被扼制

2015年以来,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根据平安证券的分析,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较高的理财型保险结算利率产生了较大的资金配置压力,理财型保险(尤其是万能险)的结算利率的不断升高,使得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加大权益配置维持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其次,期限错配产生的流动性压力,期限错配促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股票的流动性远远好于非标资产,上市公司尤其是市值较大的蓝筹股具备较好的流动性,能够解决保险资金配置的流动性问题;再次,在优质资产荒的市场环境下,保费增速过快导致资产配置荒,在市场收益率下行以及债券下行的背景下,大宗股票配置成为解决资产荒的主要办法;第四,年底提升偿付能力的要求,促使保险公司大多在年底举牌,举牌已经重仓的上市公司,有助于持仓股票股价的增长,从而提高净资产,提升偿付能力水平。最后,年底改善财务报表的需求也是举牌的推动力之一,而重仓股股价走高将带来可观的浮盈;同时,当采取权益法核算时,也可以缓解股价波动引起财务报表的大幅波动。因此,赶在年末大幅举牌能够改善财务报表,是保险公司在接下来一年继续实现融资功能、维持较好的现金流以及良好运营的关键。

对险资而言,股票是一种大类资产的配置需求。2013年以后,保险公司投资理念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保险公司更加注重资产的配置,而不是单单为获取投资高收益。

从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更加青睐银行股和龙头地产股,这和保险公司的偏好有关,保险公司对银行和地产业务更加熟悉,也是因为这类公司盈利情况较好,股息率相对稳定。总体来看,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龙头地产公司;二是估值便宜、分红较好、股息率较高、股价趴在地板的公司;三是保险公司已经重仓的股票,仍然可能继续加仓,从而触发举牌;四是高现金流的公司;五是股权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的公司。

随着险资举牌行为的愈演愈烈,从2106年起,保监会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采取专项整治行动来规范万能险发行和险资举牌行为。近期,保监会明确表示,对于激进的股权投资行为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应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的原则,审慎开展投资运作,防范投资风险。未来,激进的险资举牌行为将会得到一定的遏制,随着监管的趋严,险资举牌将会更加规范。

由于受利率下行、资产荒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中国保险公司的资金未来会继续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投资,但随着监管层对万能险、险资举牌行为的监管日益趋严,未来保费增速将会放缓,险企会更加注重长期投资,举牌行为也将更加规范,从而进一步抑制中国寿险产品短期化、理财化的特征。从长期看,监管的规范化有利于保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万能险的主要用途是快速扩大保险投资的规模,使投资端具有规模效应,从而扩大盈利使收益最大化。部分保险公司本身掌握着具有较高收益的项目,或者为控股银行、房地产或其他企业,通过承保端的快速扩充保费规模来实现筹集资金的目的。在资本市场方面,2014年至2015年,股票市场处于上扬阶段,部分保险公司希望在股票价格上升趋势的过程中获得较多的投资收益,导致权益类投资资产的占比快速上升,且出现了频繁“举牌”的现象。

保险公司举牌银行、房地产或其他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隐性利益。通过控股银行,保险公司可以降低中间费用,使得自身成本得以降低,完善险企产业链的布局;另外,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记账有利于保险公司规避股价波动的风险,这些投资举措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才能实现。对于部分希望快速扩大保险规模占据市场份额的保险公司,具有较好投资收益的保险产品能快速扩充保费规模,更具竞争力的万能险等保险理财产品就成为它们的最佳选择。

在承保端方面,在大量销售万能险产品带来保费收入的同时,也需要计提较多的准备金,这对股东的资本消耗较大,受到股东资金支持力度大的公司能维持对最低资本金的要求,保持一定的偿付能力,而资本金无法及时补足的保险公司,将无法继续扩张市场规模,甚至偿付能力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且为吸引更多资金,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不断升高,其盈利方式是通过投资端的投资收益对承保端的“结算费用+综合成本+渠道费用”进行兑付来实现收益,这就使得投资端进一步承压。

另一方面,在投资端方面,由于国际形势及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低利率环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升等多因素的影响,未来市场将会是“资产荒”类的高收益可投项目范围半径收窄的形式,对投资端的投资能力将产生更大的考验,这使得保险公司投资资金的运用面临更多的挑战。

保险公司年金险收益对比范文篇3

【摘要】中央银行200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一次将保险业发展问题列入其中,报告在总结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从政策环境、保险业资金运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是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获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从受托资金范围、投资渠道拓展和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相关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保险资产管理;投资渠道;资产负债匹配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人身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5799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56.6%。在保险资金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却呈下降趋势:2001年度为4.3%,2002年度为3.14%。资金余额的增加和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使保险公司面临的投资回报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迫切需要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弥补;另一方面,人身保险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投资性寿险产品的发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不但要化解过去累积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潜在风险,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竞争,如不尽快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将使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从而影响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保险业的资产管理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由保险公司同属一集团、控股公司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外部委托投资方式。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是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小、经营历史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便于监督和控制。而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模式已与其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保险投资运作效率的提高。人保、人寿两家的资产管理公司获准设立,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界来讲是新生事物,由于现行保险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未对保险资产管理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也面临若干新问题,很多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受托资金的范围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其业务定位,即可以经营的受托资金范围,它包括委托对象和资金性质两个方面。在国外金融混业经营体制下,保险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被视作投资性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委托对象看,欧美主要保险集团的投资公司不仅接受母公司委托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负责本身的保险资金运营,还为外部客户服务,委托管理其他客户资产;从管理的资金性质看,除保险资金外,还涉及养老金、共同基金、不动产、现金管理和股权管理等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些国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发展还表现为受托管理养老保险金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出现支付危机,政府主办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资金供给日益不足,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来鼓励发展企业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并推动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以提高基金的整体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金计划和年金产品具有的相同的精算基础,其负债特性大致相同,都是资本市场的长线稳定投资者,保险公司提供的资产管理在内的综合服务,可以满足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要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扩大资产规模,分散风险,还可以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取得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受托资产的范围虽然目前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做以下考虑:第一,按照现有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毕竟是保险集团内的企业,主要是受母公司的委托管理自有保险资金(狭义的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第二,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可以拓展到广义的保险资金,即除接受母公司的委托的保险资金外,还可以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以及社保基金。

(一)自有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

1.自有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首先是集团内的自有保险资金,包括自有资金、通过承保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以解决大型保险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急迫问题。2003年上半年,仅中国人寿的保险资金运用总额就超过2000亿元,这部分资金由集团的投资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创造了条件。

2.其他资产。指保险法颁布前遗留下来的房地产、经营实体和不良贷款等,有些保险公司这部分资产在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前,本来就是公司内部的投资部负责管理和清理工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理应受母公司委托管理这些资产。

(二)企业年金

随着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近几年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呈膨胀之势,发展空间诱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主要的参与者,保险公司在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将是最具竞争力的管理者。(1)企业年金计划对养老金产品的特殊需求,需要保险公司介入管理。因为,养老金的年金支付方式决定保险公司在管理养老基金方面的优势。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基于工资、年薪、红利或股权发生的缴费,目的用于受益人的养老,其缴费率的厘定应当与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关联,这点与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特点相近。保险公司管理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将受益人缴费阶段和领取养老金阶段统筹安排,为参保人设计和管理终身养老金计划。(2)企业年金与保险资金在性质上相似,可以满足投资运用安全性和稳定的回报要求,便于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投资人身份运作企业年金,符合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职责分离的原则,使运作过程更加透明。

待将来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局面有所突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属性逐步弱化,成为保险集团控股的一般意义的资产管理公司时,其受托资金范围可进一步拓宽。

二、拓展投资渠道改善投资结构

投资渠道的拓展不光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保险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投资渠道的拓展也不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自主确定的,有赖于保险投资政策的放宽,但它是探讨公司经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者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使现有资产增值,预期收益最大化是投资的是基本目标。但投资过程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风险和收益是投资的两大要素,投资者要在风险给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给定的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保险资金和其他性质的资金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其投资运用上有特殊的要求,最突出的是保险资金运用必须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由于保险费收入形成的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最终要用于赔付。保险投资要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性,并满足流动性的要求。要满足以上要求需要运用投资组合方式,其核心是将资金投资于两个或多个风险资产上,建立起多证券或多资产的组合,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就要求:第一,具有风险和收益不同的各种金融工具和投资渠道,为组合投资创造条件;第二,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投资以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匹配。

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限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购买金融债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回购业务、购买企业债券等。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比如,2002年末,资金运用余额为579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3019.7亿元,占比52%;购买国债1080.8亿元,占比18.6%;购买金融债券403.5亿元,占比6.96%:投资证券投资基金313.3亿元,占比5.4%:回购业务620.4亿元,占比10.7%;购买企业债券183.1亿元,占比3.16%。保险资金运用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两项占70.6%。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会产生不良后果:(1)利率风险高。银行存款占的比例高,银行存款中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占72.1%。由于货币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带动协议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已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目前的3.4%左右。此外,银行存款、债券加上回购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91.52%,这些固定利率和产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货币政策以及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2)资产负债失配现象严重。不同的保险公司负债结构不同,经营策略出不同,保险投资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险种,由于期限、费率的厘定、保险人承担的风险不同,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不同。这样使资金运作所强调的重心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人寿保险合同一般是长期合同,保险资金尤其需要长期的投资工具匹配,而现有的投资渠道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长期资金作短期投资使用,导致投资效率的低下。(3)加剧保险资金的风险积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如果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灵活度,会使其失去控制风险的动力。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对于那些利差损较大的公司来说,只能靠不断追求销售业绩来保证现金流入,而新增加的保险资金如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又将再次形成利差损,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按照现有的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难以担当所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重任,因此,拓展投资渠道,改善资产结构,是控制投资风险,增加收益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扩大企业债券投资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有以下特点:(1)可选择的种类较多;(2)具有偿还性,与股票相比,收益相对稳定,并可以按期收回本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3)流动性较好,持有人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转让以收回本金。企业债券盈利性可能高于国债,但比国债风险大。企业债券的特点使其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较好途径。199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购买铁路、电力、三峡等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开办债券回购业务。2001年3月,又允许购买电信通讯类企业债券。以上批准购买的企业债券及其回购业务,都对投资比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企业债券投资条件和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一方面,今年6月2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不仅使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有所扩大,而且投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从大的政策环境看,本年第二季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发展债券市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四大措施:增加债券市场供给,特别是增加企业债券的供给;改善市场条件,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建立规范、透明、公正的债券评级体系;完善债券托管和结算体系。这些政策变化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扩大投资企业债券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债券品种、完善的债券结构和健全的债券市场运用机制,将满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短期债券和10年期以上长期债券的需要,使其可以逐步降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的比例,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保险资金对资信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

(二)尝试参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保险资金中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70%以上是10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保险资金的大幅度增长和现有的资金运用方式已经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寿险资金需要寻求长期的、有稳定投资回报的、安全的投资项目。现有的寿险资金运用由于缺少合适的长期投资工具,与非寿险资金一起投资于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大额银行协议存款及部分中央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等,这些投资产品大多难以在期限、成本、规模上与其寿险资金长期负债的特点较好地匹配,以满足偿付要求。

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寿险资金较好的投资项目。首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中长期内将维持较高水平,需要大量资金。大量的基建项目资金运转的合理年限都在10年以上,有些项目甚至要15年以上才能达到设计的盈利水平,寿险资金能满足这种需要。寿险资金由于具有长期储蓄的功能,拥有大量稳定的长期资金可用于投资大型基建项目,寿险资金负债的性质和基建项目收益的特点相匹配。其次,从投资风险来看,投资基础设施既没有获得暴利的可能,也基本没有血本无归的担心,偿还本息一般只是时间问题。这一风险低、回报相对稳定的投资领域正适合寿险资金运用的要求。至于具体的投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可以尝试以基金、信托、债券化方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三)探索直接进入股市

保险资金以证券投资基金方式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尽管还存在政策和自身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但随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政策面的松动,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局限的突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后对投资渠道拓宽、风险分散以提高保险资金运作效益的经营管理目标的要求,保险资金直接人市将是必然的趋势。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首要的是应通过保险资金借助证券投资基金进行间接投资,熟悉基金的运作手法,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成功之处,为自身日后的独立运营打好基础;其次是要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特点研究和探索各种市场,试验性地进入各种市场,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特征,从中学习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为直接入市奠定良好技术和人才基础;三是要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运作管理方式,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三、提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

保险资金的运用面临着许多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与法律风险等。前面提到,保险资金与其他性质的资金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投资运用最突出的一点是对安全性的要求高。由于保险资金的负债性和寿险资金偿付的特殊性,使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差。保险资金运用的失败会危及偿付能力,严重的会导致保险公司破产。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若干大型寿险公司破产,1997年以来日本日产、东帮、第百、千代田、协荣等生命保险公司的接连倒闭,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都与资金运用有关,可谓前车之鉴。因此,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以保证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其投资管理的核心,它要求根据委托资金的负债特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使投资项目与负债在数量、期限、成本等方面匹配,达到规模对称、结构平衡、成本收益对称,并根据这一要求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资产负债管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负债的不同性质为依据,确定投资组合的比例。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投资风险是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是由客户承担,及相应负债不同的资本成本等,要求所对应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的比例显然会不相同。比如,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收入所形成的是短期负债,没有储蓄性,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因此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的主要部分应选择短期性的投资项目,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随时满足保险赔偿的需要。寿险产品的期限较长,从保险费的最初缴纳到给付保险金,中间间隔时间往往是10年或10年以上,是长期负债。基于负债的长期性,资金运用应考虑选择那些期限较长、风险适中、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

再如,传统型寿险产品,其投资风险和收益均由保险公司承担,是利率敏感型产品,投资收益的好坏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保持资产与负债匹配,比较适宜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主要是债券),这样即使在利率变动的环境下,其收入也相对稳定。创新型寿险产品(尤其是投资连结险),由于保险单持有人承担投资风险和收益,所以可以采取相对进取的投资策略,投资于股市的比例可以高一些。

2.建立不同的投资帐户。由于受托资产的来源、风险偏好、流动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资产管理公司应根据委托人的不同或保险产品的不同,将不同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不同的投资帐户,有利于体现各帐户本身的特点,满足帐户的不同投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资产负债匹配,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3.加强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及精算部门的沟通协调。寿险资金有其特殊的要求,即投资必须满足收益底线要求。由于绝大部分寿险产品费率厘定包括了固定利率,该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定价,如果投资回报低于固定利率,就会产生利差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进行保险资金的运作,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及精算部门的沟通协调,一方面保证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听取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另一方面保证在投资时始终把握产品设计和精算部门的意图。

(二)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投资管理必须建立资金运用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考核监控系统,彼此形成集权管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决策系统是保险投资决策委员会,执行系统是具体的保险资金运用部门,考核监督系统是指设立投资绩效评估与风险控制体系。在投资风险控制的顺序上,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套有效的投资职能体系,明确投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权限和职责,以便于投资部门有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能达到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又要防止资金内部操作和无法控制的局面,确保投资的良性运作。

事中控制是指对于保险投资具体的执行操作的监督和管理,包括战略性资产分配、战术性资产分配、资产选择,三个层面构成了保险投资的决策链条,可以有效地防止高风险的投资行为的出现。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战略性资产分配和战术性资产分配,可以及时地对投资中的系统风险进行过滤;而通过对资产选择的深入研究,比如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可以化解投资中的绝大部分非系统风险。

事后控制主要指对于保险投资的绩效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对投资决策机构和具体执行机构和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和控制投资风险,根据投资原则和法规对投资组合、资产种类、比例限制等进行控制,并对不合要求的行为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并保证其得以有效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保险资金运用在压力中寻求突破——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前景的分析[N].金融时报,2003年02月27日.

[2]徐为山,王宝舟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全球趋势[J].上海金融,2003(4).

[3]孙祁祥,朱南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即将浮出水面[J].中证网,2003、7、4.

[4]杨燕绥.保险业与企业年金[J].金融时报,2003、2、15

[5]吴小平.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J].互动保险,2003、3、9.

[6]冯文斌.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问题的思考[J].保险研究,2003(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