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范例(3篇)

时间:2024-09-23

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范文篇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在小数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创造性思维;创设情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的教学价值日显重要。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且着力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然而,在现行的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简单,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仿,教师先讲解,学生再重复的现象。即使是数学活动,也往往是流于形式,学生活动给老师“捧场”而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空间不大,大大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隐含问题

数学探究源于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仅要以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为前提,而且还要把挖掘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如何创设情景,隐含数学问题呢?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创设情境,以此启发学生的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准也强调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圆形入手,让学生观察汽车的轮子;课前让学生把石子扔进水里,为什么会荡起一圈圈圆形,产生疑问;为什么可以旋转的瓶盖是圆形的呢?一系列的生活现象引出了为什么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问题,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遇到问题与求解的迫切感,促使其积极思考,渴望得到答案。还可以从有趣的故事中创设情境,如果枯燥的数学知识能够通过故事来演绎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设计。创设一些较为真实自然而且有一定复杂性的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比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可以以小猴分桃子的故事引入问题,一篮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怎么分?孩子们个个举手帮猴子分桃子。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出发,从矛盾冲突中出发……总之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必须注意问题要具备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既要让学生都能够探索和学习,达到基本要求,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研究价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发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发现问题,形成猜想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从心理学角度看,“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理性思考和直觉的判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方进行验证,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我们遇到一个抽象的,一般的问题而难以解决时,可以先将其特殊化,即通过观察问题的特殊归纳出许多个案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去猜想,原问题所具有的性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拿出熟悉的三角板--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说出每个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是多少。随即拿出手中的不同类型三角形,分工合作量一量三个内角和是多少,由此可以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由特殊的三角形到其它普通三角形,通过测量猜想,并验证得出结论。

教师也可以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发猜想。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物或学具的操作,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对问题的结果与答案进行合理猜想,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刚认识了什么叫半径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正在行驶的汽车轮子,观察坐在圆桌上吃饭的人们,美丽的喷泉……由此可以提问,对圆的半径还有什么新的认识呢?同学们通过观察展开想象,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即同一圆上,半径可能相等。

三、探究问题,验证猜想

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4(b)-0039-01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得的。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性质,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呢?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探究就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要搞好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探究教学本质,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怎样设置问题情景,怎样提问,怎样收集、整合信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等。在指导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合适的探究性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变为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评价者。为此教师要积极学习,用新课改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另外,探究式教学耗费的时间较多,课堂组织难于把握,因此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教师的引导能力。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问题由学生提出,探究方向由学生决定,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过大、过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帮助,降低问题的难度。

2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深度的探究

我们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行为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行为:前者指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后者指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不同途径。因此我们在课堂中的探究问题不必都有创造性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实验都是人类已知的,但是这些实验的设计思想、推理过程、结论对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我们可以针对其中的某些环节,把它设计成学生的探究型实验。只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沿着科学的探索思路,领悟思维过程并从中在发现、再创造就可以了。另外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3设置探究的问题要具体,不宜过大、过空、过难

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问题设置。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来源于实际生活。探究过程中可涉及所有的要素,或只涉及部分要素。设置的问题如果过大、过空、过难,只能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探究式教学不可搞“一刀切”,不必所有的探究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教给学生常用的探究方法。有些探究活动要求教师设计严密的结构,有些则较松散,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探究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更多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在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

完整连贯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设计、验证实验和得出结论五大步。由于这种形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并要注意探究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并将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一节课上,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把活动集中在做实验上,在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技能。

5重视课外实践,发展学生个性

探究式教学并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时间所能完成的,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是对学生个性的完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大好时机。学了牛顿第三定律,可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日常生活中打鸡蛋时总是用鸡蛋与较硬物体的一条棱相碰,将鸡蛋打碎,而高级厨师在打鸡蛋时,总是用一个鸡蛋去打击另一个鸡蛋,假若两鸡蛋的抗破强度是相同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通过这些操作和探究,让学生领略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始终保持求知的渴望,也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总之,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究。它适应当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人才素质培养的标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应加于采用,并不断探索探究式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任志强《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第9期

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75-01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问题为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化学课程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目前对探究教学有哪些特征、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展开探究教学,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对此,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对探究式教学有几点体会。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方位进行培训。要搞好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教师要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怎样提问、怎样设置问题情境、怎样收集信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2、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是指探究式教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备、教学工具、实验经费、以探究为理念编制的教材和一定的活动空间等。在探究教学中,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建立模型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探究式教学将难以进行下去。后者是指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各级管理人员一旦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优势,不仅会予以人、财、物等的支持,还会在政策上予以优待。

3、探究式教学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例,探究活动可以考虑如下的安排:在刚学习化学时,主要安排一些观察、测量、绘制图表、制作、通过报刊、网络等收集和处理数据等简单的探究活动以及一些科学史上的探究范例,以训练学生进行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了解探究的基本过程;在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后,可以安排一些局部探究和指导性探究,甚至包含多要素的探究,以重点训练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简单的实验等收集数据、解释数据、提出假设、作出结论等综合性的探究技能,使学生认识探究的内涵;在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安排有关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设计实验等难度较大的活动,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活动的数量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搞“一刀切”。

4、探究活动的设计应从我国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吸收国内外多年来的教改经验,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将一些实验按照探究式教学的要求进行改造。例如,将用于验证结论的演示实验,改造成先做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样,既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又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此外,活动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