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概念(6篇)
时间:2024-09-27
时间:2024-09-27
学院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班级视觉17-1
学号201705002368
姓名杨腾渊
指导教师范颖
职称讲师
云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杨腾渊
学号
201705002368
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拟定论文
(设计)题目
智慧养老型APP服务结构与界面设计
论文(设计)来源
自选
论文(设计)类型
B-应用研究
指导
教师
范颖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截止到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总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5岁的人口已经突破一千六百万,意味着我们身边每一百个人里面就有大概11位老年人。其中2019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2018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为最大增长额。来自云南省人口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省于2005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底,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570.1万,占总人口的11.59%;预计到2022年,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607万,占总人口的12.4%;其中约有3.6%的老年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2%的老年人需要适度照护。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居住在昆明市的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昆明市人口老龄化十分突出,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严峻。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它们的健康和生活问题将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近年来很多地区已经开展老年人的死因监测工作,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死亡率为2567/10万,占全人群死亡比例为82.0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直都是导致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身理和心理伤害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老年人死亡比例较大,其死亡谱决定了全人群的死亡谱,老年人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是非常迫切的。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老龄产业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而要怎么做来充分满足国内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交互设计领域未来能否得到良好发展。当今市场下的智慧养老型APP仍存在较多问题。目前市场主要服务与老人的APP主要有交友类、健康科普类、医疗类三种类型。交友类如“养老平台”“幸福行”,依托于强大的社交网络媒体,使老年人群体能够进行线上交友并发表动态,分享生活。健康科普类如“养老管家”“老年云课堂”,搜集各方健康相关信息置于平台供老人浏览,为老人提供外界信息,并力求做到信息准确。医疗类APP如“黄金急救”“天使救援”,整合当地医院信息,使大众能够就近急救,不过要老年人和年轻人使用一样的功能软件,困难度会大大提高。使以上几类APP都有服务于老人,却都是带着设计师的主观色彩来进行设计的。首先是色彩方面,老年人的视觉感官已经衰弱,需要强烈而具有刺激性的颜色才能使老年人看清APP界面,当下养老型APP基本都采用弱色来颜色填充,虽然做到了颜色和谐,却让使用APP的老年人看不清楚。其次是字体大小,老年人的视力是不如中青年人的,进行APP设计时需要用大号甚至特大号字体来进行填充,可当下的养老型APP与常规APP字体大小相同,降低了老年人的使用满足感。接着是图形,养老型APP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老年人思维缓慢,应当还原图形本真,使图形一目了然,而当下养老型APP的图形结合当下时尚元素,使老年人不能理解,必须进行文字辅助才能明白其意。最后是版式方面,当下养老型APP版式设计与常规APP无异,其连接点和换页功能不能很好地服务与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群体而言对信息产品几乎处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最末端,只有极少的设计者们会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将老年人群体作为产品受众群体之一,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帮助老年人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这也是设计师在当前时代下的重要责任。
1-2研究意义:
本文是基于老年人群体而研究的移动应用程序,本程序的主要对象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基于老年用户的信息需求摸索出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APP的各种问题,然后结合界面交互,设计出一款服务于老年人的老龄产业的智慧养老型APP,做到:
(1)安全化:能让老人进行线上问诊,能使老人在危难之际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呼救,使老人就近治疗。
(2)智能化:提高老年人APP使用率,使老年人们享受科技生活中的乐趣;完善智慧养老型APP功能,革新传统养老模式,更好地将老年人与信息社会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信息,使老年人能够独立自主运用智能设备进行自救,赋予智慧养老型APP新的价值使其更加具有较强的的冲击性与吸引力,为老年人量身打造高适用性的智能产品。
(3)全面化:提供社交、科普、急救等功能,更好的让老年人在生活中通过智能手机来满足自身各类需要,从而丰富老年生活,改善老年生活状态,培养老年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2.文献综述
2-1国内智慧养老型APP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智慧养老型APP的相关应用型研究不足国内关于智慧养老型APP的界面和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科普和社交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对老年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信息欲望两个方向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对于老年人的急救需求没有涉及和说明。朱媛、段慧敏(2019)提出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层次需求模型,并在现有智能手机上与老年人强相关的应用APP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设计策略;经研究得出基于“老有所养”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凸显专业性、基于“老有所乐”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更多元化、基于“老有所为”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深挖价值的与老年人智能时代三层次需求模型相对应设计策略;根据老年人三层次需求模型深入分析老年人需求,能够为开发与设计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APP提供建议。李邵静(2018)指出,中国老龄化人口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看病就医拿药比例普遍高于年轻人群,由于医院路途遥远,老年人看病问题成了社会急需解决与关注的首要任务。在互联网模式下医疗类APP的设计与开发为老年人看病难找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针对老年人自身特点,老年类就医APP在界面设计上应做到简单明了,方便老年人理解记忆。在功能设计上尽量做到从老人需求出发,操作简单,一键解决就医过程。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设计调研调研分析概念设计设计应用技术路线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SWOT分析法设计定位概念提出概念确立设计流程图设计图效果图
4.研究内容与论文提纲
4-1研究内容:
(1)设计调研
①通过文献调查法查阅相关期刊论文,归纳总结出本文所需的理论支撑(2008年,原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2”战略研究;2012年,《“健康中国2022”战略研究报告》;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国卫家庭发〔2017〕12号),表明我国健康老龄化规划正式实施);
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有效提取老年人的想法,并通过问卷数据的总结分析,可以更好地针对老年人需求进行研究;
③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的老年APP界面和功能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当下老年APP设计的主要趋势以及发展前景,结合自身使用体验以及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同行水准,总结出可行性强的设计方案。
(2)设计分析
S(优势):国家鼓励银发产业发展,拥有市场前景;APP界面结构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专门设计。
W(劣势):知名度难以打响,研发的产品及服务同市场上其他智慧养老型APP同质化严重,需寻求突破口。
O(机会):产品使用者对其他智慧养老型APP已经使用疲劳,需要新的产品刺激活力;大多数养老型APP的设计都没有从老年群体的立场出发,是以设计师主观情感为主的产品设计。
T(威胁):替代品多,市场竞争大。
(3)概念设计
设计定位
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昆明市区、智慧养老
概念提出与确立
地区性智慧养老型APP
地区性意义指的是局限性的在某个特定范围中某种事物的存在对这个范围的意义。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基于研究内容,为了使老年群体的老年生活更加地安全化、智能化、全面化,根据老年人群体的娱乐社交需求与当地医院的协同性、急救的便捷性选择了“地区性智慧养老型APP”这个概念。
(4)设计应用
主要通过电脑辅助如“AI、PS”等设计工具和“墨刀”等交互设计工具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主要为:首先查找相关的素材及资料并提取有用的材料进行考察并对比现有的智慧养老型APP进行方案草图的绘制,完成草图并征询老师意见,进行方案草图的确定与修改;收集市场信息,分类整理完善,再进行设计方案的深入与修改,完善APP产品功能,最终完成APP设计制作,完成毕业设计报告、毕业答辩。
4-2论文提纲:
一、绪论
(一)设计背景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思路
二、调研与分析
(一)发现问题
(二)调研分析
(三)分析结果
三、概念设计
(一)设计定位
(二)概念提出
(三)概念确立
四、设计应用
(一)设计流程
(二)设计图
(三)效果图
五、结语
5.论文进度安排
(1)设计调研阶段(2022年9月1日-11月30日)
(2)设计分析阶段(2022年12月1日-12月31日)
(3)概念设计阶段(2022年1月1日-1月15日)
(4)设计应用阶段(2022年1月16日-4月15日)
(5)答辩准备阶段(2022年4月16日-5月10日)
6.参考文献
[1]关爽,刘会衡.基于Android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2(01):52-54.
[2]张玲.基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创新性研究[J].设计,2018(14):128-129.
[3]何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老年广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为例[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07):40-42.
[4]JHONYCHOONYEONGNG,陈思璇,谭清美.信息化对老年人生活影响研究——基于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与感受[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58-64.
[5]张阁,于琦,贺培风.我国移动医疗App核心功能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4(26):21-25,3.
[6]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121(3):30-37.
[7]邓诺,卢建华,周业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1805-1807.
[8]张琼,韦焘,刘敏,等.昆明市城区居民对养老模式和服务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J].民康医学,2017,14:76-79.
[9]刘小路,丁虹月,韦鑫珠.基于老年人认知需求模型的资讯APP界面设计研究[J].设计,2018(01):26-27.
[10]张玲.基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创新性研究[J].设计,2018(14):128-129.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
学院意见
学院领导签名:日期:
学院盖章
论文(设计)来源:教师课题、社会实践、自选、其他
关键词:齐云山;养老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建议与构想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57-03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低碳旅游
1992年,低碳经济(Lowcarbon)的概念首次出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尽量在旅行中减少碳足迹(CarbonFootprint)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旅游养老目的地
旅游养老目的地即拥有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符合老龄人口特点的服务设施与功能,适宜老龄人口居住,并且其可在居住地开展一定旅游活动。首先,旅游养老目的地的核心功能是社会功能,包括养老、医疗、休闲旅游及社区发展等;其次,旅游养老目的地具备生态功能,即区别于城市环境的良好生态环境;再次,旅游养老目的地具有经济功能,这是旅游养老目的地的附加功能。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13个产业在内的老年消费者专用市场的开拓,一方面可以提升旅游养老者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对旅游养老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二、皖南齐云山旅游养老目的地开发研究
(一)皖南齐云山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
安徽省南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皖南地区作为典型的旅游区域在集聚效应和类型效应上都十分突出。皖南地区不仅有世纪自然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其中,作为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境内,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从历年的游客访问数据来看,齐云山的旅游效用几乎是在黄山市所有4A级景区(点)中最低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历年旅客数据信息)。究其原因,首先,皖南旅游区域主要接待观光型旅游者,在旅游决策时,根据最大效益原则,选择此区域内名气最大的旅游地。齐云山虽属于部级风景区,但其知名度于逊于黄山。其次,从景观特征、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齐云山自身的旅游价值体现在其典型的丹霞地貌和道教文化。由此可见,与皖南区域内其他的优质旅游地相比,其旅游发展弱势较明显,仅在其内部发掘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将齐云山开发成旅游养老目的地的意x在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旅游者所占据的市场空间和份额不断增大,这也直接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齐云山的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有充足的自然旅游资源可以成为老年人的观光休闲养老圣地,通过加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不断推出具有景区特色的老年旅游产品,可以满足不断增加老年旅游市场的需求,并促进齐云山景区经济增长。
(二)皖南齐云山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1.旅游养老目标市场培育和引导。市场细分的出发点是为了根据老年旅游者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品种的创新不仅是打造新产品,也包括通过重新组合旅游资源、设施及服务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从而更大程度上对接老年人的旅游需求。(1)按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细分。针对国际市场,齐云山在开发老年市场时要做到有的放矢,既要巩固西欧及北美的老年旅游市场,也要加大对大洋洲旅游市场的拓展。而针对国内市场,齐云山则要着重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市场进行开发,通过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旅游中来。(2)按消费支付能力细分。从长期发展来看,老年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提升,所以,需要根据老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然后根据不同购买力的老年消费群体制定适合的价格策略。对于有消费欲望及购买能力的城市老年消费者,可以提供高端舒适的旅游产品,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城镇老年消费者,可以打造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
2.客源市场定位。目前,我国老年市场比较有开发潜力的目标市场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消费者,他们由于经济宽裕、退休后时间充裕,所以有很强的出游意愿。比如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群体,他们比较熟悉旅游活动,是老年旅游市场中已经成熟的客户群体。第二种是经济较为富裕的老年消费者,他们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但是在经济方面都比较丰厚,且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其次,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景区影响力的扩张,尤其是“十三五”高铁道路网的规划,使齐云山景区所在的皖南旅游区域优势扩大。因此,应将齐云山建设成为面向以长三角地区和省内游客为主的老年养生基地。
(三)皖南齐云山旅游养老产业体系构建
1.塑造自然与人文养老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是旅游养老目的地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层面,重点开发齐云山生态旅游、医疗旅游和道教文化旅游;在城市环境层面,在“原生态人文资源”的烘托下,强化旅游养老目的地面貌;充分利用黄山的游客资源,尽量通过旅游线路的优化,引导黄山游客资源向齐云山倾斜。
2.夯实养老产业基础。搭建和完善旅游养老目的地养老产业结构体系,以“养老旅游、养老地产、休闲度假”为核心,构建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加工、养老培训、养老会展等于一体的养老产业体系。齐云山可以从大都市老年人喜欢清静安逸的心理需要出发,建设老年服务场所,比如有徽剧表演的茶馆,装修具有传统特色的推拿养生馆,提高养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舒适感。
3.构建旅游养老产品体系。以齐云山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依托建设的老年养生基地,包括老年公寓、银色住宅及疗养院,提供多种选择给不同层次的有养老需求的人群,满足他们对养老方式、休养时间和居所产权的不同需要。老年人不但可以长期居住在老年公寓,也可根据个人需要定期到疗养院疗养。齐云山景区管理部门,应根据景区的硬件情况和目标客源市场情况,对景区各个环节进行建设,使齐云山景区成为黄山市旅游养老的“套餐”组成之一。中心原则就是协调好齐云山“山上”与“山下”的协同发展,既要加强齐云山风景区硬件条件的建设;也要准确定位并完善好齐云山景区下城镇的规划建设,保证齐云山景区旅游休闲功能的实现。
4.配套养老接待与服务设施。建设满足休闲旅游、养老养生两方面功能需求的配套设施,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上,配备健康、医疗设施。制订并实施“健康计划”,加强健康体系建设,把健康理念融入齐云山旅游养老目的地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优势,增加休闲配套设施,形成合力,满足本地居民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引入健康管理系统,依托医学院、医院、康体机构,为旅游养老者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于一体的个性化服务。
(四)皖南齐云山旅游养老目的地市场营销策略
1.旅游形象策略。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吸引物认知和选择的重要参照系,也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手段。提炼和升华旅游特质元素,塑造旅游形象,创建旅游品牌,不仅对旅游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对地区建设和对外宣传都具有重大意义。齐云山景区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并结合道教养生文化,突出齐云山景区重视养生的旅游特色进行相应的产品设计,将齐云山景区打造成城市养老者的理想养老居所。
2.产品开发策略。综合考虑齐云山资源开发状况及其竞争形势,齐云山旅游养老目的地旅游产品应有所侧重,要明确齐云山今后应重点建设的拳头产品、形象产品。鉴于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加之其独有的气候资源和文化资源,因此,应利用齐云山景区的自然禀赋条件,重点开发道教玄妙的养生文化旅游和度假旅游,突出齐云山旅游形象。
3.市场促销策略。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6.88亿。因此,要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综合运用多元化媒体宣传渠道,及时地宣传、报道齐云山的特色所在和最新旅游动态,并针对主要目标市场集中推出广告宣传。
4.市场渠道策略。首先,齐云山景区管理部门作为旅游促销的执行者,应加强与黄山市旅游局以及周边旅游区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拓展分销渠道;其次,重点开展针对旅游批发商、旅行社的促销活动,从而分流更多的旅游客流。基于齐云山独特的区位与资源特点,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三、政策性建议与战略构想
通过前文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对旅游产业提出的政策性建议进行精炼概括及分析。
第一,建设旅游养老目的地信息系统。旅游养老目的地要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不仅可以随时查到老年人的体能健康报告,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远程视频,凝聚亲情联系,让子女可以随时随地知道其父母的健康状况,老年人也可以在闲时通过系统定制自己的私人档案。当地法规及目的地相关信息也要囊括在系统中,不仅可以为在这里养老的人提供政策便利,还可以起到对外宣传促销和交流的作用。
第二,积极引导旅游养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自从老年产业这一概念兴起以来,针对老年产业的营销手段的运用也更加丰富,这就使得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其他行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产生了更大的市场辐射力。这就需要对老年消费者根据他们的需求对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市场细分,将不同行业的产品、服务进行互补及替代,将针对性的产品服务提供给目标老年消费者。比如在向老年消费者提供住宅产品时,也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配套的社区、医疗、娱乐、健身及旅游等产品和服务。
第三,加强各类专门人才服务技能的培养。在2011年,我国劳动保障部门修订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标准中要求,专业护理人员需要在国家要求的标准下进行工作,并需要取得相应执照后才能上岗。各地区可以根据地区的特点,增设旅游养老服务师等岗位,并按照标准不同进行级别的鉴定与区别,通过这种措施使旅游养老真正做到旅游、养老与医疗保健相结合,从而使旅游养老更加完善。同时,政府应采取贴薪补酬措施,吸引更多人投入到养老托老事业:可在旅游院校中开设老年旅游学课程,培养旅游养老管理专业的人才;充分利用低龄老人身体健康,并熟悉老年生理及心理需求等优势,培养低龄老人成为专业的旅游养老及护理服务人才。
第四,加快疏通旅游养老者流动渠道。强化对养老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不但需要逐步提高城市与农村养老体系的完善程度,还需要强化管理政策的全面性,同时需要针对跨区域养老旅游制定简便的流程,从而提高不同区域之间人员的流动性。民政部门需要对跨区域养老旅游进行政策方面的支持,及时方便地解决养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人身疾病与意外伤害等特殊事件;旅游部门需要针对养老旅游制定完善的旅游政策,同时需要与政府专门负责养老管理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制定特许制度,以此使养老旅游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全方位保障旅游养老者的合法权益。当地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相互协调,逐步提高养老金和退休金收入,加快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网络化办公和管理,简化异地养老旅游办理手续。针对老年人意外伤害、突发疾病或突然死亡等突发状况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加快旅游养老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加强对养老旅游服务企业的监管,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
四、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情况,所以必然要实现养老的社会化及产业化。本文以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为切入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提出将具备天然养老禀赋的齐云山景区开发成旅游养老目的地,既能为齐云山景区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旅游养老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盛学峰,章尚正.黄山市老年旅游开发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8,(4):20.
[3]李松柏.对“长三角”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5,(7):96.
[4]盛凡.中国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5,(12):20.
[5]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6]查良松,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潘禹,刘啸,马嫣阳.城市老年人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基于北京市朝阳区中老年人市场调查[J].科技和产业,2016,(6):12.
关键词:老龄化养生地产业务模式盈利模式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来自国家老龄委的数据更显示,我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基于养老产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巨大的市场规模及其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在2011年的“两会”上,许多与会代表,尤其是来自保险界和地产界的代表纷纷提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
养老地产的困局催生养生地产
基于我国迈向老龄化社会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和日益旺盛的养老消费需求,具备养老功能的地产将大有可为。然而养老地产这一国际主流模式并未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地产需求旺盛、利润高企,使房地产企业无动力从事利润相对偏低的养老地产开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养老地产的概念及应用的单一性,不符合我国居家养老为主流的国情和数代同堂、共享天伦的传统理想生活模式。因此,本文试图阐释“养生地产”的概念,并构建其业务模式,以期为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实现企业、客户与社会的三赢。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而崛起的一批财富阶层开始步入中老年阶段,而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得这些人将更倾向于选择一种新的高端养老方式,如果能够兼顾家庭共聚,又能享受到周到的照护服务,将是财富阶层的优选方案。
养老地产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在我国则几乎尚是空白。在养老地产的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国情探索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单纯照搬国外的模式。我国独特的中医文化和养生文化,能够为养老地产注入更多的养生元素;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识人士对养生的注重、以及我国注重家庭天伦之乐的养老观念,使得我国有条件将养老地产的客群从养老人群,延伸到中老年财富人士及其关联人群。基于以上两点,本文认为,把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养老地产发展为具备中国特色的养生地产,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养生地产的概念界定
养生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精神方面的调养和加能活动,它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具体表现为:居住养生,以打造养生环境和养生居所为核心,在恬静的气氛中休养身心。生态养生,在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放松身心、调养身体机能。医疗养生,以传统中医养生为核心,并结合西医保健设施进行疗养。饮食养生,通过专业的营养搭配和摄入健康食材来滋补身心。运动养生,制定专业的运动计划,通过运动来恢复和提升体能,增强免疫力。文化养生,在文化交流、艺术熏陶中放松身心,荡涤自我,滋养心灵。游乐养生,参与趣味性较强的游乐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释放压力。美容养生,通过专业护肤、抗衰老疗养、SPA水疗等疗养项目达到养生效果。
本文认为,养生地产是指承载了健康养生经营活动的地产业务。它在地产物业上运行健康养生服务,以全生命周期的自然聚居人群作为服务对象,不仅提供健康护理服务,还提供预防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多项养生增值服务。养生地产与一般地产的不同在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在物业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进行了针对养生、养老、群聚需求的专门化设计,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环境配套;软件方面:在高端物业综合体的硬件基础上,运行了高端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和全方位品质生活整体解决方案,使得物业与服务得到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
养生地产业务构成
养生地产的目标客户群为高端商务人士及其亲友和关联群体、商务会议关联人群。在具体需求上,除一般房地产住宅地产需求及度假地产需求客群之外,还有两部分特别需求客群,一是休养生息需求客群,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大者、工作生活负荷大者、心理需要调适者、体弱多病者、病后康复者、长者、亚健康人群等;二是健康管理需求客群,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大者、工作生活负荷大者、艰苦地区开拓者、特种行业工作者、急性疾病患者、长者、儿童、产妇等。休养生息需求、健康管理需求和一般的住宅地产需求、度假地产需求的客群有相当程度的交叉和重合,也体现了养生地产作为复合需求满足者的角色,使养生地产的客户需求适应面更加广阔。
养生地产客户将体验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天伦境界,得到高雅的养生享受、高端的医疗保障、高尚的生活圈层,实现在天伦共享中的集体自由。要达成客户体验,养生地产必须与独特的环境、医疗保健、专业管理紧密结合,而这些资源在国内并不丰富,抢占资源、抢占先机显得尤为重要。
从业务范畴来看,养生地产业务包含养生住宅地产、养生度假地产、养生休闲地产(养生商业地产)和养生商务地产的开发、持续运营及相关的资本运作。它将房地产开发项目与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有机结合,不仅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充分考虑客户及其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生需求和居家养老需求,而且搭建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的公共平台,为客户持续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养生地产=高端物业综合体+高端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全方位品质生活整体解决方案。
从业务环节来看,养生地产的业务由物业开发(表现为多种特定功能的物业品类和物业形态的组合)、公共平台建设、解决方案提供三部分构成。物业开发又可细分为养生住宅物业开发、养生度假物业开发、养生商业物业开发和养生商务物业开发等四类子业务,每一类子业务具有细分的物业形态。公共平台的搭建包括医疗资源网络与服务平台、养生资源网络与服务平台、文化活动组织与服务平台、养生地产策划与设计平台、养生地产全服务管理平台等的搭建。解决方案则包括了常住养生方案、度假养生方案、休闲养生方案和商务养生方案等四种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既包括健康管理的内容,又包含了保障品质生活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养生地产业务运作的关键要素
养生地产业务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不同,它不仅包含开发阶段的业务运作,还包含项目竣工后持续的商业运营。养生地产业务与传统的商业地产运营业务也不同,它不仅包含了一般商业性经营项目,同时还提供了相当多养生方面的附加功能和增值服务,尤其是需要与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资源对接,会涉及相当多的专项经营设施硬件投入、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涉及的面广、内容丰富多样、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养生地产业务运作的复杂性相对传统地产业务而言较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的支撑。相应地,其组织架构必须适应业务模式来设计,并由适应养生地产业务模式的经营团队来负责管理。此外,养生地产相对较大的开发规模决定了其业务的开展需要占用相当大的资金,为此,融资安排和资本运作也成为养生地产业务能够成功运作的重要基石。
因此,作者认为,养生地产业务的成功运作主要取决于业务模式、经营团队、组织架构和资本运作四大要素。
养生地产的盈利模式
养生地产物业开发后,应尽可能以养生概念直接销售,实现资金回笼和当期利润。业主可再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后续的持有经营。对于不便散售的部分,或因土地性质被动保留的部分,转售或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长期经营,以会籍销售的形式回笼资金。日常经营服务的利润来自于对客户零售提供服务带来的利润回报。通过业务纵深发展、对客户延伸服务的不断拓展,例如就医通道、养老照护等增值服务的增加,可使经营管理服务利润空间得到扩展。在金融业务利润方面,未来可以在政策放松的条件下,将出租产品的持有权益,打包做金融产品销售,实现资金回笼。
养生地产的当前利润来源主要包括开发业务利润、资产管理业务利润、会籍管理业务利润和经营管理业务利润,在未来则包含金融业务利润。各项利润的得出情况如下:开发业务利润=物业开发后整体销售及散售收入-开发支出。资产管理业务利润=向开发公司整体收购后租赁给会籍公司的收入+客户委托租赁的管理费收入+非终身会籍再次销售带来的物业升值-经营管理支出。会籍管理业务利润=会籍初次销售收入+会籍转让手续费-会员维护支出。经营管理业务利润=为会员提供日常服务的收入+连锁经营加盟费收入与管理费收入+保证金收入利息等-服务与管理支出。金融业务利润分为:会籍收入信托投资所得利润分成和产品金融化利润。产品金融化利润=基金管理费收入+理财产品初始费收入+理财产品买入卖出差价收入-基金管理支出(该项业务在目前国内政策环境下尚不可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持有物业占压了大量的资金,对于滚动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各种测算表明,商业持有项目的IRR要远低于同类开发项目的IRR。因此,对于可销售的物业,应尽可能转变为商业地和住宅地;对于本来就要持有运营的物业,则土地不变性对于降低后期运营压力更有好处,因为低廉的地价增加了利润拓展的空间。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经营管理利润显然不是主要目的所在。开发业务利润、资产管理业务利润、会籍管理业务利润以及未来的金融业务利润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目的。经营管理业务利润则主要由经营管理的相关公司获得,以提升其与房地产企业跟随发展的积极性和长期做好客户服务,提升品质的动力。
发展养生地产的意义
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养生地产产品和专业的投资商,商机无限而竞争仍未出现。而注入养生元素及扩大养生客群的养生地产,则属于理论的创新阶段,如果房地产企业未来能够抓住时机发展养生地产,完全有机会引领行业潮流,开创业务蓝海。
发展养生地产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利润多元化规避系统风险。养生地产业务不仅能为开发企业带来开发利润,还能够通过对养生物业的持续经营和增值服务的提供获取持续的经常性利润和物业升值回报,以规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空间逐渐缩减、利润受经济周期和政府调控影响严重的系统风险。对土地获取的帮助。对于能按主流模式开发并获得理想利润的土地,并无十分必要推行养生地产;但对于特殊土地性质、特殊地段区位的土地,则需要以养生地产的模式,“化腐朽为神奇”。当我们掌握了这一“秘笈”,我们就能以低价拿别人不敢拿的地。养生地产的独特设计、专门设施、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能够大幅提升项目价值、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充实公司的品牌内涵。扩展业务利润区。
此外,发展养生地产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有利于医疗养生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社会医疗资源消耗;有利于提升医疗从业人员投入产出比;有利于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分流社会投资资金,改善房地产仅仅住宅投资过热的状况。笔者认为,养生地产具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业务基因。首先,市场在高端养生消费和特色地产投资方面均有旺盛需求,前景广阔;其次,目前尚无地产公司系统开发养生地产,属于业务蓝海。房地产企业若能搭建起发展养生地产业务的平台,培育养生地产设计、开发与运营的核心能力,聚拢健康管理方面的稀缺资源,打造养生服务品牌,积极开展项目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完善运作模式,并走可复制发展的道路,将有机会成为养生地产开发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养老机构要想做大做强,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重在加强老年服务的文化内涵。养老主要是养身,不是养病,养病的话到医院去就行了,在养老机构主要是养身,而养身重在养心,养心的过程就是文化修养的过程,靠的是文化。
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消费大部分是文化消费,养老产业目前所经营的业务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文化产业类型。如广场舞、老年大学、养老人员培训等与教育机构、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相关;“候鸟式养老”(或曰旅居式养老)更是与旅游文化产业息息相关;养生文化也是文化产业的内容。当然,与养老产业相关的健身、医疗领域的一部分,主要是医学领域的,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与文化产业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医学中的中医药文化部分又与文化产业有着很大的重合,如药膳文化、中医健身领域的太极拳、五禽戏等又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
修养身心、修身养性,都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当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类同此理,同样,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养老产业也不完全等同于养老事业。养老产业以营利为目的,而养老事业则专注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公益性质的。
我们可以按照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与发展思路来发展养老产业。正如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文化产业始终有着公益性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为最终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的,我国养老产业的最终目标也不是从老年人身上谋利,而是借助市场经济的推动,来发展我国的养老事业。
在扶持民间资本注入养老企业、大力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管理的同时,要坚决避免“吃老”、“啃老”、“欺老骗老”的不良经营行为,同时要坚持在努力开发“候鸟式养老”等中高端养老产品的同时,也同步发展针对农村五保户、城市失独老人、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贫困线以下的城市下岗老年工人等弱势群体的公益性养老机构,此类公益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采取由政府购买服务或者由社会资本捐款、资助、赞助、支持等方式来维持运营。
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分析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财政收入规模迅速扩大,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取得成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基本走上正轨,而在大多数农村则十分薄弱,老年人口的生活难以得到基本保障。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国家负责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本文对山东省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存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2、案例引入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是山东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临沂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众多,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较大,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全国的基本情况。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
丁元竹、安体富等分析后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存问题有:一是不同领域较为普遍的存在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二是政府之间职责不清,权力分配不明。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a)关于我国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研究
王艳品、付素霞(2005)将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对养老保险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保障力度不够、养老保险体系管理缺失。
(b)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些建议
学者刘昌平(2009)从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长远发展路径上提出:第一是要实现城乡两种保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第二是通过城乡两种保险制度的合并实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
2、国外研究现状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
Nagel认为,美国等国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每个儿童享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二是失业人员能得到资助,维持基本生活;三是公民均有机会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四是每位老人在退休后仍有一定的收入来源。
(2)社会养老保险方面:
国外众多学者对西方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状况调查研究后,提出一些建议:提高参保缴费率;适当降低养老金偿付额,提高养老金缴费额;对基金进行科学化的运营;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总体上阐述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做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分析新型农村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多个角度为完善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在查阅了大量的论文、专著、报纸文章和官方资料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其中对写作有帮助的部分,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
(2)规范分析法
规范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进行规范性分析,从而确定研究的内涵、外延、特点和本质,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规范基础。
3、创新之处
(1)视角的创新: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公共管理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切入点的创新:以山东省临沂市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现阶段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均等化,从而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二、概念界定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以维持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为目标,建立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保障结合社会供给和个人账户,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适应,由政府组织实行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均等
临沂市农村中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并不少,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并不是出于自愿原则,还有不少人则是抱着一种跟风心理。
(二)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出不均等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遵循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中央财政只“补出口”,不补入口;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进行补贴,分级财政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剧了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压力。
(三)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水平不均等
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管理平台建设滞后,一方面组建人员不够、资金投入较少、相关设施落后。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步伐太慢。
四、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养老保险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如电视台、网络等传播工具,广泛宣传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运用简明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农保”各项政策的宣传,使群众真正了解它。
(二)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
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在养老保险均等化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合理确定中央地方的负担比例。
(三)完善管理平台建设及制度衔接,健全法制
要尽快落实新农保经办机构的组建和人员的配备,建立和完善新农保的管理信息平台。同时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地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政旭.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1
[2]杨婧.苏州市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养老产业机会突显,为政府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商机。当今养老大多使用的是传统的各种设施,虽然降低了的费用,节约了成本,但从服务质量上、服务效率上却不能满足当今老人的各种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从硬件设施上得到改善,结合相应的软件技术,可以实现老人需求的快速响应,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减少疾病、降低死亡可能就在分秒之间。
【关键词】
养老产业;信息化
我国大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过快增长的老龄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由于我国70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在逐渐加快。每年新增老年人口近800万,到2022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特别是“421”或“4421”型的家庭模式大量出现,家庭养老的现实可操作性越来越弱,我国政府已将解决老年问题作为了工作重点之一,逐渐地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体系,使6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目前养老问题现状调查
1.1养老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养老服务发展较快,相对意识观念比较超前,二三线城市则比较落后,即使在同一个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差距也比较大。在北京上海都有一些大规模养老公寓,服务意识好,硬件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分级护理照料井然有序,将老人需求细分,对入住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档案管理,将相关信息即使录入电脑,对每位老人所需的服务了如指掌,利用先进的呼叫系统,配合监控设备,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取特殊服务。一日三餐饮食结构也做得比较合理,及时了解入住老人的各种意见,随时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配合各种精神生活活动,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为老人子女减少了后顾之忧。
但大多数养老公寓,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观念落后,政府管理严重不到位,民政部门只是被动执行国家和省级民政部门的指令,并没有主动关心当地老人,甚至对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表面关心,背后刁难,个别主管部门吃拿卡要现象仍然存在。现实显示:那些小规模养老机构几乎就是为了延续老人生命,养活不是养老。
1.2“消费养老”“以房养老”等新理念不断出现
上海某消费品销售集团网站,在2010年10月,率先提出了“消费养老”新理念,也就是在此网站申请会员后,根据个人所消费情况,赠与一定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后,合作的保险公司会与消费者签订协议,等消费者六十周岁后,保险公司负责一定数额的养老支出。
以房养老(ReverseMortgage),也就是“倒按揭”或者“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将老年人自己的房屋抵押给某机构,然后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或者以固定的期限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相应部门或机构收回住房使用权。
去年由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政策于2014年7月1日起已经开始试点实施。今年6月,中国保监会也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于自2014年7月1日起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试点实施老年人“以房养老”养老保险。
在我国农村也同样出现了土地养老。
养老基金的兴起,近两年多家基金公司,注册了各种养老基金,以不同的方式在稳步的运营。
2物联网技术构筑了信息化养老良好的平台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在“internet”的基础上,将终端延伸和扩展到物品与任何物品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定位、跟踪、智能化识别、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网络概念。
利用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技术信息化养老,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打破了传统思维,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传感器和计算网络的实施连接,让老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状况和出行安全)能被子女远程查看。例如在北京,红寿堂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客户端,适合快速的搭建中小型单位居家养老平台,适合街道、社区、养老院、老干局、干休所、养老公寓以及中小型的运营公司。
3信息化养老已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养老是以信息化养老终端采集数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从而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解决方案。
我国现有养老机构的能力显示,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现状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再就业的就业问题。因此,这是一条有效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可行之路。
4银发产业的形成为企业提供了商机
中国老年人口急剧增长的背后,蕴藏着中国银发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银发市场的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2265元,以2010年1.78亿老年人口计算,消费总量将超过2.18万亿元;考虑到中国老年人消费水平或低于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计整个银发市场的规模已达1.4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的规模。
银发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
英国是最早提出信息化养老的国家(称其为信息化养老系统)。市场上,特别是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广阔,将是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5当前我国中小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三年级夏天的作文字(整理6篇)
下一篇:高中篮球教学教案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