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6篇)

时间:2024-09-27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篇1

项目名称:车辆夜视智能报警器

项目服务时间:2010年

产品独特性或先进性:该产品第一次将导航、夜视、防盗报警等诸多功能革命性的集结一体。通过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将多项高新技术集结于一套产品内,消费者只需安装这一套产品,即可完成所有的行车便利和安全保护,体现了人文关怀,避免了购买多个产品的繁琐、浪费和占用有限的汽车内部空间。一机多用,更加人性化。

客户获益:这款新产品去年刚上市,填补了市场的空白,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效益。

项目评估:产品属国内首创,多功能集合一体,是非常实用的行车安全保障产品,虽然刚刚面市,但我们期待着能给广大有车一族带来安全保障。

项目名称:水洗空气净化器

项目服务时间:2008年

产品独特性或先进性:这款产品可以有效清除室内空气尤其是新装修后的室内空气中大量的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产品采用市场上独一无二的16层水幕帘清洗空气结构,清除室内甲醛效果显著。

客户获益:产品上市后获得众多国外客户的青睐,目前已销往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

项目评估:产品创新程度高,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但产品结构偏复杂,使产品成本偏高,目前已成功开发上市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产品成本,丰富了产品线。

项目名称:LTD探测设备

项目服务时间:2009年

产品独特性或先进性:这是一款快速无损探测并定位的高科技设备,创造性地给体积大,重量重,而且需要不停搬运的设备增加了可折叠推车结构,推车可以不用倒可工具,徒手就可以进行折叠收纳和展开使用,而且折叠后体积只有展开的三分之一大,非常人性化。使设备操作非常简单,携带方便,造型简洁实用。

客户获益:产品本身科技含量很高,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上产品材料、造型和结构等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市场销量增加30%以上。客户的企业形象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项目评估:项目创新力度大,结构合理耐用,项目非常成功。

DESIGNvs.杨召坤

DESIGN:请介绍品格设计创立时的社会背景、公司和个人状况?

杨召坤:我本人是学理工科出身,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的材料专业,毕业之后即被分配到海尔集团做家电设计,一直做了10年,当时的工业设计没有目前这么好的条件和背景,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软件和硬件,刚开始主要是靠手工,渐渐地引进了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当时海尔的创新意识很强,很重视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产品的开发数量也很大,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产品诞生,当时我涉猎的范围比较广,从外观造型设计到结构设计,包括后续的模具设计生产这一块都有涉及,正是这些大量的设计项目的积累沉淀,掌握了全方位的产品开发知识和实践经验,包括造型、结构、工艺、材料、生产等都很熟悉,从一个产品概念直到产品的上市销售,掌握的东西比较全面,后来就在我们的设计部门当主管,当时整个集团的绝大多数家电产品我们都有设计,所以接触的东西就很多。这也为后来创立品格设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品格设计于2006年9月创立,当时,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发达地区的工业设计行业已成规模,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带动起到很大的作用。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对工业设计的潜在需求很大,工业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青岛乃至山东的工业设计公司极少,推动力不够。我在海尔多年发展的历程中,深刻感受到工业设计作用的巨大,因此创立了品格产品设计公司。

DESIGN:品格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杨召坤:品格设计从2006年创立至今4年多的时间,由最开始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15人,主要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06年到2008年是艰苦的创业阶段,仅仅是为了公司生存下去。当时很多制造企业认识不到工业设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工业设计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对设计价值的认同有很大的差距,创业异常艰难。2009到2010年是品格设计的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品格在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中,更多地注重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创新和提升。很多制造企业经过沟通与合作后,切身感受到工业设计带来的效益和价值,由此选择了与品格设计持续的乃至长期的合作。虽然在山东在青岛我们已经算有名气了,但是和全国其他的一些地方相比还有差距。像北京、深圳都有一些规模非常大、品质非常好的设计公司。2011年,品格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拟通过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设计实力和品牌价值。如今正与英国PG(PriestmanGoode)公司合作,在山东一起合作,共同探索适合中国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DESIGN:未来三到五年品格设计的主要发展战略及长远目标是怎样的?

杨召坤:品格拟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与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战略合作,掌握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和资源,并通过与国外公司的优势互补,在加强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加大与高端品牌的合作力度和范围。稳步地提升品格在工业设计行业中的实力和影响力。未来两到三年,品格设计除在继续深入做强目前单一的工业设计外,计划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品牌设计、空间设计、UI设计等多元化的设计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的综合性需求。使品格成为综合性设计服务机构。

DESIGN:在品格设计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杨召坤:品格设计从2006年创立到现在,虽然发展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基本上每年都在踏踏实实地稳步向上发展,主要困难是在创业之初,因公司规模小,影响力不足,对优秀设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使公司的发展受到制约。现在的困难主要是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和投入不足,制约产业的发展。品格通过坚持不懈的推动设计创新,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设计手段解决难题,加强企业的理念更新和市场推广,让企业充分受益,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个项目,在赢得了客户认可和支持的同时,也增强了公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DESIGN:品格设计设计服务的特点?今后致力于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

杨召坤:品格设计多方位地对客户进行服务与设计,为客户考虑很多:不仅仅只为客户提供一个好的创意,同时会告知客户采用这个方案会带来的好处,或者是生产上的问题、成本、如何去生产,包括市场上的情况,提供全方位成熟的服务。品格设计将沿着工业设计为主的线路,增加品牌设计、空间设计、UI设计等多元化的服务。在品格所接触的客户中,不断地有品牌设计的需求。如果和一个公司很好的合作的话,整体都是相关的:产品设计、品牌设计以及UI设计都缺一不可,一套整体的服务对客户的收益是巨大的。如今,品格设计通过加强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设计实力与品牌价值。国外公司有先进的设计理念这正是品格设计所欠缺的。因此,品格设计积极与国外设计企业共同开发国内市场,各取所长,相互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国外企业需要吸收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行情。一方掌握国际化的资源,另一方了解中国的市场;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吸纳优秀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DESIGN: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杨召坤:品格设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双方在设计观念和对产品认识上的差异,有时一些好的设计方案并不被客户所接受,有时迫不得已修改方案,很无奈。因此品格需要和企业之间不断的深入沟通与交流,逐渐与企业之间达成共识。解决建议包括:政府应大力推动工业设计的认识和应用,让企业、社会更多的认识了解工业设计,奠定设计创新的基础。工业设计是生产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有力手段,应给予扶持帮助,特别是设计机构作为创新型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巨大,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推进。另外,设计机构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要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文化,行业地位等。只有深入地了解一个企业,站在企业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才能和企业有更深入的交流,才能做出更完善、更符合企业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好的设计。

DESIGN:你认为中国未来哪几个领域的设计服务将大大提升品牌价值?

杨召坤:工业设计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工业设计是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只要能用到工业设计的行业,都能大大提升品牌价值,和人关系密切的产品,如消费电子、交通工具、日用消费品、家具、医疗器械等行业工业设计的价值将会更加明显。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篇2

[关键词]信息设计认知信息处理

品牌形象包装作为产品销售的“第一媒介”必须充分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把产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消费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产品的使用功能,而更多的去追求品牌包装的精神功能,这促使设计师更为自由大胆的去设计品牌的包装。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人们发现今天的包装已不再绝对依附于产品的传统形式,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有形态的特点。电子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使得不同的产品变得相似,甚至造成人们的认知混乱。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如何进行品牌设计尤其是品牌信息设计就成为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品牌的认知过程

消费者对品牌识别界定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

首先,不同的品牌通过产品包装造型语言对消费者产生刺激;其次,消费者会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接受刺激并通过大脑的分析处理来明确产品是什么;第三,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来进一步认识产品,并对自己的初步认识进行验证和判断;第四,使用产品并明确产品的工作原理;第五,根据自身的情况(教育、职业、地位、审美、理解力等)来解读产品内涵。

二、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步骤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就是将产品置于一定的使用环境中,根据这一环中人、物、社会、环境的关系来确定产品的角色和行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赋予产品一定的形象和意义,使产品形态语言有效传达出信息和内涵。因此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设定使用情境,分析各因素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设定目标群体,明确产品未来的服务对象是谁。除此而外设计师还要明确产品可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产品的操作使用方式、产品的使用空间环境和当地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第二步,提取产品角色。设计师要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确定产品的自然角色,同时又要从产品在自然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等中的情况来确定其社会角色;第三步,利用造型语言诠释产品角色。将前面得到的抽象的语言语汇用具象的视觉形态加以表现;第四步,评估造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三、影响品牌设计中的信息设计的因素

1.品牌的信息设计要人性化。如前所述,消费者认知品牌包装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过程,而信息处理过中第二步是非常关键的,即消费者会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接受刺激并通过大脑的分析处理来明确产品是什么。因为消费者只有对该品牌产生好感才可能去进一步认知和体验。那么如何使消费者产生好感呢?这就要求具备三个条件:足够的刺激、消费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2.信息设计要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各地区各民族长期选择和积累的结果,代表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习俗、语言、审美、观念等,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设计师在进行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3.信息设计要重视造型语言。产品造型是产品与使用者的对话语言,它可以帮助使用者从造型中获取信息。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以产品的实际功能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历史文脉等因素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调整,传递出丰富的产品信息。

四、品牌信息设计的方法

1.设定目标群体。所有的品牌形象都要让人明白它是为谁服务的。即在品牌形象包装设计时要设定一个特定的目标群体(也就是服务对象),他们各方面的情况接近或类似,这样在产品形态设计时比较容易进行信息传递。反之,如果不设定目标群体,而是让品牌形象包装适合尽量多的人,这样服务面越大对品牌形象的理解越多样化,产生认知歧义的可能性就越大。

2.明确使用环境。动中不自觉的减少浪费,又适合于公共任何产品都是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使用的。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的信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

3.注重人的认知。一个产品必须要告诉消费者它是什么、如何使用?要使消费者快速认知产品并掌握操作方法,设计师必须通过设计传递出足够的信息,即要调动消费者的多个感觉器官来接受刺激。

(1)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中的视觉要素;(2)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中的听觉要素;(3)品牌形象的信息设计中的触觉要素。

五、结论

品牌形象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用特定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并为消费者所认同和接纳,使人的生活与设计、产品与艺术为一体,形成美的共鸣。品牌形象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面对产品,消费者与之形成了一个认知与使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往返关系的动态系统,或者说是一个产品艺术的审美的互动行为。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产品的载体与媒介,起着快速传递产品信息的特殊作用。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品牌形象包装的信息设计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它就可以被使用者正确理解、识别和正确操作,此时的设计就是成功的设计。反之,设计师的意图不能被使用者正确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识别和操作,这就是失败的设计。因此品牌形象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设计将是设计师今天乃至今后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美)玛丽安・罗斯奈・克里姆切克桑德拉・A・科拉索维克;译者:李慧.品牌的塑造――从概念构思到货贺展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篇3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工业设计在国内的发展至今大约半个世纪之久。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工业设计这一较新的领域也相应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随着设计方法的不断演化,出现了很多种诸如创新开发设计,改良设计等,而同时伴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概念设计也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为新生活起着创新服务的作用,概念设计是一个有序的设计活动,是人的主观设计,并且分析人们潜在的需求而生成概念产品而采取的设计方法,这其中伴随着超前的意识,对于理解与运用概念设计这一手法,还是值得认真审视的。

一、认识工业设计的概念

工业设计是由英语IndustrialDesign这一名词翻译而来。上个世纪在我国也曾经分别出现过多种称谓,比如:工业美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等。近年来逐渐开始统一称作"工业设计"。

1957年6月,在伦敦一个特别会议上,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正式成立,之后也一直在加强各国工业设计专家的交流。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组织研究人员对工业设计做出定义。这就是现在我们可以在很多教科书中见到的以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当然关于工业设计的定义其实不只有一个版本,但是以上是较为常见也被很多设计界的人士所认可的一种。ICSID前主席亚瑟.普洛斯先生也曾经说过,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

二、理解"概念设计"的概念

"概念设计"是设计界经常出现的一个高频词,对于"概念"一词,在辞海中有着详细的解释: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属性中抽出本质的共同的属性概括而成,从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科学认识的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因此,"概念"可以理解为主观意识对客观对象的新的创作与改造,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了概念。工业设计领域中的概念设计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概念的设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不是凭空的创新与盲目的改造,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

概念设计表现了新产品的整体设计内容,方便企业内部关于开发此新产品的交流,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它也是确定未来新产品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产品的前卫的造型特征,未来的使用方式等主要方面,通过视觉化的表达方式,为结构、工艺、生产等部门人员共同研究此概念设计,完善与修改,并进入最后的实施阶段,直到投产与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概念设计不仅出现在产品设计中,它同时也在其他很多相关的设计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简析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中的"概念设计"

在当前国内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中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存在着以下一些现象:目前有较多的院校采用课题设计一、二、三或改良设计与创新开发设计的课程结构体系,在二、三年级一般都会设置这类专业课程。在很多学生的设计作业中,由于对某些产品的机、电的原理以及生产工艺与材料了解不足,而产生的误解或一知半解,最后都直接反映在完成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学生的作品的创意与设想"看起来很美",然而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去进行思考与探讨。存在很多想当然的设计作品,当教师对其设计进行质疑之时,有一些反应较快的学生经常是以狡辩的方法对自己的作品解释为:这个是概念设计,是为未来的社会所预先准备的产品。尤其是在交通工具设计的专业课程中,会大量的出现所谓概念设计的汽车作品,因为在各大车展上都能见到靓丽的概念车,翻开很多的汽车杂志,到处都可以看到大量的精美的概念车的图片,然而,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经济与阅历等一些综合的现实因素,学生对汽车的了解远不及生活中接触、使用过的产品。所以,在进行汽车设计的项目时,总是会有学生凭着自己的臆想而做出惊人的创意,设计出了很多种概念车,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然,不可否认,想象力在设计界,科学界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工业设计中,对于未知的无法解释的设计行为都一概归纳为"概念设计",这似乎还存在商榷之处。概念设计需要突破既往的设计观念,提出创新的设计思路,需要全面考虑产品的形态、结构、材料、加工方法与功能等,既要提出新的设想,做出出人意料的方案,又要解决现实的需求,而绝不仅仅是从形态出发的产品的外观形式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产品的内在结构与原理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

在高职工业设计中需要关注服务生活的产品设计的方法,不应过多的出现所谓的"概念设计",有不少的设计方案没有立足现实,只是简单的将无法解释的、未知原理的设计方案当作"概念设计",这是对工业设计以及概念设计的一种误解。概念设计需要提出新的设计概念,它是包括了完整的前期调研的策划与技术可行性的论证等环节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而当前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加工工艺,真正的材料,结构与模具等,逐步掌握实务的设计方法,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职教学层次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在当前就业竞争较为激烈之际,高职院校应通过实际设计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应该能较好的适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在毕业后能学以致用,迅速找准自我的人生坐标,这样的高职毕业生将会在工业设计界立足并做出应有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为未来实际生活进行服务创造。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篇4

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因此设计师需要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合消费者的想法,设计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用户的需求是通过产品属性实现的,目前在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上,设计师和消费者存在认知的差异。通过借鉴方法目的链分析方法,建立设计师的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认知结构模型,用户根据认知机构模型运用评分矩阵进行评分,从而得到设计师和用户在需求到产品属性转化上的共识,通过达成的共识指导设计。

关键词:

用户需求;产品属性;转化;方法认知共识

1引言

当前,产品设计提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要关注用户的真实想法。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结合用户的观点进行设计,这需要一种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将用户和设计师在需求到产品属性转化上的认知呈现出来,并找到设计师和用户在认知方面的共识,避免设计师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产品设计。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得到一种科学有效的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有效途径,以便于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2方法目的链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MEC理论是综合产品属性、产品结果利益及价值的简单结构,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行为[1]。在市场营销中方法目的链理论是研究产品属性,用户使用结果和利益以及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了解顾客是如何、为什么选购某种产品的,产品设计中,用户的需求是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的,用户的需求必须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将这种方法引用到产品设计中就可以回答如何设计产品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的问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目标,产品属性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着很直接的相关性,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并且,用户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因此用户需求,产品属性和用户的价值观之间形成了一条关系链。在产品设计中借鉴方法目的链理论的研究方法,需要对原有方法目的链的结构进行改进,将使用结果层换成用户需求层,因为在市场营销中用户选购某种商品的目的是实现某种使用结果或利益,而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3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过程

设计师关注用户的真实想法才能避免设计的主观性,才能使产品设计满足用户的切实需求,因此,在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上应该更加科学有效。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用户和设计师在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上的认知进行呈现,并找到设计师和用户在认知方面的共识的过程。在产品设计中,借鉴联合模板技术,事先确定有关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的列表[2]。将思维导图分为价值、用户需求和产品属性这三层,因为在产品设计中,用户的需求是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的,用户的需求必须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制定认知结构模型,通过进行结构性的,定性的认知导向研究,取得适用于产品设计的方法目的链,并制定指导产品设计的价值层级图。

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构建一个呈放射状的思维导图(价值-用户需求-产品属性)去呈现设计师有关产品的认知。其次,创建一个评分矩阵,通过为属性-结果和结果-价值矩阵中的一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赋值来给用户提供一个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再次,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被区分开来。这样设计师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相比用户有着怎样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达成的共识,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1构建设计师的认知结构模型的步骤认知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由设计师完成的,通过认知结构模型可以了解设计师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认识。(1)建立编码——为了方便用户根据方法目的链模型进行评分和赋值,然后将收集到的价值、用户需求、产品属性、邀请3名设计师进行编码和分类,编码要采用数值编码的形式,编码的重点不在于关注各个要素,而是厘清要素间的关系,同时,编码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清晰而全面。Gutman(1982)提出分类结果要由其他编码人员进行复检,从而保障其一致性[3]。(2)首先把设计主题这个关键词放在纸的中心,然后按照价值、用户需求、产品属性这三个层次从这个中心扩展其范围。(3)主要的分支将扩展出各个较小的分支,只能标注一个关键词在各自分支上。(4)所有较小的分支从主要分支中被扩展出来形成树状图;主要分支和较小分支的分支线粗细递减。

3.2建立综合关联评分矩阵建立综合关联矩阵是为了通过让用户评分的方式获得用户对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认识。通过矩阵,采用量化的方式实现被访用户的数据整理分析。有助于整合和量化消费者的认知取向,并以建立的矩阵来构建出价值层级图,简称HVM,从综合关联矩阵可以看到,横轴和纵轴包含了所有的编码,而矩阵的每格都有自己的含义,表示在阶梯矩阵中产品属性层的各元素与用户需求层的各元素之间的关联程度,或者用户需求层各元素与价值层各元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3.3建构价值层级图通过方法目的链模型和关联矩阵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这三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共识,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方法。由此可以得到几条指导设计的方法目的链,根据所得方法目的链构建价值层级图,在层级图中所涉及的元素都可以采用编码内容作为依据,而连接的线条则以关联矩阵表中的连接顺序为主,价值层级图展现了产品的属性、利益和价值,在MEC中的整体关联关系。

4设计实例应用

以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为例,确定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认知结构模型,以实现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案例研究“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详细解释了用户如何考究设计师所产生的想法,然后双方达成共识。在研究开始时,设计师使用思维导图构思,并确定由26项“属性”元素13项“需求”元素,和5项“价值”的元素构成的认识结构模型。然后,建立一个关联矩阵让被调研的用户对属性和需求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以此可以得到消费者和设计师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最后,精简的价值层级图被用来表示设计师和用户达成一致认知的想法,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产品设计方针。

4.1确定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认知结构模型的三个层次(1)价值是对特定行为或生活的终极状态的一种持续性信念,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或生活目标[4]。依据Kahle(1983)所提出的ListofValues(LOV)中的九项价值并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确定价值,将价值确定为温馨的人际关系、满足自我、趣味生活、安全感和成就感。(2)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人物角色建模以及情景分析的方法确定老年人的用户需求层,得到以下用户需求层:(3)通过评语分析法确定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产品属性,本文根据在京东商城销售量排前3名以及销售量居后3名的6款老年手机进行属性的分析和获取。选择销售量排前3名的老年手机进行研究,可以获取使用户做出肯定决策的产品属性,选择销售量后3名的老年手机可以获取是用户做出否定的使用决策的关键属性。最后将这6款手机的产品属性进行综合,得到以下产品属性表:

4.2建立关于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模型设计师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关于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模型,三位设计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花了1.5小时,集思广益。在主要分支价值上收集的要素有“满足自我”,“温馨的人际关系”,“成就感”,“趣味生活”,和“安全感”。子分支被扩展为需求,并从这些子分支到下一级所产生的分支是属性。根据他们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以及分层和分类关键字的原则,设计师建立认知结构模型的过程来阐述他们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如图3所示。

4.3进行认知结构模型的可靠性评价:邀请三位程序员中熟悉方法目的链和内容分析的人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编码。再对编码信息进行可靠性评价。Wimmer&Dominick提出可靠性评价值要大于0.9,因此当评价大于0.9时设计师所建立的认知结构模型是合格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经过计算得出:可靠性计算所得数值大于0.9,因此设计师所建立的认知结构模型是合格的。

4.4建立综合关联矩阵研究用户认知关联矩阵中的元素根据图2中的认知结构模型进行AD和DV关联矩阵形式分类。首先,以属性为行,以需求在列,形成一个AD矩阵。被调研的用户对属性和需求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评价采用五分量表:非常密切相关是5、密切相关是4、次之是3、稍有关联是2、并没有关联是1。类似地,DV表中所列的是需求和价值。建立综合关联矩阵可以通过让用户评分的方式获得用户对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阐述用户和设计师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异同。通过此矩阵可以描述用户所理解的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构建出价值层级图,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途径。

4.5问卷调查并分创建一个评分矩阵,通过为属性-结果和结果-价值矩阵中的一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赋值来给用户提供一个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再次,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被区分开来。这样设计师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相比用户有着怎样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达成的共识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具体流程为了干什么的。问卷收集:调查问卷(包括AD和DV),向用户发放问卷98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回复率为88%。基于86名受调研者提供的数据建立一个整合后的含义矩阵。通过将矩阵每一个区域中采访数据求和除以采访人数可以计算平均组合值。计算合计AD矩阵每一小区域中的平均组合值公式如下:i是属性的数量,值为1到26;j是需求的数量,值为1到13;N是被访者人数,86人;平均组合值,值为1到5。根据86份问卷调查结果,获得关于属性A1-A26各个名词与使用结果D1-D13各个名词之间的各项评分的平均分矩阵和展示在认知结构模型,用灰色部分标记出来,这些代表设计师的认知。另一方面,参照尼尔森(1993)的研究,如果五点量表的平均值大于3.60,则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的值,用户认为两个元素之间存在重要的相关性。如果表中的数值是灰色底的加粗黑体字,那就代表设计者和消费者达到了正向一致;如果是灰色但不是加粗黑体字,那就代表是设计者的主观意见;如果是加粗黑体字但不是灰色底,就表示代表着消费者的主观意见;如果既不是黑体也不是灰色,代表设计者与消费者意见相反。

4.6得出方法目的链若设计师和用户在某一类需求类别、需求以及属性之间的关联程度上达成了共识,那么就能确定一条需求类别、需求和属性之间的关系链,以此类推,可以获得多条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关系链。经过计算属性与需求,以及需求与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得到14条方法目的链,通过这14条链,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各个产品属性与各个用户需求以及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用户的需求是在哪种价值的引导下产生的,通过哪一种属性来实现需求。

4.7建构价值层级图通过方法目的链模型和关联矩阵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这三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的共识,从而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共识。这些共识是通过得到的方法目的链体现的,因此,根据所得方法目的链构建价值层级图,层级图中所涉及的元素都可以采用编码内容作为依据,而连接的线条则以关联矩阵表中的连接顺序为主,价值层级图展现了产品的属性、利益和价值这些元素在方法目的链中的整体关联关系,这种关联关系就是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途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指导产品设计。

5结论

本文研究一种合理的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有效途径,以便设计师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结合市场营销领域中的方法目的链分析法,建立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转化的认知结构模型,通过用户参与,取得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有效途径,可以更科学有效地指导设计。

参考文献

[1]Gutman,Jonathan.AMeans-endChainModelBasedonCustomerCategorizationProcesses[J].JournalofMarketing,1982,Vol.46:60-72.

[2]孙宇彤.方法目的链理论在手机电视消费行为研究中的运用[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王吉军,岳同启,张建明,王健.客户广义需求分类体系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2,23(6):48-54.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篇5

关键词:图标设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用户认知

一、国标的定义及作用

图标(1con)一词起源于希腊语的“Eikon”意为“图像”,其在英汉词典上的定义为:①人像;肖像;雕像②【宗】圣像③偶像;崇拜的对象。英文里“人像、肖像、雕像”是指以真人为描绘对象的画像或人像雕塑,这里它们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图形符号。在汉语的语境下,图标广义上指所有带有指示作用的标志;狭义上是指数字显示屏上用来引导用户运行各种操作的图像。

本文所探讨的图标是指以数字显示屏为前提,基于传统设计、编排技能以及与新的像素技术相结合的图形用户界面中具有明确指代含义的可操控的图形。―方面,其具备国际间确定意义的图解式、图形式的符号特征;另―方面,作为图形用户界面中实现人机互动最为重要的交互元素,又具有指代性、指示性、易识别、易理解、易记忆、易操作的特点。

二、适应于用户的国标设计

2.1以用户认知为导向的目的及意义

用户在操作系统时,除了通过界面中的文本获取系统发出的信息外,主要是依靠图标来理解系统程序或工具,并通过对图标的操作予以执行和完成任务。因此,用户作为图形用户界面这一特殊产品使用的主体,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图标所传达的目的与意图,直接影响到其对产品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唐纳德・A・诺曼(DonaldArthurNorman),在《设计心理学》中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他把设计人员、用户、系统分别归为设计模式、用户模式、系统表象(systemimage)这三种概念模式(图1)。认为“设计模式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式,用户模式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式,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并提到:“设计人员希望用户模式与设计模式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式,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建立错误的观念模式”“如果系统表象不完全或自相矛盾,就会给用户带来麻烦”。显然,系统表象类似于一个信息枢纽,接收并发送设计人员的概念模式,将其传达给用户。当三种模式闭合达到协调与统一时,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可能产生的误操作才会被减少。而用户模式存在着用户主体对系统表象认知的差异性。这种认知的差异性与用户的经历、记忆、理解、想象、期望等行为表现或心理活动相关。图标设计的服务者是用户。以用户认知为导向,有助于设计出贴近用户心理模型的图标,以便于实现更为直观、人性化、情感化的产品体验。

2.2认知因素

认知(Cognition)一词在英汉词典中被定义为:①【哲学】认识;②被认识的事物;知识。这种认知是指人通过知觉、记忆、理解、思考、判断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罗伯特・L・索尔所在《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对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从认知论解释,认知是一种信息处理,也可以讲为“知之历程”。它是指人凭感觉接收信息、贮存信息、转化信息、运用信息的历程,其自然涵盖了行为和心理历程。

从产品使用者的效用来界定,认知是产品功能的一部分,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

用户对于图标的认知,―方面体现在其功能的属性上,它是具有明确指代含义的计算机界面图形,能实现人机界面信息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体现在其符号的属性上,用户可通过对符号发出的信息理解与判断从而进行更有效地操作。前者是对图标功能属性的定义,后者涉及到符号学、心理学等范畴。

2.3认知因素的转化

2.3.1认知因素与符号

用户在操作系统界面时,凭借图标的可视化信息来理解系统进行操作。视觉则是人捕捉图标发出信息的主要途径。这种信息以视觉化的语言进行表述,通常表现为可识别的视觉符号。符号将复杂的概念或命令以简明扼要方式表达,用户通过对符号的读取、领会,感知与其相对应的对象及功能。而用户的对符号的认知受到其经历、记忆、理解、概念、想象、期望等行为表现或心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者、符号学先驱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SandersPeirce)创建了符号学基础理论,并在索绪尔模型中确立了符号的三种类型:图像型符号、索引型符号和象征性符号。

图像型符号是指通过写实或模仿事物的表征所产生的符号,这种符号最接近与要表达的事物,也是最容易被人解读的符号。图形用户界面中有一些非常具象的文字描述,如文件夹、计算器、通讯录、记事本、日历等,人能迅速地将具象文字描述转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图形和功能。这是文字和书面语言系统对语言的视觉表达的作用下产生,是依靠言语之外,人的五感与认知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结果。索引型符号是指同被表征对象之间所形成的某种逻辑、因果或常识性的联系,如:钥匙是锁的索引、钢笔是写字的索引、国旗是国家的索引。象征型符号是指被表征符号之间没有相似『生或直接联系的符号,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约定俗成的联系,如太阳象征希望、鸽子象征和平、玫瑰象征爱情等。WPS文字编辑里“新消息”的图标将绿色嫩芽与信封同构。众所周知绿色的嫩芽象征着新的生命、新的希望,该图标非常巧妙地将绿色嫩芽与信封结合以象征“新的消息”。

2.3.2认知因素与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彼得罗夫斯基在《普通心理学》中提到“思维是受社会所制约的、同言语紧密联系的,是探索和发现崭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对现实进行分析和综合中间接概括反映现实的活动。”思维方式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思维形式取得的对物象本质的认识,以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

图标设计中,有一些较为抽象的系统命令如:帮助、运行、设置、更换皮肤、突出显示、反馈等,这些相对抽象的词语很难从其字面意义寻找与其相对应的图形,而思维方式通常具有因果联想、逻辑性以及归纳性。因此,遵循用户思维方式,将抽象描述实质意义思维方式的习惯性联想概念和意义具体图形进行转换、推理和联想。

在一些软件中有皮肤个性化设置功能,其常被命名为“更换皮肤”,就字面意义寻求其图标的设计,是很难将这种抽象化的产品功能描述进行准确的视觉表达。但从抽象性词语本体的意义及功能性着手进行思维方式的习惯性联想,却显得容易许多。例如更换皮肤实质功能是给界面换风格、换颜色。对于人来讲,人不可能换“皮肤”,只可能换“衣服”。界面风格与界面颜色的更换的实质意义与人更换不同款式和衣服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相似性。因此,一些“更换皮肤”功能的图标多以“衣服”的形式出现(图2),用户仅须思维上的适度转换,便可以理解功能进行操作。这种遵循用户思维方式的图标设计,既保持其图标内在功能与视觉设计的协调性,又将产品的功能以形象地、生动地、有情感地视觉进行呈现。

2.3.3认知因素与行为方式

用户在特定环境下,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了―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成为用户认知的一部分并影响用户在操作中的判断。

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KurtKoffka)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将行为归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表面的行为(apparentbehavior),另一种为现象的或经验的行为(phenomenalorexperiencedbehavior)。”前者所示意的是“行为”本身,譬如搬桌子“搬”的行为,喝一杯水的“喝”的行为,是显露在表面的动态行为;后者稍显复杂一些,引用考夫卡的话来讲:“行为是知识的来源……行为(环境)是直接经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行为来接收信息,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转化和运用得以形成人的认知或经验,并且这种认知或经验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记忆、理解、判断、分辨等。

对于一些用文字描述较为抽象的命令,可以通过研究用户行为和行为习惯,并从中找到与其命令相匹配的概念。考夫卡提到过“行为影响认知和经验”。如果图标的创意概念可考虑到用户行为习惯的因素,可大大降低用户对图标的读取、理解和识别的干扰。

图形用户界面中,一些与人行为习惯相关联的图标设计,往往是与用户的交互行为相伴。例如:电脑系统界面中回收站的图标设计。设计人员没有就“回收站”字面意义去寻求图形的表达,而是从用户行为活动着手寻求图标创意。在生活中,人是先将一些不需要的、已经报废的物品放进垃圾桶内,而不是直接送往回收站;丢进垃圾桶里的东西并不是丢掉就不能拾回,而是当人想重新拾起时,文件如崭新一般可以再使用。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讲,“扔”垃圾的行为在界面中的体现为“拖”,以此模拟且更贴合用户的行为习惯。此处,垃圾桶的设计既考虑到用户的认知因素,同时也将图标指代的功能因素与用户使用产品的情感需求相结合。

2.3.3认知因素与文化的同异性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度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生长在不同文化区域的人,其语言、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会影响到人的认知及判断。譬如中西方婚礼上新人的衣着颜色。早在中国汉代的周制婚礼上,新人身着红色汉服以表庄重与喜庆;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传统婚礼上新人则身着黑色西服与白色婚纱。黑色和白色在中国传统的认识上象征着恐惧、严肃、压抑,并且通常黑色和白色的服装会出现在丧葬仪式上。但是对于一些西方国家而言,婚礼上身着黑色西服意味着严肃与庄重,白色的婚纱意味着神圣与纯洁。

从图标的发展史中可以了解到,同样的图标在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种、不同国籍中得以传播、读取、应用:―方面说明了图标可以跨越语言的限制,以一种非语言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另―方面说明了图标可以跨越不同文化区域的限制,被大众接受并产生共鸣。这通常表现为图标设计的通用性、通俗化、大众化以及跨文化的特征。但图标作为图形用户界面的一个“元件”,易受产品属性的影响。如一些以各国各民族文化特色为主题的网络游戏,不可避免地需要将文化的因素考虑进图标创意中。这是其特殊性。与大众文化不同的是民族文化更具历史和特点,它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适用于民族文化的图标设计不单是把传统纹样和符号融入其中,更是把民族文化的精神及审美情趣融合进图标,并且能与同民族文化的人产生共鸣。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篇6

关键词:设计美学;感官美;理性美;阶级;无产者;“以人为本”

什么是设计之美?从事设计的前辈们在这方面进行过大量的讨论和研究,大部分都是以产品为出发点的。在这里我试图从人的认识的角度出发去论证设计之美。

设计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设计者和委托者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很多时候存在着分歧,设计者首推的方案委托者不一定喜欢,而委托者选中的方案设计者似乎又不是很推崇。我曾经为此感到困惑。在对设计的评价中我们总是遇到这对矛盾。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审美角度的不同。我认为设计和美是有必然联系的。设计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吗?

然而在现实的设计工作中却需要调和大量的处于相互矛盾中的因素,尽管矛盾的程度不尽相同。有人说设计是带着锁链的舞蹈,我觉得这个比如非常形象。“舞蹈”象征着设计师对美的追求,“锁链”则形象的指出了创造“美”的难度。众所周知,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它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正是因为劳动分工的出现,设计与制造、销售分离,为了适应高效批量生产,工业设计应运而生。工业设计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同的人对设计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说工业设计可以定义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使用的一切必要手段。有人则认为工业设计是指现代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经创造性的策划使其具有新的品质如:功能的优化、式样的新颖和审美价值等。还有人认为工业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是一门专门研究工业产品在“人——机(产品)——环境”系统中如何寻求最优化的学科。总而言之工业设计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它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工业发展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工业设计,与其他的艺术活动,生产活动、工艺制作等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相交叉的产物。那么在工业设计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怎样去衡量设计之美呢?对于工业设计的核心产品设计而言,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美的?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美?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美”这个词。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指的是感官的快适;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

就产品设计而言,设计的产品的美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形态美、色彩美、结构美、装饰美,这些主要是由人的视觉机能感知的,可以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产品的材料美、表面加工工艺美,这些主要是由人的触觉机能感知的,可以给人触觉上的快乐;产品能发出优美的音乐能使人产生听觉上的舒适;产品能溢出淡雅的幽香可以使人产生嗅觉上的享受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对人的感官刺激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我叫它设计创造的感性美。二是设计创造的理性美。产品虽然是以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作为人的创造物,身上烙下了人类思考的印记,它是人的对世界的认识的物质体现。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正确的指导实践。所以在探讨设计之美的时候,也应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我们应该通过理智的思考来判断一个产品的优劣,而不是单纯的从感官的感受出发去判断。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产品的本质是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能。使用过程才是对产品的真正的考验。“路遥知马力”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评测表现出好用性的产品就像是好友一样能够“理解”人。我相信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给使用者以真正持久的精神上的愉悦。需要说明的是美是人类认识领域的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对于美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个变革不难看出,各个时代的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不同时代的设计师对各自意识中美的追求。另外人们对设计之美的理解还具有阶级性的特点。古往今来的经典设计,其实都不是大众所享有的,而是权贵的。水晶宫博览会上展出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王宫贵族奢靡享乐的写照。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改变设计为权贵的这种历史,而企图让设计为大众服务。设计师所做的这些努力不是没有成效的。纵观设计变革异常兴奋的这200多年的设计历史,现代设计的却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进步的果实,但是,只要是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对设计美的理解就是有阶级性的。在现时代大家依然可以看到以美国商业设计为首的设计是为资本家聚敛财富服务的,只不过他们聚敛财富的方式更加高明罢了。“以人为本”究竟是以谁为本?现实中的设计,为了不断更新产品而进行有计划的废止,为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过度的包装,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不都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商业利润吗?另外,最近几十年奢侈品消费异军突起,而生活在落后地区过着困苦生活的人们仍然占很大比重。这样的设计方式充斥着现实世界,然而这样的设计方式是美的吗?我认为不美,因为我是一个无产者,他们的产品是美的,但是他们制造出来的产品却使我的生活更加的困难。然而这样的设计方式也是“美”的,因为在这个绝大部分是资本拥有者统治的社会,资本拥有者认为它是美的,它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到这里,我相信对设计美的认识中阶级性已经很显而易见了。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