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成效范例(3篇)
时间:2024-10-23
时间:2024-10-23
【关键词】高中英语探究模式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04-01
高中英语对语言掌握要求很严格,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依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限制高中生高效、快速掌握英语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而言,如何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成效,是需要去积极探索和创新的首要任务。笔者就如何通过强化教学探究模式改革来全面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成效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不清晰;(2)各种奖励和赞扬语言的泛滥;(3)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4)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5)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变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模式要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者心中根深蒂固,它的改变是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革而发生的。如从古代的私塾教学理念到清代的科举考试,再到民国的学堂教学,最后到现在的现代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工作者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所以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创新后的教学模式,在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方面,不同的教学工作者有不同的理念。
三强化教学探究模式改革的策略
1.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分阶段确定区段教学目标。(2)英语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时对学生的激发和奖惩一定要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4)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量体裁衣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习方面的优势。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英语单词和句法的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游戏、短文演绎和做小互动来展开。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学习欲望,从而很快地掌握这个单词及其相关内容。(2)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中需要教学工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代替古板呆滞的传统教师形象,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3.调整课本知识结构,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流程
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在枯燥古板的教学模式之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几乎为零。考虑到这些因素,要对传统的教学安排有所创新,讲解理论时注意实例的引入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可以很快掌握知识的教学结构,从而可以行之有效地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4.了解学生心理
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在这些“拦路虎”面前,学生们往往会选择退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采取的办法可以是攻心策略,即最小化困难,树立信心。①
5.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重要性,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活动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决。
6.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工作者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除课堂提问、分组探讨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自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前,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找到不懂或模糊之处,并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讨论来解决问题,如若解决不了可留到课堂等教师解决。自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2)竞赛教学法。定期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竞赛内容可以多样,目的就是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3)实践教学法。摆脱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向高中生传授英语基本知识和语言真谛。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加以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在满足新形势下教学需求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因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方向日益清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从模块教学、项目教学到基于工作过程等教学方法不断在职业教育界推出,许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讨践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然而也有部分院校推进缓慢、成效不佳;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高职教学改革成效?
一、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因素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案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可能不同,但是,改革推进缓慢或成效不佳的原因却是大同小异。
(一)传统办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主要障碍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的原因,许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认识不足,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高职人才培养仍停留在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上,高职教育“普教化”思维较严重,一些教师仍实行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过多强调知识的学科性、系统性;基础课教学仍占据较大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的训练;或仍然沿用、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相关专业进行缩减,高职教育实际成了本科压缩型。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历阻碍了教改实施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是近10年新成立的院校,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有部分是根据区域教育经济发展而成立的高职院校,这部分院校中师资队伍结构比例失调,近80%以上的教师没有实践工作经历。他们中要么是走出校门进校门的教师,要么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从中专教师“顺利过渡”为高职的教师。他们极少了解企业、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上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所承担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特别是他们更多地传承大学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更多注重于学科知识传授,缺乏职业教育最关注的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
(三)缺乏正常的教学建设经费投入是阻碍教改进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由于其历史原因,在多数院校办学中教学基本条件较差,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获得国家财政补充的经费仅仅够支付教职工的工资而学校的其他建设经费开支主要来源于收取学生的学费,经费的不足使学校的建设顾此失彼,拆东墙补西墙。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资金该投入哪项建设成为考验学校领导办学思路的问题,专业建设经费常常得不到保障,特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社会支持程度是教学改革成败的突破口
高职高专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学校专业建设必须与社会需求对接、课堂氛围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课程教学必须与企业岗位对接,这就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去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如“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于“生产过程”的教学模式都是实现这样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但这些都必须得到企业的支持和积极响应,然而在我国,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还形不成气候,大多数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他们只看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人才培养对今后企业发展的作用,对校企合作办学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采取不合作、不支持、不服务的态度,在他们眼里,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只能给企业带来麻烦,既浪费宝贵时间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能,甚至担心学生参与会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即使迫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情谊而勉强同意,学生也只能在“工学结合”教学中做一些与教学设计方案无关的工作。
二、思考与对策
在目前状态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逐步排除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因素。
(一)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动
许多方面的落后在于我们理念的落后,解决理念问题就是突破障碍的根本,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源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因此,从教职工到学校领导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文件。使学校所推动的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现实。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是高职院校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力量,一支在数量、质量上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建设与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并认真实施。
(三)落实教改专项经费,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经费问题是困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更是直接影响着各种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高职院校的现状分析,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获得基地建设的资金:一是每年从在校生学费中提取10%作为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二是学校主管部门每年应该按在校生数比例给学校划拨用于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三是国家政策扶持,在国家财政没有专息贷款政策,或出台有利学校集资建设基地的相关政策,帮助学校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改革;课堂;德育成效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41-0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时期的社会主旋律,这不仅需要我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做得更好,更主要的是要注重国民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社会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呢?我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德育尝试,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1教学过程中注意树立切合实际的德育教育目标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普遍存在着重技能实践、轻文化知识学习,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薄弱等情况,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前途不报太大的幻想,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现实,所以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期望值过高,动辄以大道理、高标准要求他们。空洞说教,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使德育工作变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要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一次专题讲座,让学生谈谈对“五爱”教育的认识,可以教育学生从“五爱”之外的父母做起。以“感恩”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以爱父母为内容的征文、演讲、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反思、回味父母是怎样爱自己的,在学生中逐步形成爱父母的氛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学生一旦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就会为情所动,父母之爱就会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力,使爱父母教育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催化剂,进而引导他们由爱自己的父母推及他人,从而悟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心奉献活动,将学生对父母之爱转化为对他人之爱,再升华到对社会之爱,对祖国之爱,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及文化活动中
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职教特点,积极探索教学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德育的创新越来越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开放的、资源共享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使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网络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且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和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美化了学生的心灵。这种德育活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使德育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和有效,使德育常开常新。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赋予德育教育的内容,寓德于教,寓德于乐,摆脱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以往的德育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我讲你听”的自上而下的注入式,灌输得多,引导的少,学生成为教师附庸、消极的教育对象。寓德于乐就是要克服这种单纯的追求德育教育呆板的面孔,让思想政治课堂“活”起来。如,在重大节日及纪念日之际,把思想政治课堂变为演讲比赛、各类专题讲座、文娱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既容易被学生接受,又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历史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实现光荣历史与现实思想要求的巧妙结合,不仅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而且强化了德育的效果。。一首“真心英雄”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曲,歌词朗朗上口,而其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即“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勇气的重要性和人生必须面对的坎坷。这两首流行歌曲不仅让学生们知道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的流行歌曲,而不是那些靡靡之音,更重要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实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3构建以人为本基础之上的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为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而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调节的活动。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能动主体,要想让课堂德育教育真正变得有效果,还需特别强调以人为本。脱离了以人为本的中心,任何施教方法都是被动的。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变被动为主动,即让学生形成自觉的自我德育教育潜意识。要让学生有自觉的自我德育教育意识,教师对学生就必须做到宽容、理解、尊重、相信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
上一篇:医用耗材供应服务方案(6篇)
下一篇:应急预案(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