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素养(6篇)
时间:2024-10-24
时间:2024-10-24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素养;新时期;德育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10-0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种科学化、专业化的特点,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优良的素养。因此,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对于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提高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素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政治工作者讲政治,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定要毫不动摇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定要严明政治纪律,特别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定要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形势,考虑问题,对涉及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具体来讲,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主要指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法制观念等方面的素养。就是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工干部始终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这是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最重要条件。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素养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向人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首先自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觉发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矛盾关系,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权威,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影响,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发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有严谨的思想作风。主要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如实反映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办事民主,不独断专行,等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这是做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则。道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永恒的、抽象的、超阶级的道德是不存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树立共产主义道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具体来说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生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以身作则,成为教育对象的道德表率,并对教育对象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认知上的启迪作用,情感上的导向作用,意志上的培育作用和行为上的示范作用。
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素养
心理素养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养是人的基础素养,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培养优良的心理素养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不仅能够积极地影响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决策、实施中的心理过程,而且能够对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素养如何,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智力素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非智力素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素养。只有具备这三个方面的优良素养,才能做好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
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
现代社会已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学科、新技术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专业素养三个方面,其中以专业素养最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还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即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从事的具体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教育部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首先成为教育专家,要懂得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规律;而在医疗部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具有相关的医学知识。这样,才能成为本部门的行家里手,获得教育对象的信任,从而有的放矢,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那种“外行领导内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简介:李青(1974.10.15―),男,汉,安徽颍上,职称:经济师、中级编辑、经济管理;单位:安徽省马鞍山老年医疗保健研究所,副所长,《益寿文摘》报社常务副总编。
参考文献:
[1]马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基本素质研究》.学理论2009年第25期.
[2]张颖丽.《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素质建设》.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36期.
[3]高德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及其工作重点》.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7期.
我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两大核心工作,为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当中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科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职业素养教育时,没有将二者相融合。使当前的高校学生出现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不协调的问题,企业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怀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发展
各大高校一直担负着输送各行业优秀人才的重担。在校期间,高校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而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严重脱节,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以及其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性、计划性以及组织性的思想影响,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职业素养则包括了职业道德素养、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态度等一系列的思想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拥有优秀的职业精神,更好的为社会所接受。
1.2培养学生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的缩短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的距离。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做到对学生精神文明的提升。从长远上使我国的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得到统一和提升。而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能够通过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形式与教育宗旨,凸显高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形成自身的教育品牌,成为高校创新育人的特色。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能够实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精神文明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得到一定的提升,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职业人”。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途径分析
2.1教育过程中严格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要严格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高校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理念,使学生在个性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起学生的职业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2.2进行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对二者的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体系相辅相成,在内在的培养过程中都离不开学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影响以及自身意识与认知的影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都是对学生思想内在的改造和提高。因此在课程之间,可以应用创新的教育形式,将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编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计划。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开设有关职业素养的课程,如爱心与责任、诚信与严谨、积极创新这三个主题设计成为每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
2.3引进行业文化元素
当前的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是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思想进行提升,以便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成为符合企业与社会要求的“职业人”,并解决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的问题。为此,高校应充分的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企业文化的宣讲中领略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在校园中了解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减少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的脱节。并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所从事行业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对该行业职业素质的培养,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
2.4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在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对二者的结合进行一定的制度规范与考核,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教育效果能够得到监督和评价。建立起规范的行业、企业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评价和规范。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出现问题的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竞争的机制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而企业则可以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记录评价和聘用思想政治觉悟高、职业素养好的学生。为企业用人提供了一项新的标准。
2.5建设专业性的师资团队
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形式。需要高校对师资进行建设和创新,从教师自身做起,将自身的教育素养与教育能力提升,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同时,从教师身上学到高思想政治素质与高职业素养的工作方式与思想。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得到有效融合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全面的接受二者的影响和结合。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教育效果能够得到保证。综上所述,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是提高学生竞争力,构建高校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7):19-20.
[2]吕姝琦,刘晓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科技风,2015,6(10):235.
文化素质就是文化在某特定个体行为上体现出的稳定的品质。文化素质在充分呈现个体内在修养的同时,通过其行为展示其身心、精神等多方面的潜在能力,也是其知识与情感、能力、行为等综合能力表达。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思想塑造品德,进而指导受教育者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者,使他们形成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观念,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转化和塑造一个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创立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以及人类社会的理论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实践素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2、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
2.1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联系要点有三:第一,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极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受教育者应该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守法纪的意识,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人文和理工科学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育人”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具有相关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方面。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本质是“通识教育”,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界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培养人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式具有相似性。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在教育方式都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对学生的教育都不能依靠生搬硬套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需要以清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二者都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将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要点有三:首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地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核心影响着其他素质发展,文化素质虽然是基础,但受到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其次,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有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是传授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心中正确的政治方向,防范错误的意识形态与思想侵蚀。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侧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最后,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文化素质教育主要途径是通过潜在的意识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活动为基础进行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手段。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仍是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2文化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文化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所涵盖的知识面广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受教育者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谈得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文化素质教育本身就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的根源和先导,它在无形中以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持续性的、更为有效、更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能达到教育效果,更加深远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其次,文化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积淀。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本质的体现,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则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涵,一个民族要想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对其成员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单纯依靠某项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需要采用综合的教育模式。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其主导文化的繁荣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涉及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也只能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存在和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传达的政治观念要被社会成员认可,必须要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前提。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将社会主导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基础保障。
第三,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的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教育,包括了多学科的文化知识。文化素质教育中关于思想道德与理智情感的这些基本观念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高层次文化知识的根基。人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深化、创新,并将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修养,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例如通过对国家历史的讲解,可以增进受教育者对本民族的了解,培养受教育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升华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情感教育恰好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方法。比起单一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情感教育更为直接、强烈,收到的效果也更好,积极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四,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人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动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所以,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一项必要举措,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文化素质修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如果一个人连基本文化知识都没有,也就谈不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人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3、借鉴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首先,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人本观念”,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大力发展以教育者为本,以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为本,以全方位开发教育者潜力为本,和以大众教育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启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确立受教育者主体性是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同时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多样性。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兴趣自由发展,一定要通过专属的个性教育去培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结合;立德树人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养教育结合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人文素养教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党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的德育、美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所谓人文素养教育就是指在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将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等人文科学方面的优秀成果的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讲授、学术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及自身的文化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品格,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塑造理想的人格,丰富人的精神,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德,同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健全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能正确协调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成为具有文明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这是高等教育使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各方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养教育两者在教育内容上是有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而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优异成果,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及艺术等人文学科优秀成果的教育。二者在教育实施途径上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国家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只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渠道。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由学校自己决定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进行,一部分内容通过第一课堂讲授,一部分内容通过第二课堂的学术讲座等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来实现,第一二课堂具有同等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养教育虽然有些差别,但它们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共同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的结合有着必然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一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他们能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如前所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塑造理想的人格,提升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二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健全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都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是一种德的教育,最终是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大爱精神。当然,这不是一两门课程可以完成的,对此,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但主渠道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共同担当。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目的的一致性,还在于两者都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学会系统地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两重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它体现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体现国家、社会的价值观。其科学性表现在它的理论依据是来源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经验总结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它的理论内容来自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实践并同样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它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逻辑体系都是经过人们长期总结提炼而成的,符合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及其历史发展,因而是科学的。所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同样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这类人文学科的课程也具有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来自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是人类自身的心灵感受的理性总结。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规律,都具有自身的概念、范畴体系。而这些规律、概念、范畴都反映着各自对象的某一侧面的本质和联系。它们都是在其长期发展中经过人们千百次总结提炼而形成的。这些规律概念和范畴也处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并推动着这些学科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当然这些学科也是一定社会、国家、民族,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们必然要反映一定社会、国家、民族,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政治法律制度,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它们是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既具有共同的目的性,在属性上也有一致性,因而也就决定了它们是可以紧密结合的。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也是我国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众所周知,我们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都特别重视,由中央确定教育内容,统一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统一规定课时和师生比例。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理解和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形成,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容讳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个别学生只是为考试过关而学,因此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勤的不少,注意听讲的人少,只有复习考试学生才能到齐,也才听讲和作笔记,考完也就忘了,没有真正收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与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有关,但不应回避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大都是学生从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中经常接触到的,尽管是零碎的、不系统、不深入的,但他们一看就觉得似曾相识,缺乏新鲜感,失去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要增强吸引力、实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尽量联系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授外,还应尽量结合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内容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来进行讲授。现实的经验也证明,凡是受到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基本上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结合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及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教学,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和吸引力,教学效果好。这种专题教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既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受到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在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专科院校,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着缺师资、学时等困难。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和学时都有保障,这也使得人文素养教育必须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养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从前面的分析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素养教育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同时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发展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反映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民族精神、中国精神和中国先进文化及传统的美德,反映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建设人才的保证。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加深对民族精神、国家精神、中国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人文素养教育也应同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一样,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容和教育方式,跟上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其次,人文素养教育促进深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文素养教育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国60多年和平发展奠定的雄厚的综合国力基础,其中包括文化软实力,即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与时俱进,必须加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教材,以加深和丰富教学的内容。《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这对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目的、要求和实施办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形成的我们党的革命传统和思想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这两个方面的文化传统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对于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来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这对于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思维方式、为人处事、道德人格修养,都将会发生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和思想文化,应该结合从《共产党宣言》到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民主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这同样可以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总之,结合传统文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适当配合学习一点优秀传统经典原著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经典原著,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觉得有学头,愿意学,在学习中既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同时又学到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提升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他们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认识和实践。
第二,学习企业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进一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改革总的要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而也必须走与企业结合的路子。这一点在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2年)》中讲得很清楚。《规划》在“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职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拓宽课程覆盖面。这些意见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养教育课都同企业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一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直接从企业学习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二是聘请企业里对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有研究的专业人员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兼职老师,在企业或到学校给学生授课,特别是在学校开设企业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三是组织课题研究。研究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如何进入学校、进入教材、进入课堂;研究怎样建立融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特别要研究学校同企业联合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理解极为重要。文化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产品和形成精神成果的对象化活动,或者说是人们将已有的文化成果和文化产品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比如把一部小说改编制作成电视剧或电影的活动就是文化实践。学校平时开展的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等也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文化实践既可以是参与主体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也可以是对已有文化成果、产品的创造性应用。
【关键词】学科素养;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
当谈到“教师”这一寻常而又特殊的职业时,我们不仅会想到“教书育人”的神圣,更会深深地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光辉。教师是造就人才的工匠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要具有优良的学科素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总体上提出了教师教学所应具备的学科素养。简而言之,学科素养就是要求教师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
一、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
何谓理论素养呢?理论素养就是一名理论工作者或思想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理论素养可以使人们正确把握理论、科学运用理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本文着眼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探析整合为三大版块:哲学理论素养、政治理论素养和经济文化理论素养。其中以哲学理论素养为支撑,为政治理论素养和经济文化理论素养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理论素养,即哲学智慧。思想政治教师要做到以哲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去解决问题,熟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去知行统一。
政治理论素养,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具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高度的政治纪律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关注时事政策,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正确运用这些基本观点看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拥护党的领导,坚定政治信仰。
经济文化理论素养,指思想政治教师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具备系统的经济、文化知识和能力,洞察、熟知各类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深刻领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二、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一)理论方向的引导者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由此可见,教育对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对学生发展方向起到的指引作用,凡事方向正确,才能有后续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则是学生理论方向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思想政治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这一过程要求教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全面讲解并做到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在正确理论方向的道路上,最终追求的是“知行合一”的境界。
(二)理论知识的传播者
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思想政治教师作为思政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是知识力量发挥好坏的中坚力量。理论知识作为传播的内容,思想政治教师是一个较大的传播团体,传播给了学生这一更大的群体,这才真正实现了提高学生群体的知识拥有水平。
只有思想政治教师有着过硬的理论素养,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和技巧,才能使他们所教授的理论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地融化在学生的血液里流淌不止,才会更容易让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占有者”,这样的传播过程正是有效教学。
(三)理论素质的榜样
思想政治教师是学生理论素质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随时随地都会成为学生的行为示范。汉代的班固曾说过:“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论素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感和心智。由此可见,良好的榜样比课堂上苦口婆心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思想政治教师拥有优质的理论素养,不仅有利于教授理论知识,同样也会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这种榜样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发挥榜样的力量,就如同在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中增添了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这种榜样力量能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调动所学理论的内在效应,指导自身的实践,激发理论素养的正能量。
三、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稳固理论基础,坚持理论的不断学习
当今世界,学术理论十分繁荣,涉猎到百科知识。“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作为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是基本功,深厚的理论功底必不可少,必须稳固理论基础,坚持理论的不断学习,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要求。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便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师发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去钻研学习,以此来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比别人更准确、更具体、更全面、更透彻。
如何通过学习来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呢?首先,需要全面学习。在学好、学精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专精与广博相结合,只有全面学习,才会有理论底蕴,更好地去吸收所学知识的精华,巩固自身的理论素养。其次,需要刻苦学习。正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所述,理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能走马观花式的学习,而应该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艰苦过程,学习过程中任何走捷径、不入心的学法都是不可取的。最后,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养成经常学习的习惯,才不会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让持续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二)坚定理论信仰,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他是理论方向的引导者、理论知识的传播者、理论素质的示范者。对于思想政治教师这一特殊的地位来说,坚定理论信仰必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如果前提都做不到,那么谈什么都是无意义的。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滑坡,也是最致命的滑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学习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理论时,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坚定的理论信仰。否则,是学习不好的,也是学习不到的,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摇摇晃晃,前途黑暗。
思想政治教师在坚定理论信仰后,还要注重去理论联系实际,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以理论知识为支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政治教师不只是熟知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以此来深入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师要切实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以学习到理论为跳板,成功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让理论学习成果连接实际生活,真正进入实践层面。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做到实际的运用,深刻地体会其中精髓,感受辨是非明真假的重要,从而加深对理论素养的感悟。
(三)领悟理论精髓,培养理论品质
无论进入的是“书海”还是“学海”,知识都是无止境的。面对繁多的理论知识,学会领悟很重要,去领悟理论精髓,这样才能抓住重点深挖精华。没有清晰的头绪,只懂皮毛的学习是无用功的,不是高效的学习。正如古人所说:“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只有学会领悟,才能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师深化自身的理论素养,进而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理论品质的潜能。
可以肯定地说,优秀的理论品质造就优秀的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完善进步的核心要务就是理论品质的培养。总的来说,本文将其概括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四个理论品质。
1.坚持与时俱进。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发展浪潮中,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准确知晓时代变化,把握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时代大潮流中不掉队,使自身的理论素养与时俱进,蕴含时代特色,得到升华。
2.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实在的,不是虚假的,既要求真又要务实,二者得兼之。思想政治教师的学识应是真实的,治学态度应是严谨的,不人云亦云,在学问面前不搞假大空,不脱离理论地去研究体会,在“真”和“实”中巩固理论素养。
3.做到善于思考。不思考就不会有(下转19页)(上接128页)思想,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很难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高度。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思考不仅是能力,更是智慧的体现,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才是思考所要追求的结果。
4.做到勇于创新。思想政治教师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拘泥于死板的知识,“读死书,死读书”不可取,敢于用创新的眼光发掘理论的新亮点,达到以创新带动理论素养的目的,实现共同进步。
纵观全文,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见非同一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则更加看重了这一点。身为思想政治教师,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素养是关乎“教书育人”成效的关键,既可教书又能育人。思想政治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是本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成为了思想政治学科特色的点睛之处。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环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特点体现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关心时事政治,拥护改革开放事业,但思想上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具有清醒的认识,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但生活目标不太明确,难以树立远大理想;受市场经济法则的深刻影响,重物质利益,强调自我价值的表达与实现,竞争参与意识较强,但易产生个人主义倾向,影响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方面出现这些新的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的原因是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忽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自觉践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踏踏实实地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那么,如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继续抓好“两课”教育,发挥“两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在高校,通过对大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方面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两课”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要充分利用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吸纳大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深人社会,了解国情,塑造人格,陶冶情操。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确立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教化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端正专业思想,加强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鼓励和督促个人融入到社会中去,进而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种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奋斗目标开展,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绝大多数是通过大学系统的学习而培养确立起来的。一个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后能否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因而,切实做好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工作,进而鼓励他们扎扎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努力在专业领域有所作为显得尤为重要。
(二)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竞争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紧紧围绕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积极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而且要结合市场经济实际,及时主动地了解职业和教育市场需求信息,结合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学生自觉融入社会,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竞争意识。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拓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
拓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大学生作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科技文化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读书研究活动、文化体育活动、艺术表演活动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其中,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不断拓展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拓展工作:
(一)要培养大学生应有的传统文化修养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下转第79页)(上接第84页)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能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强不息、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和振兴民族的伟大精神。
(二)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
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追求个性的充分解放,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等等。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自觉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现代科学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小学生游乐场字作文(整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