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管理(6篇)

时间:2024-11-04

5s管理篇1

关键词5S管理企业管理治理方法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3.推行5S治理的标准化

5S治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进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治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夸大系统治理,即夸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目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治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留意过程控制和治理。

4.培养5S治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治理要从环境入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5.持续进行5S治理的监视检查

监视检查目的是通过监视,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终极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治理的良性进步。在监视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治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治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实施5S治理制度是一项长远的实施活动,给企业的经营治理必将会带来深层次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践证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行5S治理”,能有效改进产品品质,进步服务质量,终极实现企业品质的奔腾。

参考文献:

5s管理篇2

一、引言

5s管理起源于日文里面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个单词的罗马字发音,每一个单词均由字母s开头。5s的管理主要是加强企业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达到规范操作、减少质量风险、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5s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在具体运用5s管理过程中,需要随着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来变通使用,最终达到管理的目的。

二、5s管理的理念

1整理(seiri)

整理是整个5s管理的开始,只有做好整理工作才能继续下面几个方面的管理。整理的意思就是把工作现场所需要用到的各种工作工具以及物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归置整齐。整理的对象主要包括物料和生产工具两个方面,对物料的整理指的是要区分哪些物料是生产现场必须的,哪些物料是多余的,哪些物料是废弃物,将生产不需要的物料以及生产产生的废弃物清理出现场;对生产工具的整理指的是区分哪些工具是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哪些工具是不必要的,那些工具是在生产过程中损坏报废的,将不必要的工具以及报废的工具清理出现场。总之,整理的目的就是保证生产所需的物料和工具都在现场,不是生产所必需的物料和工具都被清理,保证生产现场的简洁。

2整顿(seiton)

在整理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对现场进行整顿。整顿也包括对工具的整顿和对物料的整顿。对工具的整顿指的是将各种生产工具按照使用的频率以及拿取的方便性,科学的安排工具的排放,每次在工作完成之后,都要将使用过的工具放回到原位,方便下一次的使用,防止工具的遗失以及管理混乱;对物料的整顿指的是在工作结束后,产成品或者在制品应该放置在相应的仓库库位,剩余原材料应该放置在原材料仓库,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应该及时的得到清理。总之,整理的过程就是要保证生产完成后,生产工具、产成品、原材料以及废弃物都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所有需要的物品都能以比较便捷的方式得到,使生产现场保持一定的秩序。

3清扫(seiso)

将生产过程所必须的物料和工具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放置好之后就需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清扫。清扫指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是在生产完成以及相应的物品归置好之后,对生产现场进行打扫,在打扫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清理完所有生产过程不需要的物品,检查所有物品是否按照整顿的要求放置在恰当位置,还能保证生产现场的整洁,防止废弃物和污染物对产品、工具以及生产人员造成的危害,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清扫过程中还特别需要加强对机器的清理和润滑,是清扫过程也是对机器设备的保养过程。

4清洁(seiketsu)

清洁工作是对清扫工作的—种程度上的延伸和范围的扩展。指的是将整理、整顿、清扫坚持到底,在管理上要做到公开透明,将以上几点工作变成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同时,清洁工作还需要保证全体员工在衣着以及精神面貌上的清洁”,做到同事之间相互尊重。

5素养(shitsuke)

素养是5s管理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5s管理,就是为了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遵守公司制度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日常工作中自动的形成简洁、安全、高效的工作习惯。

三、实施5s管理的步骤

1成立以公司高层为首,各部门主管参与的改革推进小组

5s管理会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的所有员工,要想5s管理得到顺利推进,就必须从所有管理人员做起,带头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多头管理以及越权指挥造成的管理混乱,在组建改革推进小组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各部门主管的参与,并对本部门的5s管理负责。

2制定5s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5s管理的精髓就是所有员工都遵守公司的各项规整制度,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直接会影响5s管理的成败。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既要制定统领性的、适合全公司员工的制度,还需要各部门主管根据本部门特点,制度本部门的5s管理制度,让员工的各项工作活动都在公司的制度之内。

3宣传与培训

5s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体员工自觉地按照规章高效、简洁、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要想顺利的推进5s管理还需要所有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意识。因此,恰当的宣传工作以及相关的培训是推进5s管理的关键所在,必须让所有员工理解5s管理给企业以及员工自身所带来的利益,让员工明白5s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内涵。

4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与管理创新

要想让员工自觉遵守5s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除了恰当的宣传以及大量的培训工作,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执行好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执行不力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处分,督促所有员工遵守5s管理体系。同时,5s管理是一种高效简洁的管理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实际生产和管理相结合,不断改革方法,增加新的制度。

四、5s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分析

5s管理可以让企业的各项活动井井有条,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产能,降低成本和风险,给企业带来诸多的效益,使企业的质量q(quality)、成本c(cost)交期d(delivery)、服务s(service)、创新i(innovation)、管理m(management)这六大要素都达到最佳的状态。

1质量q(quality)

质量是现代企业生存的根本,通过5s管理,可以有效的规范员工的生产操作行为,降低企业产品质量风险;规范企业产品质检部门的业务操作,确保每一台出厂产品都是质量合格产品,减少认为判断带来的失误。

2,成本c(cost)

成本是当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只有很好的控制了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5s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产品的残次品率,减少企业的库存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交期d(delivery)

随着jit生产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交货期成为衡量一个供应商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5s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计划都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企业的库存水平都能够反应真实的库存水平,确保企业能够按照合同的约定,保质保量的交货。

4服务s(service)

企业的服务能力指的是企业柔性生产的能力,能够根据供应链上下游供求关系的改变,及时的调整生产和库存,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5s实施管理,企业可以比较从容的面对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生产计划以及产品的性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5创新i(innovation)

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运用5s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对整个企业运行的状况一目了然,有利于企业的产品以及管理的创新。同时,通过5s规范化的管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也会大大的缩短,这一切都会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6管理m(management)

实施5s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防止企业管理混乱局面的出现。5s管理的本质就是颁布完善的规章制度,引导全体员工按照规章制度自觉自愿的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5s管理,可以形成严谨、细致认真、高效率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的发展步入高效快捷的轨道。

5s管理篇3

关键词:5S管理;现代企业;现场管理

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日本企业最独到、最成功的管理方式。5s管理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可以改善企业的品质,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准时交货,确保安全生产并能保持并不断增强员工们高昂的士气。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5S管理的重要性,在逐步推行5S管理。但不容乐观的是,一些企业在推行5s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比如制定一大堆制度,但实际上却很难付诸行动,甚至根本无法实施,或把它仅仅理解成打扫卫生等等。下面就企业如何有效推行5s管理,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5s管理的内涵

2008年,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的全球最大225家国际现代企业名录来看,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工程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现代企业现场5s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5s管理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管理。整理,即把工作场所内所有的物品保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标识,杜绝乱堆乱放、物品混淆,该找的东西找不到等无序现象的出现。整顿,即要的物品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并把工作场所内不要的东西坚决清理掉。清扫,即清除工作场所内灰尘、脏乱,并防止污染的发生。清洁,即使工作环境及设备、仪器、量具、材料等始终保持清洁的状态,并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素养,即树立讲文明,积极敬业的精神,如尊重别人、爱护公物、遵守规则,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等。“5S管理”通过持续有效的改善活动,规范现场物品,营造整洁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品质,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2加强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2、1完善5s日常管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管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门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门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这个组织机构,它既可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当5s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习惯时,该部门的5s活动的推动功能自然就会相应地减弱,这时就可以转为由执行部门来推动。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管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推动。这个部门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管理的文件体系等。

2、2积极宣传5s管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管理工作的精神实质。宣传的作用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5s”管理意识。为此企业应建立起随时、随地、随人的宣传培训机制,使员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管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去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显著的“5s”管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2、3推行5s管理的标准化

5s管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入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强调系统管理,即强调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量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管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注意过程控制和管理。5s推动中强调标准化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形象,减少浪费。当然,5s推行中的标准化管理对于形成科学化的考评体系起到促进作用,利于开展5s的内审工作,形成可持续评价的循环,达到5s的长效管理。

2、4培养5s管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管理要从环境人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2、5持续进行5s管理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目的是通过监督,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最终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管理的良性提高。在监督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管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管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总之,实施5s管理制度是一项长远的实施活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必将会带来深层次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践证明,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行“5s管理”,能有效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实现企业品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益飞,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质量效益[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8):47-48

[2]朱益飞,“三位一体”创新管理机制的探讨[J],中国石化,2007,(3):40-41

[3]白立鸿,工友的“地雷”伤了我[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8,(6):52

5s管理篇4

[关键词]5S管理企业管理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3.推行5S治理的标准化

5S治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进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治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夸大系统治理,即夸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目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治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留意过程控制和治理。

4.培养5S治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治理要从环境入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5.持续进行5S治理的监视检查

监视检查目的是通过监视,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终极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治理的良性进步。在监视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治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治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实施5S治理制度是一项长远的实施活动,给企业的经营治理必将会带来深层次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践证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行“5S治理”,能有效改进产品品质,进步服务质量,终极实现企业品质的奔腾。

参考文献:

5s管理篇5

关键词:“5S”管理仓库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89-02

日本的生产管理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常看到日本公司将“5S”管理方法运用于现场管理活动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将“5S”运用于仓库管理活动中去呢?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5S”。

一、何为“5S”

“5S”起源于日本,来源于日语中的五个词语——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ie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所以简称为”5S”。同时把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一系列活动称之为“5S”活动。

“5S”是针对现场管理的方法,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日本产品品质得以迅猛提高行销全球的成功之匙。具体而言:

1.“整理”就是处理掉身边非必需的物品,消灭浪费。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为了取得所需工具或文件而重复进行一系列的翻找和挪动工作,这种耗费基本上占到了总工作量的一半以上。这种因工作中缺乏整理而产生的浪费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必须通过“整理”来消除工作中的巨大浪费。要知道如果整理做不到位,将会浪费50%以上的劳动力。

2.“整顿”就是将整理后的状态可视化并使之易于维持的过程。“整顿”是防止发生浪费的预防针,“整顿”的关键在于“易于归位的程度”。

3.“清扫”就是将现场变得整洁,使心情变得清爽。从源头进行治理,将“整洁”保持到底,将干劲带入现场,员工只有在整洁清爽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激情投入生产活动,才能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4.“清洁”就是对整理、整顿、清扫的坚持和深化,是持之以恒的结果。通过持续灵活运用检查表,保证改善的不断深入推进,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5.“素养”就是将应该遵守,必须遵守的规则,采用强制手段督导执行,直到形成习惯为止。

在工作生活中进行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些行动本身及从中取得的效果就是“5S”。所以“5S”也可以称之为行动规范。“5S”可以增强员工之间信任感,是可以立即实施,进而消除浪费的活动。同时,“5S”是可以降低乃至消除工作中失误,让员工放心地活动,“5S”也是有助于他人进行评价的晴雨表。

二、脱离“5S”仓库管理的现状

在仓库中,经常会看到物资摆放凌乱无序、物流通道阻塞不畅、库存管理极其不规范等一系列影响效率,影响环境,影响情绪,导致成本增加的现象存在。具体表现在:

1.物资摆放凌乱无序。库管员在到货时怕麻烦,只图省事,见缝插针,见空码货,物资摆放随意性很大。待到使用时才发现没有头绪,无从查找。

2.物资取放时间长。货物摆放无序,本来直线距离或能用最短距离、最短时间取得的货物,却需要走几个来回查看、查找,耗时耗力。

3.清扫不及时、不到位。仓库中用不到的废弃物,如:包装绳、包装箱、包装袋等比比皆是,凌乱散落,遮挡视线,影响整洁与美观。待到取用物品时,就会造成明明货物就摆在眼前,但一叶障目,无法直观发现。

4.失效过期物资不易发现。仓库中几乎所有物资均有保质期的标识,有的3~5年,有的3~5个月,还有的甚至仅有短短几天。现实中经常出现货物已过保质期,仓库保管还浑然不觉,待到真正清理发现时损失已经造成,悔之晚矣。

5.后入库物资已发出,先进库物资仍积压,不利于成本核算与管理。库房中物资的备货经常会提前于物资缺货日,这样就存在先入库的物资没领完,后购进物资已经到库的情况。库管及搬运人员为图省事,采取简单的方式向上加码,将先购进物资压了箱底。发货也图省事先发最外面的、最上面的,于是就造成先购进物资长期积压,物资成本与市场现值不符,不利于成本核算与管理。

6.配套物资、相关物资分散存放,较集中模式更加消耗人力成本。由于仓库没有按物资用途和发放频率等划分区间,可能存在发放频率高的物资存放于离出口较远的位置,能够一次取到的配套物资要分几次存取,物资总的存取距离(∑存取频率*单次距离)和时间会因为存取频率和单次距离因素的影响而成倍放大,也必然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

7.物资不规范码放,盘存费时费力。在领用时整箱、整捆、整扎的物资被打散,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捆扎意识,一贯的凌乱造成数字清理工作难度加大,盘存工作量增加。

以上出现的问题都是导致浪费的根源,从而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使仓库时刻处于疏于管理的危险隐患之中。

三、“5S”在仓库管理中的运用

如何加强仓库管理,改善仓库凌乱无序的现状?我们将“5S”先进管理经验引入到仓库管理中来。

(一)将仓库分区,整理、整顿使之可视化

1.将仓库划分发货区和收货区,并悬挂醒目标识。分区后发货、到货物资一目了然,进出两条线,避免了混淆错乱,减少了梳理成本。

2.依单位价值划分物资,按重要程度分类摆放,标识醒目。将仓库物资按单位价值分类,单位价值高,占用的资金量大,重要程度自然就高,这类物资应作为重要物资,专人专位专属管理,做到了然于心;对于单位价值不高,但取放量大的物资,应摆放在容易取得,方便存放的位置,以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时间和人力成本。

3.按进出仓库频繁程度分区。对于领用频繁的物资应摆放在相对接近于出口的位置,缩短运输距离,同时也可缓解通道物流压力;不常用、领用次数较少的物资应摆放在仓库的末端。

4.按商品到期临界日划分。适时检查物资的保质期,对将要到期的物资应选择放在较醒目的位置,并附上黄色标识注明“临近保质期”。这一工作可通过HRP系统监控实施,做到杜绝过期物资库存,减少仓库损失。

5.按物资用途将仓库划分为几个区,按照大类分区,小类分栏,订制仓库物资摆放平面图。根据仓库房屋结构,物资摆放区域、货架位置等制作仓库物资摆放平面图。通过仓库物资摆放平面图可以很清晰地查找一类、二类、三类等的某个具体物资的存放地点,即便是不熟悉的人也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所需物资,轻松应对。

6.打消“没准什么时候用得到”的想法,通过“整理”来消灭行动中的浪费。清除用不到的物品就能减少浪费,制定“弃置物品详单”,及时处理。清理工作能及时反馈仓库中损毁、不需用物资,对于这类物资应通过单位审批程序进行及时清理、处理,节省仓库空间。

(二)及时进行仓库清扫

对仓库中卸货、发货产生的包装箱、包装袋、包装绳等废弃物应及时进行清理,确保物流通道干净、整洁、畅通,避免工作人员烦乱郁结情绪的产生,给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舒心、安心、赏心的工作环境。

四、如何有效落实“5S”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最终只有通过清洁、素养,使之持之以恒,才能保证“5S”长久有效,才能真正在管理里面出效益。通过清洁、素养保持“5S”的持久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领导层的努力程度,直接决定“5S”效果的固化程度

企业领导层应该做到不遗余力地持续推进“5S”。在推进“5S”的过程中,需要坚定的信念、不断的自我激励,同时更要脚踏实地地付出辛劳。只要做到这一点,“5S”的成果就可以得到真正固化。而如果每个月领导层都能坚持对各个仓库进行“5S”巡查,并对各个仓库“5S”的进展状况作出评价,那么“5S”活动就会很自然地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习惯。并持续下去产生实际的效果。企业领导层始终满怀热情、持续地推进“5S”,这一点很关键。

(二)全员参与

“5S”管理无需进行特殊培训,即可马上开始。“5S”管理不同于QC、QM以及丰田生产方式,“5S”只需要全员充分理解其行动目的,无需从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学起,也无需进行特殊培训,就可马上开始。同时,“5S”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必须将“5S”管理理念灌输给每位员工,只有员工对管理理念有了足够的认识、认知和认可,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在工作的点滴中开展实施“5S”管理。要真正通过“5S”管理让现场的全体员工都能感到“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了,环境也变得更加清洁了”,这需要全体员工一起努力才能做到。

(三)持之以恒,不断推进

“5S”管理理念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推进的过程,是追求达到最好,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只有通过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展开“5S”管理活动,才能达到员工的行动向意识升华,由被动工作向主动服务转化,形象亦由混沌浑浊向清晰明朗转变的这样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

(四)反馈落实

对于“5S”管理活动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督导检查,对于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指导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查看落实情况。只有问题改进,意见接纳,才能体现督导检查的意义,也才能够使“5S”管理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

(五)素养提升

言谈举止,修养修为素养是一种境界的提升。通过说明规则——自主实施——督导检查——指导修正——说明规则,这一系列循环往复的活动将素养固化,以期实现从采用强制手段,直到形成习惯为止的结果。

只有号召全体员工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使所有人都能够安稳放心地工作,才是“5S”的宗旨。不要瞻前顾后,马上开始行动,这就是“5S”。加入“5S”管理就会见到一个干净整洁、高效务实的仓库,如果抱着走过场、试试看的心理必然遭遇浅尝辄止的窘境。

总之,通过“5S”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全心投入仓库管理工作,营造一个有层次、高水准、高水平的、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仓库管理工作环境,还我们一个敞亮、干净、整洁、有序、高效、低能耗的高标准仓库。

参考文献:

1.刘松林.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商业经济,2012(13)

2.沈建农.浅析5S管理及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经营管理者,2012(14)

3.汪海伟.运用5S管理提升高校职能部门工作水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邱利群.药品采购与仓库管理之体会.海峡药学,2012(8)

5s管理篇6

Abstract:5Smanagement,asthemethodoffieldmanagement,hasachievedtheeffectofimprovingthesceneandimprovingtheworkefficiencyinthereallife.However,withthedevelopmentofleanproductionanddeepeningofleanthinking,wecanputtheleanthinkingintothefivedifferentaspectsof5Smanagement,namelyLean5Smanagement.Expandingthemanagementscopeonthebasisoftheoriginalmanagementscopecanmakethelean5Smanagementachievehigher,betterandmorecomprehensivedesiredtarget.

关键词:5S管理;精益思想;精益5S管理;改善现场

Keywords:5Smanagement;leanthinking;lean5Smanagement;improveworksite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45-03

――――――――――――

作者简介:李保东(1987-),男,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工业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企业运作管理与流程再造;池洁(1956-),男,重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与应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已经达到全球化的程度,每个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都急切的需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应变力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竞争的过程中,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以及加快改革的速度显得更加重要,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精益生产的思想,精益生产在构建企业的竞争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精益生产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5S现场管理[1],提高5S现场基础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不但能够有效的优化产品的质量、交货期以及成本等方面并且是实现产品制造的基础。由此可见有效的提高5S现场管理的能力以及加强企业管理,对提高企业素质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效率来自于严格按标准方法的工作和明确的分工。这种思想的确为大批量生产方式带来了许多益处,但已经不适于多种类小批量的新型经济环境[2],同时也阻碍了员工的智能和创造力,使员工如同机器一样地工作。缺乏整体意识、合作意识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使组织体和员工的能力不能完全发挥,从而使企业僵化、保守,丧失创新的活力和动力。精益思想则要求员工在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加强相互间的合作[3]。合作的范围涉及员工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领导人员和员工之间。这种合作打破了原有的组织障碍,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解决跨层次、跨部门、跨员工个人的问题,减少员工之间扯皮的现象,消除员工之间彼此的指责和抱怨,在相互理解与和谐愉快的前提下共同完成企业的生产目标。“精”、“益”两个字是精益思想的内涵[1],所谓“精”指的是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所谓“益”,就是指企业所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即具有经济性[4]。倡导节约、杜绝浪费是精益生产的重要内容,在产品的质量、制造的柔性和快速响应能力能够满足客户需求,为了有效地兑现对客户的承诺,采用精益思想致力于开创企业员工智慧追求一个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5]。因此,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员工素质才能有效的对企业进行持续改进。实践证实,借助于精益生产思想及5S现场管理的活动,通过“清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企业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为企业提供一个低消耗、高效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实现企业到达效率最高、质量最佳、成本最低、控制最优[6]的基础。

1传统5S管理的范围

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部分,因日语中罗马的拼音均为“S”开头,因此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现在管理内容的活动[7],称为“5S”管理活动。

1.1整理整理的概念:区分不要与要的东西,现场只保留必需的东西。

整理的目的:

①改善与增加作业面积。②保证工作现场的行道通畅并且没有杂物,同时提高工作的效率。③磕碰的机会减少,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

整理的意义:第一,区分要和不要的人、事、物,区分完后再将不需要的加以处理,同时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第二,对于生产现场不需要的物品(如:废料、报废的设备、垃圾、多余的工具以及半成品、切屑以及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都要清理出生产现场,重点就是对于现场不需要的东西坚决清理掉。尤其对于生产车间内的各个死角、各个工位以及设备周围、厂房四周、工具箱内外以及通道两旁都要进行彻底的搜寻和清理,确保工程现场没有不用之物。

1.2整顿整顿的概念:依规定定位必需品、摆放整齐有序,标示明确。

整顿的目的:不浪费寻找物品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同时保障安全生产。

整顿的意义:定量、定位需要的人、事、物。通过第一步的整理之后,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制度、规章和最简捷的生产流程下完成生产作业。

1.3清扫清扫的概念:将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清除掉并同时清除现场内的脏污。

清扫的目的:清除“脏污”,保持工作现场的干净、明亮。

清扫的意义:去除工作场所的污垢,很容易发现异常的发生源,并实施自主保养。

1.4清洁清洁的概念:制度化、规范化整理、整顿、清扫三个部分,维持其改善的成果。

清洁的目的:对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认真地维护和坚持,使其能保持最佳状态。

清洁的意义:坚持和深入整理、整顿、清扫的活动,并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使工作环境保持良好,工作能愉快地进行。

1.5素养素养的概念:依规行事,人人按章操作生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素养的目的:使“人的品质”得到提升,并同时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素养的意义:使人员的自身修养得到提高,这样有助于人员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工作作风,这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

2改进的5S管理的范围

2.1精益思想的引入精益思想来源于日本,发展于美国。精益思想[8]的核心,在于只关注生产客户需求的产品,并同时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和为客户创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企业获得利润[9]。也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短的场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定要的东西。精益思想与5S管理相结合,使5S的管理对象逐渐从只针对“物品”做5S管理,扩大到针对“加工工艺”、“动作”、“事情”、做5S现场管理。具体精益5S管理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传统5S管理(图1);

第二步:精益5S管理对传统5S管理的扩展(图2)。

2.2精益5S管理的过程

①按照传统5S管理活动的步骤[10],去执行5S管理的各个方面。②在传统5S管理执行[11]到一定时间及一定的基础上,并且初见成效的时候,可以开展精益5S管理的部分来彻底地去提高现场的管理活动及全面提高效率。

2.3精益5S等级的过程

①反应级5S的管理目标:要求工作的现场保持整洁与整齐,并且一直依靠检查和奖惩来勉强维持现场的5S的管理成果。

②过程控制级5S的管理目标:使员工知道如何从过程中的乱因来控制和杜绝乱象,不必太多的清洁动作就能轻松控制5S的管理成果。

③系统化级5S的管理目标:使员工懂得举手之劳的威力,同时员工也愿意主动寻找再改进的地方和机会,用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步消除不正确的行为[12]。而且5S管理的对象从只针对“物品”做5S,扩大到针对“加工工艺”、“动作”、“事情”做5S。

④卓越级5S的管理目标:做到持续改善和全员参与[13],等待和寻找的时间逐渐的减少、物料或半成品的库存几乎趋近于零[14],过多或过少的加工、物品或工具的搬运动作和距离减到最低极限使之符合工业工程中的动作经济原则[6],形成一条无懈可击和高效运作的JIT生产系统[4]。形成企业的精益5S管理的文化,可分为三个层面[15]:物质层面、观念层面、基本假定层面。

3结论

通过精益思想的引入到5S管理活动[6]中去,对传统5S管理进行新的补充和扩展,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思维――精益5S管理。并提出精益5S管理的发展等级,不同的等级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与效果。精益5S管理能比较全面地去针对现场中的一切事物进行管理,使其合理化、高效化、标准化。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所谓的精益5S管理只是本人新思考,缺乏实践基础。但是,却觉得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会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树华,鲁建夏,王家尧.精益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2012.7重印):3-22,203-212.

[2]艾里.精益不是工具,是思想[J].当代经理人,2007,(2):96-98.

[3]刘日杰,刘佳.试论精益生产方式的管理思想[J].社科纵横,2006.12,21(12):16,36.

[4]周密,张准.基于精益生产思想的知识型员工团队管理[J].企业活力管理实务,2008,(2):90-91.

[5]史成东,陈菊红,郭福利.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联盟伙伴选择和业务配额[J].工业工程,2009,10,12(5):58-63.

[6]汪应洛.工业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5-21,80-81.

[7]马汉武,马志强.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138-142.

[8](美)Womack,J.P,(英)Jone,D.T.著,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译.精益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4-5,285-290.

[9]郑秀勇.精益思想应用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6.

[10](日)越前行夫著,尹娜译.5S推进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16-20.

[11](日)柿内幸夫,(日)佐藤正树著,许演玲译.现场管理[M].东方出版社,2011:21-69.

[12]孙杰.全面精益管理概念的界定[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2):129-134.

[13]齐二石.企业精益文化建设[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2):133-136.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