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患儿的护理措施(6篇)
时间:2024-11-06
时间:2024-11-06
①消毒隔离措施:病房中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例如听诊器、监护仪、血压计以及输液泵等物品应用以后采取含氯消毒剂(100mg/L)进行擦拭。使用体温表后首先要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清洗。患儿大小便要用含氯消毒剂(100mg/L)进行搅拌浸泡2h以后,再倒入到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日常生活垃圾要放入黄色塑料袋当中,按照感染废物进行处理。患儿出院以后要使用终末消毒。在医院中使用的物品通过彻底消毒后带出,对病床单、枕巾以及被套等首先要进行消毒,之后再进行清洗,被褥以及枕芯要在阳光下照射6h,地面、门窗以及墙面等要采取含氯消毒剂(100mg/L)进行擦拭。
②皮肤护理:患儿皮肤要保证清洁干燥,每天晚上要进行洗澡,同时穿上棉织的内衣。在洗澡的时候不要采取沐浴露或者香皂等。床单应该平整清洁,并要经常进行清洗,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将患儿手部进行包裹,以免皮疹受损,导致疼痛以及继发性感染。臀部出现皮疹的患儿,应该对其大小便进行经常清理,使臀部保持卫生干燥。疱疹或者皮疹出现破裂的患儿,局部皮肤可以采取炉甘石水剂或者抗生素软膏。另外,在注射或者贴胶布的时候一定不要碰到皮肤破损的部位,动作应该轻柔,缓慢。
③发热护理:手足口病通常为中等热或者低热,不用采取特殊处理,要多喝温开水以及卧床休息。如果体温>38.5℃,可以采取物理方法降低体温或者服用相对应的退热药物。在物理方法降低体温的时候,临床护理人员动作轻柔、缓慢,以免皮疹破裂。另外,对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④口腔护理:口腔要保持卫生清洁,增强口腔护理,在每次饮食之前和之后,要叮嘱患儿使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漱口,对无法进行漱口的患儿使用生理盐水棉棒对口腔进行清洁,对出现口腔溃疡的患儿可以使用小苏打对其口腔进行擦拭,之后在溃疡部位涂抹锡类散,将结痂软化,使患儿痛苦明显减轻,对溃疡表面愈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病情观察:因为病毒会导致脑部以及心脏受损,因此,应该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仔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报告临床医师,并采取相对应的救治措施。其中生命体征包括有患儿的呼吸、体温以及心率。另外,呼吸系统包括有咽喉疼痛、咳嗽以及流鼻涕等。消化系统包括有恶心、腹部疼痛、呕吐以及腹泻等。神经系统包括有头部疼痛、肌肉张力增加以及惊厥等。
⑥心理护理:因为患儿初次来到医院,对医院环境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同时由于疼痛刺激,会使患儿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有紧张、哭闹以及害怕等,不能配合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因此,要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关怀以及疼爱,同时耐心询问患儿日常生活需求,通过游戏或者讲故事等方法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增加,使患儿能够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另外,还要对父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明确告知这种疾病的诱因、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同时向其介绍相关成功治愈病例,使患儿父母不良情绪明显缓解,使其可以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二、结果
100例患儿通过严格的临床隔离,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无一例患儿出现后遗症,10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三、讨论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展开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展开护理。护理后,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平衡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个性化护理;小儿
0引言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侵犯脑实质的感染性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精神、意识障碍所致的发热、呕吐、精神异常等症状[1]。患儿一般病程为10~20d,患儿一般预后状况良好,但是部分患儿会出现后遗症。临床研究显示,临床护理措施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合适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疗效[2]。本研究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患儿家属均进行知情同意,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50例患儿,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3.7±2.1岁。对照50例患儿,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3.8±1.8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展开护理。主要包括对于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对患儿的精神及意识状况进行密切监控,如患儿出现喷射性呕吐、恶心等症状时,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进行急救。在治疗期间,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预防高热、惊厥等,对于进行了禁食和留置管的患者,要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展开护理。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进行教育,对患儿的病情状况及治疗期间和用药可能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进行讲解,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状况;②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后,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惧,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不安。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饮食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因此,患儿机体的耗氧量会明显增加,体内会出现大量营养物质的消耗。饮食护理中,给予患者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品,饮食过程中要使用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品。饮食要争取少食多餐,昏迷不能进食患儿应用鼻饲管进行营养支持。在此期间,保持患者得口腔清洁;④高热的护理:每天,按时为患儿测量体温,病毒性脑炎患儿会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因此,对于患儿体温进行控制是治疗的重要的环节,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⑤呼吸道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状况,病毒性脑炎患儿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原因可能是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所致的痰液增多,堵塞了患儿的呼吸道。患儿发生呼吸困难时,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嘱患儿侧卧、叩击后背进行排痰治疗。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进行评价[3]。主要分为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关节活动功能三项。总分为223分为正常值。
1.4统计学分析。
结果数据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表示为(—χ—±s),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为(88.67±3.23)分,感觉功能评分为(13.23±3.39)分,关节活动评分为(55.65±6.65)分,总分为(151.23±7.21)分;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为(57.45±4.02)分,感觉功能评分为(8.21±3.67)分,关节活动评分为(28.12±6.91)分,总分为(89.12±5.65)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以发热、意识障碍、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脑实质炎症性疾病。患儿会出现脑实质的弥漫性病变,需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4]。目前,临床中常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对于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开展较少,不能改善患儿的预后状况[5]。本研究中我院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患儿实施干预,给予患儿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高热的护理及呼吸道等方面的护理。患儿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关节活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平衡能力及预后状况,值得广为推荐。
作者:曹书仕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陈勇,吴华平.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4):1863-1865.
[2]周晶,秦新月.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3975-3977.
[3]张美玲.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95.
【关键词】高热惊厥;护理体会
惊厥是指刺激大脑皮层功能引发的紊乱.导致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致全身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1]。小儿高热惊厥是由小儿的神经中枢系统以外的感染导致机体高热时出现的惊厥。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的发病率的3%-5%,而且复发率极高,可达到30%-40%[2]。高热惊厥好发于6个月-6岁的小儿,常见的病因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紊乱或者出现呼吸暂停,出现皮肤青紫、双眼睑上翻且固定。全身症状表现为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常出现大小便失禁。高热惊厥科引起脑功能暂时性的障碍,持续发作或者复发作会对小儿智力造成影响,为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伤害。因此护理工作在高热惊厥患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将69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1年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了69例高热惊厥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30例,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4岁,所发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6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30例,急性痢疾的患儿3例。此组患儿高热体温在38.3-41.2℃之间。
1.2护理方法
1.2.1急救措施发现患儿出现惊厥时立即使患儿去枕平卧于病床,将头偏向一侧,将衣领裤袋解开,迅速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免发生误吸而引起窒息,患儿出现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急救时进行吸痰。对于口腔内有牙齿的患儿,防止发生舌咬伤,于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患儿惊厥时牙关紧闭切勿强行撬开.以免造成牙齿损伤[3]。
1.2.2氧疗给予患儿氧疗,可以选择合适患儿的用氧装置:如鼻导管、头罩或面罩进行氧疗,氧疗可以改善脑细胞耗氧,因高热惊厥时患儿对氧的需要量增加,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减轻脑细胞损伤及脑水肿发生。
1.2.3降温对于高热的患儿要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如患儿持续高热在38℃以上,可以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如将腋下或者颈部放置小冰袋,也可以给予30%乙醇进行皮肤擦洗,在高热39℃以上的患儿可以给予冰盐水灌肠,或者肛塞退热栓。对于持续不退热的患儿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25%安乃近溶液鼻腔内滴服。
1.2.4循环功能的建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的药物治疗,如使用鲁米那肌注,水合氯醛灌肠等措施。根据患儿的原发病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高热大量失水需要从静脉进入药物进行治疗,补充患儿发病期间丢失的水分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为患儿进行补液应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在10-15滴/min,有条件的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匀速滴入,以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衰。
1.2.5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患儿高热惊厥时的病情变化,当惊厥反复发作出现时,可造成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脑疝,因此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如出现脑水肿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并给予脱水剂进行处理[4]。
1.2.6饮食的护理患儿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影响饮食,多数患儿表现不易进食,应保证患儿足够的水分,嘱其多喝水,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必要时可以经过静脉补液治疗。
1.2.7舒适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内清洁,对于咽部不适的患儿可以用温盐水或者是复方硼砂液漱口、含服润喉片或者使用咽部喷雾剂。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为患儿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温湿度适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让患儿保证充足的休息。
1.2.8出院指导向家长讲解关于高热惊厥的知识,指导掌握止惊的措施及家庭物理降温的方法。患儿出院后再次发作时能够就地急救,在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注意患儿的卫生,应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玩耍,禁止与患病人群接触,适量加强体格锻炼,合理增加辅食,增加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原发病的发生。
2结果
显效率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未再次出现惊厥且已退热的病例;有效率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未再次出现惊厥但仍持续高热的病例;无效率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再出现惊厥而且持续高热的病例,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持续高热时脑细胞代谢暂时性的紊乱而引起神经元突然放电是发生惊厥的主要病因。小儿高热惊厥原发病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高热不退引起的,其发病突然,进行急救时,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并向家长做好关于高热惊厥的健康宣教工作,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小儿惊厥转危为安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花新.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广西医学,2007,29(12).
[2]张换梅.小儿高热惊厥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5).
[关键词]高热惊厥小儿急救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226-01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急症,发病率较高约为5%-8%。患儿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月-6岁之间。常伴随体温的骤然升高发作,发病时患儿体温可高达38.5-40℃。该病多由细菌性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另外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很欢快,严重时可因呼吸道痉挛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若治疗不及时导致惊厥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诱发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受损、对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100例,均因突发性高热惊厥就诊于我院。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6月-6岁。体温38.8-40.5℃。诱因:上呼吸道感染者74例(病毒性33例,细菌性41例),胃肠道感染者21例,病毒性脑膜炎者5例。临床表现:发生惊厥时患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强制性痉挛,伴有斜视、意识丧失等症状。发作间期恢复正常意识状态,不伴有意识障碍。
1.2急救护理方法
1.2.1应激措施患儿惊厥发作时应取平卧位,立即为患儿松解衣袋扣,使其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呼吸道畅通,以防止呕吐物及痰液吸入肺中而出现窒息。为防止惊厥发作时患儿咬破舌唇,应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于小儿上下唇之间。另外使患儿手握软卧或使用约束带,以免患儿对自身造成伤害。必要时采用刺激相应穴位(人中穴、合谷穴),缓解惊厥的发作进展。
1.2.2药物治疗对突发惊厥的患儿,首选方法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8mg/kg/次,还可选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安定0.2mg/kg/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惊厥反复发作史者需尽早使用药物控制惊厥。部分患儿因外周血管较细,静脉注射困难,可通过直肠注入安定注射液,用药剂量为0.5-0.7mg/kg/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可于5分钟后重复注入。
1.2.3辅助治疗对于惊厥发作患儿采取适当辅助措施,可加速惊厥的缓解。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有:(1)吸氧:惊厥发作时机体代谢水平升高,对氧的需要量增大,应为患儿及时提供呼吸机等。(2)降温: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用毛巾浸水拧至不滴水,放至患儿额部;将冰枕用毛巾包好放在患儿头部;或用酒精过温水(水温32-34℃)反复擦洗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擦拭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及面色等全身状况酒精檫浴现在已经不用。与此同时可适当使用药物进行降温(应尽量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3)支持疗法:补液、补酸抗感染治疗。(4)穴位治疗:针灸或按摩人中穴或合谷穴等穴位。
1.2.4心理干预对患儿实施及时救护,操作时做到准确熟练,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以便配合救治。
2结果经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所有患儿的病情均于5-10min内得到有效控制,3-8h内体温恢复正常。脑电图恢复正常,常规检验项目将之正常值。其中94例患者住院期间彻底治愈;6例病情好转,经长期治疗后治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并发症。
3讨论高热惊厥是指体温骤然升高或持续高热(>39℃)时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骨骼肌痉挛性收缩,双眼斜视、凝视或上翻,并常伴有意识丧失,呼吸短时停止,口唇青紫,大小便失禁等反应的一种疾病。小儿易发生高热惊厥,这可能是与大脑皮质功能属树突、轴突分支及神经髓鞘未发育完善,抑制型性神经递质不平衡血脑屏障的屏障功能较差,水电解质代谢机制尚不完善,易发生紊乱有关。而高热时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生改变,神经系统及机体内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极易引发惊厥的发生。
惊厥发作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进行救助。快速止痉是该治疗该病的重点。本组采用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安定,两者均为抗惊厥的首选药物,用药效果明显患儿痉挛现象得到缓解。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患儿的药物反应,随时记录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等生命指征。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的类型、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研究表明刺激人中、合谷、内关、涌泉及百会等穴位能有效缓解抽搐程度,这与本组针灸或按摩人中及合谷穴辅助治疗惊厥的原理相符。惊厥发作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呕吐、腺体分泌物增多等,为防止呕吐物进入肺内,发生窒息,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立即为患者松解衣物,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等措施。为防止患儿咬伤舌,可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于小儿上下唇之间,对于牙关紧闭者应尽量避免损伤牙齿。由于高热是疾病发生的诱因,因此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加强高温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多低于6岁,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抗能力较差,首选降温方法为物理降温,本组采用温水、酒精擦拭及冰枕降温等措施,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降温,特别是水杨酸类药物。
为了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应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①加强对小高热危害性的宣传,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发热,必须及时到医院就医。②对于具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嘱家长备好体温计、止痉药、压舌板、退热剂、等急救必备物品,一旦发现小儿体温在38.5℃左右,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③为增强患儿的体质,嘱患儿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上不能自主活动的患儿可由家长辅助进行。④按季节变化规律适当增减衣物,平时注意室内通风在流感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进行活动。对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诱发高热惊厥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采取及时救治可取的良好效果,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降低该病发生率关键在于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冯晓,曾琼.小儿热性惊厥转归与预后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12):1355-1356.
[2]薛春琴.儿童高热惊厥78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1046-1047.
【关键词】高热惊厥;婴幼儿;护理;急救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61
高热惊厥又称之为“热性惊厥”,俗称“抽风”,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发生异常的急危重疾病之一,多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且男孩发病多于女孩,一般分为复杂性高热惊厥和单纯性高热惊厥[1]。年龄引起的病症以感染、高热为主。对高热惊厥的婴幼儿采取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是控制该病及提高婴幼儿儿生活质量的关键[2]。一旦发生婴幼儿高热惊厥,应及时治疗和护理,以防止发生后遗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9月~2012年9月年收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病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9月~2012年9月年收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年龄2.23岁。首次发生惊厥(原发性高热惊厥)患儿24例(80.0%);既往有高热惊厥发病史且次数>2次(继发性高热惊厥)患儿6例(20.0%),患儿持续抽搐时间为50s~7min。体温>40℃2例,38.5~40℃18例,
1.2治疗方法
1.2.1急救①采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儿双腹股沟、双腋、额头等部位,根据具体高热程度更换冷敷物,以避免或减轻高热对大脑产生的不良影响。②因药物给药方便、起效快,因此可采用药物治疗惊厥,使患儿在短时间内停止惊厥,应注意使用毒性较小的药物。③预防脑水肿发生,高热惊厥的产生,常会伴有耗氧量大、呼吸不畅的现象,会造成脑部组织水肿、体内组织缺氧等严重后果。必须给患儿及时提供吸氧,并对吸氧浓度进行适当调节,严密观察患儿在吸氧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④给予适当的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急救治疗。⑤其他治疗,如婴幼儿惊厥时间持续较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所以需补充适量的碱性溶液;治疗过程中,应积极的寻找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3]。
1.2.2护理方法①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急救护理环境。②让患儿平卧于床,头部倾斜,在患儿上下磨牙之间置入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该方法能有效防止舌后坠窒息的现象发生。应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确保患儿呼吸道顺畅,及时清除其口腔中分泌物。③应及时对患儿行静脉注射,为确保急救给药的顺利进行,应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临床上推荐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防止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因抽搐致使针头滑落。④对患儿的呼吸、面色、脉搏、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地观察,以便及时进行急救护理。如突发异常情况,应由主治医师进行及时处理。⑤由于高热惊厥使患儿能量消耗较大,需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并鼓励患儿食用适当的水果和蔬菜;对于哺乳期的患儿每天需增加喂养母乳的次数。⑥详细观察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次数,同时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脉搏、体温、意识等的变化,以便准确的发现患儿发生脑水肿的早期症状。⑦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及其家属给予语言支持,指导患儿家属对急救护理进行积极配合、讲解疾病知识等,进而达到更佳的急救、护理效果,促进患儿接受治疗。⑧护理人员对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2结果
收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退热、止痉等对症治疗及有效护理后,高热惊厥的发作得到有效控制,且均痊愈出院;治疗中均未发生并发症,也无死亡病例发生,患儿住院治疗时间为4~8d。治疗出院后,患儿高热惊厥复发8例,再次治疗后痊愈。
3讨论
高热惊厥又称之为“热性惊厥”,俗称“抽风”,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发生异常的急危重疾病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适当的护理以及有效的退热、止惊等急救措施,能够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急救效果,最终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4]。在行急救护理措施时,患儿发生抽搐,避免出现误吸或呛咳等现象,应禁水、禁食。待患儿清醒后,给予半流食或流质饮食,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忌刺激辛辣食物。为防止患儿无进食胃口,可鼓励患儿多饮水,增强身体抵抗力,尽量多摄取营养物质。必要时,还可准备游戏、书籍等提高患儿的积极性。另外,为达到较为有效的控制惊厥的目的,还可对患儿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急救,如使用针刺方法,刺入患儿涌泉穴、人中穴、百会穴、合谷穴等穴位。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介绍健康教育知识、疾病预防方法等,为有效降低高热惊厥复发率,就必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高热惊厥婴幼儿进行正确、科学的救护措施,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高热,并迅速、及时地干预控制惊厥,能够有效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对护理和治疗高热惊厥婴幼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婴幼儿的生活质量,采取同样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静,郑帼,郭虎,等.热性惊厥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与日后癫痫发生关系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1):972-975.
[2]时玉华,张西莲,亓娟.小儿高热惊厥62例急救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0,16(11):54-55.
[3]余翔.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6):123-124.
关键词:小儿感冒发热;临床观察;护理效果
感冒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属于感冒易感人群。小儿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患得感冒,其中冬春季感冒发生率最高[1]。在感冒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小儿家长更加关心的问题也是小儿感冒发热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为小儿感冒发热处理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95例感冒发热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都呈现感冒的临床症状。其中,男45例,女50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2.03±0.05)岁;体温38.6℃~40℃。患儿的主要症状是体温>38℃,同时还伴有咽喉疼痛、咳嗽等情况。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在患儿感冒发热期间,尤其要保持房间通风,保证新鲜的空气进入房间,同时温度控制在20℃最为适宜,湿度在50%~60%之间。让患儿多饮用水,不能捂闷,针对患儿情况,采取合适的退热措施,不能过量使用退烧药物。其次,当患儿发热时,要减轻患儿的衣物,不可穿太多衣服。当患儿体温达到39.0℃时,要立即给予其退烧药物。在感冒期间,患儿会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的情况,此时要让患儿禁止饮食,待其好转以后,让其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后,患儿感冒,家属会比较紧张,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耐心地向家长解释患儿的情况,说话B度要温和,树立患儿家属的信心,使其配合医院工作。
1.2.2饮食护理在患儿感冒期间,要密切注意患者的饮食状况,多食用清淡的流质食物,如水果榨汁、粥以及面条等。饮食时要少吃多餐,不宜食用油腻的食物。在患病期间,患儿更需要充足的水分,补充因为代谢旺盛而丧失的水分。患儿感冒恢复后的1w内,其呼吸系统仍处于不健全的状态,损伤患儿肺部的通气功能,余热没有完全消除。家属可以要煮一些冰糖雪梨,最终达到润肺止咳的效果。
1.2.3口腔护理与服药护理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是护理的重要部分,2次/d用温水冲洗患儿口腔,坚持饭后漱口。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小、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浸满盐水的棉签清洁口腔,清洁3次/d。在做好口腔护理的同时,医护人员还要监督患儿服药,体温
1.3评价标准评价实施护理对策前后的护理效果,自制满意度评价表,主要分为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等几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专业的统计学方法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经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实施正确的护理对策后,患者的满意度(75例,78.95%)明显高于实施护理措施前(93例,97.89%),P
3讨论
儿科最常见的疾病要属小儿感冒发热,在患儿感冒期间,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临床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对患儿的体温进行观察当患儿的腋温超过37.4℃,并其在1d之内患儿的体温不断波动,波动超过1℃便属于发热。当患儿的腋温在37.5℃~38.0℃时属于低热,处于38.1℃~39.0℃则属于轻度中度发热,39.1℃~40.0℃属于高热,当体温超过41.0℃时属于超高热。患儿发热时间超过2w时属于长期发热,发热时要及时地为患儿量体温,4h测量一次最为合适。测量的部位主要包括口腔、耳部、颈部等。对于年龄超过5岁的儿童,最好采用口腔温度计测量,而对于年龄偏小并且不配合的患儿,医生采用直肠温度计进行测量比较好。注意测量温度的时间,口腔以及温度不低于3min。
3.2对患儿的神志进行观察患儿的病情严重情况不能完全通过体温高低来判断,因为患儿尚未形成对温度准确控制的体温中枢[2]。当患儿病情较轻微时,其体温可以达到40.0℃,病情更为严重时,其体温达到38.0℃。当患儿出现感冒发热的情况时,医生更需要观察患儿的神志。想要了解患儿感冒的轻重状况,可以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病情较重的患儿其精神状态比较差,会哭闹不止,甚至嗜睡、很难被唤醒。而病情较轻的患儿通常比较好动、精神状态良好。
3.3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①观察患儿的面色:患儿脸色红,说明患儿持续高热,面色呈青色表明情况更加严重[3]。当红色减退时,表明其热退。面色暗淡、眼神呆滞说明患儿的病情严重,患儿皮肤呈现暗紫色或紫色,说明患儿出现皮肤出血情况。②观察患儿出汗情况:在患儿感冒发热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出汗量、出汗时间。出汗说明热量在散失,但是大量的出汗会导致患儿虚脱,所以要密切关注。③观察并发症的情况:当患儿出现感冒高热、咳嗽不止、呼吸比较困难时,持续如此可能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患儿耳朵流脓、耳痛时,要防止患儿出现中耳炎并发症。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实施正确的护理对策后,患者满意度(75例,78.95%)明显高于实施护理措施前(93例,97.89%),说明经过临床观察与采用正确的护理对策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对于感冒发热患儿,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采用恰当的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孙月,李斌.小儿风寒与风热感冒的预防及护理要点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16(03):1-9.
[2]贺永兰.婴幼儿感冒的护理对策及预防分析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89(03):16-23.
[3]罗慧玲.辩证施护在外感发热物理降温中的实施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3(1):56-58.
[4]刘安,李俊安,韩涛,等.连不同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以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分析与探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09(02):1576-1577.
[5]林安安.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早期13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27(09):512-513.
上一篇:大学活动总结报告(整理16篇)
下一篇:财税合规的重要性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