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6篇)
时间:2024-11-06
时间:2024-11-06
【关键词】高热惊厥;急救;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4-02
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发育的某一期,单纯由发热而诱发的惊厥,一般发生在6个月~4岁,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儿科的一种常见急症之一。及时抢救、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配合,对减轻患儿脑缺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64例。其中,男性34例,占53%;女性30例,占47%。6个月~1岁16例,占25%;1~3岁32例,占50%;4~6岁6例,占9.4%;6岁以后10例,占15.6%。单纯型54例,复杂型10例。以上病例的诊断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2]。
2急救与护理
2.1立即控制惊厥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最短时问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抽搐发作时,用拇指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时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同时遵医嘱给于止惊药物。药物止惊首选安定,每次0.1~O.3mg/kg缓慢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静脉推注速度1mg/min,同时观察面色、呼吸,并注意观察抽搐是否停止;必要时30min后可重复使用,也可直肠给药,疗效接近静脉给药,优于肌内注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静脉给药[3]。
2.2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使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及裤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以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内,引起呛咳。
2.3吸氧高热惊厥时需氧量增加,及时给氧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十分重要。发绀明显的患儿可采用面罩给氧,不明显者可采取鼻导管给氧,氧浓度
2.4降温高热时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是控制惊厥的重要环节。方法:①药物降温,静脉推注或肌内注射赖氨匹林;②药物降温的同时,辅以物理降温,可用降温贴敷于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也可进行温水浴,边注意保暖,以防着凉,擦拭15~20min。对于患儿降温后出汗较多者,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寒冷的季节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诱发肺炎[4]。
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本组有2例患儿发生惊厥持续状态,应重点进行脑水肿体征的观察[5]:①血压的观察:每30min测量血压一吹,观察血压是否升高、脉压差是否增加,有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②瞳孔观察:每15~30min观察瞳孔一次,看瞳孔是否等大、等圆,边缘是否规整;③呼吸的观察:严密观察呼吸节律是否规整、呼吸频率是否减少,注意有无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和呼吸暂停等异常呼吸。呼吸节律规整而呼吸频率呈进行减少亦是脑水肿危重的危险信号。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病儿神志,有无剧烈头痛及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等。如有异常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2.6做好皮肤护理由于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快,出汗较多,常有大小便失禁等。因此,应及时更换汗湿衣被,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根据出汗多少,及时补给相应液体(可口服或输液),注意钾离子的补充。
2.7注意口腔护理临床上常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拭口腔,对于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红霉素软膏保护。有5例患儿出现口唇干裂,采用红霉素软膏涂口唇患处,症状得到控制。
2.8预防①尽量避免发热因素: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使孩子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但也应注意气温改变,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②注意合理的饮食配置,增强孩子身体素质;③一旦发热要尽快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首先要服用降体温药,并立即给予物理降温,用25%~50%的乙醇擦浴,乙醇擦浴时要注意,禁止擦颈后、前胸、脚、颈旁、腋下、腹股沟等有大血管处。
3结果
64例患儿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死亡。惊厥发生两次以上的患儿10例。其中4例并发癫痫,2例发生惊厥持续状态,经过有效的治疗及对病情的密切观察,无脑水肿现象发生。其余患儿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4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3%~5%,复发率30%~50%[6]。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大脑皮层的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兴奋性冲动易于泛化,使神经细胞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神经元群发生过度的反复异常放电所致。该病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在急救时,医护人员必须分秒必争、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加强护理工作,医护密切配合,是成功治疗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病死率、减少脑损伤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清江,郑之卿.临床小儿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7.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
[3]韩丽.护理程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06
[4]沈卫芬.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51―452.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46-01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之一,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护理
①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②一旦患儿出现护理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③吸氧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高热的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19
惊风又称惊厥,是痫性发作的主要形式,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发生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好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发病急暴,临床表现多为实证。慢惊风多由久病而来,也可由急惊风转变而来,临床多表现为虚证。惊厥一名,首见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以心主惊、肝主风的理论对小儿惊厥进行了论述,对小儿惊厥病因、病机、治则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这些理论对治疗惊厥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4岁。因发热3天,抽搐1次来诊。3天来患儿流涕、发热,体温39℃,就诊前10分钟突然抽搐,未经任何处理,即送入我院。无新生儿期窒息史及脑外伤史。来诊时患儿抽搐中,表现为全身阵挛,牙关紧闭,面色青紫,神志不清,立即按压人中、合谷穴,约2分钟不缓解后,给予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约5分钟后抽止,自主呼吸平稳,给予鼻导管吸氧,面色很快转红润。测体温40℃,即安痛定肌肉注射控制体温。查体:镇静睡眠中,呼吸急促,咽部充血,心肺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阴性。约1小时后患儿清醒,体温降至37.8℃,玩耍及活动如常。中医治法:疏风清热,熄风定惊。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6g,薄荷6g(后下),前胡6g,蝉蜕5g,僵蚕3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3剂后热退而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8.5×109/L,N0.50,L0.60,Hb130g/L,PLT246×109/L。
分析
中医诊断:惊厥、风热动风证。病机分析:患儿4岁,肌肤薄弱,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邪袭肌表,邪正相争则见发热。外邪从口鼻而入,肺卫失宣,咳嗽流涕;邪热炽盛,内扰心神,引动肝风,见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唇色青。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之邪在表之象。
惊厥的急诊室急救程序:惊厥是儿科常见急诊,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与病情相关。惊厥频繁、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后遗症也严重,故迅速控制惊厥至关重要(尤其是惊厥持续状态)。遇到惊厥患儿,在简要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同时,首先要进行抗惊厥处理。现将惊厥的急诊室急救程序简述如下。①保持气道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中切牙之间,以防由于咀嚼肌痉挛而发生舌咬伤;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误吸窒息。②控制惊厥发作,针刺或按压人中、合谷,高热配合曲尺、十宣等穴。惊厥仍不能控制,应迅速使用止惊剂。首选给药方便,作用快,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用5%的水合氯醛,每次1.0~1.2ml/kg,保留灌肠。如无缓解者可选用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肌肉注射。③吸氧时有呼吸困难者,尤其是喉痉挛发作停止的发绀患儿要及时吸氧,以减轻脑缺氧。④开通静脉通道,有颅高压或惊厥持续状态者,多并发脑水肿。因此,只有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才能有效控制惊厥;同时防止脑病发生。用20%的甘露醇静脉推注,剂量为每次2.5~5.0ml/kg。
惊厥的评估:如何辨别、诊断、控制惊厥,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是控制惊厥的目的所在。因此,待惊厥控制,患儿生命指征平稳后再反复追问病史和详细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尽快找出病因。询问病史的重点是:①此次发生惊厥的可能诱因,如发热、脑外伤、中毒、药物过量、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等;②既往有无惊厥发作史及发作次数;③出生时有无窒息史;④家族中有无癫痫、热惊厥、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患者。
除详细采集病史外,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对于诊断尤为重要。体格检查时注意:①惊厥是全身性还是局灶性发作,是否对称,有无定位体征,惊厥持续时间;②惊厥停止后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体温、肌张力、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③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④注意营养、发育情况,有无皮疹及瘀斑,婴幼儿应检查前囟张力,有无局部感染灶。
惊厥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表现为发作性和一过性脑功能紊乱。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扩散途径和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异常放电局限于神经元群之内,表现为局灶性发作;②传止附近的皮质导致全身性发作;③传播到全脑,波及两半球及皮质下,导致意识丧失。
而无热惊厥病因更为复杂。分为颅内和颅外两种因素。前者病因相对集中,主要包括脑内结构和功能异常及颅脑外伤;后者原因复杂,我院常见的为:①维生素D缺乏抽搐症;②各种药物、食物、农药、鼠药中毒等。
讨论
小儿惊厥是在某些疾病发展过程中伴发的一种症候,通常临床多见的小儿惊厥,大都是指热性痉挛抽火风而言,即所谓热极生风,一般病势急骤,状热无汗,抽风多为一时性,治疗多易速效。如以热极生风为例,缘为实邪外袭与内热相搏,待其风邪缓解,则热清惊熄;因此,对惊厥治疗,首先分清外邪所致的热极生风,说明中西药物配伍应用,能够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关于惊厥的实验室检查,当怀疑复杂性惊厥时,病情稳定后,必要时有选择地进行颅脑影像检查,对明确惊厥病因有重要作用。
下列情况需做脑积液检查:患儿48小时内给予内科治疗,仍无好转,发作为局灶性,特别是伴有神经系统检查异常者。怀疑颅内感染者,应在颅高压控制后进行腰穿查脑脊液。
惊厥患儿的护理:护理人员在小儿惊厥的抢救过程中十分重要,重点应完成如下工作:①使患儿处于正确,完成给氧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②准确执行医嘱,观察患儿呼吸情况,控制用药速度;③采集检验标本,及时送检;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惊厥发生的次数及持续时间,瞳孔、神志和生命体征等。只有做到医护人员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惊厥,成功救治患儿。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治的高热惊厥76例患儿均表现程度不一的高热意识障碍、呼吸紊乱,体温≥38.5℃,符合我国《儿科学》中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排除伴有先天性疾病者。本次研究内容获得院方伦理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个至月3岁;确诊为肺炎17例,呼吸道感染13例,急性胃肠炎6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个月至3岁;确诊为肺炎18例,呼吸道感染12例,急性胃肠炎5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临床常规诊疗流程,包括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静脉用药护理等常规操作。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针对性急救护理:(1)急救处理:对于惊厥发作的患儿及时予以樟脑水合氯醛酊灌肠,并将患儿衣物褪去,取平卧位,清理口腔分泌物,将舌头外拉,预防舌根后坠。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严密观察静脉注射情况,确保留置针通畅。对于惊厥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予以甘露醇静脉滴注,调整滴注时间30min内滴完,并配合温水擦拭身体、冷盐水灌肠、头枕冰水袋等降温治疗;对体温下降不明显者应遵医嘱予以退热剂、复方氨基比林等药物降温,间隔30min测量体温。(2)严密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体温等,详细记录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时发现潜在或突出异常情况,并及时汇报,及时处理。(3)皮肤护理:保证床单干燥、整洁,并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依据患儿汗液流失情况及时补充液体。(4)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普及高热惊厥病理机制、治疗措施、注意要点,同时应针对患儿家属存在的负性情绪展开针对性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对患儿心理造成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退热时间以及惊厥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采集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总分值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38±0.35)d、(4.00±0.31)d;对照组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97±0.45)d、(6.23±0.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0、19.089,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率为94.74%,非常满意29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家属总满意率为78.95%,非常满意15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3、26.362、9.773、9.573,P<0.05)。
3讨论
[关键词]高热惊厥;抽搐;急救;抗感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7)01(a)-0090-0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issuitableforchildrenwithfebrileconvulsionemergencytreatmentmeasures.MethodsRandomselectionfromApril2015toSeptember2016toenterthehospitalaccept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ildrenwithfebrileconvulsiongive78caseswereanalyzed,andtheemergencytreatmentmeasuresforitstreatment,andemergencytreatmentofchildrenwiththeselectedeffectanalysis.ResultsStudyselectedundertheemergencytreatmentofchildren,childrenwithfeverduration(29.97±19.00)h,hospitalizationduration(6.00±2.08)d,convulsionssymptomsdisappeartime(4.26±3.00)d.Inaddition,cureare52cases(66.67%),excellent16cases(20.51%),effective7cases(8.97%)ofthe,invalid3cases(3.85%),theeffectiveratewas96.15%(75/78).ConclusionInchildrenwithfebrileconvulsion,inclinicalwork,throughemergencytreatmentmeasures,helpchildrenimprovetheircondition,butalsocanfurtherenhancethecurativeeffect,thushaspromotionvalue.
[Keywords]Febrileconvulsion;Tic;Firstaid;Resistancetoinfection;Treatmenteffect
高热惊厥除了会对患儿机体健康造成影响外,还可能损坏其脑部健康,如果惊厥现象持续时间较长,会使其脑组织呈现出缺氧状态,不仅会诱发脑水肿,而且还可能使其脑功能出现明显障碍,除了会加大救治难度外,死亡率也会明显升高,所以要及时进行急救治疗[1]。此次为评定适合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治疗方案,从2015年4月―2016年9月进入该院接受诊疗的高热惊厥患儿中,随机选取78例进行分析,期待能进一步改善患儿病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进入该院接受诊疗的高热惊厥患儿中随机选取出78例进行分析,年龄0.5~4.3岁,中位值(2.11±0.37)岁,女性31例,男性47例。
1.2方法
所有患儿都接受急救治疗方案:①给予患儿头颅CT检查、血常规检查、脑电图检查、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以及粪常规检查等。②给予患儿抗病毒疗法,即于生理盐水250mL中加入热毒宁,共0.5~0.8mL/kg,给予患儿静滴,1次/d。③对于体温已经超过38.5℃的患儿,予以服用0.2~0.3mg/kg安定+5.0~10.0mg/kg布洛芬,使患儿温度得到有效控制。④给予患儿镇静止痉方案,即选择水合氯醛对患儿进行灌肠,每次用药量是50.0~80.0mg/kg,如果患儿伴随着抽搐现象发生,需间灌肠间隔期控制在8h左右。⑤若患儿出现缺氧症状,还需予以及时吸氧,通过提升其血氧饱和浓度,可避免脑水肿症状发生。若其体温达到37.5℃,还可予以肌注5.0~10.0mg/kg鲁米那,并将用药量控制在100.0mg/次以内。⑥对患儿面色变化情况、意识状况、血气指数、瞳孔大小等进行观察,如果患儿出现长时间抽搐现象,需予以脱水疗法,即静注500.0~1000.0mg/kg甘露醇,一般用药2次即可,且间隔期控制在6h左右,使患儿颅内压得到充分控制[2-3]。
1.3疗效标准
接受急救治疗后,患儿神志已恢复至正常状态,不仅原发病症均已完全消失,而且惊厥症状未出现复发现象,即“治愈”;接受急救治疗后,患儿神志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不仅原发病症均已经基本消失,同时惊厥症状偶有发作,即“显效”;接受急救治疗后,患儿神志状况已有改善,不仅原发病症均已显著好转,而且惊厥症状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同时其间隔期也明显延长,即“有效”;接受急救治疗后,患儿神志尚未完全恢复,不仅原发病症均未消失,甚至有加重问题出现,即“无效”[4-5]。
2结果
研究入选患儿接受急救治疗后,其病情均已改善,78例患儿中,治愈52例(66.67%),显效16例(20.51%),有效7例(8.97%),无效3例(3.85%),其有效率96.15%(75/78)。此外,患儿退热时长(29.97±19.00)h、住院r长(6.00±2.08)d、惊厥症状消失时长(4.26±3.00)d。
3讨论
李茜梅等[6]发现,惊厥属儿科多见症,不仅发病较急,而且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对象,且往往会有意识障碍现象发生,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如果疾病反复发作,还可能会使机体脑组织出现缺氧性的受损问题,需及时进行治疗。高热惊厥属儿科临床急重症,年龄越小者发病率越高,如果发病多次还未得到医治,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小儿的脑组织,该病症发病机理是:机体大脑中的神经元组织出现异常放电现象,以至于其骨骼肌群组织出现突发性、短暂性的收缩停止现象,致使机体肌肉组织出现阵挛性或者是强制性的抽搐现象,导致疾病发生[7]。
一般而言,小儿出现惊厥症状后,其局部骨骼肌群组织、全身骨骼肌群组织都会呈现出收缩状态,并且出现高热以及意识障碍等问题,而出现这些情况的诱因之一是小儿大脑组织尚未达到完全发育标准,不仅如此,高热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年龄因素都可能引起惊厥,其中又以高热因素最为常见,由于婴幼儿群体的神经系统尚未达到完全发育标准,其脑组织内的神经组织呈现出兴奋状态,抑制性递质则表现出不稳定性特征,加之小儿免疫功能还处于不完善阶段,一旦消化道系统或者呼吸系统出现感染问题,就可能会有高热现象发生,并对机体运动神经细胞产生刺激感,导致其异常放电,最终引起惊厥[8]。
高热属惊厥现象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以1~3岁小儿为主要发生对象,通常会有突发性意识障碍、四肢肌肉组织阵挛型收缩或者是头部后仰等症状出现,部分患儿会出现口吐白沫以及眼球固定等问题,若持续时间较长,极易使脑组织呈现出缺氧状态,导致脑水肿症状发生,危及患儿生命,所以要及时进行急救治疗,通过予以全方位检查,在确定患儿病情状况的基础上,予以抗病毒疗法、降温治疗、镇静止痉治疗、吸氧治疗以及脱水治疗等措施,使患儿病情得到充分控制,避免痉挛症状持续出现,防止脑水肿问题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9]。此次研究中,对78例入选患儿进行急救治疗后,所有患儿病情均已改善,患儿的有效率是96.15%(75/78)。此外,患儿退热时长(29.97±19.00)h、住院时长(6.00±2.08)d、惊厥症状消失时长(4.26±3.00)d,与宋会群等人[10]研究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30.12±18.09)h、惊厥症状消失时间(4.69±3.05)d、住院时间(6.28±2.27)d;对照组分别是(45.92±23.47)h、(7.28±2.67)d、(9.23±2.57)d]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高热惊厥患儿,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通过进行急救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其疗效,因此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晓红,沈娟,马秀云,等.儿神经科便携式惊厥急救箱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5):47-48,51.
[2]吐克逊・哈山,阿不都艾尼・买买提.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1):93,96.
[3]张S健,邱鹏玲,周水珍,等.儿童非惊厥性癫(G)持续状态的脑电图评估[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9):708-711.
[4]方美芬.小儿高热惊厥64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1.
[5]陈丽芳,谢秋艳,何东萍.62例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39.
[6]李茜梅,汤昱,李冰,等.冰冻绿豆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急救处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131.
[7]金晓红,马秀云,时萍,等.儿神经科便携式惊厥急救箱的设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182.
[8]郭巧英,张海慧.观察小儿惊厥的系列流程与急救护理的分析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6):361,363.
[9]Lin,W.-Y.,Muo,C.-H.,Ku,Y.-C,etal.Increasedassociationbetweenfebrileconvulsionandallergicrhinitisinchildren: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Pediatricneurology,2014,50(4):329-333.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6个月~4岁之间的孩子,发病率约30%-50%,6个月以下或6岁以上很少发生[1]。小儿惊厥的复发率很高,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可造成脑的损害和智力减退,惊厥发作次数愈多,脑损害愈大。严重者可达10~30min,甚至呈持续状态,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出现脑水肿,甚至脑疝的形成,由此可见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和处理的重要性。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高热惊厥91例患儿的急救与护理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91例,其中男63例,女28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1岁33例,1~2岁29例,2~4岁18例,4~6岁7例,6岁以上4例。所有患儿体温均在38℃以上时,就诊时已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上呼吸道感染53例,肠道感染21例,肺炎13例,幼儿急疹4例;首次发作69例,复发22例,其中持续状态7例,持续抽搐1~10min。惊厥发作时体温40℃6例。
2急救护理
2.1控制惊厥:①小儿惊厥时神志常常不清,常常发生无意识的舌咬伤,用清洁纱布包裹压舌板置于小儿的口腔中。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头侧向一边,防止婴幼儿舌后坠造成窒息及呕吐时胃内容物呛入气道。③针刺或拇指按压人中、百会、合谷、神门等穴位,不能止惊者,首选安定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直接静脉注射,速度为1ml/min,或10%的水合氯醛溶液,保留灌肠。
2.1迅速降温:①物理降温: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头颈、腋下、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的大血管部位作冷湿敷,高热患儿用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前额,降低脑部的耗氧量,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②药物退热:物理降温未缓解者,给予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可首选该药。或布洛芬(如美林、托恩),退热快而平稳,退热持续时间达6~8小时,一般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2.3吸氧:小儿高热耗氧量,吸氧可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纠正缺氧性脑损伤,促进代谢,避免脑水肿,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根据病情决定吸氧时间和浓度,一般氧浓度30%-60%,常规氧流量鼻导管0.5L/min,面罩2L/min,若有窒息立即行人工呼吸。
2.4病因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多数是感染性疾病引起,宜选用有效抗感染药物。在止惊退热的同时,应根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给予不同处理,防止惊厥的复发,以免延误病情。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①患儿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否则易导致高热不退;②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床、被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并保病室安静;③定时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每次喂完奶或进食后喂适量的温水以冲洗口腔。对长期高热患儿,应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口唇干燥时,应涂滑润油;④防止惊厥发作坠床及碰伤,安装床栏,在栏杆处放置棉被,注意将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以防患儿抽搐时碰伤。抽搐发作患儿丧失了意识,可用压舌板包裹纱布置于上下磨牙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
3.2生命体征观察:①密切观察患儿T、R、HR、Bp、末梢循环、瞳孔大小,神志改变及尿量改变;②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应注意惊厥类型,体温变化患儿面色是否潮红,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呼吸加快等,及时掌握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及时回报处理;③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3.3饮食调节:高热时忌食热量高的食物,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供给患儿足够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并应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降温过快引起虚脱,也可给予喂饮新鲜果汁
3.4出院指导: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可以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根据患儿家长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向他们讲解惊厥的预防及急救处理原则、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护常识及饮食起居等基本知识,介绍物理降温的方法,以预防惊厥再发作。大龄的患儿在治疗护理中要不断给予鼓励,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4结果
通过对我科高热惊厥患儿91例进行正确急救护理、采取适当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无神经及脑损害发生。
5讨论
高热惊厥患儿症状重、病情急、并发症严重、原因复杂,实施有效的降温,迅速控制惊厥是治疗的关键,护理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动作迅速,忙中不乱,积极配合抢救,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积极开展出院指导,对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轻颅脑损伤,预防小儿发生生命危险,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下一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