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6篇)

时间:2024-11-10

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篇1

病历资料

患者,男,41岁,因“胸闷、憋气伴咳粉红色泡沫痰20分钟”于2010年10月6日入住我院心内科。患者全身紫绀,双肺闻及干、湿音,胸骨无压痛,无放射痛,临床考虑急性肺水肿,立即给予吸氧(湿化瓶内加30%~50%酒精),止咳平喘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后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濒死感,大汗淋漓,立即给予心电图检查,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舍下含化硝酸甘油,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10分钟后疼痛减轻,根据药敏试验于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给予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易消化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患者症状改善,经过28天的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于2010年10月30日好转出院,疗效满意。

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肺水肿起病急,来势猛,病情变化快,病人易发生情绪波动表现为焦虑、恐惧和抑郁感,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等;急性心肌梗死与焦虑抑郁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心肌梗死可加重患者的焦虑,另一方面患者的焦虑又可加重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焦虑抑郁对心肌梗死的进展有反作用[1]。当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出现焦虑时或处于焦虑状态可使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胆固醇浓度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使机体“免疫监测”的作用减弱而加重病情[2]。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并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流,减轻或消除恐惧、焦虑心理,避免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的心理因素。

一般护理:①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采用间歇法,使患者半卧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烦燥不安者,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或杜冷丁后能减轻其心脏的前后负荷,同时还能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嘱病人卧床休息2周左右,适当的肢体被动活动,以减少肢体血栓形成。②监测:在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护5~7天,必要时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便于观察病情和指导治疗。③饮食食物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病情稳定后逐渐改为软食。便秘时口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等,防止用力大便造成病情突变。④吸氧发病早期给予面罩加压给氧24~48小时,同时加用30%酒精于湿化瓶中,以降低肺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之破裂,痰被液化,有利于气体进入肺泡,以改善缺氧状态。

严密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肺水肿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着重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尿量、缺氧、四肢末梢循环,肺部音及心前区疼痛等情况的变化以及患者病情在治疗及护理后有无好转、有无新征象出现等,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加快,每分钟40次,口唇紫绀,烦躁不安,两肺布满湿性音,心率为140次/分,考虑并发急性肺水肿,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而转危为安。

认真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临床用药复杂,难以掌握。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右心室心肌梗死慎用利尿剂;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及药物的剂量,还要观察心率、血压等变化,并详细记录。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护理非常重要,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细致的临床观察记录,还要有娴熟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对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临床医生积极有效地抢救病人。

参考文献

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肺部恶性肿瘤;射频热疗;温度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3(a)-0165-02

当前肺部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常见疾病之一,患病人数众多,对应的治疗方法也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1]。射频热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之后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杀死恶性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射频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时效果更佳[3],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为了探讨肺部恶性肿瘤在射频热疗中的温度监测与护理疗效,我院选取98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肺部恶性肿瘤患者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39~67岁,平均(54.3±15.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积水。将所有患者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列作为对照组49例,偶数组列作为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采用国产SR-1000型射频热疗机(电容式透热)进行治疗,入射功率设定为650~800W,平均(680.0±121.3)W,反射功率在3%以下,电极板厚度依据患者体厚决定为20~30cm。在患者病灶体表部位放置水袋,若患者较胖,水袋需提前放入冰箱中冷却20min,可有效预防患者疼痛和脂肪硬结的形成,化疗采用GP方案,在化疗结束后72h内对患者进行热疗,每周2次,每次70min,间歇3~4d。对患者先放置胃管,在胃管内置入高阻温度传感器,尽量达到患者的病灶位置,准确监测肿瘤周围的温度,控制患者体内温度稳定于41~43℃,轻用轻放温度传感线,避免强拉和打折。

常规护理步骤:医护人员仔细阅读治疗单后,查看患者的B超定位和治疗部位是否吻合,了解其胸腹水的积液量。对患者行常规给氧30min后,开始热疗,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给其低流量吸氧。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多食用一些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避免因为热疗时间长而出现汗多和体力消耗大的问题,保证患者能够坚持做完治疗。在热疗前叮嘱患者排净大小便。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热疗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精神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热疗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监测患者体温,为其准备术中必需品,为患者擦汗,排除热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热疗后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改观其不良的心理状况,整理其各种术后用品,监测其病情,保持其病房和周围环境的卫生。

1.3诊断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诊断标准:①完全缓解(CR):胸腹水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胸腹水减少50%以上;③稳定(SD):胸腹水减少50%以下;④进展(PD):胸腹水无变化或增加。总有效=CR+PR。

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情况诊断标准:①显效:患者胸痛、气促等症状完全缓解;②有效:患者胸痛、气促等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患者胸痛、气促等症状未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方法越来越多,采用传统根治性手术配合辅全身化疗的治疗方法逐步得到改进,对于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射频热疗联合化疗临床效果较好[5]。射频热疗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温度监测,温度过高会对患者形成烫伤或灼伤,温度过低达不到临床治疗作用。射频热疗采用的温度大致为41~43℃,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肺部的药物浓度,形成对恶性肿瘤的强力杀伤作用,还可以使恶性肿瘤发生一定程度的病变,减弱其对患者机体的毒害作用。

由于患者长期饱受恶性肿瘤的煎熬,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了很大创伤,对生活极度失望,对治疗也会失去信心,此时需要医护人员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度过难关[6]。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抚,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其与病魔抗争到底的决心,与其交流其他成功患者的经验[7-8];通过播放一些轻缓的音乐改善患者的紧张心理状况,避免焦虑恐惧等心理的发生。②饮食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的饮食,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高蛋白、高维生素类的食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可以有效增加其食欲[9]。③热疗前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是否存在热疗禁忌证,指导患者在上机前排净大小便,为了吸汗可穿全棉衣物,关闭一切电子设备。④热疗时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然后调节仪器到合适的功率,严密观察患者在热疗过程中的血压、脉搏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定,及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适时询问患者疼痛状况,有无烫伤和灼伤的发生等[10]。⑤热疗后护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更换衣物,叮嘱其多饮开水,及时补充体内刚缺失的水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各生化指标的变化。⑥并发症护理:患者一旦发生烫伤和灼伤,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病灶烫伤部位放置冰袋,降低患者体温,防止感染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不论是在临床病症缓解情况还是生活质量缓解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肺部恶性肿瘤在射频热疗中实行有效的温度监测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同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较快恢复,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忠和,张延利,阮新建,等.电磁波射频热疗联合腔内化疗在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8):1399-1400.

[2]黄颖,刘文超.射频透热综合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护理[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474.

[3]康艳霞,张.肿瘤热疗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3):473-475.

[4]石美苹.恶性肿瘤病人射频热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412-413.

[5]陈佩芳,郑玲菲.恶性肿瘤腹腔内热灌注化疗加射频热疗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8C):2217-2218.

[6]杨玉波,罗进,林辉灿.恶性肿瘤患者射频热疗的护理[J].四川肿瘤防治,2005,18(3):193-194.

[7]章琦,郑彦芹.射频热疗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925.

[8]何秀珍.恶性肿瘤患者射频热疗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6,5(4):37-38.

[9]韩春红,于忠和.恶性肿瘤射频热疗171例护理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7):691.

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篇3

肺癌在全球的总体发病率位居各类癌症之首,其总5年存活率还不足15%,在我国肺癌死亡居恶性肿瘤之首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将PET技术与CT技术这2个已经在临床检测过程中相当成熟的检测技术相融合,使PET和CT2项显像技术实现真正的融合,能早期发现微小病变和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能确定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PET-CT对于评估肿瘤复发范围是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PET-CT融合图像的质量受机体身心状态、遵医行为、药物、、进食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减少和避免干扰因素。因此,本研究对采用PET-CT技术检查的肺癌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常见的配合问题、心理状况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以方便为临床找到对肺癌患者进行更周到、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得该类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提高诊断正确率。在本次整个研究过程中,随机抽取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120例肺癌患者进行PET-CT检查,现将护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采用临床研究中的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5月120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34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超过50岁的有72例,50岁以下的有48例,均经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病理检查确诊肺癌。

1.2方法我院采用美国GE公司的DiscoverySTEPET-CT设备,静脉内注射18F-FDG后,在休息50分钟左右开始扫描,扫描时间为15-20min。在扫描前嘱咐病人需禁食8小时以上,血糖控制在3.9-8.3mmol/l,示踪剂为18F-FDG,放化纯度>95%。注射的剂量以病人公斤体重0.08-0.12mCi计算。显像过程依次为:给受检者静脉推注18F-FDG,记录注射时间和注入剂量嘱患者在休息室安静休息30-60分钟,饮温开水约800ml-1000m充盈胃腔,上机前让患者排空小便.再饮温开水约500ml扫描15-20min让受检者回休息室等通知不需要延迟显像者可以离开;需要做延迟者,第二次扫描时间应该在注射药物2h后。

2肺癌患者PET-CT检查全过程中常见的配合问题及护理措施

2.1预约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应尽快安排,满足病人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预约时提醒患者尽可能携带所有相关资料。主动详细介绍PET-CT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告知检查的注意事项及具体时间,发放预约单及检查流程表。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及其他影响本次检查的疾病,近期是否做过钡餐检查、尤其对女性患者要注意问是否处于怀孕或哺乳期等。

相应安排及护理措施:对于评估放化疗效果的受检者,将检查应尽量安排在放化疗结束20天后。对合并有糖尿病者血糖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须让病人在内分泌科医生的协助下将血糖降至3.9-8.3mmol/l后,再来确定检查日期。对于近期做过钡餐检查者,应间隔1周以上再安排PET-CT检查。对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患者,要讲清楚不能做的原因及检查带来的影响,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对于担心核素及射线伤害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告知病人18F-FDG半衰期短,代谢快,而且用量少,没有不适,检查无创、安全、灵敏度高,开导患者对PET-CT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配合检查的顺利进行。对于晚期肺癌及预后差的患者,不可避免有消极悲观情绪,护理人员首要要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及心理变化,应与患者及家属热情、诚恳地交谈,让其明白此项检查的必要性,进行相应的人文关怀,争取同意检查。叮嘱患者及家属检查前一天下午口服缓泻药;隔夜晚上进清淡流食。

2.2检查前护理

2.2.1一般护理检查前1小时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并对患者讲清原理以及药物的特性以便患者可以放松身心;去除身上的金属、玉器等。评估患者检查前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病情等,指导家属、患者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告知检查程序和扫描时间,加强放射防护教育。其次,检查药物是否外漏以免影响诊断。

2.3检查中护理

2.3.1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告知患者放松,扫描时勿身体移动,呼吸要尽量控制平稳,因肺癌患者大多有气促,咳嗽,咯血,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上述情况都会引起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护理人员在扫描过程中要随时鼓励、诱导患者检查做完检查。

2.3.2疲劳医护人员尽量让患者以舒适姿态仰卧,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双上肢上举,部分肺癌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肿瘤侵犯臂丛神经、上肢骨骼都会使患者上肢疼痛,难忍,难以坚持者,可考虑给予镇痛剂。

2.3.3紧急、突况处理于大咯血患者,应立即停止检查,通知临床医生进行强求,护理人员应先施行基本抢救。

2.4检查后

2.4.1需要延迟显像者首先向病人和家属告知做延迟显像并不是代表检查的失败,因此不需要紧张、多疑。

2.4.2检查结束后的护理告知病人及家属此次检查是否成功以及不成功的原因,护理人员要做好检查后的指导工作。

3结果与评价

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评估及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20例患者约108例能成功完成检查,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整个检查过程,能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及怀疑心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影像医生对图像质量的满意度高,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12例未能成功完成,原因如下:晚期肺癌患者因咯血量较多,需终止检查,患者恶病质不能完全配合检查;检查费用昂贵,临时要求放弃检查。护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4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真诚的沟通、对其进行疏导,安慰、了解不同患者的病史、经历、文化程度、身心状态以及对PET-CT检查的认识度等等,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得患者消除了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和怀疑心理,消除了医患之间的陌生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综上所述:护士在PET-CT的检查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素质,还应具备相应的人文关怀、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去,以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PET-CT检查的顺利进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97-02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指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肺水肿,而无原发心、肺疾病[1]。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为探讨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措施。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例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1例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35-66岁,平均50.3±3.4岁。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时间0.5h-72h,其中

1.2诊断依据①已确诊为脑出血;②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③突发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咯吐泡沫样血痰;④胸部平片户县典型蝴蝶状或肺内斑片状阴影。⑤血气分析示PO2降低,PCO2升高排;⑥除过量、过速输液导致左心衰。

1.3治疗方法①及时治疗脑出血,对有手术指征的尽快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综合治疗。②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高流量持续吸氧或高压氧舱治疗;静脉大剂给予量氟美松20-30mg/d;大剂量20%甘露醇及速尿交替使用;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并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液体进入量。

2结果

21例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经过临床积极综合治疗后,6例患者在4h内急性肺水肿症状纠正或缓解。治疗有效率为28.57%。死亡15例,占71.43%。其中死亡原因:9例死于急性肺水肿;2例死于脑疝;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损害。

3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指在没有原发性心、肺、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继发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发展至充血性肺不张、呼吸衰竭及类似于ARDS。神经源性肺水肿多于伤后0.5-72小时内发病[2]。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52.6%-86.7%[3]。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期内致命。

3.1NPE的发病机制与三种理论有关[4]①血流动力学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颅内压急剧升高,脑血流量减少,造成下丘脑功能紊乱,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周围血管强烈收缩,血流阻力加大,大量血液由阻力较高的体循环转至阻力较低的肺循环,引起肺静脉高压,液体由血管渗入至肺间质和肺泡内,最终形成急性肺水肿。②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学说:在NPE发生过程中,认为肺血管上的α1受体与激动剂结合以后,介导肺血管收缩,引起肺血管液体静压升高,增加血管滤过压,另一方面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引起细胞收缩,细胞连接间隙扩大。两者对细胞膜造成损伤,引起肺毛细胞管通透性增加。③冲击伤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机体发生过度应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儿茶酚胺物质大量释放是导致NPE的重要原因。

3.2NPE治疗原则[5]是脑部疾患与肺水肿应同时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对昏迷、出血量大、靠中线者,应积极行手术清除血肿;呼吸道畅通,高流量吸氧是其首要的任务;及早采用脱水治疗法是治疗的关键性措施;短程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生素、强心剂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防治并发症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NP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体液、生物活性因子等多因素综合改变的结果,患者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和进行性低氧血征。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当咳嗽气急加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湿罗音、严重低氧血征,肺部大片实变阴影时已属晚期,病死率很高。因此,当排除误吸、过量输液、无心肺肾原发疾患而病人出现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氧合指数进行性降低时,临床虽无NPE的典型表现也应高度警惕NPE的发生,当PaO2/FiO2≤300即可诊断,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董学明,马玉梅.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2):103.

[2]刘永爵,周新平.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184-2185.

[3]邱建懂,游恒星,陈氧.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916.

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急救措施;护理方式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引起发热、手足皮疹的儿童传染病[1],病情发展快速且病死率高,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急救手段和科学的护理方式救治重症小儿手足口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急救和护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治疗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47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4例患者贺2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为11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2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手、足、肛周、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咽部出现疱疹或溃疡,四肢抖动、易惊、血压不稳定,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急救措施:应用呼吸机对气管进行插管,选择持续正压同期模式并根据患儿血气分析指标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通气支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当病情稳定后可撤离[2];快速降压,选用较大剂量的甘露醇用输液泵快速给药,进行脱水降压、缓解脑部水肿;消除病毒,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阻止病毒复制和消除病毒;抗病毒和感染,应用利巴韦林等抗生素起到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应用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保护肺泡,应用糖皮质类激素药物来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来加速肺水肿的吸收、保护肺泡、促进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综合治疗,给予患者胃肠减压、亚低温治疗、液体复苏[3]。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及体征监测,并对病房和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

1.3.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病情严重、精神状态差,患儿和家属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对治疗配合度不高,因此要求护士根据患儿年龄对患儿和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通过有趣的故事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家属和患儿树立治疗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系统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并气管插管,密切观察呼吸变化,避免出现呼吸三凹征和呼吸肌疲劳,还应及时吸除痰液,发现异常及时救治;口腔护理:3次/d在饭后进行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滋生;饮食护理:食物以温凉和清淡为主,富含高蛋白、维生素的易消化流质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4]。

1.5数据统计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82d、症状消失时间为5.63d、治疗有效率为91.67%、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分别为10.21d、7.82d、78.26%、65.2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手足口病又称发疹性水泡炎,临床表现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为主,以5岁以下儿童较为多发,其中重症手足口患儿病情发展极快,病死率高,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同时伴有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率高的原因[5,6]。因此,有效的急救手段和护理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方式,目前临床急救主要以改善呼吸、降低肺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为主,护理包括严格的消毒及系统护理[7]。

本研究通过应用急救措施和对比传统护理和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症状消失快、治疗有效率高且患者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红美,祖大玲,张祝娟.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8):746-748.

[2]韩明锋,陈晓枫,冉献贵,等.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医学,2008,29(4):350-351.

[3]刘利梅,李晓红.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18例的临床观察与救治[J]安徽医学,2008,29(4):354-355.

[4]赵素清,黄杏芳,林笑玲.3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195-196.

[5]王丽军,董番,杨翠红,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71-673.

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其它胸部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大多病程长,急性发作期病情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缺氧,肝肿大,胃肠道瘀血,全身浮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39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男26例,女13例,年龄55-79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哮喘10例,肺结核6例,支气管扩张3例。2急性病期临床护理

2.1控制感染若患者的肺部感染严重,发生少尿、呼吸频率加快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血压和尿量给予密切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3合理给氧,改善缺氧症状氧疗能纠正缺氧、及时抢救患者生命,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一般选择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以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需控制于30%以内,待呼吸稳定后停止。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肺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头痛、烦燥、恶心、呕吐、判断力减退),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观察有无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嗜睡、易激动、兴奋和多语等表现,慎用镇静安眠药,及时通知医生,以及早发现肺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等,并给予处理。

2.5准确记录出入量为了配合临床治疗,在护理方面应准确记录各种液体的出入量,如出汗情况,尿量,大便量,呕吐物,痰液及其性质,颜色等,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咳嗽需观察痰的色、量、性质对肺部疾病变化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来引导患者将痰排出。①为患者创造足够的治疗空间,保持室内客气新鲜;②对痰量、颜色、黏稠度及时监测,可在患者床边放痰杯,每天更换1次,并及时记录出血情况;③维持呼吸通畅,帮助患者排痰;无力咳出者需定期拍背实施引流,或采取雾化吸入;对昏迷患者需运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2.6加强基础护理老年病人身体消瘦,活动能力差,感觉迟钝,应重视基础护理,注意保持床铺干净、整洁、舒适,病室温湿度适宜,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坐位,烦燥不安者加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并注意口腔护理、皮肤清洁、预防感染。此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急性肺水肿。

2.7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大多数为老年群体,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危急,极易产生恐惧、烦躁、忧虑、紧张等异常情绪,更有患者放弃治疗。护理人员要果断采取急救措施并准确熟练地进行操作,指导其保持镇静、乐观的情绪,耐心解释,说明焦虑、烦躁会使全身细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病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8出院指导出院方面在患者出院后需要引导其自己护理,主要包括:①防止接触刺激物,避免各种烟雾刺激;②防止肺部损坏,维持良好的锻炼习惯;③防止呼吸道感染,尽量不要和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避免被感染,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体质3结果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