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施设计案例范例(3篇)

时间:2024-11-21

环境设施设计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情境设计实践实训环节

[作者简介]杨波(1969-),女,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辽宁鞍山1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36-02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师教学围绕着学生转,以灌输知识为主。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着眼于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升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大有别于本科院校,因此除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外,重点应落实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提升上。近年来,笔者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加以总结并根据课程特点创设了一整套完整的课程实践、实训环节教学情境,初步形成了一套立体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该课程采用流程式实践、实训环节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应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同时把经济法知识有效融入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之中,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现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应用型特点。“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性强,在传统的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要点。这种方式因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沟通,极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实践感知性差,慢慢导致学习信心不足,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重视基本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现代教学方式要求打造立体课堂。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规范、教学制度、教学观念的限制,以往“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课堂基本以讲授为主,虽有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生活的案例,讲授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离学生的认知特点还有距离。因此,从整体上按照授课环节设计教学情境,即从课前、课中、课中加课余、课后、毕业前等环节入手,创设出该课程的立体课堂、设计完整的“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流程式实践、实训环节教学情境,能适合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流程式实践、实训教学情境的具体环节及实施

“经济法基础知识”实践、实训教学情境模式设计,整体上按照授课环节设计教学情境如下:

1.课前:学习方法指导、课前五分钟演讲。(1)课程网页上的学习方法指导。“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已经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站,因此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课程资源栏目中专门设计了学习指导项目,教师授课前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在网上查阅学习。(2)课前五分钟演讲。有演讲实施方案和环节:实施的目的和意义、预期目标、演讲方案、总结和评估,教师点评指导意见;学生上交演讲稿,教师反复指导;每次课课前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自荐或者集体或者教师推荐进行演讲;演讲后学生上交演讲感想。

2.课中:案例引导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比如,在讲解某一个章节内容时,流程如下:举具体案例实例(选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体内容―指出问题(可以从教者指出也可以让学生指出,同时可以进行互动)―教师讲解本章节具体内容―再进一步解决所举的具体实例―发散思维举相关案例,提高学生能力。

3.课中+课余:自拟案例、相关实训项目。第一,自拟案例。(1)流程包括:方案设计(教师在课堂布置,学生也可以上课程网站自学方案查看实例)―学生根据方案分组操作―上交自拟案例材料―教师讲评―课堂反馈。(2)方案设计如下:项目创意,通过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上升为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查环节:教师基础理论讲授―学生吸收―学生分小组自编案例―小组讨论―集体评议―教师讲评。(3)案例选取要求:选取的案例范围应围绕教师已经讲授的知识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案例选取的内容必须贴合实际,可以是身边发生的案例也可以是亲属的实例;案例描述可以围绕一件事或一系列的事件来展开,应完整;案例的分析评价应有理有据,观点和策略要集中、正确;(4)自拟案例涉及环节:案例题目自拟,每一案例材料包括四个部分内容――背景、案例描述、分析、反思。在表述时,四部分内容可分可合,由作者视行文的需要而定。(5)采取形式:每班级以五人为单位分小组进行,每个同学有发言,有小组结论,基本上采用合议庭评议方式进行,小组结论类似法官判决。(6)教师讲评:从法律规定和案件处理两个方面进行。

第二,相关实训项目。针对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设计了8~10个相关实训项目。训练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展学生的执业能力,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主要项目有:讨论并制作一份企业设立策划书、进行公司审批申请及登记注册、签订并完成一份合同法律文本设计、所得税或产品质量法解读与运用案例讨论、书写诉状等。以签订并完成一份合同法律文本设计为例,该实训项目包括:项目能力培养目标、实训内容、训练方式、项目考核办法等环节,同时配备实训项目考评参考样表。

4.课后:网络考试测试系统和网络“教、学”研讨与交流。(1)考试测试系统。通过“经济法基础知识”网络课程,针对测试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了网上考试系统,测试项目有选择、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题型,学生可以在线测试知识的掌握情况。(2)“教、学”研讨与交流。训练方式:由教师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同学们需结合所学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提供的案例中选取一到两个进行自主分析,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最终学生可以登录网页查询到各个题目的参考答案。“教、学”研讨与交流这种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交互互动。

5.课余:辩论赛、法院旁听、模拟法庭、校园法律咨询平台等。(1)辩论赛。训练流程如下:关于辩论理论规则和辩论技巧的培训和讲解;选辩题,拟选用辩题――抽辩题,经参赛班级选手现场抽签,确定对垒班组;观摩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光碟并分析;拟定辩论赛赛程,确定指导教师;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程序过程;总结表彰。(2)法院旁听:庭审实例这种方式生动、形象、鲜活,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法院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实践教育,在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方面,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3)模拟法庭。模拟法庭环节应按照庭审的实际环节进行,流程如下:前期准备、庭审现场、庭审过程、合议庭评议以及宣判。学生在课余的演练环节应包括:制订模拟法庭实训活动方案―法院旁听观摩―学习参考剧本―确定拟用剧本―安排角色―反复演练―实际进行模拟法庭―效果评估与反馈。(4)专家讲学。专家讲学采用讲座教学法,定期聘请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就有关法学实践具体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专家的实际办案经验与经济法相关理论密切结合,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讲授,切实增强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5)校园法律咨询平台。课程筹建了一个网上与学生能够实时互动的沟通渠道――校园法律咨询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给学生传递法律信息,而且能够做到普及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解决法律疑问,同时增加学生课程学习的实用性。(6)社区法律咨询活动。成立社团或者法律咨询小组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进社区开展如以“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社区”为主题的法律咨询活动。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充分锻炼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6.毕业前:学生写经济法方面的毕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写作是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检验。几年的实际运作证明,这种调查报告的模式十分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例如我系学生写过《海城地区商标侵权现状调查》,调查主要是选取了海城地区的夜市、商场、箱包市场来进行,对调查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运用,采取的形式和选取的资料都具有实际性。这样的调查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实施流程式教学情境应注重的问题

1.注重实践、实训环节的全流程实施。“经济法基础知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应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教学目的,因此一定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全流程实施教学情境模式。第一,树立“教师教会学生学”的理念,切实转换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及“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教学生学”较比“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状况较有进步,但是相对于“教师教会学生学”的模式仍有不足。“教师教会学生学”,教师不仅教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全面把握实施的各个环节,将全流程实施落到实处。利用有效手段将课前、课中、课余等环节有效实施。仅以课前五分钟演讲环节为例,该项目仅占用课前五分钟,但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该项目需要大量时间。教师指导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讲解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对课前演讲方案予以指导;学生演讲结束后的总结和评估等。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包括:组建组织机构,选择学生负责人,对学生进行分组,选拔人员,选取演讲稿,课下准备,课上演讲。课前五分钟演讲环节同时为课余环节的辩论赛提供有效预热。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自治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构建学生领导机构和小组以及评价机制,在实训环节中切实贯彻运用。以自拟案例实训环节为例,大量训练环节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效果展现需要在课堂实施。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以及方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可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操作,以班委成员为领导机构监察实施效果;在课堂检验实施实效时,各分小组模拟采用法庭合议庭评议方式进行,即学生以分小组形式展现,各模拟组模拟法官发言,小组结论类似法官判决;各模拟组实施结束后由评议组评价、现场打分,教师重点讲评完成此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环环相扣,学生的自治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提升。

2.注重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实践、实训教学情景模拟把学生置于真实或近乎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注重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亲身参与司法流程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模拟法庭环节:聘请法院的法官实地指导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经过前期准备、庭审现场、庭审过程、嘉宾点评、模拟法庭效果评估与反馈等过程,以实战检验学生所学法律理论知识,学生组织能力、善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在实战中取得实效。第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时,引导和积极调动学生创新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调查报告写作是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检验,这种实践调查报告的形式最适合考查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科学选题,选取具有实际性的资料、针对性和应用性强的调查报告写作,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三,注重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由于实践、实训情景模拟的诸多环节都需要学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容易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教师应很好地予以引导和把握。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新颖丰富的多样化实践、实训教学模式,通过个人或集体搜集资料、整理与思考的过程凝聚集体的力量,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

3.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维评价,考核方式多元化。(1)注重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评价。在模拟真实实践、实训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各种角色,遵循实际能力培养的程序、方式方法具体操作,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扩大,同时充分发挥潜能,在职业能力训练中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得到培养。实践、实训中学生分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团队合作,增强群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方面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养成工作主动、负责、真诚、守信、保密、沉稳、机敏的职业规范。(2)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考核学生的实训成果。以往的考核方式学生单纯为了应付考试,重结果不重过程,而实施流程式实践、实训教学情境方式,注重加强过程监控,强调过程评价。可以调整整门课程的理论考核比例,辅之以考核技能的文书拟写等题型,实践环节应对课前、课中、课余环节项目均设定一定相应的分值。考核内容包括技能分,辅之以态度、形象、团队、创新分值等。教师考核学生实践、实训成绩的依据应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设计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通过课前、课中、课余、课后到毕业前等环节全程流程式设计实践实训教学环节,采用全方位立体课堂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将这些环节加以贯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高职教育重素质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洁琦.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体系重构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2]廖旺荣.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1(10).

环境设施设计案例范文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企业积极地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原因是当今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现在已经强烈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企业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这样才能获得政府和民众的认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才能使人类文明发展不断进步。

1行业的认证现状

据认证行业统计,2003年以前,我国通过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施工业,如冶炼、汽车、造纸、机械、建筑和交通等行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是环境污染大户,他们不同程度地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了很大的环境破坏,为减少环境恶化速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准入制度,促进了上述行业的认证发展。

2003年,我国铁路勘察设计行业最大的设计企业之一,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院)开始寻求环境体系认证。由于在此之前,该行业认证先例极少,所以基本无经验可借鉴。因此,摆在中铁四院面前的是如何建立体系和实施认证,这就成了其需要先行探索的问题,通过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勘察设计行业的认证之路,经过5年的发展与实践,至2008年,中铁四院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并得到社会、政府和认证公司的认可,成为本行业的先行者。

2勘察设计企业建立环境体系的着眼点

勘察设计企业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到底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呢?按照标准理解和制造业认证的经验,一般来说应该关注企业自身产生的污染,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由于勘察设计企业属于科技型企业,自身的污染十分有限,大体上有:少量的办公污水,固体废弃物(纸张、废旧计算机等),供水锅炉房产生的烟尘、煤渣,中央空调产生噪声和少量的油污,汽车废气等。这些污染都是常规污染类,且排放总量较少,因此,是否作为认证的主要方向就需要思考了。

那么,换个思路来考虑寻求认证的方向,也就从设计的建设工程作为着眼点。对建设工程的考虑,也就是对预期的一个考虑,因为工程建设产生的任何环境影响都是将来时,它不是现在已经发生的,它是否可以作为寻求认证的主攻方向,这在认证之初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不是现在发生的,又不是本企业直接产生的,怎能作为体系的主要控制方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看看国家的环保政策、社会相关方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我国2003年9月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同时也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社会背景下,把所设计的建设工程作为体系主要控制的着眼点就顺理成章了,企业对环境改善的贡献也要大得多,得到政府和社会认可的程度也会大大加强,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

3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

在ISO14001:2004标准的4.3.1条a款中规定:组织应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标准中可以看出,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都是我们要识别的环境因素。因此看看那些是可以控制的环境因素,以铁路、公路建设项目为例,我们来具体识别几个环境因素看看:①工程建设方案对环境敏感点(例如学校、医院、居民区、自然文化文物保护区等)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涉及的环境影响有噪声、振动、大气和植被等,并且这是在勘察设计中可以控制的;②工程开挖、填筑造成的水土流失,对于这个环境因素我们也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边坡防护、绿化来防止水土流失;③占用耕地,耕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因此对占用耕地这个环境因素我们更要主动控制,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在丘陵、坡地、洼地等不利于农业种植的土地上,对于不可避免要占用耕地的地段,可用桥梁方案或低路堤方案通过,尽可能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从以上三个环境因素识别实例来看,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环境因素控制的社会意义,要远远大于对本企业自身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控制。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不识别企业自身涉及环境因素,虽然造成的环境影响不大,但是,这是对环境保护的一个态度、认识问题。所以,作为一个环境体系认证企业,还要对自身生产、生活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加以识别并予以控制。

4环境方针与环境目标的制定

在ISO14001:2004标准的4.2条中,要求组织必须制定环境方针,制定方针有几个方面的要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我们知道,环境方针是环境体系的一个纲领,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具有旗子的作用。因此,在制定方针时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不能太具体,但也不能不着边际。下面来看看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的方针:①某高科技公司的环境方针:遵纪守法、全程环保,节能降耗、持续改进;②某建筑企业的环境方针:减少污染、节能降耗、建造美丽家园,依法治理,持续改进净化一片蓝天;③某交通施工企业的环境方针: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创优质,守法诚信、注重环境保健康;④中铁四院的环境方针:遵守环保法规,履行合同责任,坚持污染防止,保护生态环境。

在ISO14001:2004标准4.3.3条中,要求组织应制定环境目标。制定环境目标应考虑以下几点:减少废物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或杜绝污染排放;对产品的设计应考虑,减少生产、使用和处置中的环境影响;尽量减少新建项目可能产生的重大环境污染;提高员工及公众的环境意思。下面来看看一些具体的环境目标实例:①某交通施工企业的环境目标:污水达标排放,施工噪声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施工扬尘达标排放,强化员工环保意识,文明施工改善环境。②中铁四院的环境目标:一是勘察中不因违规操作危害环境,造成环保部门的处罚或不良社会影响;二是线路方案不因环境因素识别不充分进入环境保护区,造成在审查时被否定;三是工程建设选址符合城市总体环境规划;四是工程建设不选用污染严重、淘汰落后的设备;五是办公区的噪声、烟尘、污水、固废排放指标符合武汉市(或所在地)的相关规定。

5体系运行控制

5.1有一套详实的、可操作的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编制是否好用,对体系运行至关重要。程序性的文件,其规定要切合实际,文字表述要清晰,要与本单位的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还要有简洁性。另外,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环节的规定,不能够在程序性文件表述清楚的,必须编制作业指导书,去规定那些具体环境控制操作流程,避免由于文件粗细程度问题,造成规定不清,从而影响体系运行效果。

5.2做好培训宣传

体系建立之初,由于大家不了解,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甚至由于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一些员工甚至基层领导会有抵触情绪,这样就需要体系的管理部门去推动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一切上下沟通的渠道加以宣传,如生产例会、板报、网络、标语、口号和企业管理者召开的动员会,形成强大的体系运行和认证的氛围,使得本来有抵触情绪的同志,在强大企业宣传氛围中从思想上加以接受,即便是被动地接受也要先做起来。其次,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不会做,也不知道怎样去产生记录,这就需要做好基层班组的培训工作,要一个一个单位去培训,还在每个二级单位培训一名体系骨干,以便实施分层管理、层层落实。

5.3做好检查指导工作

体系运行起来以后,为了保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必须做好检查指导工作。体系的推动部门,要组织检查组定期对各执行单位、岗位进行检查,看看操作层是否按照体系策划的要求在执行,规定和实际操作有无不适合的地方,各种过程记录是否都按要求填写,能否满足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系统问题,要集中解决;对于个性问题要分别指导,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6应急准备与响应

在ISO14001:2004标准4.4.7中,要求组织应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形成文件,这也就是说必须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首先,看看涉及的建设工程有哪些环境紧急情况,这就是说要找出本单位设计的工程项目中,有哪些单项工程或工序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环境事故,下面以具体事例来做分析,例如,由于边坡开挖防护不当,造成山体滑坡污染农田、淤塞河道、毁坏房屋,这是一种紧急情况,为了防止它的发生,可以制定应急预案;在修建穿山隧道时,可能由于地址勘察不准、防水设计不当,造成山体水系大量泄露,局部或整个山体植被枯死,这是一种环境事故,可以制定应急预案。从以上的两个事例来看,建设工程中紧急情况还是有的,这需要对已识别的照环境因素和工程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就能发现紧急情况。其次,看看办公环境中有无紧急情况,如果有中央空调,一旦出现制冷剂泄露,那么制冷剂是对环境是有破坏的,就造成了环境事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如果有锅炉,当锅炉没有按时检修和年检,就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事故,这也会造成环境破坏,因此,也要制定应急预案。

7绩效监测与合规性评价

环境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体系运行的效果作一个评估,以确定体系运行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对于工业企业或污染大户来说,这个好办,直接对污染因素进行检查,与运行前进行对比分析、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勘察设计企业就有些难度,因为识别的环境因素,大部分是未发生的,即便是已经存在的环境因素,也很难有量化的指标来进行效果检查。那么怎么办?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看看已经识别的环境因素中有无可以量化检查的,如果有把它归类,制定量化检查标准,直接定期检查就可以了。其次,对于大多数环境因素来说,无法对其进行指标量化,只能对其进行定性检查,这种检查就需要企业的管理部门来做,因为定性检查里面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有主观认识问题,有利益关联问题,如果由基层班组做,很难达到公正性,企业的管理部门或各级总工程师来做这件事就比较好,因为其位置站的较高,同时也脱离了利益问题,所以检查结果就会相对客观。绩效检查一般是一年一次,为外部认证提供一个客观证据。

环境设施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研究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交通行业,环保作为公路勘察设计的一部分,要求公路勘测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把环保纳入设计的规划,坚持公路设计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追求来创新设计,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公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设计理念,本文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探讨如何搞好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

2、常见问题分析

2.1污染问题

2.1.1水资源污染

道路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保住生态环境的问题,而道路建设中对自然环境危害最为直接的是水资源问题。目前我国在道路线路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以下几点:第一,路线选择不应影响居民饮水资源,例如远离引用地下水、河流、渠道、水库的,避让距离应大于100m;第二,对社会生活、工作、建设等直接相关的水资源聚集区域,应合理避让,例如农牧业用水及水资源聚集区域,应合理避让;第三,道路路线设计中,应优化设计,最大程度的保佑水流、水源等自然水源的原貌,例如尽量不改变水量方向、断面,尽可能不改变水道等。

2.1.2大气污染

道路勘察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中还有一项重点,即空气资源。道路本身对空气并没有过多影响,但在建设和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灰、粉尘等问题,会对施工地点附近造成短期、持续的空气污染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设计中,应尽可能的进行规避,主要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缩短运输流程,将可以现场存放并宅该的粉灰类施工材料及早运至现场,并进行保护,减少运输次数,进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散落影响;第二,对于易散落的材料,应尽可能的存放在仓储点,在使用时临时运输,这样可以降低储存过程中施工材料扬起、散落后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对于无法避免的散落等问题,应在易发地点、易发时间、易发天气下进行额外处理,例如进行洒水、遮盖等,有效控制扬尘现象。

2.1.3噪声污染

施工阶段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施工场地距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应大于2∞米;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加大机动车减噪技术的研究,采用高效消声器或其它降低机动车噪声技术,减少机动车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

2.2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环境及自然平衡的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种群便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领地被重新划分,可造成种群变小,种群间交流减少。如使野兔及一些鸟类远离公路至少达500m;一些蝴蝶和两栖动物也难以越过宽阔的公路;夜间车辆灯光增多,使许多喜光的昆虫在路侧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等,从而影响生态平衡。比如: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夹峙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黄土高原之上,地势高差悬殊明显,自然景观垂直变化突出。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黄土广泛分布,地面侵蚀切割强烈,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境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道路施工直接开挖大量原土,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造成植被的改变或损毁,容易导致施工区域附近水土流失,甚至形成潜在的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耐受力问题,考虑到施工方案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额外影响,考虑如果降低影响,在做到方案最优化的同时,提供环境条件弥补的具体方案。勘察设计人员一定要经过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慎重选择公路使用中更便于生态环境再生与恢复的最优化线路。

2.3路线选择问题

道路建设理论中提出了道路动态系统的理念,这一系统理念中提出了单调环境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指出过于单一的道路环境容易导致驾驶员视觉疲劳,再次过程中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道路设计中应尽可能的调整路线两侧景观,并保证特定距离内设置变速、减速、转弯、视野冲撞等条件,降低驾驶疲劳缠身的几率。驾驶疲劳是不良驾驶行为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最重要成因之一,路线设计中可以考虑设计多类环境变化,一方面降低行车危险,另一方案也能更好的调节环境资源的应用,协调环境影响和环境利用的关系。

对策以及建议

(1)所有施工项目都存在一项明显弊端,即工程废料垃圾。目前常见的工程垃圾处理方案多为就地填埋或他处填埋。在就地填埋方案中,容易出现垃圾填埋地点距离地下水或饮用水资源过近,导致水源污染的问题。建议施工设计中,做好垃圾处理方案设计,如果采用就地填埋,应尽早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区内要做好各项排水设施,使污水统一集中到集水井,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如果采用他处填埋或处理,垃圾在施工现场堆放时,应尽量设计临时垃圾场,避免垃圾散落等问题,降低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施工结束后,即使拆除垃圾场,还原自然状态。

(2)防噪音技术措施主要有防噪声屏障,在国外,防噪声屏障是多种多样的,成本差异也相当大。采用的材料有金属、轻型复合材料、混凝土或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五花八门。有一种“绿色”声屏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做法是:是用混凝土预制的大量花盆砌成墙体,底宽顶窄,花盆内填土并种植灌木形成“绿色”防噪声墙。在地质、地形条件适合的条件下,还有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堤来减少噪声的做法。

(3)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自然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组构了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筑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圆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

(4)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在工程造价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积极增加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应用,已实现使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尽量恢复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目标。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一项融合了生物学、自然科学、环境保护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全新理念,在现代公路勘察设计中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向丽.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及措施[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3)

[2]邓松.论述公路路线设计及应注意的环境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2)

[3]昶慧芹.公路环境问题浅见[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10)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