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6篇)
时间:2024-11-21
时间:2024-11-21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1网络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指出,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的2%增加到2001年的4.2%,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当前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对2002年的广东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30%,其中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又占到40%,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与需求之比为1:1.5。当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人才市场急需计算机应用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产品销售,信息集成、组织、处理、制作、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管理等。
2指导思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从业资格。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3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3.1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1)深入进行社会和行业调查研究,分析社会和计算机网络行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3)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科技研究、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批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训能力强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较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5)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管理规范,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
(6)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7)建立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包括国家、行业和著名厂商的职业资格证书。
(8)经过5年努力,在学校和软件学院的支持下,力争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办成全省高职院校乃至全国的示范性专业。
3.2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以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的部分岗位适应期缩短为零;
(7)下大力气培养“双师型”教师来满足校企合作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8)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
(9)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育人环境和素质培养体系。
教学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如果采取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效果不太好,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同学们什么都忘了,了解情况发现,有的东西同学们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一周后上机时也很陌生了,老师不妨在机房一边讲解,学生在下面边听边练,每讲一个使用方法,学生操作一次,这样对于所讲内容就会记的更牢。教学要有创意,我们就应采取适合他们学习方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许多操作在课堂上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直观,同学们感兴趣,它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上机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上机操作,那么在上机之前,必须要求学生准备好上机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每一道习题,同时,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4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特色
(1)贯彻教改思想,形成“以IT行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线,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两个环境相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相统一,培养方向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综合素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网络施工人员到网络设计人员,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通性,培养具有综合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的迫切需求。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培养市场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培养模式的关键。
1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技能培养没有侧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如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蜓点水、学无所专。
1.2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
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1.3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是纸上谈兵。高职学校如果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网络设备、软件的购买、更新和维护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学校如何解决这部分开支将是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2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2.1确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培养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可以通过学生在对口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来衡量。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工程设计型人才不同,这类人才与区域的市场、产业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各院校不能照搬照抄,盲目跟风。
2.2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实训教师,实训基地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另一种方式是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IT人的工作和生活,锻炼与人合作交际的能力。
2.3让学生改变择业观念,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中,我们可能更多会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的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对专业技术工作无法胜任、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现状正是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体现。所以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仍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技术性的职业能力。只有综合素质比较高、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改革的关键。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在注重学生技能、动手能力的锻炼的同时,注重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136-02
1专业培养模式的建设
近年来,各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改革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的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将中等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生产、流通、服务等各行各业,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实践的真实环境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零距离”对接。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素质养成,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不断深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专业培养模式等将成为今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
中职学校应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进行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法和建立以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全为重心的监控体系,由企业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中,采用理实一体的课程设置方式,鼓励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课程形式。并要求学生要取得有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了校企合作,使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通过“三个能力”的培养(基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训练形成学生的基本能力,校内外的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符。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人探索并总结出了“234”(2:二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3:三项能力即基本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4:四项保障(即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校本教材、教师团队)的专业培养模式,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与探索。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还不完善、不彻底,例如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还不明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相关教学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等,这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进行建设和完善。
2专业课程的建设
以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注重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深入企业调研,吸纳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成“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素质拓展学习领域”三大模块,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理实一体化、校内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使之符合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职业能力,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组建课程改革教师团队,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对各专业课程进行职业调研、课程分析和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改革,根据岗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改革与岗位需求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和动态优化,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要求。
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中,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建成一批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职业经历、工作过程、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特色教材,采取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以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在《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实训教材,以精品课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建成并完善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应主干课程形成一套自编的校本实训教材。形成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板,对《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综合布线》、《局域网组网》课程,从内容上、学时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上做了内容的整合,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授课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为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提供了依据。
课程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包括内容的开放和技术的开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课程设计要留有必要的技术接口以备以后的技术升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改革人才质量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内评”与“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3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团队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学校应在“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专业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库建设等方面进行师资建设,通过校外考查、企业锻炼、行业培训等途径全方位实施,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挂职学习、参与教学研讨等方式,培养“双师型、行业专家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加强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的组织领导,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继续贯彻老教师帮新教师的制度,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努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专家到我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
确立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每年寒、暑假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全体教师、班主任分别进行专业素养、师德师风、教学方法和管理技巧等方面培训,注重实践培养,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用人单位参加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分期分批到兄弟学校对口支教等活动一个月,加强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培养。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和教材、教参编写,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下企业实践,吸纳企业能工巧匠,“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4专业教学条件的建设
根据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应建设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实训室建设紧紧围绕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模仿真实工作环境。突出“工学结合”,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一批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建设、教学计划审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并协助毕业生就业。
校内实训室应包含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音频视频实训室等,实训室中所有计算机均联互联网。同时,在软件配置方面应尽可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安装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
中职学校应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区域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可以开展区域内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服务,为本地区岗前人员培训,再就业人员的上岗及转岗培训,为企业提供专业领域的技术服务。
5招生就业保障措施
本专业定位于面向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和IT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熟悉网络技术相关国际通用标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实践技能,能从事企业网络构建、网络维护管理、网络技术支持以及网上信息的技能型人才,各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实行全员招生与推荐就业制度,始终把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就业带动招生,以招生促进就业,为此,应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以校领导挂帅,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牵头,计算机网络专业所属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的一套完整的就业服务体制。
2)制定完善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由用人单位、毕业生二方组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方案,以此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3)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跟踪管理体系,做好学生就业后的服务及指导。及时向企业和毕业生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妥善解决。
4)搭建完善的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多场大、中型“双选会”,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
5)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引导毕业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专刊、讲座,举办了毕业生就业教育动员会。还根据学生意愿,提供周到的咨询服务,帮助联系落实单位,使其顺利实现从学校到走入职场的转变。
6)不定期地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和指导,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为学校来年的教学及指导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6小结
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探讨能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探索出一条该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并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思路引入到专业群的建设中,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并将具有优势的硬件资源共享,带动专业群的共同发展。这将对专业群的专业定位和新专业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师资队伍的业务将更加精湛、双师素质更加优良,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强大,也更加强化了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样,就能造就出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金普,徐鹏民,孙晓梅,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8(7):25-28.
[2]程立,张浩军,王晓松.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7-30.
一、目的意义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走入课堂,但目前我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极不平衡,不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新的步伐,为此我校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以计算机应用为内容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更加深入的开展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二、培训目的
今年的培训根据学校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对所有教师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使每一位参训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1、
总体目标:到20xx年9月,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中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2、分类目标
①
网络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国内国际网,的接入,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及维护。
②卫星资源接收管理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多媒体技术,的接入、资源下载、信息查询、获取网上资源等。
③
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骨干教师):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交流和学习。
④
其他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能选择与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脚本,能制作一般的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顺利通过省继教办组织的统一考试。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
1、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
①
网络管理人员、卫星资源接收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培训,具体内容、时间形式按市教育局安排进行,参训人员根据培训的内容临时通知。
②
校内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省继教办下发的《信息技术基础》为主要内容,学校每天定时开放计算机教室一小时以上,每周的星期二四安排辅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面授辅导,其余时间自学自练,辅导教师到堂指导。
2.培训要求
①参加市级以上的教师要自始至终参加上级主观部门的培训,回校以后负责校内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教师的培训的工作,因培训学习中不认真而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了不能报销一切差旅费外,并追究相关责任。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82-01
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应地,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职业教育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基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但要体现社会应用性,还要具备职业化特点。
1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状
1.1专业定位不够准确
目前社会上计算机人才缺口涉及到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网络制作等等专业领域,那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主要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网络架构的工程师等等。然而从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与相关企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目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为新入职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显然是在浪费时间,而且提高了成本。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到工作岗位中,对于网络架构更显能力不足,比如网络架构的需求分析和设备选型,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以及服务器搭建,特别是经验性较强的故障排除往往不会受到教学的重视。
1.2专业课程设置有明显的滞后性
科技进步推进网络技术不断升级,计算机学科教学就会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加之学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建立起资源流通的渠道,就会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落伍于时代。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在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就要面临着淘汰,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入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当中。让学生更为关注社会信息,并了解网络新技术趋向,特别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软件,教师都要有所了解,并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在专业技术领域中的持续发展能力。
2构建计算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专业学生的培养更为注重职业化,因此毕业离校步入工作岗位后,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虽然展开了实践教学,但是依然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因此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2.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要开展实践教学,就要对于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合理配置,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质量制定教学规划。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重点教学目标,各层次相互之间要具有相互衔接性和渗透性,但是更为倾向于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特点。比如:在《网站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网站设计研究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在技术运用当中学习原理性知识,同时还能够获得项目经验。
2.2建立实训基地
建立实训基地,就要建立起实践条件体系,包括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配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2.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室的建立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建立起来的,为校内建设的企业环境。包括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都模仿了大型网络行业,以使学生可以体验未来的职业环境,提高职业适应性。学校积极地联合国内大型网络知名企业,诸如中兴、华为、Cisco、神州数码等等,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华为合作,开办“3Com”华为认证培训,学生经过培训并成绩合格,可以而获得由华为认证的网络工程师。
2.2.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和研究基地,可以定向地为企业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同时将企业研发工作转入的学校当中,节约了新项目研究开发成本。学校则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更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市场,以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以神州数码、华为、H3C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及服务外包商等等和网络企业用户等等,都可以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对于行业市场的调查以及社会人才应用需求的了解,可以对于企业的岗位进行分析并整理行业职业标准,包括产业技术服务标准,产业作业的规范以及业务管理流程等等,都可以作为调整或更新专业教学方案的参考项,以通过更快地获取自强与优质资源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2.3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将网络技术专业划分为三类实践教学形式,即实验课、实训课和实践活动课。实验课所涉及的是验证性试验,通过开展试验活动,如网络配线和短线、联通测试等等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训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专业应用技能。诸如网站建设或者服务器的配置等等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课更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创业。通过展开各种职业技能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专业新领域,并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3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为倾向于职业化和社会化,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定位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社会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就业面,几乎各行各业都要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就要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要从社会工作岗位的角度对于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参考文献
[1]阎宏艳.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0(9):129-13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
1.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背景
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一些中职学校也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而从事网络服务的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中职毕业生却很少,他们理论水平欠缺,动手能力不尽如人意,不能独立开展“建网、管网、用网”工作。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处于一种窘境状态,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理念未更新,缺乏对网络技术教育的职业化、专业化、实用化的认识;二是专业定位不清,很多中职学校未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三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缺乏适合中职网络技术应用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缺乏工作过程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四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不能做到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五是教学模式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未能有效开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怎样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网络技术“准员工”就成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就此问题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中职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的策略和措施,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
2.1专业内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称网络构建(简称网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相对本专科较低。其主要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信息安全与维护的初、中级网络技术应用型操作人员。
2.2专业核心能力
我们通过市场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有三个职业方向: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站建设与开发。由此,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培养“准员工”三个职业核心岗位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监控能力、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能力),逐步形成胜任企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工作需求的“建网、管网、用网”三项职业技能。
3.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的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根据企业用人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线的“企业引领、项目训练、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企业引领,可以使师生了解技术发展方向,紧跟行业的发展,同时依托本地通信公司和网络集成公司获取市场的岗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得中职学生所学与市场所需无缝接轨。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要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引入企业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构建由课程项目、仿真项目、工学结合项目、企业项目组成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从模仿到应用”的递进式训练,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学项目做项目”,全方位锻炼学生“做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岗位操作技能。
工学交替则是除了国家规定最后一个学期必须要企业实习外,前五个学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穿插到企业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于工作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这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使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跟企业岗位实现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4.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的教学模式
4.1课程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课程项目(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形式与实践技能教学、训练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具有企业化的实训环境、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项目化的配套教材、双师型的师资、社会化的质量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与做一体,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掌握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是由一系列工作任务组成。此类项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以任务为驱动,按照“确定任务一制定方案一确定方案一实施方案一检查控制—评估反馈”六个典型的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协作,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操作技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4.2仿真项目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仿真项目(综合训练项目)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它是通过充分的行业调研,总结提炼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员、网络布线员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典型知识技能,将实际的工作内容纳入仿真项目教学中,保证学以致用。
仿真项目教学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独立或分组的形式完成资讯、工作计划制订、工作任务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要组织学生分组协作工作,引进团队竞争机制,在协作中树立团队精神,在团队竞争中促进集体思考、发挥个性、优势互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和谐与发展的前提下使提高项目工作质量,提升职业岗位素养。
4.3演练项目教学采用校外实训教学模式
演练项目(工学结合项目)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是以企业的实战项目为内容、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开放式实战项目。
计算机网络专业与校外企合作,运用企业的硬软件环境,安排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的骨干教师,联合企业的项目工程师共同指导实训,按照项目实战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实施项目实战实训,时间集中,独立考核,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的工作方法,掌握项目实战技能。这种校外实训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减小学校教学与工作过程的差异,使中职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演练项目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与职业倾向,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投入到工学结合项目学习中,有效地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4.4真实项目训练采取顶岗实习
真实项目(企业项目)训练是实践教学递进体系中最高形式,使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于工作环境,使学生得到一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提升的综合训练。学生在独立解决企业项目工作中,训练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不畏艰难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提高了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为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递进式的不同阶段的项目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将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从掌握课程转移到对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能逐步胜任更高层级的职业岗位,保证了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5.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的课程体系的确定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要按照“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区域网络应用实际的课程体系。
5.1岗位能力与应具备的技术分析
我校与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公司以及一些中小规模的网络集成公司合作,了解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明确网络技术专业“准员工”应具备的技术。
5.2确定本专业职业行动领域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应具备的技术,分析这些技术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提出的行动能力,分析学生基本情况、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来设计职业行动领域。
根据分析,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有:综合布线、有线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各类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用户终端、网络安全管理、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与应用等。
5.3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工作过程和技能训练,设置职业行动领域课程及课程标准,再依据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教学项目(课程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将教学项目按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整合成职业行动领域课程。
职业行动领域课程是基于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并以项目、任务等作为课程的实现形式。同样,我们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各门课程以项目化形式呈现。职业行动领域课程模块与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组成了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准员工”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之后,我们邀请省内外企业技术专家、一线技术人员、相关教师进行论证,对课程体系进行研讨,确认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的生产实际的吻合情况,提出专业课程标准建议。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5.4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课程实施方案(示意图)
参考文献:
[l]刘昭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l1
[2]伍珍丽.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初探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2011(3):193-194.
上一篇:环境设施设计案例范例(3篇)
下一篇:读后感作文范文十(整理6篇)
热门推荐